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

——张艳燕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1页,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2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2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针对逻辑推理问题,出示最会推理的有几个传奇人物:柯南、福尔摩斯......

教学思路:1、可以先明确题中给与的隐藏条件:同时到会的肯定不同班,不同时到会的可能同班,列出已知条件,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

2、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根据条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下,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释疑解惑尝试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促进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发展。

3、在同学们遇到问题解决不明朗时,指导学生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利用表格和排除法,找到答案。

4、在“表格法”中,以√和×分别代表到会与缺席。列表的方法,可用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抽象的已知信息,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推理得出结论。

四、指导策略

(1)引导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呈现题目后,要让学生读题,使他们充分理解题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作适当的引导。例如,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不可能和谁同班。学生有了这些基础,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推理。

(2)让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解决。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如有学生会直接根据条件推理:从第一次到第三次到会情况看,A去了两次,这两次其他班到会班长

是B、C和E、F,只有D两次都没有到会,说明A和D同班,同样道理,可以推出B、C和谁同班。每种方法,教师都应让学生充分表达,并让其他学生听懂。

(3)要适时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

如果学生不理解上述推理,教师可以“为更清楚地表示他们的关系”为由引出列表,并先示范填上第一次的情况(符号可以用√和×),并作简要分析。后续的填写可让学生自己进行。在学生填写完后,教师应引导(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经历推理。

五、拓展探究

根据此题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拓展研究题:

王阿姨、刘阿姨、丁叔叔、李叔叔分别是工人、教师、军人。王阿姨是教师;丁叔叔不是工人;只有刘阿姨和李叔叔的职业相同。请问他们的职业各是什么?

设计这道题的原因是此题也是一道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列表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提升兴趣和自信。

六、反思

讲完这道题目后,我有了这样的一些思考:

1、要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主动打开思维,直观呈现。

2、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思想碰撞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四维空间,可以通过小组

合作学习,同桌交流等方式进行,作为教师要适时发现思维的火花,及时引导。

2、化简思想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

3、教会学生能用所学的推理思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会自己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去寻找规律,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展开想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落到实处。

作为老师的我,更要认真的钻研讲题。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道题目的答案,而应该是处理这一类问题的一种策略。“授人鱼,更要授人以渔”。

我的讲题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您的指导!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 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一、题目背景: 本题出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中练一练的第5题,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测量部分的内容。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柱的体积计算也是后面学习圆锥知识的基础。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概念和特征,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后的一个习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要求学生要掌握其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解决此类型的问题。通过这题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其隐含的体积等量关系,正确运用圆柱体的体积知识,并进一步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为载体,稍稍加以变化后,利用隐含的一个等量关系来计算出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铁块的体积其实还是求圆柱体的体积,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比如: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水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因此,我认为这道习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

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三、指导策略: 要使学生彻底弄清楚题意,能正确解题,就要在帮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圆柱体表象,但老师的讲解说教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代替学生的空间想象。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该题型的解题思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解题中,我会安排通过四个步骤去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想象并尝试画一画立体图形来表述题意,让学生读题、理解、思考,运用已有的相关经验,画一画水体变化的草图,从而促进学生更清晰地、更正确地理解题意。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后让学生来说一说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3、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后找出解题方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此题解题方法是:10÷2=5(cm)5×5×3.14×2=157(米3)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探究解题策略。我会设计这样三个问题进行引导。 (1)、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得到这个铁块体积的。 让学生及时地回顾本习题的解题过程。

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前面试题后面答案)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大全 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 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这本资料主要研究以下30类典型应用题。 目录 1 归一问题 (1) 2 归总问题 (1) 3 和差问题 (2) 4 和倍问题 (3) 5 差倍问题 (4) 6 倍比问题 (5) 7 相遇问题 (6) 8 追及问题 (7) 9 植树问题 (8) 10 年龄问题 (9) 11 行船问题 (10) 12 列车问题 (12) 13 时钟问题 (13) 14 盈亏问题 (14) 15 工程问题 (15) 16 正反比例问题 (16) 17 按比例分配问题 (17) 18 百分数问题 (18) 19 “牛吃草”问题 (20) 20 鸡兔同笼问题 (21) 21 方阵问题 (22)

22 商品利润问题 (24) 23 存款利率问题 (25) 24 溶液浓度问题 (26) 25 构图布数问题 (27) 26 幻方问题 (28) 27 抽屉原则问题 (28) 28 公约公倍问题 (28) 29 最值问题 (29) 30 列方程问题 (31)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2 归总问题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

