胸部组织剂量体积效应北京

合集下载

放射性肺炎PPT课件

放射性肺炎PPT课件

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
肺受照射的剂量、体积因素。 病人的基础肺功能情况、受照射的部位、年龄、
性别。 化疗。胸部放疗的病人同时或放疗前后接受了
某些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阿霉素、紫杉醇、 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会明显增加。 某些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 沙)、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等与放疗 联合应用也会增加放射性肺炎产生的风险。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诊断
CT扫描:敏感,可早期诊断 有利于早期治疗 了解放射性肺炎发展的期别 判断了解预后 影像学改变较症状晚一周左右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分期
渗出期:以淋巴性渗出为主,表现射野内斑片状或毛玻 璃样改变,持续时间短(2周左右),治疗效果好
混合实变:渗出与纤维化共存,表现为斑片状与肺纤维 条索共同存在 其程度决定治疗方案,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判断 渗出为主时治疗效果好
肺的顺应性降低; 弥散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降低。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无明确诊断标准,主要为排除性诊断, 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胸部放射治疗病史; 2)放射治疗过程中或放射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气短、咳
嗽、低热等症状。 3)经典放射性肺炎胸片或CT检查可以发现与照射野或
接受照射范围相一致的斑片状淡薄密度增高影或条索样 改变,病变与正常肺组织的解剖结构不符(不按肺野或 肺段分布);也有部分病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部位在照 射野外; 4)需排除或确定是否合并有肿瘤进展、肺部感染、肺 梗塞、病人自身的心肺疾病、化疗药物性肺损伤等诊断。
由气短。 3级:严重咳嗽,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休息时
气短,需用激素治疗。 4级:肺功能不全,持续吸氧。 5级:致命。
放射性肺炎实验室检查
轻者:可无明显异常; 重者:合并感染可有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胸部CT检查技术

胸部CT检查技术

胸部CT检查技术(一)平扫1.一般扫描病人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先扫定位片,然后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

采用横断位扫描,一般自肺尖至肺底,层厚8-10MM,层距10MM,深吸气后屏气或平静呼吸后屏气时扫描,扫描时间一般为0.7-3S。

感兴趣区可加扫薄层,层厚2-5MM,或加扫高分辨率CT。

2.肺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是指采用较大的矩阵(512X512)、薄层(层厚为1-2MM)和较小视野扫描(两肺扫描野15-30CM,一侧肺为15-20CM),并用骨算法重建的一种肺部扫描技术。

适应症为:(1)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癌性淋巴管炎、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淋巴管肌瘤、组织细胞增多症、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等;(2)估计间质性疾病的活动性,特别是纤维性肺泡炎;(3)为更好地显示结节性病灶的形态特征,如发现病灶内钙化或有脂肪,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为更好地显示支气管阻塞性病变;(5)病人呼吸困难、咯血或临床疑为弥漫性肺病,但胸片正常或诊断不明者;(6)引导穿刺活检。

HRCT扫描方法有三种:(1)用层厚1-2MM、间隔10MM 作全肺扫描,适合于发现支气管扩张;(2)在普通CT扫描的基础上,分别在主动脉弓、肺动脉平面及膈肌上1-3CM各扫1-3层,适用于肺弥漫性病变;(3)在普通CT基础上,在孤立结节或可疑支气管狭窄的病灶处加扫3-4层HRCT,层距依病灶大小而定,一般为1-5MM,以便清楚显示病灶细节。

3.动态CT扫描当病人用力深吸气和深呼气时,对指定层面的气管或肺野作一系列快速CT扫描,以获取其衰减直和结构在呼吸运动中改变的资料。

通常采用电子束CT(EBCT)或螺旋CT扫描。

检查方法为:(1)用EBCT扫描:病人仰卧,于主动脉弓、气管分*及膈上三处,病人用力吸气、呼气,6秒内作10次扫描,每次扫描时间为100毫秒,间隔500毫秒,层厚1.5-3MM;(2)用螺旋CT扫描:有报道,扫描始于上一次深呼气末2-3秒,止于再次深呼气末1-2秒,扫描全过程为10-12秒,层厚3MM,间隔10MM,采用部分扫描资料重建,一次扫描获20-24幅连续图象。

