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自评报告

课程自评报告
课程自评报告

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一、课程概述

在我国,财务会计通常称为“会计核算”或“会计”。我国的财务会计,是以《会计法》(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999年12月第二次修改)为基本法规,而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制度加以具体规范的。

我院于1981年开设财务会计专业,与当时我国会计管理模式相适应,财务会计课程按行业开设《流通会计》和《工业会计》等课程;1992年,随着会计改革及我校财会专业教育对象的变化,我们首次在普通专科班开设《财务会计》课程。另外,从一开始我们就注重对各层次财会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在学生毕业实习前组织学生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习。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的调整并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投资与理财、企业税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他经济类专业也相应地开设了《会计学》、《基础会计》等会计课程。2004年本课程被确定为渤海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高职学院院、系两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本课程的建设。

立项以后,高职学院投入了课程建设起步经费5000元,由《财务会计》课程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调研活动,组织财务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专家参加论证会,明确了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对会计知识

的需求程度,明确了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立了本课程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确定了重点课程建设目标。通过立项,本课程组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并加以实施。

课程组根据项目实施计划,首先修订了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选定了《财务会计》课程的基本教材,并筹备编写出版《财务会计》省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了授课计划、教案、电子课件以及实训教材;建立了试卷库、习题库和资料库;着手构建《财务会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校园网开始试运行;实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考分离制度和教学质量学生测评制度。通过立项、中期检查、结项评估,使本课程建设在比较完备的整体规划和部署下,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二、师资队伍

本课程组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梯次较为合理的教学队伍。本课程组有8位教师,除5位主讲教师外,有实训指导教师3位(其中兼职教师1位);不仅知识结构合理,而且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兼职教师是来自于企业单位的会计主管,专业实践经验丰富,适应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求。

(一)知识结构合理

毕业于会计学专业4人;企业管理专业2人;金融专业1人;计算机应用专业1人,有2人已经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课程组全体教师都系统开设2门以上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程,指导教师均为实践专家。

(二)学历结构合理

按最后学历统计,获硕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1人,本科5人。双师型素质教师有3人。

(三)本课程组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35岁以下教师占2人,35-50岁5人,50岁以上1人。

(四)职称结构合理

教授2人,副教授(含高级会计师)3人,占教师队伍总数的62.5%,讲师(经济师)3人,占教师队伍总数的37.5%,专职实验教师占授课教师人数的37.5%。

(五)教师配置情况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会计、投资与理财、企业税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我校会计类专业一届在校生有120人,专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5(一届学生)。辅导教师、实训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40。本课程组教师主要担任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和实训辅导工作,并兼任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指导和其他专业的会计课程。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组织设计与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是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能熟练处理企业日常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大专层次的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服务;二是为后续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坚持四项原则:一是突出一个主线,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二是坚持二个统一,既理论与实务、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三是强调三个优先,内容的实用性优先于系统性、实务内容优先于理论内容、技能培训优先于知识教学,并使这两者协调起来;四是实现四个结合,即教与学、学与练、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校内与校外结合。

2.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就是在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上,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在学生课程成绩考核的实施上,全面体现“两个统一”、“两个优先”“四个结合”的原则。例如,建立理论与实训两大教学体系,保证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教学总时数比例不低于6:4。本课程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数6:4的比例,而且理论教学中仍有相当部分师生互动或学生参与的准实践教学活动。这种安排的目的在于实现三个结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把文化基础性、专业基础性和专业实务内容有机结合;将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获得有机结合。

3.建立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双元制建设的思路,从职业教育法关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界定出发,联系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实际,突破学校教育中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的思维定势,大胆探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多渠道培养的获取式教学方式。不仅按照企业实际需要设计阶段实践内容,而且将阶

段实践的课堂设在学院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并通过会计模拟实验项目,将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阶段实践与综合实践结合起来。

