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新技术及病害处治对策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新技术及病害处治对策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新技术及病害处治对策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新技术及病害处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交通的便利性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近几年我国的交通道路的改革,水泥混

凝土路面的发展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对路面建设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和现

阶段的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水平、施工的工艺以及装备的需求等不相符。因此,在

混凝土路面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新技术的探索,提高水泥混凝土

路面施工的水平。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新技术进行探讨,对病害类型以及原因进行

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新技术;病害处治

引言

十三五规划为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指明了现阶段的发展方向,随着每年在建水泥混凝土

路面的里程不断延伸,大、中型机械化施工中滑模摊铺装备与工艺、三辊轴机组设备及工艺

的日趋完善与成熟,有必要针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常用的滑模摊铺装备与工艺,二级公

路施工中常见的三辊轴机组设备等新技术及病害防治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出一套先进的水泥

混凝土路面施工新工艺及病害处治策略,以便为新时期的公路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发展动力。1水泥混凝土路面概况

水泥混凝土路面又称为混凝土路面或刚性路面,主要指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做面层

的路面,即我们俗称的白色路面。相比于其他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高抗磨耗、抗压能

力且水、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因而在耐久性和养护费用上,具有突出的优点。由于水泥混凝

土路面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使得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其修筑技术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随着我国水泥修筑里程的增长,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筑技术与施工

工艺方面亦取得了长足进步,从而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铺筑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新技术分析

2.1滑模机械铺筑技术。针对此项技术来讲,需要在施工前进

行现场放样,对施工路面的基准线进行确定,然后需要办水泥混凝土拌合料运输到现场。在进行摊铺之前需要对施工的放样进行检查,对施工的底板高程进行检查,采取拉线法,在

同一个断面设置五个点,开展检查工作,断面的平均值厚度需要高于有效的厚度,如果低于

要求的厚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进行摊铺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个基层进行检查,确保基层能够表面整洁。如果表面出现裂缝或者裂纹,在摊铺前可以对其进行检查,钢筋是

否符合相应的配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路面的高度、宽度以及厚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并且需要把准确的数据反馈给摊铺机的操作人员,能够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随时的调整。

在整个摊铺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整个路面的平整度,摊铺的过程需要匀速,不间断的进行。

滑模机械铺筑技术的施工流程如图1。

3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病害的类型以及原因分析

(1)板沿纵向破坏。此种类型的病害主要是出现在山区的公路中,在施工的过程中,路

基的新旧结合或者半挖半填路基不均匀造成的,有明显的错台或者下陷的现象发生,造成板

沿出现严重破坏,裂缝出现网状,严重者出现坑槽和积水现象,严重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和舒适度,是纵向破坏中最为严重的形式。

(2)横向断板出现破坏。横向断板出现破坏主要是由于板的强度较低,出现横向裂缝,

通常会出现在缩缝处以及横向的切缝处。

(3)板角出现断裂破坏。板角断裂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出现的常见的破坏形式,一般

情况下发生在交叉处的四块交接板部分,在四块板中部分出现断裂或者破损,断裂之后的板

浅谈铁路路基下沉病害及解决措施

浅谈铁路路基下沉病害及解决措施 摘要:铁路路基基床是轨道结构的基础承受列车和轨道荷载,固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床出现病害,将影响线路质量、行车速度,增加轨道养护工作量、给运输能力带来很大影响,严重的将危及行车安全,为此,铁路部门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整治基床病害。 关键词:铁路路基; 下沉病害;加固;土工固格网 以前的整治措施在既有线上应用,旋工周期长,对运营干扰大,刚性或半刚性封闭层,强度不易控制,因此效果欠佳,故而探索研究新的整治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一、铁路路基下沉的原因 1、路基基床土质不良。产生路基基床病害的地段路基土多数为两岩风化后形成的粘土粪土甚至膨胀土。 2、排水不畅。由于地表地下排水没施不足,道床污染严重,持剐近几年来工务部门为了增加路基宽度便于养护维修,在路肩两侧作了浆砌或干砌条石路肩,增大了路基基床压应力,堵塞了路基面的排水通道,使路基基床产生翻浆冒泥与道渣陷槽而酿成基床土的承载能力不足则发生下沉和从基床两侧隆起。 3、基底软弱。据调查,修建复线时,路堤基底和老路基边坡未作任何处理。原地表土质松软,强度不足,路堤稳定性差,承载力低。 4、水浸路基。上行线旁靠近路堤有一稻田灌溉用水渠,种植季节,部分地段的渠水漫流至上行线旁的取土坑内和低洼处,地表水排水不畅,路堤边坡及基底长期被水浸泡,使基床及地基软化,强度降低。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线路下沉,道碴上鼓、轨枕位移和翻浆冒泥等病害。 5、列车动荷载的影响。路基基床是轨道结构的基础,不但承受着线路上部建筑的静载而且承受着列车循环作用的动载,翻浆冒泥等浅层病害和下沉挤出变形等较深层的病害,均与路基基床动应力有关。当基面动载超过基床土体的承载能力时,随着列车荷载的作用,道床会不断地“切入”基床土体内,导致线路持续下沉。 二、路基加固 路基加固有两种方案,一种为搅拌桩加固,另一种方案为冲击挤密复合桩加固。从工程造价、加固效果和施工难易程度比较分析,第二种方案经济合理、操作简单以及加固效果良好,被推荐为施工方案。

