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太极六合针法图说明

合集下载

和式太极精要十八式单练与拆招图解

和式太极精要十八式单练与拆招图解

和式太极精要十八式单练与拆招图解和有禄崔黎明吕蒙和慧超演示:和有禄王鹏云动作图解一、起势(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微屈,两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图1)(2)两手匀速向上抬起从外向里划弧,两手高不过眉,合于身体中线处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继续划弧下落至原位;同时两腿要转换虚实,两手上抬时重心在左腿,下落时重心在右腿。

(图2、3)二、金刚三大对(1)左脚向左前方450上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迅速上拥。

(图4)(2)上动不停,右胯松沉,重心移至右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掌心朝外顺势向右后划弧、左手顺势向右向下划弧。

(图5)(3)上动不停,左胯松沉,重心移至左腿成左弓步,身体微左转:同时左手向前向上划弧,右手向后向下再向前划弧。

(图6)(4)上动不停,右脚向前上步成左实右虚步,同时左手随势向前向上再向下划弧至小腹前掌心朝上,右手随势向前向上再向下划弧放于左手掌心处(右掌下落时变拳放于左手掌心处);右脚踏实,重心下沉,两腿微屈。

(图7、8)三、懒扎衣(1)右拳变掌直接向上抬起划弧与鼻同高时继续向右,同时左手向左上划弧,两手掌心相对。

(图9)(2)上动不停,左胯松沉,左脚向左开步,右脚跟步成左实右虚步;同时,两手从右向下向左划弧至左胯处,左掌心向外、指尖斜向下,右指尖斜向前,与小腹同高。

(图10)(3)上动不停,右胯松沉,右脚向右开步成右弓步;同时左手向左后划弧虎口朝外卡于左胯处,右手向右划弧拉开。

(图11)四、开合(1)右胯松沉,身体微右转,左脚脚尖内扣,右脚撤步成左实右虚步;同时左手上抬,两手匀速后收划弧放于身体两侧。

(图12、13)(2)上动不停,身体微左转,右脚向前上步左脚跟步成右实左虚步;同时两手从下向上里合划弧,右手在前左手放于胸前。

(图14)五、单鞭(1)重心移至左腿成左实右虚步,身体微右转;同时两手划弧下沉,身体保持中正。

(图15)(2)上动不停,右胯松沉,右脚向右开步,左脚跟步成右实左虚步;同时两手向右向上再向左向右划弧挤按至右胯处。

太极六合针法问答29(1)

太极六合针法问答29(1)

太极六合针法问答2009-06-03 14:07 太极六合针法问答太极六合针法是我经过数年的努力后研究出的一种新针法,在这里我首先要对大家说,我不敢自夸针法巳经成功,我只能说研究出了一种新的针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太极六合针法的布针模式尚属首创,它的布针操作不同于现在我们在用的任何一种针法,所以有许多东西还是值得更进一步作研究探讨,比如它的布针模式是否合理?是否产生副作用?针法的效应机制究竟是什么?等等的问题,还有待专家学者的验证,但不管怎么说,这个针法自问世以来,还是得到了广大针界同仁的喜爱和支持,在此谨表谢意。

现就大家所关心的一些问题作简要解答。

1、问:太极六合针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太极六合针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中医和易经太极八卦理论,大家知道,六合针法的布针是按八卦的方位排列的,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经络理论,所以说太极六合针法是以中国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古老的太极八卦和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以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为枢纽,以人体的三层太极八卦为模式,以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为配合,多方位多角度综合后产生的一种新针法。

天人一理,天人合一的易理是构成太极六合针法的理论基础。

2、问:所谓六合是指哪六合?1、答:我们中国古老的易经理论说: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

所谓六合,分基本六合和广义六合,基本六合为:天、地、日、月、阴、阳。

广义六合为:大、中、小三太极,外、中、内三八卦六合为一;天道、地道、人道、易道、医道、针道,六合为一;精、气、神、意、法、针,六合为一;人体三阴三阳经,六合为一;传统针法、董氏针法、脐针疗法、腹针疗法、八字针法、全息疗法,六合为一。

