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附件2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附件3
毕业论文进展情况记录
准考证号 010*********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姓名吴东敏
附件4
广西财经学院毕业论文承诺书
一、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二、毕业论文(设计)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文中所有引用他人观点、材料、数据、图表均已注释说明来源;
三、毕业论文(设计)无抄袭、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思想、学术成果及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
四、本人知晓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将被严肃处理,并可能导致开除学籍、取消学士学位资格或注销并被追回已发放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的严重后果;
五、若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中,被发现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承诺人签名:吴东敏
2013 年7 月20 日
(签名日期为提交论文时间)。

基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贵州省中小企业为例的开题报告

基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贵州省中小企业为例的开题报告

基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贵州省中小企业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中的主力军,其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中小企业在这个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小企业经营者和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企业赢得市场优势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技术创新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加强创新能力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市场地位。

然而贵州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缺乏等。

为了探究贵州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现状,分析其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选择了“基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贵州省中小企业为例”为研究方向。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贵州省中小企业的调查研究,探讨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现状、发展瓶颈和解决方案,以期提出一些可行的、有效的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方案,为贵州省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内容:本研究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中小企业及技术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 贵州省中小企业的概况及现状分析3. 贵州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瓶颈分析4. 贵州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应对策略5. 结论与建议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贵州省中小企业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对贵州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四、预期结果与创新点预期结果:1. 揭示贵州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现状和问题2. 提出针对贵州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效建议创新点:1. 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对贵州省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2. 基于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可行性强。

《中小型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2900字》

《中小型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分析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2900字》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日
教研室意见:
审查结果: 同 意□ 不 同 意□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5、指导教师阅改论文。2016-1-16至2016-1-31
6、修改论文,完成第2稿,并交指导教师。2016-2-1至2016-2-29
7、指导教师阅改论文。2016-3-1至2016-3-15
8、修改论文,完成第3稿,并交指导教师。2016-3-16至2016-4-10
9、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并返还学生,修改后立即交指导教师。2016-4-11至2016-4-30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较为不足,中小型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形成独有的财务核心竞争力,使其他企业难以模仿,提高企业在当前市场下的竞争能力,形成可持续盈利能力。
(2)现实意义:甘肃盛世国金国银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目标就是做优做强,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以及形成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目前市场中黄金珠宝销售公司有很多,作为甘肃省内唯一一家集开采、提炼、研究、制作、销售为一体的黄金珠宝销售公司必须形成独有的、难以被模仿的财务核心竞争力。从公司自身现状等方面对公司财务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从而完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中小型企业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进行一些探索。
2、国内研究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不断的发展。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中国共有中小企业2930万个,从业人员1.74亿人。从贡献上看,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的50.5%。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占我国城镇总就业量的75%以上,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值的60%,中小企业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这表明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突出自身的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确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以及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和方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内涵。

(2)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和构成要素。

(3)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和方法。

(4)以某一中小企业为案例,深入研究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探讨其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资料,了解其理论研究进展和前沿成果。

(2)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收集中小企业的实际数据,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

四、研究意义
(1)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增强其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2)对于学术界而言,本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拓宽研究视角和方法。

(3)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本研究将有助于为中小企业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小企业是众多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我国中小企业始终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资金链断裂、缺乏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模式,分析其特点、优势、瓶颈及如何克服瓶颈和提升竞争力等。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包括:1.为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借鉴;2.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3.为政府指导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模式及其特点、优势;3.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瓶颈的分析及其克服策略;4.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案例研究法:选取一些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其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模式及经验。

3.问卷调查法:设计一份问卷,对从事中小企业管理和经营的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及其克服策略。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本章主要介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第三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模式及其特点、优势本章主要分析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模式及其特点、优势。

第四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瓶颈的分析及其克服策略本章主要分析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及其克服策略。

