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好案例

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好案例
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好案例

三明重机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

【编者按】

三重公司ERP项目能够实施下来,应该说有着正确的目标和实施方式,并在出现困难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三重公司ERP建设项目选择了金蝶软件的K/3 ERP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平台...

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在产品研发上应用了二维、三维CAD、CAPP、PDM,形成产品开发的技术主线,同时CAM技术、数控技术的结合应用形成了设计与制造的工程链;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在企业内的准确、快捷的流动,其关键就是实现设计信息、生产信息、管理信息的有效整合,如ERP、OA、CRM的应用是计划与执行的管理链。完成工程链与管理链的有效集成就要求建立全面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从而实现整个企业设计、生产、管理、经营的数字化管理,最终建成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面临四难点

多年的信息化应用,使三明重机感觉到信息化建设难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数据的规范化数据的规范化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按职能分块管理的模式,使各部门间的数据非常不统一,长期造成的习惯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借助ERP这个共享平台在实践中完成规范化工作。

统一认识要让公司的全部员工都能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正确、积极的认识难度很大,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接受信息化是一个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将影响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

规范管理制度,实现业务流程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合信息化应用的业务流程不但技术上难,实施也很难。三明重机虽然聘请咨询公司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但是由于多方原因,最终做出的业务流程还需要在实际的深化应用中不断改进。

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前景不明,支持机构能力不足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企业资金的投入有限和其他一些原因,对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十分乐观。

信息化建设的三历程

三明重机在生产经营方式以面向库存生产为主,配有庞大的分销网络;生产方式采用按部件线加工生产和流水作业,主要生产工艺有金属结构、机械加工、热处理、部件装配和整机装配等;生产资料包含外购物资、外协物资、自制生产零部件;生产工序有公司内工序流转,也有委外加工工序,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企业。根据这些生产特点,三明重机从1997年开始应用二维CAD,1998年应用财务电算化软件,2001年开始着手规划ERP和PDM应用。

应用二维CAD和财务电算化软件在两三个月内就完成推广应用;2001年8月开始使用K/3中的物流管理部分,即采购管理系统、仓存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在

这一个阶段的应用,也基本上没有遇到应用困难,只是用了大量的时间整理库存数据。此过程中优化了库存管理数据,统一了物料名称,建立了库存数据分析平台。

2002年初,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三明重机确立了以全面建设ERP为管理平台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三明重机选择了金蝶软件的K/3 ERP 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平台。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成立了ERP实施领导小组和ERP实施核心小组。

当年10月财务管理系统和已经应用的物流管理部分全面接口,实现了物流数据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财务部分完成了总帐系统、应收系统、应付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现金流量表以及与物流结合的存货核算系统。

在物流系统和财务集成应用一年多的时间里,三明重机的实施核心小组利用PDCA的管理思想,不断探索和完善集成应用存在的问题。2003年开始,三明重机着手进行生产数据的规范,进行BOM数据整理和制定相应的业务流程,结合生产计划和车间管理的应用目标,深入到MRP的核心领地。12月开始正式运行生产计划和车间管理系统,全面应用MRP计算指导计划管理和生产作业。

计划和车间管理系统,我们主要应用了其中的产品数据管理、主生产计划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粗能力计划、生产任务管理、委外加工管理、车间作业管理;全面应用MPS、MRP计算来指导生产任务的下达和采购计划的产生,因为这一系统的实施涉及MRP的核心领域,难度很大,我们借鉴金蝶软件成功实施ERP的经验,推出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的系列解决方案,作为我们的实施方针:

1、以MRP计算为核心初级应用解决方案(标准制造解决方案)

通过MRP计算产生《计划订单》,由此产生外购物料的《采购申请单》、自制物料的《生产任务单》、委外产品的《委外生产任务单》。以采购订单、生产任务单为核心进行物流和财务管理。

2、以车间作业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解决方案

在实现标准制造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将自制品管理精细到车间的工序,对工序进行管理,并根据工序报告自动计算生产工人的计件计时工资。

3、以MRP计划和能力计划为核心的全面解决方案

在实现以车间作业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能力的计算对主生产计划进行调整,用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佳的产出。

应用效益体现

1、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

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和管理,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更加有保障。信息化真正为企业实现了信息共享以及其他的信息处理服务,建立了更广泛的沟通平台,大大降低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成本,使企业能够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平衡协调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降低经营风险。

2、提高管理效率、综合效益

A、应用K/3软件的MRP管理思想,加强核心业务管理和控制。

MRP管理思想的核心业务是三大订单,我们是面向库存生产,对其中的生产任务单和采购订单的控制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有了MRP这个管理工具,我们对这项业务的处理变得得心应手,如对在制品控制将从原来的台套管理细化到零件的管理,并且能够做到与实时库存数据的有机结合,全面改变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效果明显。

