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标签:动脉瘤;夹闭术;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动脉痉挛、脑积水。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症[1]等。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能解决动脉瘤短期破裂的危险,但是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多且严重。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或防止夹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科共收治颅内动脉瘤32例,其中25例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25例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35~67(5

2.6±8.6)岁,术前按Hunt_Hess 分级法[2]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2例,Ⅳ级4例,25例经头颅CT检查均表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前交通动脉瘤14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入院72h内在全麻下行急性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防止再出血,避免因颅内压过高及血管痉挛而发生脑功能损害。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适当脱水减轻脑肿胀,并予以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缓慢微泵静脉注射及“3H”治疗(高血压Hypertension、高血容量Hypervolemia和血稀液Hemodilution 疗法),行腰穿或腰大池置管引流血性脑脊液以减轻血液崩解成分对脑血管的刺激,缓解脑血管痉挛,防治脑缺血的发生。

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颅内感染、脑积水及术后再出血等。

2.1 脑血管痉挛: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占35%~60%[3]。动脉瘤夹闭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失语、偏瘫、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与血压下降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行腰穿或放置腰大池引流管,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可从病因上减少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因素。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导管要用3M医用敷料帖固定,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脱落,保持引流通畅。在护理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颅内感染。注意脑脊液的观察、控制引流量在100~150ml/d为宜,引流袋应置于床边,高出床头18~20cm左右,根据患者颅内压高低调整引流袋高度。根据医嘱给予3H即升高血压、扩容和血液稀释治疗,持续尼莫地平缓慢微泵静脉注射。用药过程中严格控制速度,并观察血压,SBP控制在150~170mmHg,平均动脉压在70~100mmHg,中心静脉压控制在8~12cmH2O,红细胞压积控制在30%±3%。连续监测全血成分、血气、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血糖和血浆渗透压。本组4例并发脑血管痉挛的患者经及时扩容、改善循环、抗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01T10:00:34.32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晓慧 [导读] 脑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 张晓慧(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兴安盟137400) 【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术后全程护理及病情观察要点。方法:对118名动脉瘤病人经夹闭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后病情观察,头部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及体位要求,呼吸道护理,体温的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各项措施。结论:通过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人进行严谨、周密观察及人性化的护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25-02 脑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1]。颅内动脉瘤出血占脑血管意外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略多于男性,颅内动脉瘤以隐匿发生为主,直至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且发生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故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尤为重要[2]。此病可采取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为动脉瘤夹闭术,我院于2008年起开展动脉瘤夹闭术,成功救治患者100余例,该病的治疗及术后护理尤为重要,下面阐述一下脑动脉瘤病人夹闭术后病情治疗观察及护理。 1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1.1意识情况:通过对话、呼唤、疼痛刺激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态、辨识力、记忆力、计算力、思维能力,对病人意识有无障碍及其程度作出判断,意识状态是衡量颅内压增高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术后病人意识程度逐步加深,或转清醒过程中昏迷突然加重,都需警惕再出血可能。 1.1.2瞳孔的变化:正常瞳孔大小2~5mm,若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可能发生脑疝,若早期发现有助于挽救病人生命。 1.1.3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反应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变化的重要指标。如有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常见于血容量不足,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中枢性或感染性高热,应給予物理降温及冬眠降温、冰毯降温;如果术后3天后出现高热伴白细胞升高,结合腰穿检查脑脊液常规,蛋白数及细胞数升高,可提示感染性高热,除物理降温外,还应用抗感染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从口腔、鼻腔及气管切开处深入气管内吸痰。术后最好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通畅,一般每2h翻身1次,翻身时叩击背部。对舌后坠影响呼吸者,可取侧卧位并托起下颌部,必要时放舌咽通气道等。