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专题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专题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专题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专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左右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外,其余都相同。完成该实验还需要 ,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是 的。(填“相同”或“不同”)。

2、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的液体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

、 、 有关系。

3、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的数据表:

(1)分析第1、2次或第4、5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第1、4次或第2、5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3)分析第2、3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4)综上所述,物

质吸热多少与、、有关。

4、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5、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6、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人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小聪认为:

(1)步骤A 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 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 ___; (2)步骤C ,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__________ (3)步骤B 和D 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____________

7、冬天,小林的爷爷和奶奶分别穿上了羽绒衣和棉衣,他们都说自己的衣服很保暖。小林想知道到底是羽绒保温性能好还是棉絮保温性能好,于是她找来了两只相同的密闭烧瓶各盛80℃的热水1.5kg ,瓶内各插入一只温度计,瓶外分别用大小和厚度都相同的羽绒和棉絮包好,放在同一地点使其自然冷却,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水温于下表中[C 水=4.2×103

J/(kg ·℃)]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保温性能较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160min ,包羽绒瓶中的热水向外界放出了________________J 的热量;

(3)从表中水温变化的快慢情况分析,瓶中热水放热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猜想“液体

的密度ρ越大,其比热容C 也越大”。他查到了一些液体的密度值如下表。由于不知道表中各种液体之间比热容的大小关系,需要用实验方法得到。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温度计、细线、火柴、烧杯、秒表、天平和砝码(以上每一种器材数量足够、规格相同);火焰相同的酒精灯若干;密度表中所给出的各种液体足量。实验中,小明选取的三种液体分别是煤油、植物油和水。 (1)请完成以下实验要求:a.实验原理是:_________。

b.实验中你准备测量哪个物理量来间接知道液体的比热容大小? 。

c.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是:液体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使烧杯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都相等? 。 (2)如果测量的结果与小明的猜想相矛盾,则测出的三个物理量大小关系会有很多种,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小明选取煤油、酒精和水这三种液体做实验,会存在哪些问题?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反思)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物质的比热容》教学反思 《物质的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相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注重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实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设疑“炎热的夏季,中午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这是为什么?”学生的猜想五花八门,其中“海水蒸发吸热降温”似乎能解释上述现象;然后再展示图片“炎热的夏季,傍晚海边的沙子很凉而海水却很温暖,这是为什么?”“海水蒸发吸热降温”又不能解释这种现象,这样激化矛盾,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得出“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放热降温有快慢”的合理猜想。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分析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质量,升温的多少)通过提问:“质量相等的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一样吗?”让学生猜想,然后制定实验计划,选择实验器材,实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并结合本实验启发学生从另一种角度分析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本领,进而引入比热容的含义,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水平,又加深了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我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使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教学设计较为合理,各环节链接紧凑、过渡自然。但在使用白板教学过程中熟练水准,有待于提升,对电子白板的功能在课堂上体现较少,同时自己在课前没有调试好白板设备,致使实验视频缺少声音效果,影响教学效果。这些都需要自身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重视!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2

沪科版《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 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教学重点】 1、探究物质比热容; 2、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教学难点】 1、制定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2、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 个、电加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 的热量多? 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 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二)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

遗传学探究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

遗传学探究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探究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比较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利用正反交和“隐性雌性×显性雄性”,再依据子代表现型及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作出判断。一般的方法步骤:如果某对性状只在雄性中出现,则在Y染色体上→其他情况,据题意确定杂交亲本组合→作出假设,草稿上书写简要图解。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必修模块二,不仅从微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而且立足于整个生物界及其生物多样性,从宏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发展过程、原因和结果。历届高考中,关于生物某对基因位置的判断是一个高频考点,对学生来说又是比较棘手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个重难点,笔者对于“探究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思路进行了总结。首先要通过正交和反交来判断该对基因是位于细胞质中还是细胞核中,再依次判断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最后判断位于性染色体的哪一区段。模式如下: 一、判断某对基因位于细胞质中还是细胞核中

