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之父】我国幼儿教育之父是指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作者:李文权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4年第11期摘要:陈鹤琴毕生从事幼儿教育和研究工作,在我国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幼儿园教育的中国化和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被誉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之父。
关键词:幼儿教育;陈鹤琴;家庭教育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02-002陈鹤琴毕生从事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实验幼儿园,总结出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成为我国儿童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一、毕生从事儿童教育工作1919年,陈鹤琴留美归国后,受聘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随后在自家客厅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作为大学的幼教实验园,成为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开创幼儿教育科学研究之先河。
该实验幼儿园的研究成果,后来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932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1927年,陶行知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陈鹤琴兼任第二园(幼稚师范园)园长,积极帮助晓庄师范创办乡村幼稚园。
1928年,陈鹤琴到上海主持公共租界的华人教育,前后开办了6所附设幼稚园的小学,并争取到了在学校升国旗、增设中国人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等权利。
1934年7月到1938年3月,陈鹤琴到欧洲11国考察教育情况。
回国后他积极介绍欧洲的先进教育经验,尤其是苏联实行的普及教育和儿童教育的经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近百万难民进入租界避难。
陈鹤琴组织人员在难民中开展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创办儿童保育院和报童学校10所。
1940年,陈鹤琴拒绝了教育部提供的官职,到江西开办了我国第一所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以实现中国人培养中国化幼稚师资的愿望。
1945年在上海创办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并赞助学生在上海和江苏开办农忙托儿所,实验、推广乡村学前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从事儿童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陈鹤琴先生对中国幼儿教育的贡献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
他以其卓越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陈鹤琴先生对中国幼儿教育的贡献,并分析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
一、教育理念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而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为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张将培养幼儿的兴趣与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
他提出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鼓励幼儿通过实践探索和体验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他还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二、教育实践陈鹤琴先生在幼儿教育实践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幼儿园——春晖幼儿园,并担任其园长长达几十年。
他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他的引领下,春晖幼儿园成为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典范,为其他幼儿园树立了榜样。
陈鹤琴先生在教育实践中还注重研究和推广先进的教育方法。
他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倡导“游戏教育”。
他认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通过游戏,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陈鹤琴先生的游戏教育理念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中国幼儿园教育带来了革新。
三、影响力与传承陈鹤琴先生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更体现在他对后代教育者的教育指导和影响上。
他培养了大量的教育专家和幼儿教师,教育思想经过他们推广传播,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在中国幼儿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被纳入中国幼儿教育的政策文件中,成为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
他的成就和贡献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扬。
结语陈鹤琴先生作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为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幼儿教育的先驱——陈鹤琴1

幼儿教育中国化的先驱——陈鹤琴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幼教之父”,他平生奉行着事实求是的科学实验精神,致力于四个方面的研究,即:对儿童心理做全面、系统、切实的科学实验;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园的教育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实验和研究;重视和解决幼儿玩具、教具的科学实验和制造。
陈鹤琴脚踏实地的研究精神开创了幼儿教育中国化的新局面。
关键词:陈鹤琴;科学实验;研究精神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有中国“幼教之父”之称。
1914年,陈鹤琴前往美国留学,于1917年在霍布金斯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之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心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师从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罗格等知名教授,1918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并转攻心理学博士。
适逢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原东南大学)赴美物色教师,遂应邀于1919年返国。
在美国留学期间,陈鹤琴不仅获取了多种门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吸收了求真求是的科学实验精神。
他在《我的半生》中坦承:“霍布金斯的研究精神真是好极了!教授、学生一天到晚,都沉浸在研究精神之中,做研究工作,而没有一点傲慢的神气、自满的心理,总是虚怀若谷、诚恳万分……以后我回国做点研究工作,未始不是受霍布金斯之所赐呢!我觉得一个留学生去外国留学最重要的不是许许多多死知识,乃是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精神。
世界上所要知道的知识,实在太多了!怎样可以在短短的五六年的时间都学得到呢?若得到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精神,你就可以回国后自己去研究学术,去获得知识,去探求真理,方法是秘诀、方法是钥匙,得到了钥匙,你就可以任意去开启知识的宝库了。
”1总之,正是因为掌握了科学研究这把“钥匙”,陈鹤琴回国后便深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研究儿童,实验课程,创办学校,改革教法,并最终获得了中国幼儿教育先驱的美誉。
1979年陈鹤琴以88岁高龄出席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语重心长地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四点建议,这四点建议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进行“科学实验”,其具体内容包括:对儿童心理做全面、系统、切实的科学实验;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园的教育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实验和研究;重视和解决幼儿玩具、教具的科学实验和制造。
中 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在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中,陈鹤琴这个名字熠熠生辉,他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为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鹤琴出生于 1892 年,在那个时代,中国的教育体系还处于传统与变革的交织之中。
他自幼聪慧好学,心怀远大抱负,立志要为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鹤琴的教育理念深受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全盘照搬,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和实践。
他强调幼儿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天性和兴趣。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和需求,教育者应该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
在教育实践方面,陈鹤琴更是亲力亲为。
他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
在幼稚园里,他亲自观察和研究儿童的行为和心理,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他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他认为,儿童的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
陈鹤琴还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
“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这一目标体现了他对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一代的期望。
“活教育”的课程论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教育要打破传统的书本教育的局限,让儿童在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探索和学习。
“活教育”的教学方法论则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注重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陈鹤琴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他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他倡导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父母要关爱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今天的幼儿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念提醒着我们,幼儿教育要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要让教育贴近生活,要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儿童教育的圣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

亮 到 深 夜
三、江西幼稚师范学校
新 文 化 运 动
战 争
要推动中国化现代儿童教育的发展,必须从培养现代化幼儿教师队伍着手。
“活教育”理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起进步”
“我爱儿童, 儿童也爱我”
为中国儿童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尽瘁的一生!