道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理方法

道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理方法 摘要:关于道路的施工,路基路面的危害性以及顽固性一直以 来都是最普遍的问题,所以,要想有效的确保工程的质量,那么就必须重视对路基路面病害问题的及时有效的解决。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道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道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理方法 abstract: on the road construction, the harmfulness of roadbed and intractable always all is the most common problems, so, want to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so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adbed disease problem to the timely and effective solu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oad of roadbed disease treatment method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road; roadbed disease; process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关于道路施工过程中,一些很普遍的路基路面病害对于公路的 安全运营具有重大的影响。怎样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有效利用目前一些先进的手段与工艺,是处理这些问题的重点,同时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也有利于道路工程的质量、也是保证道路工程尽早完工的有效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与处理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与处理措施 摘要:要避免路基病害的产生对路面造成的早期破坏,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治理和预防路基病害的产生。本文就如何针对路基常见病害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病害分析处理 在公路运营中出现的各种病害中,路基病害是最常见,治理难度也比较大,在增加养护费用的同时还使公路的寿命大大缩减。由于路基在承受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各个部位产生变形,变形又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严重时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 1路基常见病害分析1.1 路基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基 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而这种沉落是不可恢复的。它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路基沉陷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路基本身引起的压缩沉陷和由于地基原因引起的沉 陷两种。(1) 路基本身引起的沉陷是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夹层等因素,在荷载等的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的竖向位移和变形。(2) 地基的沉陷是由于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土基的承载能力极低,填筑路基前未对原天然

地面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的路基下沉。(3) 边坡滑塌路基边坡滑塌也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根据边坡土质类别、破坏原因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溜方与滑坡两种。①溜方:由于少量土体沿土质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②滑坡:滑坡主要是由于土体的稳定性不足引起的。路堤边坡坡度过陡,或边坡坡脚被冲刷淘空,或填土层次安排不当是路堤边坡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1.2 路基沿山坡滑动在较陡的山坡填筑路基,若路基底部被水浸湿,形成滑动面,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在路基自重的各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整个路基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动,路基整体失去稳定。1.3碎落和崩塌碎落和剥落是指路堑边坡风化岩层的表面,在大气温度与湿度的交替作用之下,表层岩石从坡面上剥落下来,向下滚落。大块岩石脱离坡面称为崩塌。碎落和剥落物堆集在路堑边沟里,影响边沟排水,路堑地段如果排水不畅,又将引发其它路基路面的病害。1.4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公路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时(如泥石流、冻土、盐渍土、溶洞) 和较大的自然灾害(如大暴雨) 等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大规模破坏。 2病害的处治措施 2.1坍方及其处治 路基挖方边坡和靠路陡崖上的岩土体失去稳定,向路基塌落的现象称为坍方。坍方按其成因和特征主要有五种。①

铁路路基基床病害及其防治研究(原创)

目录 1.基床下沉(道砟陷槽) (2) 1.1道砟槽及其整治 (2) 1.2道砟箱及其整治 (6) 1.3道砟囊和道砟袋及其整治 (7) 2.翻浆冒泥 (8) 2.1铺设砂垫层。 (8) 2.2设置封闭层。 (9) 2.3换填。 (10) 3.基床外剂 (10) 4.基床冻害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铁路路基基床病害及其防治研究 ———黄土地区 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孙晓亮 摘要:铁路路基由路肩顶面、基床、基床下部、边坡、路基基底等路基本体部分和排水、防护、加固等路基设备部分组成。其中基床是路基的基础,在列车的动力作用下,强度不足的的基床将产生有害的永久性久性变形,从而影响路基稳定和行车安全。基床病害是因基床土质不良和强度不良,在机车动力作用下变形所造成的病害。基床变形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引起过大基床变形的过程一般称为基床病害。基床病害严重影响了干线列车的运行,必须对其及随时加以防护和整治,保证列车能够整点整时的通过,提高线路的运行质量。 关键词:铁路路基;路基;基床病害;防治研究

1.基床下沉(道砟陷槽) 基床下沉是由于基床填料的压实度不够,土质不良或由于线路荷载增加而

图1-1-3 道砟槽处理方法示意图 方法二:换填不透水土,如站场内路基面上道砟槽削去不便,可采用此法, 料地表水渗漏,聚合材料的连接和延长处均应搭接。搭接长应不小于0.3m。聚

合材料上下均应铺设砂层,层厚:上层10~20cm,下层5~10cm。在新线施工或病害段线路改建施工中,也可用沥青土,、沥青砂、水泥土、三合土、水泥三合土及石灰炉渣三合土等铺垫,作基床强化措施。对于病害的路基段则应先清除 图

