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补血草 中国植物志
补血草属植物药学研究概况

补血草属植物药学研究概况李盼盼;倪士峰;巩江;蓝芹;骆蓉芳;高志娟;侯恩太【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13【摘要】在广泛进行文献检索基础上,概括介绍了补血草属植物的种类、成分、药理以及临床应用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总页数】2页(P6714-6715)【作者】李盼盼;倪士峰;巩江;蓝芹;骆蓉芳;高志娟;侯恩太【作者单位】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陕西西安,710069;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陕西西安,710069;西藏民族学院医学系,陕西咸阳,712082;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陕西西安,710069;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陕西西安,710069;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陕西西安,710069;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相关文献】1.鬼灯檠属植物药学研究概况 [J], 张敏;封邦;周本康;刘园;李梦寻;常柯;朱斌;巩江;倪士峰2.飞燕草属植物药学研究概况 [J], 陈乾艳;陈模;刘慧;杜漠;张欢;冯芬;巩江;倪士峰3.米草属药学研究概况 [J], 冯秀玉;高昂;郑辉;赵思佳;齐牧遥;巩江;倪士峰4.百蕊草属药学研究概况 [J], 路锋;赵稳操;贾艳星;张丽花;陈华;巩江;倪士峰5.栾树属植物药学研究概况 [J], 王乐;侯恩太;徐文进;黄海艳;马亚荣;雷博宇;张峡;巩江;倪士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4. 合稿 二色补血草

二色补血草Ersebuxuecao《甘肃中草药手册》【别名】蝎子花菜、虼蚤花、野菠菜(《救荒本草》),燎眉蒿(《甘肃中草药手册》),补血草、扫帚草、匙叶草、血见愁(《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白花菜棵(《河南中草药手册》),秃子花(《陕西中草药》),苍蝇花(《宁夏中草药手册》),矶松(《山西中草药》),盐云草、盐云参、闹蝇花、苍蝇架、依拉音花儿、察干采采格(蒙名)、落蝇花(内蒙古),二色矶松、辽矶松(陕西),麦条根、刺榆条(黑龙江),屁屁根、哈萝卜根、海蔓荆(河北),苍蝇草、酱棵子、河梅花(山东)。
【考证】本品以蝎子花菜之名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谓其“生田野中。
苗初塌地生。
叶似初生菠菜叶而瘦细,叶间攛生茎叉,高一尺余。
茎有线楞,梢间开小白花。
其叶味苦”,并附图。
《植物名实图考》卷五亦引录本条,药图相似。
据附图及描述,其特征与今用之二色补血草相符。
【基原】白花丹科植物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 (Bunge) Kuntze的干燥根或全草。
【原植物】二色补血草[蝇子草,二色匙叶草,二色矶松,苍蝇架,苍蝇花(东北),蝇子架(陕西、甘肃)]Limonium bicolor (Bunge) Kuntze [Statice bicolor Bunge]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光滑无毛。
根圆锥形,根皮红褐色至黑褐色。
茎丛生,直立或倾斜。
叶多基生,莲座状,叶片匙形或长倒卵形,长约20cm,宽1~4cm,先端圆或钝,基部渐窄成扁平的叶柄,全缘。
花序圆锥状;花葶丛生,直立或斜生,通常有3~4棱角,有时具沟槽,上部有分支;花着生枝端,密集,略偏于一侧近头状的聚伞花序;萼筒漏斗状,棱上有毛,缘部5裂,折叠,干膜质,初时淡紫红或粉红色,而后变为白色,花后宿存,萼檐开张幅径与萼筒长度相等;花瓣5,匙形至椭圆形,黄色;雄蕊5,着生于花瓣基部;子房长圆形,花柱5,分离,柱头头状。
蒴果具5棱,包于萼内。
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徐燕玉; 袁芳【期刊名称】《《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3)006【总页数】6页(P572-577)【关键词】二色补血草; 化学成分; 提取方法; 药用价值【作者】徐燕玉; 袁芳【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逆境植物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在《中国植物志》中记载为补血草属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新疆、黄河流域、山东沿海等地,具有耐盐碱的特性,又名“勿忘我”,也是一种重要的花卉和观赏性植物。