二、南京鼓楼幼稚园
南 京 鼓 楼 幼 稚 园
幼稚园的前身都是清朝末期延续下来的蒙养 院模式,着重教授幼儿行仪、识字、数学、 手技、乐歌和游戏,采用的是旧的教育方法, 儿童的生活几乎都在室内度过,与环境和社 会没有接触。加上是团体教授法,通常一个 老师对着二三十个孩子讲故事、做游戏、学 知识,并不去管孩子爱不爱听。陈鹤琴把这
著名儿童教育家 ——陈
鹤琴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学
陈鹤琴 (1892年-1982)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 儿童心理学家、教授,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四位圣人”
乡村教育 的 圣人
陶行知
平民教育 的 圣人
晏阳初
职业教育 的 圣人
黄炎培
儿童教育 的 圣人
陈鹤琴
孩 子 是 家 长 的 “ 附 属
家 长 严 格 看 管 孩 子
品
”
中国儿童“活教育”
心理学
家庭教育
开创者
开创者
倡导解放 儿童
现代幼儿园
为 开创者 幼 教 事 业 奉 献 了 一 生
一、儿童教育研究
陈鹤琴长子——陈一鸣
《儿童心理之研究》
《家庭教育》
奠定了中国儿童心理学和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育学的理论基石
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 主要贡 献和实践 】
陈鹤 琴 一 生致 力 于 幼 儿 教 育 研 究 与 教 学 , 我 国现 代 幼 儿 教 育 事 业 的 开拓 是 者 , 名 的 儿 童教 育 家 。他 是 我 国 第 一 个 运 用 近代 科 学 方 法研 究儿 童 心 理 、进 著 行 教 育 实 验 的教 育 家 。他 建 立 并 完 善 了中 国 化 、科 学化 的 儿 童教 育 理 论 体 系 , 构 建 了现 代 中 国儿 童 教 育 新 结 构 ,被 誉 为 “ 国 幼 教 之 父 ” 陈 鹤 琴 在 幼 儿 教 中 。 育 方 面 总 结 出丰 富 的经 验 和 观 点 ,而 其 中影 响最 大 的 是他 的 “ 教 育 思 想 ” 活 ,
: 响很大。 影
【 教育思想 】
陈鹤 琴 活 教 育理 论
文/ 苏
陈 鹤 琴 是 中 国 近代 著 名 的儿 童 教 育 家 。他 是 我 国第 一 个 运 用 近 代 科 学 方 法研 究 儿 童 心理 、进 行 教 育 实 验 的 教 育 家 ,于 2 0世 纪 4 O年 代 初 期 提 出
和 归宿 点 。陈鹤 琴 说:“ 教 育 的 目的 活
与 生活 , 控制 自然 , 改进 社 会 , 求 个 追
就 是 做 人 ,做 中 国 人 ,做 现 代 中 国 人 及 人 类 的幸 福便 是 一 个做人 的 问题。 人。 ”他 从 “ 人 ”开 始 ,把 教 育 目的 所 以 活 教育 提 倡 学 习如 何 做 人 ,如 何 做 求 社会 进 步 、人 类发 展 。 为 此他 提 出
处 长 ,创 办 多所 小 学 、 幼稚 园 和 中 学 。 1 4 9 O年 创 办 江 西 省 立 实 验 幼 稚 师范 学 校 ,并 任 校 长 。抗 战 开 始 ,在 中 国 共 产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鼓 楼 幼 儿 园 。 走 进 鼓 楼 幼 儿 园 ,首 先 映 人 眼 帘 的 是 一 座 汉 白玉
践活动 , 他 到 处 演 讲 宣 传 中 国文 化 。他 还 参 加 了 教 授 教
、
陈鹤 琴教 育 思 想 的起 源
陈鹤琴 为什 么要创办鼓楼 幼儿 园 , 要从陈鹤琴 的教
育经 历 及 思 想 起 源 说 起 。 1 . 从 民 间私 塾到 美 国 大 学。
陈鹤琴 出生于浙江上虞 , 7岁在 家乡上 了私塾 。私
惜、 感慨 、 痛恨 ” 表 达 自己 对读 死 书 的 质 疑 。正 是 因为 有 读死 书、 死 读 书 的切 身 感 受 . 陈 鹤 琴 后 来 大 力 倡 导 教 活
鼓 楼 高 岗之 上 ,坐落
着 中 国幼 儿 教育研 究
的 发 源 地 — — 南 京 市
书、 活教书 的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术 团体 的活动 , 对幼儿 园教师 、 小学教 师和教育研 究者
进行辅 导。
一
各种思想 , 来解决 疑问 , 来解释难题 。 所以他所 用的教法 是独 出心裁而能刺激思想 的方法 。” ② 从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士到哥伦 比亚 大学教 育硕士 . 陈鹤 琴深受进 步主义 现代教育思 想浸濡 ,切 身感受 到 “ 科学” 与“ 民主” 的精神 。 他担任童子军队长参与社会实
现代儿 童教育之父 、
著名教育家 、 儿 童 心 理 学 家 陈 鹤琴 先 生 。
学前教育史题库

学前教育史题库一、单选题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A 福禄贝尔B 蒙台梭利C 陈鹤琴D 陶行知2、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A 宫廷教育B 家庭教育C 社会教育D 学校教育3、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的是()A 陈鹤琴B 陶行知C 张雪门D 张宗麟4、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思想是()A 自由教育B 感官教育C 有准备的环境D 工作5、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的一系列玩具被称为()A 教具B 恩物C 玩具D 工具二、多选题1、古代西方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A 以家庭教育为主B 注重宗教教育C 强调身体锻炼D 