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和德国是什么关系?

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1949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资本主义制度)。同年1949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10月初,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间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开放。

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动物百科知识:东德牧羊犬

动物百科知识:东德牧羊犬 东德牧羊犬的饲养方法 东德牧羊犬幼犬大约在出生6周左右就断奶,以后就可以吃普通食物了,但在出生1-6个月内,每天应喂它3-4次食。 断奶后至第3个月左右,喂食时间应定为早晨7点、中12点、傍晚5点和夜里10点,每天4次。出生第5个月至第8个月,可在早晨、中午、傍晚分3次喂食,这段时间内给幼犬的喂食量大约相当于成犬的三分之一至一半。 从断奶2-3个月到3个月以内的几个月中,幼犬的食物构成将决定它终生的饮食习惯。如果准备将来继续用专用狗粮饲养的话,必须在这段时间里让它适应专用狗粮的品口味。 如果准备将来以家庭配餐方式饲养的话,食物应以动物性蛋白为主,多喂食高热量的食物。 幼感谢在出生2-3个月时,由于牙齿和下鄂尚未完全发育应把肉类切成细块之后再喂它。牛奶、黄油、奶酪等等也比较适宜。

但较硬的骨头等还是先别给它们吃。 出生后6个月至1周岁以内大约相当于人的十来岁,所以狗在1年中可发育成相当于18岁年龄的青年人的青年犬。 这时期正是狗成长最旺盛的时期,所城的热量大约相当于成长的1倍,可以多喂食一些动物性蛋白类食物。 东德牧羊犬的起源 东德牧羊犬的繁育使德牧成为当代军、警犬和工作犬的传奇。而这个传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1945年4月27日当苏军以牺牲30万将士的巨大代价攻入德国纳粹心脏—柏林这一刻开始。28日苏军攻陷政府办公厅、国会大厦、统帅部、金融管理大楼时,他们也开始疯狂的寻找那些由纳粹党搜刮整个欧洲而留下的黄金和艺术品藏匿地点的相关资料,而在金融管理大楼的保险库中伴随着那些文件。还有一份纳粹党针对德国牧羊犬的《德牧军犬优选繁育书》,而这份被德国纳粹视为和黄金同等价值的《繁育书》正是此后成为苏联统治区德国——东德(又称民主德国)与整个西方世界隔绝40年的军犬繁育标准蓝本。这份繁育书在苏联统治区的欧洲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成就了今天军、警犬和工作犬的明星——东德牧羊犬。 在二战的准备阶段,希特勒就签署了一份《军犬优选繁育标

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与德国统一

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与德国统一 苏颖 一、德国分裂与“哈尔斯坦主义”的失败 1945 年6 月 5 日,英美法苏四国军事司令官签署了关于占领德国的声明,维持一个统一的德国已不可能。就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德国走向了分裂。从此,在中欧出现了东西两德并立的局面,政治地图为之大为改观。有人称之为“畸形的两头胎”。 德国分裂的开始同时也是两德谋求重新统一的开始。西德(联邦德国)从1949 年成立伊始,就推行一条坚决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1955 年12 月阿登纳政府抛出“哈尔斯坦主义”,宣布西德拒不承认战后欧洲边界,特别是东德(民主德国)与波兰之间的奥德-尼斯河边界线,拒不承认东德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坚持不同与东德建交的任何国家(不包括苏联)建立或者保持外交关系。 “哈尔斯坦主义”与西德一贯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阿登纳的这种外交政策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即苏联和以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对峙。因为德国是冷战的一个前沿阵地。东西方的对峙越尖锐,西德在西方阵营中的地位就越被看重,它所提出的统一全国问题也就必然地能获得西方国家的首肯。反之,一旦东西方局面松动,西德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证。 冷战给西德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时机。因为,在冷战条件下,德国是美苏双方都非常看重的一个有力砝码。阿登纳和他的同僚们深切地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他们更为深切地体察到没有西方诸国的支持,德国统一也将是纸上谈兵。 “哈尔斯坦主义”的推行,使得西德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保护伞之下的确得到了不少益处。但它是以对抗为其基本特征和前提的,它使得两德关系进入了“冬眠”状态,且进一步加剧了冷战的紧张局势。不仅如此,“哈尔斯坦主义”大大限制了西德的外交舞台和其国际地位的提高。这对西德来说,无疑是到处树敌,作茧自缚。西德的外交回旋余地越来越小,与之相伴的是西德在这些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也是弱小的。这一切都损害了西德的实际地位,似乎与“哈尔斯坦主义”的初衷已经完全背离。 60 年代的西方历史发生了由对峙到缓和的大转折。缓和是全球大趋势,而西德却因为“哈尔斯坦主义”的推行游离在这种缓和之外。 “哈尔斯坦主义”是冷战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不是一国外交的常规政策形态。这就决定了它的时限性较强而适应性较弱。它伴随着东西方紧张局势应运而生,在此历史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尚能表现出一定的可行性。但一旦时机发生变化,它就成为一个必输之赌。但是德国统一问题不能束之高阁,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来指导德国统一。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西德外交指导思想呼之欲出。 二、“新东方政策”的提出

