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散热设计热传测试报告

散热设计热传测试报告

热测试报告产品名称:LED-engine报告人:测试日期:报告日期:目录热测试报告 (1)产品名称 (1)一、系统配置 (3)二、热传测试 (3)1测试目的 (3)2测试说明 (3)3测试设备 (3)4测试条件 (4)5测试步骤 (4)6测试点分布描述 (5)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5)一、系统配置系统组件图:图1-1 系统测试照片二、热传测试1 测试目的评估LED-engine内部关键器件工作温度是否满足规格要求。

2 测试说明2.1 测试对象选择LED-engine。

2.2 测试方案选择1、光机打白光功率最大情况测试。

3 测试设备3.1 FLUKE手持温度巡检仪(见图3-1);3.2 OMEGA 36#K型热电偶(见图3-2);3.3 OMEGA快速接头(见图3-3);3.4 Kapton高温胶布(见图3-4);图3-1 FLUKE手持温度巡检仪图3-2 OMEGA 36#K型热电偶图3-3 OMEGA快速接头图3-4 Kapton高温胶布4 测试条件测试环境温度:常温5 测试步骤5.1 在常温下运行系统以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工作;5.2 按测试点的位置安装好热电偶;5.3 启动系统,运行测试模式;5.4 记录温度读数结果,运行至各测试点温度基本保持稳定;5.5 重复动作5.1~5.6,直到完成所有方案的测试;5.6 测试过程中进行相关拍照;5.7 测试完成后,关闭系统电源。

6 测试点分布描述图6-1 LED-engine测试报告主要器件三、测试结果与分析序号位号名称常温推算高温45℃Rjc Tj 规格降额结论1 环境/ 24 45 / / / / /2 MOS1 斩波 MOS靠近风扇54 75 2.5 77.5 150 120 PASS3 MOS2 斩波 MOS中间55 76 2.5 78.5 150 120 PASS4 MOS3 斩波 MOS远离风扇62 83 2.5 85.5 150 120 PASS5 L1 DC/DC电感靠近风扇50 71 / 71 125 100 PASS6 L2 DC/DC电感远离风扇53 74 / 74 125 100 PASS7 U1 8104靠近风扇58 79 8.5 87.5 150 120 PASS8 U2 8104中间51 72 8.5 80.5 150 120 PASS9 U3 8104远离风扇56 77 8.5 85.5 150 120 PASS结论与分析:1.LED-engine在光机系统处于最大功率运行状态下关键器件温度符合温升要求,并且有比较大裕量。

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报告 (1)

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报告 (1)

实验二散热器性能实验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散热器热工性能测定方法及低温水散热器热工实验装置的结构。

2、测定散热器的散热量Q,计算分析散热器的散热量与热媒流量G和温差T的关系。

二、实验装置1.水位指示管2.左散热器3. 左转子流量计4. 水泵开关及加热开关组5. 温度压差巡检仪6.温度控制仪表 7. 右转子流量计 8. 上水调节阀 9.右散热器 10. 压差传感器 11.温度测点T1、T2、T3、T4图1散热器性能实验装置示意图三、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稳定的条件下测定出散热器的散热量:Q=GCP (tg-th) [kJ/h]式中:G——热媒流量, kg/h;CP——水的比热, kJ/Kg.℃;tg 、th——供回水温度,℃。

散热片共两组:一组散热面积为:1m2二组散热面积为:0.975 m2上式计算所得散热量除以3.6即可换算成[W]。

低位水箱内的水由循环水泵打入高位水箱,被电加热器加热,并由温控器控制其温度在某一固定温度波动范围,由管道通过转子流量计流入散热器中,经其传热将一部分热量散入房间,降低温度后的回水流入低位水箱。

流量计计量出流经每个散热器在温度为tg时的体积流量。

循环泵打入高位水箱的水量大于散热器回路所需的流量时,多余的水量经溢流管流回低位水箱。

四、实验步骤1、测量散热器面积。

2、系统充水,注意充水的同时要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3、打开总开关,启动循环水泵,使水正常循环。

4、将温控器调到所需温度(热媒温度)。

打开电加热器开关,加热系统循环水。

5、根据散热量的大小调节每个流量计入口处的阀门,使之流量、温差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如不稳定则须找出原因,系统内有气应及时排除,否则实验结果不准确。

6、系统稳定后进行记录并开始测定:当确认散热器供、回水温度和流量基本稳定后,即可进行测定。

散热器供回水温度tg 与th及室内温度t均采用pt100.1热电阻作传感器,配数显巡检测试仪直接测量,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量。