B、储备物资是企业成本最有文章可做的地方,现在我们可以对库存物资的控制做到有的放矢。

长期来我们的采购计划是根据生产计划用手工分解做物资配套,对库存数据的利用只能靠人为控制,对库存物资的充分利用差强人意。我们利用这个系统,通过MRP计算,彻底解决物资的配套率问题,充分应用ABC分析法,对库存物资单项储备超过一定数量的进行逐项解决,重点控制,对呆滞物资进行盘活,优化资产。

C、各种信息的高效运行、及时准确的传输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强大支持。

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数据做各种决策,我们通过在制品、库存物资的配套情况分析,结合市场销售情况进行生产计划的调整更加灵活;价格策略的制定更加及时和准确,对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3、先进管理模式的固化

长期来,不论是通过三改一加强,还是通过ISO认证,目的都是强化企业的管理,但是以前的这些方式总是容易让人有做虚的可能。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利用K/3 系统包含的ERP原理和软件要求将所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形成管理制度,职责清楚、透明,各项工作具体,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数据的完整为岗位轮换、职位变动成了容易的事。

4、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并培养了一支懂得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队伍

传统的企业管理是讲经验,靠手工,真正能够理会MRP思想的没有,通过这两年的信息化推广应用,我们引入了准时制生产管理,结合MRP管理思想,通过大量的培训,为企业管理层培养一支懂得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的管理层队伍。

5、帮助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

每一个企业都有每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不是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体制,可能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能得出结论,我们通过信息化建设,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我们感觉我们的管理比以前更加的严密,管理效率大的提高,管理漏洞越来越少,信息化有助于国有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制。

企业简介

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厦工集团全资子公司,现有员工1400人。公司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拥有四个生产分厂和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主导产品“福重牌系列振动压路机”国内市场占有率12%。

信息系统的建设难点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不断增加,在初期的部门级技术应用上不存在实施困难;财务管理和物流系统的集成主要是解决数据的规范统一问题;在生产计划和车间管理的应用上,就要求业务流程做相应的优化和变革,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更高,实施难度更大。

案例点评:

三重公司ERP项目能够实施下来,应该说有着正确的目标和实施方式,并在出现困难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三重公司ERP建设项目的组织形式是由三重公司项目领导小组和金蝶公司项目领导小组共同组成,并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来确保项目实施成功。(项目经理是该项目执行负责人,由公司指定全面负责此项目实施。其职责是全面负责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及实施工作,向实施小组提供指导方法、资源和方向,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并与实施顾问保持密切联系)。

首先三重实施的各个阶段目标非常明确,而且必须取得效果,应用稳定后才进入下一阶段,即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小步稳走,稳扎稳打,保证在各部分应用平稳的基础上实施下一步的目标。我们先上ERP的物流部分,再做财务与物流的集成,最后进行ERP的核心部分MRP的应用,下一步进行生产能力管理和成本管理,就是遵循分布实施,小步稳走的策略;

其次在实施方法上,根据我们的各阶段具体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是领导的坚决支持,不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领导明确表示ERP工作必须坚决做下去,有问题协商解决,并在组织机构设置上为信息化的推广应用铺平道路,做到“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是比问题多”。在2003年10月,为了更好的推进ERP项目,适应生产计划和车间管理系统的正式运行,从公司组织结构上进行重大调整,专门成立物资配送中心。负责公司生产资料需求计划的制定和物料存储、物料配送管理和公司的信息化全面建设工作。主要职责是根据MRP计算产生的物料需求计划下达生产任务单、采购计划;负责仓库的管理并对库存资金占用负责,对生产厂实行物料限额配送到生产工位;负责全公司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工作,为今年的MRP顺利应用奠定基础。

二是在实施的初期尽量的简化实施难度,在车间管理的工序流转上,把工序尽

量简化,减少环节,待应用成熟后再细化工序。如我们自制加工的零件中最长的工序的八道工序,如果不予以简化,在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将增加很大的难度,因为复杂系数增加,会增加使用人员的心理接受能力,所以我们把普通零件的工序流转只做到按生产车间流转,大大简化工序过程,减少实施难度。

三是充分发挥出我们的这个实施团队的潜力,ERP项目组主要成员5名,各部门主要参与人员10名;5名主要成员负责网络技术安全、ERP项目实施布置;各部门的参与人员主要是按ERP项目组的总体布置做好各自岗位的实施应用工作,按项目组的要求做好基础资料的准备工作。我们的实施人员不多,职责分明,各个人负责做好自己的项目,有困难可以提出,共同解决,合作比较好。

