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大纲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大纲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大纲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国际结算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36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

课程编号:27338700

开课对象:国际商务本科

一、课程任务与目的

本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的基础课。本课程讲授国际结算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内容,通过对各种具体的国际结算业务程序、基本操作等的系统讲解,为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对外经济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使其掌握国际结算方面的常用英文词汇及句法。

二、课程内容、教学目的与重点

第一章外汇财务与会计

(一)概述

(二)外汇管理

(三)汇率

(四)汇率对外贸的影响

(五)会计论题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外汇、外汇管理、汇率等概念。

2、掌握汇率对外贸的影响。

3、掌握外汇兑换的会计分录。

第二章外贸概述

(一)外贸体制

(二)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条款》(2000版)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条款》中对13种“贸易术语”的解释。

2、掌握我国外贸体制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运输和运费

(一)运输业务系统

(二)单证

(三)运费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海运提单概念、作用、关系人及其提单的背书转让。

掌握提单正面和提单签字人的要求,掌握提单的清洁问题。

2、重点掌握不可流通转让海运单与海运提单的区别。

3、了解租船合约提单的定义、作用。

4、掌握多式运输的形成。重点掌握多式运输单据与海运提单的区别。

5、掌握不同运输方式适用的贸易条件。

第四章保险

(一)概述

(二)风险和保险覆盖范围

(三)单证

(四)保险费的计算

(五)运费和保险费的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保险风险和保险覆盖范围。

2、重点掌握保险单据的定义与分类。

3、掌握保险费的计算。

4、掌握运费和保险费的会计处理。

第五章税务

(一)关税

(二)流转税——增值税

(三)消费税

(四)营业税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关税的概念、计算。

2、掌握外贸中流转税——增值税的计算、出口退税的原理及其会计处理。

3、掌握外贸中消费税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4、了解外贸企业营业税的会计处理。

第六章国际贸易结算

(一)外贸支付条款

1、了解外贸支付的多种方式。

(二)汇款

1、重点掌握顺汇、逆汇的定义、特点,并举例说明。

2、重点掌握汇款方式的概念、当事人、分类。

3、重点掌握电汇、信汇、票汇的概念,重点掌握电汇、票汇的业务程序。

4、重点掌握电汇、信汇、票汇三种方式的比较。

(三)托收

1、重点掌握托收定义、托收当事人、托收分类。

2、掌握光票托收、跟单托收的概念,重点掌握即期付款交单与承兑交单的具体做法与工作流程。

3、掌握《托收统一规则》中的要点。

(四)信用证

1、重点掌握信用证的定义,信用证独立与分离的原则。

2、重点标准跟单信用证格式内容。

3、掌握不可撤销信用证的特点及其识别。

4、掌握即期信用证的概念与做法。掌握远期信用证的概念,对买卖双方的利弊及分类。掌握假远期信用证与即期信用证的异同点。

5、重点掌握可转让信用证的定义和要点说明。了解可转让信用证的分类。了解款项让渡的要求。

6、重点掌握背对背信用证的定义,重点掌握背对背信用证与可转让信用证的区别。掌握对开信用证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7、掌握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的要点。

三、教学方法及工具

1、讲授:讲授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南,以教材为根本,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教育规律,为学生提供指导。

2、音像课:本课程为双语课程,对英语部分的掌握除讲授外,还可以采取录像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国际结算实务,以重点讲授或专题形式主要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配合主教材讲本课程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3、自学: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的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大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注意。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设计参观、社调查并进行交流,撰写参观体会或社会调查报告。

四、学时分配

五、考核方式

考查(平时作业+期末论文)

六、教材与参考书

1、国际结算(双语教材)(纪洪天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2、国际结算(韩宝庆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International Taxation

Teaching Program

1. Aims and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bachelor's degre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is taught in this course. Learning procedures and detailed op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students will lay foundation for their work after gradu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y will master vocabularies and phrases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y studying this course.

2. Topics to be covered, Objectives and Key Points

Chapter 1 Foreign Exchang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Contents:

Section 1 An Overview

Section 2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Section 3 Foreign Exchange Rates

Section 4 The Influence of FX Rate on Foreign Trade

Section 5 Accounting Issues

Section 6 Multi-Foreign Currency Books System

Main Points:

Foreign Exchange Rates;

Accounting Issues

By learn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grasp concept of Foreign Exchange ,FX Control , Foreign Exchange Rates , and know The Influence of FX Rate on Foreign Trade.

