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的交通枢纽换乘.pptx

合集下载

库里蒂巴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PPT课件

库里蒂巴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PPT课件
正是基于一体化的交通规划高密度的人口需要具有高运营能力的专用交通线路的运送,而 高容量的交通网络也需要沿线一定的交通需求以保证系统运营的效益,库里蒂巴城市规划的编 制充分考虑了土地使用密度与已有城市结构相匹配的原则,其目标是调整小区划分和土地使用以 使交通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和城市土地的发展。
具体而言,库里蒂巴城市被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一个小区都根据允许的土地使用性质和土 地开发密度确定了特殊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
库里蒂巴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
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库里蒂巴
2021
1
历史
库里蒂巴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之后闻名于世,源于曾3次担任市
长(1971~1975, 1979~1984, 1989~1992),被誉为“既有治国的雄才大 略,又有诗人般的智慧和心灵”的贾米•勒讷。他既富有世界眼光、公 益情怀、崇高理想以及责任感、同情心、公益心和想象力又能务实高 效,是库里蒂巴市传奇般地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人物。20世 纪70年代前的库里蒂巴和巴西大多数城市一样,面临严重的人口拥挤 、贫穷、失业、环境污染等社会及环境问题。他出任市长后,秉承全 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辅以少量政府投资,通过浅显而具体的愿景描 绘及贯彻“跨部门整合”、“创意而有效率”、“以人为本”、“尊 重公民视公民为所有公共资产和服务的所有者与参与者”、“绿色城 市”等系统化发展策略,激发了公众的想象力和参与热情,仅用一代 人的时间,便在保护并发展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本性地改善了城市 面貌并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获得了民众及后续历任市长的 共识与支持,使库里蒂巴不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1
5
为了方便车辆进出市中心,双向快速公交车道两侧隔一个街区,还有与之平行的单向快速 车道。此外,公交系统路网还包括直达线、小区间连线、输送线等,总长度为1100km。 这些非特快公交车线路与特快线路相连,组成一个完整的公交系统。其中,直达站在库里 蒂巴市中心或市内主要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公交线路,站间距离平均为3km

“L”型换乘站PPT课件

“L”型换乘站PPT课件

长度(m);
la ——车辆全长,即车辆两端车钩内侧间距(m); a ——高峰时段设计最大编组辆数;
s0——列车停车安全余量(m),取 2m;
19
站台有效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
故而:l = la a + s0 = 22.8 × 6 + 2 = 138.8m 根据客流要求并考虑规范取整:140m。
宽度计算:
间直接换乘。

比十字型换乘步行
距离长
两线或 换乘间接,步行距
通过专用通道进
多线换 离长,换乘能力有
行换乘
26
乘 限,但布置灵活。
“L”换乘站与其他换乘站最大客流对比
通道换乘站最大客流适应范围
“T”型 2个4m宽通道 9840—12800 通道换乘站 “L”型 7m宽通道 9840—10400
“H”型 7m宽通道 11040—12800
长度为 50m,以满足分向客流通行要求。
22
出入口通道宽度与无障碍电梯计算
无障碍电梯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相关规定: ①无障碍电梯宜设于付费区内,检票口应满足无障碍通 行需要。 ②无障碍电梯门前等候区深度不宜小于1.8m。 ③地下车站每座站台应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联系站台层 与站厅层(此电梯不计入紧急疏散用,兼作车站内部货 运);并在站厅层某处出入口设一部无障碍垂直电梯直 达地面。 ④全线每座车站站台至站厅的无障碍电梯,宜布置在站 台公共区中心处;无障碍电梯不得侵入站台计算长度内 的侧站台。电梯门不宜正对轨道,如开启方向必须朝向 轨道时,其电梯门至站台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4.0m。23
本站设计客流量为: (5476+9523+2381+4047)×1.4=29 997.8 (人/小时)

