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交响音乐的标题及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如何欣赏
怎样借助标题音乐培养欣赏交响乐的能力

怎样借助标题音乐培养欣赏交响乐的能力怎样借助标题音乐培养欣赏交响乐的能力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有很多种解压的办法,聆听音乐就是其中很不错的一个方法。
音乐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就像是人们需要用语言进行沟通一样,现在已经必不可少了。
音乐可以帮人们排除忧愁和悲伤,使你从痛苦中解脱。
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
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
音乐还能帮你排除忧愁和悲伤,使你从痛苦中解脱。
医学上还用音乐来辅助治病,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效果。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
那么交响乐作为音乐的一种,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交响乐也没有词,要做到真正领略到交响乐的魅力,有很多前提,其中,听者自身的欣赏水平时至关重要的。
标题音乐的第一个发展点是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通过文字说明在内的逻辑的五个乐章为标题音乐开创了先河。
而所谓的标题音乐就是用文字、标题来展开情节性乐思或通过模仿、象征暗示等手段模拟自然音响的器乐曲。
标题音乐一词是由李斯特首创,是音乐与其它姐妹艺术有机结和的产物,音乐与文学、美术等非音乐因素相融合不但提高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而且对演奏、欣赏等实践环节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01 交响乐的起源及发展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以前。
名称源于古希腊之时,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
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
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话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
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
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
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的美学特征比较

3在 环 境 监 测 中 的应 用 。 .
() 1 水资源调 查。利用遥 感技术不仅能确定地表的江河 、 湖 泊和冰雪 的分布 、 面积 、 水量 、 水质等 , 而且对勘测地下水资源也 十分有效 。遥感 图像所显示 的古河床位置 、 基岩构造的裂隙 、 自
然 植 被 生 长 状 况好 的地 方 均 可 找 到 地 下 水 。 ( ) 文 的 预 报 。水 文 预 报 的 关 键 在 于 及 时 准 确 地 获 得 有 2水
助任何 文字性 的手段 , 只是 以音乐 自身来抒 发情感 的“ ” 纯 音乐 形式 。相对 于标题音乐来说 , 无标 题音乐最 大的特征就是没 有 明确的标题性文字 , 《 如 第几交响 曲》 《 、第几奏 鸣曲》 《 、第几弦乐 四重奏》 , 等 这些 曲名与 内容并无直接的联系 , 因此 , 人们称这些 音乐作 品为无 标题音乐 。另外 , 在标题音乐 与无标题音乐 的界 定上也不能 以点盖面 , 有明确标题 的并非全部是标题音乐 , 如海
取 得 了联 系 , 功 地 接 收 并 处 理 了 东 西 两 个 火 灾 区 的 火 势 与火 成
4在水 文 和水 资 源 研 究 中的 应 用 。 .
灾位置分布 , 并在其后卫星每次路经灾 区后几小时 , 面站 即将 地 灾 情的有关 数据准确送报灭火 指挥部 , 弥补 了气 象卫星无法 准 确 定位和遥感 飞机受火灾影 响难 以侦查 的不足 , 灭火救灾 的 对 指挥决 策价值极高 。此外 , 利用灾后不 同时相 的T M图像可 以监 测 过火 区林木 的恢复情况。
交响乐欣赏及对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几点建议 (1)

一.对交响乐的理解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
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
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
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
下面我就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己搜集到得资料来说一下自己对交响乐的赏析。
首先来简单的谈一下交响乐的特征,很多人会误解交响音乐为一种特定的载体,但事实上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
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 2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 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4、表现手法,顿挫分明,能将听众带入音乐意境和想像空间!交响音乐的发展可谓年代久远,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交响乐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
