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出血大量输血策略
大量出血患者如何输血

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s,MTP)是指在大出血时,依照预先制定的血液成分方案予以输血,需要妇产科医师、麻醉医师及输血科医师及血库共同尽力完成输血协议.之青柳念文创作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胎盘前置及植入的发生率增加,产后出血已成为围产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则.当下对于大出血的病理机制研究较多,鉴于早期蛋白C 及纤溶途径的激活,今朝止血复苏成为新的治疗途径,即早期使用血液制品及止血药物,而不是晶体液复苏.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Luis传授等对大量输血方案在产科中的应用停止总结.研究者指出产科一旦出现大出血,应依照比例输注稀释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而无需等待实验室检查成果,文章发表在AJOG上.既往经典的液体复苏为晶体液及稀释红细胞,除非凝血检查提示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50000/mm³,纤维蛋白原<100-150mg/dl、凝血酶原时间(PT)或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延长 1.5倍以上,才予以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等制品.大出血予以输注晶体液复苏会增加血管内静水压同时冲刷血管内皮的新鲜凝血块,加重出血.同时,大量的晶体液进入第三间隙,导致脑水肿、心衰及肺水肿.腹腔内压力增高导致肾脏灌流缺乏甚至引起腹腔间室综合征.最近的研究标明,大出血所致的肾衰使用大量晶体液时,尤其是富含氯离子的液体复苏时易导致肾间质水肿、肾静脉闭塞从而晦气于重建肾功能.今朝多主张使用平衡盐溶液如乳酸林格氏液.术前节制出血时收缩压节制在80-100mmHg是可行的,可防止持续失血.但是,因为需要维持宫内胎儿的灌注,产科的允许性低血压尚待评估.新鲜冰冻血浆及血小板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是以1:1:1的比例使用.一个单位的血小板可以使血小板升高 5000-10000/mm ³,用量为1单位/10kg.1L的新鲜冰冻血浆含有2g纤维蛋白原,一个单位的新鲜冰冻血浆可以使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10mg/dl.使用稀释红细胞的时间为出血18分钟内,1h内予以新鲜冰冻血浆.重组人凝血活化因子 VII此药被批准用于血友病及体内存在凝血因子VIII及IX 抗体者,但今朝也用于旁路支架术后、创伤及产科出血,对于前面成分输血无效者,可予以此药.但此药有动脉血栓的风险,且半衰期较短,其实不是出血治疗的一线用药.用药前患者需知足以下条件:血小板计数>50000/mm ³,纤维蛋白原>50-100mg/dl,温度>32°C,pH 值 >7.2,钙离子浓度正常.产科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病例陈述,无证据标明此药可以改善生存率,且此药价格昂贵,不推荐惯例使用,可予以氨甲环酸、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代替.纤维蛋白原大出血时纤维蛋白原最先被消耗,既往指南建议将血清纤维蛋白原浓度节制在100mg/dl以上,今朝建议维持在150-200mg/d,孕妇的血清值水平常高达400-500mg/dl,因此孕期出现纤维蛋白原低值往往病情更严重.一个单位的纤维蛋白原可以使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10mg/dl,一般成人用量为10单位.氨甲环酸最近的研究显示,创伤后3h内承受氨甲环酸治疗者生存率改善,且未见血栓形成的报导.一项小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产后出血者使用此药后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因此,此药是平安有效的.创伤医学的研究发现,综合应用冷沉淀及氨甲环酸可以改善预后.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复合物是人血清来历的一组维生素K相关的凝血因子,是逆转华法林药物作用的一线用药.该药的分歧规格含有分歧成分,用于拮抗华法林时(美国今朝唯一批准的适应症)用量为30-50单位/kg.今朝也被用于心血管及创伤科,可减少出血、减少输血量,但相关研究较少,尚缺乏血栓风险评估.因此,不建议作为产科大出血时的一线用药,对于难治性出血可以测验测验使用.虽然今朝非妊娠患者的输血指南较多,但推广应用到产科尚缺乏切确的数据研究.临床医师应该根据出血量、能够的止血时间及持续出血量的估计来做出决议.研究人员建议对于大出血者(2h内失血量超出血容量一半,1-2h内输注4单位红细胞悬液后仍出血不止,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 或心率大于120次/分)当即启动大量输血方案.首轮用血为6单位稀释红细胞悬液、6单位新鲜冰冻血浆、6单位血小板及 10单位冷沉淀.第二轮输血包含:6单位稀释红细胞悬液、6单位新鲜冰冻血浆及10单位冷沉淀,并同时送往手术室.若出血仍未节制,从首轮用法重新开端.定期监测血惯例及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应维持在150-200mg/dl,同时可用氨甲环酸取代重组凝血因子VII.。
