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文化

合集下载

关于吴越文化的文案

关于吴越文化的文案

吴越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

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位于长江下游地区,包括现今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吴越文化以其精致、细腻、柔美、典雅的特点而著名,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吴越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既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也融合了南方土著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

吴越文化的精髓在于其“和”的理念,即和谐、和合、和睦。

这种理念在吴越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如建筑、园林、绘画、音乐、舞蹈等。

吴越文化的建筑风格以精巧、典雅、清新、秀美为特点,如苏州的古典园林;吴越的绘画则以细腻、传神、灵动为特点,如浙江的国画;吴越的音乐和舞蹈则以柔美、悠扬、婉约为特点,如江南丝竹。

吴越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华文化圈内,它也影响了世界文化。

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吴越文化的许多元素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被广泛接受和传播。

例如,中国的茶道、禅宗、书法等文化元素,对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吴越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吴越文化及其在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新价值

吴越文化及其在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新价值

吴越文化及其在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新价值吴越文化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文化,源于吴越两地的先民,历史悠久,涵盖面广。

它既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融合了中原文化的一些元素,独具特色。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吴越文化不仅在传承中焕发着新的活力,更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新的作用和价值。

吴越文化的历史传承吴越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经过长期的发展,吴、越两个城邦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历史上的正式确认。

从先秦到明清,吴越文化不断地融合、吸收和创新,涌现出许多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传统。

其中,著名的文化代表人物有孔子、曾国藩、文天祥等,代表作品有《易经》、《论语》、《红楼梦》等。

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文化瑰宝,对中国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吴越文化的文化元素吴越文化的特点很多,其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文化:吴越文化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地方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吴越文化的发展受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人文因素等的影响。

2)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孝、敬、仁、信、义、礼、智、信、勇、博爱、力行等,这些优良文化元素是吴越文化最重要的精髓。

3)艺术文化元素:吴越文化的艺术文化元素非常丰富,包括文学、音乐、戏曲、舞蹈、美术、雕刻等。

代表作品有吴门派的小令、南音、越调、水调歌头等。

4)民俗文化元素:民俗文化是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的有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吴越文化在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新价值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吴越文化不仅仅在传承中焕发着新的活力,更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新的作用和价值。

1)文化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是一种文化现象。

吴越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地方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身份。

通过吴越文化的认同,人们能够在儒、释、道等多元文化中找到自我认同感,更好地塑造人的文化自信。

2)跨文化交流: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区之吴越文化

中国文化区之吴越文化

吴越包含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以及吴越两 国融合各个历史阶段在该区域内存在发展的文 化。 吴指江苏,越指浙江。两地文化分称为吴文 化与越文化,合称吴越文化。吴越地处长江以 南,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所以有时吴越文化亦 称江南文化。
文化形式
建筑文化 民俗文化 艺术文化 诗文文化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园林建筑
文 化 中 才 国 子
佳 人
华北文 化区
华 中 文 化 区
华南文化区
吴 越 文 化 区
吴越文化
范围: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 长江三角洲是吴越文化的核心。 苏州状元、绍兴师爷。
????
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
楚曰金陵, 秦称茂陵, 吴名建业, 晋改建康, 刘宋号白门,唐更白下, 元称集庆, 明谓南京。
(1875—1907)
只身东海挟春雷。 肯使江山付劫灰。 救时应仗出群才。 须把乾坤力挽回。
大江歌罢掉头东
1917年9月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十年面壁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1898-1976
原藉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淮安
钱学森(浙江杭州) 科学家 钱伟长(江苏无锡) 钱三强(浙江湖州) 钱 穆(江苏无锡)历史学家 钱钟书(江苏无锡)文学家 钱其琛(江苏嘉定) 钱正英(浙江嘉兴)
(孙权时曾名石头城)
三国吴
229——280 317——420
东 晋 宋 齐 梁 陈
唐 明 太平天国 中华民国 南
420——589
937—— 975 1368——1421 1853——1864 1912——1949
古称钱唐,汉改钱塘,隋置杭州 第一次作国都:唐末五代吴越国
(创立者钱镠)
第二次作国都:南宋

吴越文化故事

吴越文化故事

吴越文化故事
吴越文化是一个古老而丰富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吴越文化的历史故事:
1、吴越争霸: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它们之间经常发生争斗。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起兵伐越,在欈李被越王勾践派出的大量死士挑衅吸引注意力,最终被越王勾践反击打败,并伤重而死。

