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通公司舞弊审计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世通公司案例分析

世通公司案例分析

谢谢大家
事件回顾

2003年,世通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副总经理Cooper 女士,在一次例行审计中发现公司财务中有故意造假 行为。她向当时的首席财务官报告,而首席财务官宣 称一切正常并让Cooper停止审计。Cooper向审计委 员会的主席报告这一事件(在美国公司审计委员会包 含有独立董事,他们不受雇于公司)。Cooper女士越 过高管层将内幕报告给审计委员会,于是调查扩大了, 发现了超过三十亿美元的假账。
内部审计师的法律责任


1986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其发布的《内 部审计人员在预防、侦查和报告舞弊财务报告中的责 任》中认为,内部审计在预防和侦查舞弊财务报告上 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根据李若山、祁新娥对我国100位企业管理人员的调 查,被调查者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对防范舞弊的责任仅 低于管理当局,而高于独立审计人员、董事会等主体。
内部审计师的法律责任

作为公司内部管理机构,内部审计部门及有关人员对 虚假陈述应当承担责任。 如果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发现舞弊行为,可以认为是一 种失职,应对公司承担行政责任。如果发现舞弊行为 并向其上层管理者报告,即便是由于上层管理者参与 了造假而未使造假行为得到揭露,内部审计也已经尽 到了自己的责任,不承担民事责任。
内部审计师的法律责任

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核,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内 容。健全的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舞弊,减 少虚假财务报告。在世通案中,会计舞弊是由世通的 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并向世通审计委员会报告的,他们 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追查,并顶住高管层的压 力,使公司的会计舞弊问题最终得以昭示。但如果事 情不是这样,假设他们没有发现并揭露公司管理层的 会计造假行为,是否也应当对投资者承担民事责任呢?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额计提减值准备。两个著名的评估机构,在同一个会
计年度内对世通商誉所做的价值评估,形成如此之大 的反差,确实令人瞠目。
世通财务丑闻负面影响
消费者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丑闻再度加重美国企业面临的困境 丑闻使得美国经济和华尔街股市前途难

当然,世通财务丑闻也如同催化剂,将 促使美国有关立法部门尽快出台和完善 有关加强金融监管,规范企业行为的法 律和规章制度,做到亡羊补牢,为时未 晚。
世通利用创造性并购会计,武断地将收购价格 分摊至未完工研究开发支出。1998年9月14日, 世通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美
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 (MCI)。尽管世通未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 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料显示:MCIMCI有关。
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 60~70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 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 SEC认为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 余操纵。迫于SEC的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 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并在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 损失。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这31亿美元未完工研发
与第一类造假手法一样,第二类造假手 法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任何原始凭 证作支持,应有的授权签字也同样缺失。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类造假手法在夸大 利润的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营活动产 生的现金流量。
三.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
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 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 行会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 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进行报表粉饰,是 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 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 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 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 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

世通审计案例分析

世通审计案例分析
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未能保 持足够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管理 层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导致审 计结论不准确。
审计人员素质问题
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世通审计案例中,部分审计人员缺 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发现 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和舞弊行为。
责任心不强
部分审计人员对工作缺乏责任心,未 能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导致审计结论 不准确。
建立审计质量评估体系,对审计工作 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确保审计质量 。
引入先进的审计软件和技术,提高审 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 度,规范工作流程和 管理流程。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完善风险防范和控制 机制。
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 ,提高工作效率和团 队凝聚力。
大损失。
02
审计问题发现
财务报表重大错报
总结词
世通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涉及收入、成本和费用的不实记录。
详细描述
世通公司在多个年度中通过虚增收入和隐瞒成本费用来夸大盈利表现。例如, 将某些费用归类为其他类别,或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以操纵报表数据。这些错 报对财务报表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影响。
内部控制缺陷
总结词
世通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无法有效防止和发现财 务报表错报。
详细描述
世通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明显缺陷,如缺乏有效的内部 审计机制、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等。这些缺陷使得管理层能 够轻易地操纵财务报表,而未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
总结词
世通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故意逾越内部控制,实施财务舞弊行为。
提供固定电话、宽带、无线通信和互 联网服务。
审计背景

