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的应力应变分析

机械零件的应力应变分析
机械零件的应力应变分析

§3-3机械零件的应力应变分析

一、拉(压)杆应力应变分析

(一)应力分析

前面应用截面法,可以求得任意截面上内力的总和,现在进一步分析横截面上的应力情况,首先研究该截面上的内力分布规律,内力是由于杆受外力后产生变形而引起的,我们首先通过实验观察杆受力后的变形现象,并根据现象做出假设和推论;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截面上的内力分布规律,最后

确定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现取一等直杆,拉压变形前在其表面上画垂直于杆轴的直线和(图3-28)。拉伸变形后,发现

和仍为直线,且仍垂直于轴线,只是分别平行地移动至和。于是,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假设:

直杆在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根据这个“平面假设”可知,杆件在它的任意两个横截面之间的伸长变形是均匀的。又因材料是均匀连续的,所以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是均匀分布的,即在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正应力都相等。若杆的轴力为,横截面积为,,于是得:

???????????????????????? (3-2)

这就是拉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当为压力时,它同样可用

于压应力计算。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例3-3? 图3-29(a)为一变截面拉压杆件,其受力情况如图示,试确定其危险截面。

解? 运用截面法求各段内力,作轴力图[图3-29(b)]:

段:????????? 段:

段:???????? 段:

根据内力计算应力,则得:

段:????????? 段:

段:

最大应力所在的截面称为危险截面。由计算可知,段和段为

危险截面。

(二)、拉(压)杆的变形

杆件受轴向拉力时,纵向尺寸要伸长,而横向尺寸将缩小;当受轴

向压力时,则纵向尺寸要缩短,而横向尺寸将增大。

设拉杆原长为,横截面面积为(图3-30)。在轴向拉力P作用下,

长度由变为,杆件在轴线方向的伸长为, 。

实验表明,工程上使用的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个弹性阶段,在此阶段范围内,轴向拉压杆件的伸长或缩短量,与轴力和杆长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即,引入比例常数则得到:

??????????????????? (3-3)

这就是计算拉伸(或压缩)变形的公式,称为胡克定律。比例常数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它表征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性质,其数值随材料的不同而异。几种常用材料的值已列入表3-1中。从公式(3-3)可以看出,乘积越大,杆件的拉伸(或压缩)变形越小,所以称为杆件的抗拉(压)

刚度。

上式改写为:

其中,而表示杆件单位长度的伸长或缩短,称为线应变(简称应变),即。是一个无

量纲的量,规定伸长为正,缩短为负。

则(3-3)式可改写为:?????????????????????????????????????????????

?????????????????????????????????????????????????????? (3-4)式(3-17)表示,在弹性范围内,正应力与线应变成正比。这一关系通常称为单向胡克定律。

杆件在拉伸(或压缩)时,横向也有变形。设拉杆原来的横向尺寸为,变形后为(图3-30),则

横向应变为:

实验指出,当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时,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的绝对值是一个常数。即

称为横向变形系数或泊松比,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和弹性模量E一样,泊松比也是材料固有的弹

性常数。

因为当杆件轴向伸长时,横向缩小;而轴向缩短时,横向增大,所以和符号是相反的。

表3-1 几种常用材料的

和的约值 材料名称 E (GPa )值

μ值

碳?????? 钢

合?? 金? 钢

灰?? 铸? 铁

铜及其合金

铝?? 合? 金

196~216 186~206 78.5~157 72.6~128 70 0.24~0.28 0.25~0.30 0.23~0.27 0.31~0.42 0.33 例3-4?? 图3-31中的螺栓内径=10.1mm ,拧紧后在计算长度=800mm 上产生的总伸长

=0.03mm 。钢的弹性模量

=200GPa 。试计算螺栓内的应力和螺栓的预紧力。

解? 拧紧后螺栓的应变为: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螺栓内的拉应力为:

(MPa )

螺栓的预紧力为:

?

=6(kN ) 以上问题求解时,也可以先由胡克定律的另一表达式(13-63)即求出预紧力,然后再由预

紧力计算应力σ。

例3-5? 图3-32(a )为一等截面钢杆,横截面面积=500mm 2,弹性模量=200GPa 。所受轴向外力

如图示,当应力未超过200MPa 时,其变形将在弹性范围内。试求钢杆的总伸长。

解? 应用截面法求得各段横截面上的轴力如下:

段?

