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故事中的人物》教学实录+选文 10

群文阅读:《故事中的人物》教学实录+选文  10
群文阅读:《故事中的人物》教学实录+选文  10

群文阅读

《故事中的人物》教学实录+选文

设计说明:北师大版十一单元,《毽子里的铜钱》这篇课文,是琦君写的幼年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卖山薯的老人,刻画细腻逼真。故事本身很简单,但因对人物对情感的体会细腻入微,整个故事显得饱满充满浓浓的温情。

小故事,真人物。因此我希望以这篇文章为例,以另外两篇文章北师大五年级教材《修鞋姑娘》《唯一的听众》为练习,让孩子学会活化故事中的人物,以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将故事读活。

《毽子里的铜钱》作为本册教材精读课文,我们提前做了预习和批注,孩子也读了很多遍,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

教学目标:引导孩子通过与文本对话,活化故事中的人物,使其形象丰满生动:能用词语或句子概况形容;能根据文章信息推想人物生活故事。

教学实录:

1、导入:

上课伊始,先问孩子:这篇文章中,你对卖山薯的老人,有怎样的印象。由于孩子还未能深入解读文本,他们的回答是模糊而局限的,不过辛勤啊,善良啊,部分孩子能说出来。

2、提示

我问他们,要具体了解文章人物,该从哪些地方看呢?比如外

貌?故事中的人物,外貌只是一个方面,通过故事你还能读出这个人的很多特点来。还有呢?学生说,语言,动作,还有神态。我相机板书。

什么是神态?孩子们不太了解,我说你看,孙梦建在发呆,这是神态。大家笑。我说,张棋恒低着头笑,这也是;崔润涛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方,这也是;冯思妤一脸认真,在严肃思考,这更是。

这样引导,孩子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接下来,用词语在课文旁边批注,通过这些描写外貌、神态、表情、语言的句子,你体会到它们背后的什么信息?如果用词语描写困难,当然还可以用句子。这时候,再根据你做的每一处批注,研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这个老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就清晰起来。这样以来,你还可以据此推想,老人的生活中还会发生哪些故事?这个时候的推向,就是有根有据的。到这儿同学们就可以展开讨论了。我告诉他们,读文章,不只是读通文字,还要把文字读活。文章就像一个小小的万花筒,会阅读会想象的人,能通过这一个小小的万花筒,看到背后人物的生动鲜活的生活。当然,这需要方法。

3、单篇训练

现在大家按照板书步骤,开始进行。

下去巡视时,发现很多孩子不能理解,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是什么意思。只是画出相关句子后,在旁边批上外貌,语言等,无意义字眼。

指导:背后的信息,就是你通过句子揣摩出来的东西,比如,黑

漆漆的手,你可以猜测,这是一个能干的,辛苦的老人。理解了之后,继续批注。于是看到很多孩子擦掉,认真思考。有的写慈和,好心肠,有的写善良,有的写辛苦,有的写大方,等等。还有的做了句子批注,喜欢小孩子,弯着腰说明长年累月地干活,不停止,等等。

接下来孩子自动地盯着句子发起呆来。我提醒他们可以对着句子思考想象了,生活中会发生哪些令人暖心或令人寒心的事儿呢?结合课本语句,推测一下。

提前想好的,在小组交流,但是不能打扰还在思考的同学。陆陆续续的,孩子们从小声转为大声,思路慢慢开阔了。我想是因为老人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也越来越清晰,他们才能完全走进老人的生活,设想他的生活故事,还原老人的形象。

一节课,孩子们基本能交流结束,全班汇报时,课间操铃声已响。幸好信息技术老师调了课,第三节还可以继续。

4、全班交流

上课后,先让孩子们在小组里温习下上节课设想的故事内容。五分钟后,我们开始进行全班交流。

罗澜说,老人在山上种了山薯,每天挖红薯,烤红薯,特别辛苦。几年后,在下山路上,遇到了二婶,二婶要把钱还给老人。老人说谢谢。

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这个续编故事不仅考验想象力,还要考验孩子们阅读文本提取信息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不能空穴来风,胡编乱造。

随着故事汇报的进行,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引导孩子们依据课文内容评价故事的真实性,不再以提出疑问为主,主要肯定故事中真实可信的部分,并说出为什么。这样的正面导向,就将孩子们的思路拉回文本,他们不仅要听,还要对比,将文本与故事打通,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刘学泽说,我觉得他会遇到一个乞丐,他请乞丐吃热腾腾的红薯。乞丐很感激他,说以后一定会报答他。后来乞丐真的发财了,成了成功的商人,他又回到小山村,寻找这名老人,说,自己当年接受了老人的烤山薯,填饱了肚子,现在来报答老人了,要给老人很多银元。可是老人没能接受。

问大家,哪些地方是可能发生的呢?

李峰毅说,老人送山薯给乞丐。

为什么呢?

李:因为从课文中看,老人本性是善良的。

马元雨欣说,乞丐回报老人。因为世界上好人还是很多的。

张智杰说,老人没接受是可信的。因为老人都能给孩子烤山薯,说明他不贪。

对的,老人可以把山薯送人,但该他的钱,他还是要的,比如二婶欠的一个铜板。而乞丐后来给的钱,不属于老人,他会不会要呢?