十多年来原民主德国地区政治转型

十多年来原民主德国地区政治转型 高德平 [内容提要]1989年政局剧变后,民主德国实行制度上的某种转变。仅在政治取向上,民主德国放弃共产党即德国统一社会党一直对国家事务的绝对领导,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德国统一后,原民主德国地区(德国东部或“5个新联邦州”)全面采用联邦德国政治制度。十多年过去了,德国东部新旧政治体制“转换”早已结束,从宪法和法律上已完全实行联邦德国政治制度。但是,要按照联邦德国模式在德国东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民主”政治制度,则仍有一个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德国东部政治制度转型尚未完全结束。德国现任总理施罗德称,“路仅仅走完一半”。人们通常也说,德国统一十多年了,钢筋水泥筑造的“柏林墙”早已被推倒,而一堵无形的“墙”依然顽固地遗留在许多东德人的头脑中,即“新”的政治制度尚未为他们所完全接受,尤其是地区差异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差异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调整和磨合。 [关键词]原民主德国地区(德国东部或“五个新联邦州”);政治制度转型;“新”政治体制运作 [作者简介]高德平,194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07) 1989年政局剧变后,民主德国(全称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开始重新探索本国的发展道路,实行制度上的某种转变。也就是说,从这年的11月起,在政治取向上,民主德国已放弃共产党即德国统一社会党长期对国家事务的绝对领导,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在经济体制方面,通过国营经济(重新)私有化,以公有制和私有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取代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宣布建立和发展民主德国

与联邦德国(全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德间的“契约共同体”。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以恢复5个联邦州建制的形式整体“加入”联邦德国并因此而不复存在,德国实现统一。德国统一后,原民主德国地区(德国东部或“五个新联邦州”)全面采用联邦德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并加快其政治经济制度转轨进程。 十多年过去了,德国〖LL〗东部新旧政治经济体制“转换”早已结束,德国东部从宪法和法律上已完全实行联邦德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但是,要在德国东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制度并使之完全符合联邦德国模式,则仍需一个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德国东部政治经济制度转型尚未完全结束。德国现任总理施罗德说,“路仅仅走完一半”。人们通常也说,德国统一十多年了,钢筋水泥筑造的“柏林墙”早已被推倒,而一堵无形的“墙”依然顽固地遗留在许多东德人的头脑中,即“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尚未被他们完全接受,尤其是地区差异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差异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调整和磨合。本文仅试图探讨一下十多年来原民主德国地区政治制度转型进展、“新”政治体制的运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制度转型的几个不同阶段 十多年来,原民主德国地区政治制度转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多党制建立阶段(1989年11月~1990年6月)。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度的前提条件是允许多种类型的政党存在并实行多党制。众所周知,在1989年之前,像其他东欧国家一样,民主德国除了存在共产党即德国统一社会党之外,还存在一些“民主党派”。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民主德国存在各种类型的政党,至少不能说民主德国实行的是多党制。所以,像其他东欧国家一样,民主德国政治体制转轨也是从允许建立多种类型的政党并实行多党制(“政治多元化”)开始的。 民主德国是1989年东欧政局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三个国家。自这年的年初起,面对高高的“柏林墙”,许多民主德国居民都选择了“出逃”之路。截止10月7

东德特种部队名称及介绍

东德特种部队名称及介绍 经过各类资料的分析收集,现能初步找到民主德国人民军、国家安全部、内政部警察部队等各单位可以归纳到特种部队的单位,详细名单如下: 一、民德特种兵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1、夺取或破坏敌方核生化武器运载和发射系统、各级指挥机构、电子战系统和其他重要武器系统; 2、夺取或破坏敌方重要桥梁、水坝、调车场、港口、机场、仓库等; 3、暗杀或抓捕敌方要员; 4、歼灭敌方纵深内部队。 渗透是受过特别训练的士兵经常干的事。这些士兵可能的运用方式是: 1、暗杀或抓捕敌方要员。如有需要,从敌后押回被抓要员; 2、渗入已加强戒备的敌方要地并完成预定任务; 3、在被占敌方领土上培植亲苏亲民德势力; 4、在形势紧张时或战争爆发前派往敌后。 二、特种作战单位 国家人民军 1、陆军第四十空中突击团 简介:民德唯一的空降部队,作为华约组织攻势战略的一部分,被设想在敌方领土上进行特种作战。 该空降部队可拆分为特种作战小组。五六个空降兵编为一组从而可以

完成更多的任务。但种种限制——如缺少相应的运输机和直升机——长期阻碍国家人民军特战小组战术的运用。该营特别留意近距离格斗和射击训练之类的军事训练。一些优秀者被训练成特种兵、狙击手和蛙人。该营战士每年需完成10到15次跳伞,还有无线电通讯、爆破、爬山和滑雪训练。部队情况每半年受陆军司令部审查一次。 编制:下辖第四十空中突击营,第四十一预备役空中突击营, 每个营下辖营部连;2个空降连;2个空中突击连;迫击炮连;反坦克连。 该单位是人民军陆军唯一的空降突击单位,虽然是团级单位,但是具有实际作战单位只有一个营,另外一个营是预备役单位,是由退役的老特种兵组成的。 2、陆军集团军直属特种连和陆军师属侦察部队 简介:民德陆军的编制完全参考苏联陆军编制设置,前苏联陆军师都有一个侦察营,有一个连特别受到长距离侦搜巡逻的训练。每个集团军级的司令部都拥有这种连队,而且他们都具有空降资格。这些侦搜专家可与美国陆军的长距离侦察巡逻(LRRP)连相比。 可以通过相关资料得知,民主德国集团军级这类型单位有第三集团军第三特种作战连,第五集团军第五特种作战连,这些单位战时都会被扩充成营级单位,因为考虑到集团军拥有陆航大队,所以这类单位应该也具备空降作战能力。民主德国师级单位有2个坦克师,9个摩步师,这类单位在编制上都拥有一个可以执行特种侦察任务的连队,但是通过相关视频信息可以看出,他们不具备空降及两栖作战能力,仅