基于GONE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应对

基于GONE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应对

4、暴露:这是指财务舞弊被发现和揭露的可能性。如果舞弊被发现的可能 性很小,企业可能会选择冒险进行舞弊。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GONE理论中的四个因子在财务舞弊中都起到了重要 作用。为了预防财务舞弊的发生,我们应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1、提高道德教育,抑制贪婪心理; 2、加强内部控制,减少舞弊机会; 3、优化公司治理,降低舞弊需要;
基于GONE理论的应对措施
针对财务舞弊问题,基于GONE理论,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应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强化独立董事的职 责,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此外,公司还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并保持 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
2、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合理设置岗位和职责分 工,确保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应加强风险评估,及时识别和 应对潜在的舞弊风险。
2、机会:这是指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为财务 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某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缺陷,使得高管有机会 进行财务舞弊。
3、需要:这是指企业或个人面临财务压力或其他压力,需要通过财务舞弊 来解决问题。例如,某公司面临业绩压力,可能因为“需要”而选择进行财务舞 弊。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美国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是一个典型的GONE理论应用案例。世通公司在2001 年至2002年间虚增了近10亿美元的利润,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从GONE理论的角 度来看,世通公司舞弊的动机在于追求经济利益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当行为。舞 弊手段包括故意混淆会计规则、操纵准备金、虚假陈诉等。该案的影响广泛,成 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务舞弊案件之一。
基于GONE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 分析及应对

世通事件法律案例分析(3篇)

世通事件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世通事件(Enron scandal)是20世纪最大的企业财务丑闻之一,涉及美国能源巨头世通公司(Enron Corporation)的欺诈行为。

2001年,世通公司因财务造假被曝光,导致公司破产,数千名员工失业,投资者损失惨重。

本文将通过对世通事件的法律分析,探讨企业财务欺诈的法律责任、监管体系以及防范措施。

二、世通事件背景1. 世通公司简介世通公司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是一家全球性的能源公司,业务涵盖能源、金融、通信等多个领域。

在2000年之前,世通公司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市值一度高达6000亿美元。

2. 世通事件爆发2001年12月2日,世通公司公布了一项涉及数十亿美元资产的重组计划,随后股价暴跌。

12月14日,世通公司承认存在大规模的财务造假行为,并宣布破产。

三、世通事件法律分析1. 企业财务欺诈的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根据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世通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财务造假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

主要责任人包括:① 世通公司前CEO杰弗里·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和前CFO安德鲁·法斯托(Andrew Fastow):被判处24年和6年监禁,分别罚款45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

② 世通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被罚款并处以有期徒刑。

(2)民事责任世通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财务造假行为被追究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① 投资者诉讼:世通公司被投资者起诉,要求赔偿损失。

法院判决世通公司支付投资者约70亿美元赔偿金。

② 证券欺诈诉讼:世通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起诉,被罚款1.5亿美元。

2. 监管体系(1)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SEC是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交易活动。

在世通事件中,SEC对世通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调查,并追究了其法律责任。

世通公司舞弊审计案例分析解读

世通公司舞弊审计案例分析解读
“线路成本”(与其他电信公司网络互连所产生的费 用),将这部分费用计入固定资产。二是假造“企业未 分配收入”科目虚增收入。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 资本支出检查中,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了38.52亿美 金数额的财务造假,随即通知了外部审计毕马威。
二、事件还原
4、财务丑闻
丑闻迅即被揭开,财务总监苏利文被解职, 审计官Myers 主动辞职,安达信(毕马威之 前的公司外部审计)收回了2001年的审计意 见。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于2002年6 月26日发起对此事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到 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的营收达到 90多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被 虚增约110亿美元。
6、破产后

破产重组后的世通公司负债57亿美金,拥有资
金60亿美元,这60亿美元中的一半将用于善后诉讼
及清算。破产前公司的债券以一美元兑35.7美分获
偿,而股票投资者则血本无归。许多小债主苦等两
年多也没有收回自己的本钱,其中包括许多前公司
雇员。(世通在案发之前拥有2000万名个人客户以
及数以千计的公司客户,在全球拥有8万名员工。世
三、世通公司财务舞弊的五种手段
3、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
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 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 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processR&D)进行报表粉 饰。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 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 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 目的。
二、事件还原
5、破产

2002年7月21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成
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保护案。2003年4月
14日,公司更名为MCI,将总部从密西西比

世通公司舞弊审计案例分析(ppt 31页)