六合原是三界内,针法自在五行中。

首先是将天、地、日、月、阴、阳“六合为一”,也就是将天地之道、日月之光、阴阳之气融为一体,注于针法之中;其次是将人体的三层太极和三层八卦融为一体“六合为一”,使内外经气自然相合;其三是天道、地道、人道、易道、医道、针道,六合为一;其四是;精、气、神、意、法、针,六合为一;医者在行针时要求意念集中,全神贯注,把自己的精、气、神、意、法、针同患者融为一体,以达到神针相合的最高境界。

太极六合针法的治疗机理

太极六合针法的治疗机理

太极六合针法治疗机理初探一、人体网络全息效应原理针灸治病之神奇,有时真让人瞠目,头面的疾病在腿脚上针刺能治疗,腿脚或肛门的疾病也能在头上针刺治疗,如上牙痛的病人我们取内庭穴治疗,下牙痛的病人取合谷穴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即时止痛效果,这在传统针灸理论上称为远道取穴法。

其实这是一种经络感传效应,因为上牙属阳明胃经,下牙属阳明大肠经,牙痛的病人分别在合谷或内庭针刺就自然能止痛。

同理,痔疮的病人我们在百会针刺治疗,头晕的病人在长强针刺治疗也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督脉起于胞中出长强循脊上头入脑,所以这两头的疾病都能在上下治疗。

其机理亦属于经络感传效应。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在病灶部位去针刺治疗,却偏要舍近求远用远道取穴的方法治去治疗呢?难道说直接在病患部位扎针治疗起效不快吗?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去理论。

接下来我们看看董氏奇穴的治疗取穴方法,在董氏奇穴的所有穴位中,用得最多的、功效最强的莫过于“灵骨穴”,它不但能治疗头面部的疾病,而且能治疗胸腹、腰背等多处疾病,那么它的治疗机理何在呢?灵骨穴在手的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的分歧处,属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区,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灵骨穴治疗头面部疾病是理所当然的,治疗腹部的疾病是因为腹部为阳明胃经所经过,手足阳明异经同气,所以其效也合乎经络感传效应的原理,但它巳不属经络的直接感传,应属经络的间接感传效应;那么灵骨穴治疗腰痛的机理又何在呢?经气是通过什么途径到达腰部的呢?这又留待我们去研究探讨了。

我们再看看八字治疗法,八字的治疗理论似乎与传统针灸的巨刺法和缪刺法不同,传统针灸的巨刺法或缪刺法是上下对应和左右对应取穴,而八字治疗法要求上下、左右、前后对应取穴,其重点是各部位的阴阳对应,显然比传统针灸的巨刺法和缪刺法来得有些复杂,但八字治疗法却完全不讲经络理论,那么它的经气也就是治疗效应又是怎样到达病灶部位的呢?这个问题最权威的解释我想只有八字治疗法的创始人李柏松老师了。

其他如腹针疗法、平衡针疗法、腕踝针疗法、耳针疗法、眼针疗法、头针疗法等等,有许许多多的针法都难以用经络感传效应理论去解释。

太极图知识与使用

太极图知识与使用

太极图共有15种,分大、小两类.其中包括:双色太极图、三色太极图和正气图。

大太极图用于化解不吉祥、有问题的风水和有不合理的婚配造成的夫妻矛盾。

适用于住宅和床上。

小太极图用于化解不吉祥的姓名适用于戴在身上。

还用于化解因不合理的婚配造成的夫妻矛盾。

促使其恩爱和睦。

双色太极图包括有:1、黑白太极图:意思是金生水.。

2、黑绿太极图:意思是水生木。

3、绿红太极图:意思是木生火。

4、红黄太极图:意思是火生土。

5、黄白太极图:意思是土生金。

三色太极图包括有:6、白黑中绿太极图:意思是金生水、水生木。

7、黑绿中红太极图:意思是水生木、木生火。

8、绿红中黄太极图:意思是木生火、火生土。

9、红黄中白太极图:意思是火生土、土生金。

10、黄白中黑太极图:意思是土生金、金生水正气图包括有:11、正土太极图,也称为黄色卍字符.12、正金太极图,也称为白色卍字符。

13、正水太极图,也称为黑色卍字符。

14、正木太极图,也称为绿色卍字符.15、正火太极图,也称为红色卍字符太极图使用知识说明宇宙的原始状态是混沌为一,大爆炸以后一分为二,上为天为阳,下为地为阴,始分阴阳。

