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药膳学》第四章第二节归经与升降浮沉特性
食物的升降浮沉

性味和功用 黃連 味苦,性寒。 歸心、脾、胃、肝、膽、 大腸經。 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18
五味-酸苦甘辛鹹
甘味。能補能和能緩,有滋補和中、 調和藥性及緩急止痛的作用。 一般滋養補虛、調和藥性及制止疼 痛的藥物多具甘味 故甘味藥多用治正氣虛弱、身體諸 痛及調和藥性、中毒解救等。
19
綠豆味甘、性寒, 能入心、胃兩經 具有清熱消暑、 利尿消種、潤喉 止渴及明目降壓 之功效
3
何謂四氣五味?
4
四氣五味
中藥藥性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
四氣指藥物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 藥性,又稱四性 五味指藥物有酸、苦、甘、辛、鹹五種不 同的藥味。
四氣五味理論最早載於《神農本草經》書 中以四氣配合五味,共同標明每味藥的藥 性特徵,開創了先標明藥性,後論述藥物 功效及主治病證的本草編寫體例
有關五味的現代研究發現,五味之別主要 與所含化學成分、化學結構有關
辛味藥多含揮發油、皂苷及生物鹼、酚等 甘味藥多含醣類、氨基酸及蛋白質、脂肪 酸味藥多含有機酸、鞣質等 苦味藥多含生物鹼、苦味質等 鹹味藥多含無機鹽。
31
四氣五味應用(1/3)
每味藥既有氣又有味,氣和味的不同組合形成 了藥物作用 氣味相同則作用相近,如辛溫藥多具有發散風 寒的作用, 如麻黃、杏仁、大棗、烏梅、肉蓯蓉同屬溫性, 但由於五味不同,故 麻黃辛溫散寒解表、 杏仁苦溫降氣平喘、 大棗甘溫補脾益氣、 烏梅酸溫斂肺澀腸、 肉蓯蓉鹹溫補腎助陽
如柴胡、香附歸肝經,常用以治療氣鬱脅 痛的肝經病變;桔梗、杏仁歸肺經,常用 以治療胸悶喘咳的肺經病變
42
43
歸經-3
某些藥物一藥歸數經, 山藥歸脾、肺、腎三經,功能補脾肺腎、 益氣養陰、澀精止帶,用治脾虛泄瀉、肺 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等多種病證。 甘草能通行十二經脈,則治療病證的範圍 也就極為廣泛。 六經辨證學說中含六經用藥的歸經理論, 如麻黃、桂枝為太陽經藥,石膏、知母為 陽明經藥。
2023年《药膳师》临床实操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3年《药膳师》临床实操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目录简介一、单选题:共115题二、多选题:共35题三、判断题:共30题一、单选题1.功能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的药物是A: 桃仁B: 陈皮C: 佛手D: 香附正确答案:D2.下列哪种病症不宜食用海鱼?A: 虚劳B: 哮喘C: 胸痹D: 心悸正确答案:B3.下列哪项不是香菇的功效? () A: 养血活血B: 理气化痰C: 健脾开胃D: 解毒抗癌正确答案:A4.下列哪种食物归脾胃经?A: 梗米B: 杏C: 芝麻D: 枸杞子正确答案:A5.海参的功效是A: 养血柔肝,滋阴清热B: 健脾开胃,填精壮阳C: 滋补强壮,健脾益肾D: 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正确答案:D6.酸味的作用()A: 软坚,泻下B: 发散,行气,行血C: 补益,和中D: 收敛,固涩,生精正确答案:C7.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寒凉,药食的作用A: 清热B: 泻火C: 凉血D: 回阳正确答案:D8.苦味的作用是A: 发散,行气,行血B: 补益,和中,缓急止痛C: 清热,燥湿,泄降D: 收敛,固肾,生津正确答案:C9.下列哪种食物能治疗食欲不振的? A: 芒果B: 葡萄C: 杏D: 桃子正确答案:A10.下列哪种食物归脾胃经()A: 梗米B: 杏C: 芝麻D: 枸杞子正确答案:A11.下列哪项不是黑木耳的功效? A: 清热化湿B: 润肺止咳C: 养血止血D: 降压抗癌正确答案:A12.丝瓜的功效是A: 清热利尿B: 清热除湿C: 清热化痰D: 清热除烦正确答案:C13.有开胃理气功效的是() A: 橘子B: 梨子C: 桃子D: 杏正确答案:A14.芹菜的功效是()A: 清热利水B: 下乳汁C: 平肝熄风D: 清心安神正确答案: A15.荔枝的功效是A: 养心安神B: 涩肠止泻C: 生津止渴D: 健脾养血正确答案: B16.具有健脾化湿功效的是() A: 鲤鱼B: 鲫鱼C: 黄鱼D: 鲍鱼正确答案: B17.马齿苋的功效A: 凉血止痢B: 清热解毒C: 养血止血D: 健脾止泻E: 利湿通淋答案: E18.平性是指() A: 无毒之品B: 作用范围广泛的药食C: 毒性不显著的药食D: 寒热之性均不明显的药食正确答案:D19.有养血润燥功效的事A: 卷心菜B: 菠菜C: 芹菜D: 莴笋正确答案:B20.淡味多用于()A: 外感表证B: 阴阳俱虚C: 水肿尿少D: 气血虚证正确答案: C21.