植株高度为20~50 cm,叶基生,穗状花序,穗中开的花多且小,排列在花序分枝的上部至顶端,由3~5个小穗组成;小穗含2~3朵花。
花冠多为黄色,萼筒滤斗状,棱上有毛,白色或淡黄色,宿存;花瓣5枚,匙形至椭圆形,黄色;雄蕊5枚,着生于花瓣基部;子房的一般形状是长圆形,5个分离的花柱,柱头形如头状。
通常开花1周后开始脱落,留下的花萼一般是中间颜色深边缘浅[1]。
蒴果包于萼内,种子耐寒、耐盐碱[2],在自然环境中,二色补血草于5月上旬开始返青,6月下旬到7月上旬抽薹,在7月下旬开花,8月结种[3]。
二色补血草整株均是药用原料,属典型的国药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补血草“甘,平,无毒”,《甘肃中草药手册》《陕西中草药》这2本重要的医学著作也对其医药学价值进行了概括。
近年来有关于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的大量研究,本文中针对二色补血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
1 化学成分1.1 多糖类多糖是二色补血草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
研究证明,二色补血草含有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性和抑制肿瘤细胞[4]生长的作用。
赵鹏等[5]在补血草多糖分离纯化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对二色补血草多糖进行羧甲基化修饰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证明了羧化后和乙酰化后的多糖抗氧化性进一步增强[6]。
我国补血草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及研究现状_田福平

50
草业与畜牧 2010 年第 3 期 总第 172 期
CAOYE YU XUMU
综述
的角质层,有利于减少蒸腾增加抗旱性。 3.5 补血草属植物资源组培快繁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补血草属植物资源应用范围广,观赏和药用价值 高,市场需求很大,在野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 对其进行快速繁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培养 技术在快繁中具有大田栽培无法相比的优势,因此, 建立补血草属植物资源再生快繁体系,采用离体培养 技术,在短期内快速繁殖出整齐一致、健壮的新苗, 对补血草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保障,并在此基 础上建立补血草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平台,为利用补 血草属植物资源进行耐盐抗旱等研究奠定基础。补血 草属植物资源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的研究已经有较 多报道[44~49]。在分子水平方面 克隆盐生植物补血草耐盐相关基因的研究等。分子方 面较多的研究集中在二色补血草,主要是序列分析及 表达[50],蛋白和基因的克隆和表达[51]。但目前在分子 水平的研究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应用于生产的也很 少。 4 小结
血草和黄花补血草[17]等的研究较为系统,研究内容 从野生种质资源的家化栽培[18]、育苗技术[19]、生长状 况[20]及种子到微观形态结构均有报道,主要包括引种 驯化的栽培技术、播种技术、水肥效应、种子保存 和萌发以及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诸如花粉形态、雌 配子体发育、扫描电镜观察补血草属植物叶片泌盐 结构等等[21~31]。 3.3 补血草属植物资源药用价值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野生花卉补血草属及其开发利用

花所 需 时间 , 1℃ 以上 为 4 在 0 0天 , 温 度 稍 低 的 无 加 温 温 在 室 中则需 8 0~9 0天 。 晚 花 品 种 要 求 1 ℃ 以 上 的 温 度 。 在 5
高温 期生 产切 花需 要通 风降 温或遮 阳降温 。 日照 处理 可 长
促进 开花 , 薹前 用 50p 的赤霉 素喷洒 可提 早开 花 。 抽 0 pm 补 血 草 耐 旱 忌 湿 ,对 土 壤 无 严 格 要 求 ,以 排 水 畅 通 的
维普资讯
4 2
* 1 H + l ‘ 卜
中国种业
20 0 2年 第 8期
翕神 资源
斗 卜仆 卜¨—
幸
黄 勇 张 秀省
( 东 省 聊 城 大 学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5 0 0 220 )
喇
孟 宪磊
( 城 市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 聊