(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结构

财务会计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外财务会计报告为目标。财务会计报告是财务会计工作在每个核算周期的最终产品。为了从总体上增强学生对这一最终产品及其制作条件、工艺规范的感性认识,在课程的第一部分,第1章《总论》中首先给出一个公司的三张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作为教学案例,向同学们展示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从而有助于理解财务会计的目标和特征;从理论上概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使学生对财务会计报告这一最终产品的“生产环境条件”和“工艺规范”、“质量标准”有初步了解。

数学分析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数学分析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数学分析课是大学数学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在原张家口三年制师专数学教育专业,该门课程开设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总学时316学时。四年制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开设时间一年半,总学时312学时,它的内容全、理论深、应用广、计算多、方法杂,确实像一棵主干粗大、枝杈丛生的大树。在知识结构上,它既与中学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大学阶段后继课必不缺少的基础知识。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后继课的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尤其是从1992年开始加快了建设步伐,每年重点完成一项或两项建设任务,1997年被评为首批优秀课程,是当时全校四门优秀课程之一。之后每两年验收一次,仍然是优秀课程。2002年数学分析课程被原张家口师专确定为参加河北省的课程建设评估。现将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自评,以供专家评估验收。 一、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资结构 1、学历(学位)教师比例 现担任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师共有八名,徐永春,学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张玉俊,大普北师大助教进修班结业;张峰,学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正在攻读硕士;关金玉,学士,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数学系基地班;唐妍霞,学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正在攻读硕士;祁建芳,学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正在攻读硕士;李博,学士,毕业于延边大学数学系。 2、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现任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师七名教师中有两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徐永春,正教授;张玉俊,副教授。高级职称教师占总人数的%。自评为B级,得分分。 3、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 徐永春,46岁;张玉俊,53岁。两名教师平均年龄岁。自评为B 级,得分分。 4、中青年教师培养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 评报告 1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 课程简介: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我院为师范生开设的重点基础课之一,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技能,使教育与技术相结合,提高师范生技能。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技术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多媒体开发工具的应用。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先修课程是<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已熟悉Windows 基本操作及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但学生还不能有效的将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结合,根据教学设计原理结合专业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我们学院于1998年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本课程确定为信息技术系重点课程, 本课程被评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 本课程获得院级精品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们依据高职教学特点”必须、够用”的原则编制教学大纲、调整理论与实训的比例、制订授课计划、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内容。我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既采用讲解式,也采用讨论式。并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手段和方法,而且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开发了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辅助系统,使学生在网络条件下成为自主学习的探

索者、知识建构的主体,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航者和”主持人”。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分层次教学任务设计,并经过网络教学辅助系统,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和协作学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性较强,教学效果较好,受到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的一致好评。在连续三年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本课程组教师的评价分数名列信息技术系前茅。 我们依据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任课教师自评、学生评价、领导及同行评价等方式,对课程建设的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估。本课程的评估结果为98分,符合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标准。 具体情况说明: 一、教学队伍 1、学术水平: 课程负责人席铁壮副教授,现为信息技术系主任 ,广东省政府设备采购评审专家。主持中央”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是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项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负责人。担任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特邀主讲教师, ”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项目主任。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发表论文10多篇,科研项目6项。 1

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建设规划比较合理并有效实施,专业设置具备基本条件,专业结构布局能基本反映服务区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得到初步的培育。培养方案基本能反映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实践教学得到有效加强。制订并实施课程建设规划,建设了一定数量的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和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基本满足需要,指导规范到位,效果较好。但是,与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专业与课程建设主要成效 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1)根据系部办学定位,制定并有效实施专业建设规划 按照以历史学专业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了《历史系十一五发展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与措施》、《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等专业建设指导性文件,对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专业设置的条件、增设新专业的程序、专业建设的组织与管理,以及专业建设的评价与验收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不断整合优化资源,进行了大幅度的专业结构调整。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在招生计划和资源配置上重点扶持旅游管理相关的优势专业,压缩特色不明显的历史学文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主要面向安徽省以及华东地区旅游行业的应用学科专业群。2002年学校升本以来,我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不失时机的做好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工作,加快本科专业建设步伐。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系学科门类日趋增多,由单一历史学专业发展到拥有历史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并拟进一步申报饭店管理专业、休闲旅游专业和会展管理专业等,专业数量增加,科类结构、层次结构逐步

