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方活命饮在肛肠科中的应用_宋玉柱

合集下载

仙方活命饮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分析

仙方活命饮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分析

仙方活命饮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分析杨明【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手术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仙方活命饮治疗,研究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仙方活命饮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较好。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alive XianFang drink treatment crissum absces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3, 68 cases of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anus week abscess patientsa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he team, to give the control operation, the team is i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giving alive XianFang drink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Water treatment crissum abscess XianFang alive better clinical effect.【总页数】2页(P253-254)【作者】杨明【作者单位】15004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1【相关文献】1.仙方活命饮治疗治疗肛周脓肿术后65例 [J], 王洪波;孙艳坤;高洁2.仙方活命饮加味坐浴结合手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52例 [J], 潘逸迁3.中药仙方活命饮治疗艾滋病并发肛周脓肿的疗效探讨 [J], 傅斌红; 顾杨; 黄金花4.仙方活命饮加味坐浴结合手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的效果分析 [J], 张宇君5.肛周脓肿切开排脓术加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J], 程丽斌;柯邱红;赵林华;黄永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诊治肛门脓肿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诊治肛门脓肿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诊治肛门脓肿肛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痛苦。

在中医肛肠科学中,对于肛门脓肿有着独特的诊治方法。

中医认为,肛门脓肿的形成多与湿热下注、热毒蕴结、气血凝滞等因素有关。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或者外感六淫之邪,都可能导致体内湿热内生,下注肛门,从而引发肛门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最终形成脓肿。

在诊断方面,中医注重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判断病情。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肛门周围的红肿情况、脓液的颜色和质地等。

闻诊则留意患者脓液是否有异味。

问诊会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起居、发病时间、症状特点,比如是否有疼痛、发热、排便异常等。

切诊包括触摸脓肿的大小、硬度、波动感等。

中医在治疗肛门脓肿时,方法多样,且注重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内治法是中医治疗肛门脓肿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脓肿初期,若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疼痛,尚未成脓,多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法,常用方剂如仙方活命饮加减。

若热毒较盛,伴有发热、口渴等症状,则可选用黄连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当脓肿已成,正虚邪恋时,治法转为托里透脓,方用透脓散加减。

外治法在肛门脓肿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熏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煎汤熏洗肛门局部,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

例如,可以使用苦参、黄柏、大黄、芒硝等中药煎水熏洗。

外敷法也是常见的外治手段。

初期未成脓时,可用金黄膏、玉露膏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药膏外敷;成脓后,若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则可用九一丹、生肌玉红膏等换药,以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中医还有针灸疗法用于肛门脓肿的治疗。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长强、承山、足三里等,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

在肛门脓肿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还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湿热内生。

宜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保持大便通畅。

仙方活命饮加味坐浴结合手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52例

仙方活命饮加味坐浴结合手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52例

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1月第54卷第1期仙方活命饮加味坐浴结合手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52例潘逸迁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温州325000关键词婴幼儿肛周脓肿仙方活命饮坐浴手术肛周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及其软组织间隙发生的急慢性化脓性感染,中医学称之为“肛痈”。

婴幼儿肛周脓肿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肛管局部免疫功能不全有关。

由于婴幼儿肛腺分泌的大量黏液潴留在肛隐窝内,其中主要成分为免疫球蛋白A(IgA)和多糖体,当婴幼儿发生腹泻,肛隐窝处的黏液被冲刷,引起防御力降低,易于发生肛周脓肿。

近年来,笔者采用手术配合术后仙方活命饮加味坐浴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52例,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住院患儿,共104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18d~5.5岁,平均2.6岁;病程最短10d,最长5年,平均病程2.8年。

对照组52例,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21d~6岁,平均2.8岁;病程最短13d,最长6年,平均病程2.9年。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采用切开引流或切开挂线术治疗。

采用静脉靶控麻醉,患者取侧卧位,于脓肿压痛最明显处做放射状切口切开至皮下,勿深入肌层,以免切断括约肌,修剪皮瓣使之成梭形,放出脓液,分离脓腔纤维隔,油纱条填塞,使引流通畅,查无活动性出血,固定外层敷料,术毕。