四是抓住重点,稳步前进、逐步提高实施深度。如对生产任务单、采购订单的控制逐步细化深入,对物料属性的参数定义越来越严格,并逐步趋向科学合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案例

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案例——美高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青岛美高集团成立于1995 年,主要生产硅胶系列产品,是典型的制造业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多,企业高层仅凭主观判断和 经验决策,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为此,我们必须迅速变革和创新,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解决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 一、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硬件,一方面是软件。这两方面资源的整合,加上有效的管理机制,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建立起来了。公司现在办公人员人手一机,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办公区与分厂之间全部互联,引进光纤,大大提高了网的带宽和浏览速度,保证了资源共享和文件传输的便利条件,为以后软件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另一方面,网络资源也要充分的拓展和有效利用。美高集团在建厂初期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拥有了企业邮箱,并注册了顶级行业域名,提供了灵活的站内内容搜索机制和流畅的信息发布通道,还建立了公告、售后服务、论谈等栏目的动态发布机制。定期更新网站内容,并每年在、、等搜索引擎和商业平台上做了多语言的宣传推广,提高企业知名度,挖掘潜在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资源和途径。 二、信息化软件系统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企业软件的实施与管理。目前来说最典型的就是企业资源规划,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系统,它代表了制造企业在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发展趋势。其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条供应商、企业本身、分销网络以及客户等各个环节紧密联接的供应链,企业内部又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 系统引入企业,通过该系统带动企业革新管理理念,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于现代大中型企业来说,适应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变革。系统的在企业的实施成功率还是比较低的,为何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呢?美高在实施的过程中,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信息系统建设存在观念的误区 目前,主要存在四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化”。认为信息化就是上马信息系统项目,完全是技术上的事情。二是“神秘化”。认为信息化太高深,需大量专业知识,自己没有能力从事。三是“模式 化”。认为信息化是解决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只是购买已有成熟的软件应 用,忽视基于信息的增值应用。四是“短视化”。认为信息化成本太高,没有必要,现在开展还为时过早。与此同时,大多数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正确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的力度也不够。 2、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方法 企业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企业战略,慎重实施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从企业战略和商业利益的角度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去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步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2006、2007、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正如沃尔顿所坚持的:“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

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1973);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1996); 店内的广告采用沃尔玛的视频网络(2000); 第二次启动电子商务网(1999); 在Sam’s Club测试RFID系统(2001);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001); 实施高级销售规划系统部件和财务报告系统(2001); 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因特网数据标准(2002)。

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

非常案件 本报记者杜晓本报通讯员金枝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近日依法批准逮捕了陈某、唐某、肖某和张某4名犯罪嫌疑人,这4人涉嫌盗窃京东商城大量用户的账户信息。据公安机关初步查明,此次盗窃用户信息的行为,与发生在2011年的CSDN网络用户信息泄密事件关系紧密。 经查,陈某与肖某为初中文化程度,唐某与张某仅为小学文化程度。其中,陈某与唐某在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两地结伙作案,肖某与张某在湖南省衡阳市结伙作案。 2012年2月,嫌疑人陈某从其叔叔陈某某、老乡周某处获取了一个存有800多个京东商城客户账号及密码的文档,一套查看上述账户内资金情况的软件。 其后,陈某开始在他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某小区的住处内,使用自己的台式电脑,利用上述软件对京东商城客户的账户进行扫描。如发现账户内有资金或京东商城优惠券,便冒用客户的账号及密码登陆京东商城网站,盗刷账户内的资金及京东商城优惠券,在网站上下订单购买平板电脑、黄金饰品、手机、彩票等商品,由京东商城将货物快递至嫌疑人指定的地点。 陈某以上述手段盗窃京东商城1620余名客户账户内的资金,在京东商城网站上购买价值约10000余元的物品。

2012年3月初,嫌疑人陈某将这一存有京东商城客户用户名及密码的文档,通过QQ拷贝给嫌疑人唐某,唐某于是采取同样的方式,在其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家中,用自己的台式电脑登录京东商城,盗刷京东商城用户账户内的资金及京东商城优惠券,购买商品。唐某共盗窃了京东商城40余名客户账户内的资金,购买价值约7351元的物品。 据海淀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介绍,2011年年底,嫌疑人肖某、张某就已经受雇于周某并在湖南省衡阳市的网吧,盗刷京东商城客户账户内资金,在京东商城网站上下单购买商品。 因分赃不均,自2011年12月起,嫌疑人肖某及张某开始单独作案。肖某共盗窃619名客户账户内资金,购买价值近9000元的商品;张某共盗窃83名客户账户内资金,购买价值15000余元的商品。 2012年3月16日,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民警在广东省东莞市将陈某、唐某抓获,在湖南省衡阳市将肖某、张某抓获。警方从4人住处起获部分赃物及赃款。据嫌疑人供称,其将赃物部分转卖,部分留作自用,彩票所中奖金已挥霍。 2011年12月21日,以国内最大的开发者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8d10147441.html, 为主的多家互联网用户注册信息库被黑客盗取,涉及的用户资料在5000万以上,资料泄露的账号可能涉及网易邮箱、