东德西德区分

东德和西德的区别 西德狼犬东德狼犬统称德国狼犬。德国牧羊犬很聪明,在所有犬类的智商排名中排行第四。... 目前常见的德国牧羊犬有经过进一步改良的“西德德牧”以及较为原始的“东德德牧”。两者体型有显著区别. 国内的德牧基本上是现在的西德展示德牧。其实无论东德还是西德的狼犬都是同根同源!但后来因为培育目的的一些差异,成了德牧的两个分枝!东德和西德没有合并以前,东德德牧的体形和毛色与西德狼犬是有差别的!工作性能也不尽相同,东德狼犬更加强健,凶猛!也从不参加展示比赛!数量也少!毛色多以狼灰色、黑色为主!东德和西德合并后,sv开始统领狼犬的繁育标准!所以展示犬的地位逐渐占了主体!其实sv领导下的德牧繁育也是把德牧作为工作犬为宗旨的,并且也德牧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万能工作犬种!但现在看来,更多的狼犬爱好者和繁育者更看重德牧的外观了!很多德牧在他们手中只是繁殖用来赚钱的机器,要么就是花瓶摆设而已!这样的发展趋势如果成为主流,那么德牧的培育先人冯。斯特凡妮茨先生的在天之灵会伤心落泪的! 血统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是犬本身的品质。现在SV的育犬指导思想和操作方式正在使德国牧羊犬走向衰亡,更可怕的是SV 的育犬标准在国内养犬爱好者中被敬为圣旨一般。国内原有的老式牧羊犬-指优秀的东欧牧羊犬也与SV的狗交配,所繁殖的后代类不论不类,SV的狗是模特狗中看不中用国内的德牧饲育现壮不容乐观。

SV的犬不能训练用于工作。价格远远高于价值。 注重训练用于工作和神经类型的优秀,当然也要求型态优美。SV注重血统书和特定外型,如果用美国AKC的标准,SV的犬没有一条合格。东德牧羊犬嘴必须强壮有力,发育完好,而且健康,并具有完整的牙齿,牙齿全部长齐应有42颗。另外,德国牧羊犬的嘴必须具有像剪刀般的咬合力,换句话说,就是上下牙齿间闭锁可以形成剪刀般的结构。同时,上颚必须可以覆盖下颚,上下颚的边缘位置是指犬的正前方的上下牙齿的上边层和下边层,且上边层和下边层不可完全形成闭合线,而是上牙齿可以压盖住下牙齿,上下齿之间形成类似剪刀般关闭状态。另外,颚骨必须发育良好,以便牧羊犬牙齿正常发育。眼德国牧羊犬的眼睛大小适中,呈杏核状,并有略微的倾斜,双眼不能有突起。眼睛的颜色越黑越好。牧羊犬出现轻浮和轻率的眼神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对犬的表现力有相当大的破坏。 耳德国牧羊犬的耳朵大小适中,质地硬而挺拔,耳根部要宽,长在犬的头盖骨之上。耳朵始终处于直立状态,朝向发声目标,耳阔向正前方开放。犬耳略有倾斜可视为有缺陷,如果犬耳不能直立,呈耷拉状,则是非常严重的缺陷,另外犬在奔跑过程中耳朵可以向后背。 颈牧羊犬的颈部必须强壮,具有很好的肌肉组织,特别在咽喉部应无多余和松懈的皮肤。颈部与躯干的夹角为45度。 躯干德国牧羊犬要有一条平滑的被线,它从颈背开始,经过一个发育良好能形成一直线的肩部,其间不应有任何可见的凹凸起伏。犬的背部一定要结实,强而有力,有很好的肌肉组织。腰部要宽,发育要好,

东德人民军的飞机名单

全国人民军的飞机名单 从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导航,搜索 徽章的北越空军的飞机1973-1990 列表全国人民军的飞机,包括飞机上的所有分支在1956年自成立以来,全国人民军(NPA)的军队。飞机类别和类型的列表进行排序。每一种类型都使用在NVA和多少单元,其中机器是在服务。飞机的大部分来自苏联生产,另一个原点是在模型中指定。的机器,它的命运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相应的文章。 内容 [Verbergen] ?1声明 ?2架直升机 ?3架飞机 o 3.1缩略语 ?4参见 ?5文学 ?6网络 [ 编辑 ]声明 ?名称:表示本机的名称。如果不是苏联生产国的括号中指定。 ?图片说明:这是一个图片的手表机械。 ?军事分支:该飞机所属的武装力量的分支机构。 ?服务时间:从什么时候当飞机在与NVA的服务。 ?军事单位:军事单位或中队,分别驻守在那里的机器。 ?数量:数量的机器共NVA的服务。 ?注:名称主要使用这台机器的“国家行动计划”。

[ 编辑 ]直升机 类型图像 TSK 一 句子 军事单 位 数量备注 MI-1 LSK / LV 1957 年 - 1973 年 航空学 校 边界传 单 25 (22) 轻型多用途 直升机(MI-1 苏联生产/ SM-1波兰许 可证生产)。 或SM-1SZ培 训直升机,4 架 Mi-1M/SM-1M 医疗直升机 运送病人的 外部舱。 Mi-2型 LSK / LV 陆 军 1972 年 -1990 HG-34, 54 HAG-35 HS-16 KHG-57 48 也可用于武 器装备的通 用直升机; 米-4 LSK / LV 人 民 海 军 1957 年 -1979 边境链 HG-31, 34 HKVM HSVM MHG-18 DAY-4 TFS 48 46架 Mi-4A 2架 MI-4MA 取代的Mi-8 多用途直升 机 MI-8 LSK / LV 陆 军 人 民 海 军 1968 年 -1990 HAG-35 HG-18, 31,34, 54 HS-16, 64 HSFA-5 KHG 3, 5,54, 57,67 109 25 MI-8S 38米 -8T 38架 Mi-8TB 8 MI-9 战斗和多用 途直升机