鲤鱼的功效是A: 养血柔肝,滋阴清热B: 利水消肿,下气通乳C: 滋补强壮,健脾益肾D: 温和益气,补肾助阳正确答案: B解析:答案有出入22.下列哪种食物除外,均为补阳食品?A: 羊肉B: 核桃仁C: 肉桂D: 猪肉正确答案: D23.赤豆的功效是A: 补中益气B: 调和脾胃C: 利水消肿D: 健脾化湿正确答案:C24.治疗心火上炎所致的口水生疮,牙龈肿痛宜首选A: 菊花B: 金银花C: 竹叶D: 马齿苋正确答案:C25.适用于肺热咳嗽的是A: 紫菜B: 淡菜C: 木耳D: 蘑菇正确答案:A26.滋阴润燥,养血安胎功效的是()A: 鸡肉B: 鸭肉C: 鸡蛋D:鹅蛋正确答案: C27.米粥面食适用于A: 气滞血瘀B: 阴阳俱虚C: 脾胃虚弱D: 肝肾阴虚正确答案: C28.玉米的功效是A: 调和开胃B: 益气养血C: 养心安神D:, 下气消积正确答案: A29.竹笋适用于A: 积食腹胀B: 百日咳C: 慢性咽炎D: 肺虚久咳正确答案:A30.花生衣红枣汁的功效是()A: 养血行血B: 养血止血C: 凉血行血D: 凉血止血正确答案:A31.用于血瘀症的是()A: 苹果B: 梨子C: 桃子D: 杏正确答案:C32.我国最早的首设“食治”专篇的著作是A: 黄帝内经B: 难经C: 千金要方D: 饮膳正要正确答案:C33.可以治疗食欲不振的蔬菜是A: 卷心菜B: 白菜C: 菠菜D: 韭菜正确答案:D34.能为舒筋活络的药物是() A: 桑寄生B: 木瓜C: 五加皮D: 红花正确答案:B35.梗米的功效是()A: 健脾益气B: 养心安神C: 下气消积D: 健脾渗湿正确答案: A36.花椒的功效是A: 祛寒止痛B: 理气和胃C: 解毒杀虫D: 温中燥湿正确答案: A37.咸味的作用A: 软坚,泻下B: 发散,行气,行血C: 补益和中D: 收敛,固肾正确答案: A38.下列哪项不是梨的功效? A: 润肺化痰B: 清热生津C: 养血生肌D: 温补肠胃正确答案:D39.下列除哪项外,即能疏通风热,又能明目A: 葛根B: 菊花C: 桑叶D: 薄荷正确答案:B40.哪里有哪种食物属于辛辣?A: 黄豆B: 葡萄C: 红糖D: 辣椒正确答案:D41.具有清热利尿除烦功效的是()A: 白菜B: 胡萝卜C: 菠菜D: 香菜正确答案: A42.下列哪种食物具有止呕的功效? A: 苹果B: 芒果C: 橘子D: 梨子正确答案: B43.辅助治疗男子阳痿早泄的事A: 螃蟹B: 贝类C: 虾D: 海参正确答案: D44.功能养肝明目的药物是A: 当归B: 熟地黄C: 何首乌D:枸杞子正确答案:D45.遵生八笺的作者()A:高濂B:忽思慧C:张仲景D:孟铣正确答案:A46.核桃适用于()A: 肺虚咳喘B: 肺热咳喘C: 慢性咽炎D: 咳嗽痰多正确答案:A47.有滋阴补肾,清退虚热功效的是A: 虾B: 鳖C: 牡蛎D: 鲈鱼正确答案:B48.蜜膏,米粥均具有的作用是() A: 泄实B: 滋补C: 调和D: 疏理正确答案:B49.涩味的作用是A: 发散行气行血B: 补益和中C: 燥湿泄降D: 收敛固涩正确答案:D50.有消积食,散淤血功效的是() A: 龙眼B: 山楂C: 香蕉D: 柚子正确答案:B51.可以降低或消除副作用的配伍关系是() A: 相须相使B: 相杀相畏C: 相恶相反D: 相杀相反正确答案:B52.千金要方的作者是A: 孙思邈B: 扁鹊C: 张仲景D: 葛洪正确答案:A53.治疗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宜首选() A: 荆芥B: 细辛C: 桂枝D: 藿香正确答案:D54.有滋阴养血功效的是A: 虾B: 龟C: 牡蛎D: 鲈鱼正确答案:B55.下列哪种食物属于发物?A: 萝卜B: 黄鱼C: 白菜D: 莲藕正确答案:B56.理气,活血的药食大多具有下列何味() A: 甘味B: 辛味C: 酸味D:涩味正确答案: B57.药膳的组成是()A: 药物为主,食物为辅B: 药食比例相当C: 食物为主,药物为辅D: 食物为主,调味品为辅正确答案: C58.酸味多用于()A: 外感表证B: 气阴虚证C: 气滞证D: 痰湿证正确答案: B59.我国第一部老年病专著是A: 食疗本草B: 养老奉亲书C: 饮膳正要D: 遵生八签正确答案: B60.最适用于头发早白的是() A: 荔枝B: 桑椹C: 大枣D: 龙眼正确答案: B61.药膳的配伍原则是()A: 君,臣,佐,使B: 主料,辅料,佐料C: 调节阴阳D: 调节脏腑功能正确答案: B62.下列哪项不是紫苏的功效? A: 发汗解表B: 利水消肿C: 行气宽中D: 解鱼蟹毒正确答案:B63.可以辅助治疗气血虚弱,心慌,失眠的是A: 芒果B: 龙眼肉C: 香蕉D: 山楂正确答案:B64.苹果的功效是()A: 养胃生津B: 清热化痰C: 清热化湿D: 健脾止泻正确答案:A65.有解毒杀虫功效的是A: 辣椒B: 桂皮C: 生姜D: 大蒜正确答案:D66.功能发表解肌,生津的药物是A: 菊花B: 柴胡C: 葛根D: 薄荷正确答案:C67.下列哪种食物属于生冷?A: 花茶B: 红茶C: 冰激凌D: 大米粥正确答案:C68.具有祛风湿功效的是() A: 鲤鱼B: 鲫鱼C: 鳝鱼D: 带鱼正确答案:C69.羊肉汤最适宜哪一个季节使用?