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走出唯一真理观

合集下载

今天我们如何讲道理——陈嘉映教授访谈录

今天我们如何讲道理——陈嘉映教授访谈录

今天我们如何讲道理——陈嘉映教授访谈录
陈嘉映刘晓丽
【期刊名称】《中文自学指导》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刘:2000年您在《读书》上的一篇文章《哲学是什么》,说“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是讲道理学”,最近读到您的《哲学之为穷理》一文,2008年11—12月您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系列讲座“说理与理论”。

关于“讲道理”这事,您思考可能还不只这八年,当然也不仅仅是思考,您本人一直在实践“讲道理”,您的文章和讲座等,读者和听众都有同感——真有道理,道理讲得真好。

在您这里,我想说哲学家是讲道理的人,哲学是讲道理的艺术。

“讲道理”何以会成为您的主要关切?您的思考和您的实践是一种什么关系?
【总页数】4页(P3-6)
【作者】陈嘉映刘晓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8.6
【相关文献】
1.陈嘉映哲学思想专题讨论之一——理性、合理与讲理——兼评陈嘉映的《说理》[J], 童世骏
2.哲学、语言与意义——读陈嘉映的《简明语言哲学》 [J], 李文倩
3.未来最好不要由我们决定──陈嘉映教授答学生提问 [J], 陈嘉映
4.也谈物理学的实在问题——请教于陈嘉映教授 [J], 成素梅
5.陈嘉映: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J], 李香玉;陈嘉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许知远对话陈嘉映灵魂的高处,包含着真理

许知远对话陈嘉映灵魂的高处,包含着真理

许知远对话陈嘉映灵魂的高处,包含着真理许知远对话陈嘉映灵魂的高处,包含着真理文:《十三邀》第一季第十期编:R先生陈嘉映被学界认为是“国内最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他深刻的思维和广博的学识都令人肃然起敬。

更难得的是,他善于以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方式讲述抽象的哲学,令普通爱智者也得以一窥哲学的堂奥。

在《十三邀》第一季中,陈嘉映和许知远的对话,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一位以“求真”为志业者的魅力。

在一个几乎所有准则都被确定、细化甚至量化的时代中,哲学似乎被注定了难以逃脱尴尬的处境,哪怕大家在吃饭时笑言“生活处处有哲学”。

正如许知远对话陈嘉映时道:“他的声音对这个时代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声音,但他被夺去了公共话语权。

”▍“求真”之道,追求真理,过真的生活2016 年青岛夏末的夜晚,在这场让许知远期待已久的智识交流结束后,他在镜头前,一脸严肃的坦言自己面对陈嘉映时的紧张:“他知道的很多事情,我不理解,我不懂。

”如果说之前那些期《十三邀》是许知远同嘉宾们思想间的交锋,这一期“对谈”,则更像是一次求索,许知远向这位哲学家询问何为哲学、何为真、何为人生、何为时间......看似庞大驳杂,实则与我们休戚相关。

▲对话中的陈嘉映,被学术界称为最接近哲学家称呼的学者什么是哲学?按陈嘉映的说法——以说理的方式达乎道,而道,“是个人的精神生活和世界的客体相通的这么一种状态吧,”他平静的回答。

当许知远问哲学中,是否存在某种核心的东西时,陈嘉映在烟雾中沉思了片刻,会心一笑:“那我会说,求真吧。

”他认为如果存在这种核心,那应当是一个人意识到自身真的人格、真的自由意志,并尝试在真正是自己的和被胁迫的之间作出分野,也就是过真的生活。

“但是为什么中国人的求真这么难以培养?”许知远继续问。

“在一个意义上来说,它不重要,在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不求真更好。

”陈嘉映回答,“真理是可能危害我们生存的。

”那我们为什么要追求真理?陈嘉映一面看向远方,一面用哲人的回答来回应:“灵魂是我们生存的目的......我们要达到灵魂的高处,但是灵魂的高处是包含真理的......再简单的说,你们所讲的生存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棵橡树苗能长成橡树。