东德与西德

德意志帝国是怎样分裂成两个德国的? 德国经过数百年的封建割据,于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时,首次实现统一,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此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很快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至二十世纪初,德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个工业强国。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以失败告终。1939年德国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规定,战败的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没有出现以前,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 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目的和利益不同,对各项协议都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就德国的统一和柏林问题等,四国及其占领区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5月23日单独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自此,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一分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时出现两个德国。两个德国均是主权国家,都获得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1973年又同时被接纳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双方又都参加了不同性质的军事、政治、经济集团。近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已有所改善,1972年签订了《关系基础条约》,各自承认对方为主权国家,相互建立正常的睦邻关系,互设常驻代表机构;两国领导人进行互访,就两国关系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两个德国要不要统一,在什么基础上实现统一,应由两国人民自己决定。 “西柏林问题”是怎么回事? 柏林原称“大柏林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德国的首都。战后,根据有关国际协定,柏林同整个德国一样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初期还设有统一的反法西斯市政府。1948年,美、英、法占领区合并,成立了“三联占区”;同年,苏联占领的东部地区成立了大柏林临时民主政府;1949年,西方三国又在西部

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德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1、早期历史 日耳曼一词来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亚,尤利乌斯·凯撒以日耳曼尼亚称呼莱茵河右岸的各个部落,日耳曼尼亚纪载于西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亚志》。而德文中的德意志国(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为diutisciu land)来

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语的diutisc(大众的,指属于diot 或diota'人'的)一词而来,该词最初用以区别源自拉丁文及罗曼语族的地方话。diutisc一词依序来自原始日耳曼语的tiudiskaz(大众的),tiudiskaz又来自于teudō,teudō又承继自原始印欧语的tewtéh(人)。 很早以前德国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公元476年推翻了罗马帝国(西罗马)。 2、罗马帝国 843年德意志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来,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通过长期的对外征服,神圣罗马帝国占领了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波兰西部,并远征俄罗斯、匈牙利。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1512年的科隆帝国会议后颁布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1806年7月12日,通过签署莱茵邦联条约(德语:Rheinbundakte),16个在法国保护下,包括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在内的莱茵河两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联合体“莱茵邦联”。邦联在法兰克福设两院制议会,推选拿破仑为保护人,并由拿破仑支配邦联的外交和军事;协议同时

两德统一及有企业改造得失谈

两德统一及国有企业改造得失谈 〔德〕葛德里茨穆勒 〔按 葛德里茨先生原是联邦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中国首席代表, , 年他在中国任期届满, 返回德国工作, 亲身经历了东西德合并的全过程,在这里, 他从一名德国人的角度, 讲述了东西 德合并的必然性、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 给人以全新的角度和感受。穆勒先生是一位经济学家, 他曾任联邦德国托管局官员, 亲自负责实施了对原东德部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工作, 以及对原 东德国有企业的重组和改造。他以一名亲身实践者的身份, 讲述东西德合并后对原东德国有企 业的改造过程,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思索。 ?年 ! 月底, 他们应邀来华访问, 与有关单位进 行了座谈交流。在征得了他们同意的基拙上, 现把他们演讲的主要内容整理发表如下。〕 芬德里茨 我作为一名西德外交官, 在东有?! 万军队。由于苏联反对改革, 东德想改 德工作了几年, 全力观注了东西德的统一工也行不通, 所以以往的数次改革均以失败告作, 了解了东德从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的终。 为了维持社会稳定, 东德政府为人民提供 全过程。 # 年?月日, 柏林墙出现了裂了大量的福利, 这使得东德人的生活水平一 缝 。, 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德国统一会来得那般比东欧和苏联要高 。但是问题在于东德人 么突然 、 那么快 。 所以, 当统一实际发生的时的生活水平与西德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而且 候, 西德并没有任何计划可供应用 。 我是要维持这种生活水平也已使东德政府越来越 ! 年回国的。回去后发现德国的各种圆桌难以承受 。在这种局面下, 东德人的劳动积极 会议非常多, 也很有意思。那时大家都在谈论性不断下降, 人民对政府的宣传也不再相信。统一问题, 主导的观点是主张要抓住时机在在两德统一前, 在生产上东德要比西德多用 四至五年后建立邦联。随后, 形势便急转直%! & 的人, ?! & 的资金, 而生产水平则比西德下, 可以说, 当时的情况已不是由政治家来决要落后(! 年。 就这样, 东德和平地崩溃了。 定的了, 而是由人民来决定 。当时流行的口号两德统一后, 对东德人来说, 可以说从希 就是 如果马克)西德的货币名称?不来找我望走向了失望 。开始, 东德居民对统一抱有很 们, 我们就要去找马克。在这种情况下, 两德大期望, 东德的德国统一社会党的期望值也