=60(kN ) 段? =60-80= -20(kN )

段? =30(kN )

由此可得轴力图[图3-32(b )]

由式(3-2)可得各段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段? (MPa )

段? (MPa )

段? (MPa)

由于各段内的正应力都小于200MPa,即未超过弹性限度,所以均可应用胡克定律来计算其变形。全杆总长的改变为各段长度改变之和。由式(13-63)即得:

二、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机械性质

在外力作用下不同材料所表现的机械性质不同。所谓材料的机械性质或力学性质主要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变形和破坏方面的特性。因此,要解决构件的强度及刚度问题,就必须通过试验来研究材料的机械性质,作为合理选择材料及计算的依据。我们将在常温、静载的条件下,通过对材料进行拉伸及压缩试验,观察材料在开始受力直到破坏这一全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现象,来认识材料的

各项机械性质。

为使试验结果能互相比较,采用标准试件。拉伸试件的形状如图3-33所示,中间为较细的等直部分,两端加粗。在中间等直部分取长为的为一段作为工作段,称为标距。对圆截面试件,标距与横截面直径有两种比例,=10和=5。由国家规定的试验标准(《金属拉力试验法》GB228-76),对试件的形状、加工精度、试验条件等都有具体规定。

1.拉伸时材料的机械性质

1、低碳钢

低碳钢是工程上常用的材料。在拉伸试验中,低碳钢表现出来的机械性质最为典型,故选择其作为拉

伸试验的典型材料。

试件装上试验机后,缓慢加载。试验机的示力盘指出一系列拉力的数值,对应着每一个拉力,同时又可测出试件标距的伸长量。以纵坐标表示拉力,横坐标表示伸长量。根据测得的一系列数据,作图表示和的关系(图3-34),称为拉伸图或-曲线。

-曲线与试件的尺寸有关。为了消除试件尺寸的影响,可把-曲线改为曲线,亦即纵坐

标用应力和横坐标用应变,其中为试验前试件的横截面面积,为试验前的标距。这样画出的曲线(图3-35),称为应力-应变图或曲线。从应力-应变图中,可以得到一系列重要的

机械性质。

根据试验结果,低碳钢的机械性质大致如下:

(1)弹性阶段:在拉伸的初始阶段,的关系为直线,这表示在这一阶段内成正比,此直线段的斜率即材料的弹性模量,即。直线的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用来表示,称为比例极限。当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时,材料服从胡克定律。

超过比例极限后,从点到点,间的关系不再是直线。但变形仍是弹性的,即解除拉力后变形

将完全消失。点对应的应力称为弹性极限,用来表示。在曲线上,两点非常接近,所以

工程上对弹性极限和比例极限并不严格区分。

如果超过了弹性极限,则会产生塑性变形。

(2)屈服阶段:当应力超过点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应变有非常明显的

增加,而应力先是下降,然后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在曲线上出现接

近水平线的小锯齿形线段。这种现象称为屈服或流动。在屈服阶段内的最

高应力和最低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极限和下屈服极限。上屈服极限的值受

变形速度及试件形状的影响较大,故常把数值比较稳定的下屈服极限称为

屈服极限或流动极限,用表示。

表面光滑的试件在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表面将出现与轴线大致成45°倾角的条纹(图3-36)。因为在45°的斜截面上作用着数值最大的剪应力,所以这是材料沿最大剪应力作用面发生滑移的结果,

这些条纹称为滑移线。

当材料屈服时,将引起显著的塑性变形。而零件的塑性变形将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所以屈服极限

是衡量材料强度的重要指标。

(3)强化阶段:过了屈服阶段后,材料又恢复了抵抗变形的能力,要使它继续变形必须增加拉力。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强化。在图3-35中,强化阶段中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是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

应力,称为强度极限,用表示。在强化阶段中试件横向尺寸明显缩小。

(4)颈缩阶段:过点后,试件局部显著变细,并形成颈缩现象(图3-37

所示)。由于在颈缩部分横截面面积迅速减小,因此使试件继续变形所需

的载荷也相应减小。在图中,用横截面原始面积算出的应力随

之下降,降落到点,试件被拉断。

因为应力到达强度极限后,试件出现颈缩现象,随后即被拉断,所以强度极限是衡量材料强度的另

一重要指标。

(5)塑性指标:试件拉断后,弹性变形消失,而塑性变形依然保留。常用来表示材料的塑性性能的

指标有二:一是延伸率,用表示,即

???????????????????????????????????????????? (3-5)