如瘘管较深,则行切开挂线术。

同时配合仙方活命饮加味坐浴治疗[1]。

药物组成:金银花30g,防风、浙贝母、赤芍各10g,蒲公英、野菊花、栀子、穿山甲、皂荚刺、乳香、没药各6g,白芷3g。

煎药,取药液1200ml,坐浴,术后首次排便后开始坐浴,每次约20min,每日2次,疗程为10d。

2.2对照组:手术方法同治疗组,术后排便后创口常规碘伏消毒,用0.9%NS坐浴,每次约20min,每日2次,疗程为10d。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医验方治疗肛肠疾病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医验方治疗肛肠疾病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医验方治疗肛肠疾病肛肠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和痛苦。

中医肛肠科学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中中医验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肛肠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湿热下注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选用合适的中医验方进行治疗。

对于内痔出血,中医常采用清热凉血、化瘀止血的验方。

比如槐花散,其由槐花、侧柏叶、荆芥穗、枳壳组成。

槐花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侧柏叶能清热凉血、收敛止血,荆芥穗疏风止血,枳壳行气宽肠。

诸药合用,可有效缓解内痔出血的症状。

对于外痔肿痛,常用的验方有苦参汤。

苦参汤由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黄柏等组成。

苦参、蛇床子、白芷有燥湿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金银花、黄柏清热解毒。

煎汤熏洗坐浴,可减轻外痔的肿痛症状。

肛裂是肛肠疾病中较为疼痛的一种,中医治疗肛裂常用的验方是润肠汤。

润肠汤包含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等药物。

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麻仁、桃仁润肠通便,枳壳行气导滞。

通过调理肠道,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肛裂的愈合,减轻疼痛。

肛周脓肿在中医属于“肛痈”范畴,治疗时常用仙方活命饮。

该方由金银花、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控制肛周脓肿的炎症,促进脓液排出和伤口愈合。

肛瘘是肛肠疾病中的疑难病症之一,中医治疗肛瘘常用的验方是托里消毒散。

托里消毒散由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白术、茯苓、金银花、白芷、甘草等组成。

具有扶正托毒、消肿排脓的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肛瘘瘘管的修复。

除了上述方剂,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用药。

比如,对于伴有湿热较重的患者,可加用黄芩、黄连、黄柏等清热燥湿的药物;对于气血虚弱的患者,可加用黄芪、党参、熟地等益气养血的药物。

在运用中医验方治疗肛肠疾病时,除了内服中药,还常常结合外治法。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利用中药调理肛肠疾病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利用中药调理肛肠疾病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利用中药调理肛肠疾病肛肠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和困扰。

中医肛肠科学在调理肛肠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中药的运用更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中医认为,肛肠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密切相关。

例如,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肛肠疾病包括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

针对这些疾病,中药调理可以从内而外,标本兼治。

对于痔疮,中药调理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果是由于湿热下注导致的内痔出血,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槐角丸。

槐角丸中的槐角、地榆等成分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对于外痔肿痛,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进行熏洗,如苦参、黄柏、蒲公英等。

将这些中药煎汤,先熏后洗,可以有效地缓解外痔的肿痛症状。

肛裂多因血热肠燥所致,治疗上以润肠通便、养血止血为主。

麻子仁丸就是一个常用的方剂,其中的麻子仁、杏仁等能润肠通便,白芍、生地等能养血滋阴。

此外,还可以配合外用的中药膏剂,如蛋黄油膏,涂抹在肛裂处,促进伤口愈合。

肛瘘的形成多与正气不足、邪毒留恋有关。

在中药调理方面,初期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可选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后期则以扶正托毒为主,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同时,还可以配合中药栓剂,如苦参栓,塞入肛内,起到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作用。

肛周脓肿在未成脓时,可内服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中药,如五味消毒饮;已成脓者,则需要切开排脓,术后用中药坐浴,如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煎汤坐浴,以促进伤口愈合,防止复发。