不会。

所以这是可信的。很好。

韩昀晓说,一天,有三个乞丐向老人讨红薯吃。老人说,你们自己选吧。三个乞丐选了红薯后,脱下了他们身上穿的乞丐样子的衣服,原来他们是三个经理。他们来考验老人,结果老人通过了应聘,他们要把老人招到商店里去。

这个故事既不违背课文中的老人形象,又有点超越现实。我没有发表意见。有同学反对说,那个时候商店超市都很少。

贾钊奇说,在商店里卖烤红薯很丢人。(这个孩子思想有点偏颇,有一次还认真地说,捡到100元钞票不会还,自己可以买好多东西。我没有否定他,因为他很诚实,而思想上的问题,是需要慢加引导的。我在等待合适的机会来渗透。这次又……)

韩昀晓反驳说:怎么会呢?那超市里也有卖糖葫芦的,你也觉得丢人吗?同学们面面相觑,贾钊奇看着韩哑口无言。

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虽然稍稍有点偏离,我还是没有干涉,为什么非得严格按路子走呢?时间还有的是。

又有人反对,老人什么都不会啊。他只会烤山薯啊。

还有人说,可以做山薯做的各种食品。

孩子们同情老人,由此引发改变老人命运的天真想象,这就是童心,我无权干涉,也无权邀请孩子过早进入现实成人世界,愿意用自己的小脑壳改造,就改造吧。

这时,我说,那你们认为,这些商人能怎样合理改变老人的命运呢?

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可以在小巷里帮助他开个小店铺啊,这样巷

子里就永远都有烤山薯了。

这样老人也不用栉风沐雨了。

同学们点头表示同意。

谢佳琪继续分享故事:一天,老人生病了,没来卖烤山薯。琦君觉得奇怪,就寻找到老人的家里。发现老人躺在床上,问他为什么不看医生,老人说没有钱。女孩就跑到外面给老人请了大夫,老人说,红薯在缸里,你自己取吧。

讲完,赵晗旭说,我有一个疑问,小女孩怎么知道老人的家呢?

故事嘛,不能苛求十全十美,我们的目的是透过文本推测老人的生活,所以只去肯定从文本想象到的情节就可以了。所以我制止了他的询问。

一个孩子说,孩子给老人请大夫可信,因为这个女孩也很善良。

一个说,老人生病可信,因为他很穷,经常冒着风雨在外面叫卖,还买不起伞。

一个反对说,不会啊,买不起伞,会把烤炉淋湿的,怎么卖呢?——很会抓住漏洞推理。

这时我说,那也可能有伞,但经常吹冷风,还是会生病。孩子们点头同意。

许佳洋的故事:老人每天到山上种红薯,再挖出来卖。几年后,女孩也长大了。这时,老人已经两鬓斑白,皱纹更深了,腰更弯了。

《感悟父爱》群文阅读课课堂实录

感悟父爱 执教年级: 八年级 群文议题: 感悟父爱 群文材料: 《背影》、《父爱之舟》、《父亲的画面》 群文特点: 本课选用的三篇“文本”都是记叙类散文,都是名家名作,表现的对象都是父亲,表达的都是人间至真的父爱,正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在心灵上晤谈,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带着我们品读父爱,回忆往事。阅读此类作品,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还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2、对比、分析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及触点。 3、感悟、评价和珍惜人间至真至纯的父爱。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营造氛围 音乐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使人深受感染。大家先来欣

赏一首流行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 教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首歌曲讲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情感?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这种情感?(学生回答)是啊,这首歌词作者通过父亲日记里的细节以及女儿读父亲日记的感受来表达父 女深情。人们感恩父亲,写文表达对那个给予我们生命陪伴我们长大的父亲的深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议题为《感悟父爱》的群文阅读课。 二、默读文章,理解父爱 1、认识散文 本节课学习的几篇文章都属于文学体裁中的散文,什么是文学体裁和散文呢?大家来看一下它们的定义。 文学体裁: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包括通讯、杂文、传记等文体。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据此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 我们今天所读的几篇文章属于散文中的记叙散文。 2、默读《父亲的画面》,概括文章内容

群文阅读教学案例(设计、实录):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

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 设计意图:以“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根据孩子们年龄和认知特点进行组文,融入生本教育的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评价补充”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感受“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 选文篇目:《小真的长头发》《下巴上的洞洞》《爸爸的鼾声》《冰冻的梦》 推荐篇目:《太阳打翻了》《大海睡了》《小蚂蚁》《我想》《我要把自己寄给你》教学目标: 1.孩子们通过阅读、讨论、交流,感受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激发阅读兴趣、推进阅读。 2.展开想象,续编儿童诗。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创编儿童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练习卡、阅读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想象的世界 师:孩子们好,想不想出去玩? 生:想! 师:走,咱们这就去“想象国”逛一逛(课件出示:想象国)。这里的人们可喜欢想象啦!瞧,短头发的小真就常常在想(课件出示:我的头发能长多长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小真站在小桥上用她的长辫子钓鱼,站在栅栏前用她的长辫子套牛,站在院子里用她的长辫子晾衣服,躺在小河边清洗她的长头发,坐在椅子上,十个妹妹排在身后用手拿着她的长头发帮她梳理长头发)。 小真的想象可真丰富,她把这些奇妙的想象都写进了儿童诗里。现在我们走进儿童诗里去感受诗中的奇思妙想。(板书: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 二、走进儿童诗,感受诗中想象的神奇 (一)读儿童诗,引导感受儿童诗里奇妙的想象。 1. 自读儿童诗《小真的长头发》,感受诗里奇妙的想象。(课件出示图文:小真的长头发)