枢纽交通设计PPT课件

枢纽交通设计PPT课件
7.3.3 枢纽交通设计基础资料
现状调查
枢纽用地、周边道路交通资料、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 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相关OD资料。
整理分析
对枢纽现状问题进行总结,并从规划资料中获得枢纽设计 的各种限制条件(用地、交通、市政、生态景观、投资)。
参考国内外同类型枢纽
从需求预测、布局设计和TOD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剖析, 总结其先进的经验模式、设计理念及技术方法。
7.3 枢纽交通设计体系
7.3.4 枢纽交通设计流程
1、主要内容 空间资源整合设计
通过设计整合枢纽的场站设施、道路设施、人行设施、各种 建筑设施以及其他物理设施,尽可能增加枢纽单位面积的利 用率,缩短乘客的步行距离,减少交通流间的相互干扰,使 得人流、车流在换乘枢纽有序、安全、畅通地流动,各种交 通方式之间衔接紧密。交通换乘空间整合设计由里及外可以 分为三个部分:车站、换乘枢纽设施以及道路疏解系统。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1、竖向布局模式 2)主辅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1、竖向布局模式 2)主辅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1、竖向布局模式 3)组合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2、平面布局模式 1)枢纽规模 2)换乘区域及模式 常规公交同台换乘 同台换乘
枢纽出入口位置及形式 换乘区域的位置及接驳方式 功能区域布局 各功能区的基本形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7.4.1 枢纽布局模式设计
1、竖向布局模式 1)单体式
7.4 枢纽交通设计方法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分析课件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分析课件

经济效益评估
投资回报分析
对换乘枢纽进行经济效益评估,需要对其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回 报周期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评估其经济效益的可行性。
运营收益分析
对换乘枢纽的运营收益进行分析,包括票务收入、商业租金收入等 方面,以评估其盈利能力。
成本效益分析
对换乘枢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进行分析,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比 较,以评估其成本效益的合理性。
STEP 01
中型换乘枢纽
小型换乘枢纽
规模较小,仅包含少数几 条轨道交通线路或交通方 式的换乘枢纽。
STEP 03
大型换乘枢纽
规模较大,是城市交通网 络中的核心节点,包含多 种交通方式,如地铁、铁 路、公交等。
规模适中,包含较多的轨 道交通线路或交通方式, 是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要 节点。
Part
03
经验教训总结
总结这些国际先进换乘 枢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和教训,为我国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建 设和改进提供参考。
未来换乘枢纽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
分析未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趋势,如智 能化、绿色化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01
运营管理优化
探讨未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在运营管理 方面的优化方向,如提高换乘效率、加 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社会效益评估
1 2 3
交通压力缓解
换乘枢纽能够有效地分散和转移交通流量,减轻 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换乘枢纽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重要节点,其建设 和运营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机会。
提高出行便利性
换乘枢纽提供了多模式、多线路的交通换乘服务 ,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节省时间和精力。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ppt讲义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ppt讲义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ppt讲义
目录
• 城市交通枢纽概述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原则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构成要素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法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案例分析
01 城市交通枢纽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城市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网络中 的重要节点,是多种交通方式交 汇、中转和集散的场所。
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合理 确定交通枢纽的规模和位置。
优化交通枢纽内部的布局,实现 人流、车流的分流和有效组织。
考虑城市景观和土地利用,使交 通枢纽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原则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环保 和节能减排。
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高交通 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排 放。
鼓励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 等环保出行方式,促进城市可 持续发展。
效益分析
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北京市的交通 压力,提高了旅客出行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案例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概述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是广州国际航空港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航空、高铁、地铁 、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
规划特点
采用立体化布局,分层设置不同交通方式,提高换乘效率;注重人性化设计,提供便捷的 旅客服务设施;强化交通组织管理,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换乘。
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
提供便捷、舒适的交通换乘环境,降低居民出行时间和成本,提高 出行便利性。
城市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
综合化与一体化
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融合 ,优化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和
功能配置。
智能化与自动化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 备,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行效率 和安全管理水平。

城乡公交一体化ppt课件

城乡公交一体化ppt课件

最新课件
11
最新课件
12
三、必要性
1、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道路运输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规范客运市场 的有力措施
3、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提升道路客运 服务水平的新措施
4、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广大人民群众 出行的实际需求
最新课件
13
道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 择
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避免
城市公交与公路客运之间的无序竞争,有利于城
乡客运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提高城乡客运的整体
竞争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
境;有利于城乡道路运输结构的调整,使得城乡
客运资源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保持供需平衡。
最新课件
4
最新课件
5
最新课件
6
二、规划方法与技术
城乡公交一体化
最新课件
1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运行机理和意义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规划方法与技术 城乡公交一体化其推行的必要性 对实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体会
最新课件
2
一、运行机理和意义
城乡公交一体化就是根据城乡旅客运输发 展的客观要求,为适应城乡一体化需要, 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现有的城乡客运管 理模式,打破原来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 元分割的局面,利用公交化运作方式,发 挥客运资源效益最大化,以达到城乡公交 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 捷、畅通有序地协调发展。
面对高铁、轻轨、民航客运咄咄逼人的竞 争态势,分析公、铁、空各自优势和劣势, 公路客运企业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采取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法,有策略地与高 铁、轻轨、民航进行竞争。“车头向下” 大力发展城乡客运,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 是道路客运企业面对竞争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途径。