产科输血治疗专家共识

产科输血治疗专家共识摘要:根据WHO的统计,产后大出血是造成孕妇死亡的首要因素,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孕妇死于大出血。
但大部分孕妇都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因此,在此过程中,除采取有效的止血方法外,及时输入血液也是重要环节。
输血旨在提高血液携带氧气的容量,并补充失去的凝血因子。
本研究旨在使产科出血病人的输血处理标准化,减少孕妇的病死率。
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经共同讨论,制定了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包括输血的一般原则、血液成分输注、输血过程监测以及输血相关并发症。
1输血的一般原则1.1产妇特殊性孕妇在怀孕期间,血容量会有30%-50%的增长,而血浆的增长(50%)大于红细胞的增长(20%-30%),此时血液会呈现出一种比较稀薄的状态。
孕妇在怀孕期间,纤维蛋白原、等会增加,凝血功能会得到增强,而蛋白S、蛋白C和抗凝血酶III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或者是有所下降,抗凝、纤溶功能会减弱,从而会产生一种生理性血栓前状态,所以孕妇通常可耐受一定程度的出血。
一般情况下,孕妇在发生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血容量不足症状的时候,通常已经失去了体内血量的15%-25%。
产后出血以子宫为多见,因术后严重出血,由于子宫肌缺乏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使其无法正常收缩,且对促宫素受体的敏感性降低,导致术后复发。
1.2针对出血原因选择输血方式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异常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
如果是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或胎盘粘连引起的流血,一般都是属于稀释性凝血病,虽然流血很多,但是一般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消耗性凝血病。
所以,早期应用血液产品和凝血剂是不可取的。
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引起的产后出血常伴随着消耗性凝血障碍,甚至在早期,因为FIB和血小板降低,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最终发展为DIC。
故宜尽早给予血液制品及凝血材料。
1.3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为防止发生溶血性的输血反应,建议产妇在第一次分娩及第28-32周产检时进行血型及血清抗体状况的检测。
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方案

产科出血输血治疗--纤维蛋白原
• 输血目的:维持循环容量 保持血液携氧能力 恢复凝血和内环境稳定
• 补充凝血因子目标: 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均<1.5倍平均值 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在1 g/L以上
• 治疗目标是维持血小板计数在50×l09/L以上
产科出血输血治疗--冷沉淀
• 含凝血因子Ⅷ、vWF、纤维蛋白原、因子ⅩⅢ等 • 输注冷沉淀主要为纠正纤维蛋白原的缺乏,如纤维蛋
白原水平高于1.5 g/L不必输注冷沉淀 • 冷沉淀常用剂量为0.10~0.15 U/kg
产科出血输血治疗--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
体征变化、止血情况和继续出血的风险、血红蛋白水 平等综合考虑来决定是否输注 • 血红蛋白水平>100g/L可不考虑输注红细胞 • 而血红蛋白水平<60g/L几乎都需要输血 • 血红蛋白水平<70 g/L应考虑输血 • 如果出血较为凶险且出血尚未完全控 制或继续出血的风险较大,可放宽指征 • 尽量维持血红蛋白水平>80g/L
抢救目标
• 两个“100”:收缩压>100mmHg 心率<100次/分
• 两个“30”:尿量>30ml/h HCT>30%
Thank you!