Chapter 2 An Overview of Foreign Trade

Contents:

Section 1 Institutional Respect

Section 2 The ICC Incoterms 2000

Main Points:

The Overall Export Procedure

ICC Incoterms 2000

By learn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overall export procedure , and grasp ICC Incoterms 2000.

.

Chapter 3 Transportation & Freight

Contents:

Section 1 The Transport Operation System

Section 2 Documents

Main Points:

The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System

Documents

Freight

By learn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know the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system , documents and freight of transportation.

Chapter 4 Insurance

Contents:

Section 1 An Overview

Section 2 Risk and Insurance Coverage

Section 3 Documents

Section 4 Calculation of Insurance Premium

Section 5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Freight and Insurance

Section 6 Special Topics

Main Points:

Calculation of Insurance Premium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Freight & Insurance

By learn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grasp calculation of insurance premium ,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freight & insurance.

Chapter 5 Taxation

Contents:

Section 1 Customs Duty

Section 2 Turnover Taxes--V AT

Section 3 Consumption Tax

Section 4 Business Tax

Section 5 Processing Trade and Tax Bond

Main Points:

Customs Duty

Value Added Tax(V AT)

By learn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mainly master Customs Duty and Value Added Tax(V AT) ,especially the accounting issues of V AT.

Chapter 6 International Trade Settlement

Contents:

Section 1 Terms of Payment in Foreign Trade

Section 2 Remittance

Section 3 Collection

Section 4 Letter of Credit

Main Points:

Letter of Credit

By learn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mainly grasp three terms of payment in foreign trade : remittance , collection and Letter of Credit: , especially L/C.

3. Teaching Methods and Tools

We use sever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ools simultaneously:

1. Lecturing. By lecturing--the most usual method, teachers are always the protagonist but students are passive and have less chance to take part in the lecture. Therefor e, teachers should do their best to attract the students’ attention by changing their voice.

2. Bilingual teaching. It refers that teachers not only lecture in English but also communicate with students in English. Up to now, we have made fairly fine achievements.

3. Competition. This method needs students to preview the content which will be lecturing, and the students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it so that they can answer those questions in the competition test.

4. Case. Teachers put forward and analyze one case to help students comprehend the teaching materials.

4. Class Hour Allocation

5. Assessment Methods

Homework and Final-term Paper

6. The adopted textbooks and Conference Book

(1) Foreign Trade Finance ,Accounting and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y JI Hong-tian), (Lixin Accounting Publishing House)

(2)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 by HAN Baoqing ), (Publishing Hous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 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的教学分为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和短文翻译两个阶段,其分别要求是: 1、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掌握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 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 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 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 词。 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1

《国际贸易法》教学大纲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国际贸易法》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035017 总学时:48学时(实验12课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预修要求:民法学、商法、国际公法、国际贸易等。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以关于国际贸易的国际规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法学课程。在掌握我国有关贸易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一步接触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国际规则和通行做法,了解调整贸易活动的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异同,作为进行涉外经贸活动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注重国际贸易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突出难点和重点,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法学本科专业。大纲与教材配套使用,要求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重点及难点。 大纲正文 第一章国际贸易法概述2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国际贸易法的渊源与发展。 重点难点: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 第一节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 一、国际贸易法的概念 二、国际贸易法的特点 三、国际贸易法的调整范围 四、国际贸易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货物贸易法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国际贸易法的渊源与发展 一、国际贸易法的渊源 二、国际贸易法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法的作用 复习题:论述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 第二章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与惯例6学时