一体化交通枢纽设计与管理

一体化交通枢纽设计与管理

一体化交通枢纽设计与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重要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交通枢纽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体化交通枢纽的设计与管理。

一、什么是一体化交通枢纽?一体化交通枢纽是指以地铁、公交、出租和私家车为主要组成部分,融合各种交通方式,为乘客提供无缝转换服务的交通枢纽。

二、如何进行一体化交通枢纽的设计?1. 综合考虑功能配套设计之初,要对一体化交通枢纽的功能配套进行综合考虑,确定主要交通方式,提出集中换乘点、通道设计及车站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便在建设中更好地协调各种交通 mode,简化乘客的换乘过程。

2. 多方协商,保证建设顺利进行一体化交通枢纽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多方协商,在政府、市民代表及相关交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成果更加美满,建设效益将大大提升。

3. 制定合理的规划布局在设计过程中,要先制定合理的规划布局,确定站点位置、交通路径及搭建的公共设施类型等基本信息。

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问题,使设计方案更具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如何进行一体化交通枢纽的管理?1. 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一体化交通枢纽的管理应由负责管理人员组织、协调进行。

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好的管理能力,保持对各项措施的持续维护。

2. 加强人员调度管理为了保证交通枢纽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加强人员调度管理。

管理人员应加强四位一体、八位一体、多位一体等人员配合方式,逐步实现高效调度。

3. 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做好交通枢纽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应加强对人员、车辆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并制定有关安全制度。

四、一体化交通枢纽的建设与管理如何促进城市发展?1. 降低城市拥堵程度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体化交通枢纽的建设与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城市拥堵程度,保证城市道路流畅。