除了方剂和外用药物,中药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来调理肛肠疾病。

例如,对于经常便秘的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蜂蜜、香蕉等。

对于便血的患者,可以食用一些具有补血止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木耳等。

在使用中药调理肛肠疾病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要注意中药的用法、用量和禁忌。

仙方活命饮联合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临床疗效观察

仙方活命饮联合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临床疗效观察

术创伤大 . 创面愈合时间长 。 且 切 开 引 流 易导 致 病 变部位硬化 , 延缓肿块消退 , 加 重 患者 大 便 干结 症
状, 疗效 不 理想 【 l 】 。肛周 脓 肿归 为 中 医“ 肛痈 ” 范畴 , 相 关 研 究指 出 .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肛 周 脓肿 能够 有 效
第3 3卷
第2 2期
甘肃 科技
G a n s u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V o I . 3 3 N o . 2 2
No v . 201 7
2 0 1 7年 1 1月
仙方活命饮联 合切 开引流术治疗 肛周脓肿 临床疗效观察
疗效 . 缩 短 创面 愈 合 时 间 , 降 低 复发 率 。 关键词 : 仙方活命饮 : 切 开 引 流术 ; 肛周 脓肿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8 5 . 5
肛周 脓肿 是 临床发 病 率 较 高 的肛 周 疾病 . 临 床
主要 表现 为 组 织 性 感 染 、 化脓 , 病 因 为病 原体 侵 入
间( 3 . 6 2  ̄ 1 . 2 0 ) d ; 高位脓肿 2 1例 , 低位脓肿 2 7例 。 对照组男 2 9例 。 女 1 9例 。 年龄 2 7 — 4 4岁 , 平 均 年 龄
( 3 7 . 1 8  ̄ 2 . 2 9 ) 岁; 病程 2 — 5 d , 平 均 时间 ( 3 . 5 8  ̄ 1 . 1 7 ) d ;
9 7 . 9 2 %与 对照 组 8 3 . 3 3 %相 比较 高 且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5 ) ; 观察 组 患者 创 面 愈合 时 间 明显 短 于对 照组 ( P < 0 . 0 5 ) ,

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治疗混合痔PPH术后肛门疼痛疗效观察

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治疗混合痔PPH术后肛门疼痛疗效观察

综上所述,非布司他联合痛风定胶囊治疗H U A有效率高,可明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肾功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1]王宏宝,刘颖,曾洪利,等.体检人群髙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血尿酸与血肌酐水平检测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33(3) :291 -293[2]宋丽娟,张向阳,迪丽达尔■希力甫,等.瑞舒伐他汀钙对髙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及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 ,25(6) :543 -545[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179 - 1S3[4]麦垚,徐春燕,薛元明.髙尿酸血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3):209 -211[5]沈赞,金星,陶沙,等.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髙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影响的对比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4) :1665 - 1667[6]陶小军,金星,陶沙,等.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髙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对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 :170 - 172[7]刘孟渊.加味四妙散治疗髙尿酸血症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〇11,24(4):675_677[8]张娴娴,孙维峰,徐伟,等.泄浊除痹方治疗髙尿酸血症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 (9) : 1216 -1219[9]赵佳辉,李晶,王在东,等.土萆四妙汤配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和(或)髙尿酸血症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1(16) :188 - 190[10]邢铁艳,陈慕芝.痛风定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1].中医药导报,2015,15(16):86-88[11]髙莹,张治然,汤志宏,等.苯溴马隆联合痛风定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10) :1060 -1062[12]陆玉鹏,李义凯,李益军,等.痛风定胶囊联合非布司他对髙尿酸血症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20(1) :413 -414[13]刘圳奋,马红霞,李秀宁.痛风性关节炎与髙尿酸血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J].西部中医药,2014,24(S) :157 -15S[14]王文革,苏筠霞,刘明龙,等.别嘌呤醇与厄贝沙坦联用对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髙尿酸血症患者的炎症因子及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2,26(38) :3604 -3606[收稿日期]2016-0S-03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治疗混合痔PPH术后肛门疼痛疗效观察刘艳华\王金伟2,倪秀茹1(1.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101300;2.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101300)[摘要]目的探讨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治疗方案对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肛门疼痛的影响。

