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独坐、敬亭山、

烟渚、日暮、野旷、渔灯、风簇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冃景,体会诗人的

思想感情,培养热爱我国古诗的感情。

思想教育: 培养热爱我国古诗的感情。

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诗人的资料、古诗的有关图片、插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

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

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3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

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

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作者

孟浩然。

要求我们和学上一首诗一样,借助注释,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诗内容,

并在议论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古诗

1 .范读全诗。

2.指名学生读。

3.指导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诗句没有注释的还可以理解。

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提出疑难。

、整理汇报自学情况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学生可能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新的愁苦?教师要点拨F:此时作者身在异乡,不免会引起一种思乡之愁。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放大了的挂图。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

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

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善导,使学生理解诗人表达的感

情以突破重点。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

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停顿,诗中表达情感。

3.配乐朗读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已学过《古诗三首》的前两首诗,哪位同学会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首《舟夜书所见》。

二、解题,简介作者

1.解释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舟夜”呢?“所

见”是什么意思?“书”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舟:船。舟夜:夜间在船上。书:写、记。所见:见到

的东西。

诗题是什么意思?从题目你能想到诗的内容吗?

2.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它是浙江海宁人。早

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许多诗是通过旅行见闻来描写山川风景的。

三、布置自学

朗读两遍,读准字音。

逐句读,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结合看图想像诗

句意思。

3. 同桌相互讲讲对诗句的理解。

四、指名朗读,试讲,教师精讲点拨,掌握全诗内容

1.指名朗读。

2 .出示写有诗句的翻版,逐句翻出,引导学生试着讲

解字、词、句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指导订正。

月黑见渔灯”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见:

通“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这句话是说漆黑的夜晚,

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

“弧光一点萤”弧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这

句话是说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

“微微风簇浪”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散:散开。作:变作,变成。这句话是

说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五、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1.教师朗读诗句,相机出示投影图片,或用电脑显示

诗所描绘的情境。

2 .这首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后两行写了什

么景色?

3.启发想像诗情画意:

闭上眼睛想像:在这没有月亮的晚上,诗人坐在船上看

到一只小渔船,那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多么美妙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风儿簇拥着波浪,灯火在浪中聚集、荡漾、散开,一点光亮变成许多的光亮,就像许多闪烁的星星,多么神奇啊!

朗读全诗。

4.教师小结: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神奇变化,这些都是诗人亲眼见

到的。诗人观察得多么细致,想象多么丰富!诗人从“孤光

点萤”到“散作满天星”好像让我们感到月黑的夜晚,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那情景多么宁静!微风吹来,河上荡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点光

亮,随波散开,那水波荡漾,光亮闪烁的景象又是多么动人!

诗人观察仔细,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来,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也要像诗人那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六、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教师范读。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七、作业熟背三首古诗,记住古诗句意思。

板书设计:

19古诗三首

鸟飞独坐敬亭山云闲看不厌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愁

鱼灯舟夜书所见风簇浪散河星美课后小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什么? ②读“朵朵花开淡墨痕”,体会“痕”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第二课时 一、背诵《墨梅》。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竹石》。 1.初读指导。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在重阳节怀念家乡的兄弟。)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以背诵诗歌和品味字句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体,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 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 阅读古诗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教学步骤 一、交待教学目的,看阅读提示及每首诗歌的往解①,回答 每篇作品的体裁、出处、作者及其所处朝代;补充解释“散曲”这种文学样式,挂出分组枪答赛计分牌,宣布抢答赛开始。 二、新授和抢答 (一)放录音──《杜少府之任蜀州》 1.谁能解释“之”字?(计分) 2.(读诗)谁能最先背诵该诗?(计分) 3.谁能说出该诗的大体意思?(计分) 4.谁能解释“望”的含义?(计分) 5.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诗的含义。(计分) 6.板书小结:审理诗,背诵后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放录音──《望天门山》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2.推能最先画出这首嵌画诗的简笔画?(计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计分) 4.放幻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5.谁能最先背诵该诗?(计分) 6。“望”的观察点在哪儿?(计分) 7.“断”、“开”、“出”各有何含义?(计分) 8.板书小结:嵌画诗,画简笔画理解。 (三)放录音──《天净沙·秋思》 1·放幻灯片。 2.学生边小声朗读,边看幻灯片,沉入意境,设身处地体会该散曲所抒发的情感。看谁理解得又快又好。(计分)3.谁能是先背诵这首歌曲?(计分) 4.(录音、幻灯兼放)与上两首相比较,该散曲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计分) 5.板书小结:情景诗,设身处地体验。 三、幻灯片总结古诗学法 事理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嵌画诗:画简笔画理解 情景诗:设身处地体验 四、总结和宣布抢答赛结果,表彰先进,勉励后进 五、投影片安排作业

