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头枕性能校核规范
座椅头枕强检报告QM10441LA4321

检验单位地址电话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于田南路68号 电 话:86-021-69502222 邮政编码:201805
委托单位地址电话 地 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镇圣阳路工业园区内 电 话:13771262082 邮政编码:/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报告编号: QM10441LA4321
检验报告
共3页
第1页
样品名称
汽车座椅头枕
商标
——
型号规格
YHCY3068000001
检验类别
强制性检验
受检单位 江苏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生产单位
江苏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送样者
蔡炯
送样日期
2010 年 7 月 30 日
样品数量
共3套
生产日期
————
GB 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 检验依据 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检验项目
qm10441la4321样品名称汽车座椅头枕型号规格yhcy3068000001检验类别强制性检验受检单位江苏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单位江苏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送样日期2010检验依据gb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项目头枕性能经检验该样品符合gb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要求
区域 2 的头枕其前、后表面都有衬垫,其 表面的曲率半径大于 5.0mm。
头枕在座椅或车身构件上的固定方式应保证头枕在试验
枕座 过程中,由于头型的作用压力,其衬垫内或头枕与靠背连 未出现刚性的可致伤害的凸起。
符合 符合
椅的 接处,不得出现刚性的可致伤害的凸起。
特殊 规定
头枕执行标准

头枕执行标准头枕执行标准是指在进行头枕产品生产、设计、检测和销售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以下是关于头枕执行标准的详细解释和说明:材料选择:头枕执行标准对材料的选择有严格的要求。
头枕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1)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能够有效地降低头部和颈部的温度,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2)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支撑性,能够有效地缓解颈部和头部的压力,减轻疲劳感;(3)具有较高的耐用性和抗磨损性,能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外观质量。
设计要求:头枕执行标准对设计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能够有效地缓解颈部和头部的压力,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2)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头部和颈部的过度伸展或弯曲,减少颈部疼痛和不适感;(3)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能够有效地吸收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保护头部和颈部的安全;(4)设计美观,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
尺寸规格:头枕执行标准对尺寸规格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如车辆安全带、座椅间距等要求;(2)根据不同车型和座椅尺寸进行设计,确保头枕与座椅的匹配性和稳定性;(3)根据不同年龄、身高和体型的人群进行设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生产工艺:头枕执行标准对生产工艺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一致性;(2)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3)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安全性:头枕执行标准对安全性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高强度、耐高温的材料,确保在车辆碰撞时不会对头部和颈部造成额外的伤害;(2)具有一定的固定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座椅上,避免在车辆碰撞时脱落或移动;(3)不含有有害物质或异味,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标识管理:头枕执行标准要求在产品包装或标识上注明产品名称、品牌、型号、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和购买。
