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部分课件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___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41页PPT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1.2 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11.2.1 功能理论的解释
• •
功能理论关于社会分层的解释 功能主义者认为,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有一些工作比另外一些工 作重要,这些职位要正常运转,就必须要由最有资格的人来承
担职位。
• 而许多重要职业,如医生、工程师、律师等,都要求接受很多 的教育和培训,要化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因此必须要 通过给占据这些重要社会位置的能人提供更多的实质性的刺激 (财富、权力和声望)来保证有能力的人愿意为取得承担这此
着重阐述了社会生产方式如何引起社会的不平等,那么,韦伯 更注重探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获得的财富、权力和声望的差 异。在分层标准和理论分析方法上,两人也存在差异。比较而 言,韦伯的分析方法是多角度的,他把阶级和阶层分解为三个
彼此不同但又相关的三个方面:权力、财富和声望。
11.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P164) • 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如女儿、公司经理、 工程师等。
中 国 社 会 的 十 个 社 会 阶 层 和 五 种 社 会 地 位 等 级
11.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11.1.1 什么社会分层
• • •
2. 与社会分层相关的主要概念 (2)社会地位。 社会成员通过有关途径(继承、制度分配、社会化、创造性 活
11.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11.1.1 什么社会分层
• • • •
1.社会分层的含义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社会分层。 (1)分层是一种社会过程。 ( 2 )只有当财富、权力和声望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 —— 如年 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和种族等——被不平等地、有系统 地而不是随机地分配时,这个社会才是分层的、不平等的。
社会学讲义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
生理差异决定的,即基于自然差别。 社会成员归属于哪个社会层次取决于他们天 生的能力和才干。精英分子总能改变自己的 地位,实现上向流动,而非精英分子则不得 不向下流动。 社会系统稳定与否,不在于是否存在不平等 的分层结构,而在于是否拥有完善的精英循 环流动机制。
(二)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现代西方社会中的阶级状况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阶 级状况相比,确实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特 别是在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划分的基础上产生了一 大批“新中间阶级”。但是,从整体上看,阶级不 平等的状况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马克思主 义的阶级理论还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在坚持阶级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同时,面对当代世界 和中国的实际,也应该积极发展它,丰富它。
社会不平等概念本身通常不包含价值取向,
但其内涵涉及特定社会价值,确切地说,它 是对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有差别的分配状态的客观概括。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 的就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 社会不平等的考察,就是关注各种社会资源、 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
4、权力分层模式 冲突学派认为用社会报酬来解释分层是不对 的,权力才是社会分层的决定因素,社会分 层是拥有权力的统治者群体强加给没有权力 的被统治者群体的一种社会秩序。 米尔斯在《权力精英》、《白领——美国的 中产阶级》两部书中,对权力分层模式进行 了论述,并将工人分成白领阶级和蓝领阶级, 并对新中产阶级进行研究。
许多社会学家都认为不能用阶级这个 概念来代替阶层: 概念性质不同:类别与群体;社会类别。 划分标准不同:生产资料;财富、地位、权 力与声望。 关系的性质不同:对抗性的矛盾;非对抗性 的矛盾。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PPT第十一章

二、阶层关系与分层结构
5.刚性结构与弹性结构。 (2)弹性结构 ·弹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弱,形象地说,社 会成员在多元分层空间的分布呈现弥漫状态。一个弹性结构社会, ·其社会不平等被称为扩散性不平等。
二、阶层关系与分层结构
5.刚性结构与弹性结构。 (2)弹性结构 ·弹性社会分层结构具具体方法:五等分法、基尼系数法、恩格尔系数法、不平等指数法、库兹涅茨比率法、 社会经济地位(SES)测量法等。
二、阶层关系与分层结构
1.分层与交往的关系:分层差异给人们的交往带来隔阂,各层次间距离越大,这种隔阂就 越大;兴趣、爱好、价值观的差异越大,他们在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方面的社会表现也 就越不相同。 2.交换理论的解释 (1)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交往实际上是一种资源交换过程,每个人在交往中总会有意无 意地考虑自己的报偿能力和对方的回报能力。 (2)社会地位相近的人所拥有的交换资源大体相等,因此他们之间的交换过程也更加合 乎公平原则和对等原则。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二)个人流动与群体流动 社会流动当然首先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上升或下降,移进或移出。但是,如果仅仅研究 个人的社会流动并不能使我们认识到社会分层流动的总体趋势。这样,我们就必须研究社 会集团、社会阶级、社会阶层的社会流动,这就是群体流动。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三)结构型流动与非结构型流动 1.结构型流动指因社会结构的变迁而造成的人们地位的变化。 2.非结构型流动则是指因个人的原因而造成的地位的变化。
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二)类型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化以日益加快的速度向纵深发展。社会分化 可区分为两大类型: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1.水平分化 (1)水平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 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大体 相等。 (2)处于水平分化中的各个地位群体在根本利益、基本态度、行为倾向、社会表现诸方 面没有明显差别,具有较大一致性,易于相互协调和整合。
社会学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阶层
1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2 经理人员阶层
3 私营企业主阶层 4
5 办事人员阶层
6 个体工商户阶层
7 商业效劳人员阶层
8
产业工人阶层
9 农业劳动者阶层
1
比例
2.1% 1.6%
1.0% 4..6% 7.2% 7.1%
11.2% 17.5% 42.9% 4.8%。
五个社会等级
十大社会阶层
社会上层 中上层
这种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但 是这种分层应该有个适度的界限,即应该倡 导自致性的社会分层制度,而不是建立在先 赋地位上的社会分层制度。
为此要做到:首先建立一种时机平等的制度。 不合理的、过分的不平等蕴含着社会冲突。 社会分层中应保持适度不平等。另外,社会 还应有一种平衡过分不平等的制约和补偿机 制。最后,社会还应尽量缩小下层社会的规 模,同时扩大中、上层社会的规模,从而形 成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
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
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
上下有序的不同等级、层
次的过程与现象。
二、社会分层的原因
社会差异(社会原因) 地位、声望、财富等
最根本的原因:社会分工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阶级的含义: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