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案例及分析教学文稿

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量身定制的工程,行业不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的重点也不同。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需要与之相配套的业务流程,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流程重组任务都很艰巨,都需要一把手的决心、信心与魄力,才能有效地、扎实地推进企业信息化。 案例一:联想集团企业信息化 联想集团ERP项目成功实施经验与教训 1联想集团实施 ERP简介 联想集团于1998年11月9日正式启动实施 ERP项目。联想ERP项目,采用的是国际知名的SAP 公司的R/3产品。联想集团ERP项目组与由SAP公司的咨询顾问和德勤公司共同组成的咨询组,从"摸着石头过河 "到"铺路架桥,让大部队、正规军、重武器通过",在联想全体员工的参与下,克服 了对项目实施规律与关键要素认识不清、公司的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冲突、团队建设、归属感与员工价值认同等一系列尖锐复杂的矛盾风险,终于达到成功的彼岸。2000 年 1 月 5日,联想 ERP 正式上线并行;2月14日,新系统独立运行;5月8日,ERP项目再造成功,联想 ERP项目正式实施成功!2. 联想实施ERP的原因分析 第一,集团业务高速增长,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联想从 1984年20万元、 1 1人起家至 1997年步入高速发展期,从 1994年到 1998年,公司的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43% 以上。联想原来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 (MIS) 已经不能适应业务高速增长的需求。 第二,国内外竞争加剧,实施ERP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第三,联想的整体战略需要管理信息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按照联想集团规划的目标:联想2000 年要完成 30 亿美元营业额,到 2005 年要完成 100 亿美元营业额,进军世界 500 强。加强企业管理的内部管理,使其尽快实现规范化和现代化,早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唯一途径。 3. 成功实施ERP合联想带来什么? 联想集团认为:实施ERP项目,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首先,通过ERP的实施,培养了一批具有典型着想精神的人。 (2)其次,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对市场反应速度加快,联想ERP系统增强了企业的动态应变能力。

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好案例

三明重机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 【编者按】 三重公司ERP项目能够实施下来,应该说有着正确的目标和实施方式,并在出现困难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三重公司ERP建设项目选择了金蝶软件的K/3 ERP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平台... 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在产品研发上应用了二维、三维CAD、CAPP、PDM,形成产品开发的技术主线,同时CAM技术、数控技术的结合应用形成了设计与制造的工程链;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在企业内的准确、快捷的流动,其关键就是实现设计信息、生产信息、管理信息的有效整合,如ERP、OA、CRM的应用是计划与执行的管理链。完成工程链与管理链的有效集成就要求建立全面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从而实现整个企业设计、生产、管理、经营的数字化管理,最终建成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面临四难点 多年的信息化应用,使三明重机感觉到信息化建设难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数据的规范化数据的规范化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按职能分块管理的模式,使各部门间的数据非常不统一,长期造成的习惯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借助ERP这个共享平台在实践中完成规范化工作。 统一认识要让公司的全部员工都能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正确、积极的认识难度很大,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接受信息化是一个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将影响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 规范管理制度,实现业务流程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合信息化应用的业务流程不但技术上难,实施也很难。三明重机虽然聘请咨询公司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但是由于多方原因,最终做出的业务流程还需要在实际的深化应用中不断改进。 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前景不明,支持机构能力不足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企业资金的投入有限和其他一些原因,对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十分乐观。 信息化建设的三历程 三明重机在生产经营方式以面向库存生产为主,配有庞大的分销网络;生产方式采用按部件线加工生产和流水作业,主要生产工艺有金属结构、机械加工、热处理、部件装配和整机装配等;生产资料包含外购物资、外协物资、自制生产零部件;生产工序有公司内工序流转,也有委外加工工序,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企业。根据这些生产特点,三明重机从1997年开始应用二维CAD,1998年应用财务电算化软件,2001年开始着手规划ERP和PDM应用。 应用二维CAD和财务电算化软件在两三个月内就完成推广应用;2001年8月开始使用K/3中的物流管理部分,即采购管理系统、仓存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在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xx: “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 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 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 2006、2007、 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xx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 正如xx所坚持的: “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