运城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

运城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1) 一、办学历程与发展建设 (1) 二、文化氛围与区域环境 (3) 三、评建工作与引领作用 (5) 第二部分本科教学工作状况 (7)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7) (一)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合理规划孕育特色 (7) (二)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落实教学中心地位 (9) (三)厘清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合作教育途径 (11) 二、教师队伍与教学水平 (13) (一)着力充实教师队伍,不断改善队伍结构 (13) (二)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4) (三)加强培养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素质能力 (16) 三、教学条件与经费投入 (18) (一)积极改善教学条件,有效发挥设施作用 (18) (二)保障教学经费投入,满足教学日常运行 (22) 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23) (一)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合理制订培养方案 (23)

(二)坚持强化课程建设,稳步推进教学改革 (25) (三)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28) 五、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 (30) (一)充实教学管理队伍,提高服务教学质量 (30) (二)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31)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34) (一)学风建设常抓不懈,素质拓展持续推进 (34) (二)完善学生指导系统,增强服务学生能力 (38) 七、教学质量与培养成效 (40)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展现良好思想品德 (40) (二)重视学生“三基”培养,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42) (三)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身心健康情趣高尚 (43) (四)教学工作师生满意,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44) (五)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就业质量保持稳定 (46)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48) 一、优势特色不够鲜明,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结合不尽密切 (48) 二、合作教育深度不够,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力度仍显不足 (52)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队伍结构与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 (56) 四、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办学基本条件与发展需求不相匹配 (62) 五、服务教学力度不够,管理机制和服务能力难以满足需要 (66) 六、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孕育质量文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70)

《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自评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市级精品课自评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人力资源管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类、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同名专业、双学位、中澳合作办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申报人力资源管理市级精品课,有助于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该门课程的建设和推进有关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此,提供自评报告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沿革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我国属于继其他管理学课程之后,引入较晚的“舶来品”。9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开始设立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从而引入并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教学课程。天津商业大学自1996年起为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2000年将本科开始的劳动人事管理课程改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管理学院为本科生开设,成为专基础课程。因此,在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教史长、起点高、师资厚的特点。 在较早的研究生阶段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由于起步早,时任天津商学院院长的领导同志亲自挂帅,主带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并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较高的基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集聚了当时天津商学院管理学科最高水平的教学队伍。 伴随本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日益完善。在

课程建设方面,除了按教育部统一部署,采用教育部21世纪统编教材外,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立足于国际,大力移植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前瞻性和先进性。“直接移植发达国家出版或应用于高校教学不超过5年的最新同名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甚至将其中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大纲。以此保证在国际水准上不落伍。二是立足于本土,大力移植课程组相关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实践性和本土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科研-社会服务活动为支撑,强化教学效果,典型措施是:1)将理论创新与前瞻性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搬到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中;2)将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中的前瞻性、争议性的专业问题和焦点问题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课堂讨论中;3)将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生动鲜活的案例搬到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或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4)将科研课题中的部分实验,融入到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5)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措施地组织学生带着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而直接融入到社会中,达到实习的效果;6)将老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子课题作为学生的SRT(大学生研究培训)题目及毕业选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在学科建设方面,集中了一批来自不同院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富有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使该课程在精深、实用、操作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努力,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顺利地成为校级精品课,在2007年天津市教委组织的新专业专家验收中,顺利通过评价。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类、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同名专业、双学位、中澳合作办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每年

