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
多体系统动力学综述

1. 绝对节点坐标法传统有限元方法建立的单元为非等参数单元,其使用节点处的位移梯度来描述物体的无限小的转动,但在物体发生大变形时,节点处的位移梯度已不能准确描述物体的转动变形,从而极大影响到计算的精度。
Shabana [1]提出了绝对节点坐标法(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 ANCF ),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有限元和连续介质力学理论。
该方法将物体的单元节点坐标定义在全局坐标系下,使用节点处的斜率(slope)矢量作为节点坐标而不是节点处的无限小转动[2],不需要另外计算刚体位移与柔性变形之间的耦合,能较精确地计算大变形的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
其最终推导出的多体系统的微分代数方程组(DAEs )中,质量矩阵是一个常数矩阵,但刚度矩阵将是一个非线性的时间函数。
1.1梁单元的绝对节点坐标法Shabana 首先推导出一维梁单元的绝对节点坐标法模型[1][3]。
在这种模型中,梁单元用中性轴来简化,如图1所示,其上面任意一点P 在全局坐标系下的坐标表达为:23101232320123r =Se r a a x a x a x r b b x b x b x ⎡⎤+++⎡⎤==⎢⎥⎢⎥+++⎣⎦⎣⎦图1其中,x 为沿轴线的单元局部坐标,[]0,x l ∈,l 为梁单元初始长度;S 为单元形函数;e 为含有8个单元节点坐标的广义坐标矢量。
123456781102205162e []|,|,|,|,Tx x x l x l e e e e e e e e e r e r e r e r ========= 1212304078,,,x x x l x l r r r r e e e e x x x x ====∂∂∂∂====∂∂∂∂最终,通过绝对节点坐标法得到的无约束的单元动力学方程为:k e Me+Q =Q 其中,M 为常数质量矩阵,Q k 为广义弹性力矩阵,Q e 为广义外力矩阵。
系统动力学与经济管理理论及方法结合研究综述

系统动力学与经济管理理论及方法结合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经济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系统动力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其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对系统动力学与经济管理理论及方法的结合进行综述,旨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以期为经济管理实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theory, system dynamics, as a unique analytical method, is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combination of system dynamics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methods, with the aim of delving into the inherent connec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 two,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analytical tools for economic management practice.系统动力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主要应用于工程领域。
随着研究的深入,其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经济管理领域。
系统动力学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动态性,通过构建系统模型来模拟系统的行为和发展趋势。
而经济管理理论则关注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管理策略,旨在提高经济效率和管理水平。
国内外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

综述——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摘要:回顾了系统动力学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特别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系统动力学在宏观领域、项目管理领域、学习型组织领域、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
最后指出了在基于主体的建模,心智模型、制订动态决策与学习,组织和社会的进化等理论领域和模拟软件等技术领域系统动力学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国内外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明确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方法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的研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系统动力学研究趋势。
为促进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系统动力学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讨论了未来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应用方向。