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xx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 (1969); 存货管理系统 (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 (1973);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 (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 (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 (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

信息化实施案例分析

引言 (1) 存在的问题分析 (1) 信息化实施案例分析 引言 “累了,困了,喝红牛!”这句冲劲十足的广告语让红牛饮料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那么,红牛“累了,困了”,又“喝”什么呢?还是让我们先从红牛的信息化之路说起。 存在的问题分析 ——这些问题的解决与软件系统、企业全面信息化的关系如何? 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1995年,"红牛"进入中国,并借助于媒体和推广,使得红牛品牌在短短时间内就家喻户晓。为配合全国行销的需要,红牛公司组建了以北京总公司为中心、由20多家分支机构和500多家大型经销商构成、覆盖全国的大型行销网络。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红牛的领导层发现企业的现有模式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 首先,问题来自于信息传递滞后,由于工具的限制,红牛全国市场统计数据上报到总部的周期,基本上需要一周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现代商业竞争,速度是制胜的关键,尤其是饮料行业,生产销售受到天气、季节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要求企业能够及时灵敏的对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控制和回应。于是及时准确的了解全国财务和业务的信息并及时的做出调节和控制,就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其次,库存资金的占用,由于市场销售变化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为了防止断货,几乎每一个节点上都要有十几万、几十万的备货,而全国整个分销链上的几十个节点的备货所占用的资金量就非常庞大,严重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资金流的运作。 第三,销售通路对于饮料企业来说,不夸张的说,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环节,随着红牛分销网络的不断扩大,如何管理好各级分子公司,使总部的政策得以贯彻执行,如何对分销商进行有效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规范管理和协作。 这一些问题必须要解决,如何解决,靠原先的核算型软件系统肯定不行,于是,红牛的决策层果断的决定,选择一家企业信息化的合作伙伴来共同规划红牛企业全面信息化的工作。 项目决策的选择 ——软件采购方案选择的理由

海尔信息化案例分析

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报告 分析对象:海尔集团 班级:信息121班 学号:19112110 姓名:杨韵寒

目录: 一、海尔集团简介 (1) 二、案例来源 2.1案例一 (1) 2.2案例二 (2) 2.3案例三 (3) 2.4案例四 (4) 2.5案例五 (5) 三、近期资讯 3.1资讯一 (6) 3.2资讯二 (6) 3.3资讯三 (6) 3.4资讯四 (6) 3.5资讯五 (6) 3.6资讯六 (7) 四、分析总结 4.1海尔在信息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7) 4.2威胁和劣势 (8) 4.3总结 (8) 五、本学期收获 (8)

海尔信息化案例分析报告 信息121班 19112110 杨韵寒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集团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案例来源 2.1案例一: 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 信息来源:豆丁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0147441.html,/p-736679705.html 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3)集成的同步供应链管理平台:2000年,在集团范围内实施了销售、生产、采购、仓储、财务与成本等应用。 (4)生产的跟踪与控制:2000-2004年,在集团各产品事业部实施了MES全程跟踪生产质量。 (5)一站到位的顾客服务系统:从1998-2005年分四期,构建了集中的海尔顾客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覆盖全国超过50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超过10000个服务网点和全国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作者:————————————————————————————————日期: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2006、2007、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正如沃尔顿所坚持的:“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1973);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1996); 店内的广告采用沃尔玛的视频网络(2000); 第二次启动电子商务网(1999);