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广西师范大学在田家炳教育书院501会议室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撰写推进会暨201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布置会,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教务处全体处领导及各科室负责人,自评报告组全体成员共计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李传起副校长主持。 会议伊始,李传起副校长即指出撰写“自评报告”是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牛鼻子工程”,意义重大,要求各单位借撰写“自评报告”的契机,熟悉、思考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会上,教务处主要负责人首先从对审核评估的基本认识、广西师范大学迎评前期准备工作和未来几个月将要开展的重点工作等3个方面向与会人员进行了详细解读和介绍。教务处主要负责人还对自评报告撰写及其相应支撑材料归档的任务分工、写作要求和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进行了布置。他认为,广西师范大学迎评工作启动早、校领导高度重视,呈现出“内紧外松、规划得当、行动扎实、忙而有序”等4大特点。 与会人员随即围绕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撰写、支撑材料准备和归档、自评报告各小组成员构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等工作进行了讨论。学校督察督办办公室负责人强调,迎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如有因个别工作人员疲沓推诿影响到学校评

估整体工作进程,将由督察督办工作组发出督察通知单进行催办,情节严重的要严肃问责并进行组织处理。 最后,李传起副校长作总结讲话,他对学校迎评工作提出了3项要求:一是要强化3种意识,即强化主体意识、特色意识和问题意识;二是要做到3个统一,即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三是要实现3个确保,即确保全体师生明晰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求和亮点,确保审核评估各项材料准备充分,确保人人都了解审核评估内容。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安排,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将于XX年11月21日-24日进校对广西师范大学进行评估考察。进校评估考察期间,专家组将围绕着“五个度”的内容,采取各种考察技术,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工作方式主要有:深度访谈(访谈对象为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学院(部)领导)、走访考察(考察对象为各职能部门、各学院(部),公共教学资源、实习单位、联合培养基地等)、文卷审阅(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试卷和各种管理文本)、听课看课、问题诊断以及总结反馈等。因此,会议还要求各单位及早准备本单位的汇报PPT,汇报内容包括本单位工作亮点、与本科教学工作的关联度和支撑度、存在问题及原因、下一步改进的工作措施等。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教育部针对XX年以来参加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合格”以上结论的普通本科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篇一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 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网站建设等,以及参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议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评

自查报告 教务处2020年自评报告

教务处2020年自评报告 一、履职情况 (一)“质量工程”取得新进展 组织各教学单位和广大教师不断推进“质量工程”建设。2门已获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的课程,成功在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爱课程网上线(目前疆内高校上线课程除我校外,还有xx大学2门、石河子大学1门、xx师范大学1门、xx医科大学1门),其中1门已获得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实现了我校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新增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课程1门,正在建设之中,等待上线。 立项xx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x项(疆内高校还有xx大学立项31项、石河子大学x项、xx医科大学立项15项、塔里木大学x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个专业获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 1名教师荣获自治区教学名师称号,2名教师荣获自治区教学能手称号,立项“自治区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二)创新工作有亮点 1、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于今年4月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挂靠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多种形式传播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

能力。先后举办名师论坛4场、教学沙龙1场、午餐会5次。中国农业大学何秀荣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恬教授、周应恒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毛洪涛教授等先后做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选派教师到疆内外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接受培训,其中12位人赴浙江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西部高校理工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组织校内授课竞赛,两个学期共有x人参赛,x人获优秀个人奖。 在校内组织了针对专业汉语任课教师和新进教师的系列培训。其中新进教师培训按照总体方案有序推进。主要工作或活动包括:组织学习学校教学、科研、人事等相关文件;开展以“知校爱校荣校”为主题的参观、学习、交流和座谈系列活动;邀请名师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学、科研指导;督促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听课;观摩说课竞赛;开展erp实训等集体活动。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教育教学工作 研究、推动我校少数民族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务处今年全年的工作主题之一。学校成立调研小组,制定调研方案,对我校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教务处是牵头组织单位。调研工作历时半年多,先后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x场,走访了疆内外x所大学。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在充分调查、学习和论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我校下一阶段加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期间教务处还组织各教学单位认真学习、借鉴疆内外高校少数民族教育教学经验,同时认真总结自身经验并相互交流。