第五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题报告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题报告
刊).2015(12) [3]张建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1) [4]李庆明.加强“能本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研究导刊.2015(03) [5]那文忠.试析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挖掘策略[J].中国商贸.2015(06)
日期:2016.9.20
总体而言,国内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初期,主要侧重于回答企业核心竞 争力概念、性质,缺乏经济学意义上的理论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学者们从各自 不同的角度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出的定义有差别,这是造成目前核心竞争力概念模糊的 主要原因。由于概念界定模糊,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与和应用带来了很大困难;第二,多数 研究主要探讨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性质、培育与管理以及它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缺乏对决 定核心竞争力因素的系统阐述,因而使得这一理论缺少可操作性、实践性,无法有效地指导 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所以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总结吸收别人成果的基础上提 出新的核心竞争力概念,拓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并对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 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国外研究现状:
1、开题报告:2016 年 9 月 8 日——2016 年 9 月 21 日 2、初稿写作:2016 年 9 月 14 日——2016 年 10 月 7 日 3、论文完成:2016 年 10 月 20 日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夏洪胜,周玉强,钟东荣.中小企业成长期核心员工激励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05) [2]司占营,邸惠芳,郭静.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
一、前言
1、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溯源
2、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模型
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2]阎姝.建立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国有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J].区域治理,2019,000(007):138.
[3]杨海波,姚合伟.国际化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与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9(24).
[4]李转风.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路径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21):71-72.
二、研究内容
(本选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在当今商业市场上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公司能否抵抗市场冲击、了解未来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改变,使得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受到一些制约。尤其是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缺乏全面的核心业务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这种市场框架使得有效地建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其整体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企业的基本构成和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并将其联系起来,为企业在增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第3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问题
3.1缺乏保持和推动所必需的企业文化
3.2缺乏明确的竞争优势战略
3.3缺乏创新管理能力
3.4缺乏人才发掘体系
第4章 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4.1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4.2技术研发不足
4.3管理理念落后
4.4技术人才匮乏
第5章 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5.1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施其武、邵兵(2006)提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渐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银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一是要确实转换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严格按照市场原则开展经营活动,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要真正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二是要保持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致。宏观调控是政府从整体利益出发考虑的,作为个体的银行,在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与整体利益一致。
一、课题简介
我国的商业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不强。但在国家经济发展整体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转型给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尤其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不应该只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不合拍,与社会要求有距离,即使一时经营发展好一些,也难以长久可持续发展。实际上人们对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是有很高期许的,但由于社会责任的定义不清,X围不明,致使商业银行遭到不少非议。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企业和社会学及管理学教授乔治.斯蒂纳(George A.Steiner)在《企业、政府与社会》中指出,“企业的其他社会责任并不意味着与其经济责任相抵触,在现代社会,企业的所有社会责任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你不应该也不可能把他们分开。”美国乔治亚大学的卡罗尔教授(Archie B. Carroll)认为,完整的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之和。约瑟夫.W.韦斯(Joseph .W. Weiss)在他的《商业伦理:利益相关者分析与问题管理方法》中区分了四种社会责任角色,即生产主义、慈善主义、进步主义和伦理理想主义。
惠宁、霍丽(2005)认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是不同的,计划经济时期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低水平的维持,而在改革开放时期,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为股东谋取最大利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者的利益,兼顾员工、消费者、社会、政府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长远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吴瑞勤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研究 理论导报[J]. 2009-3
[14]余晓钟,解淑娟 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原因及其防范途径 科技进步与对策[J].2010-3
[15]张广德 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模型选择研究改革与战略[J]. 2008(9)
[16]范明 江苏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 江海学刊[J]. 2006-5
国内学者对核心竞争力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单就从单一方面,就有颇多论述:徐建中、孙德忠、荆玲玲在《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的一文中,简述了知识管理能力与竞争能力关系研究现状,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方法与模型,得出了知识管理能力越强,竞争力越强的结论。邹艳 张雪花 韦铁在《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战略的匹配性分析》一文,提出知识管理的三个阶段:知识识别、知识配置、知识创造,构建了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战略动态匹配关系图、战略定位与知识配置动态匹配示意图用于分析知识管理与竞争战略的匹配性。徐建中,荆玲玲,陆军在《知识管理促进技术创新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机制研究》一文中,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源泉.而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流程又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能使企业产生独特性的是企业不断创造和运用各种新知识的能力.是运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机制模型。楼迎军,荣先恒在《基于ISM一FuzyAHP的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一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7个核心竟争力要素,并以苏州、杭州中小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并运用ISM一FuzyAHP模型分析法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行实证研究。指出,我国企业已日益重视对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组织管理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培育,但对企业丈化的塑造仍不够重视。