4
6
6
5
6
6
6 FⅦ 40μg/kg
PLT 冷沉淀
6
10
20
6
10
10
大量输血方案
RBC
FFP
PLT
冷沉 淀
1 6 6 6 10
产科用血管理制度

产科用血管理制度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情况,需要输血来维持患者的生命。
但由于妊娠期间患者的生理特点以及手术时的特殊情况,使得产科用血管理具有特殊性。
因此,建立并实施产科用血管理制度,是保障产科手术患者安全、提高用血合理性和优化资源利用的重要措施。
二、目的1.规范产科用血行为,提高用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减少输血风险,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3.优化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制度内容1.产科用血指征(1)产科手术中出血多,术中输血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2)产后出血严重,经积极止血治疗无效,需要输血维持患者生命。
(3)患者术前贫血严重,手术过程中出血量预计较大。
(4)其他情况下确需输血的患者。
2.产科用血程序(1)术前评估:对产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明确患者的用血指征和用血计划。
(2)术中使用:术中出现出血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输血指征及时给予输血治疗,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术后管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术后出血并监测输血反应。
3.产科用血安全控制(1)确保血液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用合格的血液制品,严格按照血液制品使用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2)做好输血前的筛查工作,避免输血因不合适的配血引起输血反应。
(3)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情况,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4)建立用血档案,记录患者用血情况,实时监测用血情况,总结经验,优化管理制度。
四、评估和监督1.建立产科用血管理团队,定期对用血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2.制定用血管理考核标准,对用血团队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励用血管理团队不断提高用血管理水平。
五、培训和教育1.定期组织产科用血管理培训,提高用血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2.开展用血知识宣传和普及,提高患者对用血的认识,增强用血安全意识。
六、总结产科用血管理是产科手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立并实施完善的产科用血管理制度对提高用血合理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产科大出血抢救流程

产科大出血的抢救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确认产妇的病情,及时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如果出血量较多,应立即进行血量补充。
调整产妇的体位,如果出血较多,应采取侧卧位,高处位或半坐位,以减少出血量。
控制出血,及时进行结扎、挤压、凝血或手术处理。
监测出血量,密切观察出血量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强化护理,为减轻产妇的痛苦,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如护理及按摩外阴等。
此外,如果遇到危急情况,还可以启动一级预警,给予子宫按摩促进子宫收缩同时呼叫二线医生。
此时出血量共计800ml,紧急联系血库输血准备。
立即启动二级预警,二线医生即刻给予放置球囊压迫止血。
此时产妇仍在继续出血共计约1500ml,再次通知血库给予输血,通知三线医生到场。
立即启动三级预警,紧急做子宫动脉栓塞术,告知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术。
危重紧急上报妇幼所,同时产安办开通绿色通道,组织快速反应团队紧急救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流程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产科大出血的输血策略

• 新加坡 低纤维蛋白血症(DIC综合症)血友病A( 无VIII因子时)
• 日本 纤维蛋白原100mg/dl以下
5. 术中自体血回输(ICS)
• 由于担心回输液里混有羊水和胎儿红细胞而致羊水栓塞及 Rh阴性发生免疫反应,产科手术以往一直是ICS临床应用 的禁忌症。
• 如果输血浆呢?宜输注AB型的血浆。
实验室检测频率:
• ①连续输注红细胞悬液15-18U,或输注红细胞悬液 0.3U/Kg体重时,应立即检测血小板计数;
• ②当输血量1-1.5倍于患者血容量时,应每隔1-2h检测1 次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常规及血气相关项目,以准确反 映患者体内血凝及内环境状态;
• ③手术过程中,当输液输血量达到患者1倍血容量时, 应检测1次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常规、特别注意血小板 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有条件医疗机构进 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临床输血。
产科大出血的输血策略
产科大出血输血是否必要?
• 在国内外,产妇出血仍然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输血治疗在产科急性大量失血的治 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术中产妇大出血并不少 见,故麻醉科医生掌握大量输血的策略,合理、 规范的进行输血治疗,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尤 其重要。
• 要输血,怎么输?有无指征?