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案例

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案例 ——美高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 青岛美高集团成立于1995年,主要生产硅胶系列产品,是典型的制造业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多,企业高层仅凭主观判断和经验决策,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为此,我们必须迅速变革和创新,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解决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 一、信息化基础建设 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硬件,一方面是软件。这两方面资源的整合,加上有效的管理机制,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建立起来了。公司现在办公人员人手一机,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办公区与分厂之间全部互联,引进光纤,大大提高了网的带宽和浏览速度,保证了资源共享和文件传输的便利条件,为以后软件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另一方面,网络资源也要充分的拓展和有效利用。美高集团在建厂初期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拥有了企业邮箱,并注册了顶级行业域名,提供了灵活的站内内容搜索机制和流畅的信息发布通道,还建立了公告、售后服务、论谈等栏目的动态发布机制。定期更新网站内容,并每年在、、等搜索引擎和商业平台上做了多语言的宣传推广,提高企业知名度,挖掘潜在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资源和途径。 二、信息化软件系统实施 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企业软件的实施与管理。目前来说最典型的就是企业资源规划,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系统,它代表了制造企业在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发展趋势。其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条供应商、企业本身、分销网络以及客户等各个环节紧密联接的供应链,企业内部又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 系统引入企业,通过该系统带动企业革新管理理念,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于现代大中型企业来说,适应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变革。系统的在企业的实施成功率还是比较低的,为何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呢?美高在实施的过程中,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信息系统建设存在观念的误区 目前,主要存在四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化”。认为信息化就是上马信息系统项目,完全是技术上的事情。二是“神秘化”。认为信息化太高深,需大量专业知识,自己没有能力从事。三是“模式化”。认为信息化是解决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只是购买已有成熟的软件应5 / 1 用,忽视基于信息的增值应用。四是“短视化”。认为信息化成本太高,没有必要,现在开展还为时过早。与此同时,大多数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正确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的力度也不够。 2、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方法 企业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企业战略,慎重实施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从企业战略和商业利益的角度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去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步骤,而是盲目投资于最先进的软硬件,造成的后果或是信息技术只是在局部环节处理上能提高效率,或是形成设备的闲置和投资的浪费。 3、企业信息化投入资金偏低,并且重硬轻软 很多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滞后。这种“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使硬件设备收益/投入比偏小。有些由于前期论证不足,建立了信息系统之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成投资浪费。 4、总体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企业信息管理作业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共1道试题,每题100分) 中新旅的信息系统 1997年3月,当中国新时代旅游总公司(简称为中新旅)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试运行时,主管信息系统建设的副总裁王江非常兴奋。他觉得这个系统不但能够使他对于整个旅行社的运作情况了如指掌,还可以弥补企业多年来经营中的许多漏洞,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此外,还有一个更好的作用,那就是能够“削藩”——减少各部门的权力,强化企业领导对各部门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一举解决公司多年来在经营过程中摆脱不掉的种种弊病。 然而,两年多过去了,在全公司内,除了财务部较好、较规范地用上了会计软件外,其余部门几乎都没有实现王江当初的设想,更谈不上“削藩”了。信息化工作仍然在继续,但建设一个成功的信息系统却不容易。看来中国新时代旅游总公司的信息化过程并不像王江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公司背景 中国新时代旅游总公司(以下简称为“中新旅”)成立于1987年4月,是国家旅游局批准的中央一类社。中新旅是一家完全国有的企业,在国内有20余家分公司,1995年人均创利达4万余元。它主要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组织国外游客来中国旅游观光,并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或在国内旅游。 中新旅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下设办公室、人事处、财务部、市场部、机票代理处、境外部、国内部、欧美部、亚太一部、亚太二部、亚太三部、日本一部、日本二部、日本三部等部门,后七者也统称为外联部门。在经营模式上,中新旅现阶段实行的是上级主管部门认可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即每年年初,由总经理向各业务部门下达年度经营指标,年底由各业务部门按该指标向公司上交必须完成的利润,多余部分由公司与业务部门按三七开分成。财务上各业务部门实行单独核算,即各业务部门每做一个团的收入和费用都记在各部门自己的账户上,公司固定成本由各业务部门分摊,所有流出和流进的账目由财务部统一操作和管理。这种责任制也叫“大包干”。除人事权、财务权、市场营销权在公司领导掌握之中外,其余权力都在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各自与海外旅社、国内旅行社签约,与饭店、餐厅、景点签约,有关资料和价格情况也实行相互保密。它们也相互独立地负责组团、按团、选派导游和落实房、餐、车等事项,整个操作过程公司一般不予干预。 二、中新旅信息化概况 (一)目标与任务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目录 案例I: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1) 1、案例描述的是个什么类型的企业? (1) 2、应用信息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1) 3、企业的规划目标及战略? (2) 4、画出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2) 5、信息系统实现所采用了什么样的硬件、软件技术? (3) 6、画出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图? (4) 7、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有几个、各子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4) 8、利用此系统实现的效果评估? (5) 案例H :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6) 案例川: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 (6) 案例W:通用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7) 案例V :沃尔玛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8) 中创软件推出的“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平台解决方案”,是基于中创软件自主创新的中间件技术,依托15年的金融应用开发背景,针对金融信贷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发展需求推出的,依据该方案,中创软件在交通银行成功实施了“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简称CMIS)”,主要实现一个适合前台、中台、后台操作的信贷业务处理平台,建立全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1、案例描述的是个什么类型的企业? 交通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现为中国五大国有大 型商业银行之一,属于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 2、应用信息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⑴应用信息系统作用: ①实现信贷管理涉及的业务流程,绝大多数业务流程都需要经过多级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处理,业务流程复杂且流程跨度比较大; ②面对银行的金融信贷策略都会受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信息的变化等因素