式中是拉断后的标距长度。

另一塑性指标为截面收缩率,以ψ表示,即

???????????? ???????????????????????????????(3-6)

式中是拉断后断口处横截面面积。

都表示材料直到拉断时其塑性变形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愈大,说明材料的塑性愈好。故

是衡量材料塑性的两个重要指标。

工程上通常按延伸率的大小把材料分成两大类,>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如碳钢、黄铜、铝合金等;而把<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灰铸铁、玻璃、

陶瓷等。

(6)卸载定律及冷作硬化:在低碳钢的拉伸试验中,如把试件拉到超过屈

服极限的点(图3-35),然后逐渐卸除拉力,应力和应变关系将沿着斜直

线回到点。这说明材料在载卸中应力和应变按直线规律变化,这就是

卸载定律。拉力完全卸除后,表示消失了的弹性应变,而表示不再

消失的塑性应变。所以在超过弹性极限后的任一点,其应变包括两部分:

卸载后如再重新加载,则应力和应变关系大致上沿卸载时的斜直线变化,直到点后,又沿曲线

变化。可见在再次加载过程中,直到点以前材料的变形是弹性的,过点后才开始出现塑性变形。

比较图3-35中和两条曲线,可见在第二次加载时,其比例极限得到了提高,但塑性变形

和延伸率却有所降低。这种在常温下把材料预拉到塑性变形,然后卸载,当再次加载时,将使材料的比例极限提高而塑性降低的现象,叫作冷作硬化。当某些构件对塑性的要求不高时,可利用它来提高材料的比例极限和屈服极限,例如对起重机的钢丝采用冷拔工艺,对某些型钢采用冷轧工艺均可收到

这种效果。

2、铸铁的拉伸试验

这里以灰铸铁作为脆性材料的典型。通过试验,发现铸铁的断裂是突然发生的。在较小的拉力下就被拉断,没有屈服和颈缩现象,拉断前的应变很小,延伸率也很小,断口平齐。图3-38表示灰铸铁拉伸时的应力一应变图。它的特点是在很小的应力下就不是直线了,一般可以近似地认为σ—ε曲线

在一定范围内仍是直线,并且服从胡克定律。它的强度指标通常用拉伸时的强度极限?来表示。

3、其它塑性材料的拉伸试验

其它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和低碳钢拉伸试验做法相同。但材料所显示的机械性质有很大差异。为便于比较,这里将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画在一起[图3-39(a)]。图3-39(a)中曲线分别是锰钢、硬铝、退火球墨铸铁和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这四种材料的延伸率都比较大,所以它们都是塑性材料。但是前三种材料在拉伸过程中都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常用名义极限来说明材料的强度。在图3-39(b)的应力-应变图上,沿横坐标量出塑性应变0.2%的点,自点画与平行的直线,那么点应力即名

义屈服极限。

(二)压缩时材料的机械性质

一般金属材料的压缩试件都做成圆柱形状。为了避免将试件压弯与减少试件端面的摩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一般取试件的高度为直径的1.5~3倍。图3-40是低碳钢压缩与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图。试验

表明:这类材料压缩时的屈服极限与拉伸时的接近。在屈服阶段以前,拉伸与压缩时的曲线

是重合的,故基本上可以认为碳钢是拉、压等强度的材料。低碳钢受压缩时,过屈服以后愈压愈扁,横截面面积不断增大,试件抗压能力也继续提高,因而得不到压缩时的强度极限。

脆性材料在压缩时的机械性质与拉伸时有较大区别。图3-41是铸铁压缩时的应力-应变图,整个压缩

时的图形与拉伸时相似,但压缩时的延伸率要比拉伸时的大,压缩时的强度极限约是拉伸时的

3~4倍。一般脆性材料的抗压能力显著高于抗拉能力。

铸铁受压缩时的断口与轴线的夹角约成45°。因为在45°的斜截面上作用着数值最大的剪应力,故

铸铁在轴向压缩下的破坏方式看来接近剪断。

(三)材料的塑性和脆性性能讨论

从拉伸或压缩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低碳钢和铸铁的机械性质,并从中总结出塑性

材料和脆性材料的某些适用场合。

1.低碳钢受力后,在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时才断裂,而铸铁在很小的变形下就会破坏。因此,低

碳钢抗冲击载荷的能力较铸铁优越得多。此外,在装配时需要矫正形状的零件,采用低碳钢为

宜。

第二,低碳钢的抗拉能力强,适用于受拉的场合;而铸铁则压缩强度远比拉伸强度高,且价格便宜,耐磨,易浇铸成型等,因此它适用于作受压构件,例如机床床身、机身底座和电动机外壳等。

