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方国家现代舞.pdf
西方现代舞影响下的舞蹈创作

西方现代舞影响下的舞蹈创作西方现代舞的影响西方现代舞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和欧洲,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一些舞者和编舞家开始摒弃传统的芭蕾舞和古典舞蹈形式,试图通过舞蹈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念。
他们开始尝试新的舞蹈动作和形式,打破了传统舞蹈的规矩和限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舞蹈审美观念。
西方现代舞强调对身体的自由运动和表达,注重对音乐、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整合,追求对内心情感和社会现实的真实表达,从而开拓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表现形式。
西方现代舞的这种创新精神和前卫观念对舞蹈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丰富了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内容。
传统舞蹈主要注重对舞蹈动作和姿态的技术要求,而西方现代舞则更关注对内心情感和社会议题的表达。
舞者们追求通过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和思想,使舞蹈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西方现代舞引入了多种艺术形式的元素,拓展了舞蹈的审美视野。
舞者们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会引用音乐、戏剧、戏曲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元素,从而创造出富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舞蹈作品。
西方现代舞对舞蹈创作的形式和结构提出了挑战。
传统舞蹈常常遵循特定的编舞结构和舞蹈形式,而现代舞则更注重对形式的突破和创新,追求更灵活、更富有变化和想象力的舞蹈结构。
舞蹈创作中的西方现代舞影响在舞蹈创作中,西方现代舞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舞蹈主题的选择。
受到西方现代舞的启发,许多舞者和编舞家在创作舞蹈作品时更多地注重对个人情感和社会议题的表达。
他们试图通过舞蹈来探索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存在的意义,将舞蹈作品的主题从传统的宫廷爱情、神话传说等转向更具现代性和现实性的题材,如人际关系、社会批判、环境问题等。
这些作品常常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反映了舞者对当代社会和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是舞蹈形式和编舞风格的改变。
受到西方现代舞的激发,许多编舞家在创作舞蹈作品时更加注重对形式和结构的突破和创新。
他们试图挑战传统的舞蹈编排方式和动作规范,寻求更具实验性和创意性的舞蹈形式和动作内容。
现代舞-梳理资料

总体发展脉络:现代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于美国和德国的一场舞蹈大革命,它彻底否定的对象是封闭僵化的古典芭蕾。
百年来的舞蹈史上,美国先后出现了自由舞、古典现代舞、后现代舞和后后现代舞共五大时期,德国则出现了新舞蹈、舞蹈剧场共两大时期。
两国现代舞的发生可谓不约而同,但都受到了“现代舞之母”——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启迪,并在1936年之后开始相互交流和彼此影响,出现了两国现代舞互动互补、融为一体的新品种。
人物:德尔萨特(1811-1871)【法】他是法国歌唱家和音乐理论家,其率先为人的身体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原理和表情体系,尽管他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戏剧和音乐表演者的表现力,但在19世纪末,古典芭蕾日益衰落之际,他的这个表情体系便成了现代舞先驱们别无选择的精神启迪与身体练习。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瑞士音乐教育家和理论家,可能是受德尔萨特的影响,创造了一套“人体律动操”,初衷也是为强化音乐系学生的身体感受力和表现力,不过也成为了早期现代舞者不可多得的身体练习。
鲁道夫•冯•拉班(1879-1958)【匈牙利】欧洲现代舞蹈家、舞蹈理论家。
欧洲现代舞的先驱。
早年先后学习绘画、舞蹈、戏剧。
曾先后在瑞士和德国开办过两家舞蹈学校。
并借助于“二十面体”等几何原理,发现了“人体动律学”这套“人体小宇宙的运动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拉班舞谱这种舞蹈的记谱体系,以及“动作合唱”这套舞蹈的训练体系。
“人体动律学”又称“空间和声学”,其重大意义被国际学术界认为可与爱因斯坦发现了“自然大宇宙的运动规律”的“相对论”相提并论并被广泛的应用到舞蹈以外的工业生产中。
定义:“现代舞”是英文Modern Dance的意译,分别起源于美国和德国,素有“20世纪舞蹈最高成就”之誉,是迄今为止最具国际性的舞蹈品种之一;它以“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古典芭蕾一点也不美”那声呐喊为号角,最初彻底否定古典芭蕾的唯美主义理想和程式化语言,主张踏着时代的脉搏而舞,弘扬别出新裁的个性特征,倡导独辟蹊径的原创精神,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现代舞