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正确答案:D70.具有益气养血功效的是()A: 芒果B: 香蕉C: 山楂D: 大枣正确答案:D71.下列有哪种食物具有温和的功效? A: 冬瓜B: 西瓜C: 南瓜D: 丝瓜正确答案:C72.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的味是() A: 甘味B: 酸味C: 辛味D: 苦味正确答案:C73.脾胃虚寒者应少食下列哪种食物?A: 糯米B: 玉米C: 小麦D: 荞麦正确答案:D74.银耳羹最适宜哪一个季节使用?A: 春季B: 夏季C: 冬季D: 秋季正确答案: D75.柠檬的功效是A: 解暑生津B: 温热化痰C: 润肠通便D: 益气养血正确答案: A76.脾虚痰湿者最不宜使用下列哪种食物? A: 年糕B: 面包C: 荞麦面D: 薏仁粥正确答案: A77.银耳的功效是A: 养血和血B: 滋阴润肺C: 清热化湿D: 健脾止泻正确答案:B78.具有化痰消食的功效是A: 虾B: 牡蛎C: 海参D: 海蜇正确答案:D79.韭菜的功效是()A: 滋阴润燥B: 行气活血C: 清热解毒D: 温阳散血正确答案:D80.下列哪种食物属于粘滞食品? A: 菜汤B: 面条C: 糯米饭D: 米粥正确答案:C81.可以用于痔疮便血的是A: 南瓜B: 茄子C: 冬瓜D: 丝瓜正确答案:D82.善于治疗咽喉肿痛的药物是A: 麻黄B: 桂枝C: 白芷D: 薄荷正确答案:D83.人参与莱菔子同时服用,属于哪种配伍() A: 相须B: 相使C: 相杀D: 相恶正确答案:D84.甲鱼与下列哪种食物同食滋阴效果最好? () A: 羊肉B: 牛肉C: 猪肉D: 兔肉正确答案:C85.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的是()A: 海带B: 木耳C: 白木耳D: 蘑菇正确答案:A86.小麦适用于()A: 心烦,失眠B: 脾虚湿阻C: 气滞血瘀D: 肾虚腰疫正确答案: A87.下列哪种食物不适于脾虚证? () A: 马铃薯B: 山药C: 粟米D: 荞麦正确答案: D88.冬瓜的功效是A: 生津止渴B: 清热利水C: 消食宽中D: 生津止渴正确答案: B89.下列哪种食物最适用于时积食A: 荞麦B: 小麦C: 薏苡仁D:梗米正确答案:A90.下列哪种病症适宜喝冷饮A: 气郁血淤B: 肠胃食热C: 气血虚弱D: 脾胃虚寒正确答案:B91.下列哪种食物不属于辛辣之物? A: 茶B: 小葱C: 生姜D: 大蒜正确答案:A92.甘味的作用是()A: 发散,行气,行血B: 补益,和中,缓急,调和C: 清热.燥湿.泻降D: 软坚,泄下正确答案:B93.玉米适用于A: 产后缺乳症B: 脾胃虚弱证C: 心烦,失眠D: 小便不利正确答案:D94.白扁豆适用于()A: 脾虚湿泻B: 心烦失眠C: 肺虚咳嗽D: 肾虚,腰酸正确答案:A95.可以辅助治疗月经期腹痛的是A: 胡椒B: 花椒C: 小茴香D: 大蒜正确答案:C96.有利水消肿下乳汁的功效是A: 鲫鱼B: 鲍鱼C: 黄鱼D: 鲈鱼正确答案:A97.二冬膏的功效是()A: 润肠通便B: 补肾滋阴C: 润肺止咳D: 滋阴润肺正确答案:B98.可以用于高脂血症的是A: 山药B: 洋葱C: 莲藕D: 百合正确答案:B99.升降浮沉的特点是()A: 升浮药食上行向外,沉降药食上行向内B: 升浮药食下行向内,沉降药食上形向外C: 升浮药食上行向内,沉降药食下行向外D: 升浮药食上行向外,沉降药食下行向内正确答案:D100.下列哪项没有清热通便功效的是? A: 葡萄B: 梨子C: 苹果D: 香蕉正确答案:A101.可以预防肠道感染的是A: 辣椒B: 胡椒C: 生姜D: 大蒜正确答案:D102.药食升降浮沉的特点是A: 升浮药食上行向外,沉降药食上行向内B: 升浮药食下行向内,沉降药食上行向外C: 升浮药食上行向内,沉降药食下行向外D: 升浮药食上行向外,沉降药食下行向内正确答案:D103.下列哪种烹调方法适合药膳制作A: 腌B: 炒C: 烤D: 炸正确答案:B104.记载最早的药粥方是什么? ()A: 白虎米粥B: 青果米粥C: 半夏秫米粥D: 三子养亲粥正确答案:B105.大部分药膳方的药物用法多半在()间,就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相对而言,不如方剂的药物配伍那样繁杂,这是药膳配伍与药物配伍的区别。
升降浮沉五味各表

升降浮沉五味各表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趋向,在于说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性能。
药物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相对而言的。
《素问·六微旨大论》谓:“升降出入,无[sa5]器不有。
”指出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如一旦发生故障便会产生疾病。