其子夫差继位后,成功复仇,打败了越国。

然而,越国通过与吴国的争斗,逐渐崛起并成为一方霸主。

2、吴王阖庐与越王勾践:吴王阖庐是吴国的一位著名君主,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越王勾践则是越国的君主,他通过采取卧薪尝胆等策略,逐渐使越国强大起来。

两位君主在争霸的过程中,互相攻伐,但最终以越王的胜利结束。

3、伍子胥与专诸:伍子胥是吴国的一位著名大臣,他曾因谗言而逃亡,后被吴王阖庐重用。

专诸是吴国的一位勇士,他曾帮助吴王阖庐登上王位。

伍子胥与专诸的关系是吴越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故事。

伍子胥对专诸非常信任,把他视为自己的心腹。

在一次宴会上,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刺杀了吴王僚,帮助阖庐夺取了王位。

伍子胥也被视为忠臣的代表之一。

4、西施与范蠡: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被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的宠妃。

范蠡则是越国的一位大臣,他帮助勾践策划了整个计划。

西施与范蠡的故事被后人称为“西施范蠡的爱情故事”,它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这些故事只是吴越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们展现了该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这些故事,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吴越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吴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吴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吴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变化,各地的传统文化也在逐渐消亡。

但是,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文化传承了数千年,至今仍有着光彩照人的表现——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始于吴越两国的交流和融合。

它不仅包括了吴越两国的历史文化,还吸收了南粤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众多地方文化元素,形成了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

吴越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婉约风情”。

这种风情包括了音乐、舞蹈、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且贯穿了整个吴越地区的历史发展。

婉约风情落实到各自的表现中,如婉转悠扬的古琴声,舞蹈中女性柔美的姿态,以及诗词中宛转动人的语言等。

吴越文化还包括了多种传统习俗和节日,如东吴邵丘之战纪念日、越王盐铁城文化节、闽南历届名士联谊会等。

这些传统习俗和节日不仅有助于加强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还有助于促进地区文化交流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演变,吴越文化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一些人们开始关注并挖掘吴越文化的价值,通过传承和创新,让吴越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弘扬。

例如,建立吴越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吴越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等。

此外,吴越文化也在当代艺术中得到了更多地展示和应用。

诸如京剧《越城春秋》、李斯特的《婉约曲》等皆是吴越文化元素的代表。

这些作品的出现为吴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的来说,吴越文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珍贵文化遗产。

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表现形式,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关注吴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充分利用吴越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为文化的多元化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
战国时期吴越文化开始崛起,成为当时重要的区域文 化; 秦汉时期,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日渐融合的基础上有 了新发展;
东晋、南朝,中原文化深入南移,南北文化碰撞交流, 使得吴越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演变为新的区域文化。 七千年间 ,吴越文化的民族性发生过巨变 。秦统一 前基本上是夷越文化 ,秦统一后基本上是汉族文化。
目 录
江 苏 ,吴 及越 福文 建化 与地 江域 西空 小间 部: 分主 要 。在 上 海 , 浙 江
江区域 相、为 望江中吴 ,西心越 南文,文 邻化东化 闽区临区 台接大又 文壤海称 化,,江 区北西浙 。与临文 江彭化 淮蠡区 文与, 化两以 区湖太 隔文湖 长化流
吴越文化之环境背景
• 吴地处在太湖流域的平原上,农业生产比较 发达,水陆交通便捷,商品流通便利,社会生活 相对稳定,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 而越地临海滨江,山多平地少,俗称“七山 二水一分田”,与吴地相比,生活空间就相对狭 隘和闭塞。 •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吴文化的内涵就多一 些典雅、精巧和柔美,越文化就多一些通俗、朴 野和阳刚。
吴越文化对江浙经济的发展,至少产生了以下几个重 要影响:
一是内在自觉的心态,促进了经济改革开放快速发展, 使长三角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超越自我的创新意识,既超越地域的局限,又超 越自身观念的局限,创造性地发展,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 取得了显著成就;
三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创办经济实业,还 是发展社会事业,都十分重视人的自身创造力,在生产实 践中特别重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四是重文重教的文化理念,约在东汉以后,吴越地区 藏书、读书风气盛行,优秀人才、作品不断出现,使该地 区社会结构和民俗风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该地区各 类人才辈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越文化的魅力与影响

吴越文化的魅力与影响

吴越文化的魅力与影响中国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华夏文明开始形成。

其中,南方地区作为长江流域的核心,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以吴越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体系,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文化魅力和影响也非常深远。