如果痰液粘稠給予雾化吸入。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同时气管内滴入庆大霉素+麋蛋白酶+地塞米松的混合液;持续高流量吸氧4~6升/分,同时注意观察脉搏节律、频率、幅度的变化。术后做好无菌操作、气管内滴药、正确吸痰,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3 皮肤护理及体位要求 术后绝对卧床24h,对手术后未清醒者,垫高头部或将床头抬高10~20度,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在苏醒过程中,用约束带约束双手,床旁加床档,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受伤。定时翻身、叩背1~2小时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无渣屑,对污染被服及时更换,预防褥疮。对瘫痪肢体加强按摩,床上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及足下垂,保持肢体功能位置[3]。 4做好脑部引流的护理 4.1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袋(瓶)至于头颅穿刺点水平,保持颅内外压力平衡,勿使引流管脱出成扭曲、折断或脱落。 4.2 保持穿刺点局部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袋每24h更换一次,防止颅内感染发生。病人外出检查或复查CT时应夹闭引流管后再搬运病人,防止逆行感染及颅压波动。拔管前应夹闭引流管24h,注意观察有无颅内高压症状,病情稳定后再拔管,并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 4.3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及颜色。 4.4 引流管高度:根据引流部位不同,确定引流管放置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防止严重低颅压。 5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采用低温疗法,降低脑代谢,减轻耗氧量,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的缺氧状态。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头部冰帽,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同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青紫,注意保护耳廓防止发生冻伤。采取34~36℃温水擦浴,每隔半小时测体温一次,做好记录,体温下降每小时不超过2℃。 6预防术后并发症 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操作常规。病室紫外线照射2次/日,酌情开窗通风,对于脑部引流管、气管切开管、尿管的消毒,更换必须严格无菌,气管切开处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起到湿润空气和防止异物掉入气管内作用。尿管每周更换一次,定期对引流的脑脊液、痰液、尿液作细菌培养,防止发生感染,观察营养状况,做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观察胃液性质、颜色,预防应急性溃疡发生。病人用脱水剂较多,进食少、消耗多,注意入量的补充。及时纠正全身性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及酸中毒,保证营养供给。 7术后眼睛护理 术后由于手术牵拉,导致双眼或术侧眼睛肿胀,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肿胀眼睛,以减轻水肿,同时避免双眼长期受压。 8尼莫地平注射液在术后应用观察 尼莫地平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对离体或体内的脑动脉、正常或缺血的脑动脉均有扩张作用[4]。使用时应避免在太阳光直射。根据病情遵医嘱剂量给予稀释静脉泵入,速度为1~3毫升/时泵入,静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有可能出现恶心等胃肠道不适,静滴过快可出现头晕、头痛、嗜睡、血压明显下降(尤其对于基础血压增高的患者)、潮红、出汗、热感;心率减慢(心动过缓)或较罕见的心率加快(心动过速),应停止用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个案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个案护理 作者:暖XXX 【摘要】目的:通过眶上外侧锁孔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评价最佳的护理方式及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并给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病情逐渐康复。结论:对动脉瘤出血患者进行眶上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整个过程通过强化护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缩短恢复期,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眶上锁孔入路、动脉瘤、护理措施、干预 眶上“锁孔”入路是以神经导航设备测量四种入路鞍区显露面积和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点、颈内动脉分叉部、大脑中动段脉分叉部、大脑前动脉段与前交通动脉交汇点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显露靶点进行手术,对血管的显露及操作空间好。与传统的经颅入路相比, 眶上锁孔入路采取了额部相对位置最低的眉弓切口,更靠近颅底, 能排空脑池脑脊液,开放颅内自然存在的解剖间隙。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锁孔手术只是一种入路的小型化,减少对额、颞叶损伤的机会,减小了软组织和颅骨的损害。恢复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之一。临床上50%蛛网膜下腔出血系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此病起病急,病情重且病残率、死亡率均很高。如抢救及时,非但免于死亡,还可以获得治愈。近年来由于脑血管造影技术的提高,显微外科的技术应用,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夹闭微创手术入路。成功夹闭动脉瘤,并通过术后的护理干预,病人恢复好。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夹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微创手术入路。 一、病例介绍 患者44岁,男性,入院前6小时被路人发现晕倒于路边车祸现场,呼唤无反应,伴有全身多处皮肤破损,出血。经联系家属后,由家属送于我院,护送过程中患者意识较前有所改善,可自发睁眼,但无法言语,躁动明显。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物质,呈非喷射状,我院急诊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胼胝体发育不全伴中线脂肪瘤;左侧颞部皮下血肿。胸部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一、解剖关系及病理分型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明,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部位与分类 常见部位: 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 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形态; 大致分为囊状(球形、葫芦形、漏斗形)梭形及壁间动脉瘤。