路基病害处置试题及其答案

路基病害处置试题及其答案 路基边坡病害与防治 练习题 一、填空: 1、路基边坡病害类型: 2、根据养护工作的实践来看,采取“” 4种相辅相成的辩证方法来 养护路基边坡. 3、工程防护技术可分为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 4、抹面防护包括:、、、。 5、砌石防护包括:、、。 6、支挡工程包括:、。 7、公路边坡综合防护技术是指将()防护与()防护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同防 护的一种方法。 8、综合防护技术的种类:结合植被护坡技术、结合植草护坡 9、众所周知,土质路基边坡的主要地质灾害表现为,按其破坏的规模可分为滑 坡和滑坡。边坡整体滑动的破坏类型主要为形;局部滑动的破坏类型主要为。评价边坡的滑动类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排除深层地下水的主要措施有:排水、排水、排水和排水四种。 11、边坡的深层治理包括:排除、支护、技术。 12、边坡的浅层治理包括:排水、设计、防护、防护 13、地面排水设施包括设置边沟、、、、。 二、名词解释 1.剥落: 2.落石: 3.崩塌: 4.表层溜坍: 5.错落: 6.坡面浅层滑坡: 三、单项选择填空: 1、边坡的浅层治理的常见方法,地面排水、截水沟设计、坡面防护、() A.边沟防护B.挡土墙防护C.冲刷防护D.土钉支护 2、边坡的深层治理中的常见方法,排除深层地下水、()、锚固技术。 A.边沟防护B.土钉支护C.挡土墙防护D.冲刷防护 四、简答题: 1、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养护工作的实践来看,采取“疏、堵、绿、补”4种相辅相成的辩证方法来养护路基边 坡,试说明“疏、堵、绿、补”的含义。 3、简述综合防护工程中边坡加固原理。 4、简述边坡治理原则 答案: 一、填空: 1、.剥落、落石、崩塌、堆塌、表层溜坍、风化剥落、错落、坡面浅层滑坡 2、“疏、堵、

路基路面病害处理要求措施

第二十四章、路基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一、概述基本问题 1.1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1.1.1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1.1.2 基于成因确定方案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1.1.3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 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1.2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1.3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1.4 公路路面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 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二、对策常见措施 2.1 路基翻浆 概念: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造成路基湿软弹簧、路面破裂、冒出泥浆等的现象。 路基土质不良、公路经过湿地,或路基坡脚存有积水的路段容易出现翻浆病害,盐渍土和沼泽地是翻浆病害的重灾区。 路基翻浆的过程大致如下: 秋季(聚水)——冬季(冻结)——春融(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因行车荷载翻浆 非春融的雨季,如果路面密水性差,导致降水浸入路基,造成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也可能造成翻浆。翻浆时沉降与隆起并存,路基路面倒置,结构混淆。 2.1.1 路基翻浆的成因分析 水损坏(水破坏)是翻浆的根本成因。根据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的不同,可将翻浆分为五个类型,即地下水类、地面水类、土体水类、气体水类和混合水类。 2.1.2 路基翻浆的处置对策 ⑴春融时的翻浆处置。这种翻浆基本上都存在补给水,宜采用如下处 置对策。