散热器制造部实习报告

散热器制造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本人XX,XX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于2023暑假期间至XX散热器制造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1)了解散热器制造部各部门的职责及工作流程;(2)学习散热器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及检测方法;(3)参与散热器生产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如焊接、组装、调试等;(4)与部门员工沟通交流,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

2. 实习收获(1)了解了散热器制造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对整个散热器生产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2)学会了散热器的设计原理和制造工艺,掌握了部分操作技能,如焊接、组装等;(3)通过与部门员工的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身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散热器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解决办法:1. 主动请教:向部门的师傅和同事请教,他们丰富的经验使我受益匪浅;2. 查阅资料:利用业余时间,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加深对散热器的理解;3. 实践操作:在师傅的指导下,亲自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散热器制造部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时,我也学会了与同事沟通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感谢散热器制造部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使我受益匪浅。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指导手册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指导手册

实验指导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专业实验》指导书目录目录 (2)实验一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 (3)实验二空气加热器性能实验 (6)实验三空气处理过程实验 (10)实验四煤的工业分析 (12)实验五煤的发热量测定 (19)实验六制冷(热泵)循环演示实验 (30)实验七制冷压缩机性能测定实验 (33)实验一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散热器热工性能测定方法及低温水散热器热工实验装置的结构;2、测定散热器的散热量Q ,计算分析散热器的散热量与热媒流量G和温差△T的关系。

实验装置:(见附图)三、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稳定条件下测出散热器的散热量:Q =G C p t g - t h kj / h 1式中:G――热媒流量,kg / h ;Cp 水的比热,kj/kg・C;t g、t h ――供回水温度,C。

上式计算所得热量除以3 . 6即可换算成瓦[w]。

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在实验中应尽量减少室内温度波动。

水箱内的热水由循环水泵打入散热器,经电加热器加热并由温控器控制其温度在某一固定温度点,经其传热将一部分热量散入房间,降低温度后的回水通过转子流量计流入低位水箱。

流量计计量出流经每个散热器在温度为t h时的体积流量。

四、实验步骤:1、系统供水,注意供水的同时要排除系统内的空气;2、打开泵开关,启动循环水泵,使水正常循环;3、将温控器调到所需温度(热媒温度),打开电加热器开关,加热系统循环水;4、根据散热量的大小调节每个流量计入口处的阀门。

使之流量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如不稳定则需要找出原因,系统内有气应及时排除,否则实验结果不准确;5、系统稳定后进行纪录并开始测定当确认散热器供、回水温度和流量基本稳定后,即可进行测定。

散热器供回水温度tg与t h及室内温度均用数显仪直接测量,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量。

温度和流量均为每10分钟测读一次。

G t二L/1000 二L 10:(m3/h)式中:L ――转子流量计读值;I / h ;3Gt——温度为t h时水的体积流量m /hG =G t 't (k g / h)式中:G ――热媒流量;kg / h ;:?t——温度为th时水的密度;k g/m36、改变工况进行实验1)改变供回水温度,保持水流量不变。

供热实验指导书

供热实验指导书

实验十二 热水散热器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热水作热媒时散热器传热系数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2、用实验方法求出以热水为热媒时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值,并找出它与传热温差⊿T 之间的关系K~⊿T 。

二、实验原理热水散热器热工性能是在根据ISO 标准制造的实验台上,按统一的测试条件对散热器进行性能测试。

(一) 散热器的散热量测试该实验台采用水冷却方式,散热器热媒为大气压下低于沸点的低温水,在稳定条件下,散热器散热量通过测量散热器进、出水温和水量计算得出,即,)(21T T C M Q S S S −=ρ (12-1)式中: Q ——散热器的散热量,W ;ρS ——水的密度,1000kg/m 3;C S ——水的比热,取常量4187J/kg ·℃;M S ——散热器的水流量,m 3/s ;T 1——散热器的进口温度,℃;T 2——散热器的出口温度,℃。

ISO 标准要求,热媒为低温热水时,至少要进行三个工况的测试,散热器进、出口热水平均温度取80℃±3℃、65℃±5℃、50℃±5℃。

每次测试在相同流量下进行,每一工况下测试时间不少于1h ,每次测试间隔时间不大于10min 。

(二) 散热器热工性能评定指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散热器的散热量后,必须将结果整理成公式(12-2)的表达式,即B n pj B T T A T A Q )(−=∆= (12-2)式中: Q ——散热器的散热量,W ;T pj ——散热器的进、出口热水平均温度,℃;T pj取算术平均值:221TT Tpj +=;T n——测试室基准点空气温度,℃。