师:请孩子们自由的读一读《小真的长头发》,想一想:小真的哪一种想象奇妙? 生1:我觉得“小真站在小桥上,把头发垂下去就能把鱼儿钓起”这种想象最神奇!因为我爸爸最喜欢钓鱼,他每次钓鱼都要用鱼竿和鱼线,小真只用头发就可以把鱼钓起来了,既经济又方便,所以我觉得这种想象最神奇。 师:宝贝,你的感受真好!你能从儿童诗中走进生活,真棒!为你们小组加2分。 生2:我觉得诗中最奇妙的想象是“小真站在院子里,把辫子绑在树杈上一拉,就能把所有的衣服都晾完”。如果我的头发也可以晾衣服就好了,就可以帮助妈妈,让妈妈不那么辛苦。 师:宝贝,百善孝为先,你做到了!孩子们,把掌声送给我们的孝心之星(加3分) …… 2. 师:小真的想象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呢?因为她的想象很大胆(板书:大胆)现在,我们也来大胆的想象一下:“小真的长头发还可以做什么?” 生1:还可以当跳绳,和小朋友们一起跳。 师:这个想法真奇妙!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拥有了长长的头发,把它当跳绳跳一跳吧。) 学生起立一起试着跳30秒跳绳。(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了,立刻走进了想象的世界。) 生2:还可以当长线,拿去放风筝。 师:你的想法太奇妙了,今天的“奇思妙想大王”就是你了!(加3分) …… 3. 自读儿童诗,填写阅读记录卡。 师:大胆的想象真是太神奇了!它让我们的儿童诗充满了奇思妙想。接下来,请孩子们拿出阅读单,走进儿童诗,再次去感受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吧!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自由阅读儿童诗《下巴上的洞洞》《爸爸的鼾声》和《冰冻的梦》,边读边思考:儿童诗中最奇妙的想象是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并完成阅读记录卡。”)

群文阅读公开课:《读懂古诗中的颜色》教学实录(精品)

《读懂古诗中的颜色》群文阅读 教学实录 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中心小学施玲珠 执教年级:统编一年级上册 群文议题:诗中的颜色 阅读诗篇:《两个黄鹂鸣翠柳》《山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鹅鹅鹅》《天净沙.秋》阅读目标: 1、通过个别读、齐读、拍手读、对读等方式品读几首诗,在读中享受美。 2、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的方法发现并读懂诗中的颜色,通过想象感受颜色给诗带来的美。 3、在讨论比较、归类中,发现诗中常用的几种颜色。 4、发挥想象,补写诗句中的颜色的词。 阅读过程: 一、看图猜一猜,感受色彩带来的美丽。 1、(出示一张黑白图) 师:初次见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幅画。猜猜,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生:冬天 师: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冷。 生2:一点颜色也没有,不美。 2、师:是啊,冬天草木凋零,万物都沉沉地睡去了,世界变成了黑白的了,多单调呀!这时候呀,来了一位魔术师,它挥一挥魔术棒,瞧!草变绿了,漫山遍野的花都开了,山更青了,天更蓝了。(课件一步步演示将黑白图变成彩图。) 师:什么季节到了呀? 生:春天。 师: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春天很暖和,小鸟唱着歌很好听。 师:你真会想象!

生:我也喜欢。因为春天可以开出五颜六色的花。 师:五颜六色的花真美,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些花? 生1:五彩缤纷 师:小朋友们,画家很喜欢色彩,他们把各种色彩涂抹在白纸上,就形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了。其实,写诗就像画画一样,也要有颜色。诗人也很喜欢色彩,他们把色彩写进诗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找诗中的颜色。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找找诗中的颜色,读懂颜色。 (一)抓颜色的词,感受颜色给诗歌带来的画面美。(出示《鹅鹅鹅》) 1、师:我们先来看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赶紧自个读读这首诗。 生自由读诗歌。 2、师:男孩子来读读这首诗。女孩子也来读读。 3、师:这首诗里,藏着一些颜色的词,看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快速把它们找出来,圈一圈。 交流。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带有颜色的这句诗。读着这些带颜色的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白鹅 师:加上“我仿佛看到了……”来回答就更好了。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白鹅在河里游。 生2:我仿佛看到了这只白鹅全身长着洁白的毛。 生3:我还知道白鹅的掌是红红的。 …… 师:小朋友们可真会想象。看来边读边想象真是阅读的好方法。经过刚才的想象,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这样一幅多彩的画面。(板书:画面美) 师: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读这首诗。 生读。 (二)抓颜色的词,感受画面美,了解诗歌描写的季节。出示《绝句四首》其三 引:读得真好!孩子们,诗中的颜色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如画般的美丽之外,还藏着很多秘密呢!我们再来看看这首。 1、师:先自个来读读。

蒋军晶群文阅读《最后一句诗》教学实录-参考模板

最后一句诗 ——“儿童诗”群文阅读 蒋军晶 【文章】 1. 《阳光》[台湾]林武宪 2. 《花一把》[台湾]七星潭 3. 《我是一枝黑色的笔》蒋军晶 【课例呈现】 诗的最后一句总是很特别 阳光 林武宪 阳光在窗上爬着 阳光在花上笑着 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师:先来读一首诗,热热身。这首诗最后一句是哪一句?(生笑)是不是觉得问题有些简单,那你说。 生:最后一句诗是“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师反复确定) 师:这最后一句诗一定要放在最后吗?我把最后一句诗放在第二句行不行? 生:不行。(纷纷喊) 师:为什么?理由说来听听。 生:我觉得前三句都有共同点,前三句都讲阳光在哪里干什么,最后一句表示妈妈的眼里是一派慈祥,把妈妈眼里的慈祥比喻成阳光。 师:我明白了,她的意思是前面三句和最后一句好像一样又好像有点不一样。我想请教大家:最后一句与前面几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生抢着举手)举手太快,我建议再想想。(生思考) 生:前三句讲的是我们的眼睛都能看到的,最后一句讲的是妈妈的爱里有阳光,阳光同时也是妈妈的爱,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如果把它换到前面的话,整个顺序就乱了。(师生

鼓掌)