现代舞(Modern Dance),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
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街舞是起源于街头嘻哈文化,我觉得即兴的感觉比较强,具有强烈的直接的情感宣泄力量。
表演自由而富有刺激性,动作也不拘形式,场地自由。
属于激情,快感,自由,流行一类。
现代舞一样属于大众,不过起源於德国,德意志向来是比较严谨的。
现代舞更强调精神层面的表达,对肢体语言有高度要求,表演形式虽然也不拘一格,大胆创新,但是我觉得表演指向性还是要很明确,情感,心理刻画会比较细腻,准确。
属于品位,深度,实验,革命类型。
1、现代舞在以往,有许多舞蹈界的老前辈对它的定义还在舞种和时间的概念上有分歧。
最近的《舞蹈杂志》中被界定它是个舞种。
它是在西方芭蕾的改革中释放出来的,因为芭蕾是很科学,动作机械,没有生气,追求人性解放的西方艺人们,想要摆脱芭蕾规格的束缚就创造了现代舞。
它是在芭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被分成五大体系,没有深厚舞蹈功底的人是没法学习的2、流行舞它是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他不是指某一舞种,而是将现今世界上时尚、流行、人们喜爱的舞蹈风格的舞蹈归到一块简称为——流行舞现代舞的属性更具有艺术的本质属性,更以艺术家个性化的表达,即思想和艺术的技术方式。
达到艺术品相的系统性和极至的单纯,追求独特性、先锋的前卫性。
虽关心当下、社会性的一切问题,但不与主流为伍。
这样的性质,往往自然不被大众接受和理解,这样的艺术家是勇敢的、孤独的、甘当寂寞的。
它的真正价值,除了独特的艺术性本身的价值外,可能更是后人们的觉悟渠道和经验所得,它是后一个时间下的“当下潮流”。
当代舞的属性更具时代的当下及时性,更具传统和当下现实的关系性,更为传统的即得意义,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娱乐需求。
现代舞介绍ppt课件

节奏感与即兴表演
现代舞注重节奏感和即兴表演能力, 舞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节奏感和即兴创 作能力,能够根据音乐和情境即兴发 挥。
03
现代舞的影响与价值
对舞蹈艺术的影响
打破传统束缚
现代舞摒弃了传统芭蕾的严格规 范和程式,更加注重舞者内心的 感受和情感的表达,为舞蹈艺术 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
。
创新与探索
现代舞的特点与风格
特点概述
自由即兴
现代舞强调舞者在表演过程中 的自由发挥和即兴创作,不受
传统舞蹈程式的束缚。
情感表达
现代舞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来传达舞 者的情感和思想。
多元融合
现代舞融合了多种舞蹈元素和 文化元素,呈现出多元化和包 容性的特点。
创新探索
现代舞鼓励舞者和编导在创作 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打破传统 框架,寻求新的表现形式和意
街舞是现代舞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它起源 于街头文化,注重个性和自由表达,具有 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表现形式与技巧
身体控制与灵活性
表情与情感表达
现代舞对身体控制和灵活性有很高的 要求,舞者需要具备高度的肌肉力量 和柔韧性,能够完成高难度和富有表 现力的舞蹈动作。
现代舞强调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 来表达情感和意念,舞者需要具备丰 富的表情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通过 舞蹈传达深刻的内心世界。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 ,与其他舞蹈形式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品质和表现力。
机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现代舞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 空间。此外,科技的进步也为现代舞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虚拟现实 技术、投影技术等可以应用于舞蹈表演中,丰富观众的视觉体验。
浅谈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与借鉴吸收