既有铁路路基路基基床病害类型成因及整治方法

铁路路基病害主要类型、成因分析及整治方法铁路路基是为满足轨道铺设和运营条件而修筑的土工构筑物,与桥梁、隧道、涵洞和上部轨道结构一起构成铁道线路的整体。由于路基本体或路基附属设备在列车荷载的作用、自然营力的侵袭和各种不良地质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降低或破坏了原有的设计标准,出现了非正常的变形状态甚至导致其使用功能的丧失,铁路路基不可避免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形与病害,且在不间断运营的条件下,路基病害的出现往往是多种类型并存,并相互引发。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必然以不同的形式削弱路基原有的强度并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从而不同程度地威胁着铁路的行车安全。 1.1 铁路路基病害主要类型 既有铁路路基病害多种多样、病害程度轻重不一,为了较客观地认识各种病害的成因与规律,更好地采取相应的积极防治措施,通过对既有铁路产生路基病害的现场调查分析,对铁路路基病害仍沿用铁路系统的习惯分类,即按铁路路基结构的基本部位分为路基基床及本体、路桥(涵、隧)过渡段、路基边坡、路基基底及路基排水设施等五大类,按其病害特征可细分为18种类型。 (1)基床下沉外挤:基床土被水浸湿软化,基床面下沉形成道砟囊,并越来越深,或软弱层发生剪切滑动,致使道床下沉、路肩隆起、边坡或侧沟外挤等现象。 (2)基床翻浆冒泥:基床土体或风化岩被水浸蚀软化,在列车动力作用下液化成泥浆挤压冒出的现象。 (3)路基过渡段病害:在既有线路基连接处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路堑与隧道等连接路段),由于以往建设标准较低,未有设置过渡段的结构要求,因结构的特殊性引发的病害造成连接部位两端的刚度突变,与沉降不一致,导致轨面不平顺,影响线路结构的稳定。 (4)边坡溜坍:黏土质土(如黄土质砂黏土、砂黏土、黏土等),干燥时易崩裂,长期阴雨或暴雨后,雨水沿裂隙下渗,使表层饱和,失去稳定造成溜坍;或倾斜及基岩面上有黏土质覆盖层,受地表水下渗或地下水影响,造成覆盖层沿基岩面溜坍。 (5)边坡坍塌:一般发生在路堑中的某一部分,节理较发育,岩层较破碎,风化较严重,稳定性较差,路堑边坡坡度陡于其天然休止角,稍有外界影响(如与水等)就发生坍塌,坍塌前顶部先发生裂缝,当边坡坡度与天然休止角相适应时,可以稳定。 (6)风化剥落:整个边坡基本稳定,但由于岩层本身易受风化(如绿泥生岩、页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 1.1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1.1.1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1.1.2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1.1.3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1.2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1.3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1.4 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 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二、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处置对策 2.1 路基翻浆 概念: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造成路基湿软弹簧、路面破裂、冒出泥浆等的现象。 路基土质不良、公路经过湿地,或路基坡脚存有积水的路段容易出现翻浆病害,盐渍土和沼泽地是翻浆病害的重灾区。 路基翻浆的过程大致如下: 秋季(聚水)——冬季(冻结)——春融(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因行车荷载翻浆 非春融的雨季,如果路面密水性差,导致降水浸入路基,造成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也可能造成翻浆。翻浆时沉降与隆起并存,路基路面倒置,结构混淆。 2.1.1 路基翻浆的成因分析 水损坏(水破坏)是翻浆的根本成因。根据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的不同,可将翻浆分为五个类型,即地下水类、地面水类、土体水类、气体水类和混合水类。 2.1.2 路基翻浆的处置对策

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分析 郭浩然

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分析郭浩然 发表时间:2020-02-24T11:10:47.8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作者:郭浩然 [导读] 摘要:自从我们国家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各行各业都发展的愈发欣欣向荣,其中道路基建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山东联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自从我们国家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各行各业都发展的愈发欣欣向荣,其中道路基建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不过就目前阶段来看,我们国家的道路工程路基路面依旧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道路病害。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制止,很有可能在未来酿成不可逆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下文,便简要介绍关于工程路基路面治理相关的一些问题,并逐步探索关于道路常见病害的具体治理方法。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1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治理相关问题简介 关于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治理问题,其实很难在只言片语之间描述清楚。在现实当中导致道路工程出现路基路面病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了诸如地质、气候环境、车辆荷载等等,而且有些路面路基病害根本就无法避免。具体的路面路基治理方法,也要灵活的根据路面状况来进行灵活的变通,要在日常的治理工作当中对道路工程作出各种科学严谨的检测与预判。为了有效的提高道路工程的稳定通行能力,减少因为后期治理路面路基病害而耗费的大量经济与人力成本,相关道路承建部门一定要在工程开展之初就确保道路工程的结构质量足够过关。而关于之后无法避免的一些路基路面危害,要尽量用科学的技术方案来进行道路维护与治理。 2我国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的分析 2.1路面出现的麻面或蜂窝问题 现在会发现有些道路的路面出现麻面或者蜂窝的现象,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时技术不到位造成的。比如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使用沥青的比例不合理,一些填充型材料加水量的计量不准确,路基上填充料搅拌的时间不足,搅拌得不均匀,或者是由于员工在振捣时不到位,导致振捣不密实,这样会使填充材料里面含有空气,另外,道路养护人员在道路养护上使用方法错误或者道路养护时间不够,这一系列的施工技术问题都非常容易导致沥青路面上出现严重的麻面或者蜂窝等问题,这样会使道路的承受载重能力减弱,使道路使用寿命大大减少。 2.2路面出现裂缝现象 路面出现裂缝也是道路工程建设路基路面上一种常见的病害,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①使用的原材料的质量不够标准,甚至使用假冒伪劣材料,水泥、碎石、砂等是在道路的建设工程上使用最多的材料,假如使用的这些最基本的原材料都不合格,工程质量肯定会出严重问题。②工作人员在工程施工时技术不到位,施工时失误较多或者施工工艺不正确,致使道路路面出现裂缝,使道路安全性降低。 2.3路面的平整度不够 如果在道路建设施工时没有严格控制基层的平整度,那么路面的平整度也会不达标,导致路面平整度不够。比如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负责压路机和铺路机的员工的专业水平不够,工作时思想不够集中造成失误,或者负责监管的部门敷衍了事不严格检查路面,就会造成路面的平整度不够,严重的话也会使道路变得高低起伏不平,十分危险。 2.4发生边坡滑塌 一般边坡滑塌分为两种情况:①塌方,另外一种是滑坡。虽然这两种情况的产生原因都是由于土质疏松,但是土质疏松上也有很大的区别,第一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施工的过程中工作的失误以及水的损坏导致的。②主要是因为破坏了的地质条件所引起的。 3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常见病害治理方法 3.1路面裂缝治理方法 很多时候,路面之所以会出现各种类型的裂缝,基本都是因为板下基础不够牢靠引起的,也有极少部分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强度不够引起的。遇上混凝土结构不强,则需要打掉重新铺筑路面;而由基础部分引发的路面裂缝,利用水泥灌浆进行基础加固处理就可以解决。另外还有一类是就是利用沥青、混凝土进行表面材料的临时性修复。如若碰上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到期出现裂缝的情况,那就要对原本的混凝土结构进行粉碎处理,并将其作为基层处理,在其上层铺上沥青层或者重新浇灌混凝土。另外还有一种治理办法,就是将旧的混凝土作为骨料再生利用。 3.2路面坑槽治理方法 分三个层面来进行路面坑槽的治理:其一、选用原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遵从科学、严谨的原则,路面用到的矿粉必须是石灰岩生产的,断不可使用酸性石屑。其二,大力落实对于环境污染以及车辆超载的治理工作,要增强社会各界司机对于道路的防护保护意识,同时要对车流维修过程当中的各类油渍对路面的伤害与污染。与此同时,要将各种人为因素的路面破坏降至最低。其三,加强对路面上层沥青混合料的防水性能,在今后的道路工程中突破传统的沥青结构路面设计,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道路技术来创新新的路面工程施工,同时还要对路面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与防护工作。 3.3路基沉陷治理方法 对于路基沉陷的治理方法,其实也有很多种类,这里分别归纳了如下几种方法:其一,如果遇上原路面土质为柔软土层的情况,要根据路堤的实际高低状况来进行填料更换,与此同时,要把原有的软层土质去除,然后在原本的高度来进行路基夯实。其二,在填料的选择上,应用渗水性能比较好的填料,一定不能使用有腐殖土或者带树根以及草的土壤,并且要在铺筑路基的时候注意地面水的排查工作。其三,对于某些因为铺筑方法以及填料不实的路基状况,要及时的进行原材料清除,然后在重新填充好沥青沥水,并且将低下水位进行控制。 3.4路基翻浆治理方法 对于道路工程当中出现路基翻浆病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治理工作:其一,排水开渠。当路面长期处于潮湿的状态,这时候的路基部分就会开始发软,伴随翻浆的情况出现。这时候应该立刻在路肩的位置进行横沟的开挖,要将表面的积水进行有效的排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不敢说很全,至少很实用! 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路基路面常见的一些病害以及相应的处置技术都有哪些吧!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 ?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

