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平技术讲解

合集下载

电力电子技术多电平技术新全面.ppt

电力电子技术多电平技术新全面.ppt

最新.课件
19最新.课件20源自二极管箝位型逆变器的优点二极管箝位结构的显著优点:就是利用二
极管箝位解决了功率器件串联的均压问题,适 于高电压场合。
由于没有两电平逆变器中两个串联器件同
时导通和同时关断的问题,所以该拓扑对器件
的动态性能要求低,器件受到的电压应力小,
系统可靠性有所提高。在输出性能上也拥有多
最新.课件
16
最新.课件
17
最新.课件
18
若要得到更多电平数,如N电平,只需将 直流分压电容改为(N-1)个串联,每桥臂主开关 器件改为2(N-1)个串联,每桥臂的箝位二极管 数量改为(N-1)(N-2)个,每(N-1)个串联后分别 跨接在正负半桥臂对应开关器件之间进行箝位, 再根据与三电平类似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即可。
最新.课件
6
1多电平变换器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
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于现有的有限能 源,如何合理利用,是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 我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把节能减排 定为规划纲要,以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电动机作为工业、农业、市政等领域的主
动力源,是能源消耗的大户,根据国家权威部 门统计,我国的发电量有60%左右被电动机消 耗,而其中的90%被交流电动机消耗。
1977年德国学者Holtz首次提出了利用 开关管来辅助中点箝位的三电平逆变器 主电路。
1980年日本的A Nabae等人对其进行了 发展,提出了二极管箝位式逆变电路。
最新.课件
13
图1为单相二极管箱位逆变电路,它 具有2个电容,能输出3电平的电压。
最新.课件
14
Bhagwat和Stefanovic在1983年进一步将三电 平推广到多电平的结构。二极管箝位式多电平 变换电路的特点是采用多个二极管对相应的开 关器件进行箝位,同时利用不同的开关组合输 出所需的不同电平。

多电平变换器拓扑及控制技术的发展综述ppt课件

多电平变换器拓扑及控制技术的发展综述ppt课件

C5
Dp1
D c1
D c4 Sa1
D c9
vo
sc1
sc4
sc9
C2
D c5
D c1 0
Dn1 sc2
D c2
sc10
sn1
sc5
Sa 2
1V dc
C6
D c6 D a2
D c1 1
Dn2 sc6
sc11
sn2
C3
D c1 2
Dn3
sc12
sn3
1V dc
C7
Dn4
sn4 0
5-Level
图15 通用五电平单臂电路
C4
Sa4'
-
0 V1
Ca3 Ca2
Ca1
Ca3
a
Ca2
Ca3
Sb1
Sb2
Cb3
Sb3
Cb2
Sb4
Cb1
Cb3
b
Sb1' Cb2
Sb2' Cb3
Sb3'
Sb4'
图4 单相飞跨电容型五电平变换器主电路构造
特点:大量的开关组合冗余, 可用于电压平衡控制;
〔普通采用相移PWM调制〕
在纯无功负载情况下,电 容电压不能平衡,因此不 能用于无功补偿等场所。
图20 新颖调制方法下的实验结果
➢ 我们对飞跨电容型拓扑也得到了基于控制自在度组合额的载 波PWM调制方法。
结论与展望
1. 对多电平变换器拓扑的系统化研讨。
2. 多电平变换器最优拓扑的研讨,使其构造简单, 控制方便,性能优越。
3. 从控制自在度组合的思想出发,充分利用多电平变换 器具有多个控制自在度的特点,结合多电平变换器详细 的电路拓扑,将多个控制自在度进展组合,对一个或多 个性能目的进展优化,使多电平变换器的PWM控制方法 趋于适用化。