《财务管理学》双语教学大纲

《财务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财务管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Financial Management 课程编码:20000006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56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0 学分: 3 适用专业:会计学 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学》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会计教研室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掌握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利润分配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Chapter 1 The Rol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Know about what i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function; Understand the goal of the firm. Chapter 2 The Business, Tax,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Know about the business, tax,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of the firm. Chapter 3 Time Value of Money Know about the concept of the time value of money and types of annuities; Master the calculation of future value and present value of a single fund or an annuity. Chapter 4 The Valuation of Long-Term Securities Know about the distinctions among valuation;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of security valuation; Master the methods of bond valuation, preferred stock valuation and common stock valuation. Chapter 5 Risk and Return Know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risk and return, and attitudes toward risk; Understand risk and return in a portfolio context, and diversification; Master how to us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to measure risk, and the using of 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Chapter 6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学大纲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编写。 学时:第一学期 64 学时,第二学期72学时,每周授课4学时,开设两个学期,共计 136 学时。 适应专业:高职高专各个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除外)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 课程任务: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完成《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一至二册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翻译和阅读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相关课程:根据各专业自行设计安排,部分专业在修完本课程后开设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秘书英语、汽车英语等)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词汇 认知 2500 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 1000 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 1500 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能进行英汉互译。 2、语法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3、听力 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 120 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能理解具体信息,理解所听材料的背景,并能推断所听材料的含义。 4、口语 掌握一般的课堂用语,并能模拟或套用常用口头交际句型,就日常生活和有关业务提出问题或做出简单回答,交流有困难时能采取简单的应变措施。 5、阅读 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 3% 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 50 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等,理解基本正确。并且掌握以下阅读技巧: 1)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要点; 2)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意思; 4)根据上下文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的见解和态度等; 6)就文章内容做出结论; 7)快速查找有关信息。 6、写作 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写出简单的短文;能用英语填写表格,套写便函、简历等,词句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私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15703 课程名称:国际私法学 英文名称: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 法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商法、经济法、国际公法 二、课程简介 1.中文简介 国际私法学是法学专业主干课之一,是面向法学专业全日制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的专业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私法基本理论;冲突法制度、国际统一实体私法制度、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 2.英文简介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as a newly-developed, comprehensive and borderline course, which consists of international laws and internal laws governing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stat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entities and individuals, is one of the key courses of the legal science and is designed for the full-time four-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two-year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The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The basic system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Conflict law system; International uniform substantive law system; International civil procedural law system and international arbitral law system.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s the department of law that adjust the foreign-related civil and commercial relations and solve the conflict ofl laws with direct and indirect rules. The contents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clude general survey, such as the concept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conflict rules, applicable law, the general issues of the law of conflict of laws, the capacity for rights and capacity to act, real rights, obligations,marriage and family,succession,maritime affairs,negotiable instrument,bankruptcy,IP, agency, limitation of act, the interregional conflict of laws, the law of the interregional conflict of laws ; international uniform substantive laws.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08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 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 管理、金融工程 课内总学时:54 学分:6 实验学时:课内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 执笔:贾振全审阅:高俊山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工作的特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管理过程各项职能的运作程序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一些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本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在学习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外文专业书籍与文献的能力以及在专业领域使用外文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与架构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 2.课程难点: 管理理论实际上是对成功管理者的成功经验的总结。管理学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备大量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并组织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同时,由于采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能够运用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 3.能力培养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1)利用管理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外语运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5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 1.管理与管理者(6学时) 1.1 组织、管理与管理者的概念 1.2 管理的本质:管理职能与过程,管理角色模型,管理的普适性

新编实用英语2(第四版)教学大纲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基础部 《新编实用英语H》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9999010062 总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无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新编实用英语I》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书面信息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新编实用英语 u》是我院高职一年级学生第二学期所有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课。 (二)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人才培养计划中是必修课程。该课程理论与技能培养并重,相互结合,培养各类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翻译和阅读有关英语资料,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日常活动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笔头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为此, 该课程将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2、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三)本课程培养人才的定位 该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

说、读、写、译),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与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日益国际化的需要。 (四)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扎实语音、语法、词汇和基本句型等语言基本功,强化并提高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词汇 认知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0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5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能进行英汉互译。 2、语法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3、听力 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2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能理解具体信息,理解所听材 料的背景,并能推断所听材料的含义。 4、口语 掌握一般的课堂用语,并能模拟或套用常用口头交际句型,就日常生活和有业务提出问题或做出简单回答,交流有困难时能采取简单的应变措施。 5、阅读 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 过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文字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等,理解基本正确。并且掌握以下阅读技巧: 1)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要点; 2)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意思;