二十年解密东德秘密警察档案

被撕碎的罪恶之书 【“不是朋友的人都是反对我们的,反对我们的人就是敌人,而敌人将会被消 灭!”】 ——埃利希·米尔克末任斯塔西部长 1989年12月4日,就在柏林墙被推倒的一个月之后,东德埃尔福特市的一栋政府办公大楼楼顶冒出了阵阵黑烟。这栋大楼属于东德秘密警察机关“斯塔西”,正式名称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因德语Staatssicherheit(国家安全)缩写为STASI。这个恶名昭彰的机构自1950年成立以来,一直是执政的统一社会党对内进行言论压制和政权维持的有力武器。然而当1989年东德政权开始崩溃之时,这个庞大的机构逐渐感到自己正在成为民愤的替罪羊,慌忙决定销毁总部和地方各局的秘密档案。有关极权国家压迫人民40年的罪恶记录,旦夕之间就可能被毁掉。 然而埃尔福特的火光却引起了一名正巧经过的女医生的注意。她立刻意识到这异样的情形意味着什么。凭着勇气与正义感,她与市民们赤手空拳地冲进了埃尔福特斯塔西大楼,强行从接管了正在被销毁的秘密档案。 抢救斯塔西档案的行动蔓延至首都柏林与全国各地,1990年1月15日,成千上万的市民冲进了斯塔西总部大楼,他们看见的是推挤如山的碎纸——这些来不及焚烧或者投入粉碎机的海量档案仅凭人手被撕成碎片,装满了足足16000个大麻袋,甚至于大楼内所有的碎纸机都因为超负荷工作而统统陷入故障。除此之外,仍有3900万张档案卡片和排起来可达180公里长的文件来不及销毁,被市民完整接收。 1991年,统一后的的德国宣告了“前东德国安档案联邦管理局”的成立,开始了对浩如烟海的斯塔西档案的复原与整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处理前共产国家秘密档案的国家机构。迄今二十年来,工作人员几乎全凭人力对这座“纸片之山”进行整理。他们首先根据档案纸张颜色、笔迹、墨水等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再尝试拼接。在最开始的阶段,一个工作人员一天只能拼对出10页纸。而在第一个十年中,他们仅修复了2.5%的破碎档案,相当于90万张纸的内容。他们需要靠靠手工粘贴这些碎片,将碎片铺在大桌子上,然后核对名字、笔迹和签名,根据这些信息并使用打字机、镊子、放大镜,努力进行拼图,每一张纸都要花费15欧元的人力成本。而按这样的速度,整个修复工作将需要至少四个世纪。

民主德国1977年军服图绘一套

民主德国1977年军服图绘一套(2010-06-22 13:24:13) 标签:民主德国 东德 军服 军衔 兵种符号 等级 臂章 广西小杜 图片 军事分类:欧洲各国原版:军服军衔合集 明天要去上海世博会一周,博客也暂停,当然,在上海有条件上网的,将继续更新。 广西小杜注:1977年1月4日军服规则里的民主德国军服,在常服和徽章上保留了普鲁士传统风格,而钢盔和礼服又融合了苏联的因素,因而成为一代经典军服。下图为当时的大檐帽,士兵用黑色皮质帽饰带,尉官和校官用银灰色金属丝帽饰带。图中没有画出将官的大檐帽,实际上将官用的是金色金属丝帽饰带,同时帽徽上的像树叶为金色。至于船形帽,则通用于军官和士兵。请注意图右下角的橘红色空降兵贝雷帽,民主德国陆军佩戴此帽的独此一家。

冬季棉帽和各式头盔,有空降兵头盔和一般士兵戴的钢盔,苏式味道很浓,刷白杠的钢盔代表的含义和苏军一样:军警,也就是西方统称的宪兵。这个军警钢盔于1977年5月改为全白色加红色横杠,前端涂有民德军徽。

民主德国短短几十年,军服系列换过几茬,唯独这个时期的“黑领”军服,被国内军服爱好者奉为经典。图中展示的是士兵和尉官用的礼服,以及空军尉官的礼服大衣和陆军尉官执勤大衣。

民主德国各种作战服,有夏季、冬季作战服和空降兵迷彩服,军警的冬季夹克上还扎了白色的勤务腰带。注意所有的军服上都使用了伪装色肩章。

陆军士兵礼服和大衣(顺便说一句,此大衣俺有一件,黑色衣领和剪裁极度PP,本肚胖子穿上都显出了身材~~),空降兵士兵的礼服和空军士官大衣,空军可是没有黑领的,幸亏俺收的不是这件,嘿嘿~~