师:你讲得太深刻,太了不起了!她都讲成这样了,还有人举手吗?(生举手,全场笑声一片) 生:窗上、花上、溪上都是实在的事物,但妈妈的眼里是不一样的。 师:她说到这点,你也强调这点。可见,这点已经到大家心里去了。 生:前面三个阳光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后面的阳光里你要用心才能体会得到。(全场鼓掌) 师:这只是个热身,我们继续读下一首诗。 我们在“预测”中感受最后一句的特别 花一把 七星潭 花一朵好看。 花一山好看。 花一盆还好。 花一把就笨了!除非 你拿它去送人。 师:我不会把一首诗一下子全部给你们看,我要一句一句地出示,这首诗题目是《花一把》。(出示第一句诗)你看第一句:花一朵好看。跟我一起读。(生读)好看不好看?(生答好看)你看到啦?(生笑)我们再读一遍。(生齐读)好看不好看? 生:好看。 师:这不是塑料花,这不是我们摘下来的花,这朵花是你在路边、山上、公园里看到的一朵花。可惜蒋老师对花没有研究,很多花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你叫的出来吗?你喜欢哪种花?说出名字来。 生:百合花。 师:百合花什么样子,你知道吗? 生:白色的,花瓣像月亮的形状。 师:我喜欢你这句“花瓣像月亮的形状”。 生:我喜欢梅花。 师:你知道梅花的样子吗?(生迟疑,边上的同学说知道知道,众笑) 生:梅花开在冬天,我们这边很少见到,但是我们可以在书上见到。 师:你说了半天还没有说到梅花的样子。(众笑) 生:粉红色的,一朵一朵。

《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

爱是不断的链条 ——《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张祖庆整理/评析曹爱卫 【材料背景】 《一件运动衫》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篇小小说,描写了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感人故事。《爱之链》是苏教版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小小说,主要讲乔、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爱的链接。两篇小小说主旨都是颂扬人间平凡的真爱。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直击热点唤醒阅读记忆 师:最近中国有一件大喜事,有一个人,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奖。你知道是哪件事吗? 生: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好!你们平时喜欢读小说吗?(看学生没有反应)不一定是小说,看过的书也可以说。 (生交流:《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 师:你们读小说的时候,最先关注什么? (学生先后回答:内容、人物、小说带给自己的思考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小说怎么阅读。 宣布上课。 【点评:张祖庆老师的课堂,总是行走在“当下”。他非常重视引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课堂上,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生鲜”材料,他总是能顺手拈来,在看似闲聊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文学,把学生的目光指向更深广的语文学习。】板块一趣读小小说初识特点 师:(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 生齐读:地球上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师: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是谁在敲门? 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据说,这是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篇据说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 (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 (出示)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展示课型:群文阅读课单元主题:父母的爱 议题:如何通过生活琐事的对比写法突出母爱。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关于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她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今天“群文阅读课”我们要欣赏三篇文章。第一是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第二是林夕的《母亲的存折》,第三是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看这三篇文章怎样表现母爱的。 二、读文(18分钟) (一)读《慈母情深》 1.简介梁晓声。 2.自主默读文本,用双色笔标注。你读出一个()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 (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3)解读我被母爱感动的关键词(鼻子一酸) 3.阅读展示 (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朗读展示中梳理 篇名命题特点选材特点写作特点 《慈母情深》直接以“情”命题母亲支持儿子读书。通过()和()对比,加上动作描写、排比句 4.迁移训练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二)读《母亲的存折》《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读懂母爱的又何止梁晓声一人,用同样的方法再读林夕的《母亲的存折》和

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你又读出一个()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 (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3)解读我被母爱感动的关键词 (三)列表格,梳理三篇文章异同。 1、相同点:几篇文章都通过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表达母爱。 2、三篇文章不同之处 三篇文章不同之处 篇名命题特点选材特点写作特点 《慈母情深》 《母亲的存折》 《孩子,妈妈为什 么打你》 三、总结(0.5分钟)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得母爱的人吧! 四、推荐阅读:(0.5分钟) 1、散文:《寻梦》、《儿时的事》——季羡林 2、诗集:《繁星》、《春水》——冰心 3、散文:《完美的晴天》——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群文阅读:平凡、伟大的母爱 《慈母情深》《母亲的存折》《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鼻子一酸存折存“情”“打”是爱

《中国民间巧女故事》群文阅读 教案+课堂实录+课堂合作单+学生两次阅读材料 17

《中国民间巧女故事》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准备材料:第一组《谁当家》、《选当家》、《三女儿要宝》 第二组《九斤姑娘(节选)》、《巧姑妙答》、《其满汗智答大汗》 阅读目标: 1.讨论心目中的优秀女孩子形象,了解中国民间巧女故事中女主角形象特点。 2.通过群文阅读一组故事,小组合作比较、讨论发现中国民间巧女故事的表达特点。 3.补充阅读第二组中国民间巧女故事,梳理故事发展脉络,猜测其满汗的智答内容。 阅读过程: 一、讨论话题,引出主题 1.讨论:一位优秀女孩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2.品质写在词卡上,分类贴。 3.引出主题:中国民间巧女故事 二、阅读+讨论一:巧女故事《谁当家》、《选当家》、《三女儿要宝》 1.当堂阅读,梳理:这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分别是谁?有什么优秀品质? 2.三个故事对比,寻找相似之处。 3.合作讨论,补充表格。 三、阅读+讨论二:《九斤姑娘(节选)》、《巧姑妙答》、《其满汗智答大汗》 1.阅读第二组故事,发现主角最突出的优秀品质、配角、结局等要素。 2.三个故事最能让我们感受到主角的聪明是在哪些地方? 3.梳理故事中的谜题和谜底。 4.猜测难题的答案。(聚焦故事《其满汗智答大汗》) 世界上变化最快的东西是(),世界上最辣的东西是(),世界上最甜的东西是(),世界上最硬的东西是()。 四、总结 1.优秀女孩子重要品质的回应。