一、吴越文化的形成和特点公元前吴越地区是以越国和吴国为代表的两个小国家。

这两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成果相对较为突出,因此产生了吴越文化。

其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文学艺术。

生产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催生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吴越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新诗,如南朝六朝、唐宋诗歌和曲艺等。

2. 建筑艺术。

吴越地区的建筑艺术,主风格为南方特有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和装饰,非常精美繁复,同时也充满了艺术性和浪漫性。

3. 饮食文化。

吴越地区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如杭州的丝绸瓦片鸡、宁波的大马石鱼和舟山的海鲜等。

4. 纺织业和制造业。

吴越地区的纺织业和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声誉。

吴越婺绣、宁波霞浦雕刻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传统产业。

二、吴越文化的魅力吴越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中国古代文明打造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种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文化的统合性。

吴越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前沿,地域辽阔,文化底蕴深厚,其传统文化包含了多种元素,这种统合性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吴越地区与国内外多个地区建立了长久的文化交流关系。

无论是与中原地区还是与海上世界的交流,吴越地区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

这样的交流不仅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交流,还为吴越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3. 传统文化的发扬。

吴越地区的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如婺剧、南屏山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传统文化表演艺术。

这样的文化传承,促使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地域间的发扬。

三、吴越文化的影响吴越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东南亚文化和海上世界的文化传播,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3篇)

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吴越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越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吴越文化,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我们组织了一次以“探秘吴越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吴越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色;2.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17日活动地点: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四、活动内容1. 参观历史遗迹- 杭州市:西湖、雷峰塔、岳王庙等;- 绍兴市:鲁迅故里、东湖、兰亭等。

通过参观这些历史遗迹,学生们对吴越文化的起源、发展有了直观的了解,感受到了吴越文化的独特魅力。

2. 体验传统工艺- 杭州市:参观丝绸博物馆,了解丝绸的制作工艺;- 绍兴市:学习剪纸、木雕等传统手工艺。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了解了吴越地区传统工艺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杭州市: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绍兴市:参观越剧博物馆。