《国际贸易规则》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规则》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1931A学时48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学科方向、必修、选修学分3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I 大纲文本 一、课程内容 (一)贸易自由化理论 1.早期对外贸易思想及理论 (1)早期对外贸易思想 (2)重商主义经济哲学 (3)早期自由贸易理论 (4)亚当·斯密与自由贸易 2.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1)自由贸易相对优势理论 (2)相对优势与机会成本理论 3.要素禀赋理论 4.产品周期理论 5.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理论 6.外部经济理论 7.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8.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 9.支持自由贸易的法学观点 (二)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1.互惠贸易理论 (1)密尔——托伦斯的互惠贸易理论 (2)现代互惠贸易 2.幼稚工业理论 (1)早期幼稚工业理论 (2)当代幼稚工业观点 (3)市场失灵的保护依据 3.现代贸易保护的其他论点 (1)振兴国内工业 (2)财政收入 (3)国家安全 (4)其他观点 (三)国际贸易政策 1.贸易政策工具 2.关税 3.出口补贴 4.进口配额 5.自动出口限制

6.其他贸易政策工具 7.经济一体化贸易政策 8.发展中国家进口替代政策 (1)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2)进口替代的产生 9.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 (四)世界贸易组织组织法 1.WTO成立的历史背景 2.WTO组织法 (1)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2)WTO的职能 (3)WTO基本原则 3.WTO的结构 (1)WTO的组织结构 (2)WTO的法律结构 4.WTO决策机制 (1)CATT决策机制 (2)WTO决策机制 5.WTO成员与加入WTO (1)CATT历史背景 (2)WTO成员与加入WTO (3)互不适用条款 6.贸易政策审议 (1)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2)国内政策、法规透明度要求 7.国际条约的签署 (1)中国政府代表签署国际条约的法律依据 (2)中国政府代表签署国际条约的法律程序(五)WTO争端解决机制 1.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方法论 2.GATT争端解决机制 3.WTO争端解决机制 4.WTO争端解决程序 5.DSB建议的执行 (六)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1.最惠国待遇 2.GATT最惠国待遇例外 3.国民待遇 4.国民待遇例外 (七)关税法 1.GATT中的关税 2.海关分类 3.海关估价 4.原产地规则 5.数量限制与数量限制例外 6.贸易法规透明度:GATT第l0条 7.《进口许可程序协定》 8.《装运前检验协定》 (八)一般例外与安全例外:GATT第20条、第21条 1.GATT第20条:一般例外 2.GATT第21条:安全例外

离散数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离散数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40510 二、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学时:理论教学 72学时 / 4.5学分。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高等数学等。 后续课程: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等。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 《离散数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形式,教材是国外原版英语教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阅读外文科技文献能力和专业英语写作能力。并为学生今后处理离散信息、离散建模、软件开发、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分析等提供理论指导基础,是学生从事信息科学的实际工作必备数学工具。 四、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离散数学所涵盖的内容及背景思想;理解离散数学组的数学思想和基本概念。掌握离散数学常用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利用离散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体要求有: (1 )理解子集、空集、全集、集合相等、幂集等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法。 (2)熟练掌握集合的交、并、差补运算;能通过文氏图理解与掌握集合的有关运算;了解包含排斥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3)熟练掌握集合运算的基本定律,并能熟练地应用这些定律证明集合恒等式。(4)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命题﹑复合命题及真值表的概念,熟练掌握逻辑运算符‘非’﹑‘合取’ ﹑‘析取’﹑‘蕴涵’﹑及 ‘存在’﹑‘任意’等量词的定义及使用;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理解等价。掌握一些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