世通公司舞弊审计案例分析(ppt 31页)
世通公司经历了美国电信业半个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它曾 推动了美国反垄断的立法进程,这导致了AT&T的被分拆;它 对MCI的收购及其后报出的会计丑闻反映了20世纪90年末互 联网泡沫中电讯业的躁动不安。
世通公司一度是仅次于AT&T的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 这归功于对其他电信公司的收购,其中最为人知的是对MCI以 及美国互联网骨干Tier 1 ISP UUNET的收购。
页数 10

二、世通公司发展历史
6、破产后

破产重组后的世通公司负债57亿美金,拥有资金60
亿美元,这60亿美元中的一半将用于赡后诉讼及清算。破
产前公司的债券以一美元兑35.7美分获偿,而股票投资者
则血本无归。许多小债主苦等两年多也没有收回自己的本钱
,其中包括许多前公司雇员。(世通在案发之前拥有2000万名
宣布将以1290亿美元合并,再创纪录。合并后的
公司将一举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通讯公司,首次把
AT&T从此宝座拉下。但该项交易因触犯垄断法未 获美国及欧盟批准。2000年7月13日,两家公司 终止收购计划,但MCI世通仍在随后再次更名为 世通。
页数 6

二、世通公司发展历史

4、财务丑闻

伴随手中世通股票价格高企,首席执行官伯纳
页数 13

三、世通公司财务舞弊的五种手段
2、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 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
4、财务丑闻
丑闻迅即被揭开,苏利文被解职,Myers 主动 辞职,安达信(毕马威之前的公司外部审计)收回 了2001年的审计意见。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 SEC)于2002年6月26日发起对此事的调查,发 现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 的营收达到90多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 资产被虚增约110亿美元。