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乐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
这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这三位大师把维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
谈谈交响音乐的标题及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如何欣赏

.谈谈交响音乐的标题及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如何欣赏1.无标题音乐的简介无标题音乐(absolute music)指不借助任何文字性的手段,只是以音乐自身来抒发情感的“纯”音乐形式。
相对于标题音乐来说,无标题音乐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明确的标题性文字,如《第几交响曲》、《第几奏鸣曲》、《第几弦乐四重奏》等,这些曲名与容并无直接的联系,因此,人们称这些音乐作品为无标题音乐。
另外,在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的界定上也不能以点盖面,有明确标题的并非全部是标题音乐,如海顿的《惊愕》交响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虽然有明确的标题,但它只是依据作品中的某一动机或作曲家的主题思想而命名的,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标题音乐。
无标题音乐所采用的题材更多的是作曲家对人生或某一事物概括的想法,它不以表达某一特定的人物、事件为题材和容,音乐不具有描绘性的情节。
如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它取材于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它更多的是表达贝多芬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种希望人类和谐存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表达。
此类作品与标题音乐不同的情感体验就在于此,听赏者始终被这一核心主题所打动,使他们的情感在最后一刻完全被释放出来。
无标题音乐的表达形式通常严格遵循音乐形式美的规律,以纯粹的心情感表达,形成情感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体,不像标题音乐那样需要根据题材容来构思作品的结构。
如巴赫的《创意曲》,鲜明、生动的主题是全曲的核心,它随着不断变化的乐曲形式发展变化着,无论是答题还是对题,它都将全曲紧密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严密的形式美感。
再如古典主义时期确立的奏鸣曲式原则,它由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组成,主副部之间的调性对比、音乐速度对.比、织体对比、和声的进行等都有一定的原则,这种对比使乐曲达到了一种平衡的形式美感。
无标题音乐本身这种独特的形式美也同样能给听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无标题音乐在创作时,没有用音乐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意图,而只求通过音乐艺术来抒发某种主观情绪,表现某种精神意境,甚至主要着重音乐艺术本身的音响美和形式美的追求与体裁风格特征的体现。
浅析交响音乐中的纯音乐与标题音乐

浅析交响音乐中的纯音乐与标题音乐古典时期诞生一种体裁叫做交响曲,意大利歌剧的序曲是交响乐的直接来源,后来它脱离了歌剧,作为单独来演奏的管弦乐的形式出现在各大音乐会的舞台上,海顿作为交响曲之父将交响曲推进为高度发展的典型范例。
当浪漫主义思潮来临之前,绝大多数的交响曲都是纯音乐,使用没有明确含义的标题,如第几交响曲,D大调交响曲等等。
到了浪漫时期,作曲家更着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喜好为自己的交响曲添加诗情画意的标题来明确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古典时期的交响乐正在起步的阶段,交响乐的“纯音乐”形式主要是出现在了古典时期。
作曲家常致力于研究交响乐的形式结构、乐章结构、乐章和乐章之间不同的性质和比较常用的曲式结构等方面。
此时期的交响乐形式严格,是一种纯音乐的作品,并没有正式的标题,音乐与其他的相关艺术没有联系,与除了自己以外的事物也是无关的。
就拿标题音乐来说,没有标题的音乐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明确的标题文本,它的曲名和内容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比如“第几交响曲”和“C大调弦乐四重奏”,因此我们把这种音乐作品称之为纯音乐作品。
纯音乐指的是没有采用任何的文本手段,然而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纯”音乐形式的感受。
许多的音乐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希望通过标题的文本来表述音乐的内容,认为这对音乐的创作是一种束缚,作曲家们只是希望听众们能了解他们的作品,欣赏他们的作品。
因此,作曲家们只用名字或体裁来作为音乐的名称,并没有标题来进行说明。
“标题音乐”则出现在浪漫主义时期,通俗一点来讲,是有文字来做标题的音乐,是作曲家在创作时根据一定的标题来进行构思创作的。
这个时期的作曲家都更倾向于标题音乐的创作,用绘画、诗歌、戏剧、舞蹈、文学等相关艺术内容为基础。
他们强调对主观感情,即爱情这种最强烈和最个性化情感的表述。
在音乐作品中,“标题音乐”通常是与“纯音乐”相对应的。
标题文本是用来解释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情感内容表达的一种常用途径。
标题音乐欣赏指南

标题音乐欣赏指南标题音乐欣赏指南标题音乐指带有文学或绘画联想的器乐作品,这些联想的内容往往通过乐曲的题目或是附带的文字注释来说明凰者常由作曲家本人亲自写作。