小学数学趣味题

趣味数学题库 姐俩看电影 小芳、小花姐妹二人从家里出发到电影院看电影,小芳每小时走5公里,小花每小时走3公里,她们同时出发1小时后,姐姐又回家拿东西再去追妹妹,妹妹仍以原速前进,最后二人同时到达电影院。求从家里到电影院之间的距离?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 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称珠子 有243颗外形一模一样的珠子,其中有一颗稍重一点。用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至少称几次才能找出这颗珠子来? 分梨 箱子里放着一箱梨,第一个人拿了梨总数的一半又多半只,第二个人拿了剩下梨的一半又多半只,第三个人拿了第二次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只,第四个人3拿了第三次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只,第五个人拿了第四次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只。这时箱子里的梨正好拿完,而且每人手里的梨都没有半只的,请问箱子里原来有多少只梨? 如何分组 暑假里,班里要作社会调查,要分成15个小组,班里有赵、钱、孙、李、周各6位同学,要使每个小组的姓都不同,该如何分呢? 巧算星期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星期一,明年的十月一日是星期几?请写出简便算法来? 谁跑得快 小伟与小林百米赛跑,结果当小伟跑到终点时,小林只跑了95米。小林要求再跑一次,这次小伟的起跑线比小林退后5米,如果他们都用原来的速度跑,那么同时到达终点吗? 火车过桥 南京长江大桥的铁路桥共长6772米,一列货车长428米,每秒行驶20米,请问全车通过大桥要多少时间? 开锁问题 用外观一模一样的钥匙试开10把锁,最多试多少次,就可以分辨出哪把钥匙配哪把锁的?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来自人教版第几册第几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它是在学习了什么知识的基础上,对什么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它又为今后我们学习什么知识奠定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运用什么…… 能力目标:经历,体验,探索什么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什么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依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的放矢,特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学习,引入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2.直观演示法:直观是手段,抽象才是目的。运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达 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3.课件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可以实现原有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 效果。 4.数学思想渗透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学数学。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据此设计以下学法:1.动手实践法: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直接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发现其中蕴涵 的数学思想。 2.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发挥集体的智慧。 3.自主探索法:自主学习让学习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库大全教程文件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想一想,连一连: 2、找规律,接着画,画满10个。 △○△○ □△○□△○ 3、(1)最短的画“√”,最长的画“○”。(2)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4、○○○○○○ △△△△△△△△△ 5、填一填: (1)在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2)在5、9、4、2、1、6、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6、在4、6、2、0、1、5、8中,一共有()个数,最大的数是(), △比○多( ),( )○( ) ○比△少( ),( )○( )

最小的数是(),左边起第3个数是(),右边起第2个数是()。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7、请你填上合适的数。 5 >( ) ( )< 8 ()>7 2<() 9<() 1>()()<()()=()8、用上、下、左、右填空。 9、看图填空: (1)第1盆开4朵,第4盆开( )朵花, (2)开3朵花的是第( )盆,它左面一盆开了( )朵,它右面一盆开了( )朵。 10、数一数,涂一涂: 一共有()只苹果。从左起涂第3个,从右起涂3个。 11、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1 2 3 1、小熊猫在小猴的( )面。 2、小鱼在布娃娃的( )面。 3 小马在熊猫的( )面。 4、小兔在熊猫的( )面。 5、小猴的( )面是小狗。 6、小猫的( )面是小鱼。

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测试卷姓名班级成绩 一、 看图写数 二、看数画出缺少的珠子 三、按要求排顺序 1.把6、5、7、9、10、8从大到小排列。 2.把0、4、6、8、5、10、7从小到大排列。 四、在○里填上“>”、“<”或“=”。 3○5 7○9 10○8 6○5 2○8 8 4 10 9 6

小学数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小学趣味数学 1.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2.妈妈有7块糖,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妈妈怎么办好呢? 3.公园的路旁有一排树,每棵树之间相隔3米,请问第一棵树和第六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 4.把8按下面方法分成两半,每半各是多少?算术法平均分是____,从中间横着分是____,从中间竖着分是____. 5.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3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6.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4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7.小军、小红、小平3个人下棋,总共下了3盘。问他们各下了几盘棋?(每盘棋是两个人下的) 8.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但是不知道每包里有几块。只知道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同学们,你说原来谁的糖多?多几块? 9.小华的爸爸1分钟可以剪好5只自己的指甲。他在5分钟内可以剪好几只自己的指甲? 10.小华带50元钱去商店买一个价值38元的小汽车,但售货员只找给他2元钱,这是为什么? 11.小军说:“我昨天去钓鱼,钓了一条无尾鱼,两条无头的鱼,三条半截的鱼。你猜我一共钓了几条鱼?”同学们猜猜小军一共钓了几条鱼? 12.6匹马拉着一架大车跑了6里,每匹马跑了多少里?6匹马一共跑了多少里? 13.一只绑在树干上的小狗,贪吃地上的一根骨头,但绳子不够长,差了5厘米。你能教小狗用什么办法抓着骨头呢? 14.王某从甲地去乙地,1分钟后,李某从乙地去甲地。当王某和李某在途中相遇时,哪一位离甲地较远一些? 15.时钟刚敲了13下,你现在应该怎么做?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行程问题》说题稿 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首先请看习题: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一、学情分析: 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