当散热器进、出口热水平均温度与基准点空气温度之差⊿T=64.5℃(即所谓的标准工况,对应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室温18℃),由公式(12-2)计算得出的散热量即为标准散热量,用该标准散热量作为散热器的热工性能指标,来评价、对比散热器热工性能的优劣。

汽车散热器试验研究及性能分析

汽车散热器试验研究及性能分析

IV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1 绪 论......................................................................................................................................... 1
College of Power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May 2013
中文摘要


汽车散热器作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通过金属扁管 和翅片将冷却系统的循环介质在发动机舱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外部环境,以维持发 动机冷却系统有效循环,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本文基于 JB/T 8577-2005、JIS D 1614-2000 等工业标准,研制了一种以测量散 热量和阻力压降为目的的高精度汽车散热器性能试验台。试验台主测为空气侧, 采用焓差法测定散热能力。试验台在空气侧设计增加了取样装置,以对进口空气 温度进行测量;试验台风道系统采用插入式多喉颈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组合的 方式对空气流量进行测量,不仅保证了测量精度和准确度,也提高了测量范围。 试验台辅测为介质侧,采用比热容法测定散热能力。试验台在介质侧设计增加了 一个有压力标准接头和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标准接头的取样装置,以方便温度和压 力测量,减小连接管路对压力测量的影响。通过与出厂试验数据的对比可知:试 验数据准确有效、真实可靠,性能试验台能够应用于汽车散热器的工程实际。 考虑到汽车散热器工作时冷却介质和空气流动为非接触交叉流动,即通过扁 管和翅片外表面进行热交换,这样只要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就可对不同扁管数 目,不同翅片形式散热器进行方法相同的仿真计算。本文以百叶窗翅片汽车散热 器为研究对象,以矩阵实验室为基础,编写根据汽车散热器计算长度确定出口状 态参数为迭代算法的性能仿真程序,对仿真程序进行可视化界面设计以完成散热 器传热和压降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 在空气侧散热量相对误差<3.5%,介质侧散热量相对误差<3.1%,空气侧压降相对 误差<7.2%,介质侧压降相对误差<8.9%。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散热装置在节省材料方面越来越被重视,要求汽车散 热器的开发设计是最优的可行方案 。本文通过矩阵实验室脚本文件编写散热器优 化程序,利用遗传算法以百叶窗开窗间距、百叶窗开窗角度,百叶窗翅片间距、 翅片厚度、扁管厚度、扁管管壁厚度为优化变量,对汽车散热器进行优化设计。 结果表明:在保证散热量和阻力压降满足设计要求情况下,相比于原散热器优化 后散热器耗材面积减少了 5.8%左右;在耗材面积一定和阻力压降满足设计要求情 况下,相比于原散热器优化后散热器的散热量提高了 4.2%左右。 关键词:汽车散热器,性能试验台,仿真模型,优化设计

供暖散热器设计参数实验(精)

供暖散热器设计参数实验(精)

供暖散热器设计参数实验(精)供暖散热器设计参数实验Experiments on the design parameter of radiators提要为了建立我国散热器的设计参数选用标准,以我国常用的散热器为对象,以闭式小室检测室为主要实验手段,对设计常用的各种散热器选用参数(如不同热媒、流量、连接方式、表面状况、片数和长度等),进行了全面的实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选用方法,并对闭式小室检测值的实用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散热器标准散热器计算温差闭式小室标准流量Abstract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standard for selecting radiator design parameters a research group made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n commonly used radiators in closed test rooms,inquir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heating media, the water flow rate, the connection methods, the surface conditions, the number ofsections and the length of radiators conditions, the number of sections and the length of radiators on heat emission, which produced some corresponding methods for selecting and designing radiators. Introduces this research and some of its results.Keywords radiator standard heat-emission design temperature-difference closed radiator test room standard flow rate我国供暖散热器设计选用时所采用的各种数据和修正值,长期沿用原苏联的设计资料,为了能够适应我国散热器的设计工作的需要,提高热能的有效利用率,在研究我国供暖散热器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尽快编制出适应国情的散热器设计选用参数体系,是建筑发展的需要。