影响,这些外因加上银行内部机制调整等内因,都可能导致信贷审批过程的变化,实现交行信贷业务流程的随需而变; ③交通银行的台帐、风险管理、放款中心等业务系统都有大量的报表,该系统能够快速、灵活的展示这些复杂的中式报表。 ⑵应用信息系统意义: ①增强快速响应信贷流程变化的能力,提升业务服务质量; ②实现系统中大量信贷报表展现功能,对复杂信贷业务数据报表进行灵活定制和展现; ③通过采用构件化开发方式,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系统投资。 3、企业的规划目标及战略? ⑴企业规划目标: 交行的目标是“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一是要求加快国际业务发展、做强海外机构、完善海外网络,建成“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国际化经营网络,成为国际业务优势明显、经营管理水平向世界先进银行看齐、活跃于亚太地区的国际一流银行。二是倍增计划的实施,即3?5年内再造一个交行,实现总资产和利润的倍增。 ⑵明确的发展战略 面对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刚性的资本约束和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于深化股份制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历史台阶,交通银行从2005年开始实施管理和发展的战略转型。2008年,我们经过全面分析讨论,在承继交行既有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转型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 “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目标,充分考虑了交行在国际业务领域和综合金融领域多年经营的先发优势,延续了交行不断推进战略转型、强化财富管理业务导向的一贯方针,保证了战略的协调性和延续性,为交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更加清晰的路径。

工程管理信息化案例

工程管理信息化案例

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 年 5 月,是四川省重要国有骨干企业、省政府重点培育的 30 家“迅速做强做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之一,集团主业为建筑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具备“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能力。集团公司直属分支机构(含境外)23 家,所属子公司(含企业、事业单位)24 家。 四川华西集团的信息化是随着整个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并随着近年来企业加大投入而逐步走在全行业信息化前列的。2006 年,四川华西集团正式启动了新阶段下的管理信息化全面建设,是国内建筑行业第一家严格按“规划咨询、监理、建设”的规范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单位。咨询规划单位为华西建团规划了“一个协同,两套体系,三层平台,九大应用”的蓝图,并由监理单位对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进度、投资等进行全程控制。 一、主要内容与架构 华西集团管理信息化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主线,以运营管理为支撑,实现华西集团工作流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华西集团各级单位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华西

集团经济效益,提升华西集团核心竞争力,实现华西集团十年“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华西集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是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消灭信息孤岛,打通华西集团的数字神经,为企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华西集团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现代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即实现战略决策科学化、经营过程可控化、信息管理网络化、事务办公自动化和执行效率高效化。 图:华西集团信息化具体架构 具体包括: * 建立华西集团从“决策层→管理控制层

→业务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集团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集团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与依据; * 建立华西集团管理业务协同平台,对集团人、财、物、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集团→分子公司→项目部更好地沟通与协调,满足集团及时管理的需求,使集团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能力获得提高,强化集团执行力; * 建立华西集团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华西集团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能力,降低集团整体运营成本; * 建立华西集团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制,帮助集团更有效地对分子公司及项目部进行监控,降低集团整体运营风险。 根据华西集团当前的状况以及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华西集团管理信息化总体架构概括为“一个协同,两套体系,三层平台,九大应用”,见图。 一个协同:建立华西集团具有全局性,可扩展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应用案例

MIS应用的成功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是1993年以原北京市燕京啤酒厂为核心发展组建的国家二级企业。燕京啤酒集团现拥有总资产50多亿元、员工12800人,占地220万平方米、年产销能力超过160万吨,燕京啤酒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啤酒行业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之一。燕京啤酒集团是国家经贸委重点支持的520家大型企业之一,下属拥有控股子公司(厂)十六个。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燕京啤酒)是燕京啤酒集团的上市公司,2000年燕京完成啤酒销售量14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9.2亿元。一个企业的成功固然与其生产技术息息相关,然而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否真正给企业带来效益,良好的技术只有与优秀的管理思想相结合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大规模的企业,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依赖于其信息化建设情况和信息管理水平,企业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思想的体现。 燕京啤酒集团在经过一系列决策后决定引进MIS,并聘请了专家进行评估、测试和后期调试,最终形成了现在使用的适合燕京啤酒的MIS。燕京啤酒MIS主要由财务系统、销售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和存货管理系统等构成。经过不断调整和测试,现在使用的MIS成功在燕京啤酒“生根发芽”并为燕京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 二、MIS在企业中的作用 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 1、硬件应用 由于燕京啤酒公司财务、销售、仓库等部门位于不同的办公楼,办公楼之间相距上千米,为了便于各部门实时传递信息,加强对各部门的管理和监控,需要在公司厂区内建立一个内部网。 2、软件应用 销售管理系统包括销售开票、送货管理、运输费管理、结算管理、退货管理、退变质酒管理等模块,存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包装物周转管理、扎鲜啤酒桶周转管理和产成品库房管理等模块,财务系统主要包括总账、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应收应付管理、UFO报表、现金流量表、财务分析等子系统。各模块之间实时传递信息,完全实现了销售、财务信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I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 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 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 年 5 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 年销售额高达673.4 亿 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 亿多,超过了1992 年排名第一位的 西尔斯(Sears) ,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 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 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 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2006 、2007 、2008 、2010 年 4 度跃居世界500 强榜首。 一、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 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 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 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 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 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 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 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 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正 如沃尔顿所坚持的:“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 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 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 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购买第一台计 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 (1969 );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 ,POS )系统(1973 );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 ),初期投入1600 万及60 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 节省电话费1000 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 通过Retail Link 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 ,1993 ),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 3 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1996 );店内的广告采用沃尔玛的视频网络(2000 );第二次启动电子商务网(1999 );