判断某对相对性状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适合做正交实验和反交实验。因为如果属于细胞质遗传,子代的性状都由母本决定,所以正交与反交的结果,子代的性状就应当都与母本一致;如果属于细胞核遗传,则正交与反交的结果,子代性状表现不是都与母本一致。 问题1: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洁语言问答。 该杂交实验可设计为:正反交法: 1.若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都与相应母本性状相同,则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2.若两组杂交结果子代表现型不与母本一致,则该对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二、判断某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作者:————————————————————————————————日期: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 【教学重点】 1、探究物质比热容; 2、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教学难点】 1、制定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2、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3、用比热容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比热容有关的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个、电加 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

多? 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 t1/℃液体末温 t2/℃ 升高的温度t1- t2/℃ 通电时间 t/min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

实验探究四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探究四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猜想与假设 一、1、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吸(放)=C比m△t ; 2、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有关实验及注意事项参阅实验报告册及教材内容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习题(一)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杯煤油用去一半, 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 吸收热量多的物质, 比热容一定大 C.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解析】选D。本题考查比热容的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温度等无关,故选项A是错的。从比热容的定义可知, 比较两种物质比热容,应当在质量及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它们吸热的多少, 吸热多的比热容大, 反之则小, 故 B 缺少条件, 不正确。温度高的物体不发生温度或状态变化, 是不会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故C也不正确。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当质量相同的水、煤油吸收相同热量时, 煤油升高的温度高。 【方法归纳】(1)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 (2)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都有关。 2. (2013 ·宜昌中考)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 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 A. 热量 B. 质量 C.比热容 D.密度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热容的知识。在自然界中, 水的比热容最大,因此对气温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土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由于水的比热容远远大于沙土的比热容,所以水升温慢, 沙土升温快。故选C。

遗传学实验报告

蚕豆微核设计实验 姓名:陈婷班级:生物技术0911 组别:第六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核测试的原理和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 2)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寻找新的测试系统或测定更多的环境因素。 二、实验原理 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积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三、实验思路 1、香烟及其燃烧物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致癌前体物质,通过收集,这些致突变物主要存 在于水溶液中,流行病学和细胞遗传学都证实了这些物质可引起遗传物质损伤。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是目前证实遗传物质损伤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选择用烟头浸出液为诱变剂。据俄《消息报》报道,科研人员发现,制作发酵食品时所使用的乳酸菌能够释放出蛋白酶,分解部分诱变剂的特定蛋白。乳酸菌在发酵时会合成乳酸,这种物质可抑制多种诱变剂的活性。乳酸菌还能直接与部分诱变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后者失去诱变能力。所以,我们选择了取材方便且富含乳酸菌的酸奶作为拮抗剂,来验证其功能。 四、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蚕豆、烟头浸出液(红山茶<焦油含量:12mg/根)、酸奶(味全<原味>) 五、实验步骤 1、将蚕豆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25℃浸泡24h。种子吸涨后放入加有棉花的培养 基中催芽,24h左右。 2、将20根烟头处理后加至100ml蒸馏水于水浴锅60°处理1h,得20/100的浓度烟 头浸出液。再分别稀释后得到20/400,20/600,20/800,20/1000浓度的浸出液,每个浓度中投入三个长势相同蚕豆,培养箱中进行诱变6h。 3、另配三组20/600浓度的浸出液,分别滴加2滴,5滴,8滴酸奶作为拮抗组,同上 诉诱变组一同培养。另加一组空白对照。 4、将处理后的种子用蒸馏水浸洗三次,再将种子放入铺好棉花的培养皿中在25℃的 培养箱中恢复培养24h。 5、将恢复后的种子根尖切下,放入卡纳氏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6、常规制片及镜检。 六、实验结果及图片(图片见附页)

遗传学实验设计

④红:绿=1∶0 (2分)厚:薄=3∶1 (2分)(注:只有比例,没有性状不得分) 例题2:果蝇的灰身、黑身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但不清楚其显隐性关系。现提供一自然果蝇种群,假设其中灰身、黑身性状个体各占一半,且雌雄各半。要求用一代交配试验(即P→F1)来确定其显隐性关系。(写出亲本的交配组合,并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方案一P:多对灰身×灰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方案二P:多对黑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黑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方案三P:多对灰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灰身数量大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黑身数量大于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3、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本思路:是否符合测交与自交的特殊比例、单倍体育种、花粉鉴定