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治理措施

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不同地区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的一些病害以及治理措施,分析其病害原因,并作相应处理,以确保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确保国防安全,必须有一个四通八达且完善的道路运输系统。而最重要的运输道路就是铁路和公路。对于公路安全质量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路基和路面的安全稳定性。 路基是天然地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和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路面是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材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物。在现实中,路基和路面都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路面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基和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由于所处地区和自然气候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路基和路面的破坏程度和破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大的方面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就是地形、气候、水文及水文地质、土质、地质以及植物覆盖;人为因素又分为荷载作用、路基结构、施工方法、养护措施等。最常见的路基破坏形式有边坡崩塌、滑塌,路基变形等,产生的原因涉及土质、人为的破坏、养护和管理等因素。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一、不同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多种公路路基病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我国西北部黄土沙土地区 我国西北部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黄土土壤中土颗粒比较松散,且无层理,而且这些地区的平均降水量比较少,所以土壤的含水量较小,而土壤的含水量却是路基路面稳定性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沙土具有很大的湿陷性和易溶蚀等特征,因而容易产生路基的局部塌陷和整体沉降。另外还有路基边坡面的剥落、冲蚀和整体失稳;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沥青面层的裂缝等。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会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路基路面破坏,从而导致各种病害的发生。

路基病害处治施工方案1

目录 1.工程概况 (3) 2.编制依据 (3) 3.施工计划 (4) 3.1 施工进度计划 (4) 3.2 材料计划 (4) 3.2.1水泥 (5) 3.2.2细集料 (5) 3.2.3粗集料 (5) 3.2.4片石 (6) 3.3 机械设备计划 (6) 4.施工工艺技术 (6) 4.1 施工准备 (6) 4.2 病害调查分析及处理措施 (7) 4.2.1路面破损调查及原因分析 (7) 4.2.2病害处理措施 (7) 4.3施工步骤 (12) 4.3.1 测量放样 (12) 4.3.2病害处置 (12) 4.4验收要求 (17) 4.5 环境保护措施 (17)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8) 5.1、安全措施 (18) 5.2安全生产责任制 (18) 6.施工管理及工作人员配备和分工 (20) 7.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1) 7.1组织、指挥系统 (21) 7.2事故应急援救流程 (22) 7.3应急预案演练 (22)