理解速度 、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 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 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 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本题分别可以运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进行解 答) 算术法:570÷(110+80)=3(小时) 方程法: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110X+80X=570 X=3 答: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与策略,举一反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变式练习

小学数学说课稿ppt

小学数学说课稿ppt 篇一: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30篇(打印版) 小学数学精品资料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1关于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 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

小学数学题库大全

小学数学题库大全 1.学校建校舍计划投资45万元,实际投资40万元。实际投资节约了百分之几?(浙江诸暨市) 2.学校五月份计划用电480度,实际少用60度。实际用电节省百分之几?(福建云宵实验小学) 3.某厂计划三月份生产电视机400台,实际上半个月生产了250台,下半个月生产了230台,实际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南昌市青云谱区) 4.现有甲、乙、丙三个水管,甲水管以每秒4克的流量流出含盐20%的盐水,乙水管以每秒6克的流量流出含盐15%的盐水,丙水管以每秒10克的流量流出水,丙管打开后开始2秒不流,接着流5秒,然后又停2秒,再流5秒……三管同时打开,1分钟后都关上,这时流出的混合液含盐百分之几?(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5.新光小学书画班有75人,舞蹈班有48人,书画班人数比舞蹈班多百分之几?(南宁市) 6.小明用一包绿豆做实验,其中发芽的种子有100粒,没有发芽的种子有25粒,求这包绿豆的发芽率。(浙江温岭市) 看4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江苏无锡市) 8.为灾区捐款,小华捐4.2元,比小丽多捐了0.4元,小华比小丽多捐几分之几?(河南安阳市) 9.一件衣服打八折出售卖100元,实际90元卖出。实际几折卖出?(浙江仙居县) 10.食堂运来600千克大米,已经吃了4天,每天吃50千克。剩下的5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南京市建邺区) 11.3箱橘子比3筐苹果少24千克。平均每箱橘子重2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浙江台州市市区) 12.在绿化祖国采集树种的活动中,某校四年级5个班级,每班采集树种20千克,五年级3个班共采集60千克,平均每班采集树种多少千克?(上海市)

小学五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最新教材) 1、规定:A*B=3×A+4×B, (1)5*6=()(2)(4*5)*8=() 2、80本语文书和100本数学书价钱相等,每本语文书比数学书贵4角,每本语文书价钱是多少钱? 3、挂钟几点敲几下,钟敲4点时用了6秒,敲12点时要用()秒. 4、有一本书,兄弟两个都想买.哥哥缺5元,弟弟只缺一分.但是两人合买一本,钱仍然不够.你知道这本书的价格吗?他们又各有多少钱呢? 5、小丽前不久刚参加了一次游泳比赛,集会那天,她和参加比赛的所有运动员都亲切地握了一次手,表示友谊. 小丽记得当时一共握了五十次手,那么你知道参加这次比赛的运动员一共有多少名吗? 6、往一个篮子里放鸡蛋,假定篮子里的鸡蛋数目每分钟增加1倍,这样下去,12分钟后,篮子满了.那么,你知道在什么时候是半篮子鸡蛋吗? 7、幼儿园新买回一批小玩具.如果按每组10个分,则少了2个;如果按每组12个分,则刚好分完,但却少分一组.请你想一想,这批玩具一共有多少个? 8、我认识一个小朋友叫小龙,特别爱学习,总爱让我给他出题,这天他又来找我出题了,我就对他说:我们家有一张照片,上面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你能猜出来照片上有几个人吗?小龙马上就猜出来了.你猜出来了吗? 9、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10、24个人排成6列,要求5个人为一列,你知道应该怎样来排列吗? 11、小红家里三月份实际生费是计划的1/3,比计划节约360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小学数学精品优秀说课稿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精品优秀说课稿模板范文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版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数学精品优秀说课稿模板范文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或另分成三个层次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教学策略) 1. 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