既“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两仪”就是“阴阳鱼太极图”.“阴进阳退,阳进阴退"“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静转化,周而复始”这是万事万物阴阳“对立统一”之规律的最高概括。

“一阴一阳谓之道"。

我国的宗教(道教)先师把“阴阳太极图”作为其标志,太极图中的鱼眼,是为阴中之阳和阳中之阴。

在他们的道观里、道袍上、所使用的法器上、都绘有这个图案。

他们认为阴阳乃宇宙之根本,宇宙的万物皆离不开阴阳。

社会发展至今更能证明这一点。

而今凡是与阴阳有关的如“道教、气功、武术、中医”等书籍封面上常能见到“阴阳太极图”的图案.可见我们先师的智慧和英明.关于太极图的使用:我所使用的太极图为“五色太极图”。

长期的运用验证皆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谓五色就是红、黄、白、黑、绿五色。

六手太极功图解

六手太极功图解

六手太极功图解六手太极功图解(上)第一手托按手[动作过程]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腿自然伸直。

头颈端正,下颏内收,舌抵上颚,唇齿相合,胸腹舒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表情自然,目平视前方。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两脚平行,脚尖向前,相距与肩同宽,成“开立式”。

(图2)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微下垂,两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图3)3(屈腿按掌—亡体保持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重心平均落于两腿之间;同时两掌掌指斜相对,轻轻下按,落于胯前;目略随下按之掌。

(图4)4(翻掌托举上体正直,两腿缓缓伸直,同时两掌翻转成掌心朝上,掌指相对,徐徐向上托起,至脸前再向内旋臂,翻掌成掌心朝上托举头顶,两臂大体伸直,两掌中指相对。

托掌同时随之仰头,目视两手中指。

(图 5 — 7 ,图 8 为高血压患者练法)5(下按旋腕两臂略外旋,两掌掌心朝下,掌指斜相对,徐徐向下按,落于胯前;随即旋至掌指朝下,掌心-6 组。

轻贴大腿侧。

还原“开立式”,目略随下按掌。

(图 9 、 10)2-5 分动为一组,一般每次练 3[规格要点]1(由“预备式”到“左脚开立”这个分动,应先将重心大部移至右腿上,左膝放松,左脚跟先离地,随之脚前掌再离地,轻轻提起全脚向左侧迈出,高度以不超过右踝骨为宜。

落脚时也应前脚掌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渐渐踏实。

符合“轻起轻落,点起点落”与“迈步如猫行”的原则,也符合起时“面——点——起”,落时“点——面——实”的方法。

两脚外缘同肩宽,平行向前,不可外撇成八字形。

“预备式”和“开立式”均要做到形松意空,进入练功态。

2(“两臂前举”时,随着两臂慢慢地向体前平举,两掌指尖微松,两腕向前舒伸,带点棚劲,意念在两腕。

好像要把一根下端踩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细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避免腕部过于松软而形成“折腕”。