产科大出血合理输血
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 .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 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 胶体液应用。 Hb>100g/L不必输血 Hb<70g/L应考虑输浓缩红细胞 Hb<70~100g/L根据病情决定 出血量>30%可输入全血
2.血小板
产科大出血的麻醉管理和血液保护策略

产科大出血的管理举措
▪ 球囊组患者在出血量和子宫切除率两项中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国学者于2016年发表在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的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268例前置胎盘患者,其中A组(230例) 患者在接受预防性球囊阻断术后行剖宫产术,B组(38例)是未接受血管内介入手术的剖宫产患 者,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都明显更低;
产科大出血的管理举措
其他产科止血技术 ▪ 其他产科止血措施如下: ①手术治疗:子宫压迫缝合术、盆腔血管结扎术、子宫切除术; ②针对宫缩乏力:子宫按摩、宫腔填塞、宫腔球囊压迫; ③药物治疗:缩宫素(术中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时,一定要注意 使用剂量和速度,避免静脉推注导致血管扩张,循环崩溃)、麦角 新碱、前列腺素等。
▪ 国内外的数据均显示,近年来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发生率在明显升高。胎盘植入 性疾病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其围术期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减少术中出血、 减少器官损伤,这也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内容。
产科大出血的管理举措
➢产科止血
▪ 在上述举措中,产 科止血无疑是重中 之重。图是在术前 明确诊断为胎盘植 入性疾病的前提下 的产科止血流程, 供大家参考。
▪ 也有研究者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一项于2017年发表在Int J Gynaecol Obstet的回顾性分析在本中 心入组了69例符合条件、妊娠>34周行剖宫产的患者(其中38例接受了预防性球囊阻断术,31例 没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输血量、Hb变化、子宫切除率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 提示不同医学中心动脉球囊阻断技术的成功率差异较大。其原因可能与各中心对该技术的掌握熟 练度不同有关,术中球囊放置成功率、球囊移位率、球囊充气量的选择均可影响技术的有效性。
产科出血的大量输血策略

一、概述
2.产后出血定义: 现与国外一致,即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 ≧500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000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出血量≧1000ml;
难产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 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手术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产科出血的大量输血策略
麻醉科 高磊背景来自目前由于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输血的可行性,产妇的死亡率已 显著下降。但产科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输血治疗 在产科急性大量失血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 风险。产科及麻醉科医生应掌握大量输血的策略,合理、规范 的进行输血治疗,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子宫切除率和孕 产妇死亡率。大量输血方案的制定融合了多学科(手术科室、 血液科、麻醉科、输血科、血库等)的优势,可有效和高效地 抢救患者,又可节省成本、降低输血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
大量输血方案的实施
大量输血方案是以标准的流程形式来指导治疗,涉及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及其他血制品和药物等输入的时机和输 注剂量等。医疗机构应预先设定统一的大量输血方案,在大量 输血实施过程中,强调团队精神,需创伤外科、急诊科、输血 科、麻醉科、检验科等科室密切配合,共同执行。由创伤急诊 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启动MTP,采集血液样本派专人 送检,并通知输血科。输血科立即派主治或以上级别医师参与 整个MTP的实施。期间急诊科医生及时反馈病情,使输血科第 一时间了解下一步用血计划,并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准备手术, 与麻醉医生及时沟通,制订围术期大量用血计划。
在抢救产后急性大出血时,在 及时补充RBC的同时,预见 性地补充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等,有利于快速改善休 克,防止进入DIC的恶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止血;③合理运用成分输血治疗出血、休克、等;
六、产科合理输血
(二) 大量输血的目标 2. 具体目标:英国《大出血输注指南(2006) 》提出了大出血抢救的主要目标包括: 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在80以上; 血小板计数在75*109以上; 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参考值的1.5倍;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参考组的1.5倍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1.0以上; 防治,我国指出的输血目标除了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在70以上,其余目标及英国指南相同,但是对于产科出血
一、概述
1.大量输血定义: 大量输血是指成人患者在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18U(1U红细胞悬液为200全血制备,下同)或者24h内输
注红细胞悬液≥0.3。