首先评述了系统动力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情况; 然后从预测、管理、优化与控制3个方面对国内系统动力学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着重从装备规模优化与控制、装备保障过程控制、装备全寿命费用管理与控制、作战效能分析与评估、作战行动指挥模拟等方面,分析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我国军事、武器和战略领域的应用研究情况; 最后指出分析装备价格及其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是未来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应用方向,探讨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寿命周期费用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研究体系、研究综述、应用现状引言系统动力学自创立以来,其理论、方法和工具不断完善,应用方向日益扩展,在处理工业、经济、生态、环境、能源、管理、农业、军事等诸多人类社会复杂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复杂性、动态性、多变性等问题的逐步加剧,更加需要像系统动力学这样的方法,综合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并与经济学交叉,使人们清晰认识和深入处理产生于现代社会的非线性和时变现象,作出长期的、动态的、战略性的分析与研究[1]。
这为系统动力学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深入研究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为此,本文从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现状入手,通过总结和分析当前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情况,探寻系统动力学未来的应用前景和方向,希望能促进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牛鞭效应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

牛鞭效应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陈子龙【摘要】从历史角度对系统动力学在供应链牛鞭效应中的应用进行了考察。
首先介绍了牛鞭效应的发现、定义和传统方法的不足;然后介绍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及其处理问题的特点和优势;接着对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牛鞭效应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国外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情况,对国内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根据领域的不同将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划分为7个方向。
%This paper review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dynamics in bullwhip effect from a historic view. First, the paper intro- duce the discovery, definition of bullwhip effect and the defect of traditional methods. Then foueus on system dynamic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Following tha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status of comestic research, dividing it into 7 directions.【期刊名称】《物流科技》【年(卷),期】2011(034)009【总页数】4页(P63-66)【关键词】牛鞭效应;系统动力学;综述【作者】陈子龙【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3.70 引言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对婴儿尿布的销售状况进行例行检查时,宝洁公司(P&G)的人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零售商店的尿布销售存在着波动,但并不强烈;然而分销商给宝洁的订单却波动得很厉害。
当这些行政人员进一步检查宝洁给自己的供应商所下的订单时,发现其波动的幅度变得更大了。
这表明当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以订单的形式向上游传播时,它的波动会变得越来越大。
国内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综述

在 土地资源承 载力 的预测 , 高 新才 , 赵玲嘲 从 农作物 供 需差 的角度建立 了系统动力学 仿真模 型 ,以张掖市 为例 预 测分析干旱区土地资源的人 口承载力 ,预测 张掖 市未来 2 0 年里人 口将 日趋 超过 土地 资源人 口承载力. 魏耀武 , 常军州 建 立 了区域土地资源人 口承 载力 系统 动力 学模型 ,模拟仿 真 山东省未来 十几年不 同情境下 的土地资源人 口承载力 的变
与 控 制 等进 行 了介 绍 。 并 重 点 分析 了在 创 新 系统 方 面 的应 用现 状 , 勾 画 出 当前 系统动 力 学理 论 应 用 的 基 本 情 况 .
关 键词 : 国内; 系统 动 力学 ; 应 用研 究 ; 创 新 系统
中图分类号: N 9 4 1 .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Vo 1 . 3 2No . 1 1 NO V . 2 0 1 6
国内系统 动力 学应用研究综述
邱 国鑫 .张 丽 叶
( 1 . 河 南牧 业 经济 学院
摘
科 研 处 ;2 . 河南牧 业 经济 学院
金 融 学院 ,河 南 郑州
4 5 0 0 4 4 )
要: 对 目前 我 国对 系统动 力 学研 究 的 相 关 文 献进 行 了梳 理 , 从 系统 动 力 学在 各领 域 应 用的 主 要 作 用 预 测 、 管理 、 优 化
到广 泛应用.
各影 响因素之 间的关系.