开始出现公共学前教育机构2、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包括()A 目的论B 课程论C 方法论D 教学原则3、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内容包括()A 感官教育B 日常生活教育C 语言教育D 数学教育4、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影响体现在()A 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B 强调幼儿的自我发展C 倡导亲子教育D 设计了丰富的教具5、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包括()A 解放儿童的头脑B 解放儿童的双手C 解放儿童的眼睛D 解放儿童的嘴三、判断题1、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完全没有教育方法和原则。
()2、福禄贝尔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自然的过程。
()3、蒙台梭利教育法只适合在幼儿园中应用。
()4、陈鹤琴主张“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5、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四、简答题1、简述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答: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自动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发展内在的天性。
(2)游戏理论:他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认为游戏是儿童最自然、最有效的活动方式。
(3)恩物: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了一系列玩具,称为“恩物”,通过恩物的操作,幼儿可以认识世界、发展智力。
(4)作业活动与劳动思想:他主张让幼儿进行各种作业活动和劳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之父】我国幼儿教育之父是指当各色各样的幼儿园让你眼花缭乱时。
当各种幼儿教育模式让你无从选择时,你是否对“幼儿园”叫法产生过好奇心,到底是谁最先启用了这种叫法?幼儿教育的思想最初有哪些特点呢? 福禄培尔这个名字便闯入我们的视线。
一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由于产业革命,出现了诸如贫儿、孤儿、流浪儿的社会问题,作为宗法制的家庭生产和教育的共同体的封建家庭形式日益解体。
在当时的德国,成人与大一些的孩子不得不参加战争或者其他工作,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照料,这样,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机构便应运而生,但这些学前教育机构无论从教育思想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所以,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的卡伊尔霍附近的勃兰登堡大胆招收了一批学龄前3~6岁的幼儿,开办了名曰“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我活动”的机构。
并组织专门的训练班,训练了一批“游戏指导员”。
后来幼儿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
福禄培尔想给这个幼儿学校起一个合适的校名,但这是个难题。
他的幼儿学校坐落在山林中,风景非常优美。
据说,有一天,他在树林中散步时,看见山林中的草木花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他受到启发:幼儿和草木花鸟一样,是充满生机的,教师就和侍弄花草的园丁一样,幼儿生活在幼儿教育机构,就像花儿鸟儿生活在园林中一样,自由、茁壮地成长。
于是,他便决定把他的幼儿学校取名为幼儿园。
1840年,他把上述机构命名为“德国幼儿园”。
从此幼儿园的名称就被传播开来了。
福禄培尔还于1844年将这所幼儿园迁往风景秀丽的马林塔尔城堡,“幼儿园”的寓意为“儿童的花园”,主要由女性担任的“游戏指导员”也改称幼儿园教师,并被形象地比喻为“园丁”。
德国政治家将幼儿园介绍到英国,后又经过英国的博览会传人美国,再由传教士带入日本。
19世纪末,中国留学生又将带有日本特点的福禄培尔幼儿园引入到中国。
福禄培尔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而这种不幸的童年生活对其后来关注幼儿教育产生了关键的影响。
福禄培尔1827年在《给迈宁根公爵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早就面临着生活的冲突,处在痛苦和狭窄的环境中,家庭对儿童本性的忽视和不充分的教育对我产生了影响。
”福禄培尔于1782年4月21日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一个路德派新教的牧师家庭。
在福禄培尔九个月大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幼小的福禄培尔便主要由家里的仆人照顾,常常在厨房里与仆人一起吃饭的记忆,让福禄培尔对厨房倍感温暖。
和所有有继母的孩子一样,当继母生下自己的孩子卡尔后,福禄培尔再也没有享受到继母的爱。
当卡尔快满4岁时,作为哥哥的福禄培尔想要在卡尔生日时送他一件礼物。