十分钟小学数学面试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级上册第---单元的内容,探究学生在学习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掌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我把-----------作为本节课重点,把---------作为难点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理解能力,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讲授引导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学法上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法,于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设计如下环节: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我通过情景导入的方法引入新课,孩子们,请认真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说----------,在学生纷纷发言的基础上,我适时总结出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信息,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这样的设计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出处处有数学,为探究新知埋下伏笔) 环节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把学生看成重要的学习资源。因此本环节,我大胆放手,把学生分成小组,结合本节课知识特点,我设计以下步骤:1自主学习,独立动手2小组合作,质疑探究。3选派代表总结发言。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也会及时走入学生中,发现问题,适时引导。对代表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结合学生的发言,正确概括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

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太全了)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 1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趣味数学试题库

1: 5,7,( ),19,31,50 A 12 B 13 C 10 D11 2: 5,11,20,32,( ) A .43 B .45 C .47 D .49 3: 8,4,2,2,( ) A 、2 B 、3 C 、4 D 、5 4: 54321,43215,32154,(),15432。 A 、21543 B 、23152 C 、24135 D 、54123 5: 观察B 、C 、D 、P 、X 这几个字母,你觉得哪一个字母与其它字母不同 A 、 B B 、 C C 、 P D 、X 6:1、5、11、19、29、41……这列数中第10个数是多少? A 、55 B 、36 C 、48 D54 7:15.025.053÷?的值是 A .1 B .1.5 C .1.6 D .2.0 8:有一个奇怪的数字,去掉第一个数字,是13,去掉最后一个数字是40。请问: 这个奇怪的数字是什么? A 、 34 B 、 43 C 、 413 D403 9、如果一米远栽一棵树,则285米远可栽多少棵树? A 、285 B 、286 C 、287 D 、284 10、在一本300页的书中,数字“1”在书中出现了多少次? A 、140 B 、160 C 、180 D 、120 11、自然数A 、B 、 C 、 D 的和为90,已知A 加上2,B 减去2,C 乘以 2,D 除以2之后所得结果相同,则B 等于( ) A 、26 B 、24 C 、28 D 、22 12. 有一口深4米的井,井壁非常光滑。井底有只青蛙总是往井外跳,但是, 这只青蛙每次最多能跳3米,你觉得这只青蛙几次能跳到井外去。 A 、 2 B 、3 C 、 4 D 跳不去 13.、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你认为可以取代问号的答案

2021年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行程问题》说题稿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首先请看习题: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一、学情分析: 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

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解题指导: 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 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 进行计算,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本题分别可以运用算 术法和方程法进行解答) 算术法:570÷(110+80)=3(小时) 方程法: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110X+80X=570 X=3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

《行程问题》说题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首先请看习题: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一、学情分析: 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 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 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体 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本题分别可以运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进行解答) 算术法:570÷(110+80)=3(小时) 方程法: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110X+80X=570 X=3 答: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与策略,举一反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变式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基于这样的目标要求,我将题目进行了如下变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库大全doc资料

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库大全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想一想,连一连: 2、找规律,接着画,画满10个。 △○△○ □△○□△○3、最短的画“√”,最长的画“○”。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4、 5、填一填: 在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在5、9、4、2、1、6、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6、在4、6、2、0、1 ), 最小的数是,左边起第3个数是,右边起第2个数是。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请你填上合适的数。 5>< <8 >< 1><= 8、用上、下、左、右填空。 9、看图填空: 第1盆开4朵,第4盆开朵花,开3朵花的是第盆,

它左面一盆开了朵,它右面一盆开了只苹果。从左起涂第3个,从右起涂3个。 11、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1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姓名班级成绩 一、看图写数 二、看数画出缺少的珠子 三、按要求排顺序 1.把6、5、7、9、10、8 从大到小排列。 2.把0、4、6、8、5、10、7从小到大排列。 四、在○里填上“>”、“ 3○○10○6○2○8 4○○10○1 0○1○五、请你接着画△ 六、填一填 1.在 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2.在5、

、 4 、2 、 1 、 6 、 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3. 有只有只有只 比比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316263771.html,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太仓市沙溪镇归庄小学唐静芳 一、想一想,连一连。 二、想一想,填一填。 1、