2.推荐阅读: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作品:《玛蒂尔达》。 《中国民间巧女故事》群文阅读 教学实录 准备材料:第一组《谁当家》、《选当家》、《三女儿要宝》 第二组《九斤姑娘(节选)》、《巧姑妙答》、《其满汗智答大汗》 阅读目标: 4.讨论心目中的优秀女孩子形象,了解中国民间巧女故事中女主角形象特点。 5.通过群文阅读一组故事,小组合作比较、讨论发现中国民间巧女故事的表达特点。 6.补充阅读第二组中国民间巧女故事,梳理故事发展脉络,猜测其满汗的智答内容。阅读过程: 讨论话题,引出主题 师:你们有的会弹奏乐器,有的热爱阅读,有的喜欢运动,有的机灵可爱,有的沉稳大方……那么棒的孩子,我今天很想和你们讨论一个话题:一个能被大家认为非常棒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她的身上所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PPT:一位优秀女孩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生1: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女孩子应该是善良的。 生2: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女孩子应该是助人为乐的。 生3: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女孩子应该是勤劳的。 生4: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女孩子应该是细心的。 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理解,请大家把自己认为的最重要的品质写在高老师给你的词卡上,用深色的水彩笔写哦,字写得端正写得大些。 师:每一位孩子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请你把词卡贴到黑板上,分类贴。来看看你们心目中优秀的女孩子是怎样的:助人为乐、善良、细心、友善、心灵手巧、耐心、文静、学习好、文武双全……一个优秀女孩最重要的品质,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讨论了。人们把这样具有优秀品质的女孩子作为主角(板书:主角),把发

二年级群文阅读:童话中的不可思议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二年级上 议题《童话中的不可思议》教学设计 阅读书目: 《猫小花和鼠小灰》《书本里的蚂蚁》《梨子提琴》《豌豆公主》《打猎的故事》推荐书目:《爱丽丝漫游仙境》《不可思议的文具店》 【教学目标】 1.感受童话故事中不可思议的情节。 2.体会“不可思议”情节的趣味性。 3.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童话情节中的不可思议,体会不可思议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同学们读过童话故事吗? 2、看看图片,你能猜出是哪一个童话故事吗? PPT出示童话故事的绘本插图:《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丑小鸭》《绿野仙踪》…… 3、这些故事中让你觉得最神奇的人或事情是什么?简单说一说。 4、小结: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着迷。童话中的人物有神奇的魔法,可以穿 越时空,可以呼风唤雨,也有很多我们做不到可是故事里的人却能够做到的事情……这些情节都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就是无法想象的意思。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乐趣。我们今天我们又讲读到很多童话故事,感受“童话中的不可思议” 二、阅读童话,品味“不可思议”的趣味。 (1)从童话故事《猫小花和鼠小灰》的题目中,你认为这个童话可能写谁和谁的故事? (2)阅读童话,提出问题:你认为故事里哪些地方不可思议? (3)小组进行交流汇报 (4)虽然这些地方这么不可思议,可是老师发现你们汇报交流的时候都喜笑

颜开的,为什么这么开心啊? 小结:不可思议的情节让我们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到超出现实世界的生动有趣的想象。 三、对比阅读,畅谈感受 1、请大家阅读《书本里的蚂蚁》,《梨子提琴》《豌豆公主》《打猎的故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2、一边读,一边把你觉得好玩、不可思议的地方勾画出,也可以把你不懂 的地方标记好,还可以提出你的质疑,和同学共同商讨。 3、通过老师的观察,发现同学们阅读故事挺认真的,你们真是热爱学习的 好孩子,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几个故事里不可思议的地方在哪里? 交流《豌豆公主》里不可思议的情节? (1)有没有哪个故事让你觉得是真实发生的? (2)文章的结尾写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呀?你为什么觉得是真实/不真实的? (3)《豌豆公主》也有不可思议的地方,请你说一说。 (4)做个小实验分析一下故事中的情节会不会是真实的。 交流《书本里的蚂蚁》《梨子提琴》里的不可思议情节: 1、《书本里的蚂蚁》书里的字会移动,每天组合成不一样的故事。 2、《梨子提琴》梨子能做成提琴,琴声带着香味,能吸引狐狸不捉小鸡, 狮子不吃兔子。 交流《打猎的故事》里的不可思议情节: (1)这个故事里也有不少的不可思议?请你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2)这些不可思议和前面几篇童话的“不可思议”,你感觉一样吗? 四、总结:童话情节中“不可思议”的作用 1、如果童话中没有了这些“不可思议”,会怎么样呢? (缺少趣味……) 2、小结:这就是童话故事的魅力,在童话的世界我们可以让许多神奇的事情发生。 五、推荐阅读书目《爱丽丝漫游仙境》《不可思议的文具店》

品味人间最无私的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品味人间最无私的母爱 _____ 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叙永县天池镇初级中学校李洪群叶芳 课型: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母爱的一组文章,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无私的母爱。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表达感情,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表达感情,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 阅读有关母爱的一组文章,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无私的母爱。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冰心曾说:“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啊,世间最无私的爱莫过于母爱了。今天,让我们一同阅读一组表现母爱的文章,领悟文中透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1、测一测:检测<<秋天的怀念>>中有关细节描写突出母爱的句子,PPT呈现: 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她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这段文字是______描写,我感受到了母爱是______。 ⑵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这段文字是______描写,我感受到了母爱是什 __ ⑶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这段文字是_______描写,我感受到了母爱是________。 过渡:正是有了这些细节描写,才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到了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细心呵护。那么,什么叫细节描写呢?他有何作用呢?PPT呈现: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场面中某些具有典型特征的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成功的细节描写作用巨大: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真实性。 如<<秋天的怀念》中,当妈妈听到我同意去北海看花儿时,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呀”。她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喜欢那儿的豌豆黄,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这些动作、语言描写逼真的描绘出我同意去北海看花儿时母亲那高兴、激动的心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 过渡: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除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之外,我们1+ X同步读本中也有两篇文章是描写人间最无私的母爱的。他们就是贾平凹的《写给母亲》,刘豆豆的《后母的三巴掌》,让我们用品读《秋天的怀念》的方法去品味这两篇文章吧。 2、读一读: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 X同步读本当中的贾平凹的《写给母亲》、刘豆豆的《后母的三巴掌》这两篇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PPT呈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简单直接的方法: ______(谁)_______(做什么),________(结果怎么样或表达了什么感情)。交流展示:(教师实时点拨) (A)、请小组代表发言,《写给母亲》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写给母亲》写了作者回忆母亲和自己在一起时的一些生活琐事,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母亲的思念之情。 (B)《后母的三巴掌》写了什么内容?