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 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 另一集团的劳动。
(1957-1965)
第三次:社会流动的失序
(1966-1977)源自第四次: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
转化
(1978-1991)
第五次: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 步成型 (1992年以来〕
社会学概论课件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三)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1)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即谁是改革的最 (1)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 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 大受益者? 大受益者? (2)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即中间阶层能否 (2)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 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 成为我国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主体? 成为我国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主体? (3)弱势群体问题。 (3)弱势群体问题 弱势群体问题。 (4)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 (4)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
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阶级、 阶级、 (一)阶级、阶层的一般含义 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一般是指社会垂直 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 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二)社会不平等 (三)分层研究的理论视角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1)阶级的含义。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 (1)阶级的含义 阶级的含义。 所谓阶级, 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 大的集团, 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 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 不同, 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 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 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 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 些集团, 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 处的地位不同, 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 个集团的劳动。 个集团的劳动。”
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1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席西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1.社会不平等广义:指社会差异,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任何差异。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狭义: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
(美国学者赫勒)2.私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产生:探索者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表明,不平等伴随着私有制而来,是建立私有制的唯一基础。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最早的分工理论解释者和“分工”概念的第一位创始人)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社会分工的前提下科学地讨论了社会不平等3.马克思和恩格思的社会分工理论:○1.分工不同于“自然分工”和实际分工;○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在出现真正分工的同时,出现了产品分配不均和私有制;○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分工是城乡分离;○6.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4.社会不平等的主要范畴(1)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
阶级:根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及其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阶层:① 指班级内部的等级划分;② 一般指社会地位不同的群体。
(2)种姓、种族和等级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根据血统、血统和职业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或社会群体。
种族:又称种族,是指具有共同生活的身体形态的遗传特征的群体。
等级制度:指根据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的群体或社会群体。
(3)性别和年龄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两性的突出的区别:①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② 在视觉平衡能力方面,女性比男性差。
③ 在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方面,男性高于女性。
④ 在触觉方面,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敏感、速度更快。
⑤ 在竞争力、竞争力和社交能力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性⑥ 男人在记忆力和观察力上不如女人。
5.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阶级分析分层研究阶级分析:把阶级斗争作为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包括社会不平等的演变)的关键。
社会学部分课件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代内流动即个人一生中的流动,指个人 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 动。 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 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儿子的 职业与父亲职业的异同表示出来的。
根据流动的原因: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
自由流动是指个别发生的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 地位、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自由流动不会对社 会结构和人口的分布产生重大的影响。 结构性流动是相对于自由流动而言的。凡是由于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突变,或由于某项社会发明与创造 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包括有组织的和无组织 的流动,都是结构性的流动。
十大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上层:高层领导干 部、大企业经理人员、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私 人企业主(1%)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1%
经理人员阶层(1.5%
中上层:中低层领导干部 、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等 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 主(16.0%)
私人企业主阶层0.6%