2. 增强城市软实力交通枢纽的建设和管理不仅能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还能提高城市软实力。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换乘PPT课件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换乘PPT课件
接驳换乘系统: 将多个单独的公共交通设施,例如车站、车辆、通道 等连接在一起形成组成部分间的动静态连接关系,以 满足乘客更大范围内的交通需要。
2021/6/4
5
2.定义与特征
接驳换乘协调的特征
地铁、常规公交、道 路、城市建设等因素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系统性
点:枢纽 线:线网 面:区域
层次性
将轨道交通与常规交 通两个子系统统一成 一个整体
3.系统优化
站点优化
票务优化
服务优化
线网优化
2021/6/4
8
3.系统优化
路边停靠
接驳换乘站点优化
利用现有公交车站 时间受通道长短的影响,站台宽度
合用站台
确保一个方位换乘方位好,距离短 站厅要宽,另一方向需要地下通道
不同平面
就近换乘并且两股客流互不影响 常规公交流线组织复杂,车辆干扰
人流车流有效分开
2021/6/4
可在公交线长约束 条件下,适当延长 公交线路,扩大间 接吸引范围。
14
3.系统优化
服务优化
面向管理者的信息系统优化
建立车辆运营信息系统
建立与枢纽衔接交通方 式合理时刻表
建立交通管制信息系统
面向使用者的信息系统优化
建立为乘客提供实时服 务的信息发布系统
建立提供警告性、方向 2021/6/4 性的导向指引系统 15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换乘
汇报人: 张莹 学号: 142535
2015.05.07
2021/6/4
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换乘
1文本 背景介绍
2 定义与特征
3 系统优化
4 案例分析
2021/6/4
2
1.背景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
1. 形成综合交通枢纽,服务长三角
综合交通枢纽集中有国家高速铁路、城际线、市域线、高速公 路客运、室内轨道交通、市内公共线路巴士、民用航空等多种运输 方式,同时也集中停车场(楼)、旅馆、商业服务等交通相关配套 服务设施。这不仅节约土地资源,更将大大提高各类交通运营的效 率,使来往乘客能在此处实现快速集散,满足客流出行的需求。
4. 枢纽配套开发用地
枢纽配套的开发用地除了有虹桥机场的用地以外,主要有“航空 物流园区用地”、“配套公共设施、上午办公设施用地”、“物业 开发用地”和“居民搬迁基地”四类。
大纲
第一部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第二部分: “一体化”的枢纽换乘设施规划设想
第二部分:“一体化”的枢纽换乘设施规划设想
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西部,建设京沪高 速铁路、城际铁路的综合枢纽,有利于加速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 化,缓解未来城际和国家高速铁路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促进以沪宁、沪杭交通线为轴的都市带的形成。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设施构成
3.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为集散综合铁路枢纽和机场两方面的客流,在综合铁路枢纽和航 站综合体之间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该枢纽作为铁路和机场的 集散设施,将磁浮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线路公交巴士、出 租车,以及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长途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汇聚在一 起,形成一个快捷、方便、舒适、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 通枢纽。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设施构成
1. 虹桥机场新航站楼综合体
虹桥机场已有设施基本维持现状,即每年旅客1000万人次、货 邮50万t的规模,通过改造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西部扩建一条 近距平行跑道、一座新航站楼和新的货运区。达到一年旅客吞 吐量2000—3000万人次、货物100万t的能力。
2. 高铁、城际交通枢纽
在虹桥枢纽大交通与各种城市集疏运系统的换乘客流中,轨道比重最高, 达30%—40%。其中,高铁、城际铁路的城市轨道换乘需求远远高于其他大 交通,占虹桥枢纽轨道交通换乘客流量的70%左右。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规划于 2006年10月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通过, 将在06年底开工建设,2010年世博会 前夕基本建成。建成后的虹桥“超级 车站”将给大上海经济圈带来巨大的 变化:上海经济重心开始偏向西部区 域,实现上海经济东西联飞,同时带 动苏州经济重心主动东移,由此形成 苏州与上海的对接,实现苏州、昆山、 上海的连片发展。目前,规划中已预 计到昆山与上海的连片发展,在用地 布局上选择适于昆山、上海连接的功 能布局结构。
“一体化”的交通枢纽换乘
——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规划为例
大纲
第一部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第二部分: “一体化”的枢纽换乘设施规划设想
第一部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与概况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位于上海市中心以西约13公里的虹桥机场西侧,总规 划面积26.26平方公里,是包括城际铁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市 内公交等多种换乘方式于一体的交通“巨无霸”,是将来上海最大的交通枢纽站。 它以现有虹桥机场为基础,拓展成集铁路、地铁、公交等交通方式及换乘广场于 一身的大型换乘枢纽,设计的综合性堪称空前。新枢纽站将成为京沪铁路的终点 站,铁路吞吐量相当于上海新客站与上海南站的总和,同时, 6条轨道交通线路 将被引入虹桥站,包括5号线、2号线、17号线、10号线、低速磁悬浮线和高速磁 悬浮线。
4. 形成新的航空物流中心,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区域内几条最重要的沪宁、沪杭、沪清平高速 公路、京沪间高速公路、航空以及市内交通的交汇点和转折点,具备发 展现代化物流产业的优越条件。随着国内货运航空公司的发展,国内航 空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因此,这里建设一个航空货物为主的物 流集散中心,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成功。这对上海建设枢纽中心城市也会 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另一方面,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集中 了连接长三角的多种交通方式,特别是 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这将使新航站楼综合体的功能大大提高, 进一步增强上海机场的辐射能力,实质 性的促进上海航空枢纽的形成。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
3. 为世博会提供完善的交通服务保障
世博会期间日均余额由40万人来沪,这些人在沪至少长生日均80万 人的交通量,而且集中产生在早晚两个高峰时期。主要有三种交通方式: 飞机、铁路、高速公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机场快线可以让从飞机、 铁路、高速公路来参加世博会的旅客都能非常便捷的使用机场快线去世 博会场。从而根本上缓解世博会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同时,长 三角地区的参观者可以当日往返;非长三角地区的参观者也可以“住在 苏杭,当日往返”。这会大大减轻上海旅店、交通、服务业的压力,使 世博会正真办成长三角的盛会。
(一)枢纽集疏运交通模式
借鉴国内外大型机场、铁路枢纽的集疏运方式,基于虹桥枢纽距离中心 区较远、虹桥机场现有交通方式影响以及作为一个高端客流对外枢纽等多方 考虑,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功能规划最终选择了以“多方式均衡模式”作 为虹桥枢纽集疏运系统发展模式。
根据多方式均衡模式,远期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公交等可持续公共 交通集疏运比重至少达50%以上,城市轨道、公交客流量分别达20万人次/日、 5万人次/日左右。小客车、出租车等个体机动车辆集疏运比重不超过50%, 出租车、小汽车客流量均达12.5万人次/日左右,枢纽本体产生的集散车流量 达20万pcu/日。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将加速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综合运 输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从而达到“区域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 一体化”的目的,为长三角的经济繁荣和结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
2. 实现虹桥、浦东两个机场的快速联结
上海机场在其“枢纽发展策略”的 实施过程中,采取以浦东机场为主,虹 桥机场为辅的模式。建设虹桥综合交通 枢纽,并在虹桥枢纽和浦东机场之间以 磁悬浮交通衔接,可以实现虹桥、浦东 两个机场的快速、紧密衔接,还可以充 分整合两场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空运 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