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以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阐明了应根据升降出入障碍所产生疾病的病势和病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为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金元时期升降浮沉学说得到了全面发展,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旨承《内经》,首倡“气味厚薄升降图说”,用运气演说阐发了药物具有升降浮沉不同作用趋向的道理。
其后,李东垣、王好古、李时珍等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使药物升降浮沉学说趋于完善。
它作为说明药物作用的理论依据,是对四气五味的补充和发展。
五味的作用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
药食的滋味可以通过口尝而察得。
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将药食的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并用滋味来解释药食的作用。
而在医学中则以之作为概括药物作用的理论,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五味理论。
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以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的,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
五味作为药性理论最早见之于《内经》、《本经》之中。
《内经》对五味的作用和应用及阴阳五行属性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四气,共同标明每种药物的药性特征,从而为五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后世历代医家的补充,逐步完善了中药的五味理论。
药性的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
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药物五味的认定,首先是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映;但五味更重要的则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不同味道的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的不同反应和获得不同的疗效,而被归纳总结出来的。
归经升降浮沉五味四气

归经升降浮沉五味四气文章目录•一、四气五味•二、升降浮沉•三、归经四气五味四气五味,是说明药物性能的基本部分。
用气味来说明药性,是中药学中的特点。
所谓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这四种不同的药性,都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上表现出来,而为我们所认识,譬如能治疗热病的药物,我们便知道它具有寒凉的性质;能治疗寒病的药物,便知道它具有温热的性质。
《内经》上所说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及《神农本草经》上“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说法,便是把药物寒、热、温、凉的作用加以归纳后,给后人提出的治病用药的原则。
寒热与温凉,实际上就是阴阳两方面。
寒凉为阴,温热为阳。
寒和凉,温和热,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所以,历代本草书上每有寒、微寒,温、大温等叙述。
所谓微寒,即相当于凉,大温即相当于热。
此外,又有一种平性的药物,这些药物,偏胜之气不很显著,性质和平,故称为平性。
但实质上,仍有温偏凉的不同,故虽有平性之名,而一般仍总称为四气。
运用药物,必先掌握寒热温凉四气,当我们治疗一个疾病,通过四诊八纲的诊断后,首先应考虑到的就是这个病属于阴证呢?还是属于阳证?用药就应随其证候而选择寒药或热药。
例如一个表现为大热口渴、目赤心烦、脉搏洪数等阳盛的病人,就必须用寒凉药清热泻火,如石膏、知母、黄连、黄芩之类;若表现为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疲倦欲寐、脉搏微弱等阴盛的病人,就必须用温热药祛寒助阳,如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之类。