2021年教师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2021年教师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2021年教师读书活动推荐书目1.《北平学人访问记(上下)》贺逸文等/撰张雷/编商务印书馆2.《教育未来简史:颠覆性时代的学习之道》[美]伊恩·朱克斯(Ian Jukes)[美]瑞恩·L.沙夫(Ryan L.Schaaf)/著钟希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3.《六极物理》严伯钧/著接力出版社4.《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苇岸/著冯秋子/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势不可挡的学习:释放学生潜能的7个基本要素》[美]道格拉斯·费希尔[美]南希·弗雷/著龚朝红/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6.《未来教育重塑研究》尚俊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我的二本学生》黄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8.《语文教学艺术论》杨九俊/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9.《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英]弗兰克·富里迪(Frank Furedi)/著徐弢李思凡/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全6册)》翟博/总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1.《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项飙吴琦/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2.《病菌简史》张文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3.《不可思议的青少年大脑》[英]贝蒂娜·霍恩[英]简·吉尔摩[英]塔拉·墨菲/著任静/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4.《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特别纪念版)》[美]约翰·M·巴里/著钟扬赵佳媛刘念/译金力/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5.《大宋之变:2063—2086》赵冬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6.《大自然是个数学老师》梁进/著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7.《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巫鸿/著湖南美术出版社/活字文化18.《点灯人说》亲近母语研究院/编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读懂孩子:心理安抚桥梁书(全3辑)》雨濑边玉芳/著李广宇等/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儿童文学名家精品典藏馆(全20册)》萧袤等/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1.《儿童文学史:从〈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美]塞思·勒若/著启蒙编译所/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2.《儿童阅读的力量》李怀源/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3.《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与教育:基于学习路径的研究》[美]道格拉斯·H.克莱门茨[美]朱莉·萨拉马/著张俊陶莹李正清等/译张俊/审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4.《儿童作文与实话实说》管建刚崔永元/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5.《福建古建筑丛书(第一辑5册)》福建古建筑丛书编委会/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6.《给孩子的电影》戴锦华/编著中信出版社/活字文化27.《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朱永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8.《公式之美》量子学派/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9.《古音汇纂》宗福邦陈世铙于亭/主编商务印书馆30.《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花蚀/著商务印书馆31.《郭初阳的语文课(全22册)》郭初阳/著黄月/绘北京联合出版公司32.《国学讲演录》程应镠/著虞云国/编北京出版社33.《好父母的说话之道:说什么,如何说,何时该聆听》[美]温迪·莫戈尔博士/著庞岚晶/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青豆书坊34.《好看的中国文学史(上下册)》钱念孙/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5.《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常生龙/著上海教育出版社/源创图书36.《家庭的觉醒》[美]沙法丽·萨巴瑞/著庞岚晶/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青豆书坊37.《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美]格雷格·卢金诺夫[美]乔纳森·海特/著田雷苏心/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38.《教书这么好的事》冷玉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源创图书39.《教育的对白》朱永新[英]艾伦·麦克法兰/著马啸等/编译长江文艺出版社40.《教育思想的花园:教育基本理论前沿讲座》檀传宝/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41.《教育无非服务》姚跃林/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2.