##至##路基病害处治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项目路线长度9.752公里,路面结构层为:(1)K0+000-K2+302.43段及K9+394.18-K9+751.85段路面结构为20cmC30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20cm 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泥结碎石路面层;(2)K2+302.43-K9+394.18段路面结构层为3cm表处+20cm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泥结碎石路面层,该道路建成通车至今,仅进行国日常养护和小修保养,未进行过大修工作,目前原水泥砼路面现状较好,原沥青表处路段病害较为严重,行车舒适性较差。本次本段设计等级:维持原道路等级;设计时速:20km/h(原路指标) 2.编制依据 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 F30-201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 -2015) 《公路工程集料实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规程》(JTG E51-2009)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08/1-2004) 《##至##段一阶段施工设计图纸》 其他现行规范、标准。

高速公路高填土路基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

高速公路高填土路基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 原因,及由高路堤产生的病害的表现形式,并从设计、施工和技术方面提出处治措施。 关键词:高填土路基,形成原因,病害,处理措施 高速公路路堤高度的选择,应从技术和当地条件考虑,高速公路路堤宜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土地十分珍贵,低的路堤,占地少,取土少,节省建设资金,缩短建设周期,后期沉降少,路堤稳定,对环境破坏少,利国利民。但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高速公路的路堤 由于多种原因一直偏高,平原地区平均高35M,跨公路处高810M,跨铁路处高1012M。高的路堤,必然带来建设资金增加、建设周期加长、技术难度加大、病害增多。建设初期,由于对某些问题重视不够,导致一些高填土路基的早期病害发生。 1、高速公路高路堤的形成原因 高速公路要求全封闭,全立交,为解决横向交通必须设置一些行人、行车通道。特别在目前我国尚存在大量的非机动车、慢速车及行人,必须从横向通道通过。而高速公路大多处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较多,通道设置密度不得不相应增大。从通道要求看,一般尽量高一些、宽一些,以满足农机、少量汽车的通行之需。桥梁通道净高的制约,是路堤平均填土高度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技术要求上,路基填土高度只要在1.82.5M就可以保证路基处于一

种安全状态。 2、高路堤路基病害的表现形式 由于填土过高引起的路基病害形式有以下几种: 不均匀下沉和路面不平。由于不均匀下沉,导致路面局部凹陷,行车震颤、颠簸,雨季表面积水,进而导致面层早期损坏。 易受水害。由于路基、路面及中央分隔带排水不畅,导致路基进水,路堤局部湿陷,路面结构层早期损坏。 对地基土强度要求高。由于原地基未处理好,导致路堤局部下沉,引起基层开裂,裂缝反射到面层,雨水进入,造成面层和基层的损坏。桥涵和高填土路堤结合部及高填深挖路堤结合部不均匀沉降,易 造成病害。 高填土路堤,由于不是全防护,裸露部位被暴雨冲刷,造成路堤 和路面的损坏。 3、高路堤病害形成的原因 高速堤路基产生病害的原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土基抗压能力 不足,造成地基变形过大,第二类是施工质量难以控制而造成的损坏,第三类是水对路堤破坏作用。 3.l土基承载能力不足造成地基变形过大 高速公路一般路线较长,所经地区可能会具有各种复杂的地形,特别是路线经过覆土层较厚的水田地,低洼地带,其承载能力大多较低,有很多在100KP以下,部分在100l50KP。之间并且土质天然密实度较低,加压时具有较大的变形和可压缩性。路基填土压实后密度在

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

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 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 【摘要】铁路线路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加之机车车辆本身的动力作用,轨道的几何尺寸及状况不断发生变化,路基、道床也在不断的变形变化中,加上对其重视及整治的力度不够,因此对铁路路基造成许多病害。路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铁路路基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较低,再加上施工质量监管不力,会导致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所以了解病害的类型、成因及整治措施,对铁路路基的防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原因分析,铁路路基病害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铁路路基病害成因整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铁路是线状工程,决定了要通过各种地质条件及气候环境不同的地区,而不少地区都存在膨胀土、红黏土、软岩风化残积土等各种不同工程性质不良的 土,并且受到地理和气候环境常年变化影响,加之由于技术水平、经济条件以及施工机械设备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铁路路基设计通常采用较低的技术标准,施工质量往往要求不严,从而导致各种铁路基床病害成为一种分布广、治理难、多发性强的病害,严重影响着列车的安全运行。研究铁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发 生机理,并能对其进行实用的检测,对路基的防治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铁路路基病害的分类及成因 预防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和发展,找出病害的原因,根据情况进行合理整治,以加强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机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是工务段的主要职责。铁路路基的病害按表现形式,分为路基下沉、翻浆冒泥、挤出变形、边坡坍方、