管理信息系统联想案例分析

标杆的联想 联想并购IBM笔记本业务一下跃入世界500强的行列,成为国内企业真正意义全球化的开路先锋,许多国内企业在暗自思索:这是否是一条可以效仿的捷径?三星最近在全球市场的抢眼表现,成为许多国内企业心中的标杆。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联想能否成为下一个三星? 为了找到答案,必须近距离地了解联想。离联想越近,信息化的味道就越强烈。过去,联想靠信息产品起家,成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之一,信息化功不可莫,联想也因此获得“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最佳信息化战略奖、最佳ERP应用奖”;未来,致力于提供最新最好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联想,自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我们不禁好奇信息化和联想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渊源? 从“两点理由、三层理论”说起 为何要从“两点理由、三层理论”说起呢?因为这是联想对信息化的态度。在与信息化的交往中,联想对“两点理由、三层理论”始终忠贞不渝。如果你说这有点“教条主义”,但确实是联想信息化历程中的深刻领悟,是联想信息化的核心。 决策的信息化 流程的信息化 数据的信息化 图1 联想信息化的“两点理由、三层理论” 抓住这个核心,我们就可以摸清联想和信息化之间三个发展阶段的脉络: 1994-1996 联想和信息化的磨合 这个时期的联想业务发展比较快,原有的管理方式使联想感到力不从心。而那时的国内,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还可以说是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

那时联想的信息系统应用可以用“分散孤立”形容。业务部门根据各自的需要,建立了40多个系统,信息孤岛严重,难以集成。比较典型的是财务管理和业务严重脱节,信息口径不同,信息真实程度令人怀疑,信息严重滞后(一般滞后1个月)。因为支持数据不准确/矛盾,难以支持决策,造成的后果是管理效率低下,导致管理失控。 原来,联想和信息化之间从一开始并不那么亲密无间。在这一阶段联想还只是把信息化当作可以利用的工具,两者之间还只是一种“利用”关系。从而造成了刚才所说的种种后果。 当然吃一堑长一智。联想总结出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点理由:信息化能够帮助我们加强管理和控制、减少漏洞;和第一层理论:数据的信息化。联想已经意识到如果再以这种关系维持下去,联想和信息化只能分道扬镳。 1997-2000 联想和信息化的重塑 面对这样的困境,联想高层拿出了置死地而后生的气概,决定彻底打破原来与信息化之间的利用关系,重塑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联想决定实施ERP,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联想为什么要选择ERP呢? 联想实施ERP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战略考虑: ?集团业务高速增长,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联想从1984 年20万元、11人起家至1997年步入高速发展期,从1994年到1998年,公司的 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3%以上。联想原来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已经不能 适应业务高速增长的需求。 ?国内外竞争加剧,实施ERP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联想的整体战略需要管理信息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按照联想集团规划的目标: 联想2000年要完成30亿美元营业额,到2005年要完成100亿美元营业额,进军 世界500强。加强企业管理的内部管理,使其尽快实现规范化和现代化,早日与国 际先进水平接轨,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唯一途径。 联想决心借助ERP把与信息化的关系重塑为“管理”关系,这不仅解决了现实的问题,而且也适应联想的发展。 联想把ERP摆在生死存亡的高度,一把手亲自树起ERP大旗。联想的ERP实施从1998年11月9启动大会开始到2000年1月5日正式上线,经历了1年多时间,应该说是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风险和调整都不少。 从咨询公司德勤与实施商SAP之间的商务危机导致的项目停滞,到项目主导部门的转型,再到项目实施范围和总体计划的调整,项目每一阶段计划的调整,每一步都充满着风险和抉择。但联想每一步都能化险为夷,联想靠的是什么?从“商务危机”事件中,你也许能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