大小分类 小型:<0.5cm 普通型0.6-1.5cm 大型:1.6-2.5cm 局大型 >2.5cm 动脉瘤破裂导致颅内出血,引起一系列颅内血肿临床表现 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眼神经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闹症状。 四级:半昏迷、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 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

二、手术体位及注意事项 2、1头钉固定平卧位(制动体位)。 2、2手术体位需要用物 2、3床单位的准备:将手术360°掉头,床头板卸下来。 同时按下左右两边的按钮

2.3.1 检查床单位的性能是否完好,检查电源是否有效,床是否能上下移动;床单干燥平整。 2.3.2 电凝脚踏、动力系统脚踏放置床头右下方;吸引器放置床头左下方。 2.4体位注意事项 2.4.1 制动体位,头部上头钉固定住,病人躯干部位要固定牢靠 不可以随意变换体位,必须整床上移或下移,以免对病人局部造成牵拉损伤。在医生的指示下调床,调动床单位前需口头提示医生,停止手术操作准备调床。 2.4.2 双腿分开,避免两腿相互接触使用电刀是造成烧伤。 2.4.3 神经外科手术时间较长,臀部啫喱垫放置臀部对应的手术床上位置;患者身下左右两侧的中单,从身下像上覆盖患者,再用长的约束带两根分别固定在胸部位置及骨盆位置。 2.4.4 平卧位后腘窝下垫膝枕维持正常生理弯曲,保持功能位置已达到舒适体位;脚踝部骨粗隆位置需要使用啫喱垫保护起来;很瘦的病人在腰下腾空的地方垫上适合的体位垫,避免术后腰痛。 固定头钉头架横栏 卸掉床头板后

颅内动脉瘤疾病查房

疾病查房教案 查房题目: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 查房对象:74床向华山学时数:2 查房目标:1、熟悉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理 2、了解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3、掌握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相应的护理措施 重点分析内容:1、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理 2、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3、该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关护理措施 4、该患者尚未解决的问题,讨论护理措施。 拟提的问题:1、简述动脉瘤的发病机理 2、动脉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3、动脉瘤如何治疗 4、该患者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护理措施 小结: 通过本次疾病查房,不仅让大家巩固了原有的知识,而且充实了新知识,新技术,以便跟上医疗变化的节奏。主查者资料准备充分,全科护士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踊跃,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预期目标。不足之处是回答问题欠全面,今后要多加强业务学习 2009年2月12日

疾病查房 日期 2009-2-12 主持人葛庆青职务护士长 主讲人周宁颖职称护师地点神经外科办公室参加人员: 病人姓名向华山年龄:39岁床号:74床 住院号: 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前交通动脉瘤 葛庆青主管护师: 一、疾病概况 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及病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 颅内动脉或静脉破裂,血流进入蛛网膜下腔即形成SAH。 病因: 1)自发性(Spontaneous SAH):动脉瘤 51% 脑AVM 高血压动脉硬化其他 2)外伤性 2.何为颅内动脉瘤?(黄维)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的中层和外层因软弱或缺损形成囊状膨出。,主要由于管壁先天性缺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引起。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第3 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本病好发于40一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小于60岁:男>女(56%:44%),大于6岁:女>男(56%:44%) 3.疾病病因 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

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导读:动脉瘤这种疾病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在生活中要对这种疾病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才行,特别是手术以后的患者,如果…… 动脉瘤这种疾病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在生活中要对这种疾病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才行,特别是手术以后的患者,如果护理上不到位的话,就会引起很多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出现了动脉瘤的并发症,就会给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1,动脉瘤再破裂是血管内栓塞术的严重并发症,因血压急剧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疗凝血机制改变引起的,瘤体的破裂与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病人可突然出现精神紧张,痛苦表情,躁动,剧烈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小便失禁,急查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护理病人随时一定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术后入神经外科ICU仔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呼吸改变,对血压高者控制性降低,将血压降至16 /1 LKPA左右,对清醒病人,指导其绝对卧床48~72H,48H内勿剧烈晃动头部,保持情绪稳定及大便通畅。 *2,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若病人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血压下降,短暂的意识障

碍及肢体瘫痪,可能是脑血管痉挛所致,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扩容,解痉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组织缺氧,护理病人随时要特别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变,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血管造影,栓塞所至的痉挛常可持续3~4周,为防脑血管痉挛,临床上常用尼莫同持续微量泵泵入,尼莫同是一种高度选择性作用于脑组织的钙离子拮抗剂,它既能直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又可作用于神经元细胞,增强其抗缺血,缺氧的能力,加速其正常生理活动恢复,在应用尼莫同时应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如血压下降,面色潮红,心悸等反应,应及时减慢滴速或停药,同时给予补液,扩容与支持治疗。 *3,穿刺部位血肿血肿易发生在术后6H内,原因是动脉血 管弹性差,术中肝素过量或凝血机制障碍,术后穿刺侧肢体活动频繁,局部压迫力度不同等,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瘀紫,病人手术毕安全回病房后,一定嘱病人平卧24H,伤口沙袋压迫6H,同时穿刺部位侧下肢禁屈曲,制动,随时观察穿刺点局部渗血,血肿情况,小血肿一般不与处理,几天后可自行消退,如出血量大,血压下降,出现大血肿,除压迫股动脉加压包扎外,24H后可热敷局部,足部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并注意观察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 在生活中不管是任何疾病出现了以后,都需要好好护理的,患上动脉瘤也一样,护理上不到位就会引发很多的并发症出现,一旦出现了疾病的并发症,那么,治疗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了,