路基病害整治方案

路基病害整治方案 根据K2303+183.98-K2303+287.009段路基排查结果,可能存在排水系统功能不完善、翻浆冒泥、不均匀沉降,变形超标、路堤开裂、支挡防护缺陷等问题,拟制定本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总办函[2013]11号。 2、营业线上施工严格执行铁道部铁办【2008】190号文关于《印发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 二、施工方案 根据铁总办函[2013]11号文件要求,针对路基可能存在的上述病害,并结合现场检查情况,本段路基属挖方地段,基底为粉砂岩强风化红褐色,测试承载力满足要求,其上为级配碎石加5%水泥,质量符合要求,没有发生过翻浆冒泥、不均匀沉降,变形超标、路堤开裂现象。有可能存在排水系统功能不完善、支挡防护缺陷问题。此类问题一般采取疏通排水为主,引排至铁路外其它排水沟;支挡防护一般存在设计不到边的现象,这要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加设防护。 1、概况 K2303+183.98-K2303+287.009段路基全长103.029m,按照施工图施工完又按建设单位组织验收结果增加了排水系统,自广州南高铁工务段组织人员验收通过后,于2011年12月26日全线正式通车运营。 2、主要施工整治方法 2.1排水系统功能不完善 清理各排水沟内的杂物,水流冲刷严重的地方凿除重新修补,形成堵塞或未引排到其它水沟内,根据地形情况,将现有排水沟引入地方排水系统。 2.2支挡防护缺陷 根据现场的防护支挡情况,在需要增加的地方会同建设单位人员、工务段人员到现场查看,确需增加的防护,在现场直接定出来,我工区组织人员完善。 三、物流运输及机具存放方案 接到广州南高铁站工务段申请上线路时间后,根据时间段要求和工程量大小,安排作业人员带着材料、机具登记后上线路。施工后的设备、机具、材料可就近放入青罗峰大桥桥台

既有京哈线路基\基床病害整治措施

既有京哈线路基\基床病害整治措施 通过分析京哈线路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基冻涨等路基病害及其原因,提出基床下沉外挤、路基边坡溜坍、路基冻胀等路基病害整治措施;提出改良基床土性质、设置封闭层和疏导地下水等基床病害防范措施,该措施在滨州线、滨绥线病害路基整治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标签路基;基床;病害整治措施;研究 前言 随着我国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铁路建设任务在土建行业中显得格外重要。伴随着行车速度的不断提速、列车轴重、运量和列车荷载的增加,既有铁路路基、基床病害呈逐年增加态势,对铁路的行车安全及养护维修带来了不可想象的诸多问题。因此,既有铁路路基、基床病害的整治工作将成为维护既有线安全、高效、畅通运营的重点,同时会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以下就哈局管内京哈线路基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治方案。 1 路基、基床病害类型及分析 1.1 路基、基床下沉 基床土在水及动力作用下发生局部或大面积软化下沉引起轨面下沉,采用加厚道碴维持轨面高程后,道碴下沉形成道碴囊,碴囊深0.5~1.2m,囊内积水,基床土呈软塑状。同时,基床软化下沉引起基床土及底碴从道床坡脚挤出,路肩上拱外挤,侧沟倾斜开裂。 1.2 路基边坡溜坍 路堤由不合格的填料填筑,填料的夯后剪C、φ值较低,且边坡较高,边坡设计坡率大于路堤压实后填料的安息角,尤其是在汛期,基床土含水量大增,路肩处可发现大量纵向裂纹,边坡溜坍较多且非常严重,时常出现边坡溜坍至碴床边,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1.3 路基、基床板结 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石灰岩石碴形成大量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粉状物,容易引起水化反应。大量煤粉进入道床,充填了碴石空隙。各种金属设备摩擦所产生的铁屑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钙质胶结”与“铁质胶结”,对道床造成严重污染,形成一种十分复杂的新再生岩石,加速、加重了道床的板结。雨季来临时,发生水化反应,致使道床翻浆,稳定性下降。 1.4 路基冻涨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分析与处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分析与处治 对策探讨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分析与处治对策探讨 摘要: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对于行车速度、安全及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四大类病害: 断裂类病害、竖向位移类病害、接缝类病害、表层类病害,对各类病害的类型及轻重程度分级进行了详细讨论,而后探讨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建议。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概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可分为: 断裂类、竖向位移类、接缝类和表层类四种类型。断裂类主要指纵、横、斜向裂缝和交叉裂缝、断裂板等;竖向位移类主要指沉陷和胀起;接缝类主要指裂缝的填缝料损坏、唧泥、错台和拱起等;表层类主要指坑洞、露骨、网裂和起皮、粗集料冻融裂纹、修补损坏等。 2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对策 2.1裂缝修补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型式多样,处治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缝宽不足 0.5mm的非扩展性表面裂缝,采用压注灌浆法;局部性裂缝,且缝口较宽时,采取扩缝灌浆法;对贯穿全厚的裂缝,采用条带罩面法。对裂缝宽度大于3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后直接灌注。