东德人民军M56钢盔简史

“帝国遗风” ——东德人民军M56型钢盔简史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人民军(Nationalen Volkesarmee,简称NV A)装备的M56型钢盔是一种外形奇特甚至可以称作古怪的钢盔,其源头可以追溯至二战时期的第三帝国。早在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之时,帝国研究院(Third Reich Research Council)下属钢铁特别研究分院(Iron and Steel Specialty Division)便着手进行有关钢盔防护性能的研究,该机构结合多种轻武器弹道分析结果,对当时世界各国装备的各种钢盔进行了大量轻武器和炮弹碎片试射试验。 后来,帝国国防科技学院(Reich Institute For Defense Technology)接手了该项研究,负责人是该学院的福莱厄(Fry)和亨泽尔(Haensel)两位教授。他们针对包括德军M35型在内的许多国家军队装备的制式钢盔进行了广泛的测试,主要使用了当时德军和英美等国装备的各种轻武器,以不同的射角和距离进行试射,从而对每种钢盔的防护性能进行综合评估。测试结果表明,英联邦军队自一战起装备的英国“汤米”(Tommy)式钢盔的综合防护性能最差。尽管德军M35型钢盔在综合防护性能上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制式钢盔,但仍旧具有许多不足之处。 在发现当时没有哪个国家军队已经正式装备的钢盔拥有无懈可击的防护性能后,帝国国防科技学院立即开始了一项全新的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研制出一种防弹性能超越以往所有型号的全新钢盔。很快,由V oelkingen Stahlwerke试制出几种新式钢盔的样品以供测试。1942年末,测试工作结束,测试结果被送交德国陆军兵器部。希特勒本人对此项开发新式钢盔的设计工作并不看好,已经明确表示将其取消,但德国陆军医疗稽查处提供的一份备忘录挽救了该项设计工作。 据这份备忘录显示,佩戴M35、M40以及M42型钢盔的前线德军士兵,在战斗中由于钢盔提供的防护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伤亡人数正在不断增多。而且备忘录提到新式钢盔将大大节省原材料和生产工时。此时德军已经开始装备新式的M42型钢盔,它相对原先的M35型和M40型钢盔简化了一些生产工艺,但对所面临战争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德国而言,M40型钢盔的生产工时和耗费的原材料数量仍旧显得太高了。于是,德国陆军兵器部以这份备忘录为准,违背了希特勒本人的命令,悄悄地采购了少量新型钢盔并着手测试工作。 最初小批量生产的新型钢盔共有四种型号,被分别命名为A、B、BII以及C型。相比之下,A型在结构和外形方面仍旧同原来的M35/40/42系列钢盔相差不大,B、BII和和C型有不小的改进。不过,最终只有B和BII型通过了首轮测试,德国陆军兵器部分别向埃森(Eisen)公司和怀特乌特(Huettenwerk)公司订购了50顶B型和50顶BII型钢盔,并以其设计师的名字分别命名为塞尔(Thale)型和哈茨(Harz)型。这批新型钢盔被送到柏林近郊的Doeblitz步兵学院,由学员部队对其进行战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新型钢盔的防护性能大大超过了德军过去装备过的任何一种钢盔,而且其佩戴舒适性极佳。 在新型钢盔进行研制期间,希特勒本人对此一直一无所知。直到1944年秋,当B和BII 型钢盔的被呈报给他接受审批时,他才知道陆军兵器部竟在他眼皮底下偷偷地违抗命令在研制新型钢盔。陆军兵器部原本以为这种先斩后奏的秘密行动能以研制出的两种性能优异的新钢盔而得到希特勒的赞赏,并且准备好一旦元首最终选中了其中的一种后便开始投入批量生产,还把新式钢盔正式列装后的型号定为M45型。然而,等到却是希特勒将两种新型钢盔全部否定,禁止将其中任何一种投入量产。其实,希特勒作出这种决定,除了痛恨陆军兵器

第二讲 当代世界政治(1)

第二讲:当代世界政治 教学目的: 了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的类型、影响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因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过程,重点把握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世界政治行为主体的类型;影响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课时:2个学时 导入案例:(1)主权与霸权的博弈——巴以冲突和中东危机 (2)一超多强:八国集团峰会与G8+5(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 (3)中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揭示西方国家如何利用诺贝尔和平奖干涉他国内政) 第一部分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当代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 当代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可以分为三类: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等。 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也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建立、活动和发展的基础。 政府间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以主权国家为成员,以各国合法政府为代表进行组织和活动。它们在协调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和地区矛盾与冲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是当代世界代表性最广泛、规模和影响最大、活动领域最宽、在全球范围内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国际讲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场所。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的发展中发挥着其他国际组织、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在当今世界,联合国是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国际争端的最权威、最具合法性的机构。 除了联合国,当今世界还有一些区域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例如,欧洲联盟、非洲联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它们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缓和与解决地区矛盾、冲突中发挥着程度不同的作用,是当今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区域性国际组织,特别是欧洲联盟,积极推进地区一体化。 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日益多元化。不仅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包括国际政党组织、国际范围的政治运动等,成为公认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而且国际经济组织、跨国公司乃至个人等也被一些学者视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二、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是多元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结果。影响其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有主要因素也有次要因素,有持久因素也有临时因素。主要因素包括: 1 国家利益

东德笑话

东德笑话 Simongster 2010年9月28日译 1 两个囚徒在监狱里相遇。 其中一个人问:“什么原因进来的?” “我是一个自行车零售商,呼吁过让埃里克.昂内克下台。你以前是干吗的?”“我用望远镜观察了埃里克.昂内克。” “这没什么呀!” “是的,很好,不过我在望远镜下安装了一个步枪……” 2 冬天,一个男人看见两个男孩拿着一个雪橇,就问道:“你们干吗呢?” “我们在玩德苏友谊的游戏。” “怎么玩?” “非常简单,他把我推上山顶,然后我就滑下去。” 3 东德人对西德人说:“我们是一个民族!”西德人回应说:“我们也是。” 4 为什么东德经济已经低到膝盖以下了?因为她想先蹲下再跳起来超过资本主义经济。 5 瑞士需要海军部吗?为什么不需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是也有文化部吗? 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来自东德的扔锤子比赛选手创造了世界记录。被问及下一

步的计划时,他说:“再就是扔镰刀了……” 7 社会主义阵营经济的四根支柱是什么?蒙古的电台、苏联农业的成就、波兰工人的勤劳、东德的统计年鉴。 8 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外科医生?当然是瓦尔特·乌布利希。他把欧洲的心脏改造成世界的屁股! 9 昂内克和电车的区别是什么? 电车有更多的追随者(拖车)。 10 医生在精神病院巡视。 “这里有一个格外严重的病例”,医生指着一个病人叹息道,“他居然在昂内克废话的时候没有关掉收音机!” 11 为什么东德没有实行全国性的计划生育? 因为生儿育女的生产资料掌握在私人手里。 12 什么是不信任?东德的边防人员在波兰边境来自苏联的石油管道,看看石油朝哪个方向流动。 13 您能描述以下东德的地理特征吗?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领土分割开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柏林墙开始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2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或“强化边境”,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柏林。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它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勃兰登堡门边防检查站 柏林墙修筑前,约有250万民主德国居民逃离民主德国,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联邦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民主德国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柏林墙。目的是制止民主德国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联邦德国。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1960年起,民主德国边防军将其视为非法越境并向越境者开枪射击。1961年8月24日,发生第一次枪击逃亡者事件。1982年《开枪射击令》下达后,枪击穿越柏林墙者被合法化。截至1989年,共有61人因穿越柏林墙被民主德国边防哨兵枪杀。[2] 1970年,虽然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之间关系有所改善,民主德国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外逃。1971年9月,美、苏、英、法四国签署《四国柏林协议》,允许放弃任何单方面改变柏林现状的尝试,给西柏林人一个自由出入城市和在东柏林探亲的国际法保证。1971年12月20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3]签署《通行协议》,人员往来限制略有放宽。1972年5月,美、苏、英、法四国又签署《中转协议》,以缓解西柏林局势和方便东西柏林的居民通行。1980年,柏林墙的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 柏林墙被迫开放(1989年)