通过参观展览,学生们了解了吴越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4. 举办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关于吴越文化的讲座,让学生们从学术角度深入了解吴越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5. 开展团队协作活动通过开展户外拓展、团队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活动成果1. 学生收获- 学生们对吴越文化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2. 社会效益- 提高了社会对吴越文化的关注度;- 推动了吴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六、活动总结本次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吴越文化的丰富内涵,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 14 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 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现 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 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 辅以笙、 唢呐、三弦、 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 琶等。昆曲的表演, 琶等。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 特的体系、风格, 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 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 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 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 和谐。昆曲在2001 2001年被联合国 和谐。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列为“ 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 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越文化的兴起要早于吴文化, 越文化的兴起要早于吴文化,它的前身是 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年前的良渚文 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 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年前的良渚文 化。 越文化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越文化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先越文化阶段 (2)中越文化阶段 (3)后越文化阶段
三、吴越文化的典型代表
吴语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 江浙话。在中国分布于浙江、 江浙话。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 上海、安徽、江西、福建, 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 使用人口约八千万。 使用人口约八千万。通常认为苏 州话具有吴语的代表性;也有人 州话具有吴语的代表性; 因上海话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而 将其当作代表。 将其当作代表。
越剧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仅次于京 全国第二大剧种” 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发源于浙江嵊 今嵊州), ),发祥于上海 县(今嵊州),发祥于上海 ,在海外亦有很 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多以“ 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多以“才 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长 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 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 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2006年 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2006年5 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文化和越文化同属江南文化, 吴文化和越文化同属江南文化,除了春 秋时期吴越争霸在政治上相对立外, 秋时期吴越争霸在政治上相对立外,更多的 是相统一,共性大于个性。它们同宗同源, 是相统一,共性大于个性。它们同宗同源, 具有很大的相容性。 具有很大的相容性。这种相容性既体现在两 地相通的吴语体系, 地相通的吴语体系,又体现在相似的生活方 式和相近的社会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 式和相近的社会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 吴文化与越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吴文化与越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 作用、相互统一, 作用、相互统一,从而形成吴越文化这一区 域文化,并成为江南文化的主体。 域文化,并成为江南文化的主体。在五代十 国时期, 国时期,这里正式成立了以钱镠为国王的吴 越国,从而实现了吴越政治、经济、 越国,从而实现了吴越政治、经济、文化高 度一体化。 度一体化。
元、明、清时期的繁盛
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吴越文化已比北方文化更为兴盛 繁荣,并开始向北方汩汩渗透。 繁荣,并开始向北方汩汩渗透。这种渗透已 不是吴人或越人的分别行为, 不是吴人或越人的分别行为,而是以吴越作 为一个整体向北方辐射的。 为一个整体向北方辐射的。它不仅表现在文 艺术等方面,还包含了科学、哲学、 学、艺术等方面,还包含了科学、哲学、经 济学等元素。 济学等元素。
白蛇传说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 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 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 湖。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 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 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 南山区和钱塘区五个地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 49平方公里 区、南山区和钱塘区五个地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 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 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无论雨雪 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 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 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 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白堤两 个景段的优美风光称著。 个景段的优美风光称著。
吴越文化的起源 历史上的繁盛 吴越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吴越文化的起源
所谓吴越文化, 所谓吴越文化,由吴文化和越文化 构成。吴文化, 构成。吴文化,主要指以江苏无锡梅里 为核心的环太湖区域的吴地文化; 为核心的环太湖区域的吴地文化;越文 化,主要指以浙江绍兴为核心区域的越 地文化。 地文化。
1、越文化的起源
2、吴文化的起源
3000多年前,太湖流域仍以渔猎为主、 多年前,太湖流域仍以渔猎为主、 多年前 农耕为辅。后来泰伯奔吴, 农耕为辅。后来泰伯奔吴,带来了中原先进 的农耕文明, 化荆蛮之方,与华夏同风” 的农耕文明,“化荆蛮之方,与华夏同风”, 从而使吴地超过了越地。历史上,越国一直 从而使吴地超过了越地。历史上, 比较弱小,在数百年中基本上为吴国所控制。 比较弱小,在数百年中基本上为吴国所控制。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二、历史上的繁盛
东晋、 东晋、南朝时期的繁盛
东晋时期,大批北人涌入江南, 东晋时期,大批北人涌入江南,中原文化遍 洒吴越。随着人口的繁衍, 洒吴越。随着人口的繁衍,吴越两地人多地 少的矛盾凸显, 少的矛盾凸显,必须精耕细作才能收获足够 的粮食和物产。 的粮食和物产。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渗透于 吴越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 吴越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催生 出心思的细密、技术的精巧。 出心思的细密、技术的精巧。
唐、宋时期的繁盛
唐宋两朝,吴越两地文风鼎盛、 唐宋两朝,吴越两地文风鼎盛、 人文荟萃。在初唐与盛唐之间, 人文荟萃。在初唐与盛唐之间, 吴越涌现出一批风流倜傥、个性 吴越涌现出一批风流倜傥、 不羁、有名士风采的文人;到盛唐 到盛唐、 不羁、有名士风采的文人 到盛唐、 中唐,李白、杜甫、 中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 几度流连忘返于金陵、浙东一带。 几度流连忘返于金陵、浙东一带。 唐诗之后的宋词, 唐诗之后的宋词,又为吴越文化 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的发展增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主体, 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主体,是中 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 来,吴越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 色和深厚人文积淀的区域文化, 色和深厚人文积淀的区域文化,创造出 许许多多为世人瞩目、 许许多多为世人瞩目、令今人骄傲的优 秀文化成果, 秀文化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江南地区的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中华民族的 发展进步作出了独有贡献。 发展进步作出了独有贡献。
苏州园林
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梁祝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孟姜女》 牛郎织女》 白蛇传》 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 并称我国四大民间传说, 并称我国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 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 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 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 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我国最 具国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 具国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 界上产生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是一个美丽、 界上产生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是一个美丽、 凄婉、动人的故事。它形成于东晋, 凄婉、动人的故事。它形成于东晋,故事发 源于汝南县马乡镇, 源于汝南县马乡镇,二人的墓地均在汝南县 马乡镇古京汉官道两旁,至今尚存遗迹。 马乡镇古京汉官道两旁,至今尚存遗迹。故 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 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 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
近代以后的繁盛
近代以来,吴越两地文化多在上海交汇, 近代以来,吴越两地文化多在上海交汇,且 北承京津、南通港粤、西接巴蜀,广纳湘鄂、 北承京津、南通港粤、西接巴蜀,广纳湘鄂、 齐鲁诸路名流英才,兼收东洋日本、 齐鲁诸路名流英才,兼收东洋日本、西洋欧 美的新思潮。吴越文化在嬗变中提升, 美的新思潮。吴越文化在嬗变中提升,在兼 容并蓄中走向现代。新中国成立后, 容并蓄中走向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吴越文 化在曲折中发展。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化在曲折中发展。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 上海为龙头、 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迅速 崛起,使吴越文化重焕青春。 崛起,使吴越文化重焕青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