3(“屈腿按掌”时,注意两臂、两掌要有主动下按的意念,如同欲将漂浮于水面的一块木板按入水中那般。

神奇小六合针灸法

神奇小六合针灸法

一患者因受寒、潮致腰疼后,扩筋膜涨,引起右腿股疼,怕凉,就是二十几度的天气,腰部也围着一件衣服。

取穴:乾、坎、巽、离、内关。

针法:小六合。

按次序在手掌上进针,针后不到一分患者笑着说,真快,腿不疼了。

神奇小六合:头疼、闷、血压高、头部出汗、恶心针进症退一患者头疼、闷、血压高、头部出汗、恶心。

取穴:坤、乾、坎、离、中土。

针法:小六合。

先在左手进坤、乾两针,患者说头已经舒服了,再离位一针,患者说虽然好多了,就是心还一点慌。

接着在右手中土再进一针,患者说这会儿诸症已消。

实泄其子,因离火盛,故在右手中土进针,以泄离火之盛。

神奇小六合:颈腰椎增生,左颈酸胀,左膝、手麻等症针入即效一患者颈腰椎有增生,左颈酸胀不适,左膝麻,左手麻等症。

取穴:坤、乾、震、离。

针法:小六合。

按次序进针,感觉轻松一些了,但还有点麻感。

在手有瘀结处拍几下后,手麻已消。

但左膝还麻,去针,在右手上艮位进一针,找到其腿上瘀结,用小针刀外解结后,前后不过五分钟,诸症法去。

最后在右手艮位上的一针神奇小六合:入针即效治类风湿王某,女49岁,北京。

2010年4月25日求治。

症状:类风湿关节炎三年了,原来是腿疼,吃了一段时间中药,腿不疼了,现在出现双手指疼,双手无法握拳。

针法:太极小六合针法。

取穴:坎、巽、震。

我说,今天不算为你治疗,你也不了解我的治疗效果,先给你试三针,看看效果,你觉得效果好,你就过来治疗。

如果没有效果你就不用过来了。

她说,好的,谢谢了。

第一针从左手坎位进。

我说,你握一下右手,她就握了一下,手指已经合笼一些了。

第二针从左手巽位进。

我说,再握一下右手,她又握了一下,这回手指快握紧了。

第三针从左手的震位进,我说,接着握一下右手,这回她很兴奋,把拳头握紧了(如图)。

进针前无法把握拳紧进针后即刻把拳紧握耳鸣耳后疼,针进症无踪陈某,女,51岁。

北京。

2012年4月25日上午求治。

患者自述:经常心闷的难受,头晕,左侧颈肩结合部酸紧难受。

有时胳膊肘都麻得很。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

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姬龙峰祖师老年得道,方创的早期心意六合拳“十二大势,前后各六势”和“上四把捶”。

上四把捶,只是“头肩肘手”上四把打法,没有编人下三把(胯膝脚)意(气)。

故《姬氏墨本拳经》曰:“四把捶明练上四把,暗寓下三拳。

”经典上四把捶系根据《易》、《道》之“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一阴一阳……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之理,从简从易,不逐花架招式。

不过上四把捶说来说去,练来练去也就是“横拳、挑领、鹰捉、斩拳”阴阳二式,故“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一)熊出洞(侵扑站)震右脚出左脚。

右腿屈膝半蹲支撑身体重量,左腿屈置身前,脚尖上翘,脚跟点地;腰背一屈一伸,抖膀晃肩(二次),尔后两臂屈肘夹肋,两手自然下垂耷拉,一手在前护胸,一手在后护脘;头脸略上抬,眼睛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

(如图1)劲意:熊出洞要体现熊的沉稳之态。

(二)虎扑右腿一蹬,提左膝上左脚,向前纵身猛一蹿,带动双掌向前推捉并寓以向下扑按之意。

左脚落定,左弓步,手心内含,掌根着力,拇指紧扣。

眼睛圆睁上翻,逼视前方,有虎视耽耽之意。

(如图2)上动不停,双掌推捉出去,立即收回,置于腹前。

两肘用力夹胁。

(如图3)劲意要点及说明:(1)推捉(扑)出手,先快速吸气下沉丹田,当推捉到极点,用鼻喷气,顿发雷声“嗯——”,声随势落,声势俱厉。

(2)推捉(扑)出击立即回收:第一,体现心意拳“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打顾不分”。

第二,体现心意拳“不合不打”,即手足、肘膝、肩胯之合(后人所创“十字把”是也);第三,体现“虎不现爪”之意。

(3)《姬氏墨本拳经》记载着练秘传十二把“虎扑双把”和“雷声鹰捉把”,皆有“三心要实,三尖要照”之说。

即手心足心背心要实,和鼻尖肩尖膝尖脚尖要照(垂)直。

谱曰:心一颤,气贯四梢,五行封闭……可见心意拳出手定势,内(真)气充盈,方达坚实。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

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1.熊出洞(六合式、轻步站、侵扑站)左脚在前,身向右侧,整体下蹲,两腿弯屈、前后相套,双手抱置胸前(也可以左手护右腮、右手护胸前)。

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两眼平视(图1)。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冯志华心意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一个非常重要的套路,也是唯一的一个古传套路,历来为心意门各门派珍视。

心意四把捶素有短拳之称。

拳势简朴,技击性强,是擅长爆发内劲的优秀传统套路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心意六合拳母艺四拳八势,并内含心意六合拳的十大形,因此最早也称为十形合一。