《武松打虎》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像作家一样去思考 ——《武松打虎》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武松打虎”和“雄阔海打虎”的区别在哪里 师:咱们先来看两张图片,请问这一幅图画的是什么内容? 生:我觉得这一张图片是“李逵弑虎” 师:再来看一张,什么? 生:我觉得这一张图片是“武松打虎”。 师:请问这两个故事,都是讲打虎,都是选自《水浒传》。哪一个故事传诵更广,更被大家所接受和喜欢? 生:我觉得是“武松打虎”。 师:是的。因为它流传太广了,很多其他艺术家都在演绎改写这个故事,包括一些画家(播放ppt)。除了这样的绘画,还有它的戏剧形式(播放ppt)。 师:都是打虎。那李逵前前后后好歹打了四只老虎,对不对,为什么“武松打虎”反而流传的更广? 生:因为武松是赤手空拳打死。 师:自古到今,你以为在小说里边这些打虎情节只有这一个嘛?我们再来看,有一个故事叫雄阔海打虎,它是选自《隋唐英雄传》—— 那雄阔海换了一身便服,走出寨门,往山下而来。行到半山,见林中跳出两只猛虎,扑将过来。阔海上前双手擎住,那两只虎动也不敢动,将右脚连踢几脚,举手将虎往山下一丢,那虎撞下山岗而死。又把一只虎,一连几拳打死。这真是“双拳伏两虎”。 师:你觉得哪一个人厉害? 生:武松。 师:这是为什么,雄阔海可是大四了两只老虎呢。 生:我觉得在《隋唐英雄传》里面,雄阔海灭掉老虎,真的就像神一样轻而易举的将老虎打死了,而在《水浒传》里面武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老虎打死。所以我认为“武松打虎”流传更广,是因为这个。 师:说得真不太流畅,但是说的真好。这就是你真实的感觉,你们没有这种的感觉吗?那“雄阔海打虎”就像个神一样。而“武松打虎”这武松让我们看来才是一个人。“雄阔海打虎”偏向想象,而“武松打虎”更偏向写实。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人间真爱”教学设计 金沙县第二小学罗光乾 设计理念: 以“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类似材料,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以画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 群文阅读材料:《伞的故事》《班级第一名》《爸爸的新鞋》。 教学重点: 从本单元的各种真爱故事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孩子们,人间处处有真爱。真爱是一轮暖阳,温暖我们那颗潮湿的心;真爱是一股清泉,洗去我们心头的不悦;真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今天,让我们一起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感悟这足以温暖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人间真爱。(出示知识树)相

信孩子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出茂盛的枝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主题回顾: 老师提问:在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中,什么样的情感温暖了你的心? 学生1:《古诗两首》:深深的友情; 学生2:《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学生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大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学生4:《卡罗纳》:真诚理解,相互关爱。 学生5:《给予是快乐的》:懂得奉献 三、阅读概览 (过渡):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选择了三篇以真爱为主题的文章,分别是《伞的故事》《班级第一名》《爸爸的新鞋》。同学们现在手中已经拿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下面老师提几个阅读的要求(用幻灯片出示): 1.请同学们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材料。 2.边读边把自己感动的句子或词语勾画出来。 3.认真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 师: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阅读得都很认真,《记录表》填写得相当的仔细,这说明同学们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汇报一下这三篇文章又是怎样的人间真爱温暖和感动了我们? 学生:《伞的故事》──母子情深(教师引导概括)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六年级一班陈瑶教学目的: 1、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比较发现写人文章的一些规律,帮助学生完成一篇文章的构思,克服作文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爱,对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习运用默读、精读、浏览、跳读、扫视、批注等阅读方法。 3、初步感受群文阅读的魅力。 教学内容: 群文:《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 推荐阅读:《少年闰土》原文 教学方法: 1、教师问题引领,学生分组合作,通过群文阅读去比较,去发现,去交流,去思考,从而获得写作的一些方法。 2、让学生在获得写作方法的同时,即时运用这些方法。完成一篇作文的大体构思,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四张表格:1、文章人物、内容2、文章结构顺序3、人物描写4、群文阅读探究总表。 请同学们课前阅读三篇课文《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完成表格1、2、3的填写。

教学过程: 一、了解群文阅读及其作用: (一)联系学生实际,了解“群文阅读”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会长与的树》是我们班马家泺写的一篇一千三百多字的童话;《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是孙珺羿写的一篇三千多字的小说。我们都已经读过了。不少同学很喜欢,告诉老师也想写出这样的作品来,问我怎么写。我也不知道他俩是怎么写出来的,就偷偷地问他们。马家泺说他读过很多很多童话;孙珺羿说她读过不少动物小说。看来要写出好作文离不开多读书。但是有些同学说自己读的书也不少啊,为什么写不出好作文?黄琢凌曾给我写过一封信告诉我她妈妈给她买了好多课外书,她也读了,为什么写作文还是那么难呢?同样都进行了阅读,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呢?有一次,老师到外地学习,在听课时,突然有了答案:孙珺羿、马家泺无意中进行了一种阅读——群文阅读。 (二)了解“群文阅读”的一个作用 据说这种阅读能弥补我们平常课堂进行的单篇阅读教学的不足,并能解决语文学习中的一些难题。上周,老师问同学们学语文什么最难。有很多同学告诉我作文最难,特别是写人的作文。朱思杰交给陈老师的纸条上这样写着:写人的作文太难了,要写人的优点、缺点,还要是特点,还要写外貌、性格、爱好,还要写什么口头禅之类,非常麻烦!