GB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汽车座椅头枕GB 11550—1995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代替 GB/T 11550—89Motor vehilles-Seats head restraint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1 主题内容与通用范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辆的前排外侧座椅头枕。
2 引用标准GB/T ll55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GB/T 11563 汽车H点确定程序3 术语3.1 头枕指用以限制乘员头部相对躯干向后移位的弹性装置,其作用是发生撞车事故时,减轻乘员颈椎可能受到的损害。
3.2 头部模型(头型)指直径为165mm的球状或半球状的刚性模型,动态试验时其作用于撞击点的有效质量为6.8kg。
3.3 假背(靠背加载板)依照GB/T 11559规定的人体模型躯干背部形状制作的曲面加载板。
3.4 座椅中心面GB/T 11559规定的成人男子50百分位的三维H点装置按GB/T 11563的程序着坐在座椅上,由三维H点装置左右对称中心面来确定的座椅基准面。
4 性能要求4.1 位置及尺寸头枕的位置及尺寸应满足下述要求,然而位置能够调剂的头枕应能固定在同时满足4.1.1及4.1.2要求的位置上。
4.1.1 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测量头枕的顶端到R点的长度,驾驶员座椅为700mm以上,其他座椅为650mm以上。
4.1.2 由头枕顶端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向下65mm处或者由R点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向上635mm处,头枕的外形宽度以座椅中心面为对称面,左右各应宽85mm以上。
4.1.3 位置能够调剂的头枕的外形高度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测量为100mm以上。
4.2 强度和吸能4.2.1 头枕按5.2的方法试验时头型移动量必须小于102 mm,将载荷加至890 N时头枕及其安装部件在座椅及靠背等损破前不能破旧或脱落。
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产品)(doc 93) .doc

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产品)(doc 93)1. 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m、n类汽车的座椅产品(但不适用于折叠式座椅、侧向座椅、后向座椅和m2、m3类客车中a级、i 级客车使用的座椅)及m1类车辆的前排外侧座椅头枕产品。
2. 认证模式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3. 认证的基本环节3.1认证的委托和受理3.2型式试验3.3初始工厂审查3.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3.5获证后监督(抽样)4. 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4.1认证的委托和受理4.1.1认证的单元划分同一生产厂生产的且在以下主要方面无差异的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产品视为同一单元:1)座椅总成的结构及形状,允许座椅护面的材料及颜色不同;2)座椅软垫和骨架总成的位移调节、锁止装置等零部件的结构、材料及尺寸;3)座椅软垫的结构和材料;4)座椅总成固定装置的结构;5)头枕骨架和泡沫的结构、尺寸及材料,允许头枕护面的材料和颜色不同;6)头枕连接件的结构和材料。
4.1.2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见附件1.4.2 型式试验4.2.1型式试验的送样4.2.1.1型式试验送样的原则认证单元中只有一个型号的,送本型号的样品。
以多于一个型号的产品为同一认证单元委托认证时,应由认证机构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型号,其他型号需要时作差异试验。
4.2.1.2送样数量汽车座椅、汽车座椅头枕型式试验样品为单元内同一型号3套。
电动座椅需带插接件。