(5)熟练掌握乘法原理﹑加法原理﹑排列﹑组合﹑鸽笼原理及递归式,会用组合计数思想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问题。 (6)理解序偶与笛卡尔积的概念;理解 n 元组与 n 个集合笛卡尔集的概念。 深刻理解关系的基本概念;掌握二元关系的关系矩阵与关系图。熟练掌握关系的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四种性质并熟练掌握其求法。 深刻理解二元关系的自反闭包、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求法。熟练掌握等价关系的判定与相关等价类的求法。了解关系的计算机表示﹑关系的运算﹑传递闭包及Warshall算法。 (7)理解映射、满射、单射、双射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判定方法;了解复合映射与逆映射的概念及求法。 (8)理解有向树,无向树,根数,标定树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极小生成树算法; 了解生成树搜索法。 (9)理解无向图,哈密顿圈及哈密顿路,传输网络,匹配问题,图的着色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欧拉环游及欧拉通路,最大流问题的定义﹑性质及算法。 掌握有关哈密顿图的一些必要和充分条件。 六、对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 本课程概念多、比较抽象、定理证明和应用有一定难度,为了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拟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外习题为宜,教师批改作业本的 2/3, 并安排时间上习题课。各章节习题量分布如下: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国际经济法》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英文名称: (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 (四)课程性质: 为了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法律人才素质,国家教育部将国际经济法列为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必须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程之一。当今中国,加强国际经济法的学习、研究,对完善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发展与扩大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合作,培育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它与国内法方面的法律学科诸如宪法学、民商法学、婚姻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等法律学科联系紧密,并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要对上述学科的知识,至少是民商法学的内容有一定掌握。在掌握上述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入国际经济法学领域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后续课程主要有海商法学、国际贸易法学、国际投资法学、国际金融法学等。 (五)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与现象,充分调动学生观察与思考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其以法学的思维模式和角色意识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力求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 要全面、系统、准确讲述它的基本理论和各个领域具体的法律原则、制度和规则,并且在讲述中要联系有关案例和我国的实践,使之既符合学科的原貌,又易于理解和接受. 、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国际经济法学实践性很强,教学过程中,在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国际经济法基本原理的同时,要配合以古今中外的案例,特别是我国的案例,这样,在忠实国际经济法学理论的基础上,又做到了通俗易懂。 、日常的讲授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建议作业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生要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必须以掌握国际经济法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国内国际法的基本规定为前提。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注重记忆和理解两个环节,边阅读、边记忆、边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教学案例对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作用。在实践中要灵活应用已经掌握的国际私法理论和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六)教学内容: 国际经济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旨在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各国民商法等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法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法学学科。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学习与研究国际经济法,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其次就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国际经济立法与实践,特别是我国涉外经济立法与实

国际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 2012年月日审定)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选课对象 专科国际商务(外贸单证)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课程4学分,课程学时数72。 国际市场营销作为市场营销学的分支学科,与市场营销学具有许多共性。其是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吸收了经济学、行为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它和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投资学、国际企业管理学、国际经济法学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的来说,本学科主要运用了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跨国营销的特殊问题,范围更广、难度更大,是一门建立在市场营销基本原理之上的高级市场营销学。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研究国际市场的需求,更好地为国际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国际市场营销学从研究市场环境入手,进而讨论如何根据不同环境下的市场需求,开发设计相应的产品,采取合适的分销并制定合理的价格,通过适当的促销宣传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使用国际市场营销的概念与理论,把握国际市场营销的规律性,适应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了解开拓国际市场的基本方法;懂得运用国际惯例,对在华开展国际营销活动的国际企业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维护合法的贸易体系,同时借鉴外资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为中国企业的国际营销实践提供帮助。 三、先修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外汇基础与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等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国际市场营销学导论( 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国际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2、掌握国际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3、掌握国际营销的动因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国际市场营销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国际市场营销学及其产生和发展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国际市场营销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四、学习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意义 第二节国际市场营销的内涵和特点

《Public Finance》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Public Finance》(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2003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110110 中文名:公共财政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置课: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大学英语 后置课: 学分:3学分 课时:51课时 主讲教师:任巧玲、郭晔、毛翠英等 选定教材:Harvey S. Rosen: Public Finance,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节选).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财政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本大纲适用于财政学本科专业。当前,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正在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了解和有效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状况十分必要。而在财政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应课程,正体现出与这一现实要求的协调一致。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财政学的定义及其主要思想;公共品的定义及其提供等问题;外部性的本质及其影响和对策;公共选择的各种机制的讨论与评估;赤字融资及其相关问题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西方财政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观点,也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财政运行的一般情况;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具体现实条件中思考运用所学到的相应观点和知识;同时,使学生掌握财政学方面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本课程作为一门双语教学课程,使用的是英文教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讲解采用中英文结合方式,英语使用程度需要参考学生的整体接受程度。为强化相关理论知识及其实践运用,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进程及其侧重点设置了讨论课时段。同时,本课程大量借助多媒体手段使讲解更加清楚。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Chapter 1 Introduction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内涵及其主要功能,并以此为基础把握两种主要的财政思想。本章重点为财政学的基本涵义。 教学内容: 1.1Introduction of Public Finance Public finance, also known as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or public economics, focuses on the taxing and spending activities of government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 1.2 Public Finance and Ideology 1. Organic view of government Society is conceived of as a natural organism.Each individual is a part of this organism,and the government can be thought of as its heart. The individual has significance only as part of the community,and the good of the individual is defined with respect to the good of the whole. Thus,the community is stressed above the individual. 2. Mechanistic view of government Government is not an organic part of society. Rather, it is a contrivance created by individuals to better achieve their individual goals.The individual rather than the group is at center stage. 思考题: 1. How is public finance defined? 2. What are the ideological view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tate?