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 ——冒险小说里的“生存” 明珠学校周军军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学习了两篇冒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篇文章都是作品节选,讲述了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怎样克服困难,怎样战胜困难的故事。本次群文阅读以生存为主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的执着和顽强生存的信念,他们都有那些生存技能,运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养成正确阅读的好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举一反三教学法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主人公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蓝色的海豚岛》《神秘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播放视频《鲁滨孙漂流记》片段,引出主题──冒险小说。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片段,说说冒险小说的特点; 2.集体交流特点; 3.教师小结:明确冒险小说的问题特征。 冒险小说特点: 三、精读品悟 (一)、举一反三:先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进行讲解; 阅读问题:1.为什么有些人存活下来 2.幸存的人有什么改变 3.有没有存活技巧,有哪些技巧呢 4.独自一人比有人为伴更危险吗 5.在任何状况下,有什么至关重要的生存建议 6.人们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都想些什么有什么感觉 (二)、学生读其他三篇。

胡志伟群文阅读课堂实录.docx

实用标准文档 “古人晚上干什么”课堂实录 模式找景象——想画面——悟情 古人晚上干什么 文篇目《静夜思》、《十九》、《客》、《琵琶行》片段、 及来源《和仆射塞下曲 .其二》、《和仆射塞下曲.其三》 1.引学生运用“ 、批、默、”等方法行多文本, 了解文大意,感悟作者在夜晚作的目的及情感。 2.合古特点,想象文所表的意境,品味富有表力的言, 教学目同累言、提高运用言的能力。 3.通比和,感悟典古的魅力,激学生持的 趣。 4.通找景象——想画面——悟情来学古。 教学重点感悟典古的魅力,体会作者在夜晚作所表达的真情感。 教学点教学模式的形成,利用两种方法古行学。 一、引入,夜晚。 :孩子,在晚上,我会干什么呢? 生:看、写作、跳舞?? :真是丰富多彩啊,那古代人晚上会干什么,你想知道?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古代,看看看看诗人们晚上干些什么呢?(板书课题, 古人晚上干什么?) 二、阅读诗文,谈《静夜思》。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唐代,请看大诗人白的《静夜思》。请同学们 自由读诗,想想:你是从哪里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夜晚写的?诗人在做什 教么?写了哪些景物呢?边读边批注。 学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实生:可以从明月知道是在夜晚写的诗,也可以看图知道的。白在看月亮, 录写的景物有:床、月光、明月。 师:我们已经学过这首古诗,我想问问孩子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呢? 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真棒,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生:低头思故乡。 师:请这位同学教大家读一遍,读出思乡之情。 生:教读、齐读。 师:你喜欢哪句呢?勾出来,和同桌交流读一读。 师:这首诗我们以前学过,没什么难度,孩子们,愿不愿意挑战一下没有 学过的古诗呢? 生:愿意。 师:出示古诗《问十九》,请孩子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请结合老师出示的古诗,边读边想想:从诗句中哪些词语能体现出作

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群文阅读教学实录——送别诗一组 名山街道中心校学校杨雪梅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有父母在外吗?有多少位?生:有(一个个都高高地举起了那胖乎乎的小手)师:那在父母外出的时候,你们去送过行吗?生:送过。(非常爽快地答应) 师:那送行中,在要与爸妈分别的时候是什么情景呢?谁敢说说与大家分享呢?生:有一次,我送爸爸,开始一点没在意,可当爸爸的车开动时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 来?”妈妈哄着我,“过几天就回来。”在心里有些不高兴。生:爸爸上车之前说:“乖儿子,在家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别调皮。”爸爸上车的时候, 我缠着妈妈要爸爸,说着说着,心里就像被一个什么东西给堵住了嗓门似的说不出话来。爸爸这时回头看我,也好像突然有些眼红。 生:我有一次去送爸爸妈妈,当着他们的面,我没什么,可当他们一走,转身眼泪就夺眶而 出,心里特别难受,说话都有些哽咽。