4.2.1.3 型式试验样品及相关资料的处置型式试验后,应以适当的方式处置已经确认合格的样品和相关资料。
4.2.2检测标准、项目及依据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见附件2.4.3 初始工厂审查4.3.1初始工厂审查时间一般情况下,型式试验合格后,进行初始工厂审查。
初始工厂审查时间根据委托认证产品的单元及覆盖产品型号数量确定,并适当考虑工厂的生产规模,一般每个加工场所为2至6个人日。
4.3.2 审查内容工厂审查的内容为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固定强度 a. 安装在车底板上的座椅总成,通过座椅质心,分别承受水平 向前和向后各施加的相当于座椅总成重量20倍的负荷,座椅总成和 车身本体不得分离。对于可调试座椅,其调节装置在试验中应能使 座椅保持原调节位置,但试验后调节装置允许失去调节功能。在座 椅背面有防止座椅后退的结构件时,对座椅可进行向前加载。 b. 对于向前座椅,当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在座椅上时,要求 在对座椅施加20倍座椅总成重量负荷的同时,还要按国GB14167《汽 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中的有关规定在加13500±200N的负荷, 因为 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带固定点受到的负荷也同时加到座椅固定点上,此 时对座椅的要求仍与a中规定一致。 c. 对铰链式可翻转座椅,通过座椅质心,沿水平方向只向前施 加相当于座椅总成重量20倍的负荷。座椅总成与车身本体不得分离。
07-04-04
• 编制原则: • 1、采用国际先进的汽车座椅系统技术法 规和安全标准; • 2、标准的编写按照GB/T1.1-2002《标 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 编写规则》; • 3、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和听取汽 车主机厂和座椅生产企业等有关座椅的 科研、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等各相 关部门的意见。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3)在技术要求方面: a. 一般技术要求: 首先标准中与原标准修订前一致,强调了座椅调节 装置和移位装置方面的要求,但比原标准规定的更具体 和更有操作性。对M1类和M2、M3和N类汽车座椅分别进 行技术要求方面的详细说明。并对座椅背面部件按区域 规定了具体要求;对不适用于一些特殊座椅和部件的情 况作了具体解释说明。即“不适用于:表面凸起部分的 突出高度小于3.2mm,且突出高度不超过突出部分宽度一 半的区域;最后排座椅和背对背安装的座椅;位于通过 该排座椅最低R点的水平平面以下的座椅靠背部分(如果 每排座椅高低不同,则从后排座椅起,该水平面应通过 前排座椅的“R”点,在垂直方向或高或低形成一个台阶) 以及“柔性金属网”部件”。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汽车座椅主动头枕设计规范

7
表1 主动头枕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头后间隙 头枕高度 靠背上部刚度 靠背下部刚度 头枕刚度 靠背调角器刚度特性参数斜率 初始屈服点转矩
6 头枕静态测噩几何要求
6. 1 主动头枕性能限值 6. 1. 1 高性能限值
高性能限值如下: HRMD高度: 0 mm; HRMD头部后向距离: 40 mm。
图6 主动头枕机构三维CAD模型
4.4.2 电控主动头枕机构的优点: a) 头枕系统与主动安全系统相结合。主动安全系统根据对跟驰行为安全度的判断,触发电机,启 动头枕; b) 头枕展开装置运动可逆,展开和收拢运动都由电机驱动。而传统的主动头枕一般为纯机械结构。 有响应时间长或不可自行收拢的不足; c) 机电结合,启动时间提前 。传统主动头枕在追尾碰撞发生后起作用, 由碰撞能晕触发。 而本设 计中的主动头枕通过与主动安全系统结合,在追尾碰撞发生前启动头枕. 增强了头枕对颈部的 保护作用。
2.6
HRMD离度 HRMD height HRMD的高度探针与头枕顶端间的竖直距离。
2. 7
HRMD头部后向距离 HRMD backset HRMD头部后向测距探针测量出的HRMD头后表面与头枕前表面间的水平距离。
3 主动头枕的分类和典型代表
3. 1 头枕调整机构的种类
头枕调整机构的种类及特点如下: a) 被动式座椅头枕调整机构:通过高度调高器调节头枕的升降来进行头枕高度位胃的调整。这种
叫动1e tovsMcl
图4 主动式头枕工作示意图 4. 2 肩部触发连杆结构主动头枕工作原理
肩部触发连杆结构主动头枕调整机构装在座椅框架的上端部,一对连杆将发生碰撞时靠背吸收的能 量传递给头枕,该头枕按照预先设定在座椅骨架上的转动支点,同时水平向前和向上运动,来达到设计 位萱。该装胃的结构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主动式头枕来说比较简单,调节原理也相对简单:上方用衬垫支 撑,山一条连杆连接至座椅靠背内的压力板,车辆遭后方追撞时,乘客的身体因撞击力的作用,会撞向 靠背,将压力板往后推,促使头枕往上往前推动。在动作完成后,会自动恢复到原来位置, 以备下次使 用。 整套机构在恢复时的恢复力山蛇形弹头枕设计规范