与标题音乐相对的是“纯音乐”,他们不带任何音乐以外的要素和含意。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19世纪是标题音乐时代。
在这一时期,音乐家们敏锐地感受到他们的艺术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因而迫切地音乐与诗歌,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
这些艺术领域的素材成为音乐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给予音乐作品丰富准确的内容。
标题音乐的盛行,也是浪漫主义艺术观念与古典主义大为不同的又一表现,古典主义音乐注重形式,追求作品的思维逻辑化和结构清晰,而浪漫主义则强调内容的表述,能在人心灵中引起幻想、激荡和共鸣的东西是最重要的,形式还在其次,因此,浪漫主义音乐形式较自由,可视音乐内容而定,而乐曲所表达的情节、性格和感情则占据主导,非音乐因素主宰了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种类主要有戏剧配乐,音乐会序曲、标题交响曲、交响诗和标题钢琴小品。
浪漫主义对标题音乐的强烈喜好,令它进入纯音乐的神圣领地——交响曲中,作曲家们一方面尽力保持贝多芬的宏大形式,同时又赋予它以文学内容,这样便产生了标题交响曲。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和《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足以作为标题交响曲的最佳范例。
19世纪中叶,标题音乐新体裁——交响诗诞生,创始人为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他在1848年首次使用“交响诗”一词,试图关音乐中表达“诗的意境”,故名。
交响诗是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体裁,是业已成熟的标题音乐形式,它直接前身是音乐会序曲,又与它有所不同,音乐会序曲通常保持着古典形式和构思,而交响诗的形式则自由得多,可以依据标题内容安排音乐的进程,交响诗的表现内容汲自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和画家,如但丁,莎士比亚,米开朗琪和拉斐尔,歌德和席勒,拜伦和雨果等。
李斯特写作了13首交响诗,灵感源自拉马丁诗作的《前奏曲》是其代表,理查·施特劳斯是继李斯特之后最优秀的交响诗作曲家,还有法国作曲家弗朗克、圣-桑,民族乐派作曲家鲍罗丁、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西贝柳斯等等人创作过交响诗。
如何欣赏交响乐

如何欣赏交响乐没有音乐的世界是苍白的,没有交响乐的生活是无力的。
我认为音乐的最大功效就是能让人放松,能让我们从那些或舒缓或高亢的旋律中浮想联翩,心灵得到美得熏陶和享受。
是什么让我们萍水相逢却又擦肩而过?是什么把我们的距离拉近却又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让我领略到你的魅力却又感觉那般神秘?那便是交响乐。
交响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表现的手段、创造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情感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经验。
感受交响乐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综合人文素养,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音乐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智慧、勇敢,还要“文之以礼乐”,提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人格的更高境界。
因此,交响乐作为高雅的文化艺术经典和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作出更大的贡献。
那么如何欣赏交响乐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作意图。
因为音乐作品凝聚着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要想真正的领会作品,就要从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入手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如此在听音乐时,听者就能随着乐曲感情的起伏变幻,而在内心得到一种讯号,随着乐曲之乐而乐,悲而悲,愤而愤,无形中转化成哲理概念。
2、需要了解交响乐队的编制。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对于特殊曲目,还会加入其它的乐器,因此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力,和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风格。
3、弄清音乐语言的表现。
音乐与诗歌、小说、绘画等作品一样,有一套完整的表达感情的体系,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
主题的变化和发展、表现手法、调性色彩对比等,从而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和美的享受。
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4、理解无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形象,但这种无故事情节又不描写景色的无标题交响乐,反应的是某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希望。
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的区别