汉魏晋诗三首(敏嫦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这三首诗的内容,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品味《迢迢牵牛星》诗的爱情美,《短歌行》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辞格等,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能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学习《迢迢牵牛星》要注意体会叠音词的运用和押韵情致,以及由此而表达出的景中情,情中景。 2.学习体会《短歌行》通过低昂回旋的意象、复杂多端的感慨来抒情的手法。 3.学习《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寓景于情、借景抒情,表现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迢迢牵牛星》 一、牛郎织女故事导入 首先让学生讲讲牛郎织女故事。 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我们都很熟悉。它不仅充实、滋润了我们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满足了我们对浩瀚星空的好奇心,而且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对象,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今天就让我们来学这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歌。 二、《古诗十九首》知识 出处:组诗《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无名氏作 内容: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评价: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 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三、全班朗诵诗歌,指导学生掌握五言诗的朗诵节奏 五言诗的节拍:“二三一或二一二或二三” 四、赏析诗句 (一)首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先找学生翻译,估计他们会这样翻译: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然后点出ppt,显示正确的答案:仰望星空,远远地看到了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1古诗三首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 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鸳、鸯”2个字,会写“融、燕”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简介作者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 【设计意图:

《绝句》。师读:(课件出示2)古诗《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学生自由朗读。 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3)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拾遗,时期伟大的。他忧国忧民,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等。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课件出示4)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检查交流情况。 (课件出示5:生字)读诗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9《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 一、教材分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第一首《暮江吟》写景,描绘了从日暮到月起这段时间的江上秋色。第二首《题西林壁》借景说理,诗人以描写不同视角中观察到的庐山景物引出要统观全局的诗理。第三首《雪梅》,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梅和雪,启发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三位诗人都紧紧抓住了景物特点来表情达意,阐述道理。 本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感受诗人准确细腻的表达,享受古诗的用词之美,艺术之美。学生在学诗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读诗的方法促进兴趣、思维,同时重视古诗的背诵积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6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三、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暮、瑟”两个生字,会写“暮吟”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篇章页引入,明确单元要求 在我们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 出示单元导语:处处留心皆学问。 只有留心生活,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这个单元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读课文,出示:体会文章准确生动地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细致观察,学写观察日记。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二、谈话导入,读懂题目。 1、古诗引入,认识作者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学生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出示课件。 2、出示诗题,理解诗题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1)这首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我们从这个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预设1暮:日暮,黄昏时分。点明了时间。 随机点拨:“暮”字下面是个“日”,太阳正在缓缓下沉,太阳落山了,自然就是傍晚了。 预设2江:点明了地点。 预设3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随机点拨:学会利用注释读懂古诗。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 指导书写“吟”,右半部分是“今”,不要写成“令”。 (2)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汉魏晋诗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思念之情。 3、叠字的作用 二、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解题: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全诗共10 句,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 6句。 第一、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点明了描写的对象。牵牛星处在遥远,织女星明洁灿烂。“迢迢”,遥远的样子。从织女的角度来看,牛郎仅隔银河,却又显得那么遥远。“皎皎”一词,形象鲜明,既写出了织女星的光洁明亮,又使人联想到人间思妇的皎洁美好之貌。这两句表现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借喻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活。 第三、四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进一步描绘织女的形象。织女摆动着纤纤素手,随着“札札”的机声开机织布。

第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描写她由于思念牛郎,一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只见她泪落如雨。 这部分的表层意义是描写织女的悲伤情状,她由于与牛郎不得相聚,因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其深层含义则是暗示出多情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魂不守舍,心绪不宁。 第二部分:第7 ——10句。 第七、八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照应诗的开头,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相隔的银河又清又浅,相距又有多远呢?河水既清且浅,本可涉水而过,相聚有期。 第九、十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指出:尽管他们只相隔一条水清且浅的银河,但只能含情相视不得互诉衷肠。 这部分交代了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2、关于叠词: 叠音词的运用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细,“札札”是写机杼之声,“盈盈”是写银河之水,“脉脉”是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

2020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020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 9.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戍边将 士豪迈之情,热爱古诗,感受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5.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激发学生积累更多古诗,养成课外主动积累 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入境。 1.教师朗诵: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学生朗读欣赏古诗。 3.了解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 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 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 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4.导入课题:这节课,你们将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板书课题:从军行,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题目:《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 一百四十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6.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的诗。)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初读古诗,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学生把这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声音洪亮,读 得有板有眼。 (3)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4)学生齐读古诗。 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思。 (1)理解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轻声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看到的画面。 ②互相交流,从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铺天盖地的很长 很长的云、茫茫的雪山、孤零零的一座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③问题交流: a.谁知道作者看到的是哪座雪山?(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 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教案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行路难》 主备人:卫志华单位:大港中学审核人:张琳玲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体会李白诗风,感悟诗意。 正课: 一、朗读《行路难》。 二、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了解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四、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停” “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