汽车座椅主动头枕技术条件

按5.5进行间隙测试后,X、 Y、 Z方向(图2)的间隙要求如下: a) X 方向的间隙S忑4 mm; b) y方向的间隙S忑3 mm; c) Z方向的间隙S忑3 mm。 4. 9 耐久性 按5.6进行耐久性试验后, 符合如下要求: a) 试验后测晕头枕拔出力,相比试验前头枕拔出力允许产生士20%的变化,最低不允许低千40N; b) 试验后头枕X、 Y和Z方向上的间隙允许超出 4.9 规定的间隙要求值1 mm, 试验后不应出现咯
咯声、 异响和磨损痕迹。 4. 10 头枕最高位置锁止强度
按5.7进行试验后, 主动头枕应满足: 当对头枕快速调节从最低位詈推动至最高位詈时, 不允许超 出最高锁止位置,即在达到末端挡块时头枕杆不允许运行超出挡块,座椅靠背里的头枕导管固定件起作 用, 如果要将头枕拔出座椅只能通过按头枕塑料导套上的按钮来实现。
同理,在X方向分别计算Sx1、Sx2。Sx1、沁就是X方向的主动头枕间隙。在Z方向分别计算Sz1、Szz, Szl、 沁就是Z方向的主动头枕间隙, 见图2所示。
图2 5.6 耐久性试验 5.6. 1 试验前测量头枕拔出力, 测量方法依照Q/CC JT045— 2011中43. . 14的 要求, 并记录。 5.6.2 常温下, 将安装有主动头枕的座椅安装在试验台, 进行耐久性能试验:
a) 将头枕从最低位置拉到最高位置,再从最高位置压到最低位置,此为一个循环,对主动头枕进 行5 000次循环试验;
b) 将头枕从最后位置拉到最前位置,再从最前位置压到最后位置,此为一个循环,对主动头枕进 行5 000次循环试验;
5.6.3 在 80 'C和 — 40 'C的条件下, 对主动头枕进行500次6. 1. 2要求的循环试验。 5.6.4 试验后测量头枕拔出力, 并记录。 5. 7 头枕最高位置锁止强度试验 5. 7. 1 将安装有主动头枕的座椅靠背倒置、 悬空安装在试验架上, 应保证悬挂后头枕最低位置应距地 面1 000mm以上。 头枕调节到最低锁止位置。 为使导向件的摩擦力尽可能保持最小, 试验前先在头枕 枕杆部位涂润滑脂。 5. 7. 2 过主动头枕 中心,在主动头枕 上用绳子系一个重量为2. 5kg的重物,绳子的连接部分的长度应 大千800mm。 重物悬坠不落地。 5. 7. 3 将重物放詈于下降高度为800mm 位管,以自山落体形式施加加速冲击载荷, 见图3所示。 产 生的脉冲为1 000kg• m/s。
(CNCA-02C-063-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校核规范与流程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校核规范与流程
一.校核目的
校核汽车座椅头枕否满足法规要求。
二.校核标准
GB11550—2009 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实验方法
三.校核过程
用catia打开汽车座椅模型(前排为例),输入座椅R点,座椅靠背角等条件;在座椅对称平面内测量座椅头枕高度,测量方向垂直千靠背角所在方向;在C截面所在平面面内测量头枕宽度(必要时,头枕宽度在过从座椅基准点沿基准线向上635mm处且垂直千基准线的平面内来确定)。
.
数据搜集
车型/参数 A B L D C 408 876 602 200 108 73
轩逸830 574 178 110 70
桓852 621 203 130 50
压845 612 212 112.5 60
I Joosa 860 616 220 110 72
细881 609 219 108 53
但诬873 594 179 223 100
归835 605 208 217 22
Eid 906 650 218 115 39
823 544 218 125 62
高度可调的头枕因满足以下法规要求:
1.前排头枕高度(图中A)不应低千800mm(其中对千高度可调的头枕,在可调节的最高位
置测量头枕高度),其他排头枕高度不低千750mm。
若为保证头枕与车顶、车窗和车身其他结构部件之间留有足够间隙,对千前排座椅可以小千800mm,对千其他排座椅可以小千750mm,但该间隙(图中C)不应超过25mm。
2.对千后排中间座椅或乘坐位置的头枕,可降低上述规定高度,但不应低千700mm。
3.对千高度可调的头枕,在750mm以下应无使用位置。
4.对千高度可调的头枕,头枕使用部分的高度(图中L)不应小千100mm。
5.对千安装高度可调的头枕,在头枕调至最低位置时,头枕与座椅靠背的间隙不应大千
25皿n。
6.头枕宽度应保证为正常坐姿的乘员提供足够的头部支撑面,应保证头枕两侧距座椅垂直
中心平面的距离(图中D)都不小千85mm。
7.对千安装高度可调的头枕,除使用者故意采用非正常的操作方法之外,不应使其安装高
度超过最高调整极限。
高度不可调的座椅应满足一下法规要求:
1.对千高度不可调的座椅,对千前排座椅,其高度不应低千800mm;而对千其他排座椅其
高度不应低千750mm(若为保证头枕与车顶、车窗和车身其他结构部件之间留有足够间隙,对千前排座椅可以小千800mm,对千其他排座椅可以小千750mm,但该间隙不应超过25mm)。
2.对千后排中间座椅或乘坐位置的头枕,可降低上述规定高度,但不应低千700mm。
3.对千安装高度不可调的头枕,头枕与座椅靠背的间隙不应大千60mm。
4.头枕宽度应保证为正常坐姿的乘员提供足够的头部支撑面,应保证头枕两侧距座椅垂直
中心平面的距离都不小千8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