是心意六合拳最原传的套路。

在心意门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盘艺图解2.虎扑(三尖照)左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手下按,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右,右掌按至裆前,左掌下落至左腿内侧,使鼻尖、膝尖、脚尖成一直线(图2)。

3.过步箭窜右脚向前迈进一大步,紧接着在左脚过步至右脚前。

过步时两肘护肋,手护胸(图3)。

4.猴竖臀左脚尖上翘、脚跟略触地,右手握拳落至右腿外侧,左手变掌贴置左小腿内侧,右腿尽力下蹲,腿弯、臀部、脚跟成一直(图3)(图2)(图1)60少林与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角,成横拳熊势(图4)。

5.打横拳(头拳)转体右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图6-7)。

7.上步撕拽(丹凤朝阳)上左步随之上右步,右脚置左脚前,同时左手下落至裆前,掌心下按,右臂上伸至头前上方,掌心向左,重心置于左腿,右脚尖点地(图8-9)。

8.势如劈竹(沉劈)右掌猛然向下沉劈,左腿随之尽力向下蹲,右腿屈膝、脚跟略离地,脚尖上翘。

右掌下劈至右腿内侧,五指炸开,掌心向左,贴置右小腿和脚心,左手当右掌下劈时交叉上升至右腮旁,五指炸开,掌心朝面部(图10)。

9.挑领左腿尽力猛向上蹬起,右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右臂在身体上起时,由下向上、向前发崩抖劲挑起,置头前上方,掌心向后上方,指掌分开,臂上挑略过头,左掌在右臂上挑时下按至裆前,掌心向下,五指炸开朝前(图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太极六合针法图说明
太极六合针法图说明
圈子从内向外依次为:
1、太极图、河图洛书中五点
2、方位:东南西北
3、十二地支图
4、洛书八方图
5、八卦卦符
6、八卦卦名和五行属性
7、八卦的内、外卦与脏腑、身体对应
8、八卦与人体脏腑器官对应
9、八卦所属主要功效
10、八卦所属主治疾病
11、八卦与十二经络的主要配穴
八卦各卦与人体脏腑器官对应
乾卦:属性健。

对应大肠、脑、脊椎、督脉、胸部、左下腹、左下肢、男性生殖器。

坤卦:属性顺。

对应脾胃、任脉、腹部、左肩、肌肉、消化系统。

震卦:属性动。

对应肝脏、双足、神经、筋脉、筋膜、右腰、右胁肋、右肩臂等。

巽卦:属性入。

对应胆腑、肱股、右肩、神经、食道、肠道、淋巴系统、呼吸器官。

1、坎:属性陷。

对应肾、膀胱、任脉、耳、腰、骨、髓、脑、发、性器官、血液循环、泌尿生殖、免疫系统。

离卦:属性附。

对应心脏、心包、血脉、小肠、眼目、头脸部、颈部、胸部、上腹部。

艮卦:属性止。

对应脾胃、鼻、手、右下肢、脚背、足趾、背脊、皮、乳房等凸起之处。

兑卦:属性悦。

对应肺脏、气管、食道、口舌、咽喉、牙齿、左腰、左肋、肛门、皮毛。

八卦各卦所主功能
乾卦:功能:醒脑清神、强脊补肾、通调督脉、固肠涩肠、通肠导滞、通阳散瘀、舒筋利节。

清风散热强腰壮骨等。

坤卦:健脾和胃,通腑导滞、清热化湿、温中散寒、升清降浊、宣通腑气、强健肌肉等。

震卦:功能:平肝熄风、舒肝利胆、解痉止痛、强筋通络、调和气血、舒和性情等。

巽卦:功能: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抗拮过敏、袪风止痒、疏肝明目、消肿散结、通关利窍、清热散邪等。

坎卦:功能:补肾益精、滋阴降火、温肾壮阳、补肾调经、清热利湿,调理两阴,疏通气血、生殖发育、通调三焦等。

离卦:功能:清心火、泄烦热,抗炎、抗过敏、温补阳气、活络明目、安神定志、通畅气机、利气宽胸平气降逆等。

艮卦:功能:温补脾胃、清热化湿、消食导滞、调理肠胃、宣通腑气、理气止痛、疏通经络、强筋利节。

兑卦:功能:宣肺解表、润气止咳、降逆平喘、清热利咽、益肺补肾、散风利节、清热消肿、疏风透表。

八卦各卦主治疾病
乾卦:主治:头项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肠炎、便秘、痔疮、头痛、头晕、高血压、面瘫、强直性脊柱炎、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等。