可是由于没有钱,加上当地买不到适合儿童玩的东西,福禄培尔采用了小伙伴的建议,把一条幼狐作为给卡尔的生日礼物。
可是,在赠送生日礼物的那天晚上,在花园的角落里,幼狐并没有使卡尔感到兴奋,相反却使卡尔受到了一点伤害。
好心办成了坏事,更使继母大为光火,大发雷霆,甚至给予了惩罚。
虽然父亲知道了实情。
但却没有消除继母对他的敌意,最为可怕的后果是,继母再也不愿与福禄培尔说话了。
缺少母爱的福禄培尔,也缺乏与父亲的沟通,所以,福禄培尔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既没有母亲,也没有父亲。
”“也没有父亲”的含义是他也没有享受到父爱。
他的父亲由于事务繁忙,并不关注他的家庭和孩子。
对福禄培尔,只是偶尔关心一下。
如果有一点时间,父亲会把自己的慈爱分给他的几个哥哥。
同时,由于年幼的福禄培尔总是喜欢做一些看起来非常愚笨顽皮的事,常使得父亲和继母都极不高兴,再加上父亲教他阅读和书写的努力失败了,以至于他的父亲把他看成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愚笨的儿童,所以福禄培尔整个童年期里不仅是孤独的更是悲伤的。
但是父亲对福禄培尔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他拥有一个家庭花园,并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在福禄培尔看来,严厉的父亲在花园里极其温柔。
受其影响,福禄培尔很多时间都在自己的家庭花园里度过,失去母爱的福禄培尔在花园里找到了快乐,为他灰暗的童年带来了一丝亮色,也使他逐渐养成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年幼的他常常流连于花园、树林、田野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福禄培尔最早接受早期启蒙教育正规学校是乡村女子学校,后来在舅父的资助下进人中学,又在林业主的资助下进人耶那大学学习,后来又因经济困难被迫辍学。
当过测量员、书记员等,更换了许多工作,他曾梦想做一名建筑师,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一生。
1805年23岁的他结识了法兰克福模范学校的校长、曾是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学生――教育家格鲁纳。
格鲁纳非常欣赏福禄培尔在教育方面的才干,他推荐福禄培尔去他的学校当教师,福禄培尔从此开始了教育生涯,也坚信教育就是最符合他愿望、适合其兴趣与才能的工作,最终决定以教育作为终身努力追求的事业。
福禄培尔受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他曾两次赴伊弗东访问裴斯泰洛齐,到裴氏工作的学校参观学习,并研究其教育方法。
福禄培尔的教育理论以德国古典哲学和早期进化思想为主要根据,以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为教育思想的主要渊源。
晚年在教育上做了两件事:成立一所自称为“儿童养育学院”的幼儿园,创建一所供膳宿的小型师范学校。
福禄培尔整日和小孩子们在一起生活,曾被周围不理解其工作的人取笑为“和孩子混在一起的老傻瓜”。
在教育思想方面,福禄培尔建立了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认为改进学前教育是全面教育与社会改革的重要开端。
他倡导的幼儿园运动在全世界得到拥护与支持。
1826年出版的《人的教育》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反映了他对于哲学和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亲自设计并制作了游戏教具――恩物:出版了第一部幼儿教育及游戏教育参考书――《母亲与儿歌》。
福禄培尔在幼儿教育领域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因此赢得了“幼儿教育之父”的美誉。
二我们大人,总不喜欢孩子到处跑跳,不喜欢孩子玩沙弄得到处脏兮兮,更不喜欢孩子在墙上信手涂鸦,一刻不能安静,总认为那是调皮捣蛋、不听话的举动,所以只要看到孩子跑就要予以喝阻,看到孩子身上弄脏就会批评,看到雪白的墙面目全非就会怒火万丈,于是就命令孩子安安静静地坐着,不许乱跑乱动。
殊不知,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件“严肃的工作”。
你的断喝或批评已经在无意中扼杀孩子的天性了,因为游戏是人在儿童阶段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是由内心的需要和冲动而来的内部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重要的工作。
孩子一生下来,就是通过“玩”来了解世界、认识事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常常从玩中萌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
小孩子只喜欢两件事,一是吃,二是玩,玩比吃还重要。
”这里所说的玩指的就是游戏,而福禄培尔就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并把游戏列入课程之中。
福禄培尔曾这样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
”他指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生命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