《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管理学原理》课程于1996年首先在管理、经济、法学等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2000年被确定为天津商学院管理学科基础课,面向全院管理、经济类各专业和管理信息专业开设。2000年,《管理学原理》课程被列入天津商学院院级重点建设课程计划,定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并开始建设。2003年《管理学原理》课程被评为天津商学院优秀课程。三年来,依据天津市教委有关要求和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院系领导的支持,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效果。 1 建立了高素质的教学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成为课程建设的重点。经过几年的优化组合,已经建立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的教学队伍,为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教学队伍结构合理 教学队伍结构合理,可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衡量。 学历结构:博士3人,占课程组人数的25%;硕士学位8人,占课程组人数的%;大学本科1人,占%。 职称结构:教授2人,占课程组人数的% ;副教授6人,占课程组人数的50%;讲师4人,占课程组人数的%。副教授以上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为100%。形成较为合理的职称梯队。 年龄结构:课程组教师平均年龄岁,年龄最大的58 岁、最小的30 岁,其中50岁以上1人,占%;46-50岁1人,占%;41-45岁6人,占50%;31-35岁4人,占%。中青年教师占多数,年富力强。 教学队伍整体素质高 《管理学原理》课程负责人李垣明,经济学博士,教授。曾受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到联合国人口研究中心(埃及开罗)做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查尔斯德大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 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丹江口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xx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园就此项工作立即成立了以园长金悦为组长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的有关文件,明确了督导评估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步骤,统一了认识,对照《幼儿园办园水平督导评估指标和要点》中的五项指标要求,同时结合我园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目标进行认真的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幼儿园位于xx市人民路中段,创办于1973年,是xx市一级公办幼儿园,占地面积502.5平方米,建筑面积518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299.8平方米,有教职工27名,开设有小、中、大6个教学班,在园幼儿180余人,幼儿园配齐了两教一保,专业教师12名中,有11名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1名教师正在办理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幼儿园自创立以来,一贯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园宗旨,以“用心呵护健康用爱启迪智慧”的办园理念,不断改进办园条件,提高教师素养,提升办园水平,初步达到了“创和谐美好家园师幼共同成长”的办园目标,并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根据《幼儿园办园水平督导评估指标和要点》中的五项指标

要求,我园15项“一票否决”情况均不存在。自评得分。 二、分项自评情况 (一)办园条件 xx幼儿园取得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卫生保健合格证、食品经营许可证、收费许可文件等,证照齐全,周围没有安全隐患,无危房,园内环境优美,真正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儿童化,是一所启迪幼儿心智、陶冶幼儿性情、让幼儿快乐成长的乐园。 近年来,我园不断改进办园条件,各班配齐了建构、表演、阅读、科学、益智等七大区域材料,可供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教学、生活、安全、卫生等设施设备齐全,每个活动室都安装了空调、空气净化器、一体机等,配齐了电风扇、消毒柜、水杯架、毛巾架、玩具柜、钢琴、照相机、音视频播放等设备,幼儿园网络全覆盖。安保设施配备齐全,园所内外安装了无死角高清监控24小时工作,门口安装了门禁系统和一键式报警器,门卫室配有防暴头盔、防爆盾牌、防刺背心和防割手套、橡胶警棍、安全钢叉、自卫喷雾剂等规定的八大件安保设备。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消防通道每天保持畅通无阻。每班都有一定数量的桌面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绘本,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各班教师还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了许多好玩耐用的自制玩具,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园的所有玩教具都有相应的质量检测证明,均符国家规定的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我园还非常注重文化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成稿)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自评报告 山东烟台滨海东路508号 二○○九年十月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2) 第二部分评建工作 (4) 第三部分人才培养工作 (6)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7) 二、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工作 (9)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升职业能力 (12) 四、以特色谋发展,不断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13) 五、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5) 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6) 七、多措并举,促进招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18) 第四部分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20) 一、存在问题 (20) 二、整改措施 (20)