动脉瘤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动脉瘤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动脉瘤常见的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1、动脉瘤再破裂是血管内栓塞术的严重并发症,因血压急剧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疗凝血机制改变引起的。瘤体的破裂与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病人可突然出现精神紧张、痛苦表情、躁动、剧烈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小便失禁。急查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护理病人随时一定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术后入神经外科ICU仔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呼吸改变。对血压高者控制性降低,将血压降至16 /1 lKpa左右。对清醒病人,指导其绝对卧床48~72h, 48h内勿剧烈晃动头部,保持情绪稳定及大便通畅。 2、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若病人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血压下降、短暂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可能是脑血管痉挛所致。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扩容、解痉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组织缺氧。护理病人随时要特别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变,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血管造影、栓塞所至的痉挛常可持续3~4周,为防脑血管痉挛,临床上常用尼莫同持续微量泵泵入。尼莫同是一种高度选择性作用于脑组织的钙离子拮抗剂,它既能直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又可作用于神经元细胞,增强其抗缺血、缺氧的能力,加速其正常生理活动恢复。在应用尼莫同时应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如血压下降、面色潮红、心悸等反应,应及时减慢滴速或停药。同时给予补液、扩容与支持治疗。 3、穿刺部位血肿血肿易发生在术后6h内,原因是动脉血管弹性差、术中肝素过量或凝血机制障碍,术后穿刺侧肢体活动频繁、局部压迫力度不同等。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瘀紫。病人手术毕安全回病房后,一定嘱病人平卧24h,伤口沙袋压迫6h,同时穿刺部位侧下肢禁屈曲、制动。随时观察穿刺点局部渗血、血肿情况。小血肿一般不与处理,几天后可自行消退。如出血量大,血压下降,出现大血肿,除压迫股动脉加压包扎外, 24h后可热敷局部,足部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并注意观察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脑梗塞形成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脑梗死是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因脑动脉闭塞、脑组织缺血而死亡。术后应早期严密观察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经常与患者交流,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如术后发现一侧肢体无力、偏瘫、失语甚至神志不清等。应考虑脑梗塞的可能,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术后患者处在高凝状态,常规给予短期48h 肝素化,配合长期阿斯匹林治疗,以防脑梗塞。治疗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每10~30min测血压一次,并详细记录,观察牙龈、结膜、皮肤有无出血点,大小便颜色,以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出血症状。 5、下肢血栓栓塞治疗中,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受损均可造成下肢动脉血栓的形成。表现为术侧下肢皮肤不同程度发绀或下肢疼痛明显,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明显减弱,提示下肢栓塞的可能。术后每15~30min触摸足背动脉1次,观察下肢末梢循环情况,如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气管内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期应保持平稳,防止动脉瘤破裂,血压控制在正常偏低的水平,术中根据手术的进展再随时调整。 手术物品准备: 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蛇型自动拉勾1套、显微器械若干、各种动脉瘤夹闭合适的持夹钳若干。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6件、消毒中单。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膜、止血膜、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棉片、小纱布、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罂粟碱、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手术显微镜。 手术体位:仰卧位,头侧向对侧450并下垂,可在肩下垫一小软枕。 手术步骤: 1.皮肤消毒 常规1%聚吡咯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 2.选择手术入路切开皮肤 2.1根据动脉瘤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下以翼点入路为例)额颞部做弧形切口,切开皮肤,上头皮夹进行切口周围出血点止血。 2.2切开皮下组织、帽状腱膜、电凝止血。 2.3翻开头皮、帽状腱膜,切开颞肌浅静脉和骨膜,连同皮瓣一起翻开至颞骨颧突,沿其后院切断颞肌,用骨膜剥离器将颞肌向下推,用2-0双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固定,充分显露术野