结果结论:若符合,则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不符合,则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例题:果蝇的长翅对残翅、正常肢对短肢、后胸正常对后胸变形、红眼对白眼分别为显性,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Ⅱ、Ⅲ这3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2)果蝇性状中的残翅、短肢、后胸变形、白眼是由于导致的。 (3)已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能根据后代眼色就识别出性别的亲本组合(基因型和表现型)。 (4)实验室内有各种已知基因性和表现性的雌雄果蝇若干,请任意选取两对性状的表现型和符合要求的基因型,用一次杂交确定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表示推理过程) 答案: 4、确定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某一个体的基因型) 基本思路:6种杂交组合(如甲、乙为一对相对性状) 测交:甲×乙→全甲(纯合)甲×乙→有乙(杂合) 自交:甲→全甲(纯合)甲→有乙(杂合) 例题1:家兔的褐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的杂交后代全部为黑毛幼兔;乙和丁的杂交后代中有褐毛幼兔。 (1)用B-b表示控制毛色性状的等位基因,依次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______。 (2)用上述四只兔通过一次交配实验来鉴别丙兔的基因型,应选用______兔与丙兔交配。若后代表型______,证实丙为纯合体;若后代表型______,则证实丙兔为杂合体。 答案:(1)BB、Bb、bb (2)乙全黑色有褐色 例题2:猫的长尾和短尾是受常染色体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一只短尾雌猫的父本也是短尾型,但它的母本和同胞中的雌雄个体却是长尾型。 (1)这只猫的父本基因型为______;母本基因型为______。 (2)这只短尾雌猫的基因型与其父本基因型______。 (3)若用回交法判断出尾型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你采用的交配组合为______。如果回交后代有性状分离,______为显性;如果回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则______为显性。 答案:(1)dd或Dd Dd或dd (2)相同 (3)该短尾雌猫与父本回交短尾长尾 5、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基本思路: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 结果结论: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十二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山东省苍山县实验中学李二峰 一、教学思路 本节要求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物体温度变化使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及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所以“比热容”就成了本章重点内容。因为物体吸热、放热现象与生活紧密相关,所以问题的提出应是比较自然的,对于提出的问题做解释时,还应从发掘生活中的现象开始,要启发和鼓励学生举出一些物体吸热、放热时温度变化的例子,猜测造成他们温度变化不一致的原因。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并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在教学中提倡学生联系实验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不应包办代替。提倡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尽管实验误差较大),提倡用手边器材自制教具完成实验,提倡尊重实验事实,提倡用比热容概念解释自然现象,比如:“三峡水库建成对小气候的影响”和“海陆风的成因”。另外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之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计划的制定与实验的实施,并交流实验结果。 难点:热源及加热时间的控制,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教学目标 a.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 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 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 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沪科版

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学习目标 1. 了解比热容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单位的物理含义 2. 会查比热容表。能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物体温度变化和吸放热问题。 3. 理解利用比热容计算热量的公式,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热量变化问题。一、自主 学习:(阅读课本P39——P43)完成下列问题 1.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两物接触时, 高温物体热温度,低温物体热,温度(放、吸;升高、降低). 2.相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多,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有关。 3.同一块铁,把它的温度从20℃升高到200℃需要吸收的热量要比从20℃升高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少),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4.讨论思考:相同质量(500g)的沙和(500g)水,在相同的太阳下照射,要使温度都升高 5℃,需要照射的时间长,由此得物体吸收热量多少可能与物质的有关。 二、合作探究 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猜想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可能。 2. 实验探究:由自主学习的内容可知道,物体吸