多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以及仿真

多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以及仿真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多电平逆变器的背景 (1)1.2多电平逆变器的研究现状 (2)1.3多电平逆变器的应用 (3)第二章多电平逆变器的种类介绍 (6)2.1二极管箝位式多电平逆变器及其优缺点 (6)2.2电容箝位式多电平逆变器及其优缺点 (6)2.3H桥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及其优缺点 (7)第三章多电平变换器PWM调制策略 (8)3.1多电平变换器PWM调制策略的分类 (8)3.2多电平SPWM调制策略 (9)3.2.1 SPWM调制策略 (9)3.2.2 载波垂直分布多电平调制策略 (9)3.2.3 载波水平移相多电平调制策略 (10)3.2.4多载波SPWM调制策略谐波分析 (10)3.3多电平SVPWM调制策略 (46)3.3.1 SVPWM调制策略 (46)第四章多电平逆变器中的电压平衡技术 (48)第五章三电平中点箝位型逆变器SPWM控制策略与仿真 (53)5.1三电平NPC逆变器SPWM方法 (53)5.2基于MATLAB的三电平NPC逆变器SPWM仿真 (54)5.2.1仿真系统整体框图 (54)5.2.2 基于载波反向SPWM带电机负载的仿真模块 (54)5.3基于载波同向SPWM带电机负载的仿真模块 (56)5.3.1 SPWM开关信号的发生模块 (56)5.3.2仿真结果与分析 (56)5.4基于注入三次谐波的SPWM带电机负载的仿真模块 (57)5.4.1 SFOPWM开关信号的发生模块 (57)5.4.2仿真结果与分析 (58)5.5三电平NPC逆变器SPWM的实验结果 (58)5.6小结 (59)第六章总结展望 (60)第一章绪论1.1 多电平逆变器的背景电力电子技术自二十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至今已被广泛应用于需要电能变换的各个领域。

在低压小功率的用电领域,电力电子技术的各个方面己渐趋成熟,将来研究的目标是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性能;而在高压大功率的工业和输配电领域,各个方面的技术正成为当今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重点。

多电平逆变器技术介绍

多电平逆变器技术介绍

多电平逆变器技术介绍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多电平逆变器的发展历史,然后根据单电源供电和多电源供电的不同分别阐述了中点钳位型、电容钳位型和级联H桥型等几种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和工作原理。

关键词多电平;逆变器;钳位;级联H桥德国的学者Holtz于1977年提出了一种三电平逆变器,他在两电平半桥式逆变器电路的基础上,加人了开关管辅助钳位电路,得到了三电平电压输出。

但这种三电平逆变器由于采用的是开关管辅助钳位结构形式,故只能得到三电平输出,即使增多开关管也不能得到多电平输出,所以只能算是一种多电平逆变器的雏形,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多电平逆变器。

1980年,日本长冈科技大学的南波江章(A. Kira Nabae)等人对其进行了改进与发展,在IEEE工业应用(IAS)年会上提出了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主电路的结构。

这才开始进入到多电平逆变器的研发新阶段。

由于电力系统的发展、高压大功率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的发展和环保节能的需要,又促使高电压大功率多电平逆变器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高潮。

随着Akira Nabae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的出现,1983年,P. M. Bhagwat等人将三电平扩展到五电平、七电平和多电平二极管钳位式逆变器。

1999年,Xiaoming Yuan提出了二极管自钳位多电平逆变器。

1992年,法国学者T. A. Meynard和H. Foch,提出了飞跨电容钳位式多电平逆变器。

2000年由Fang Z.Peng在综合了多种钳位式多电平逆变器(如二极管钳位式、飞跨电容钳位式以及二极管与飞跨电容混合钳位式多电平逆变器)的特点以后,在2000年的IEEE 工业应用(IAS)年会上,提出了一种通用式的多电平逆变器的主电路结构。

这种电路结构可以不需要借助于附加电路来抑制直流侧电容的电压偏移问题,并从理论上实现了一个真正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多电平逆变器的主电路结构。

此电路结构是以飞跨电容钳位的半桥式结构为基本单元组成的电容电压自平衡式通用钳位多电平逆变器。

模块化多电平 原理

模块化多电平 原理

模块化多电平原理模块化多电平(Multi-level Modular Converter, MMC)是一种新型的直流-交流转换器,其特点是具有高电压和高功率的转换能力,能够满足不同电力需求的要求。

MMC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对电压和功率进行灵活配置,具有高效、高可靠性和高灵活性等优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MMC的原理。