3.骨瓣成型 3.1用电钻在颅骨上钻4个孔,刮匙刮除骨粉,钻孔时要注意冲水降温。空间插入线锯导板,用线锯将颅骨锯开。 3.2骨瓣游离取下放入双氧水中浸泡,骨窗周围用骨蜡封闭止血。 3.3鹰嘴咬骨钳咬除蝶骨嵴,切口周围敷以湿盐水棉片保护 4.切开硬脑膜 4.1用6*17圆针3-0丝线将骨窗周围硬脑膜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 上。用11号刀片切开硬脑膜,用窄神经玻璃子轻轻分离后,精细长有齿镊提起硬脑膜,脑膜剪呈半圆形剪开硬脑膜。 4.2 6*17圆针3-0丝线将其悬吊于颞筋膜和骨膜上。 4.3切开硬脑膜后,有时脑肿胀,可行脑针穿刺针缓缓放出脑脊液降低脑压。 必要时可先放置一脑室引流管行脑室外引流,术毕拔除。 5.暴露动脉瘤 5.1放置手术用显微镜。充分显露外侧裂,安放蛇型自动拉勾窄脑压板。 5.2进一步一次显露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处、大脑前动脉等分支结构。 5.3找到动脉瘤瘤颈所在部位,充分暴露载瘤动脉,用显微神经剥离子、显微神经拉勾、纤维剪刀再将近端和远端载瘤动脉游离清除,以备必要时做临时阻断。分离瘤颈直到足以伸进动脉瘤夹的宽度和深度 6.夹闭动脉瘤 6.1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用持夹钳夹好张开动脉瘤夹,伸到瘤颈的两侧缓缓夹闭。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陈进艳 解放军第101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动脉瘤夹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61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根据GOS方法评定患者恢复情况:恢复良好34例;中残18例;重残5例;死亡4例(均为术前瘤体破裂,急诊手术者)。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细致的护理,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Tntracranial aneurysms) 是指颅内动脉壁的异常限局性瘤样扩张,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①。 1.临床资料 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61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出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后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瘤颈的宽度,动脉瘤的朝向等,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将动脉瘤夹闭。其中女性32例,男性29例,年龄38—69岁,按部位分:前交通动脉瘤31例,后交通动脉瘤23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2例;按Hunt-Hess病情分级,0级36例,1-3级20例,4-5级5例。 2 .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均入住ICU,予以24小时的心电监护,严格观察患者的头痛情况、瞳孔、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等变化;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尤其是术后未拔除气管插管者);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高热患者做好降温处理,降低脑耗氧量,保护脑细胞;严格控制血压,根据患者的血压监测情况及时调整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以降低再出血的危险;正确安排补液顺序,保证补液通畅;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证出入量、水电解质平衡。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应主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生命 体征以及头痛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进行性意识加深改变或术后清醒后发生意识障碍;一侧肌体活动出现障碍;一侧瞳孔发生改变;头痛突然加剧;生命体征突然发生改变等情况时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 防止颅内压及血压突然增高保持血压平稳,因为血压过高会造成手术部位血管破裂引起再出血,血压过低则会造成脑缺血、脑梗死;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大小便通畅,防止因尿潴留膀光过度充盈而导致患者躁动;口腔护理时棉球不宜过湿。进食不宜过快,防止呛咳、误吸。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分析和护理并总结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结果通过重点观察和护理,除因脑血管痉挛并发大面积脑梗塞偏瘫1例余25例均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是手术成功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标签: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引起的脑血管瘤样突起,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第3位,其中70%~80%患者有不同程度动脉瘤破裂出血,其致残率或致死率高。目前针对颅内动脉瘤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夹闭,其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继发性脑出血、脑水肿、肺部感染等。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为手术成功及患者康复提供保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14年1月~6月共行动脉瘤夹闭术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4~71岁,平均(55.6± 2.3)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脑室出血6例,所有出血均经头颅CT证实。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2例,前交通动脉瘤8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瘤1例,椎基底动脉瘤1例。 1.2方法26例患者均采用翼点入路性动脉瘤夹闭术,其中单纯动脉瘤夹闭18例,颅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8例。 1.3结果26例患者中,治愈25例,好转1例。 2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1再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术后由于夹闭物的机械刺激及各种引起全身血压急剧升高的因素均可导致动脉瘤破裂,如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紧张,激烈咳嗽等均可导致再出血的可能,故应绝对卧床休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必要时给予镇痛,并使用轻缓泄剂,保持大便通畅,抗纤维蛋白溶解剂等;向患者及家属反复讲解再出血的诱因,危害及预防方法;同时注意观察瞳孔,及时发现再出血早期征象,及时处理。 2.2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及护理多于出血72h后发生,在7d达高峰。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避免钙离子导致脑血管痉挛,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缺血性神经功能丧失,因此,应用越早越好,并持续应用5~14d;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在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时,应严格控制滴速,最好使用微量泵控制输入量,输液速度过快可导致血压急剧下降,造成脑梗死;术后24h内密切

颅内动脉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病例讨论总结小结

颅内动脉瘤术后常见并发症 一. 颅内动脉瘤的概念及分类: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岀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岀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 二. 临床分级(Hunt-Hess分级): 1级:无意识障碍,轻微头痛,项硬,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级:无意识障碍,中度头痛,项硬,轻偏瘫及脑神经障碍,如动眼神经麻痹; 3级:轻度意识障碍,烦躁,轻度神经功能障碍,其程度同2级: 4级:中度意识障碍,偏瘫,去大脑强直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5级:深昏迷、去大脑强直、频死状态。 三. 术后并发症: 1.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岀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40-50%.常发生在邻近载瘤动脉主干上。大多在出血3天左右发生,持续10-15天消退。 ? Auer脑动脉痉挛分级: 1级:局部血管痉挛范用不到50%; 2级:局部血管痉挛范围超过50%; 3级:弥漫广泛的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表现: 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可引起脑缺血,从而使整个脑功能发生紊乱。脑血管痉挛无特异症状,TCD (经颅多普勒检查)可见脑血管阻力增髙,脑血流量减少。TCD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120cm/s、大脑后动脉Vm>90cm/s、椎基底动脉系统Vm>60cin/s可诊断为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的处理: 1)脑室内巻管或放腰穿置管,引流血性脑脊液:血性脑脊液刺激被认为是引起脑血管痉挛的一个重要因素。脑脊液引流有利于术后淸除蛛网膜下腔血液及减少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因素。 2)三高疗法:被认为有助于改善脑灌注。 髙容量:扩容CVP5-12cmH2Oo 高血压:通常将收缩压控制住150~170mmHg,平均动脉压在70~100mmHg。 高血压稀释度:HCT 30%~50%o