山东省教育厅: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从2006年开始进行评建和整改工作。经过三年不懈努力,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职业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办学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办学基本条件明显改善,管理机制日益优化,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逐项进行了自评,自评结论为“通过”。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莱阳专区中医学校,1972年更名为山东省中医药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现有莱阳和烟台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60亩,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7.6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场所面积7.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8亿元。拥有针推康复实践教学中心等7个实训中心,医学实验中心和药学实验中心2个中心实验室,中药标本陈列馆和人体生命科学馆2个标本陈列馆,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68.2万元。中药标本陈列馆馆藏中药材标本、浸液标本2700余种,腊叶标本1万余份,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规模较大的中药标本陈列馆之一。人体生命科学馆陈列系统标本、塑化标本、铸型标本、断层标本等1104件(套),其中的“十四经脉电动塑化标本”体现了中医特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文件精神,促进我校课程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并适应高职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学院决定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高起点、大手笔的改革举措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在我院建设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 根据教育部的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我院拟在2012—2015三年内,建成校级精品课程5-8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 精品课程建设以教研室为基础,组成院、系、室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机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机构为学院教务处,学院教务处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精品课建设会议,讨论新申报院级精品课的评审立项,在建精品课的检查、验收以及省、国家级精品课的选择立项、申报组织等事宜。 各系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本系精品课程的布点、规划、实施等工作。 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及教辅人员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确定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学院精品课建设实行学院立项、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等工作。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我院精品课建设以教研室为主体,学院负责统一管理及指导,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根据学院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按一定比

辽宁科技学院本科合格评估自评报告(报送稿)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 2012年8月30日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1) 第二部分本科教学工作基本情况 (4)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4) 1.办学思路 (4) 2.学校定位与规划 (4) 3.领导能力 (5) 4.教学中心地位 (6) 5.人才培养思路 (8) 6.产学研合作教育 (10) 二、教师队伍 (11) 1.生师比 (11) 2.队伍结构 (12) 3.师德水平 (13) 4.教学水平 (13) 5.培养培训 (14)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15) 1.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 (15) 2.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与利用 (15) 3.校舍、运动场所、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与利用 (16) 4.教学经费投入 (17)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17) 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17) 2.培养方案 (19) 3.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20) 4.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 (21) 5.实验教学 (21) 6.实习实训 (22) 7.社会实践 (23) 8.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23) 五、质量管理 (24) 1.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与素质 (24) 2.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25) 3.质量控制 (26)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27) 1.政策与措施 (27) 2.学习氛围 (29) 3.校园文化活动 (29) 4.组织保障 (30) 5.学生服务 (31) 七、教学质量 (33) 1.思想政治教育 (33)

2.思想品德 (34) 3.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 (35) 4.专业能力 (36) 5.体育和美育 (36) 6.师生评价 (37) 7.社会评价 (38) 8.就业率 (38) 9.就业质量 (39) 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0) 一、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41)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需进一步打造 (42) 三、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46) 四、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还不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48) 五、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51) 六、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 (53)

“思修”课程建设质量自评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建设自评报告 一、师资结构。 (一)师资力量。共13人,其中专职教师7名,兼职教师6名,中级职称8名,高级职称5名,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4.6%。达A级标准(4分)(二)教学水平。公认课堂教学水平高,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达90%以上。有校级教改科研项目两项。达A级标准 (5分) (三)学术水平。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和科研能力,申请西安市规划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达B级标准(4分) (四)教风建设。教风良好,坚持教书育人,受到学生好评。教研室工作制度健全,活动定期正常开展,每学期教研活动10次,并有活动记载。坚持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每人每学期听课平均达10节以上。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近三年来本课程组无教学事故。达A级标准(4分)二、教学条件。 (一)教学大纲。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大纲项目完整,目的要求明确,学科体系完整,能反映与该课有关的科研新成果,精、粗讲层次清晰,难点、重点突出。教学过程当中能严格执行大纲。达A级标准 (6分) (二)教材参考。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修订版)”作为教材,符合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和学生情况,适合教学使用,效果好,且比较成熟、使用相对稳定。达A级标准(6分)(三)课堂教学管理及教学文件。有较丰富的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有较完整的教学日历、教学总结、论文及课程设置所依据的各种教学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达A级标准(5分) (四)教学设备和手段。注意利用现有条件,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达B 级标准(4分) 三、网站建设。 (一)网站内容。内容单一,教学资源不丰富。达C级标准(3分) (二)网站运行。更新不及时,达C级标准(1分)