一.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的区别?标题音乐是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
其渊源可上溯至十六世纪以前。
十九世纪上半叶标题音乐因欧洲浪漫派音乐家的提倡而盛行。
标题音乐的名称也于此时产生。
重要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等标题音乐比起无标题音乐来,由于它的表现力的尖锐性和生动的音乐形象更易于被广大群众所了解,因此它在器乐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非标题音乐这类器乐作品没有指示乐曲具体内容的文字标题,而只用曲式名称如:“奏鸣曲”、“赋格”、“变奏曲”等作为曲名,或用乐器体裁名称如:“前奏曲”、“练习曲”、“小步舞曲”等作为曲名。
由于同名的乐曲很多,为了有所区别,就加上乐曲的开始调名,例如""C大调奏鸣曲"、"e小调交响曲",或者再加上作者创作此种体裁的作品的编号,例如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肖邦的《夜曲--作品第九号之二》等。
非标题音乐在创作时,没有用音乐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意图,而只求通过音乐艺术来抒发某种主观情绪,表现某种精神意境,甚至主要着重音乐艺术本身的音响美和形式美的追求与体裁风格特征的体现。
因之很难加上名副其实的文字标题。
有的作者不愿借助于文字标题来说明乐曲的内容,而只希望欣赏者自己去心领神会。
所以只以曲式名称或音乐体裁的名称作为曲名,而不设标题。
二.《第三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虽然有标题,但为什么不是标题音乐?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第三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第三交响曲》: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拿破仑推翻了法国封建王朝之后,并没有实行人们期盼已久的“共和”,而是重新恢复帝制,自己当上了皇帝。
更加丑陋的是,在加冕典礼上他自己为自己戴上了皇冠。
这种背叛革命的行为,使得所有向往自由的革命志士痛心疾首。
而这个消息传到贝多芬这里的时候,作曲家已经完成了《第三交响曲》的创作,并且特意命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还恭恭敬敬地写了献给拿破仑的题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交响音乐的标题及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如何欣赏1.无标题音乐的简介无标题音乐(absolute music)指不借助任何文字性的手段,只是以音乐自身来抒发情感的“纯”音乐形式。
相对于标题音乐来说,无标题音乐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明确的标题性文字,如《第几交响曲》、《第几奏鸣曲》、《第几弦乐四重奏》等,这些曲名与内容并无直接的联系,因此,人们称这些音乐作品为无标题音乐。
另外,在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的界定上也不能以点盖面,有明确标题的并非全部是标题音乐,如海顿的《惊愕》交响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虽然有明确的标题,但它只是依据作品中的某一动机或作曲家的主题思想而命名的,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标题音乐。
无标题音乐所采用的题材更多的是作曲家对人生或某一事物概括的想法,它不以表达某一特定的人物、事件为题材和内容,音乐不具有描绘性的情节。
如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它取材于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它更多的是表达贝多芬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种希望人类和谐存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表达。
此类作品与标题音乐不同的情感体验就在于此,听赏者始终被这一核心主题所打动,使他们的情感在最后一刻完全被释放出来。
无标题音乐的表达形式通常严格遵循音乐形式美的规律,以纯粹的内心情感表达,形成情感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体,不像标题音乐那样需要根据题材内容来构思作品的结构。
如巴赫的《创意曲》,鲜明、生动的主题是全曲的核心,它随着不断变化的乐曲形式发展变化着,无论是答题还是对题,它都将全曲紧密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严密的形式美感。
再如古典主义时期确立的奏鸣曲式原则,它由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组成,主副部之间的调性对比、音乐速度对比、织体对比、和声的进行等都有一定的原则,这种对比使乐曲达到了一种平衡的形式美感。
无标题音乐本身这种独特的形式美也同样能给听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无标题音乐在创作时,没有用音乐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意图,而只求通过音乐艺术来抒发某种主观情绪,表现某种精神意境,甚至主要着重音乐艺术本身的音响美和形式美的追求与体裁风格特征的体现。
因之很难加上名副其实的文字标题。
有的作者不愿借助于文字标题来说明乐曲的内容,而只希望欣赏者自己去心领神会。
所以只以曲式名称或音乐体裁的名称作为曲名,而不设标题。
2.有标题音乐简介有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简单地说,就是有文字作标题的音乐。
如李斯特的交响诗《塔索》、柴科夫斯基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