2.2接缝修补 接缝施工时,为保证清缝质量,对杂物充填较多的纵缝,必须用切缝机切割,其它缝也应用铁铲对杂物和老化的填料进行清理,然后用高压气体吹净。对加热型填缝材料,按规定进行熔化,使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加热温度不宜过高、过低,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材料老化或流动性较差。用黄油枪或扁嘴铁壶沿缝方向均匀浇灌加热后的填缝料至缝填满为止(不宜过高或过低),灌缝深度至少应大于 1.5cm。灌缝应在路面干燥及路面板下没有积水时进行,保证填料与缝壁粘接牢固且不被高压水剥离、挤出。根据填缝料性质,做好施工交通控制工作,待填缝料冷却后开放交通(一般需30min),以免其被行车粘掉。 坚持周期性养护,根据填料有效使用寿命,对全部构造缝进行全面清缝和普灌,其后每年入冬和雨季之前进行补灌,保证构造缝全部密封。 2.3局部修补 对出现错台的板块,先采用压浆调整,恢复平顺,调整后仍有高差,且错台量小于10mm,可用建筑磨平机打磨掉高出的部分或人工凿除高出部分,凿除(打磨)宽度一般为10~30cm。错台量大于10mm的,在低的一侧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碎石衬平,衬补长度按高差的1~2%,也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薄层修补。修补前应用钢丝刷将原路面清理干净。大面积麻面、露骨、平整度差等结构性病害, 常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处理厚度应大于 2.5cm,罩面前要对破碎板及整个路面进行修补和压浆处理。一般的麻面可不作处理,只对露骨严重部分作整段处理,可用聚合物砂浆作薄层处理。 2.4破碎板块修补 采取换板方式处理水泥混凝土路面严重破碎板,即挖除整块破碎板,然后浇筑水泥混凝土,板厚与原面板厚度一致,但一般不宜小于24cm,否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修复。板角断裂等破损采用局部修补方式,即对板角断裂的部分渐除成正方形或矩形,在原板壁上加装传力杆后,在凿除位置浇筑混凝土。

路基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一、概述基本问题 1.1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1.1.1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1.1.2 基于成因确定方案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1.1.3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 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1.2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1.3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1.4 公路路面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 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二、对策常见措施 2.1 路基翻浆 概念: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或路面基层含水率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造成路基湿软弹簧、路面破裂、冒出泥浆等的现象。 路基土质不良、公路经过湿地,或路基坡脚存有积水的路段容易出现翻浆病害,盐渍土和沼泽地是翻浆病害的重灾区。 路基翻浆的过程大致如下:

膨胀土地区铁路路基病害分析与整治

膨胀土地区铁路路基病害分析与整治 作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种特殊豁土,膨胀土有着这样的性质,也就是膨胀土当遇水的时候会发生膨胀并且失水收缩开裂,而且当其反复胀缩将会导致土体强度的减小,这些都对于铁路建设工程安全性有都有着巨大隐患。因而对于铁路建设项目的施工以及后来的运营而言,需要地预防整治膨胀土地区铁路基床病害。这些病害主要有路基下沉等表现,而且其中里面基床翻浆最为明显,因此文章从该角度对于膨胀土地区基床病害综合整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标签:膨胀土;基床;病害;预防(整治) 1 引言 在全球范围内,膨胀土的分布都非常广泛,一直到当今为止,膨胀土所分布的地方以及国家遍布世界各地[1],例如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等国家,膨胀土年蒸发的蒸腾量超过甚至都超过了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而且膨胀土分布比较集中的位置大概处于在北纬60度至南纬50度的区间。可见膨胀土的分布之广,对于一些建设项目工程都有着很大的威胁。 对于膨胀土而言,有明显胀缩性、多裂隙性等特点,而且这些特征都会引起铁路工程施工及维护方面的不安全[2]。到现在为止,中国的京九、南昆等几条铁路干(支)线,运行通车后这些膨胀土地区的路基段都产生了路基病害,甚至有的路基损坏率达到75%,路基基床病害很常见。 2 膨胀土定义与特性 2.1 膨胀土的定义 膨胀土定义为它是一种容易膨胀,并且在失水收缩后开裂的土壤,这种土壤的主要成分成分包括了有着较强的亲水性矿物蒙脱石,伊利石等,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是硬质塑料或硬状态,与裂隙发育,常见的表面光滑,划痕,裂纹开闭等,这些大多数存在于盆地的边缘,山前丘陵等地方,膨胀土无明显天然陡坎,它的基本特性包括胀缩性以及抗裂性等[3]。 2.2 膨胀土的基本特性 2.2.1 膨胀土微结构 细小的豁土矿物颗粒是膨胀土微结构的主要成分,同时还有粉粒和砂粒等。伊利石多呈叶片状,薄而细碎;蒙脱石呈球状集合体;长石为长柱状,主要已蚀变为蒙脱石。颗粒主要以微集聚体形态在膨胀土里面[4]。这些土里面的裂隙比较成熟,也许是土在胀缩过程中因受力引起,这些裂隙的存在是促使其强烈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