动脉瘤夹闭术前术后护理

动脉瘤夹闭术前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可因血压突然升高、情绪激动、用力大小便等诱发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常以手术方法切除病变血管及夹闭动脉瘤。为了使病人配合治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护理病人。 1 心理护理 避免情绪激动,因为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可诱发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2 术前护理 (1)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术后组织的修复能力。(2)术前禁食10~12h,禁饮6~8h,以免麻醉后呕吐造成误吸。(3)术前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尽量减少探视。(4)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如咳嗽、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5)训练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因不习惯在床上排便引起便秘、尿潴留,保持大小便通畅。(6)皮肤准备:头部手术者剃光头后,用肥皂水和热水洗净,以免伤口或颅内感染。天冷时,备皮后要带帽,以防感冒。(7)有脑室引流者,进手术室前要夹闭引流管,以免因体位的改变造成引流过量或造成穿刺针移位而导致颅内出血,不要随意松动调节夹。 3 术后护理 (1)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2)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3)麻醉清醒后6h,无吞咽障碍方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软食。(4)有引流者应注意引流袋内口低于引流管出口位置,以免逆行感染。要防止引流管扭曲、脱出,引流液颜色由浅变深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5)保持血压平稳:术后血压应控制在病人基础血压水平,不可随意自行调快和调慢静脉降压药物速度。血压过高,可造成手术部位血管破裂出血;血压过低,可造成脑缺血、脑梗塞。(6)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进食速度不宜太快防呛咳,保持大小便通畅,便秘时不要高压灌肠,应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等。(7)并发症的预防:①肺部并发症预防:鼓励病人咳嗽排痰,以增加肺活量并随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如病人出现神志改变和头痛、呕吐,可能有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③预防褥疮:每1~2h翻身1次,避免皮肤长期受压破损,随时更换尿湿、污染的床单。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每次进食后应漱口,以去除食物残渣,预防口腔感染。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64例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常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正确地处理颅内动脉瘤极为重要。近年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技术已得到飞速发展,对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栓塞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20~75岁,平均49.8岁。患者术前行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 1.2解剖位置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19例,颈内动脉分叉处8例,前交通动脉21例,大脑前动脉6例,大脑中动脉6例,椎-基底动脉系4例。 1.3动脉瘤瘤体判断标准以动脉瘤瘤体长度L为标准,小动脉瘤(L<5mm)19例,中等动脉瘤(5mm25mm)9例。 1.4Hunt-Hess分级按照Hunt-Hess分级:术前Ⅰ~Ⅱ级39例,Ⅲ级23例,Ⅳ~Ⅴ级2例。 1.5临床症状[1]以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分类依据,有出血症状(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意识障碍等)46例,局灶体征(颅神经功能缺损)10例,缺血症状(血管痉挛等)6例,癫痫2例。 1.6手术时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d内手术45例,3~14d手术6例,14d后手术13例。 1.7介入治疗方法经确诊颅内动脉瘤后,在气管插管全麻、全身肝素化下进行;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获得动脉瘤大小、形态、位置,测量瘤颈、瘤体的直径,动脉瘤与其载瘤动脉的关系。在路径图和微导丝导引下,将微导管头端置入瘤颈处;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将其缓慢轻柔推送,微导管有明显张力蓄积时回撤,释放张力,应用筐篮技术使第1个弹簧圈在动脉瘤腔内能紧贴瘤壁很好地编成筐篮状;然后根据残留腔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弹簧圈将动脉瘤致密栓塞[2]。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难度大,但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材料的更新,可以联合颅内血管专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及球囊辅助技术和双导管技术栓塞治疗[3]。总之,要根据颅内动脉瘤部位、形态学特征,栓塞材料本身的特点以及医师对栓塞材料的使用熟练程度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2结果 64例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23例,采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6例,采取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双导管技术栓塞16例。