如何识别胸部CT检查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如何识别胸部CT检查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如何识别胸部 CT检查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在胸部病变评价过程中,CT扫描很有价值,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干扰,例如,CT检查存在局限性、变异、部分体积效应等,分析原因,是因为横断面解剖特点,这一情况会导致误诊,会发生将正常阴影判定病变的情况,本文对胸部CT检查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综述,以便于临床有效识别。

1肺对第一肋软骨连接进行分析,若肋软骨钙化较为丰富,开展CT检查过程中,在CT横断面上,钙化邻近肺组织会误导临床医生认为患者钙化处于肺内,可以发生在单侧或者双侧,常见单侧,分析这一情况,常见肋软骨结合下方1cm层面之上,利用电笔,围绕这一“结节”画一个方框,在此方框内,上一层面上肋软骨结合部会处于其中。

对类似结节血管进行分析,在CT检查上,血管横断面可表现为结节状阴影,容易混合其他结节性病变,其中多见上下肺野,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对血管走行以及解剖进行熟练以及了解,对“结节”直径进行测量,对是否邻近存在相等粗细血管进行细致观察且在必要情况下开展增强扫描处理,对增强前后密度改变进行相应测量。

对主动脉以及奇静脉弓进行分析,若血管弓不平行扫描层面,或者虽然平行但是没有被完全包括,这时,CT影像中,显影可被误诊为“实变”或者“肿块”,为了将此种错误消除,应对血管解剖进行熟悉,将相邻层面参考。

对奇叶进行分析,患者奇静脉弓不处于患者纵膈之内,内侧存在奇叶肺,会将其与纵膈分隔,当显影奇静脉弓一部分,类似于一肺内“结节”,为了对其进行识别,对相邻层面上“结节”加强观察,观察其与奇静脉弓走行延续,另外,由于奇裂内奇静脉,导致“结节”出现,在患者肺部边缘,因此,患者周围肺组织可表现为缺乏血运以及透亮。

对隔束进行临床分析,膈神经伴随静脉下行以及心包隔动脉,部分情况下,在患者心缘两侧,会导致小的突起形成,容易误诊脏层胸膜下发生了小结节,在患者心脏下部肺静脉以及其下方层面上容易见到隔束,分析右侧隔束,较为靠后,左侧反之,在数个相连续层面,均能看到,分析原因,是由于其为一垂直方向结构。

放射治疗危及器官限值参考

放射治疗危及器官限值参考

70Gy 15Gy >100Gy 70Gy-100Gy 30Gy 100Gy 40Gy-50Gy 80Gy >70Gy 10Gy >100Gy >100Gy
剂量/体积参数
<66Gy V5<70%,V10<50%,
V20<30% Mean dose = 7Gy Mean dose = 13Gy Mean dose = 20Gy Mean dose = 24Gy Mean dose = 27Gy Mean dose <34Gy
V35 <50% V50 <40% V70 <20% Mean dose <26Gy V30 <46% V25 <10%
45Gy
55Gy
包括全断面;如果使用1%,则注意勾画的 头颈Dmax≤35Gy(双侧靶区),Dmax≤
脊髓的长度。“直接+散射”的总剂量不得 25Gy(单侧靶区);胸部,Dmax≤40Gy腹
超过50.5Gy。外扩不少于5mm结构
部Dmax≤36Gy;复发,脊髓满量的尽量控
制在8Gy以内;SBRT(处方55GY/5F,下
视神经/视交叉应有不少于1mm的外放。 Dmax<50~54Gy注意整个视束通路
<10
Dmax <12Gy
全眼炎,出血
Dmax <50Gy Mean dose <35
55Gy
100Gy
NPC及类似,V20<5%
角膜炎
白内障
尽可能低,Dmax <7Gy
5Gy
12Gy
55Gy
源于单一研究结果
极度损伤评估源于预测模型 气管及支气管
全胃
全胃
不明
<7
D100 <45Gy
45Gy
55Gy
全肝 - GTV
3DCRT/IMRT/Wh ole organ