第三,低碳钢由于有屈服阶段存在,故承受静载荷时对应力集中不敏感,起到缓和作用。

构件受简单拉伸(或压缩)时,当截面上无突然变化,且远离施力点的地方,其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但如果在构件上有小孔、螺纹以及键槽等存在时,在这些截面突变的地方附近,应力局部增大,而离开这个区域稍远,应力急剧下降而趋于平缓,这种现象叫应力集中(图3-42)

应力集中对于塑性材料影响不大,这是因为当最大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此处的最大应力将停止

上升,而变形则继续增加。这样,截面上其它处小于屈服极限的应力,将因变形继续增加而不断提高,使整个截面上的应力趋于均匀,直至同样达到屈服极限为止。因此,对应力集中就起了缓和作用。(图

3-43)

脆性材料没有屈服阶段,因此对于组织均匀的脆性材料来说,当最大应力到达强度极限时,构件

就会在应力集中处逐渐裂开直至拉断。对于组织不均匀的脆性材料,由于其内部常有无数细小裂缝存在,本来就有应力集中现象,因而掩盖了由外形所产生的应力集中的影响。当承受动载荷时,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对应力集中都会敏感,这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

这里必须指出,强度和塑性这两种性质都是相对的,都会随外在的条件(如温度、变形、速度和载荷

作用方式等因素)变化而转化。

三、许用应力及安全系数

通过对材料机械性质试验研究,我们认识了各种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在这一基础上,现在讨论轴向拉(压)时杆件的强度问题。我们把材料破坏时的应力称为危险应力或极限应力,以表示。对于塑性材料,当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或)时,零件将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影响其正常工作。一般认为这时材料已经破坏。因而把屈服极限(或)作为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对于脆性材料,直到断裂也无明显的塑性变形。断裂是脆性材料破坏的唯一标志。因而断裂时的强度极限就是脆性

材料的极限应力。

为了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强度,构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工作应力显然应低于极限应力。在实际计算中,由于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有一定的强度储备,故对极限应力折减一个适当的倍数,由此可

得:

称为安全系数,显然>1。可用符号表示,称为材料的许用应力。

对塑性材料,其许用应力为:

??????????????????????????????????????????? (3-7)

对脆性材料,其许用应力为:

??????????????????????????????????????????? (3-8)表13-63给出几种常用材料在静载,常温条件下的许用应力值。

表3-2 常用材料的许用应力值

材料名称牌号

许用应力(MPa)

[σl] [σy]

普通钢A2 137~152 137~152

普通碳钢A3 152~167 152~167

优质碳钢45 216~238 216~238

低碳合金钢16Mn211~238 211~238

灰铸铁28~78 118~147

铜29~118 29~118

铝29~78 29~78

松木(顺纹) 6.9~9.8 8.6~12

混凝土0.098~0.69 0.98~8.8

注:(1)[σl]为许用拉应力,[σy]为许用压应力。

(2)材料质量较好,尺寸较小时取上限反之取下限。

采用安全系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强度计算中,有些数据与实际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指材料组织不是理想均匀的,载荷估计

不十分准确以及应力计算的近似性。

二是给构件一定的强度储备。

即使载荷的估计,应力的计算等方面都比较准确,在强度方面也还是要留有一定的储备。这种强度储备要考虑到构件的工作条件及构件的重要性等。如构件在腐蚀条件下工作时,或构件的破坏要引起严重的后果时,均应给予较多的强度储备。所以安全系数的选择必须考虑构件的具体工作条件。

一般在静载荷下,对塑性材料取n=1.2~2.5,对脆性材料取n=2~3.5

塑性材料的抗拉与抗压是等强度的,所以拉伸与压缩的许用应力是相同的。对脆性材料,由于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是不同的,<,所以许用应力小于许用应力。

合理的选择安全系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安全系数偏大会造成材料的浪

费,偏小又可能造成破坏事故,所以安全系数的确定是关系到安全与经济的大

问题。

四、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

(一)应力计算

1、横截面上剪应力计算公式

式3-9即为圆轴扭矩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剪应力的计算公式只与横截面的尺

寸有关,称为横截面对点的极惯性矩,其量纲为[长度]4。故(e)式可写成:

?????????????????????????????????????? (3-9)

由式(3-9)看出,当等于横截面半径时,剪应力最大,其值为:

?????????????? ???????????????????????(3-10)

???????????????????? ????????????????????(3-11)

于是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为

????????????????????????????????? ?????(3-12)

式中称为抗扭截面模量,它也只与截面尺寸有关,其量纲为[长度]3。

公式(3-21)、(3-9)和(3-12)是以平面假设为基础导出的。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对横截面不变的圆轴,平面假设才是正确的。因此,这些公式只适用于圆轴(包括实心轴和空心轴)的扭转问题。

此外,导出公式时还应用了胡克定律,所以只适用于不超出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的情况。

2、的计算

实心圆轴如图3-44所示,以(c)式代入(f)式得:

??? (3-13)

式中为圆截面的直径。

?????????? (3-14)

空心圆轴如图3-45所示,因为横截面上的空心部分没有内力,所以(f)式中的定积分也不应包括空

心部分,于是(f)式应为:

?????????????(3-15)

?????????????????????????? (3-16)

式中,分别为空心圆截面的外径和内径,为外半径。

(二)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扭转变形的标志是两个横截面绕轴线的相对转角,即扭转角。由公式(3-21)得:

???????????????????????????????????????????????????? (a)表示相距为的两横截面间的扭转角。因此长为的两个横截面之间的相对转角为:

?????????????????????????????????????????????? (b)

当杆只在两端受一对外力偶作用时,则所有横截面上的均相等;又对于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等直圆

杆为常量;于是将上式积分后得:

???????????????????????????????????????????????????? (3-17)

式中为圆轴的抗扭刚度,称为长为的等直圆轴的扭转角。

若在需求相对扭转角的两截面间,值发生改变,或者轴为阶梯轴,并非常量,则应分段计算各

段的扭转角,然后相加,即

????????????????????????????????????????????????? (3-18)

注意,上述扭转变形的计算公式是建立于剪切胡克定律基础上的,故公式(3-17)、(3-18)只有在

材料处于弹性范围内才是正确的。

五、弯曲时的正应力

梁的变形时,横截面的轮廓线在梁弯曲后仍然保持在一平面内,这就启示我们提出以下假设:梁的所

有横截面在变形过程中要发生转动,但仍保持为平面,并且和变形后的梁轴线垂直。这一假设称为平面假设。又因为梁下部的纵向纤维伸长而宽度减小,上部纵向纤维缩短而宽度增加。因此又假设:所有与轴线平行的纵向纤维都是轴向拉伸或压缩。(即纵向纤维之间无挤压)。以上假设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以此为基础所得到的应力和变形公式为实验所证实。这样,平面假设就反映出梁弯曲变形的本

质了。

根据平面假设,把梁看成由无数纵向纤维所组成,包括o—o在内且与底面平行的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我们把它叫中性层,中性层和横截面的交线,叫做中性轴,以z表示。这样,弯曲变形的特点可归结为:各横截面绕中性轴转动,中性层以下纤维伸长,以上纤维缩短[图3-46(a)]。横截面上的任一点处的正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而在距中性轴等远的同一横线上的各点处的正应力相等(图3-47)。距离中性轴为y处的正应力由式计算,式中M为截面的弯矩,y为欲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Iz为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 ???????????????????????(3-14)

当弯矩为正时,梁下部纤维伸长,故产生拉应力;上部纤维缩短而产生压应力。弯矩为负时,则与上相反。一般用式(3-14)计算正应力时,M与y均代以绝对值,而正应力的拉、压由观察判断。

应力-应变曲线

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建筑材料,内部组成结构非常复杂。它是由二相体所组成,即粗细骨料被水泥浆所包裹,靠水泥浆的粘接力,使骨料相互粘接成为整体。如果考虑到带气泡和毛细孔隙的存在,混凝土实际是一种三相体的混合物,不能认为是连续的整体。[2] 1. 普通高强度混凝土只能测出压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段,因为混凝土一旦出现出裂缝,承力系统在加压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弹性能突然急剧释放,使得裂缝迅速扩展,试件即刻发生破坏,无法测得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1] 2. 拟合本文的高强混凝土和纤维与混杂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的受压本构方程的参数结果 图3和图4为掺杂了纤维与混杂纤维的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的压缩应力一应变全曲线,由曲线可以看出,纤维与混杂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则能够准确地测出