如果不明四气,不分阴阳,治疗阳性的热病用热药,阴性的寒病用寒药,则无异于助纣为虐,其后果必然会促使病情的加速恶化,甚而造成死亡。
五味,就是辛、酸、甘、苦、咸,可通过味觉而加以辨别,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不但知道食物具有五种不同的味道,且体会到五味各有不同的作用。
《内经》上所说的“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便是把五味的作用,进行了归纳。
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补充为“辛能散能行,甘能补能和,苦能燥能泻,酸能收能涩,咸能软能下”。
中药学:性味归经,升降浮沉,配伍规则,六经用药

中药学:性味归经,升降浮沉,配伍规则,六经用药(1)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①阴阳偏胜的邪气有余之实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
阳胜则热,宜用寒药制其阳,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寒者热之”,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
②阴阳偏衰总治则: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盛则泻热,阴盛者湿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补阴,使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回归于平衡的正常状态。
(2)归纳药物主要性能:药物的性能主要依据其气(性),味和升降沉浮来决定。
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
醋炒则收敛、姜汁炒则发散而治中焦脾胃、盐炒则下行而治下焦肝肾、酒炒则升浮而治上焦心肺。
辛甘主升、温热主升、花叶枝皮质轻主升;酸苦咸主降、凉寒主降、种子果实矿物贝壳质重主降。
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浮沉,又皆可用阴阳来归纳说明,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
药性:主要指寒、热、温、凉四种,又称“四气”。
其中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次于热)。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栀子等。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之类。
另外,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
淡味或涩味,习惯上称为五味。
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辛散防耗气、甘补缓防壅塞、酸收敛防呆滞、苦坚阴防腻涩、咸泻防败胃。
另外,止血防留瘀、活血防耗血、补血防凝积、行气则伤气故需补气。
理气药配伍活血药,防气滞之血瘀。
辛温药散寒解表、甘温药补益阳气、酸温药收敛阳气、苦温药祛除寒湿、咸温药温阳润肠。
辛寒药清热解表、甘寒药补益阴液、酸寒药收敛阴精、苦寒药清泄阳热、咸寒药养阴生津。
(3)寒凉药虽能清热,但易伤阳;热性药虽可祛寒,但能耗阴;攻伐药固可祛邪,但能伤正气;滋补药固能扶正,但能恋邪。
因此,一方面要通过炮制、配伍、减轻药量、改进用药方法等以减少药物的偏性,同时要掌握药物的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
【转载】升降沉浮

【转载】升降沉浮一、归经研究方法归经指中药对人体某部分具有选择性治疗作用的特性。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实验研究的思路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根据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及其作用部位研究中药的归经;二是根据药理效应选定某些特异性的药理观察指标研究中药的归经。
1.对确定归经的依据进行探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所治病证的脏腑归属确定归经。
如能治疗咳嗽、气喘等肺系疾病的药物归入肺经;能治疗心悸怔忡等心系疾病的药物归入心经;能治疗阳痿、遗精等肾系疾病的药物归入肾经等。
二是以药物的自然属性确定归经。