《和声学》自评报告

《和声学》课 辽宁省高等学校精品课自评报告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 理论教研室 二00五年七月 第一部分 课程简介 和声学教学源于西方音乐文化中的一种多声部写作的系统 性理论,从传统的大小调功能性和声理论建立之初到现在,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经过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历史渐进,和声学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丰富和复杂,直至19 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由晚期浪漫主义和声语言的量变—— 现代主义和声思维的质变,和声学在一般意义上就分成了两个大的部分或成体系,即传统和声学与近现代和声技法,在近现代和声技法这一系统中,又往往贯穿或安排出民族调式和声的内容。 在一般教学的初级环节都以西方大小调功能体系的传统和声学理论作为教学的基础,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环节中,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以三度叠置结构为主的和弦材料;结构的特性;和弦之间功能的关系系统;声部运行的条件与规律,传统调性间的关系以及衔接的技术与调性布局的一般原理;半音体系的形成、分支、运用等技巧,熟练掌握古典主义以来到浪漫主义中期的和声语言与和声写作的技术。在此期间不仅完成和声学教学中的各阶段四部和声写作的习题,还要大量阅读、分析、研究调性音乐以来的

经典的音乐文献通过文献的阅读、分析、研究从而达到从理论到实际创作运用的紧密联系。 在熟练掌握古典音乐时期乃至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中的和声语言的运用规律和技术后,还应全面了解和重点掌握20世纪以来多元化、个性化的现代主义音乐思潮影响下的和声语言特征、众多音乐流派或体系的理论与技法。通过大量的、经典作品的分析研究,完成这一阶段的内容,使学生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中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与运用近现代和声语言的技能。在此同时,还必须贯穿和分段安排有关我国民族音乐的旋律、调式、结构特征的内容,通过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音乐的语言结构和特征,融汇西方多声部思维的某些技术形成一整套相对完善的、较为系统化的民族调式和声理论与应用的体系。使和声学这一西方音乐文化中的理论体系逐渐中国化、民族化。 和声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逻辑的严密性、组织的完整性、内容的连贯性、体系的稳定性堪称所有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之首。但是,在和声学的教学环节和实践中,完全脱离实际创作的理论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如何解决和声学教学与作曲创作之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艰难的工作。首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学观念上的更新,不能再依靠以往教学的经验和习惯一味地追求规则的沿用,多从创作实践的范例中启发学生的灵感,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完成和声学习题写作的同时研究分析相应阶段的经典音乐作品,从作品中加深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 告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是机械工程学科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技术工程系重点建设课程。多年来,学院和系部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上坚持改革、发展和创新,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建设为关键,以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操作性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尤其是通过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机电工程实训中心等方面的工作,使《机械基础》课程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学内容逐步充实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机电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与总体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开设到现在,一直被列为学院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机械基础》课程从学科体系、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有了长足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建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其指导思想是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我们确定的《机械基础》课程建设上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课程组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力争使《机械基础》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为打造机械类省级精品专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队伍建设 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达100%;这些高级职称的教师均是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而且年富力强,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专兼职教师均有受过全日制高等本科(或以上)教育的经历。形成了年龄梯队和学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引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副教授

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已修改)