教学大纲英文

Computer Network Syllabus of Basics of Computer Networking Course name:Computer Network Chinese name: 计算机网络 Course Serial Number:L131006 Weekly Hours: 4 hours Total Hours:60 hours Credits:3.5 Teaching Object (Suitable majors and grades of the cours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undergraduate), Network Engineer Major(undergraduate), sophomore Preparations:C programming、Introduction to Computers Course description: The course cover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the Internet, LANs,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network architecture. The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large-scale networked systems. Topics include internetworking philosophies, unicast and multicast routing, congestion control,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mobile networking, router architectures, network-aware applications, content dissemination systems, network security, and performance issues. Upon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2.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applicat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layer, link layer protocol design; 3.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network security concepts. Course structure: (I)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Uses of Computer Networks

《国际投资法律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投资法律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国际投资法律实务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Practice 课程类别:限选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 法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先修课程:国际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等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国际投资法是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分支,国际投资法律实务课程主要研究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资本输出输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和影响等重要国际法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法主体,国际投资的企业形式,国际合作开发与建设,资本输入国的外国投资法,资本输出国的海外投资法,国际投资的国际法制,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等。 英文简介: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is a branch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The main research of the course is abou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studying the rules and influence of capital input and output.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the 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enterprise for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foreign investment law,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dispute settlement and so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国际投资法律实务是法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重要学科,通过对国际投资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投资法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法律规则,为将来从事国际投资法律实务工作或法学理论研究奠定相应的专业基础。本课程为专业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投资和国际投资法的基本理论,培养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国际投资或外商投资实务中法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汉双语教学)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教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50211 课程名称:普通遗传学(双语教学) 英文名称:GENET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99 学分:5.0 适用对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的骨干基础课程,在这些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物质基础及其内在规律;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改良,提高医学水平,为人民谋福利。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遗传学的最新发展,学会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一般遗传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植物育种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有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Genetics, the science of heredity,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understanding biological properties that are transmitted from parents to offspring. Genetics is central to biology because gene activity underlies all life processes, from ce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o reproduction. Genetics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which has close links with applied researches because it is used not only in the improvement of plants, animals and microorganisms, but also in the public health protection and medicine. Therefor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genetics teaching is,in terms of theory,to expound the phenomenon of heredity and variation as well as the law of expression, find out the cause and material basis of heredity and variation so as to reveal the inherent law, and in terms of practice,to grasp the basic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genetic research so as to pave the way for learning plant breeding and other related applied subjects. Furthermore, since the course is to be taught by 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 the 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English level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handle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生物学科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科学,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教学上要求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对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弄清生物遗传物质存在

《运营管理》英文教学大纲

《运营管理》 课程编号:CMAG322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54 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CMAG111/CACC111/CFIN311 Course Descrip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eans the design, planning and control of the information flow, material flow and cash flow with a view to strengthening competitiveness. The supply chain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the operation directly relate to the whole management process of the enterprise; therefore, the course focuses on the operation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n the premise of fast meeting the end-user need, make the response promptly to the unpredictable market demand, and realize optimized movement for the entire supply chain. Learning objectives This is a course in management with an emphasis on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There are three basic objectives for this course: 1.To develop some simple models that can be usefully applied to generate realistic predictions about the behaviors of important economic variables. 2.To apply the models and management concepts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current world management issues. 3.To familiarize with some basic ideas of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business problems faced by managers in their daily operations, such as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analysis, quality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design, facility location, inventory control, etc. Teaching Methods This course contains lectures, class discussions, homework, quizzes, presentation, self-study and exams etc. Study time To do well in this course, you need to devote time outside of class for practice and proper preparation. A typical student should need 10 hours of no-class time each week during a regular 20-week semester. Doing this theory paper requires READING time. I encourage all of you to do all assigned homework and practice extra questions. Attendance and Class Participation Regular attendance and class participation are expected of all the students. Since the course covers great deal of materials that’s why its very important trying to attend EVERY class on time. Absence which is more than 1/3 of the total teaching hour (16*4/3=21 hrs)will cause an F (a failing grade) directly.And I will reco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