MMC的原理是在每个电平的电流流向相反的两个半桥电路之间插入一个电容,同时在各半桥之间增加能控晶闸管(IGBT)器件,实现多电平的输出。

MMCs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电平输出:MMC将一个交流输电系统的电压等级从传统的两级(220V和500kV)增加到五级以上,能够提供高至几千千伏的电压等级,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规模的输电需求。

2. 模块化设计:MMC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电容和每个IGBT模块都是相互独立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功率水平进行自由组合。

这种设计方式使得MMC 具有高度的可配置性和可扩展性,便于安装和维护。

3. 电压平衡:由于每个电容都与一个IGBT串联连接,可以通过控制IGBT的开关实现对电容的充放电,从而使得各电容的电压保持平衡。

这种电压平衡设计能够降低电容的电压应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4. 网络逆变:MMC电路通过将每个半桥电路的输出以不同的频率进行切换,实现对输入直流电压的逆变。

逆变电路采用PWM调制技术,能够输出高质量的正弦波电压和电流,达到有效控制电压和电流的目的。

5. 滤波和调节:MMC通过电容和电感的组合来实现对电压、电流的滤波和调节。

通过在MMC的输出端增加滤波电路,可以减少谐波和电磁干扰,提高能量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6. 高功率密度:MMC设计紧凑,体积小,功率密度高。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高效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对高功率的快速响应和高效转换,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MMC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输入直流电压检测:MMC的输入电压通常为直流电压,首先需要对输入电压进行检测和采样。

第五讲-多电平

第五讲-多电平
船推动器等老式工业旳改造和高速列车、城市地铁轻轨 、电 动汽车等当代化交通工具旳驱动中也需要使用大容量旳调速 系统, 以提升系统性能和生产效率。
5.1 多电平简介(续1)
• 日本长岗科技大学A. Nabae等人于1980年在IAS年会上首 次提出三电平逆变器,为高压大容量电压型逆变器旳研制 开辟了一条新思绪。今后经过数年旳研究发展出几种主要 旳拓扑构造,为高压大容量高性能逆变器提供了新旳发展 方向。主要优点体目前:
5.1 多电平简介(续3)
二极管箝位式多电平逆变器
优点: • 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小,波形更接近正弦。 • 电磁干扰(EMI)问题大大减轻,一次动作旳dv/dt只有一
般双电平旳1/(M-1)。 • 阶梯波调制时,器件在基频下工作,开关损耗小,效率高。
5.1 多电平简介(续4)
缺陷:
• 不同级旳直流侧电容电压在传递有功功率 时出现不均衡现象。
• 更适合大容量、高电压场合。 • 可产生M层阶梯输出电压,对阶梯波再作调制,能够得到
很好近似旳正弦波,具有谐波数很低。 • 电磁干扰(EMI)问题大大减轻,一次动作旳dv/dt只有一
般双电平旳1/(M-1)。 • 系统总损耗小,效率高。
5.1 多电平简介(续2)
多电平逆变器研究拓扑和调制措施
拓扑构造 • 二极管钳位多电平逆变器 • 飞跨电容多电平逆变器 • 级联多电平逆变器 调制措施 • 多电平消谐波PWM措施 • 多电平空间矢量措施 • 优化阶梯波宽度技术 • 相移SPWM技术
• 三电平逆变器因为有钳位二极管,开关器 件旳端电压为VD/2,多合用于高电压、大 功率场合。
5·3 中压变频器
➢ 国标AC电网电压等级为:380/220,3KV,6KV, 10KV,110KV,220KV,500KV

多电平逆变电路的三种控制方法

多电平逆变电路的三种控制方法

多电平逆变电路的三种控制方法多电平变换器PWM控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三角载波PWM技术和直接数字技术(空间电压矢量法SVPWM),它们都是2电平P WM在多电平中的扩展。

1. 三角载波PWM方法①消谐波PWM(SHPWM)法消谐波PWM法的原理是电路的每一相使用一个正弦调制波和几个三角波进行比较,在正弦波与三角波相交的时刻,如果正弦波的幅值大于某个三角波的值,则开通相应的开关器件,否则,则关断该器件。