《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颜莹/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43.《精讲〈论语〉十四章》罗唯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4.《京剧的魅力与时尚》张永和/著北京教育出版社45.《静待花开——百位特级谈育人智慧(上下册)》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编上海教育出版社46.《看画:如何欣赏世界名画》[美]查尔斯·亨利·卡芬/著孔宁/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47.《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全7册)》张柏春/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48.《李桢与自觉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李桢/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9.《美育:怎么看?怎么办?——美育经典选读》杨斌/选编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50.《你和我》万方/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51.《培养孩子的理系脑》[日]村上绫一/著渠海霞/译晨光出版社/禹晨文化52.《其实你不懂进化论》史钧/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53.《清史三百年》戴逸/著北京人民出版社54.《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全20册)》周洪宇/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55.《人体简史:你的身体30亿岁了》[英]比尔·布莱森/著闾佳/译文汇出版社56.《荣格心理学入门》[日]河合隼雄/著[日]河合俊雄/编李静/译东方出版中心57.《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全球知名脑科学家揭示如何培养孩子的开放式大脑》[美]丹尼尔·西格尔[美]蒂娜·佩恩·布赖森/著黄珏苹/译浙江教育出版社/湛庐文化58.《三十人行:给孩子的人文访谈录》周益民/编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59.《什么值得教?技术时代重新思考课程》[美]阿兰·柯林斯/著陈家刚/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0.《守望春天:生命教育20日谈》袁卫星/著山西教育出版社61.《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薛冰/著天津人民出版社62.《书择十本:20位教师的阅读私语》马朝宏宋鸽/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63.《陶继新〈论语〉心悟》陶继新/著齐鲁书社64.《网课十讲》方柏林/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5.《伟大的植物:南方草木状》[晋]嵇含/著兰心仪/编译杨盈盈/绘中国画报出版社66.《文艺的哲学基础》[日]夏目漱石/著杜星宇/译古吴轩出版社67.《文字的故事》唐诺/著九州出版社68.《我的课堂作品》程翔/著商务印书馆69.《我的原野盛宴》张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70.《我的阅读与写作》梁衡/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71.《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十周年纪念版)》华应龙/著长江文艺出版社72.《我们的读写时光》[美]凯瑟琳·佩特森/著羊芳涛/绘王庆钊/译晨光出版社73.《我是故宫“看门人”》单霁翔/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74.《相约经典,走进名著(中国现当代卷)》袁湛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5.《项目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美]苏西·博斯[美]约翰·拉尔默/著周华杰陆颖唐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源创图书76.《写作是门手艺》刘军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77.《新父母孕育新世界》童喜喜/著电子工业出版社78.《新诗与传统》郑敏/著文津出版社79.《新中国教育学家肖像》石中英朱珊/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80.《修炼校长力》汤勇/著长江文艺出版社81.《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陈静静/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2.《一花一世界》朱良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83.《艺术家的书信集》[英]迈克尔·伯德/编著袁艺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84.《艺术家们》冯骥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85.《阅读的习得:多语言文化视角下的儿童读写能力发展研究》[美]凯瑟琳·麦克布莱德/著莫剑宏/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6.《暂坐》贾平凹/著作家出版社87.《怎样教语文》宁鸿彬/著商务印书馆88.《〈知心姐姐〉主编祝薇心灵成长小说(全3册)》祝薇/著接力出版社89.《指花扯蕊:诗词品鉴录》江弱水/著商务印书馆90.《中国册页》黑陶/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91.《中国画,好好看》田玉彬/著湖南教育出版社/青豆书坊92.《中国历史十五讲(典藏版)》张岂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93.《中国书写:紫禁城六百年》祝勇/编上海文艺出版社94.《中国思维的根系:研究笔记》萧延中/著中央编译出版社95.《中国哲学简史(手绘插图版)》冯友兰/著涂又光/译薛晓源/绘中国画报出版社96.《走出教育游戏的迷思:科学证据告诉了我们什么》[美]理查德·E.迈耶/著裴蕾丝/译教育科学出版社97.《走出唯一真理观》陈嘉映/著上海文艺出版社98.《走出中国近代史》章开沅/著北京出版社99.《走向世界的中国童年精神》李利芳/著明天出版社100.《最好的里尔克》[奥地利]赖纳·马利亚·里尔克/著[美]秀陶/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赏析《走出唯一真理观》