散热器热工性能实

散热器热工性能实

四、实验步骤
1.系统充水,注意充水的同时要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2.打开总开关,启动循环水泵,使水正常循环,同时将
冰瓶内放人冰水混合物,插入冰点热电偶; 3.将温控器调到所需温度(热媒温度)。打开电加热器开 关,加热系统循环水; 4.根据散热量的大小调节每个流量计入口处的阀门。使 之流量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如不稳定则需找出原因, 系统内有气及时排除,否则实验结果不准确; 、 5.系统稳定后进行记录并开始测定
当确认散热器供、回水温度和流量基本稳
定后,即可进行测定。散热器供回水温度tg 与th及室内温度t均采用铜一康铜热电偶配数 显仪直接测量,流量用转子流量计量测。 温度和流量均为每10分钟测读一次,
式中:L——转子流量计读值;l/h; Gt——温度为th时水的体积流量m3/h。
式中: G——热媒流量,(kg/h); ρt——温度为tn时的水的密度 kg/m3。
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散热工性能测定方法及 低温水散热器热工实验装置的结构; 2.测定散热器的散热量Q,计算分析散 热器的散热量与热媒流量G和温差△T的关 系。
二、实验装置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稳定条件下测出散
热器的散热量: Q=G· CP· (tg—th) [kJ/h] 式中 G——热媒流量,kg/h; CP——水的比热,KJ/Kg· ℃; tg、th——供回水温度,℃。 上式计算所得散热量除以3.6即可换算成 瓦[w]。
6.改变工况进行实验
a.改变供回水温度,保持水流量不变。 b.改变流量,保持散热器平均温度不变。 即保持
恒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实验测定完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散热器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散热器热工性能测定方法及低温水散热器热工实验装置的结构。

2、测定散热器的散热量Q,计算分析散热器的散热量与热媒流量G和温差T
的关系。

二、实验装置
1.水位指示管
2.左散热器
3. 左转子流量计
4. 水泵开关及加热开关组
5. 温度压差巡检仪
6.温度控制
仪表 7. 右转子流量计 8. 上水调节阀 9.右散热器 10. 压差传感器 11.温度测点T1、T2、T3、T4
图1散热器性能实验装置示意图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稳定的条件下测定出散热器的散热量:
Q=GC
P (t
g
-t
h
) [kJ/h]
式中:G——热媒流量, kg/h;
C
P
——水的比热, kJ/Kg.℃;
t
g 、t
h
——供回水温度,℃。

散热片共两组:一组散热面积为:1m2
二组散热面积为:0.975 m2
上式计算所得散热量除以3.6即可换算成[W]。

低位水箱内的水由循环水泵打入高位水箱,被电加热器加热,并由温控器控制其温度在某一固定温度波动范围,由管道通过转子流量计流入散热器中,经其传热将一部分热量散入房间,降低温度后的回水流入低位水箱。

流量计计量出流经每个散热器在温度为t
g
时的体积流量。

循环泵打入高位水箱的水量大于散热器回路所需的流量时,多余的水量经溢流管流回低位水箱。

四、实验步骤
1、测量散热器面积。

2、系统充水,注意充水的同时要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3、打开总开关,启动循环水泵,使水正常循环。

4、将温控器调到所需温度(热媒温度)。

打开电加热器开关,加热系统循环水。

5、根据散热量的大小调节每个流量计入口处的阀门,使之流量、温差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如不稳定则须找出原因,系统内有气应及时排除,否则实验结果不准确。

6、系统稳定后进行记录并开始测定:
当确认散热器供、回水温度和流量基本稳定后,即可进行测定。

散热器供回水温度
t
g 与t
h
及室内温度t均采用pt100.1热电阻作传感器,配数显巡检测试仪直接测量,
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量。

温度和流量均为每10分钟测读一次。

G
t
=L/1000=L·10-3 m3/h
式中:L——转子流量计读值; l/h;
G
t ——温度为t
g
时水的体积流量;m3/h
G=G
t
·ρ
t
(kg/h)
式中:G——热媒流量,(kg/h);
ρt——温度为t g时的水的密度,(kg/ m3)。

7、改变工况进行实验:
a、改变供回水温度,保持水量不变。

b、改变流量,保持散热器平均温度不变。

即保持
2h
g p t
t t +
=恒定8、求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根据Q=KA(t
p -t

其中:Q——为散热器的散热量,W
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2.℃
A ——散热器的面积,一种为0.975 m2,另一种为1 m2
t
p
——供回水平均温度,℃
t
——室内温度,℃
9、实验测定完毕:
a、关闭电加热器;
b、停止运行循环水泵;
c、检查水、电等有无异常现象,整理测试仪器。

五、注意事项
1、测温点应加入少量机油,以保持温度稳定;
2、上水箱内的电热管应淹没在水面下时,才能打开,本实验台有自控装置;但亦应经常检查。

六、实验内容及数据处理
七、思考题
1.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2.如何减小或避免实验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