德语笑话(六)东德笑话集-民主德国的科研成就

德语笑话(六)东德笑话集-民主德国的科研成就 德语笑话(六)东德笑话集-民主德国的科研成就 东德笑话在德语笑话文化里,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笑话分类,在冷战期间,民主德国做得很多事情确实很荒谬,也很辛酸,看过《窃听风暴》(Das Leben der Anderen)的应该深有体会。 1 斯塔西审问一个经常去做礼拜的教徒:“你是否承认,你经常去教堂?” “是的。” “你是否还承认,你亲吻了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的脚?”“是的。” “你也会亲吻我们昂内克同志的脚吗?” “当然,只要他也吊死在那里!”(译者注:斯塔西是东德国家安全局,口号是“Wir sind ueberal”,即“我们无处不在”。)2昂内克死后敲开彼得的大门,后者看着他问到:“你是不是走错了?到地狱去!” 半年后,两个小鬼敲开彼得的门。 彼得:“你们不属于这里!” 他们回答说:“不,我们是第一批难民!”

(译者注:彼得是天堂的门卫。) 3 一架东德国内航班的飞机被劫持到科隆-波恩机场。飞机在跑道上被西德GSG9特种反恐部队监控起来。东德中央委员会开了两个小时会议,研究该如何应对。最后得出了一个决定,问一下劫持者,到底有什么要求。 劫持者是一个父亲,育有两个孩子,他提了三个要求: -他想要预订的卫星牌汽车能够最终交货,为此他已经等了14年; -他想给他的家庭要一个三居室的房子; -他想要今年去波罗的海度假。谈判人员向中央委员会汇报了上述愿望。委员们又了几个小时的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屈服他的要求。米尔克(斯塔西头头,译者注)警告说,鉴于有人会效仿,最好不要让步。 然后有人建议,最好先弄清楚,如果不满足劫匪的要求的话,他会用什么来威胁他们。 谈判人员又被送回科隆-波恩机场。 劫匪响亮地回答说:“那么我每个小时就释放两名人质......”(译者注:科隆波恩机场位于西德,整个冷战期间,东德人最大的梦想之一就是翻越柏林墙,跑到自由的西德去。) 4

德国社会民主党历史

德国社会民主党(德 语:S ozialdemokratische P artei D eutschlands,SPD),简称社民党,德国主要政党之一,它是德国历史最悠久政党,成立于1863年。 该党是德国五大政党之一。社民党来源于工人运动,起初明确社会主义性质;近年来在保持致力于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它接受了一些新自由主义的思想。社民党于1966年至1982年,1998年至2009年先后在与基民盟、自民党和绿党的联合政府中占主导地位。2009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社民党惨败,成为在野党。现在11个州内参与执政,9个州内任总理。 基本政见 在社会政治上,社民党致力于民法,开放式社会和公民参政上,它们是自由、正义和团结的基石。

构成 截至2007年2月28日,社民党拥有556185名党员,从而超过基民盟和基社盟联盟成为德国最大社会党派。 凡14岁以上的德国人,在外国长期旅居的德国人,在德国生活的外国人,只要持相同政见,都可以加入社民党。 43%的社民党党员都在60岁以上,8%为35岁以下的青年,三分之二的党员为男性;将近一半的党员是工人或者公司雇员,12%为家庭妇女(或居家男性),11%为公务员。 历史

德·冯·瓦德西多次要求对社会民主人士进行暴力镇压。但是,庞大的工人阶级在最紧要关头觉醒,使社民党很快成为了德国最大的党派。 虽然在俾斯麦时代社民党被残酷镇压,由于工会的支持,社民党总是能够在帝国议会内外扩大它们在工人中的影响。1890年社民党已经占据了27.2%的席位,1912年社民党提高到了34.8%的席位。1913年倍倍尔死后,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和胡戈·哈泽(Hugo Haase)共同领导社民党。1914-1919: 一战、十一月革命、分裂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社民党支持战争公债(Kriegskrediten)的发行。只有卡尔·李卜克内西(威廉·李卜克内西之子)和奥托·鲁尔(Otto Rühle)两位社民党议员反对1915年的战争公债。1916年在一次反战游行之后,卡尔·李卜克内西被捕,并判处监禁。但出于不明原因,他在战争结束前被释放。在战争中,很多议员不赞同社民党越来越低贱的姿态,他们在社民党之外另外组建了一个独立于社民党的党派——独立社会民主党(USPD、独立社民党)。 1916年卡尔·李卜克内西出狱后,他和罗莎·卢森堡一同组织左派的斯巴达克同盟,他们又称为“国际派”。由于对战争不安,他们停止独立社民党活动,建立社民党左翼。 加入独立社民党的不但有左派的反修正主义者罗莎·卢森堡,还有《新时代》的发行人卡尔·考茨基,以及修正主义之父、理论家爱德华·伯恩斯坦。从1915年起一个叫Lensch-Cunow-H?nisch-Gruppe的和俄罗斯裔德国政治评论家亚历山大·巴伏斯(Alexander Parvus)很亲近的组织,取代考茨基和伯恩斯坦,开始影响反修正主义联盟。他们期待德国能在一战中获胜,能够在欧洲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在俄罗斯沙皇统治下的人民。海恩里希·库诺(Heinrich Cunow,人种学家,社民党党校讲师)在1917年取代了考茨基,成为《新时代》的发行人,也成为了后来的《G?litzer宣言》和《海德堡人宣言》的撰写人之一。从1917年开始,当大多社会民主党人开始觉得,战争将以失败告终,该组织影响力也随之衰退。 1918年,战争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在维尔赫尔姆斯哈芬和基尔的水兵开始起义,也就是历史上的德国革命,又称十一月革命。革命使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最后逃到了荷兰。在弗里德里希·艾伯特领导下 的“多数社会民主党”(Mehrheits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为政府更替做好了准备,同时马克思·冯·巴登王子也将