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e,简称BED)是一种用于评估放射治疗中的放射剂量效应的重要指标。

BED的计算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肿瘤对放射剂量的响应,并且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进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标。

然后,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生物等效剂量的定义和意义,包括其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阐述BED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并介绍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和假设。

其次,在临床应用和实际问题解析部分,我们将探讨生物等效剂量在放射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不同情景下BED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在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部分,我们将总结最新的研究进展与技术发展趋势,并讨论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可能影响因素。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BED计算进行评价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深入探讨其在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回顾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阐述BED计算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和假设,以及解释BED结果与临床实践相关性的讨论,我们希望能够增加读者对BED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放射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生物等效剂量的定义和意义: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e,BED)是在放射治疗中用于衡量不同辐射计划之间生物效应的指标。

它是根据给定剂量分数、重复次数和修饰因子来计算得出的,能够提供与传统物理剂量(Gy)相对应的生物学信息。

BED 考虑了不同辐射补偿方案中辐射分数化疗继发修复和再生持续性损伤等因素,并通过将多个分数剂量相加以获得总体预测的生物效应。

常见组织、器官的物理剂量限值

常见组织、器官的物理剂量限值
• 心包D平均>26Gy和V30 >46%,心包炎风险明显升高; • 左心室受照体积可能与灌注缺损有关; • 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限制要求更高。
食管 CTCAE 3.0 版
消化道
分级
不良反应
1
无症状,经病理、影像或内镜发现
2
吞咽困难,主要进软食、半流或流质,静脉补
液小于24小时
3
吞咽困难,需鼻饲或TPN
剂量-体积参考限值
• 对于乳腺癌患者,建议在不影响靶区范围的情况下最大 可能的降低心脏受照射的体积;
• NTCP≥5%可能会抵消/消除放射治疗所获得的生存期 获益;
• V25Gy值<10%(分次剂量2Gy)放疗后15年内的心脏死 亡可能性小于1%;
• HD照射全心剂量限制在30Gy是可接受 ,但联合化疗时 则应将全心剂量限制在~15Gy;
定义食管-体积面临的问题
• 成人食管长度约25-30cm;
• 整个食管的长度上至环状软骨,下至胃食管连接部; • 在计划CT扫描时需包括一部分颈部和上腹部;
• 一些研究没有包括颈部食管,导致食管绝对体积小了 20%;
• 食管周长由于受吞咽活动的影响在CT图像上有明显差 异,因此,传统的DVHs可能并不能准确反映部分的剂 量体积;
RIHD类型
症状
体征
辅助检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包炎
疲劳、劳力性呼吸 腹水、外周水肿、高血压、心 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困难、胸痛、紫绀 包摩擦音、心脏杂音、静脉曲 心脏超声
张、脉搏紊乱、Kussmaul’s征
心肌病变
疲劳、咳嗽、劳力 高血压、短促呼吸、肺部啰音、心 电 图 、 心 脏 超 声 、 放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比较丁喆;夏新舍;叶红强;闫钢;王艳阳;孔伟;刘爱娟【摘要】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与常规放疗计划(CRT)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心脏的受照剂量,以及不同乳腺体积对其的影响.方法 2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所有病例在同一CT定位片上进行常规放疗计划的设计.处方剂量为靶区50Gy,瘤床区加量10 Gy,总量60 Gy.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分别对两种计划中靶区V95%、V105%和V110%、心脏V30和V40,以及乳腺体积≤500 cm3 和>500 cm3对以上数据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 3D-CRT计划与CRT计划的剂量体积百分比V95%(%)分别为(99.6±0.5)和(98.8±1.38),P=0.017;V105%和V110%分别降低24%和53%(P< 0.01).乳腺体积≤500 cm3 比乳腺体积>500 cm3在3D-CRT计划中的V105%和V110%分别减少14 2%和8.4%,P=0.045和0.014.心脏的V30和V40在3D-CRT计划中较CRT计划分别增加6.5%和4.4%(P< 0.001).3D-CRT计划中心脏V30在乳腺体积≤500 cm3时比乳腺体积>500 cm3时降低了5%,P=0.03,而V40及CRT计划中的V30和V40未显示出不同乳腺体积情况下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3D-C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优于CRT计划,产生较小的高剂量区域,乳腺体积增加降低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心脏的受照剂量在3D-CRT计划中较CRT计划有少量增加,同时乳腺体积增加会加重这种效应.【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4)012【总页数】3页(P1297-1299)【关键词】乳腺肿瘤;部分乳房切除术;放射疗法;三维适形放射疗法;心脏【作者】丁喆;夏新舍;叶红强;闫钢;王艳阳;孔伟;刘爱娟【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放射治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可以起到降低局部复发、延长生存期、保证保乳术后美容效果的重要作用。