完整的压应力.应变曲线.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和混杂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的这两种曲线具有相同的形状啪,都由三段组成:线性上升阶段、初裂点以后的非线性上升阶段、峰值点以后的缓慢下降阶段.[2] 3.[3]再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C25,C30,C40,再生骨料取代率100%。标准棱柱体试件150mm*150mm*300mm,28天强度测试结果。

“等应力循环加卸载试验方法”测定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即每次加载至预定应力后再卸载至零,再次进行加载,多次循环后达不到预定应力而自动转向包络线时,进行下一级预定应力的加载。 再生粗骨料来源的地域性和差异性使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差别。 4.通过对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在单轴收压时的应力应变分析发现,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混凝土的强度的提高而提高,混凝土弹性段的范围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大,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越来越陡,混凝土的峰值应变与混凝土的抗压强 度无正比关系。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描述)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 全曲线方程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度计算、超静定结构力分析、结构延性计算和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基础,几十年来,人们作了广泛的努力,研究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性质,探讨应力与应变之间合理的数学表达式,1942年,Whitney 通过混凝土圆柱体轴压试验,提出了混凝土受压完整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数学表达式,得出了混凝土脆性破坏主要是由于试验机刚度不足造成的重要结论,这一结论于1948年由Ramaley 和Mchenry 的试验研究再次证实,1962年,Barnard 在专门设计的具有较好刚性且能控制应变速度的试验机上,试验了一批棱柱体试件以及试件两靖被放大的圆柱体试件,试验再次证明,混凝土的突然破坏并非混凝土固有特性,而是试验条件的结果,即混凝土的脆性破坏可用刚性试验机予以防止,后来由很多学者(如M.Sagin ,P.T.Wang ,过镇海等)所进行的试验,都证明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确实有下降段存在,那么混凝土受压应力与应变间的数学关系在下降段也必然存在,研究这一数学关系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但是,对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还不能说已经有了全面的掌握。近年来,随着有限元数值方法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可以利用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混凝土结构作比较精确的分析了。由于混凝土材料性质的复杂性,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还存在不少困难,其中符合实际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确定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1、混凝土单轴受压全曲线的几何特点 经过对混凝土单轴受压变形的大量试验大家一致公认混凝土单轴受压变过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形状有一定的特征。典型的曲线如图1所示,图中采用无量纲坐标。 s c c E E N f y x 0,,=== σ εε 式中,c f 为混凝土抗压强度;c ε为与c f 对应的峰值应变;0E 为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s E 为峰值应力处的割线模量。 此典型曲线的几何特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true stress-logarithmic strain curves) 表征塑性变形抗力随变形程度增加而变化的图形,又称硬化曲线。它定量地描述了塑性变形过程中加工硬化增长的趋势,是金属塑性加工中计算变形力和分析变形体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的基本力学性能数据。 硬化曲线的纵坐标为真应力,横坐标为真应变。试验时某瞬间载荷与该瞬间试件承力面积之比称真应力(或真抗力,即真实塑性变形抗力)。硬化曲线可用拉伸、扭转或压缩的方法来确定,其中应用较广的为拉伸法。根据表示变形程度的公式不同,用拉伸图计算所得硬化曲线有3种,如图1所示。第1种是S-δ曲线,表示真应力与延伸率之间的关系。第2种是S-φ曲线,是真应力与断面收缩率的关系曲线。第3种是S-ε曲线,是真应力与对数变形之间的关系曲线。由于φ与ε的变化范围为0~1,所以第2、3种硬化曲线可直观地看出变形程度的大小,使用时较为方便。 S-δ曲线的制作先作圆柱试件拉伸试验获取拉伸图(拉力P与试件绝对仲长Δl的关系图),如图2a所示。然后按下述方法计算出曲线上各点的真应力S和对应的断面收缩率φ,根据所获数据绘制S-φ曲线,如图2b所示。

按式(4)与(6)可求出试件出现细颈前的那段曲线,因为该曲线的变形沿试件长度上是均匀的,符合体积不变条件。 当拉伸力达最大时,变形迅速集中并形成细颈,细颈部位受三向拉仲应力作用而逐渐变小,最终发生破断。由于形成细颈后变形发展得极不均匀,每瞬间参加变形的体积不知,故不能用公式计算这个阶段中曲线上任意点处的应力与应变;实用中只能按细颈中断口部位面积F f及断裂时的拉伸力P f来算出断点处的真实断裂应力S K及真实断裂应变φK,然后将该点与出现细颈前所算出的点,用光滑曲线联结即可组成一条完整的曲线(图2b)。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