赏析《走出唯一真理观》

赏析《走出唯一真理观》
《走出唯一真理观》是陈嘉映教授的新著,书中探讨了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

以下是对这本书的一些赏析:
1. 多元思维:陈嘉映教授强调,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应该保持开放的思维,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他认为,真理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观念,学会包容和理解。

2. 对话与交流:陈嘉映教授强调,哲学家和科学家应该通过对话与交流来推动知识的进步。

对话可以激发思维,促使我们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

3. 反思与批判:陈嘉映教授认为,哲学家和科学家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对现有的理论和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

这有助于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推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4. 人类智慧的局限性:陈嘉映教授在书中提到,人类智慧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奢望完全了解这个世界。

因此,我们应该谦逊地对待知识,保持对未知的敬畏之心。

5. 艺术与审美:陈嘉映教授认为,艺术和审美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和审美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满足。

总的来说,《走出唯一真理观》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哲学著作。

陈嘉映教授通过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哲学、科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多元化世界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本心的位置——记陈嘉映

本心的位置——记陈嘉映

本心的位置——记陈嘉映作者:沙红兵来源:《读书》2013年第10期陈嘉映在应复旦大学出版社之邀所编的个人编年文选《白鸥三十载》里,在一九八八这一年选了两节有关海德格尔的文字。

陈氏以翻译、研究海德格尔起家,所著《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皇皇三十万言,独取两节当不是无心之举。

细心涵泳,特别是和“陈嘉映哲学三十年”这样的题目连在一起考虑,这两节——一是“近代:人道主义的兴起和诸神的隐退”,一是“当代技术社会”,就恍然若有所悟:这两节所揭示的“近代”才有的“世界图像”,和由此图像所命定的思想的任务,当然首先是属于海德格尔的,但是同时,它也是属于陈嘉映的。

怎样的一幅近代世界图像呢?在这两节里,陈嘉映结合海德格尔《世界图像的时代》、《形而上学导论》等著述对此勾画出约略的轮廓:随着近代宗教衰落和技术社会的来临,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衡量、利用和统治存在者,技术把思转变为计算,土地被遗弃,众神隐遁,天上了无奥秘,有死的凡人精神萎弱。

后来陈嘉映将兴趣扩展到语言哲学特别是维特根斯坦,这幅从海德格尔那里领略到的近代图像,又在维特根斯坦那里得到印证。

如在《在语言的本质深处交谈》一文里,陈嘉映将海氏所强调的存在的有限性、历史性与维氏所强调的生活形式、语言游戏的自然史连类并举,认为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了人类生存和认识的有限性,上帝死了,绝对被祓除了,所谓逻各斯不过是历史的传承,所谓意义也只能从情境加以说明。

因为西方哲学—科学总连在一起并且催生了近代科学,所以科学也始终没有离开陈嘉映的哲学视野。

人类居住的地界和众神居住的天界一直有霄壤之别,但一旦透过近代科学的仪器和实验看到月亮上的山脉和凹坑,自古以来人们所相信的纯天界、纯精神的东西也随即消失了,天地之分被取消,科瓦雷说宇宙坍塌,荷尔德林说众神隐退。

当然,陈嘉映对这样一幅世界图像的领会又不仅仅来自哲学、宗教、科学的认知,还有整整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与现实冲撞。

他不止一次回顾自己的哲学求索历程,那是内蒙古草原上无边无际的思想迷惘与驰骋:“盛夏挂锄时节,于洋他们就骑着马来塔克堍了。

说法·数字

说法·数字

师道二○二一年第六期看家点说法·数字第二讲台三种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一个装满书籍的家,一个在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一个可以倾诉衷肠的导师。

———[英]威斯坦·休·奥登《染匠之手》人一旦变得成熟,也就找回了儿时嬉戏的严肃感。

———[德] F.W.尼采《善恶的彼岸》网络新词也是来得快去得快,出来个新词,一下子人人都在说,到明年,消失了,又换上一批新词。

过去,没有报纸、无线电广播、电视、网络这些即时媒体,新词儿不容易普及,它得先慢慢爬升到文化阶梯上端,然后通过阅读普及开来。

有人说,有了网络,我们的语词变得更丰富了,这我可不同意。

要说一种语言里有丰富的词汇,那得是这些词汇始终保持活力。

———陈嘉映《走出唯一的真理观·文字时代和图像时代》要怪文学研究缺乏诗意,首先得怪文学缺乏诗意。

文学家精心炮制的垃圾够多,但一点儿也不妨碍批评家悉心研究。

请记住学术职场的金科玉律:“垃圾就是垃圾,但垃圾的历史是学术研究。

”———江弱水《文学研究中的诗意》你将不得不接受大量正规教育。

但是不要以为四年的教育是终点。

当今时代你必须走得更远一些,否则意义不大。

但是即便你在接受教育,也不要以为你比那些未受教育者或文盲更高一等,因为在第三世界,在文字尚未出现的世界存在着大量的文化智慧和技艺,本质上完全跟欧美社会已然创造出来的任何东西一样行之有效。