系统动力学方法 主要根据 系统 内部众多影 响因素之 间 形成的各种反馈环进行建模 ,模型 可以通过改变诸要素 的
针对 在水资源 的应用方面 , 刘俊 良等㈣、 张雪花等【 、 田 林 旧用系统 动力学模 型预测城市 需水量 ; 牛 志强等 『 I 嗣 、 黄林 显等㈣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区域 水资源承载力模型 ,
系统动力学综述

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综述魏妍1(1.西安石油大学,工管1003-06)摘要:这篇文章扼要的回顾了国内外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和发展主要历程,评述了系统动力学的由来和现今学术研究的状态。
最后指出了我国系统动力学今后的发展任务和方向以及需要完成什么具体工作。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现状研究水平1.引言系统动力学作为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已在世界范围内为人们所知晓,系统动力学从20世纪50年代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历史了,在后期它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在系统动力学产生之初,它主要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处理诸如生产与雇员情况的变动,企业的供销,生产与库存等问题历经多年的发展之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几乎遍及各类系统和各个领域。
近年来SD更是成为一种新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和重要的模型方法。
几十年来, 每年都召开国际会议, 都促进了系统动力学不断发展。
本文对国内外系统动力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指出了未来的努力方向2.系统动力学简介2.1系统动力学由来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的出现于1956年,创始人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
系统动力学是福瑞斯特教授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一种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目的在于综合控制论,信息论和决策论的成果,以计算机为工具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最初叫工业动态学。
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
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
它基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
2.2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1)SD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主要应用于工商企业管理,处理诸如生产与雇员情况的波动,企业的产销,生产与库存,股票与市场增长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并创立“Industrial Dynamics”。
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

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首先对系统动力学进行简要概述,并回顾其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历程。
其次通过对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系统动力学的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和罗列,并且介绍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清洗明确的概括的,增进系统动力学的了解,并表述其目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综述、应用现状、研究成果一、引言系统动力学自创立以来,其理论、方法和工具不断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解决经济、社会、环境、生态、能源、农业、工业、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复杂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复杂性、动态性、多变性等问题的逐步加剧,更加需要类似系统动力学这样的方法,综合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并于经济学、管理学交叉,使人们清晰认识和深入处理产生于现代社会的非线性和时变现象,做出长期的、动态的、战略的分析和研究。
这位系统动力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深入研究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为此,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着手,通过总结和分析当前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情况,探寻系统动力学未来的应用前景和方向,希望能促进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二、系统动力学概述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起源于控制论。
自Wienes在40年代建立控制论以来,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控制论的概念、领域和工具也得以拓展。
五十年代初,中国把自动控制理论翻译为“自动调节原理”。
苏联的B.B. COJIOJIOBHNKOB教授,在研究有关随即控制问题时,引入“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钱学森先生结合龚恒问题,编著了《工程控制论》,也阐述了系统动力学的有关问题。
苏联与后总共对系统动学的研究,是针对工程技术问题,限于自然科学领域。
美国在50年代后期,在系统动力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JW Forrester等发表了一系列关于SD方面的论文,使它的应用不限于工程技术,而是拓展到工业、经济、管理、生态、医药等各个领域,并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各种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

Professor Jay Forrest r《系统工程》----- 动力学研究综述学校:西安石油大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班级:工管1002学号:201009030209姓名:芦冲2013.5.20摘要回顾了系统动力学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特别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系统动力学在宏观领域、项目管理领域、学习型组织领域、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