特 征 与 特 性
补 血 草 ( i o im s e s 0. u t ) 多 年 生 草 本 , Lm nu i ne K nz n e 高 1 6 c 基 生 叶 矩 圆 状 披 针 形 至 倒 卵 状 披 针 形 。 花 常 5— 0 m。 2—3朵 组 成 聚 伞 花 序 ,穗 状 排 列 于 花 序 分 枝 顶 端 形 成 圆 锥 状 花 序 ; 序 枝 具 显 著 棱 槽 ; 片 短 于花 萼 , 褐 色 , 花 苞 紫 边 缘 膜 质 ; 萼 漏 斗 状 , 筒 倒 圆 锥 形 , 张 幅 径 短 于 花 萼 的 花 萼 开 长度 , 存 ; 瓣 5黄 色 , 部联合 ; 蕊 5 与花瓣对 生 : 宿 花 , 基 雄 , 花 柱 5离生 , 房倒 卵形 , 明显 的 5 。 , 子 有 棱 花果 期 7至 1 。 1月 二 色补 血 草 ( io im b o r ( g . . u t ) 多 Lm nu i l B e )O K nz eo e 年生草 本 , 1 高 5~6 c 0 m。叶 基 生 , 莲 座 状 , 披 针 形 或匙 呈 倒 形 , 4~9 m, 1~ . c 长 c 宽 2 5 m。花 常 2~3朵 组 成 聚 伞 花 序 , 穗 状 排 列 于 花 序 分 枝 顶 端 形 成 大 型 圆锥 状 花 序 ; 序 轴 光 花 滑 , 柱形 ; 片 棕褐 色 , 缘 膜质 ; 萼 宿存 , 圆 苞 边 花 白色 , 质 , 膜 漏 斗 状 ,5浅 裂 ,直 径 约 8 m ,开 张 幅 径 与 花 萼 的 长 度 相 m 等 ; 瓣 5 黄 色 , 部 联 合 ; 蕊 5 与 花 瓣 对 生 ; 柱 5 离 花 , 基 雄 , 花 , 生 , 实 倒 卵 形 . 5纵 棱 。 花 果 期 5至 1 果 有 0月 。 紫 花 补 血 草 ( io imfa ce i .K n e 多 年 生 Lm nu nht r i0 ut ) z 草本 , 根 单一 、 大 , 基 生 , 莲 座状 , 形 或倒 卵形 , 直 粗 叶 呈 匙 长 5~1c 宽 1~1 8 m。 聚 伞 花 序 圆锥 状 ; 序 轴 圆 柱 0 m, .c 花 形 , 基 部 有 叶 1~ 近 2片 ; 片 灰 褐 色 ,边 缘 膜 质 ;花 萼 宿 苞 存 , 斗状 , 漏 5浅 裂 , 紫 色 , 径 约 9 淡 直 mm; 冠 紫 红 色 , 花 5 裂 , 部 联 合 ; 蕊 5 与花 冠 裂 片 对 生 ; 柱 5, 实 倒 卵 基 雄 , 花 果 形 , 5纵 棱 。花 果 期 5至 8月 。 有
中药学_补血草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名称:补血草 别名:盐云草、盐云参、匙叶草、矶 松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补血草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补血草
药材基源:
为蓝雪科补血草属植物二色补血草 Limonium bicolor (Bunge) Kuntze [Statice bicolor Bunge],以根及全草 入药。洗净开花前采全草;根于春季萌芽 期或秋冬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补血草
备注: (1)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 (Willd.) Kuntze分布于新疆。根入药。 用于止血散瘀。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补血草
性味: 苦、咸,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补血草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温中健脾,滋补强壮。用于 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 胃溃疡,脾虚浮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补血草
用法用量: 0.5~1两。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补血草
相关疾病症状:
白带、便血、补血、疮毒、出血、浮肿、 功能性子宫出血、活血、健脾、解毒、溃 疡、利湿、强壮、清热、散瘀、脱肛、胃、 胃溃疡、温中、血淋、痈、痈肿、痈肿疮 毒、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痔疮、痔疮出 血、止血、止血散瘀、滋补、滋补强壮、 子宫出血。
补血草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郭洪祝等[7]最 早 对 中 华 补 血 草 化 学 成 分 进 行 了 研 究,在其地上部分 的 水 提 物 及 醇 提 物 中 首 次 分 离 得 到 4 种黄酮成分,分别为:杨树梅皮素-3-O?α?L-鼠李糖甙、杨 树梅皮素-3-O- D-葡萄糖甙、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 槲皮素。到了2000年,在 Lin 等[8-9]对中华补血草化学 成分的进一步分离中,共获得黄酮类物质20余种,其中 (2R,3S)-3,5,7,4′-四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为一个新 的黄酮成分。刘 兴 宽[10]从 中 华 补 血 草 全 草 中 分 离 得 到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2013(04):182~184