加味仙方活命饮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41例临床观察

加味仙方活命饮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41例临床观察

加味仙方活命饮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41例临床观察
熊千祺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00(007)010
【摘要】@@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常见多发疾病,发病率较高.本病虽不算严重,却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们自1992年6月~1996年8月用加味仙方活命饮内服配合却毒汤外洗治疗本病41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rn1 临床资料rn41例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16岁~79岁;病程2~9天.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肿胀疼痛、硬结触痛、充血发热等症状,部分病人伴有畏寒、纳差、便秘、头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总页数】1页(P59)
【作者】熊千祺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公安 43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15
【相关文献】
1.仙方活命饮加味方治疗急性骨髓炎(热毒蕴结证)的临床观察 [J], 平伟;张立才;武智超;王伟
2.仙方活命饮加味内服外敷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临床观察 [J], 高轩;丁幸坡;张雨;赵万良
3.切开引流并挂线疗法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观察 [J], 万廷军
4.挂线引流法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观察 [J], 吴显保;史仁杰
5.加味仙方活命饮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 [J], 宫少波;宋爱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方活命饮在肛肠科中的应用宋玉柱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231500关键词仙方活命饮肛周脓肿直肠脓肿肛窦炎仙方活命饮是治疗痈疡初期的著名方剂,出自5校注妇人良方6,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活血的功效。

肛门、直肠脓肿为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大多通过手术方能根治,但如果中医药治疗方法得当,往往能够避免手术或缩短病程。

肛窦炎是引起肛肠外科疾患的主要感染灶,为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

笔者用仙方活命饮治疗肛肠感染化脓性疾病,取得很好的效果。

肛周脓肿(肛痈)某男,23岁,1999年11月16日初诊。

患者因肛旁反复肿痛不愈4个月入院。

4个月前出现肛门疼痛、坠胀,并出现肛旁肿块,病程中便次有时增多,大便不带血。

曾在我院肛肠科门诊及多家医院抗炎治疗,疼痛减轻,肿块缩小,但停药后肿块增大,疼痛反复,如疼痛较剧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症状。

患者每当出现肛门肿痛时,即在家自行静滴抗生素,如此反复数月不愈,肿块既未消散,也无溃脓。

入院查体:体温正常,BP135/90m mH g,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血常规示:WBC6.8@109/L, N0.51,血沉5mm/h。

肛门检查:胸膝位2点肛旁可触及约2.5cm@2.0cm硬性肿块,有条索状物伸入肛内,压痛明显。

入院诊断:肛周脓肿(肛痈),证属热毒蕴结。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投仙方活命饮,处方:金银花30g,香白芷10g,防风9g,浙贝母6g,赤芍10g,当归尾12g,炒皂角刺9g,炙穿山甲9g,天花粉9g,制乳香、制没药各6g,陈皮6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3剂后,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

服至6剂,肛旁肿痛基本消失,条索状硬结无触及,再投6剂巩固疗效。

住院12d,住院期间每日静滴氨苄青5.0g,环丙沙星0.2g。

出院时肛旁肿块完全消失,肛门无疼痛,出院带药5剂。

随访5年,未再复发。

按肛周脓肿是肛门腺感染、化脓蔓延到肛管直肠周围形成的脓肿,以肛周局部红、肿、热、痛继之化脓为特征,中医称之为肛痈。

5外科正宗#脏毒论6指出:本病凡属实证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厚味辛辣,引起湿热内生,热毒结聚而成。

或因感染毒邪,瘀血凝滞,经络阻塞,血败肉腐而成。

凡属虚证者,多因肺、脾、肾三脏亏损,湿热下注肛门所致。

临床上根据脓肿的成熟程度分早、中、后3期,中医有不同的治疗原则,对应为消、托、补三法。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肛周脓肿一般成熟期多在7d左右,但部分患者由于抗炎时期较晚,如肛门肿痛在3d左右才开始使用抗生素,或抗生素剂量不足,往往会出现肿块既不消又不溃的现象,即使肿块消退,不久脓肿还会复发。

仙方活命饮主治痈疡初起,热毒壅聚,气滞血瘀,对痈疡脓未成者,用之可使消散。

根据笔者经验,肛周脓肿发病的前3d开始使用仙方活命饮疗效最好,可以达到根治,避免肛瘘的形成;病程超过3d,即使肿块没有消散也会及早溃脓,不会出现长期既不溃脓又不消肿的局面。

本例系肛周脓肿反复发作4个月之久,为不正规使用抗生素所致,其实内口已成,西医保守治疗只能控制其发展,需通过手术切除内口或切开挂线方可治愈。

而本例通过内服仙方活命饮,使肿块渐消直至痊愈,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体现本方神奇之功效。

直肠脓肿(肠痈)某男,37岁,2004年8月11日初诊。

因肛门坠胀疼痛伴发热10余天入院。

患者于10d前出现肛门坠胀疼痛,并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明显好转。

2d前来我院肛肠科门诊求治,当时指诊未触及直肠肿块,拟/直肠炎、肛窦炎0给予静滴抗生素治疗,患者症状无好转,并出现肛门坠胀加重,小便难解,伴畏寒发热,故再入院求治。