———《巴黎评论·诗人访谈》,美国诗人杰克·吉尔伯特在接受采访时给“十六岁”孩子的建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

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前段时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严禁校外培训作业等要求在受教育程度人口方面,全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

陈嘉映: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

陈嘉映: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

陈嘉映: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自然哲学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自然哲学的典范著作,与柏拉图的《蒂迈欧篇》等对话一道,构成了自然哲学的源头。

近代科学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然哲学的继承者,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自有道理把亚里士多德称作科学之父,物理学之父。

然而,对于希腊哲学-科学,近代科学既是继承人,又是颠覆者。

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自然哲学,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物理学。

自然哲学是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哲学的种种特征而非科学的特征。

我们读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或希腊其他论自然的著作,从感觉上就发现它们和近代科学著作相差甚远,它们和当时的其它理论著作如政治学、形而上学比较接近,和后世黑格尔之类的自然哲学著作比较接近。

自然哲学并列有不同的体系,每一个体系更多地展现某个哲学家首创的总体解释,而不在于为这一学科的知识积累做出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里没有什么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没有什么数据和数学公式。

你要读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就像你要读懂他的政治学或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一样,也许很费思量,但无需任何特殊学科的技术准备和专门的数学训练。

今天的物理学学生会想:没有数学还算什么物理学?前面的“经验与实验”一章里指出,自然哲学较多依赖一般经验与观察,而近代科学更多依赖借助仪器进行的观察和通过实验产生的事实。

亚里士多德关于植物、动物和物体运动等等的理论著作中,有对相关现象的独特观察,但在其基本理论部分,所据的通常无非是我们人人都有的经验、人人都知道的事例。

亚里士多德在这些著作中对这些众所周知的事情提供解释;科学,或本书所称的哲学-科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是要解释各个领域中的基本事物-现象的所以然。

我们还记得,希腊人用很多办法证明地是圆的,例如,船只远去的时候,桅杆并不是一点点变小,而是在不远的地方就沉入大海;月食的时候,月亏的形状是弧线而非直线;各地看到的恒星不同;在同一个日子里,不同纬度上插一根同样高度的木棍,影长不同;土和水的自然位置在下方,向下运动是它们的自然倾向,其结果是这些运动最后停止之处距地心等距。

陈嘉映老师的真理观

陈嘉映老师的真理观

陈嘉映老师的真理观论点:人所能做的不是掌握真理,而是敞开心扉,让真理来掌握自己。

人之所以虚席以俟真理的来临或显现,盖源于人之为人的本质,但要让真理显现,则需要人的参与,人的关切,人的诚恳对话,人对真理的谦卑。

论述:陈嘉映:我们常听说呢这样的说法,就是真理掌握在谁谁的手里,就可能出现很多问题。

比方说我们可能会以为呢真理是某种现成的东西,真理和我们怎样认识它和我们怎样认识真理呢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还可能认为真理一旦被发现,它就会摆在那里,再也不会发生变化了。

我可能会这样来表述:在诚恳的交流中,所有参加争论的各方都向着真理敞开心扉,等待着真理展现,让真理来掌握自己。

我觉得这样说比较好,比较有道理,因为这样的一个说法能够突出一点:在诚恳的交流中呢,一开始谁对、谁错,不是那么重要的。

陈嘉映:相比之下,诚恳的态度要重要得多。

关于这一点呢,我可以提一个证据,就是如果我们是进入了一场诚恳的交流,那么即使你和我一开始都是错的,那么真理仍然可能展现,不需要一开始有一方是对的。

那么呢真理呢最后是赢得了争论的各方,而不是一些人战胜另外一些人。

陈嘉映:我们说不是谁赢得了谁,而是真理赢得了我们。

真理之所以能够赢得我们呢,是因为真理出现的时候我们认得它、承认它。

我要是强烈一点说我就会说,当真理出现的时候我们承认它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

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呢,人之为人,必须把真理设为前提,当然了把真理设为前提呢,并不等于说我一开始就认识了真理,而是说尽管我自以为我是对的,但我承认我可能是错的或需要修正的。