如以五味配五脏来确定药物的归经,则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酸入肝;以五色配五脏来确定药物的归经,则色白入肺、色赤入心、色黄入脾、色青入肝、色黑入肾;以五气配五脏来确定药物的归经,则燥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以药物的质地、形状等特征为依据来确定药物的归经,则质之轻者上入心肺,质之重者下入肝肾。
如质地重坠之牡蛎、磁石能沉坠入肝肾;胡桃形似脑而补脑等。
此种标定方法多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不足以反映归经理论的普遍规律。
2.药物有效成分代谢分布测定法该方法就是通过现代药物动力学的技术,观察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在体内脏器的分布特点,以此来说明中药活性成分在体内的分布与中药归经的关系,从而揭示中药归经的实质。
在多数情况下,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与其药效有直接关系,运用此种方法能从一定层次上反映药物的归经。
3.微量元素法不少研究者认为中药的某些作用与微量元素有关。
提出微量元素“归经”假说,认为中药的微量元素在体内的迁移,选择性富集及微量元素络合物对疾病部位的特异亲合是中药归经的重要基础,并从中医“肾”功能方面探讨,认为微量元素锌、锰是中药归肾经的物质基础。
通过对常用的21味补肾助阳药进行微量元素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以微量元素Zn、Mn、Fe作为共同的物质基础,实施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控制而呈现整体效应。
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

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四气五味,就是药物的性味,代表药物的药性和滋味两个方面。
其中的“性”又称为“气”,是古代通用、沿袭至今的名词,所以四气也就是四性。
性和味的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四气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例如,感受风寒、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这时用紫苏、生姜煎了汤饮服后,可以使病员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性是温热的。
如果生了疗疮、热疗、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花、菊花的药性是寒凉的。
中草药的药性,通过长时期的临床实践,绝大多数已为人们所掌握,如果我们熟悉了各种药物的药性,就可以根据“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和“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针对病情适当应用了。
一般是,寒凉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
温热药,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性较为平和,称为“平”性。
由于平性药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作用来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凉、平正气,而一般仍称为四气。
五味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它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
各种滋味的作用如下:(一)辛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
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辛味;某些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
(二)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
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
(三)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
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
(四)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
上篇第二三节

味即滋味.食物的味包 即滋味.