为了使M-1个三角载波所占的区域是连续的,它们在空间上是紧密相连且对称地分布在零参考量的正负两侧。

消谐波PWM是2电平三角载波PWM在多电平中的扩展。

②开关频率最优PWM(SFOPWM)法开关频率最优法是由2电平三角载波PWM扩展而来。

它的载波要求与SHPWM法相同,不同的是它在正弦调制波中注入了零序分量。

对于一个三相系统,这个零序分量是三相正弦波瞬态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所以SFOPWM的调制波是三相正弦波减去零序分量后所得到的波形。

这种方法通过在调制波中注入零序分量而使得电压调制比达到1.15。

但是该方法只能用于三相系统。

因为在单相系统中注入的零序分量无法互相抵消,从而在输出波形中存在三次谐波,而在三相系统中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实际上,这种零序分量注入的方法在本质上与电压空间矢量法是一致的,它相当于零矢量在半开关周期始末两端均匀分布的空间电压矢量法。

所以,SFOPWM法可以看成是2电平空间电压矢量法在多电平变换器控制中的推广。

③三角波移相PWM(PSPWM)法三角载波移相PWM法是一种专门用于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的P WM方法。

这种控制方法与SHPWM方法不同,每个模块的SPWM 信号都是由一个三角载波和一个正弦波比较产生,所有模块的正弦波都相同,但每个模块的三角载波与它相邻模块的三角载波之间有一个相移,这一个相移使得各模块所产生的SPWM脉冲在相位上错开,从而使得各模块最终叠加输出的SPWM波的等效开关率提高到原来的Keff倍,在不提高开关频率的条件下大大减小了输出谐波。

多电平逆变器技术及其原理综述

多电平逆变器技术及其原理综述

多电平逆变器技术及其原理综述多电平逆变第5期蔡兴:多电平逆变器技术及其原理综述181要M-1个电容。

每相桥臂的结构必须相同,两层电容之间电压增加的大小决定输出波形中每阶电压电平高度。

比较分析,可以得到电容钳位式多电平逆变器优缺点如下。

优点:(1)电平数越多,输出电压谐波的含量越少;(2)逆变器电平数易扩展,电压合成方面,开关状态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3)由于电容的引进,可通过在同一个电平上不同开关组合,使直流侧电容电压保持平衡。

缺点:(1)随着电平数的增加,需要大量的钳位电容,增加了系统的成本;(2)用于纯无功负载时,可能存在飞跨电容电压不平衡;(3)对有功功率变换,高频时逆变器的控制非常复杂,同时有很高的开关损耗。

1.3H桥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及其优缺点二极管钳位式和电容钳位式多电平拓扑的提出,为利用低耐压型开关器件获得多电平高压输出提供了新思路,但同时也带来直流电容分压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控制也十分复杂。

为此可采用多个独立的直流电容分压,输出多个电平的方式,即有独立直流电源的级联式逆变器。

基于传统的二电平低压小容量桥式逆变器的级联多电平逆变器,采用串联若干个低压功率单元的方式来实现高电压输出,这种电路的结构和方法比较容易实现向更多电平数的扩展,产生更高电压的输出。

例如级联式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单臂电路,是由两个两电平H桥单元级联而成。

与二极管钳位式和飞跨电容式多电平逆变器相比较,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拓扑不需要大量钳位二极管和飞跨电容,但是需要多个独立的直流电压源。

对于一个M电平的级联型逆变器,每一个桥臂需要(M-1)/2个独立直流电压源和2(M-1)个主开关器件。

这种拓扑可以方便地通过星形或三角形联接构成三相系统。

比较分析,可以得到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优缺点如下。

优点:(1)无需大量钳位二极管和钳位电容,在三种多电平变换拓扑中,对于相同的电平数,所需器件最少,易于封装;(2)电平数越多,输出电压谐波的含量越少;(3)基于低压小容量逆变器器级联的组成方式,技术成熟,易于模块化,较适于七或九电平及更高的电平应用场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