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又一综合性音乐形式,这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
这种说明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
在器乐音乐中,“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纯音乐”意指没有标题说明的器乐形式。
所谓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是用文字、标题来展示情节性乐思(表现文学性内容)或通过模仿、象征、暗示等手段模拟自然音响(表现绘画性内容)的器乐曲,产生于4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标题音乐一词是由李斯特首创,是音乐与其它姐妹艺术有机结和的产物,音乐与文学、美术等非音乐因素相融合不但提高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而且对演奏、欣赏等实践环节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对于标题音乐,人们往往有个误区,就是认为作品只要有标题就是标题音乐。
我们熟悉的器乐作品像海顿的交响曲《时钟》、《惊愕》,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热情》等作品虽有标题但却不是标题音乐,这些作品的标题是出版商、评论家后来加上的,标题只是启发听众的想象力,引导听众的思路,对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稍作揭示。
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在音乐表现要素、曲式结构、内容题材方面有明显区别,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是标题音乐的首要标准是看作品是否表现文学性、绘画性内容。
标题音乐与文学、绘画联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作品内容直接取材于文学或绘画,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乐《天方夜谭》、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用;二是音乐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或进行风景描绘,如柏辽兹的交响乐《幻想交响曲》、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
另外,标题音乐专指器乐作品,声乐作品不包括在内。
标题音乐的标题一般为作者所加,标题与音乐有紧密联系,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概括,是作者创作意图的展示。
标题音乐作者意图用音乐来表现自然现象和生活情景,这种意图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中都有鲜明的表现。
中国古代音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生活情景、狩猎和战争场面的乐曲,如琴曲《高山流水》、《醉渔唱晚》,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等,都属于标题音乐的范畴。
古代欧洲也有许多表现这一类内容的声乐作品,如法国作曲家J.瓦扬的《小鸟经文歌》,C.雅内坎的《鸟之歌》、《战役》、《狩猎》;器乐曲如英国作曲家W.伯德的键盘组曲《战争》,德国作曲家J.库瑙的《圣经故事奏鸣曲》等。
但把标题构想作为创作思维的原则,把标题音乐作为一种美学范畴来对待,则是19世纪的事。
标题音乐的名称始于李斯特,他是标题音乐的热情倡导者。
音乐会序曲、交响诗、标题交响曲、标题组曲等各种类型的标题音乐,大多音乐形象鲜明,内容引人入胜,易于为听众所接受。
标题音乐是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比起无标题音乐来,由于它的表现力的尖锐性和生动的音乐形象更易于被广大群众所了解,因此它在器乐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无标题音乐这类器乐作品没有指示乐曲具体内容的文字标题,而只用曲式名称如:“奏鸣曲”、“赋格”、“变奏曲”等作为曲名,或用乐器体裁名称如:“前奏曲”、“练习曲”、“小步舞曲”等作为曲名。
由于同名的乐曲很多,为了有所区别,就加上乐曲的开始调名,例如“c大调奏鸣曲”、“e小调交响曲”,或者再加上作者创作此种体裁的作品的编号,例如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肖邦的《夜曲——作品第九号之二》等。
3.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的美学特征比较3.1作品的精神内涵(1)标题音乐主要是对文学、绘画、戏剧、现实生活及大自然中的某一具体形象进行描绘,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
因此,标题音乐的美主要体现在它的描绘性上。
如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此曲是作曲家参观了画家加尔特曼的画展后,创造性地将画家的若干幅图画转化成音乐,并用自己的想象补充和丰富它们。
再如贝多芬在创作《田园交响曲》时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因而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一些感觉”。
所以,音乐的描绘性只是对客观形象外在的描写,最终的目的还是为抒情服务。
(2)无标题音乐的美体现的是一种纯粹的抒情美,它不受标题文字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这种抒情性可以表达作曲家的任何一种内心体验,如悲伤、欢乐及对现实的看法等。
无标题音乐与标题音乐不同的是它表现的是一种概括性的情感。
如柴可夫斯基在谈到他的无标题音乐创作时说:“这是纯粹的抒情过程,是用音乐来倾诉激动的心灵,从本质来说,内心的感受借音响而流露,就像抒情诗人以诗句抒怀一样。