入院查体:体温37.6e,BP130/75mmH g,营养良好,痛苦面容,心肺阴性,肝脾肋下未及,舌淡,苔薄黄,脉弦滑。

血常规示: WBC6.8@109/L,N0.78,肝肾功能正常。

肛检:外观正常,无红肿热痛,直肠指检距肛门约6cm以上,右后壁可触及肿块,质中硬,范围约5.0cm@3.0cm大小,无明显隆起,黏膜表面光滑,肛管直肠灼热。

入院诊断:直肠脓肿(肠痈),证属热毒壅盛。

于是在肛门局麻下予直肠壁脓肿切排术,常规消毒,用注射器穿刺脓肿中心部位,抽出约5m l脓液后,在肛门镜下用手术尖刀片刺入肿块,弯钳伸入切口钝性分离,结果未排出脓液,再经多次穿刺,也未能抽出脓液,只好术口放置凡士林纱条,结束手术。

治则:清热解毒,托毒溃脓。

投仙方活命饮加减,处方:金银花30g,黄芪15g,桃仁12g,当归12g,穿山甲12g,皂角刺12g,陈皮9g,丹皮9g,浙贝母9g,延胡索15g,白芷9g,防风6g,红藤30g,败酱草3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

3剂时体温正常,肛门坠胀减轻,前方去白芷、防风,加熟大黄15g,嘱其正常排便。

6剂时患者诉排便后肛门坠胀明显减轻,身体轻松,自见大便中有较多脓液,换药中见脓肿已溃。

再投5剂,患者睡眠饮食均正常,大小便易解,肛门无坠胀疼痛,指诊直肠肿块消失。

住院期间每日静滴氨苄青5.0g,环丙沙星0.2g,痊愈出院。

随访3个月无复发。

按本例患者的病位在直肠,因位置较高,病程较长,经长期抗炎无效,给明确诊断带来了困难。

入院时虽穿刺有少量脓液,而脓肿大部分尚未成熟,即使已作切开并抗炎治疗,也难以在短期内奏效。

本例处在脓肿不消、成脓不易的阶段,投仙方活命饮加红藤、败酱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桃仁、丹皮凉血、散血、破血祛瘀;大黄泻肠中湿热瘀结之毒,延胡索消肿止痛;穿山甲、皂角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加黄芪在于托毒排脓,使毒随脓泄,腐祛新生。

#226#CJT CM,Jun.2005,Vo l.17,N o.3肛窦炎(脏毒)某男,49岁,2004年11月5日初诊。

患者诉肛门坠胀、刺痛1个月,大便次数增多,有排便不尽感,大便较干结,呈颗粒状,肛门潮湿瘙痒,伴有口干,尿黄赤,自服消炎药无好转。

肛检:肛周皮肤潮湿,肛镜下见肛隐窝充血水肿,压之溢液,肛乳头肥大,指检肛内灼热,肛管有紧缩感,肛隐窝处可触及凹陷,压痛明显。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拟诊:肛窦炎(脏毒)。

证属热毒炽盛。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投仙方活命饮加减,处方:金银花20g,蒲公英30g,赤芍15g,当归尾12g,天花粉12g,桃仁12g,炒皂角刺6g,炙穿山甲6g,制乳香、没药各6g,熟大黄15g(后下),炒枳壳12g,陈皮9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第3煎熏洗肛门15min。

服3剂时,肛门坠胀疼痛明显减轻,大便易解,身体轻松。

上方减熟大黄为9g,继服7剂,诸症消失。

按肛窦炎是指发生在肛窦、肛门瓣的急慢性炎症,有肛门疾病/发源地0之称。

疾病的早期多被忽视,就诊时病情一般较重。

由于肛窦的解剖特点,抗生素不易进入肛腺腺体内,单纯使用消炎药效果较差,病程常缠绵难愈,甚至引发肛周脓肿。

中医认为,本病为肠道燥热,积热下移壅结肛门,郁结不散,久则灼热蒸内,气血壅滞,络脉瘀阻,出现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

本例方中,加蒲公英增强金银花清热解毒之功,赤芍、当归、桃仁、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穿山甲、皂角刺活血通络;大黄泻热通便;枳壳、陈皮理气。