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下载-样章.ppt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泰坦尼克号事件(1912.4.15) “优先救助妇女儿童” 妇女儿童:69%生还 男性乘客:17%生还
座舱等级
头等舱 二等舱 三等舱来自乘客身份有钱人 中产阶级、 职员、商人 平民
生还比率
60% 44% 26%
一、社会分层 1、社会地位及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
2)激进派的理论解释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并不在于社会本身的需 要,而是由于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或集团通过各 种强制性手段(甚至是暴力手段)来剥夺另外 的人或集团的利益,从而使自己在社会分配中 获得更多的报酬。 社会不平等不是社会所需要的,相反,它是不 合理和有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现代社会的社会分层
1、近现代社会西方的社会分层与发展趋 势
近现代社会西方的社会分层与阶级矛盾。 近现代社会西方社会分层的发展趋势。
(1)资产阶级。(2)工人阶级。(3) 新中间阶级。
2、当前全球阶级阶层问题的发展及其消除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问题日益全球化。 社会排斥与社会阶层的细致化和社会不平等的日常化。 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性别化、年龄化和人群分化问题。 (1)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性别化与两性平等话题的国际化。 (2)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年龄化:老年问题、儿童问题、青少年问题。 (3)人群分化与人群的阶层化现象。 社会平等的实现过程。 (1)传统的社会平等原则及其实施。(2)寻求通过社会相容等
三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阶级——市 场购买力)
声誉地位──社会标准 权力──政治标准 三个标准可以相互转化
美国声望等级分布
职业
声望
内科医生 82
职业
声望
邮局职员 43
律师
76
银行家 72
部长
69
中学教师 63
农场主 41 舞蹈演员 38
服务员 18 擦鞋人 9
帕雷托的精英理论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是基于自然的差别,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各 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 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 人员(5.1%)。 中间阶层比例
介于社会高层与社会底层之间 的缓冲层——政治稳定 会形成一个庞大而稳定的消费 市场——经济稳定 代表温和、保守的意识形态— —思想稳定
介于社会高层与社会底层之间的 缓冲层——政治稳定 会形成一个庞大而稳定的消费 市场——经济稳定 代表温和、保守的意识形态— —思想稳定
具体社会过程的社会平等方法。(3)在社会不平等过程中的社 会慈善行为(祥见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一章)。
3、当代中国社会阶层
经济发展导致产业、行业、职业构成的变化 体制改革导致所有制成份的变化 社会分化加剧、不定性状态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划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课题组: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划分标准:组织资源
整体社会的贡献的大小来分配 贡献的大小不一,社会分配也就自然是
不平等的 社会不平等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然
的
2)激进派的理论解释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并不在于社会本身的需
要,而是由于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或集团通过各
种强制性手段(甚至是暴力手段)来剥夺另外
的人或集团的利益,从而使自己在社会分配中
获得更多的报酬。
2、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流派
a、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①阶级的产生。 ②划分阶级的标准。 ③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 ④阶级与阶层 ⑤私有制社会中各阶级之间的关系。 ⑥阶级的消灭。
b、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
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 从经济、声望、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 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 不平等 .
能分化或结构分化。 2、基于一个单元凌驾于另一个单元之上而形
成的支配与等级序列——分层。 3、分化的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分层的方法: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 社会分层的标准:收入;职业;教育程
度;权力。
收入分层与基尼系数
洛伦茨曲线越是平坦, 即越是靠近OAE直 线,所表示的不平等 就越低;相反,洛伦 茨曲线的弯曲度越大, 即越是靠近ODE折 线,所表示的不平等 程度就越高。基尼系 数的值越小,表明收 入分配趋向于平等; 反之,其数值越接近 1,表明收入不平等 程度越大。M
社会不平等不是社会所需要的,相反,它是不 合理和有害的。
社会地位的根源 人的两种差别导致人的分位化: (1)自然差别。(个人条件即先赋条件:籍贯、
家庭出身、排行、亲属关别主要有二:一是社 会分工导致社会差别。二是有价值物的分配直 接导致社会差别。物品的稀缺导致需求大于供 给,而社会有价物的分配途径则导致了机会的 不平等。(就业制度,择业声望观)
[社会地位]社会关系 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及 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 的权力利益关系
a、社会地位的等级评定
存在很 多等级 序列
现代社 会占据 的最重 要的社 会位置 是:职 业
b、对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
1)保守主义的理论解释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社会本身的需要 各种社会报酬应该按照各种社会位置对
(2)、经理人员阶层(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中高层管理 人员) (1.5%) 在社会政治态度和利益认同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支配着大量的经济资源 较高的政治、社会地位
(3)、私营企业主阶层:利用自己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 资产投资并获取利益的人。(0.6%) 因为资本规模差异、政治文化素质不同,社会声望与地位差 异较大 与其他群体在经济利益上矛盾 管理上家族化特征明显 劳资关系存在一定问题
经济资源 文化资源 组织资源:权力。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拥有 的支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经济资源: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经营权力 文化资源:社会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
A、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状况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党政机关、事业团体的领导干 部)(2.1%) 他们的社会态度、利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征,对整个社会 结构的变迁有决定性影响力。
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下载-样章.ppt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泰坦尼克号事件(1912.4.15) “优先救助妇女儿童” 妇女儿童:69%生还 男性乘客:17%生还
座舱等级 头等舱 二等舱 三等舱
乘客身份
有钱人
中产阶级、 职员、商人 平民
生还比率 60% 44% 26%
一、社会分层 1、社会地位及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
即社会成员归属于哪个阶层取决于他们 天生的能力和才干。
在工业社会,阶级的稳定性被一种称 为精英循环的社会流动所突破。
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保持精英循环 路线的畅通,始终保持精英执政。
历史上的分层制度与人类的平等追求 历史上的分层制度:(1)奴隶制。(2)种姓
制。(3)等级制。 人类的平等追求。 从分化到分层 1、基于组成社会单元不同的活动而发生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