第8章典型习题解析 1. 试画出下图所示简支梁A 点处的原始单元体。 图8.1 解:(1)原始单元体要求其六个截面上的应力应已知或可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因此应选取如下三对平面:A 点左右侧的横截面,此对截面上的应力可直接计算得到;与梁xy 平面平行的一对平面,其中靠前的平面是自由表面,所以该对平面应力均为零。再取A 点偏上和偏下的一对与xz 平行的平面。截取出的单元体如图(d)所示。 (2)分析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 A 点偏右横截面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如图(b)、(c)所示,将A 点的坐标x 、y 代入正应力和切应力公式得A 点单元体左右侧面的应力为: z M y I σ= b I QS z z *= τ 由切应力互等定律知,单元体的上下面有切应力τ ;前后边面为自由表面,应力为零。在单元体各面上画上应力,得到A 点单元体如图(d)。 2.图(a)所示的单元体,试求(1)图示斜截面上的应力;(2)主方向和主应力,画出主单元体;(3)主切应力作用平面的位置及该平面上的正应力,并画出该单元体。 解:(1)求斜截面上的正应力 ?30-σ和切应力?30-τ

由公式 MPa 5.64)60sin()60()60cos(2100 5021005030-=?---?---++-= ?-σ MPa 95.34)60cos()60()60sin(2100 5030=?--+?---= ?-τ (2)求主方向及主应力 8 .010050120 22tan -=----=-- =y x x σστα ?-=66.382α ?=? -=67.7033.1921αα 最大主应力在第一象限中,对应的角度为 070.67α=?,主应力的大小为 1 5010050100cos(270.67)(60)sin(270.67)121.0MPa 22σ= ??--??=-+--+ 由 y x σσσσαα+=+2 1 可解出 2 1 (50)100(121.0)71.0MPa x y ασσσσ=+=-+-=-- 因有一个为零的主应力,因此 )33.19(MPa 0.7133?--=第三主方向=ασ 画出主单元体如图8.2(b)。 (3)主切应力作用面的法线方向 25 .1120100 502tan =---= 'α ?='34.512α ?='? ='67.11567.2521αα 主切应力为 ' 2 ' 1 MPa 04.96)34.51cos()60()34.51sin(2100 50ααττ-=-=?-+?--= 此两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MPa 0.25)34.51sin()60()34.51cos(2100 502100501 =?--?--++-= 'ασ MPa 0.25)34.231sin()60()34.231cos(2100 502100502 =?--?--++-= 'ασ 主切应力单元体如图所示。

材料力学习题第六章应力状态分析答案详解

第6章 应力状态分析 一、选择题 1、对于图示各点应力状态,属于单向应力状态的是(A )。 20 (MPa ) 20 d 20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 。 2、在平面应力状态下,对于任意两斜截面上的正应力αβσσ=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B )。 (A ),0x y xy σστ=≠;(B ),0x y xy σστ==;(C ),0x y xy σστ≠=;(D )x y xy σστ==。 3、已知单元体AB 、BC 面上只作用有切应力τ,现关于AC 面上应力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C )。 (A )AC AC /2,0 ττσ==; (B )AC AC /2,/2τ τσ==; (C )AC AC /2,/2τ τσ==;(D )AC AC /2,/2ττσ=-=。 4、矩形截面简支梁受力如图(a )所示,横截面上各点的应力状态如图(b )所示。关

于它们的正确性,现有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D )。 (b) (a) (A)点1、2的应力状态是正确的;(B)点2、3的应力状态是正确的; (C)点3、4的应力状态是正确的;(D)点1、5的应力状态是正确的。 5、对于图示三种应力状态(a)、(b)、(c)之间的关系,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D )。 τ (a) (b) (c) (A)三种应力状态均相同;(B)三种应力状态均不同; (C)(b)和(c)相同;(D)( a)和(c)相同; 6、关于图示主应力单元体的最大切应力作用面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B )。 (A) (B) (D) (C) 解答: max τ发生在 1 σ成45o的斜截面上 7、广义胡克定律适用范围,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C )。 (A)脆性材料;(B)塑性材料; (C)材料为各向同性,且处于线弹性范围内;(D)任何材料;