最后指出了在基于主体的建模,心智模型、制订动态决策与学习,组织和社会的进化等理论领域和模拟软件等技术领域系统动力学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项目管理;学习型组织;物流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system dynamics at home and abroad, especially in the 1990 s, the system dyn amics in the field of macro, project man ageme nt,lear ning orga ni zati on, I 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field results are reviewed. Finally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age nt-basedmodeli ng, men tal models, make dyn amic decisi on making and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ociety, and other areas of the theory and system dyn amics simulatio n software tech niq ues such as future challe nges and developme nt directi on.Key words: system dynamics; Project management; Learning orga ni zati on; logistics一、产生背景: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某些国家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例如城市人口剧增、失业、环境污染、资源枯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首先对系统动力学进行简要概述,并回顾其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历程。
其次通过对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系统动力学的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和罗列,并且介绍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清洗明确的概括的,增进系统动力学的了解,并表述其目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综述、应用现状、研究成果一、引言系统动力学自创立以来,其理论、方法和工具不断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解决经济、社会、环境、生态、能源、农业、工业、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复杂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复杂性、动态性、多变性等问题的逐步加剧,更加需要类似系统动力学这样的方法,综合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并于经济学、管理学交叉,使人们清晰认识和深入处理产生于现代社会的非线性和时变现象,做出长期的、动态的、战略的分析和研究。
这位系统动力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深入研究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为此,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着手,通过总结和分析当前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情况,探寻系统动力学未来的应用前景和方向,希望能促进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二、系统动力学概述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起源于控制论。
自Wienes在40年代建立控制论以来,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控制论的概念、领域和工具也得以拓展。
五十年代初,中国把自动控制理论翻译为“自动调节原理”。
苏联的B.B. COJIOJIOBHNKOB教授,在研究有关随即控制问题时,引入“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钱学森先生结合龚恒问题,编著了《工程控制论》,也阐述了系统动力学的有关问题。
苏联与后总共对系统动学的研究,是针对工程技术问题,限于自然科学领域。
美国在50年代后期,在系统动力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JW Forrester等发表了一系列关于SD方面的论文,使它的应用不限于工程技术,而是拓展到工业、经济、管理、生态、医药等各个领域,并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各种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适用于处理长期性和周期性的问题,适用于研究数据不足的问题,适用于处理精度要求不高的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强调有条件预测,对预测未来提供新的手段。
系统动力学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随着其理论越来越成熟,系统动力学的应用从最初研究全球性的发展战略的世界动力学模型,到研究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对外关系的国家动力学模型,再到研究城市发展战略的城市动力学模型,研究特定区域的发展战略的区域动力学模型,研究工业企业发展战略的工业动力学模型,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策略的医疗动力学模型等,到目前为止,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论、控制论、信号论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处理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国内外研究复杂系统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行为模式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系统动力学在国内外的发展3.1系统动力学在国外的发展1956年,美国麻省理工Forrester教授创立了系统动力学(简称SD)方法,并于1958年在《哈弗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奠基之作。
系统动力学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获得迅猛发展,并且臻至成熟,九十年代至今是广泛应用与传播阶段,系统动力学在一系列社会经济系统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系统动力学在创立之初称为“工业动力学”,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解决如原材料供应、生产、库存、销售、市场等问题。
1961年出版的《工业动力学》,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代表作。
20世纪60年代,系统动力学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其中最著名的是Forrester教授应用系统动力学从宏观层面研究城市的兴衰问题,并于1969年出版了《城市动力学》。
此后,城市动力学模型被Mass,Schroeder等,Alfeld等不断扩展和完善。
此外,系统动力学还应用与研究人、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相互关系的模型中,如“捕食者和被捕者”关系模型、“吸毒和范围”关系模型等。
显然,系统动力学的应用范围已超越“工业动力学”的范畴,几乎遍及各类系统,深入各个领域,因此更名为“系统动力学”。
1970年,以Mdadows教授为首的美国国家研究小组使用系统动力学研究世界模型,并于1972年发布了世界模型的研究结果《增长的极限》。
它从人口、工业、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等全球因素出发,建立了全球分析模型,其结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震动,被西方一些媒体称为“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
此后,系统动力学作为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所采用。
到了20世纪90年代,系统动力学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传播和应用,获得了许多新的发展。
系统动力学加强了与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结构稳定性分析、灵敏度分析、参数估计、最优化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联系。
许多学者也纷纷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设计到项目管理、能源、交通、物流、生态、环境、医疗、财务、城市、人口等广泛的领域。
相应的研究至今依然层出不穷。