关于东德卡尔蔡司公司和蔡司镜头的资料

关于卡尔蔡司公司和蔡司镜头(主要是东菜)的资料[转(2009-03-11 23:37:05) 蔡司公司 卡尔?蔡司公司股份公司(Carl Zeiss AG)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公司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创始人之一---德国光学家卡尔?蔡司(1816年-1888年)。它由卡尔?蔡司(Carl Zeiss)、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和奥托?肖特(Otto Schott)于1846年在前东德的耶那镇(Jena)建立。蔡司的世界光学工业王者的地位一直维持到二战结束前期。1945年2月的一天,盟军炸毁了当时的德累斯顿照相机厂并占领了耶那镇。根据雅尔塔协定,德国被分裂为东、西德,美军撤离耶那镇时携84名原蔡司厂的重要技术人员和43名家属,带着大量的专业镜头实物和研究结果在西德的斯图加特安家,在苏联的干预下,美军才未能将一部分设备运走。卡尔-蔡司耶那也由此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家是位于上科亨(Oberkochen)的卡尔?蔡司股份公司(Carl Zeiss AG),它在格丁根[1]阿伦和Hallbergmoos拥有两家重要的附属工厂。另一家是位于耶拿卡尔?蔡司有限公司(Carl Zeiss GmbH)。与此同时苏联也在计划将一部分设备运往莫斯科郊外的Krasnogorsk重新建厂。据可靠资料显示,由于当时情况突变(具体原因不明),被装上货物列车准备运往莫斯科郊外的设备,被重新运回了耶那,蔡司耶那的重建也随之开始。苏联还从国内派来数百名技术人员与蔡司耶那工作人员共同生产康太时相机。这段时间通过两国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生产了600台康太时相机,作为战争索赔的一部分被运往苏联。其中有30台据说是为了给苏联高级官员使用,作成了象牙色,真皮部分染成了茶色。有一台至今还保存在潘太康公司。 两国的“合作”维持了一年。1946年的10月,生产康太时相机的设备最终还是作为战争赔偿的一部分被运到了苏联基辅,并有274名技术人员(占当时蔡司耶那13000人的20%)被带到基辅“强制劳动”五年。苏联人走后的20年,蔡司耶那进入了黄金时代。 1949年在独自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35mm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CONTAX-S以后,围绕着42mm螺丝口镜头,蔡司耶那有着许多精彩之作。这之后的20多年间,有十几个品牌的相机厂家和二十几个品牌的镜头厂家以蔡司耶那的42mm螺丝口相机为标准生产相机和镜头,至今仍有厂家在生产。 先来看看广角镜头,第一款单反相机广角镜头虽然是1950年由法国“爱展能”公司首先生产成功的35mm2.5,蔡司耶那的Flektogon35mm2.8诞生于1951年,这款镜头由6片5组构成,预置式光圈,最近摄影距离36cm,西德生产的用于CONTAREX的Distagon35mmF4则发表于晚了东德7年的1958年。这款镜头后来改进为自动光圈,一直生产到70年代。70年代初改进为光圈F2.4。蔡司耶那在这以后的1961年,发表了 Flektogon25mmF4;1963年发表了Flektogon20mmF4,这两款镜头完全是蔡司耶那的独立设计生产。25mmF4一款由7片6组构成,最近摄影距离20cm,全开光圈结像锐利。20mmF4一款由10片6组构成,有一个3片胶合组,两个两片胶合组。最短摄影距离16cm,在西德1967年发表18mmF4以前, 20mmF4是两德的最大广角镜头。就连当时的西德专业摄影师都使用这两款广角镜头。这两款镜头的滤镜口径均为77mm,蔡司耶那配有原厂的超广角镜头专用滤色镜。70年代初,20mmF4一款改进为F2.8的光圈,镜片结构也改进为9片8组,镜身也大大缩小,滤镜口径缩小为67mm。70年代末的百佳卡口的20mmF2.8更是施以多层镀膜,关于这款镜头常见香港资深玩家撰文于报端,其素质之佳早有定论。遗憾的是配用百佳卡口的相机只有百佳相机,而百佳相机的素质实在不敢恭维。 其实,东西两德的竞争最为激烈的是在500mm和1000mm这两支折反镜头上(如图4-7)。首先是1000mm,两公司同时都将光圈定为F5.6,30多年后的今天,5.6的光圈对于1000mm的镜头来说依然是相当惊人的。东德发表于1960年,西德发表于1965年,西德的一支直径23cm,重达16.5公斤;东德的一支直径21cm,仅重12公斤;最近摄影距离东德16米,而西德可以达到12米,调焦结构两支镜头有着本质的不同,有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