钢筋之应力-应变曲线

二第一章绪论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动机.. (2) 1.3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旧桥柱试体.................................................................................4 2.1 桥梁设计规范 (4) 2.1.1 公路桥梁工程设计规范.............................................................4 2.1.2 公路桥梁耐震设计规范.............................................................5 2.2 圆形旧桥柱试体................................................................................7 2.2.1 试体设计.. (7) 2.2.2 BMCL100试验观察.................................................................9 2.2.3 BMCL50试验观察.................................................................10 2.2.4 BMC4试验观察.....................................................................11 2.2.5 圆形旧桥柱试体破坏状况比较.....................................14 2.2.6 圆形旧桥柱试体侧力-位移图比较................................15 2.2.7

本章应力和应变分析与强度理论的知识结构框图

本章应力和应变分析与强度理论重点、难点、考点 本章重点是应力状态分析,要掌握二向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主平面方位及最大切应力的计算。能够用广义胡克定律求解应力和应变关系。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能够

按材料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选择适当的强度理论。 难点主要有 ① 主平面方位的判断。当由解析法求主平面方位时,结果有两个相差 90 ”的方位角,一般不容易直接判断出它们分别对应哪一个主应力,除去直接将两个方位角代人式中验算确定的方法外,最简明直观的方法是利用应力圆判定,即使用应力圆草图。还可约定y x σσ≥,则两个方位中绝对值较小的角度对应max σ所在平面。 ② 最大切应力。无论何种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均为2/)(31max σστ-=,而由式( 7 一 l )中第二式取导数0d d =α τα得到的切应力只是单元体的极值切应力,也称为面内最大切应力,它仅对垂直于Oxy 坐标平面的方向而言。面内最大切应力不一定是一点的所有方位面中切应力的最大值,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掉人“陷阱”中。 本章主要考点: ① 建立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能够准确地从构件中截取单元体。 ② 二向应力状态下求解主应力、主平面方位,并会用主单元体表示。会计算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分量。 ③ 计算单元体的最大切应力。 ④ 广义胡克定律的应用。 ⑤ 能够选择适当的强度理论进行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计算,会分析简单强度破坏问题的原因。 本章习题大致可分为四类: ( l )从构件中截取单元体这类题一般沿构件截面截取一正六面体,根据轴力、弯矩判断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方向,由扭矩、剪力判断切应力方向,单元体其他侧面上的应力分量由力平衡和切应力互等定理画完整。特别是当单元体包括构件表面(自由面)时,其上应力分量为零。 ( 2 )复杂应力状态分析一般考题都不限制采用哪一种方法解题,故最好采用应力圆分析,它常常能快速而有效地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 3 )广义胡克定律的应用在求解应力与应变关系的题目中,不论构件的受力状态,均采用广义胡克定律,即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错误,因为广义胡克定律中包含了其他形式的胡克定律。 ( 4 )强度理论的应用对分析破坏原因的概念题,一般先分析危险点的应力状态,根据应力状态和材料性质,判断可能发生哪种类型的破坏,并选择相应的强度理论加以解释。计算题一般为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分析(详见第 8 章)与薄壁容器的强度分析,薄壁容器可利用平衡条件求出横截面与纵向截面上的正应力,由于容器的对称性,两平面上无切应力,故该应力即为主应力,并选择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进行强度计算。

坝体的有限元建模与应力应变分析1

Project2 坝体的有限元建模与应力应变分析 计算分析模型如图2-1 所示, 习题文件名: dam 。 图2-1 坝体的计算分析模型 选择单元类型Solid Quad 4node 42 Options… →select K3: Plane Strain 定义材料参数EX:2.1e11, PRXY:0.3 模型施加约束 ? 分别给下底边和竖直的纵边施加x 和y 方向的约束 ? 给斜边施加x 方向的分布载荷: ANSYS 命令菜单栏: Parameters →Functions →Define/Edit →1) 在下方的下拉列表框内选择x ,作为设置的变量;2) 在Result 窗口中出现{X},写入所施加的载荷函数:1000*{X}; 3) File>Save(文件扩展名:func) →返回:Parameters →Functions →Read from file :将需要的.func 文件打开,任给一个参数名,它表示随之将施加的载荷→OK →ANSYS Main Menu: Solution →Define Loads →Apply →Structural →Pressure →On Lines →拾取斜边;OK →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Existing table →OK →选择需要的载荷参数名→OK 单元控制 纵边20等分;上下底边15等分 结果显示 ANSYS 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 →Plot Results →Deformed Shape… → select Def + Undeformed →OK (back to Plot Results window)→Contour Plot →Nodal Solu… →select: DOF solution, UX,UY, Def + Undeformed , Stress ,SX,SY,SZ, Def + Undeformed →O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