3.2系统动力学在中国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系统动力学引入我国。
1986年我国成立系统动力学学会筹委会,1990年正式成立国际系统动力学学会中国分会,1993年正式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在30多年的时间里,系统动力学经过诸多学者的积极倡导和潜心研究,取得了飞跃发展。
至今,国内系统动力学应用领域几乎涉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
其中,水土资源/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宏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领域,能源/矿藏及其安全领域,物流/供应链/库存领域,企业/战略/创新管理领域,金融/财务/保险/信用领域,交通/运输/调度领域,公共安全/行政管理领域,教育/教学领域等,是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最热门的领域。
四、国内外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4.1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现状基础理论:反馈理论、控制理论、控制论、信息论、非线性系统理论、大系统理论和正在发展中的系统学。
技术理论:(1)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行为的关系(包括系统的震荡、非平衡、推按现象的内在机制、主回路判别等);(2)SD的建模问题(包括模型的简化、模型阶数降阶、模型参数估计、通用的模型基本单元、噪声对模型的影响、不确定性分析、风险与可靠性分析、混合建模等);(3)模型的检验与模型的新信度;(4)SD模型与行为优化问题(包括政策参数优化、系统结构优化。
系统边界优化等);(5)复杂网络与SD的关系;(6)SD与系统的复杂性、复杂性科学的理论研究等。
4.2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现状SD的方法论是系统方法论,是将所研究对象置于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
目前对于SD方法方面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见面方法上,如因果与相互关系回路图法、流图法、图解分析法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反馈环计算法等系统、分析、综合与推理的方法。
4.3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现状社会、经济、产业问题方面的应用:Chin-Huang Lin等(2006)考虑四个重要的工业竞争因素(人力资源、技术、资金、市场流动)建立了系统动力模型,分析了产业集群效应;徐久平等(2011)集成系统动力学与模糊多变规划建立模型(SD-FMOP),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分析煤炭产业系统复杂相互作用,用以辅助政府部门决策;贺彩霞等(2009)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因果反馈你,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与原来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解并结合现代社会及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了符合中国发展情况的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区域与城市发展方面的应用:Moonseo Park等(2011)考虑服务设施、教育福利、企业结构、住宅、城市吸引力等五个因素,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自给自足型城市发展政策的影响;Cheng Qi(2011)考虑气候变化,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相关因素等建立了城市市政用水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反映水的需求和宏观经济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用样本估计长期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地区的市政供水需求预测。
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Wei Jin等(2009)建立了生态足迹(EF)系统动力学,发展动态的EF预测框架,并提供一个平台,以支持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Qiping Shen等(2009)建立了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香港城市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人口、经济、住房、交通和城市开发的土地五个子系统,提供了一个模拟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和研究“限制增长”的模型,观察对香港的发展潜力影响,模拟结果直接比较各项政策和决定所带来的不同的动态结果,从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宋学峰、刘耀斌(2006)根据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内涵,在ISM和SD方法的支持下,建立了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选取五种典型的耦合发展模式进行情境模拟,得出分阶段和分地域的推进人口城市化发展模式和社会城市化发展模型,可以实现该省人口、经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侯剑(2010)分析了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机制,并建立了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模拟了结果;刘静华、贾仁安等(2011)通过对德邦牧业实地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创建系统动力学三步定点赋权反馈图的管理对策生成法。
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方面的应用。
P.E.D.love等(2002)介绍了如何更改(动态的昨天或效果)可能会影响项目管理系统,采用个案研究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观察影响项目主要性能的因素。
Sang Hyun Lee等(2006)介绍了系统的动态规划和控制方法(DPM),提出一个新的建模框架,将系统动力学与基于网络的工具结合,把系统动力学作为一个战略项目管理和基于网络的工具;胡斌、章德宾(2006)等从系统动力学角度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变化中不同因素的影响,分析企业成长过程和主要影响之后,建立SD模型,有效模拟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化过程,为管理者进行企业组织管理提供决策支持;齐丽云(2008)引入系统动力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企业内部的知识传播进行量化模型构建,提出三个量化模型,模拟得出企业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一些因素得以所期望的知识接受者的知识势能曲线;蒋春燕(2011)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提出突破这两种陷阱的路径:一是通过知识存量、企业特定的不确定性和绩效差距动态结合探索式与利用式学习;二是系统的考察中国新兴企业两种重要的资源(社会资本和企业家精神)对探索式与利用式学习的动态关系产生的影响。
五、系统动力学研究成果通过文献回顾与总结发现,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是加强同数学、系统学和控制学的联系,包含应用其中的随即理论、大摄动理论、状态空间理论、系统辨识等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几点代表性的结果。
系统动力学学与马尔科夫过程。
近些年来,许多系统动力学模型都可以转化为马尔科夫过程模拟,由此,可以充分利用数学中对马氏过程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系统动力学模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