术后住院时间7~18d,9例患者术后发热,经物理降温、预防感染等治疗后均好转。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经迅速填塞弹簧圈后造影显示无造影剂外溢,恢复良好。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3例,经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阿司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64例并发症分析 安光祖1,张贺2(1.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261053;2.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潍坊261031)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进性分析。结果64例行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患者,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23例,采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6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双导管技术栓塞16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3例,血管痉挛5例。动脉瘤栓塞后无再出血。结论术前对动脉瘤准确评估、正确运用合适的栓塞材料以及术者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地处理并发症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手术后并发症;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6-0835-02中图法分类号:R73-361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complications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sm in64case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AN Guang-zu1,ZHANG He2(1.Weifang Medical College,Weifang,Shandong261053,China;2.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Affiliated Hospital,Weifang Medical College,Weifang,Shandong261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s and the therapeutic measures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sm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64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complications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sm for treat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 were analyzed.Results 64cases underwent the embolism with intravascular coil,23cases used coils only,16cases were treated with neuroform stent,9 cases with balloon-assisted and16cases with double-catheter technique.2cases of aneurysms ruptured during embolization,3 cases had cerebral infarction or thrombosis,5cases occurred cerebral vasospasm.There was no hemorrhage again after emboliza-tion.Conclusion Accurat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aneurysm,the correct use of appropriate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 (GDC),and the gradual accumulation of clinical experienc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The reasonable and time-ly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is the key to treatment success. 【Key words】Intracranial aneurysm;Embolization,therapeutic;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为例) 一、适应症:前交通动脉瘤、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等。 二、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三、手术体位:仰卧位,头前屈20°,保持颈部平直,颈部血管不受扭曲、牵拉、压迫。 四、手术切口:双额矢旁入路,冠状切口。 五、一般用物:脑科包、大盆包、敷料包、手术衣、纱布、头皮夹钳包、头皮夹、吸引器管、脑科电钻(钻头)、磨钻、双极电凝、脑棉片、明胶海绵、止血纱布、骨蜡、冲洗球(洗创器)、脑科手术贴膜;刀片:22#、11#刀片;缝线:1#、4#、7#线;缝针:6×17、8×24圆针、9×24角针各2根;12#、14#脑科引流管、引流袋; 10ml注射器2具;导尿包或导尿管、尿袋、10ml注射器一具。 六、特殊用物:血管夹、血管瘤夹及相应的夹持钳、自动脑固定牵引器、带孔神经剥离子、脑显微剪、显微镊、显微镰状刀、20%甘露醇。 七、手术步骤及配合 1.术前准备:20%甘露醇250~500ml加可的松静脉快速输入。 2.消毒皮肤,铺巾,贴手术贴膜。 3.头皮注射:沿切口每隔2-3cm做腱膜下注射。备生理盐水250ml+肾上腺素4-5滴,递10ml注射器做皮下注射,固定吸引器头、双极电凝器。 4.弧形切开皮肤,皮下及腱膜:递干纱布2块于切口两侧,递22#刀切开,上头皮夹止血,吸引器持续吸引。