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和有关,我们要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和相同,这种方法叫法。 (1)比较书中图13-10 两个实验装置内容中有什么不同。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相同酒精灯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加热时间长,烧杯中液体吸收的热量就。 (3)上述实验中,水和煤油的质量均为500g 初温都是20℃,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水和煤油加热,一边记录时间,一边观察温度计示数当煤油的温度升高到50℃时,需要的时间为1min,而水的温度升高到50℃时需要2min,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 吸热多与 物质质量m/g 初温t1/℃末温t2/℃加热时间t/min 少 水 煤油 回答下列问题: a 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 b 水和煤油的温度分别升高了多少?? t 油= ,?t 水= c 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吗?,若不相同哪个吸收的热量多 (4)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3、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为了描述物质的这个特性,引入了一 个物理量 (比热容)。比热容意义是表示物质吸(放)热的物理量,比热容

普通遗传学实验 试题及答案详解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5分) 1、遗传率(遗传力) 2、数量性状 3、gene frequehcy) 4、 sex-linked inheritance 5、Barr小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使用电子天平时,应该先把水平仪气泡调整至() 2、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时候应该在压力表显示为()的时候开始放气至压力为0. 3、测交是指将被测个体与()杂交,由于()只能产生一种含()的配子,因而可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4、果蝇共有( )对染色体,其中一对称为( )。其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称( )。 5、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和()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分离定律证明, 杂种F1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基因()。 (A)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B)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C)不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D)不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2、.孟德尔定律不适合于原核生物,是因为(): (A)原核生物没有核膜(B)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繁殖 (C)原核生物分裂时染色体粘在质膜上(D)原核生物细胞分裂不规则。 3、在果蝇中,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这基因在X染色体上。果蝇的性决定是XY型。纯合的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在它们的子代中可期望出现这样的后代(): (A)♀红,♂红(B)♀红,♂白(C)♀白,♂红(D)♀白,♂白

4、一般地说,X连锁隐性突变比正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其原因是( ): (A). 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容易检测(B). 隐性基因纯合率高(C).隐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现出来(D).显性基因较难检测 5、三对基因不完全连锁遗传且完全显性时,F2代可产生类型的表现型。 (A) 4种(B) 6种(C) 8种(D) 16种 答案:1、B 2、D 3、A 4、C 5、C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现在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性状。请回 2、有人选取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全为高茎。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但分离比并不是预期的3∶1,而是出现了高∶矮=35∶1。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3、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鸡自交产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一点点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训练题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 1、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有关,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2、如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 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 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________; 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___。 (2)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用手摸两个玻璃片,发现装________(沙子/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 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l0所示的实验。(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4、用图3-2-12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一、学习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三、教具准备 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根据同学的猜想,导入课题。 2、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观察烧水投影图片,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将一壶水烧开比烧成半开吸热多,将一壶凉水烧开比将温水烧开吸热多。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肯定优点,矫正错误。 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得出正确结论。 一定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初温可以不同,末温可以不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3、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展示铜块和铝块,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二)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正确引导,给出比热容的概念: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单位质量 升高温度相同:1℃ 1、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板书)。 学习单位,强调书写。 2、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普通遗传学实验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联会复合体( ): 2、同源染色体(): 3、性连锁( ): 4、染色体畸变: 5、结构杂合体: 6、结构纯合体: 7、平衡易位:

8、常染色质: 9、异染色质: 10、孟德尔群体: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与这一过程有关的是() A、同源染色体在第二次分裂中分开 B、分裂后拥有亲本整套的遗传物质 C、分裂的结果是形成四个具有独立发育能力细胞 D、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2、在果蝇的系列实验中,处女蝇的收集尤为重要,由蛹羽化为果蝇后,哪个时间段收集处女蝇为宜。() A、6~15小时 B、12~13小时 C、8~12小时 D、13~16小时 3、某一种植物210,在中期I,每个细胞含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 A、10 B、5 C、20 D、40