(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如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5).学生再读这首诗歌,背诵。 五、小结: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六、板书设计 行路难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昂扬激越豪迈乐观) 课后作业

9古诗三首教案

9.古诗三首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换旧符。 ...,总把/新桃 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桃符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1)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教师提问: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过春节时放爆竹、吃年夜饭、贴对联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2)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的生活习俗,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课时目标】 1.会认“魂、酒”3个生字,会写“魂、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高中语文4 汉魏晋诗三首教材梳理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疱丁巧解牛 文题解读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王士说:“曹氏父子兄弟往往以乐府题叙汉末事”,意思就是说他们往往用古代民歌的形式写当代现实的题材。曹操的诗更几乎全是这样。这首诗的主题就是表达作者思贤若渴的心情和对人才的尊重。 《归园田居》共五首,大约写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的第二年,本诗是第一首,题目的意思是:辞官回乡,归隐田园。 作者作品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载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五言诗的选辑。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这批古诗虽不是一人所作,但风格内容大体相同,其产生的时代,先后距离必不甚远。再从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有关历史事实综合考察,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亦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通过对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等内容的描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很突出的,在我国早期的五言抒情诗中,这样优秀的作品也是比较少见的。因此,自魏晋以来一直受到作家们的重视,历来批评家对它的评价都极高,甚至有过誉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短歌行》 曹操,字孟德,汉魏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气韵沉雄,诗风苍凉悲壮。代表作品《龟虽寿》《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 《归园田居》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那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展现农村风景、劳动生活,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轻轻告诉你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许地山 背景纵览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了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了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短歌行》 根据史实和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是曹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初中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教学案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 三首》教学案教案 导读:第一单元诵读欣赏《行路难》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2:体会李白诗风,感悟诗意。正课:一、朗读《行路难》。二、解题。《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了解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四、赏析。(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冰

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如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5).学生再读这首诗歌,背诵。五、小结: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六、板书设计行路难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昂扬激越豪迈乐观)课后作业背诵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 简介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

祭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二、学习古诗《寒食》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自学“宫、侯”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相机指导。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提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相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 2.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斜) 提示:飞花:飘扬的杨花。御柳斜: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导学案及知识点

9.《古诗三首》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出示: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能说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吗?这些传统节日里,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2.是啊,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这三首诗是以三个传统节日为主题来写的,让我们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了解一些传统风俗习惯吧! 3.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读题、释题,了解这三首古诗里讲了哪三个传统节日。 5.(回顾学法并板书: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屠、苏、魂、酒”等7个生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能分别讲述三首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3.能默写《清明》。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字词运用 (一)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旧jiù 符fú 欲yù 魂hún 借jiè 酒jiǔ 何hé 牧mù 兄xiōng 独dú 异yì 佳jiā 屠苏 断魂 喝酒 牧童 兄弟 加倍 (二)比一比,再组词。 换(更换) 借(借书) 异(异形) 佳(佳节) 唤(呼唤) 惜(可惜) 导(指导) 挂(悬挂) (三)近义词。 千门万户——千家万户 异乡——他乡 (四)反义词。 新——旧 异——同 (五)词语解释。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

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汉魏晋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5编制人: 审核人: 学生班级:姓名: 小组号:评价: 《迢迢牵牛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2、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重点) 2、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难点) 三、教材助读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迢迢牵牛星》 预习案 一、翻译诗句,注意加点词的意义。 诗句:迢迢 ..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牵牛星,皎皎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迢迢牵牛星》 探究案 一、诗句中反复使用叠词有什么作用。 答:迢迢形容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形容织女星之明亮,纤纤形容手之细长,札札形容织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二、《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 答: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山行》优课导学案_9

第二单元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单元围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1.认识3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默写《山行》。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 4.《古诗三首》…………………………………………………………………… 2~3课时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3课时 6.《秋天的雨》…………………………………………………………………… 2~3课时 7*.《听听,秋的声音》…………………………………………………………… 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古诗,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古诗三首

10 古诗三首【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9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十 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语言和 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习《为人 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 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私奉献的品 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习作 2 1.选择恰当的素材表达你的心愿,再根据心愿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 2.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语文园地 2 1.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的表达方法及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并积累事物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4个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