陈宏明,孙文川在《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一文中,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来确定财务指标选取和分析原则,利用因子分(FactorAnalysis)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重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应用,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可以从财务角度对自身核心竞争力客观地分析与识别,把握内部条件和外部竞争环境,明确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方向。伊辉勇,刘伟在《基于产品种群竞争模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一文中,借助组织生态学理论提出产品种群的概念,利用生态种群理论研究产品种群并提出产品种群这一概念,得出了产品创新能力是在线定制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源于产品种群获取顾客资源的能力、目标细分市场动态识别以及快速响应能力这一结论。王金圣在《基于创新的企业核心竟争力解释》一文中指出:解释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从一个动态的角度着手,企业的创新和创新过程就提供了比较好的动态解释视角,企业核心竞争力源于企业的自主创新,企业只有创新才能获取和维持核心竞争力。许月恒,朱振中董传金在《基于技术标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中写道:现代企业为了提升核心竟争力,纷纷转向对标准特别是技术标准制定权的争夺,提出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策略为:加强网络效应,夯实企业竞争优势,组建企业技术联盟,控制标准的开放与保护程度,合适的市场策略,范莉莉、马军在《基于无形资产组合系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一文中,指出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组合系统包含了充分反映其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因而可以探讨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组合系统的形状与分布,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体计量,以此来评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评价核心竞争力的模型。吴瑞勤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研究》一文中得出:企业社会责任是在较长时间内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一种途径。与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投入产出关系。并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的投入产出关系图,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各种能力的提升。李春俐,李福纯,禹建敏在《企业知识化与核心竟争力》一文中指出:企业的知识化是一个完整的质变过程,其基础是知识,核心是转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也只有实现企业的知识化,才能给企业带来独特性、整体性及价值性三大特征的核心竞争力,得出企业的知识化是与核心竞争力成正相关的关系这一结论。滕璐璐、王传磊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积累途径》中指出:技术积术积累、内生式技术积累、共生式技术积累,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主要表现在企业对独特技术的积累及延展利用上。田颖男 朝克 陈旭娟在《对知识产权战略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思考》这一论文中,指出产权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可替代性、法定垄断性、难以模仿性等特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并构建了知识产权战略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途径,
[9]范莉莉、马军基于无形资产组合系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管理科学[J].
[10]李正图 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辨识和培育 上海经济研究[J].2009(6)
[11] 范新华 企业核心能力生成机理的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J]. 2009-6
[12]江海潮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非核心竞争力竞争追随与均衡 科技进步与对策[J].2009-5-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
一、研究课题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渐由地区性的、全国性的过渡到全球性的,但作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国经济,至今还谈不上典型意义上的资本化企业主体生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多元化与专业化都只能是过渡性的,都只能是根本机制生成中的发展战略形式。
在其他方面的论述中,亦有颇丰论述,江海潮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非核心竞争力竞争追随与均衡》一文中,指出企业核心和非核心竞争力追随会导致其竞争力升级和竞争力趋同,并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非核心竞争力追随模型及模型均衡分析,认为企业应明智地权衡核心竞争力和非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而不能盲目追随明星企业、特色企业发展竞争力,浪费资源。张广德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模型选择研究》一文中,基于对价值链理,约束理论价、工程理论三种理论的综合分析,从创造用户需求的角度对企业产生价值的过程进行分解;寻求提升价值链最有效的切入点;平衡切入点选择的优先顺序。三种理论分别应用了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以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模型。肖泽磊、李帮义、项喜章、刘虹在《中国风险企业内生核心竞争力构建及其实证研究》中指出:风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风险企业获取和配置资源、形成并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收益的能力。并构建了风险企业内生核心竞争力自我判别模型。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1、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的企业作为“后发机制”生成发育中的企业,至今境况不容乐观,则已或多或少在机制上步国企后尘的乡企、集企乃至部分私人企业,其真正市场要求的保值增值为主导内涵的资本化体制、规则并未真正形成。除体制方面的原因外,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实力太弱,核心竞争力机制未能真正形成。使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经济理论和实业界的一个迫切课题。中国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国内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一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有促进作用,但有些论述太过绝对,应视不同情况而定,对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要素,不同企业的自身情况不同,对自身核心竞争力影响的主要要素也不同。且学者大部分集中在对企业内部的分析上,对外部环境的论述较少。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主要特性是动态性,在分析核心竞争力时,应注意外部环境的变更。
在竞争力的分析与构建方面,国内学者也有一定的论述,余晓钟,解淑娟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原因及其防范途径》一文中,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无竞争力---- 一般竞争力—---初级竞争力一-成熟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周期性、刚性化。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原因及防范途径,认为对现在企业来说,合理有效利用已有资源,专注于构建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关键。毛伟芳在《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这一文中,分析民营企业的 “短命”原因:缺乏核心竞争力。指出了判断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并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途径与步骤。范明在《江苏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一文中研究了江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提出江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途径:战略联盟,宋尚龙在《世界500强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及启示》中总结世界500强企业注重培养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启示。李正图在《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辨识和培育》中,从有关概念、力的空间分布、分布的层次和力的整合四个角度来辨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和方法: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构建和完善企业集团竞争力体系——明确增强企业集团竞争力的方法路径。范新华在《企业核心能力生成机理的研究》指出:企业本质是一个能力集合体,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以隐性知识为主,由能力元和能力所构成。企业学习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根本途径,并构建了企业能力结构图与核心能力生成的多层回路模型。
[5]伊辉勇,刘伟基于产品种群竞争模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管理科学[J].2007-6
[6]王金圣 基于创新的企业核心竟争力解释经济问题[J]. 2007(9)
[7]许月恒等 基于技术标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华东经济管理[J].2008-5
[8]田颖男等 对知识产权战略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思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学管理研究[J]. 2010-2
[17]李春俐等 企业知识化与核心竟争力 经济问题探索[J].2007(4)
[18]宋尚龙世界500强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及启示经济纵横[J].2010(2)
[19]毛伟芳、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经济问题探索[J].2008 (5)
2、国外研究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