4、杂合体所产生的同一花粉中的两个精核,其基因型有一种可能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5、玉米体细胞220条染色体,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为()。 A、20条 B、10条 C、5条 D、40条 6、一个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大孢子,最后形成()。 A、四个雌配子 B、两个雌配子 C、一个雌配子 D、三个雌配子 7、在一条染色体上存在两对完全连锁的基因(A B)/(a b),而C基因是在另一染色体上,相互独立,杂种与三隐性个体杂交,后代可能出现() A、8种表现型比例相等 B、8种表现型中每四种比例相等 C、4种表现型每两种比例相等 D、4种表现型比例相等 8、在果蝇中,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这基因在X染色体上。果蝇的性决定是型。纯合的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在它们的子代中可期望出现这样的后代() A、♀红,♂红 B、♀红,♂白 C、♀白,♂红 D、♀白,♂白 9、一色盲女人与一正常男人结婚, 其子女表现为()。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训练题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练习题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实验, 探究题 总分 得分 、实验,探究题 1、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 液体 次数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 t/ C 加热的时间t/min 甲 1 0.1 5 1 2 0.1 10 2 3 0.2 10 4 乙 4 0.1 10 1 5 0.1 20 2 6 0.2 20 4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 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 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岀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 ____ 越大, 吸收的热量就越 ?(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 或“乙”). 2、如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 精灯对其加热。(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 水,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 有小水珠,用手摸两个玻璃片,发现装 _______________ (沙子/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 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 。 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 10所示的实验。 ⑴ 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 度 _____ (选填“高”或“低”). (2) 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 ______________ 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 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 )吸热的能力更强。 有关,_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 莊璃片 聊隅片

遗传学实验设计常见题型分析

遗传学实验设计常见题型分析 1、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确定某一性状的显隐性) 基本思路:6种杂交组合(如甲、乙为一对相对性状) 甲×甲→乙甲为显性乙为隐性 甲×乙→甲甲为显性乙为隐性 例题:果蝇的灰身、黑身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但不清楚其显隐性关系。现提供一自然果蝇种群,假设其中灰身、黑身性状个体各占一半,且雌雄各半。要求用一代交配试验(即P→F1)来确定其显隐性关系。(写出亲本的交配组合,并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方案一P:多对灰身×灰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方案二P:多对黑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黑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方案三P:多对灰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灰身数量大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黑身数量大于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2、确定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某一个体的基因型) 基本思路:6种杂交组合(如甲、乙为一对相对性状) 测交:甲×乙→全甲(纯合)甲×乙→有乙(杂合) 自交:甲→全甲(纯合)甲→有乙(杂合) 例题:家兔的褐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的杂交后代全部为黑毛幼兔;乙和丁的杂交后代中有褐毛幼兔。 (1)用B-b表示控制毛色性状的等位基因,依次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______。 (2)用上述四只兔通过一次交配实验来鉴别丙兔的基因型,应选用______兔与丙兔交配。若后代表型______,证实丙为纯合体;若后代表型______,则证实丙兔为杂合体。 答案:(1)BB、Bb、bb (2)乙全黑色有褐色 3、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基本思路: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 结果结论: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且有一定的分离比,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例题:正常温度条件下(25℃左右)发育的果蝇,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即便是纯合长翅品种(VV)的果蝇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长成的成体果蝇却表现为残翅,这种现象叫“表型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 (2)现有一只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步骤: 结果分析 答案:(1)不能遗传,因为“表型模拟”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基因型)并没有改变(2)方法步骤:①让这只残翅果蝇与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的异性残翅(vv)果蝇交配;②使其后代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③观察后代翅的形态。 结果分析:①若后代表现均为残翅果蝇,则这只果蝇为纯合残翅(vv);②若后代表现有长翅果蝇, 则这只果蝇为“表型模拟”。 4、确定某一性状的遗传方式 基本思路:隐雌×显雄(多次)(或看后代性状与性别是否有关) 结果结论: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为伴性遗传 若后代雌雄中均有显性和隐性,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习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检测】 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 _________有关。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我们 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相同,这种方法叫。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 (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3)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 3、进行试验: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中,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⑸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1)交流实验数据,说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学生活动二:阅读132页比热容,回答下面问题. 1、定义:由于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揭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 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物理学中规定: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为该物质的,它的国际单位是符号 2、意义: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格,了解各种物质比热容,可知(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相同、不同)(2)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比热容为,它的意义是 沙石的比热容为,它的意义是 ,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要(快、慢)。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人们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 (2)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吗? (3)你能再举一例吗? (4)如果把这杯水倒去一半,所剩部分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J/(Kg℃)。 ★学生活动三:探究热量的计算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 J; 1Kg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J; 2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