坤卦:主治:脾胃、腹部疾病、脾虚泄泻慢性痢疾、消化不良、慢性鼻炎、四肢肌肉无力、口唇疾病;眩晕症、劳累疲乏、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

震卦:主治:肝胆疾病,右胁肋、右腰、右肩臂疾病,精神、神经性疾病、狂燥症、惊吓症、抑郁症、头晕、暴怒气郁、半身不遂、乳腺增生、妇科疾病、头痛、眩晕、神经衰弱、抽搐等。

巽卦:主治:肝胆疾病、伤风感冒、中风、坐骨神经痛、淋巴、筋脉疾病,腿抽筋、哮喘、右胸部、右肩背痛,胯骨病、血管疾病、女性抑郁症、胆囊炎、胆石症等。

坎卦:主治:肾、膀胱、泌尿生殖系统、耳、肛门疾病,前列腺炎、糖尿病、血液病、腰突症、坐骨神经痛、心脏病、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免疫机能低下等。

离卦:主治:心肺胸膈、小肠三焦、眼、乳房疾病、心烦、心悸、失眠、发热、颈椎病、血液病、妇科囊肿、血、脉、唇、面、舌等病症、胃痛、头痛、咽痛、充血性炎症等症。

艮卦:主治:脾胃、鼻、手、脚、腰、脊背等疾病,痘症、皮肤过敏、肿瘤、结石、淋巴、乳房疾病、痔疮、甲状腺等凸起之症,鼻炎、气血不通、男性生殖器疾病等。

兑卦:主治:胸、肺、气管、口腔疾病,咳嗽痰喘、食欲不振、膀胱、尿道口、肛门疾病、性病、遗精,低血压、气短、贫血、皮肤病、鼻息肉、胃溃疡、糖尿病等。

八卦各卦主要经络配穴
依次排列为:五腧穴、原穴、络穴、募穴、郄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等。

乾卦:对应大肠,经络配穴:商阳(井穴)、三间(输穴)、曲池(合穴)、合谷(原穴)、
偏历(络穴)、天枢(募穴)、温溜(郄穴)、上巨虚(大肠下合穴)百会(三阳五会)、大椎(诸阳之会)长强(督脉络穴)。

坤卦:对应脾,经络配穴:隐白(井穴)、大都(荥穴)、三阴交(交会穴)、阴陵泉(合穴)、太白(原穴)、公孙(络穴)、章门(募穴)、地机((郄穴)。

震卦:对应肝,经络配穴:大敦(井穴)、行间(荥穴)、太冲(原穴)、曲泉(合穴)、蠡沟(络穴)、期门(募穴)、中都(郄穴)。

巽卦:对应胆,经络配穴:足窍阴(井穴)、足临泣(八脉交会穴)、丘墟(原穴)、阳陵泉(胆之下合穴)、光明(络穴)、日月(募穴)、外丘(郄穴)、绝骨(八会穴之髓会)。

坎卦:对应肾、膀胱、三焦,经络配穴:涌泉(井穴)、束骨(输穴)、委中(膀胱下合穴)、委阳(三焦下合穴)、液门(荥穴)、太溪(原穴)、阳池(原
穴)、外关(八脉交会穴)、中极(募穴)、石门(三焦募穴)、照海(八脉交会穴)、申脉(八脉交会穴)。

离卦:对应心.小肠,经络配穴:少冲(井)、少泽(井)、后溪(输穴)、劳宫(荥穴)、曲泽(合穴)、神门(原穴)、腕骨(原穴)、内关(八脉交会穴)、巨阙(募穴)、关元(小肠募穴)、膻中(八脉交会穴)、郄门(郄穴)
艮卦:对应胃,经络配穴:内庭(荥穴)、足三里(胃之下合穴)、丰隆(络穴)、
中脘(募穴)、梁丘(郄穴)。

兑卦:对应肺.气管,经络配穴:少商(井穴)、鱼际(荥穴)、尺泽(合穴)、太渊(原穴)、列缺(八脉交会穴)、中府(募穴)、孔最(郄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