5.暴露骨板:递22#刀片游离皮瓣,电凝止血,递头皮拉钩(弹簧拉钩)牵引拉开皮瓣,暴露骨板。 6.切开及剥离骨膜:递22#刀切开,骨膜剥离子剥离。 7.骨板上方钻孔:递手摇骨钻或电动颅骨钻钻孔,冲洗球(洗创器)抽吸生理盐水,边钻边滴于孔周围,骨蜡止血。递线锯导引、线锯柄、线锯条锯开骨板,骨蜡止血。 8.撬开骨瓣:递骨膜剥离子撬开骨瓣,浸泡于庆大盐水中。 9.显露硬脑膜:创面止血,冲洗切口,保护手术野。递鹰嘴咬骨钳咬除不整齐的骨缘,骨蜡止血;递冲洗球(洗创器)抽吸生理盐水冲洗;递盐水脑棉片保护脑组织,更换细吸引器头,术者洗手;显露硬脑膜。 10.“U”型切开硬脑膜(蒂在后方),向后翻开硬脑膜:递脑膜钩勾起脑膜,11#刀切一小孔,脑膜剪“U”形剪开硬脑膜;巡回护士协助摆好显微镜。 (以下步骤在显微镜下进行) 11.暴露瘤体:递神经剥离子、显微镊、显微剪、显微刀小心分离(勿做钝性分离,避免牵拉,勿使瘤体破裂)边剪断边游离,盐水脑棉片和明胶海绵保护。备好动脉夹,以备瘤体劈裂时临时夹闭动脉主干两端。 12.充分暴露动脉瘤颈:递显微剪分离,充分暴露动脉瘤颈,递动脉瘤夹钳夹。 13.彻底止血,冲洗切口:递电凝、止血纱布、明胶海绵,冲洗球(洗创器)冲洗切口。 14.缝合硬脑膜:清点物品无误后,递6×17的圆针1#线缝合。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常鹏鹏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动脉瘤夹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61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根据GOS方法评定患者恢复情况:恢复良好34例;中残18例;重残5例;死亡4例(均为术前瘤体破裂,急诊手术者)。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细致的护理,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Tntracranial aneurysms) 是指颅内动脉壁的异常限局性瘤样扩张,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①。 1.临床资料 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61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出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后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瘤颈的宽度,动脉瘤的朝向等,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将动脉瘤夹闭。其中女性32例,男性29例,年龄38—69岁,按部位分:前交通动脉瘤31例,后交通动脉瘤23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2例;按Hunt-Hess病情分级,0级36例,1-3级20例,4-5级5例。 2 .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均入住ICU,予以24小时的心电监护,严格观察患者的头痛情况、瞳孔、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等变化;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尤其是术后未拔除气管插管者);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高热患者做好降温处理,降低脑耗氧量,保护脑细胞;严格控制血压,根据患者的血压监测情况及时调整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以降低再出血的危险;正确安排补液顺序,保证补液通畅;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证出入量、水电解质平衡。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应主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生命体征以及头痛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进行性意识加深改变或术后清醒后发生意识障碍;一侧肌体活动出现障碍;一侧瞳孔发生改变;头痛突然加剧;生命体征突然发生改变等情况时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 防止颅内压及血压突然增高保持血压平稳,因为血压过高会造成手术部位血管破裂引起再出血,血压过低则会造成脑缺血、脑梗死;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大小便通畅,防止因尿潴留膀光过度充盈而导致患者躁动;口腔护理时棉球不宜过湿。进食不宜过快,防止呛咳、误吸。 2.3 尼莫通的应用尼莫通是是新一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明显减轻患者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早期使用可有效扩张脑血管,晚期因为脑血管中膜变性、纤维增生,不能起解痉作用。尼莫通使用的注意事项:①避光保存,输注时使用避光注释器和延长管。②输液方式选择持续微泵泵入,以维持其有效、恒定的血药浓度,利于发挥疗效。③保持输注通畅,防止管路脱落,扭曲等干扰因素。④观察血压变化,血压低于预定值时先减少用输注量或暂停。⑤注意配伍禁忌,避免与其他钙离子拮抗剂合用,脑水肿或颅内压增高者禁用。 ⑥因尼莫通含有一定浓度的乙醇,单独使用可发生心率增快、面部潮红、胸闷不适等症状,对血管也有一定的刺激,故严密观察病情及有无静脉炎的发生②。 2.4切口护理术后应严密观察切口引流管的情况,若引流液为鲜红、粘稠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若引流液颜色为粉红色呈水样液,怀疑为血性脑脊液,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将负压改为常压,保持切口敷料外观整洁干燥,发现敷料潮湿应及时更换。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标签:动脉瘤;夹闭术;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动脉痉挛、脑积水。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症[1]等。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能解决动脉瘤短期破裂的危险,但是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多且严重。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或防止夹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科共收治颅内动脉瘤32例,其中25例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25例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35~67(5 2.6±8.6)岁,术前按Hunt_Hess 分级法[2]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2例,Ⅳ级4例,25例经头颅CT检查均表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前交通动脉瘤14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入院72h内在全麻下行急性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防止再出血,避免因颅内压过高及血管痉挛而发生脑功能损害。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适当脱水减轻脑肿胀,并予以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缓慢微泵静脉注射及“3H”治疗(高血压Hypertension、高血容量Hypervolemia和血稀液Hemodilution 疗法),行腰穿或腰大池置管引流血性脑脊液以减轻血液崩解成分对脑血管的刺激,缓解脑血管痉挛,防治脑缺血的发生。 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颅内感染、脑积水及术后再出血等。 2.1 脑血管痉挛: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占35%~60%[3]。动脉瘤夹闭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失语、偏瘫、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与血压下降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行腰穿或放置腰大池引流管,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可从病因上减少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因素。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导管要用3M医用敷料帖固定,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脱落,保持引流通畅。在护理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颅内感染。注意脑脊液的观察、控制引流量在100~150ml/d为宜,引流袋应置于床边,高出床头18~20cm左右,根据患者颅内压高低调整引流袋高度。根据医嘱给予3H即升高血压、扩容和血液稀释治疗,持续尼莫地平缓慢微泵静脉注射。用药过程中严格控制速度,并观察血压,SBP控制在150~170mmHg,平均动脉压在70~100mmHg,中心静脉压控制在8~12cmH2O,红细胞压积控制在30%±3%。连续监测全血成分、血气、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血糖和血浆渗透压。本组4例并发脑血管痉挛的患者经及时扩容、改善循环、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