括辛, 括辛,甘,酸,苦,咸 五种, (涩,淡)五种,习称 五味" "五味".
功效: 功效:
辛味——能行能散 辛味——能行能散; 能行能散; 甘味——能补能缓 能补能缓; 甘味——能补能缓; 酸味——能收能涩 能收能涩; 酸味——能收能涩; 苦味——能泄能燥 能泄能燥; 苦味——能泄能燥; 咸味——能下能软 能下能软. 咸味——能下能软.
4,膳食平衡原则 膳食平衡, 膳食平衡,是通过膳食调配提 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各种营 养素和热能,并符合卫生要求. 养素和热能,并符合卫生要求.
⑴合理膳食调配
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食物多样,谷物为主,每人 为主 每天应吃300~500g谷类食品 谷类食品. 每天应吃300~500g谷类食品. 多食蔬菜 水果, 蔬菜和 多食蔬菜和水果,每天应吃 400~500g蔬菜 100~200g水 400~500g蔬菜和100~200g水 蔬菜和 果.
第二节
食 物 的 性 能 特 点
性能:性味,归经, 性能:性味,归经,升
降浮沉,功效 降浮沉,
一,性味 指食物具有不同属性, 性指食物具有不同属性,包
括寒,凉,温,热,(平) ,(平 括寒, 习称" 等,习称"四 气".
功效: 功效:
清热润燥, 寒凉——清热润燥 寒凉——清热润燥,生津 温热——温里散寒 温里散寒, 温热——温里散寒,助阳 平性——作用缓和 作用缓和, 平性——作用缓和,无明显 副作用. 副作用.
2,辨证施食原则 是指根据病证特征, 是指根据病证特征,选 用具有不同性味功效的食物 来祛除病邪, 来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恢复 脏腑的功能, 脏腑的功能,促使病体恢复 正常. 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蚵仔煎(耗烙)
11
天麻
【性味归经】甘、辛,平。归肝经。 【功效】平肝熄风、止痛。 【主治】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
抽搐等症。
1、治疗头痛、目眩
天麻煮鸡蛋 原料:天麻片30克,鸡蛋3个,水1000克。
先将天麻片放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放入鸡蛋煮熟即可食用。
瓜蒌
【异名】药皮瓜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祛痰、宽胸散结、 润肠。用于肺热咳嗽等。
5.归肾经
食材:黑豆、黑芝麻、黑米、板栗、桑葚、猪腰等
药材:肉苁蓉、杜仲、鹿茸、何首乌、冬虫夏草、 菟丝子、沙苑子等
具有:补肾壮阳、填精益髓、延年益寿等功效。
主治:肾阳虚导致的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牙齿头 发脱落等症。
药材:槟榔、酸枣仁、黄芪、茯苓、谷芽、鸡内 金等;
具有健脾养胃,消食除积的作用。
谷芽
【成分】蛋白质、脂肪油、淀粉、淀粉酶、麦芽糖, 腺嘌呤,胆碱以及天冬氨酸,氨基丁酸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 入脾、胃经;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和中。 【主治】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等。
15
鸡内金
【成分】胃激素、角蛋白,胃蛋白酶,淀粉酶,维 生素等 。
【禁忌】:痰湿重、腹泻者慎用。
龙骨(那伽骨、生龙骨)
6
龙骨(安神类)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心、肝、肾、大肠经。 【功效】:宁心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自汗盗汗。 【禁忌】: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药膳配方
功效:镇心安神
龙骨30克捣碎,入沙锅内加水200毫升, 煎一小时。再加入糯米100克,水600毫升、
药材:黄连、荷叶、酸枣仁、柏子仁、龙骨、灵芝等; 具有宁心安神、滋阴润燥的作用。 治疗阴虚,心血亏虚引起的心神不安、健忘失眠等症。
柏子仁(安神类)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心、肾、大肠经 【功效】:养心安神、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主治】:治疗心阴虚失眠、心悸恍惚、肾阴不足腰膝酸 软或酸痛、健忘。
主治肺热喘咳,热痢,水肿,痈肿疮毒,湿疹等。
18
痈
胖大海(大发)
20
胖大海
【性味归经】甘、寒;微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止血通便。 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 头痛目赤。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感冒着慎用;酌量食用。