”也正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标题,听众在欣赏音乐时,能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
所以,从二者的精神内涵来看,虽然都是在传达作曲家的思想,但因为表现方式的不同,就使听众在听赏、理解作品时,所体验的美感也有了不同的感受。
3.2作品的内容题材(1)标题音乐的内容和题材常取材于文学、绘画、现实生活和大自然等,通过某一特定的形象表达特定的感情。
音乐与所选题材紧密相联系,在音乐作品中听赏者能清晰地感受到题材中的情景。
如李斯特在评论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时说:“它在我们心中唤起了这样的想法,在《艾格蒙特》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现代的先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直接从一位伟大的诗人的作品中获得灵感。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的《大海》,也正是受到画家莫奈的画作《日出》的启发而创作的,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上从黎明的黑暗到日出的过程。
(2)无标题音乐所采用的题材更多的是作曲家对人生或某一事物概括的想法,它不以表达某一特定的人物、事件为题材和内容,音乐不具有描绘性的情节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总体上表现的是贝多芬失聪后,与病魔抗争,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
再如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它取材于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它更多的是表达贝多芬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种希望人类和谐存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表达。
此类作品与标题音乐不同的情感体验就在于此,听赏者始终被这一核心主题所打动,使他们的情感在最后一刻完全被释放出来。
另外,虽然有些作曲家的作品是被某一种具体事物所打动而创作的,但其目的主要还是以音乐本身来抒发情感,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富有概括性的情感。
因此,此类作品仍然属于无标题音乐。
3.3作品的体裁形式。
(1)标题音乐的体裁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根据题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产生了许多新体裁形式的音乐。
比如伯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它是根据英国作家德昆希的小说《一个鸦片吞食者的自白》而创作的。
为了戏剧内容的需要,作者突破了传统交响曲4个乐章的结构,采用5个乐章的形式。
此类作品能够与所选题材紧密结合,将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明晰地表现在音乐作品中,使听赏者不至于局限在传统音乐形式的框架内,很容易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2)无标题音乐的表达形式通常严格遵循音乐形式美的规律,以纯粹的内心情感表达,形成情感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体,不像标题音乐那样需要根据题材内容来构思作品的结构。
如巴赫的《创意曲》,鲜明、生动的主题是全曲的核心,它随着不断变化的乐曲形式发展变化着,无论是答题还是对题,它都将全曲紧密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严密的形式美感。
再如古典主义时期确立的奏鸣曲式原则,它由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组成,主副部之间的调性对比、音乐速度对比、织体对比、和声的进行等都有一定的原则,这种对比使乐曲达到了一种平衡的形式美感。
无标题音乐本身这种独特的形式美也同样能给听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因此,在欣赏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时,要结合以上3个特征,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曲家的思想内涵,与作曲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无标题音乐与标题音乐之我所见4.1之我见标题音乐(1)标题音乐既作曲家按标题构思创作,欣赏也是以标题的角度来理解、无标题音乐既纯音乐,作曲家在创作时,尽力摆脱标题及文学方面的束缚,音乐的表现不借助于文学及标题内容,作曲家只是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
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区别不仅仅在于有无标题,而且在音乐形象、曲式结构、音乐语言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
欣赏标题音乐时,能够从标题及文学内容上得到一种提示,使自由驰骋的想象力,有一定的轨道.音乐的标题对听众理解音乐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由于有了特定的文字标题和文字说明,使得作品的思想内容相对的具体和确定,这时欣赏者就可以在标题文字启示下,在象征性的音乐表现手段的引导下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在意识中领略作曲家所暗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