放疗正常组织耐受剂量参考

放疗正常组织耐受剂量参考
54
0
颞叶
Temporal lobe(TL)
54-60
0
喉气管
Larynx Trachea
40-45
0
下颌骨Mandiຫໍສະໝຸດ le600内耳
Inner ear
40
0
(胸部)
单肺
Lung
V30
40
V40
30
全肺切除
V5
V20
MLD(平均受量)<8Gy
60
4-10
双肺
V20
18肺叶切除(最高30)
V30
15-肺叶切除(最高20)
食管
Esophagus
V15
50
心脏
Heart
V40(60)
40-60
(腹盆部)

Stomach
V40
V50
40-60
10
肾脏
Kidney
V20
50
V25
33
肝脏
Liver
V30
MLD(平均耐受量)<23Gy
50或33
直肠
Rectem
V60
50
V70
25
小肠
Small intestine
V40
V50
5
10
膀胱
Bladder
V60
50
股骨头
caput femoris
V50
5
靶区及危及器官的颜色规定参考
名称
颜色
GTV
Gross target volume
CTV
Clinical target volume
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危险因素

治疗相关
蒽环类化疗药物 紫杉醇(老年女性)
6. 数学/生物模型
7. 特殊情况
解剖和功能考虑 心脏 vs. 心包 vs. 冠脉 乳腺癌患者 肺组织校正 既往治疗不能用于大分割

8. 剂量/体积限制推荐

breast cancer
V25Gy < 10% 15年因心脏并发症致死率 <1%
7. 特殊情况

大分割 超分割 同步加量
8. 剂量/体积限制推荐

接受>40–50 Gy 剂量与急性食管炎发生
明显相关

食管平均剂量 <34 Gy (RTOG0617)
当同步卡铂+紫杉醇放化疗时,食管点剂
量达到74 Gy 是安全的(最高限值)
9. 研究方向
剂量/体积模型 剂量分布——应用IMRT更好保护食管 放射性防护剂 大分割放疗 放射敏感性的生物标记
临床
3. 心脏的勾画
缺血性心脏病——全心脏 心肌炎——心包 心肌灌注——左心室、冠状动脉
勾画难点: 心脏运动、显像技术、大血管和心脏关系
4. 剂量-体积资料
4. 剂量-体积资料
4. 剂量-体积资料
5. 危险因素

患者相关
Framingham-Reynolds 危险模型
高龄、肥胖、高血压、心脏病家族史、 脂蛋白异常、吸烟
2. 观察终点
局部 临床 支气管狭窄 (<3%) 影像学异常 (20–80%) 整体 呼吸短促 (5–50%) 肺功能检查, 走路试验,血 气,运动储备
亚临床
几个难点:

呼吸困难为非特异表现 28% 毒性分级系统 肿瘤回缩 高分级RP发生率低
3. 肺组织勾画
全肺 — 大体肿瘤 (GTV)
5.影响RP发生的因素
化疗

同步化疗增加RP发生危险 顺铂、卡铂、紫杉醇、依托泊甙 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明确相关)
放疗剂量、时间、分割方式