2.大量输血背景: 《产后出血预防及处理指南(2014) 》主要更新包括:对产后出血相关的定义做了更新,增加了凶险性前
置胎盘的概念,再次强调了第三产程处理及宫缩剂的应用,并修订了产后出血流程及增加了产科大量输血治 疗方案。
产后出血流程仍然为三个阶段: (1)当产后2h出血量达到400且出血尚未控制者为预警线一级急救处理,需呼救,建立通道、输血等并积极
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五、对产后出血处理流程的更新
产后出血流程仍然为三个阶段: (2)二级急救处理针对病因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时按摩及双合诊按压子宫,并积极应用强效缩宫素(如卡
急性大出血,代偿能力强,拐点明显,从代偿可能突然发生失代偿,实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易发生。但产科 出血具有可预控性,应该警惕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早期、及时、有效控制出血;晶体扩容量受限,总 扩容量受限;需积极输血提高携氧能力,维持高氧耗;当大量出血时,在输注红细胞同时需积极补充凝血因 子防治。
六、产科合理输血 (二) 大量输血的目标 1. 宏观目标:
产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血大量输血策 略
目前由于孕产妇住院分娩和输血的可行性,产妇的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产科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 因。输血治疗在产科急性大量失血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风险,产科医生应掌握大量输血 的策略,合理、规范的进行输血治疗,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子宫切除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对此,陕西 省人民医院王亚琴教授在西部产科高峰论坛暨围产医学新进展、危重症处理及医疗纠纷防范专题会议中为大 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供大家学习参考。
三、关于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1. 坚持一个核心,预防性使用宫缩剂,首选10U宫缩素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剖宫产可考虑应用卡贝缩宫素, 100单剂静脉使用;
2. 常规推荐延迟钳夹脐带和控制性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1-3钳夹脐带,怀疑胎儿窒息可立即钳夹并切断脐 带;
三、关于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3. 关于是否预防性子宫按摩:不推荐常规进行预防性子宫按摩来预防产后出血,但产后应触摸宫底,了解子 宫收缩情况;
吸管理、容量管理、的治疗。对于转诊病人强调是有条件者,即孕产妇生命体征稳定者,否则应就地抢救。
六、产科合理输血
(一) 输血指征: 血红蛋白水平>100可不考虑输注红细胞,而血红蛋白水平<60几乎都需要输血;血红蛋白水平<70应考虑输
血;如果出血较为凶险且出血尚未安全控制或继续出血的风险较大,可适当放宽输血指征(每输注两个单位 红细胞悬液可使血红蛋白水平提高约10)。 产后出血的特点:
二、产后出血相关的新定义
2.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概念(): 是由等于1993年首次提出的,指附着于既往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的前置胎盘,伴或不伴胎盘植入,是术中
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处理棘手,需要高度重视。
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从手术处理方面提出了三个方案:(1)保守治疗措施:包括局部缝扎、血管结扎、 压迫缝合、子宫动脉栓塞等;(2)子宫切除术:如果上述保守手术治疗无效,或胎盘完全植入甚至穿透侵 入膀胱,术前评估保留子宫可能性小,就应当机立断,尽早行子宫切除术;(3)对于有条件的医院,术前 也可采用预防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以减少术中出血。
二、产后出血相关的新定义
1. 产后出血定义: 现及国外一致,即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000;严重产后出血
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1000;难产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 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而言,失血早期血液浓缩,血红蛋白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且使胎盘植入患者止血困难,因此我们建议 在血红蛋白水平<100,仍有活动性出血时,就应及时进行输血治疗。
六、产科合理输血
(三) 大量输血前的准备及评估 1.术前准备 (1)医疗团队:胎盘植入患者需要多学科及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包括产科医生、妇科医生(盆腔外科医
4. 是否控制性牵拉脐带:不推荐常规控制性牵拉脐带助胎盘娩出,仅限于接生者熟练牵拉方法可选择性使用。 预防产后出血多中心研究显示:阴道分娩者第三产程常规按摩子宫并不减少产后出血,临床上不必常规按摩 子宫来预防产后出血,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我国已经取纳该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
四、治疗产后出血的宫缩剂及止血药物 1. 缩宫素类药物:缩宫素仍为一线用药,用法不变,卡贝缩宫素的使用为新增内容,亦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
前列氨丁三醇),亦可采用球囊或纱条填塞子宫、子宫压迫缝合术、子宫血管结扎术等,因为胎盘因素引起 的出血应人工剥离胎盘、清宫、胎盘植入者可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必要时子宫切除;
五、对产后出血处理流程的更新
产后出血流程仍然为三个阶段: (3)三级急救处理强调多学科团队协助抢救(切记) 。继续抗休克和病因治疗,早期输血及止血复苏,呼
2. 前列腺素类药物:卡前列氨丁三醇及米索前列醇用法及用量不变,建议在缩宫素效果不佳时尽早使用,高 危孕妇可预防使用卡前列氨丁三醇;
四、治疗产后出血的宫缩剂及止血药物 3. 麦角类药物:新增麦角新碱等药物,我国目前不此类药物;
4. 止血药物:新增止血药氨甲环酸的使用,使用剂量为1.0g。
五、对产后出血处理流程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