其实“我是对的”这种提法已经包含了这一层意思,可以说我从属于对,我从属于真理,在“我是对的”这句话里,“对”是核心,“我”是从属的。

真理不是某种和我无关的东西,不是某种漂浮在随便什么地方的东西。

我想说必须有凡人的参与真理才能够展现,只有从我的看法和体验开始才有超越我的看法和体验的真理向我显现,真理需要小我,需要我们这些有成见的凡人,我们自己的成见对真理具有积极的构成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你觉得对于应聘的这个职位,做得好 得人和做得顶尖的人的差别在哪里? 5、你在工作中曾经为不属于你职责范围的 事情努力过么?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6/8
1、你觉得人生至此你最重要的成就, 或者最令你骄傲的东西是什么?
2、你有什么样的兴趣和爱好?你为 其付出过怎样的努力和代价?
3、你人生至此印象比较深刻的一 次失败或者一个后悔是什么?
14、你觉得谁是自己学习过的最好的老 师?为什么?TA的局限性是什么?
10、如果现在由你来招聘这个职位,你最 看中的能力和素质有哪些?你觉得自己擅 长什么?需要进步的是什么?
11、你觉得一起工作过的,或者打交 道的人里面,你想和谁一起工作?
12、推荐一部你非常喜欢的作品 说说你为什么会喜欢它?
13、你身边的人里,谁可能会不太喜欢你?为 什么?你觉得周遭人对你最大的误会是什么?
有时候,对方不是不知道该如何好好对话, 该如何求真,他们只是故意不做。 我们无法诉诸更有力的手段, 图穷匕首见也不在我们的能力清单里, 也不是常人该有的手段或态度。
面试清单(1/2)
8、你曾经和自己的老板产生过很大的 分歧么?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7、如果不在这里,可以随便挑的话, 你最想去哪家公司,做什么样的工作?
3 不好好讲道理的人是无法被说服的
①不遵守规则的人越来越多
网上争论变成谩骂,不论证对方有
4
多么错误,而是直接攻击对方有多
么邪恶,至于他自己的立场,
保持真诚,坚持求真,拒绝沉默
那是先定的,绝无商讨的余地。
②不是真理的损失,更不是苛责它的
理由,仅对不守规则的人感到失望
我们愿意跟反对意见说一通道理,一则是期望 通过说理和论证说服对方;另一方面,是因为 我们下意识的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真理, 对方之所以持相反看法是因为他》
《说理与对话》
《教育与洗脑》
4、对我的影响、为什么推荐给大家
5/8
1 摆事实讲道理一定有用吗?
2
说服一个人,咋就这么难?
①“铁一般的事实”----事实从来混杂着人的经验、感 受、欲望一同向我们呈现。
②榜样往往比道理更有说服力 ③如果对方并不真的有自己的看法,
他是出于别的原因反对,那说理 就更用不上了
代表作: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语言哲学》 《无法还原的像》 《何为良好生活》 《从感觉开始》
4/8
3、书的内容
内容
对谈
无主题的漫谈
《未来之思的臆测》 《聊聊爱情与死亡》 《思想增益元气》
讲演
采访
书评及读书的感受
《漫谈书写、书、读书》
围绕着出版的书,访谈记录 《说、所说、不可说》
《漫谈人工智能》
4、你有什么很擅长,但再 也不想做的事情么?
面试清单(2/2)
7/8
9、你觉得之前工作过的公司,有哪些 公司文化或者规定你是喜欢的,希望 我们这里也有的?
16、如果把学习能力向下拆分,可以 分成哪些更细节的能力?其中你比较 擅长什么?最不擅长哪一个?
15、曾经对某件重要的事情改变 过 看法么?是什么情况?
8/8
谢谢您的聆听
读书会
闵征 2020年7月10日
1、书名、出版商
《走出唯一真理观》 作者:陈嘉映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年5月出版
2、作者介绍
• 陈嘉映 • 1952年生于上海,后迁居北京 • 1978年考入北大西语系德语专业 • 1984年赴美留学,1991年获博士学位 • 1994年在北大任教 • 2002年转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 • 2008年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