同时配合中药熏洗,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内外同治,疗效颇佳。

收稿日期:2004-12-16#临床报道#辨证分型论治老年黄斑变性150例254眼项文莉刘伟萍张颖浙江省绍兴市中医医院312000关键词老年黄斑变性眼科辨证论治老年黄斑变性(AM D)是眼科常见的老年性眼病,其病因尚不能确定,药物治疗也无特效。

我们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及检眼镜下表现,将其归属中医视瞻昏渺和血证暴盲范围,分3型用中药治疗,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50例病人(254眼)为我院2004年2月-2004年10月门诊患者,年龄48~92岁;男117例,女33例;病程2周~8年;视力0.08~0.6;干性139例242眼,湿性11例12眼。

2分型按症状及检眼镜下表现分为3型:肝肾亏虚型、气虚血瘀型、肝郁火旺型。

肝肾亏虚型:87例159眼,表现为双眼视力缓慢下降,伴两眼干涩不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检眼镜下见:后极部色素上皮脱失或增生,色素紊乱,呈萎缩性改变,中心凹反光消失,部分伴有玻璃膜疣,舌红,苔薄,脉细。

气虚血瘀型:52例83眼,双眼视力缓慢下降,视物轻度变形,兼见头昏乏力,神疲倦怠。

检眼镜见:后极部色素紊乱,伴有少许渗出,或反复发生黄斑部出血,舌淡,边有齿痕,脉细涩。

肝郁火旺型:11例12眼,视力下降明显,视物变形,起病转急,兼两眼干赤不适,口干咽燥,烦躁易怒。

检眼镜见:黄斑部有较多出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3治疗方法¹肝肾亏虚型,主方四物五子丸加减:当归10g,生地20g,熟地15g,白芍12g,川芎6g,菟丝子15g,枸杞子20g,覆盆子12g,地肤子12g,车前子15g,丹参20g,茺蔚子15g,白蒺藜20g,红花6g,炒鸡内金10g,焦山楂10g,炒白术12g。

º气虚血瘀型,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6g,熟地15g,白芍12g,赤芍12g,川芎6g,黄芪30g,当归10g,党参15g,炒白术12g,地龙10g。

»肝郁火旺型,生蒲黄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墨旱莲20g,丹皮12g,生蒲黄12g,槐米12g,生地30g,泽泻10g,车前子10g,丹参15g,茯苓15g,焦山栀15g,白术12g,白芍10g,当归10g,柴胡10g。

日1剂,水煎服,连用3个月。

4治疗结果显效(24例35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检眼镜见眼底渗出减少,出血吸收。

有效(57例99眼):视力提高2行以下,检眼镜下无明显改变。

无效(69例120眼):视力不能提高,检眼镜下病变无明显改变。

以例数计,有效率54.0%。

体会老年黄斑变性为黄斑部组织结构的衰老性改变,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增高之趋势。

医学研究发现,AM D是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萎缩,或者由于玻璃膜的破裂,脉络膜毛细血管由裂缝中向色素上皮方向生长形成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本病分干性和湿性,干性者表现为视力缓慢下降,属中医视瞻昏渺的范畴;湿性者表现为黄斑出血而致的视力突然下降,属中医学血证暴盲范畴。

根据中医学理论,本病为老年人常见眼病,与衰老相关,肝肾两虚是根本,局部的病理改变,干性与肝肾亏虚、气虚血瘀、阴虚火旺相关,湿性与血热妄行、痰瘀互结、肝郁气滞有关,大部分病人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表现。

我们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及检眼镜下的表现,将症状辨证分析后分成肝肾亏虚、气虚血瘀及肝郁火旺3型,并以相应处方。

众药合用,标本兼顾,共奏疗效。

药理研究也表明,五子丸中菟丝子、枸杞子等有活化视网膜感光细胞更新机能的效应;川芎、桃仁、红花等有改善免疫机能、增强黄斑区脉络网的微循环,促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行,改善黄斑区的新陈代谢,活跃感光细胞的更新机能,重新激活黄斑区的视觉功能的作用,从而提高视力,还可以改善局部缺血、瘀血引起的局部营养代谢障碍,避免因缺血、瘀血加重黄斑部视觉细胞损伤导致视功能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