”儿童的时代应该是游戏的时代,游戏是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游戏可以提供儿童运动的机会,促进身体的健康:可以使儿童在游戏中自由自在,获得愉悦,提高教育效果;游戏还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引发想象、创造的能力;另外,游戏提供了儿童与玩伴接触的机会,从而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因为需要遵守游戏的规则,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福禄培尔说“游戏是生命的镜子”,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自我活动的集中体现,儿童就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他有这样一些经典的论断:“游戏会产生喜悦、自由、满足,以及内在的平安、和谐”,游戏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能自动自发、用心认真地玩到累了为止的孩子,将来必是个健壮、坚韧、能够牺牲、奉献的人”。
在福禄培尔看来,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从游戏中得到充足滋养的不仅仅是肉体的力量,也有精神的和道德的力量。
他曾这样说:“游戏是人的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同时是人的整个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
所以,游戏给人以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同周围世界的和平相处。
”正是因为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自我活动和本能的自我教育方式,对幼儿的人格发展、智慧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所以,福禄培尔不仅主张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更提出要在市镇设立公共游戏场,以发展儿童的公民品质与社会参与的精神,并预言:“游戏场合会给儿童带来光辉的效果。
”1850年,年已68岁的福禄培尔还精心组织了“游戏节”,与儿童一起游戏、一起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
三福禄培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恩物”理论。
在福禄培尔看来,游戏并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而且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优秀的品质。
因为儿童的生活范围狭窄,思维能力有限,不适于接受理论的概念和抽象的叙述,所以儿童的自我活动在教育中显得尤其重要。
而福禄培尔不仅是一个理论家,更是一个实践家,他专为游戏活动设计了一系列恩物。
“恩物”是“恩赐之物”的意思,表示是由父母赠与心爱的孩子玩耍的,实现儿童自我活动的工具,它是一些不用书本而能加速教育进程的游戏材料和设备,还包括一些作业用具。
福禄培尔设计的一系列游戏活动,就是借助他为儿童特制的玩具――恩物来进行的。
福禄培尔制作的恩物主要有六种。
第一种恩物是六只柔软的彩色小球,借此让幼儿认识各种颜色和数目。
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帮助幼儿认识物体的形状。
前两种是最基本的,是供3岁以前的儿童使用的。
第三种恩物是由八个同样大小的小立方体组成的一个大立方体。
第四、五、六种恩物都是一个大立方体。
可分割成大小和数目不等的小立方体、长方体、长方板以及小的三角板。
后四种恩物供3-7岁儿童使用,向幼儿显示了更多样的几何图形,有助于识别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旨在训练儿童对各种几何图形的认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作为作业用具的“恩物”则包括针、剪刀、糨糊、铅笔、纸板等,供画线、绘图、剪纸、贴纸等作业用。
福禄培尔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这些玩具设想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玩法,以此系统地训练儿童的各种能力。
福禄培尔力图使他的“恩物”体系建立在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坚持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也特别重视整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和统一,使儿童的“视、听、做”以及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既有活动性游戏,也有精神性游戏。
另外,和裴斯泰洛齐一样,福禄培尔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呼吁父母关心子女的教育,他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他要求家长多在孩子身上花一些时间,甚至要在所不惜,认为这样就会像“优良的麦子种植在肥沃的土地上一样,会获得百倍的收成”。
福禄培尔还很重视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
他把劳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