21
1.干咳失音、咽喉燥痛、牙龈肿痛
2、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
天麻鱼头 1. 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 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切成片待用。 2. 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内,然后加入葱、生姜和 适量清水,上 笼蒸约30分钟。 3. 将鱼头蒸好后,拣去葱和生姜,勾芡即可。
13
3.归脾经
食材:山药、扁豆、粳米、籼米、小米、山楂等;
等功效。 【主治】用于血虚,头昏目眩,体倦乏力,萎黄;
肝肾精血亏虚,眩晕耳鸣,腰漆酸软,须发早白; 高血脂症。
药膳的归经与其五味、五色特性有关;
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 白入肺,黄入脾,青入肝,红入心,黑入肾;
33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自然界
人体
五
五五五五五 行五五五五五五
肉苁蓉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补肾益精,润肠通便。
• 1. 肉苁蓉羊肉粥: • 肉苁蓉、羊肉、大米煮粥,调味空腹进食。 • 用于阳虚精亏所致诸病。 • 2. 肉苁蓉酒: • 肉苁蓉用白酒煮烂炖食,用于老人便燥闭结; 或以肉
苁蓉用白酒浸泡后煮汤服,用于老年大便燥结,胸闷。
胖大海甘草茶: 胖大海5枚,甘草3g,代茶饮,可适量加白糖少许。
2.大便出血
冰糖炖胖大海: 胖大海2枚,开水泡发,去核,加冰糖调服。
3.急性扁桃体炎
胖大海茶: 胖大海4枚,冲入沸水,加盖焖半小时左右,间隔4小 时,再如法泡服1次。
22
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入脾、肺经 【功效】燥湿降逆止呕、化痰 止咳、消积散结。多用于痰多 咳嗽、呕吐反胃等症。
的4对较为明显。 质地柔韧,断面白色,
气微腥,味微苦。
29
用面粉和玉米粉经模压制而成的伪品
30
冬虫夏草
【性味】味微苦,性温; 【归经】入肾、肺经; 【功效】补肾壮阳、填精益髓、补肺止咳化痰。 【主治】劳伤导致腰膝酸软,气虚亡阳导致的阳痿,
久咳不止,病后久虚不复等。
31
何首乌
【性味】味苦、甘,温。 【归经】入肝、肾。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发、安神
红糖适量,煮成稀薄粥。
8
2.归肝经
食材:芹菜、菠菜、白菜、绿茶、番茄、猪肝、牡蛎等; 药材:菊花、佛手柑、枸杞(叶)、天麻、白芍等; 具有养肝明目、平肝熄风、行气等功效。
牡蛎(生蚝)
【性味归经】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主治】可上收下敛,用于便溏、惊悸失眠、眩晕
鹿茸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壮阳,填精益髓,强筋骨。 【主治】先天精血不足,所致的小儿发育不良, 行迟齿迟,阳痿遗精。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者忌服。
28
冬虫夏草
虫体似蚕, 长3~5 cm, 黄棕色,近头部环纹较 细,共有20~30条;
子座细长约4~7cm 全身有足8对,其中腹部
第四章 食物药膳学的药性理论
第二节 药膳的药效特性 1.药膳的归经特性 2.药膳的升降浮沉特性
(一)药膳的归经
归:归入;经:经络、脏腑、官窍等 药物或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即某些
药膳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2
1.归心经
食材:桂圆、莲子、银耳、粉(绿豆、蚕豆、地瓜)、 苦瓜、杏仁、绿茶、猪心、红枣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入脾胃、小肠经; 【功效】健脾养胃,消食化积。 【主治】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
16
4.归肺经
食材:百合、杏仁、梨子、银耳、枇杷、猪肺、鱼腥 草等
药材:胖大海、冬虫夏草、金银花、半夏、瓜蒌、燕 窝等
具有滋阴润肺、祛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鱼腥草(折耳根)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肺热,化痰止咳,解毒消痈,利尿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