世界通讯公司舞弊案分析

世界通讯公司舞弊案分析

根据SEC(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 会)以及美国总检查长办公室向法院递 交的起诉书,世界通信会计造假的动机 是为了迎合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 测。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 种类型。
1、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
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 形式的准备金(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 等)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 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 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 16.35亿美元。
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 美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尽管世通未 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料显示:MCI公司 1998年末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净资产分别为138.8亿美元、 109.3亿美元和29.5亿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誉余额为440.76亿 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亿美元增加了307.4亿美元。可见商誉 的大幅增加与收购MCI有关。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 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 当期损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SEC认 为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余操纵。迫于SEC 的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并在 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损失(这也是1998年世界通信报告26.69 亿美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这31亿美
• 7月31日,纳斯达克将世界通信的股票摘牌;
• 8月1日,对财务丑闻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世界通信 前执行副总裁兼前首席财务官司考特D·苏利文以及 前副总裁兼主计长大卫·迈耶斯被联邦调查局逮捕;
• 8月8日,世界通信宣布1999年和2000年度的税前 利润被高估了34.66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学案例分析
以世界通信公司为例
目录
1 世通公司简介 2 事件还原 3 世通公司财务舞弊的五种手法 4 案例警示及启示
一、世通公司简介
世通公司(WorldCom)是一家美国的通讯公司,于2003 年破产。在2006年1月被Verizon以76亿美金收购,重组成为 其属下的事业部门。目前公司已更名为MCI有限公司,总部位 于维吉尼亚州。
三、世通公司财务舞弊的五种手段
2、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 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
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 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 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 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 元。 为了将这类造假伎俩付诸实施,苏利文 授意迈耶斯和耶特斯,要求总账会计部给各 地分支机构分管固定资产记录的会计人员下 达指令,在季度结账后,根据指令借记固定 资产账户。
二、事件还原
2、收购 MCI
1997年11月10日,世通与MCI通信公司
对外宣布了价值370亿美元的合并计划,创出
当时美国收购交易的历史纪录。1998年9月15
日,新公司MCI 世通正式营业。
二、事件还原
3、兼并 Sprint
1999年10月5日,MCI世通与Sprint公司
宣布将以1290亿美元合并,再创纪录。合并
通股价在1999年6月曾达到每股64.50美元的历史高
位。世通造假消息公布后,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于次
日上午宣布世通股票暂时停牌交易,当时世通股价
已经下跌到每股83美分。)
二、事件还原
6、破产后
2005年2月14日,Verizon通信公司宣布以76亿
美金收购MCI。 2005年3月15日,伯纳德.埃伯斯
世通公司经历了美国电信业半个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它曾 推动了美国反垄断的立法进程,这导致了AT&T的被分拆;它 对MCI的收购及其后报出的会计丑闻反映了20世纪90年末互联 网泡沫中电讯业的躁动不安。
世通公司一度是仅次于AT&T的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这 归功于对其他电信公司的收购,其中最为人知的是对MCI以及 美国互联网骨干Tier 1 ISP UUNET的收购。
提供贷款以及担保,总金额超过4亿美金,未果,他本
人亦于2002年4月被公司解职。
二、事件还原
4、财务丑闻
从1999年开始,直到2002年5月,在公司财务总监斯 科特.苏利文(Scott Sullivan)、审计官David Myers 和总会计师Buford “Buddy” Yates 的参与下,公司采 用虚假记账手段掩盖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虚构盈利增 长以操纵股价。 他们主要采用财务欺诈为:一是少记
行融资以从事个人投资(木材、游艇,等等)。然而,
在公司收购MCI后不久,美国通信业步入低迷时期,
2000年对SPRINT的收购失败更使公司发展战略严重受
挫,从那时起,公司的股价开始走低,Ebbers不断经受
来自贷款银行的压力,要他弥补股价下跌带来的头寸亏
空。2001年中,Ebbers请求公司董事会向他的个人生意
(Bernard Ebbers)被判犯有欺诈、共谋、伪造罪,
获刑25年监禁,Ebbers于2006年9月开始服刑,时年
64岁。
该公司其他涉案人员,亦被裁定有罪。
三、世通公司财务舞弊的五种手段
1、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
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 (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 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 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 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这些会计处理既无原始凭证和分析资料支持,也缺 乏签字授权和正当理由。迈耶斯、耶特斯、贝蒂 (管理报告部主任)和诺曼德(子公司会计主管) 虽然知道这些账务处理缺乏正当理由,也不符合公 认会计准则,但最终还是屈从于财务总监苏利文的 压力,参与造假。
二、事件还原
1、成立和发展
1983年,LDDS公司在密西西比州首府杰克 逊成立,公司名字意为“长途话费优惠服 务”。1985年,公司推举伯纳德.埃伯斯 (Bernard Ebbers)为其首席执行官,1989年 8月,公司在收购Advantage公司后上市。 1995年,公司更名为LDDS 世通,随后简化 为 世通。 20世纪90年代,公司规模通过一系 列的收购迅速膨胀,并在1998年收购MCI后 达到顶峰。
6、破产后
破产重组后的世通公司负债57亿美金,拥有资
金60亿美元,这60亿美元中的一半将用于善后诉讼
及清算。破产前公司的债券以一美元兑35.7美分获
偿,而股票投资者则血本无归。许多小债主苦等两
年多也没有收回自己的本钱,其中包括许多前公司
雇员。(世通在案发之前拥有2000万名个人客户以
及数以千计的公司客户,在全球拥有8万名员工。世
“线路成本”(与其他电信公司网络互连所产生的费 用),将这部分费用计入固定资产。二是假造“企业未 分配收入”科目虚增收入。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 资本支出检查中,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了38.52亿美 金数额的财务造假,随即通知了外部审计毕马威。
二、事件还原
4、财务丑闻
丑闻迅即被揭开,财务总监苏利文被解职, 审计官Myers 主动辞职,安达信(毕马威之 前的公司外部审计)收回了2001年的审计意 见。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于2002年6 月26日发起对此事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到 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的营收达到 90多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被 虚增约110亿美元。
二、事件还原
5、破产
2002年7月21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成
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保护案。2003年4月
14日,公司更名为MCI,将总部从密西西比
迁至维吉尼亚州。 根据破产重组计划,公司
向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 (SEC)支付总额75 亿美金的现金和新公司股票,用以偿付受欺
骗的投资者。
二、事件还原
后的公司将一举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通讯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司,首次把AT&T从此宝座拉下。但该项交易 因触犯垄断法未获美国及欧盟批准。2000年7 月13日,两家公司终止兼并计划,但MCI世 通仍在随后再次更名为 世通。
二、事件还原
4、财务丑闻
伴随手中世通股票价格高涨,首席执行官伯纳德.
埃伯斯Bernard Ebbers成为商界富豪,他用这些股票向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