补血草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何春霞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生命与资源环境系,新疆 奎屯 833200)
摘 要:综述了北方野生花卉补血草属植物中二色补血草、中华补血草、黄花补血草、大叶补 血草以及其它类补血草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及其药理学作用。指出补血草属植物富含黄酮类化合 物,其中以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和黄烷类为主,其药理学作用主要有抗癌、抗菌消炎、抗氧化和 抗诱变等功效,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植物,作为传
统中药 ,有补 血 、止 血 散 瘀 、调 经、滋 补 健 脾 等 功 效 ,可 用于治疗宫颈癌和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目前对二色 补血草化学 成 分 的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于 多 糖 和 黄 酮 类 物 质。朱蓉等[3]最早 在 二 色 补 血 草 的 研 究 过 程 中,从 其 地 上 部 位 分 离 到 北 美 圣 草 素 、木 犀 草 素 、槲 皮 素 及 杨 梅 素-3-O- D-(6″-没食子酰基)-半乳糖苷4种黄酮类化合 物。二色补血草的地下部分也含有木 犀 草 素 和 槲 皮 素[4]。张敏[5]对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及 HPLC 化学指 纹图谱研究中发现,二色补血草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 酸乙酯萃取 液 富 含 杨 梅 苷 类 物 质。 张 连 茹 等[6]从 二 色
四种补血草属植物叶片泌盐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四种补血草属植物叶片泌盐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周玲玲;刘萍;陆嘉惠【期刊名称】《植物研究》【年(卷),期】2006(26)6【摘要】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4种补血草属植物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 elinii(W illd.)Kuntze)、耳叶补血草(Limoniu otolepis(Schrenk)Kuntze)、繁枝补血草(Limonium myrianthum(Schrenk)Kuntze)和簇枝补血草(Limonium auream)的叶表面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植物微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这4种植物的上下表皮都分布有盐腺,且上表皮的盐腺密度大于下表皮,盐腺的基本结构相同,多由20个细胞构成,其中4个分泌细胞顶端的角质层中央有一小孔,植物体靠盐腺的泌盐孔泌盐。
但4种植物在盐腺的密度、盐腺的大小、盐腺与周围表皮细胞的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
植物在对盐碱生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促使其强烈地分化出泌盐结构,因而,具有明显的生态适应性。
【总页数】5页(P667-671)【关键词】补血草;泌盐结构;扫描电镜【作者】周玲玲;刘萍;陆嘉惠【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11【相关文献】1.中华补血草盐腺细胞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J], 柴振光;李菲菲;王晓玲2.新疆四种补血草属植物叶片的解剖学研究 [J], 周玲玲;宋晓丽3.兰属、兜兰属、石斛属植物叶片的扫描电镜观察 [J], 孙安慈4.苔草属复序苔草亚属十四种植物叶片的解剖学研究 [J], 张树仁;梁松筠;戴伦凯5.二色补血草叶片泌盐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J], 陆静梅;李建东;胡阿林;历锡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