传承教育名家治教思想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打造现代教育示范名校 信宜中学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信宜中学是“南国玉都”信宜市重点建设的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上溯至1892年,历经百年沧桑,跨越世纪风云,薪火代代相传,办学规模由小到大,设施由简陋到完善,教育成果屡创辉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校于2004年秋季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06年4月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现在,信宜中学已建成为一所办学目标明确、教育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条件保证、教育教学效果好、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重点高级中学。 一、学校历史沿革 信宜中学前身为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位于当时县城所在地镇隆的“中义学堂”,后由清末信宜举人陆肖如、拔贡梁伟民等联合改制为信宜第一所中学。1955年秋,信宜县政府从镇隆搬迁到东镇,学校也随迁到信宜市教育路原信宜县农校校址(市区教育路8号)。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和办大教育的需要,2001年秋,信宜市委、市人民政府果断决策:重新征地搬迁信宜中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信宜中学。学校于2003年4月搬到了处于信宜市教育城的新校区。 二、学校总体情况 1、高中课程设置齐全,学科组建设凸显实力。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学校课程设置了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八个学习领域。从2004年秋季开始实施三级课程体系,通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已全部开齐必修课,充分开设选修I,根据学生实际开设校本课程。学校设置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音乐与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信息

《计算机网络》院级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计算机网络》院级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一、课程介绍: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Internet网络的飞速发展,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网络通信技术也变得更加重要。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在全面讲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ISO/OSI来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做法,以Internet的TCP/IP体系结构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还对ATM、帧中继、xDSL、千兆以太网、IP组播技术、无线局域网等比较新的技术进行了介绍。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程还增加了IP地址、掩码(MASK)、变长掩码(VLSM)、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CIDR)和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配置和使用交换机、路由器。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由ISO/OSI体系结构、X.25公用数据网、ATM、帧中继、TCP/IP协议簇、局域网和网络互联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系统地掌握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ISO OSI/RM和TCP/IP体系结构的有关理论、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主要协议的操作原理和有关标准、IEEE局域网标准及其应用、IPv4、IPv6和网络互联的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标准的掌握,并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亦是我们申请精品课的原因。 2、师资队伍:队伍结构、主讲教师、师资培养 一支理论水平高,实际动手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计算机网络》由网络教研室承担,该教研室中承担该课程的有教师有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博士和在读博士4名,研究生4名,专职实验教师2人。主讲教师及其结构如下:

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机械设计》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机械设计课程于2007年在我院开设,自开设以来先后使用了由西北工业大学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第六版、第七版、第八版机械设计教材。此教材获国家优秀教材奖。为全国各大高校公认的教材和众多院校使用的教材,也是机制专业考研教材。 自2011年4月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后,课题组的教师们经过不断的努力,在教学文件的编写、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实践教学、教学条件等方面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使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一、教学队伍的建设 课程组的教师的授课水平较好,其中一名老师参加长城学院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第5名的成绩;一名老师参加长城学院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第一名的成绩;一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实践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具有高级职称。一定的教学经验。课题组还配有2名实践教师。这些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 多年来课题组教师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基于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研究、关于培养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探讨、影响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调查分析等。 二、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机械设计教学内容的改革紧跟当今MOOC的发展潮流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上,不再以书中章节进行设计,而是以知识点进行课件制作;教学视频不再是2*45分钟时长,

而是以微课形式录制。这样将机械设计分为75个知识点和75个微视频75个教案。这样为机械设计向MOOC方向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设计。一是设计有了学生课下学习的微视频;二是翻转案例以及翻转的教具设计。这样做为下一步机械设计向翻转课堂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条件的建设 1.教学文件的编写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先后制定了07版、09版、13版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内容的变化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发展。撰写了以2学时未单位机械设计教案和以微课为单位的教案;制作了以章节未单位的教学课件和以微课为单位的教学课件;制作了部分以2学时为单位的教学视频和微课视频。编写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2.实验室的建设 几年来,机制教研室先后建立并完善了机械设计实验室的建设。能够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同时有增加了综合性试验项目,为实验室的开放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又建立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主要用于开放性试验项目和各类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建校几年来,机制专业先后参加了河北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取得了一定成绩。 3.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的教学效果一直很好,通过近几年的考验专业课程就可以看出,机制专业考取研究生的学生90%以上都是参加的机械设计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