α /β = 4.0±0.9 Gy Dp = 0.54±0.21 Gy/day
6. 数学/生物模型
MLD与RP之间的关系
b0 = 3.87 (3.33, 4.49)
6. 数学/生物模型
LKB 模型
Investigator TD50 (Gy) Burman et al. 1991 Chapet et al.2005 Belderbos et al.2005 68 51 (29–82) 47 (41–60) n 0.06 m 0.11
0.44 0.32 (0.11–1.41) (0.19–0.57) 0.69 0.36 (0.18–6.3) (0.25–0.55)

3. 食管的勾画
从环状 软骨到胃食 管连接部
4. 剂量-体积资料
急性食管炎和Vx值的相关性
4. 剂量-体积资料
急性食管炎发生率与Vx的关系
5. 危险因素

CCT (发生率 6–24%≥grade 3) CHART (发生率 19% ≥ grade 3) 高龄 (≥ 70 岁) Amifostine?
第三部分:心脏
Gagliardi G, et al. IJROBP. 2010 ,76:S77-85
1. 临床意义

急性损伤:心包炎----慢性心包炎 远期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肌 缺血、冠心病(CAD)、心肌梗塞 (MI)

2. 观察终点
局部 亚临床 局部显像异常 心肌纤维化 CAD MI 瓣膜疾病 整体 总体显像异常 射血分数下降 CHF 心包炎/心包积液 心律失常

lymphoma 全心脏剂量小于30 Gy RT 全心脏剂量小于 15 Gy CT+RT
8. 剂量/体积限制推荐

心包
平均剂量 <26 Gy V30 < 46%
灌注缺损

左心室
9. 研究方向

放疗新技术------乳腺癌 亚器官-----冠脉 基线-----心血管危险因子 大分割 全面的生理效应---心和肺
影响因素: 随呼吸体积变化 支气管、肺组织边缘定义 不张的肺组织 放疗中肺体积改变
4. 剂量-体积资料
LKB(Lyman-Kutcher-Burman) 模型
有症状的放射性肺炎 VS. MLD
有症状的放射性肺炎 VS. Vx
5. 影响RP发生的因素


无关因素: GTV位于左肺或右肺 合并症 性别 相关因素: 年龄(60 or 70) 手术??? 吸烟
b1= 0.126 (0.100, 0.153) Gy-1
TD50 = 30.8 (28.7, 33.9) Gy γ50 = 0.97(0.83, 1.12)
7. 特殊情况

全肺照射
7. 特殊情况
大分割

大面积肺组织接受低剂量 支气管损伤或狭窄
7. 特殊情况
IMRT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比CRT更低)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11%)
胸部组织剂量体积效应
——肺、食管、心脏
QUANTEC: ORGAN-SPECIFIC PAPER
第一部分:肺
Lawrence B, et al. IJROBP. 2010 ,76:S70-76
1. 临床意义


放射性肺炎 (RP) : 5–50% (肺癌) 5–10% (淋巴瘤) 1–5 %(乳腺癌) ; RP的发生: 限制肿瘤剂量的提高 导致肺功能储备下降
第二部分:食管
Werner-Wasik M, et al. IJROBP. 2010 ,76:S86-93
1. 临床意义

急性食管炎(≤ 90天) 同步放化疗 超分割放疗 ≥3级:15-25%
远期损伤: 狭窄(大分割) 气管食管瘘、食管穿孔(0.4-1%)

2. 观察终点
2级及其以上的急性食管炎 远期食管损伤 易混淆症状: 食管感染,如念珠菌感染 疗前存在的反流性食管炎 Grade 2 vs. Grade 3
8. 剂量/体积限制推荐


RP发生没有剂量阈值 RP ≤20%: V20 ≤ 30–35%、MLD≤ 20–23 Gy 气管、支气管 ≤ 80 Gy 间皮瘤全肺切除后: V5 <60%, V20<4–10%, MLD <8 Gy
9. 研究方向




定义 ‘‘综合性评分”:症状、功能、 影像 考虑临床因素影响 器官之间相互作用:肺和心脏 肺癌对RP的影响 放射性防护剂: Amifostine 生物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