小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整理版

小学趣味数学题(一) 1.小华的爸爸1分钟可以剪好5只自己的指甲。他在5分钟内可以剪好几只自己的指甲? 2.小华带50元钱去商店买一个价值38元的小汽车,但售货员只找给他2元钱,这是为什么? 3.小军说:“我昨天去钓鱼,钓了一条无尾鱼,两条无头的鱼,三条半截的鱼。你猜我一共钓了几条鱼?”同学们猜猜小军一共钓了几条鱼? 4.6匹马拉着一架大车跑了6里,每匹马跑了多少里?6匹马一共跑了多少里? 5.一只绑在树干上的小狗,贪吃地上的一根骨头,但绳子不够长,差了5厘米。你能教小狗用什么办法抓着骨头呢? 6.王某从甲地去乙地,1分钟后,李某从乙地去甲地。当王某和李某在途中相遇时,哪一位离甲地较远一些? 7.时钟刚敲了13下,你现在应该怎么做? 8.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9.妈妈有7块糖,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妈妈怎么办好呢? 10.公园的路旁有一排树,每棵树之间相隔3米,请问第一棵树和第六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

11.把8按下面方法分成两半,每半各是多少?算术法平均分是1 / 15 ____,从中间横着分是____,从中间竖着分是____. 12.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3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13.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4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14.小军、小红、小平3个人下棋,总共下了3盘。问他们各下了几盘棋?(每盘棋是两个人下的) 15.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但是不知道每包里有几块。只知道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同学们,你说原来谁的糖多?多几块? 16、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50。求出这五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17、你今年()周岁,2028年1月1日,你就()周岁。 2 / 15 小学趣味数学题(二) 1.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几岁? 2.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少年宫要25分钟,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那么小明、小丽、小刚、小红4个人一起从学校步行到少年宫,需要多少分钟? 3.一张长方形彩纸有四个角,沿直线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画图表示)4.晚上停电,小文在家点了8支蜡烛,先被风吹灭了1支蜡烛,后来又被风吹灭了2支。最后还剩多少支蜡烛? 5.有16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捉迷藏游戏,已经捉住了9人,藏着的还有几人?6.19名战士要过一条河,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每次只能坐4名战士,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全体战士过河? 7.布袋里有两只红袜子和两只黑袜子,至少拿出几只,才能保证配成一双同样颜色的袜子? 8.布袋里有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篮球和黄球各4个,要保证一次拿出两种颜色不相同的球,至少必须摸出几个球? 9.跷跷板的两边各有四个铁球,这时跷跷板保持平衡。如果拿掉一个铁球,跷跷板上还有几个铁球?

小学数学说题稿汇编

小学数学说题稿 ——张艳燕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1页,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2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2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四、思路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针对逻辑推理问题,出示最会推理的有几个传奇人物:柯南、福尔摩斯......

小学数学毕业班总复习题库大全

小学数学总复习题库大全 填空 1、一个数,它的亿位上是9,百万位上是7,十万位上和千位上都是5,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万。 2、把4.8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再向右移动两位后,这个数是()。 3、9.5607是()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4、最小奇数是(),最小素数(),最小合数(),既是素数又是偶数的是(), 20以内最大的素数是()。 5、把36分解质因数是()。 6、因为a=2×3×7,b=2×3×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7、如果x 6 是假分数, x 7 是真分数时,x=()。 8、甲数扩大10倍等于乙数,甲、乙的和是22,则甲数是()。 9、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72,这三个偶数是()、()、()。 10、x和y都是自然数,x÷y=3(y≠0),x和y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1、一个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个位上是最小的合数,百分位上是最大的 数字,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1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29,其中最大的那个奇数是(),将它分解质因数为()。 13、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23,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14、用3、4或7去除都余2的数中,其中最小的是( )。 15、分数的单位是18 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16、0.045里面有45个( )。 17、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 ),每段长( )。 18、分数单位是111 的最大真分数和最小假分数的和是( )。 19、a 与b 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a 、b]=( )。 20、小红有a 枝铅笔,每枝铅笔0.2元,那么a 枝铅笔共花( )元。 21、甲仓存粮的34 和乙仓存粮的23 相等,甲仓:乙仓=( ):( )。已知两仓共存粮360吨,甲仓存粮( )吨,乙仓存粮( )吨。 22、如果7x=8y ,那么x :y=( ):( )。 23、大圆的半径是8厘米,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则大圆与小圆的周长比是( ),小圆与大圆的面 积比是( )。 24、把5克盐放入50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 )。 25、甲、乙二人各有若干元,若甲拿出他所有钱的20%给乙,则两人所有的钱正好相等,原来甲、乙二 人所有钱的最简整数比是( )。 26、如果x ÷30=0.3,那么2x+1=( );有三个连续偶数,中间的一个是m ,那么最小的偶数是( )。 27、采用24时记时法,下午3时就是( )时,夜里11时就是( )时,夜里12时是( ) 时,也就是第二天的( )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