生:我有一次在春节后,看见爸妈在准备出门的东西,顿时心里一沉,眼泪禁不住就流了出 来,说着说着就伤心地哭了起来,没法往下说了。(这孩子真重感情) 生:爸妈走时,给我好多的钱,我当即就说,妈妈爸爸我不要钱,我要你们不离开我,就在 家里,我使劲地拽着爸妈的手不放,哭丧着脸,喊叫着:我不要钱,我要的父母的爱。后来无奈之下,只好放手,说爸爸——妈妈——保重——身体,祝你们——一路平安!爸妈也千叮咛万嘱托:乖孩子,听话,我们会经常打电话的,学习上需要什么,尽管跟爸妈讲,在学校听老师话,认真学习,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也照顾好爷爷奶奶……. 师:家人离别,千言万语,依依不舍,情景感人。 师:是啊,分别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叮咛、嘱咐,分别时也总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别更是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送别诗”,去感受诗人们送别时的情怀。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解诗题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1.阅读《别让任何人偷走你的梦》 2.阅读《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 1.在小故事中感受折射出的大道理、受到熏陶,怀揣梦想,调整心态,走向成功。 2.认识群文阅读,以此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 一、谈话导入: 1.谁知道我们国家现任的主席是谁?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愿景?我们先来读一则关于“梦想“的小故事。 二、示范阅读《别让任何人偷走你的梦》 1.自由阅读。思考:文中主人公是谁?他有一个什么梦想?老师怎样评价?最终结果呢? 2.读完这篇短文,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坚持+奋斗梦想成真! 三、阅读《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 1.要求:阅读《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然后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几个小故事再次细细品味,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要求:交流前,说清楚自己喜欢的是第几个小故事,题目是什么,再说喜欢或触动心灵的理由。 2.交流《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感受1: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引导:环境对人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置之死地而后生”?? 《五枚金币》感受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引导:鼓励的重要,成功需要信心去战胜困难、挫折?? 《扫阳光》感受3: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引导:想起艾青的《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感受4: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引导: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观察的结果也迥然不同:第1人:失败;第2人:变通;第3人:坚强?? 《自己救自己》感受5:自己救自己。 引导:求人不如求己,不要凡事依赖他人,否则你就是那棵永远不能成活的“桃花心木”?? 《让失去变得可爱》感受6:成功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引导:对自己毫无用处,为什么不能成全别人呢?假如这双鞋被卖火柴的小女孩拾到,那不就有用了吗?不要总是沉浸在失去的痛苦中,也许“失去”也是一种好事呢! 《请不要开错窗》感受7: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也许

群文阅读《桥》课堂实录《桥》

群文阅读《桥》课堂实录《桥》

桥 一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1 请生站起来,自由读课文,读完了,坐下.思考:我读懂了什么? 2 师:发出声音读,能够保证你完整地把课文读下来,接下来请你默读,还是思考:我读懂了什么?可以从写法上思考. 3师:(表扬生的默读品质) 接下来可以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生小组交流,师巡视聆听观察) 4 集体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要分享的? 生:我发现一二两个自然段是写环境。师提炼板书:环境描写。 生2:只有到最后才知道老汉和那个小伙子是父子关系。师概括板书:情节 生3:我发现,在洪水的时候,老汉很冷静。师板书:冷静师追问:你还读出了老汉的什么?生:舍己为人的精神。生:党员排在后面。师:党员要有奉献精神,需要为大家服务,这是她读懂的。 生:……因为他是党支部书记,他让别人先过,把他儿子拉后面去。师概括板书:大公无私 生:在第八自然段,这里有一个比喻句:他像一座山。 师:蒋老师哪怕一个字都不讲,你们已经读懂了很多东西。有时候要看看情节,看看环境描写。小说的三要素就师人物、

师出示老舍先生同样写雨的段落,让生比较阅读。 师提示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短?有什么效果?有什么好的地方呢? 生:这样的好处是让人觉得非常简洁非常具体。生2:应该是简洁而精炼生3:给人想象的空间。 师:他都这样单字成句,单句成段。谈歌为什么这样写? 生:这样写可以衬托老汉的牺牲奉献精神。师:不可能。 生:这样写,可以写出雨来得非常快。 小结概括,请生练读句子。 指名学生轮流按顺序读环境描写的句子。 师:为什么短句子,能引起人的紧张感呢?通过比较,我们对环境描写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对比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 1 师请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材料《“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边读,一边想: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之处? 2 交流. 生:他们都是讲一个在大灾难面前,有个人出现拯救了他们。……生:在灾难来临时,人们慌张的时候,有个英雄非常镇定自若的样子。生:人们都很恐惧。 3 师表格出示两篇文章的共同之处:情况危急人群紧张英雄出现。 4 师提示追问:这么相像的两篇文章,也有不同之处,

群文阅读《新美南吉的童话》教学实录 (蒋军晶)

群文阅读 《新美南吉的童话》教学实录 (蒋军晶2014.4.12.南京) 师:各位同学,我们上课了。请大家看着我,尽管我长得不太帅。上课的时候我们要集体交流,要是有人说话的时候,大家最好就看着他,这样交流起来就很有意思。今天的这堂课,我们要读三个童话,是同一个作者,我把作者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请你们读一下,可以吗? 生: 新美南吉 师:好,同学们觉得这个作者是哪个国家的?不用说理由,就凭感觉。 生:日本的。 师:你们同意吗?其实,当你读过很多故事后,有时候凭名字就可以感觉这个故事是哪个国家的。比方说汤姆、杰克,一般来说都是英国或者美国的,类似桃太郎,什么什么“郎”的,一般是日本的,如果名字后面带个“斯基”,大概就是俄罗斯的。 《去年的树》是一个简洁、干净的童话 师:新美南吉确实是一个日本的童话作家,我们下面就要读他的童话了,但是今天比较特别,在读童话之前,请大家先看两幅画,好不好?你们要表现得兴奋一点。先看第一幅,这幅画的作者是丰子恺,看完两幅画之后,你大概可以感觉出丰子恺画画的特点了。 生: 简单明快,而且他的画好像从来不画脸。 师:对,所以当时有人写文章评价丰子恺的画,说丰子恺画画“不要脸”。你说这个作者是不是在骂丰子恺? 生:我觉得有可能是想增加美观吧。 生:我觉得是他怕把脸画错了。(笑) 生:这不是在骂“丰子恺”,这是说丰子恺画画简洁明快。 师: 丰子恺画画“不要脸”,是说明他画画简单明快,寥寥几笔就把画画下来,有些画是这样,有些童话也是这样,篇幅短小,语言简单明快。比方说我们马上要读的《去年的树》,你们已经读过了,对不对?那是你们自己读的,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去年的树》讲了两个人物,是哪两个人物呢? 生:是一只鸟和一棵树。 师:你说这一棵树和一只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