浅谈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与借鉴吸收中国古典舞源于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典舞强调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美学观念的传承和发扬。
中国古典舞注重“内圆外方”的运动美学,包含着“正方形中有圆”的意象。
舞蹈动作多采用柔和、缓慢的运动,表现出大气、恢弘、庄重的艺术效果。
操作技法讲究匀称、协调和流线型,既注重肢体美感,又强调舞者的气质和内心世界。
例如,舞者的手势和姿势需要有精准的掌握,配合上相应的舞步,以传递出舞蹈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此外,古典舞的服装也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采用华贵精美的设计,重视色彩和细节的搭配。
西方现代舞则起源于西方文化,于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和美国。
它强调对人类精神深层内心的自我表达和表现,尤其注重舞者对内部精神与情感的抒发。
现代舞以舞蹈人体运动为核心,通过舞蹈的语言表现人跟空间、人跟人、人跟社会环境的关系。
戏剧和意境在现代舞中被运用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舞蹈动作不拘泥于规矩和传统,反而形式多变,个性突出。
现代舞的舞蹈技巧强调身体柔韧性的表现和更为流畅的舞步过渡;同时,现代舞的服装设计也比古典舞更加具有现代性,风格各异,多样化。
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在艺术表现以及文化背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然而,这也为这两种舞蹈形式的借鉴吸收提供了机会。
首先,在舞蹈动作上,现代舞可以在柔韧、流畅性和自由度方面给中国古典舞很多启发。
古典舞可以适当地吸收一些现代舞的特点,如提高舞者的身体轻盈性和舞步转换的流畅感等。
其次,在表现内容上,现代舞的自由和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古典舞加入当代元素和现代意识提供可行性,让古典舞的艺术形式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例如,可以运用更为现代的歌舞剧形式来展现传统故事和经典著作。
综上所述,借鉴吸收是两种舞蹈形式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不仅为他们个自成就提供了特殊的风格,也为它们互相融合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这也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和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现代舞剧目赏析

现代舞剧目赏析现代舞具有很强的艺术表达力,其中,现代舞的创造、创新、反叛精神更是体现出一种理性与血性的相互融合,在内容表达、舞蹈方式等多方面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能给人一种艺术欣赏的震撼力,形成强烈的共鸣,通过道具、色彩、舞台展示等融入,在舞蹈动作上大做文章,形成个性化、现代化、民族化、专业化的现代舞发展,更好的凸显出整个舞蹈的效能。
1简述现代舞的概念机艺术特点1.1概念分析现代舞(Modern Dance),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
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现代舞没有严格的动作规范、统一的审美标准和任何保留的剧目,而且轻视模仿论的作用。
它希望给予观众的不仅是审美享受,而且是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1.2艺术特点分析(1)审美特征的直观性。
现代舞与其他舞蹈一样,也具有审美的直观性。
从更加具体的意义来看,现代舞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面向众多观众的,尤其是在通过电视等多种媒介的运用,从整个舞台造型、人物表演、服装款式、色彩道具等多方面的展示,在舞蹈动作的展示中,形成动感的旋律或者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方式,形成视觉与听觉的享受。
在现代舞的艺术表达中,更多的是将这种舞蹈的直观性表现出一种直观的审美判断,形成直接的感性审美。
正因为这样,现代舞展示出来的并不如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等的舞台的阵容强大,没有华丽的服装与舞台,展现出来的是更加接近自然的事物,例如简洁的舞台、简单的服饰、动感的舞姿等,让舞者更加容易找到自我,观众也更加容易接受真实的“美”。
(2)思想表达的哲理性。
现代舞在思想表达上也注重抒情艺术的表现方式,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既需要情感的表达,也离不开思想意识的主题表达,并且能够更加深刻、概括性的表达出鲜明的主题。
教学之三现代舞欣赏

第四节对现代舞的欣赏什么是现代舞?用一两句话是很难给予概括的。
但是,有一点已得到大多数学者公认,那就是它是与古典芭蕾舞艺术完全相悖的一种新舞蹈,舞蹈的形式和内容与观众要更加接近,独舞演员与群舞演员之间没有等级差别。
它反对古典芭蕾的那些清规戒律,如古典芭蕾艺术所讲究的“舞姿美”、“布景美”、“整齐对称”、“手脚位置严格规范”、“等级制度”等等美学标准,在现代舞看来,这些都是对演员的表演力、创造力的极大束缚。
现代舞的典型特征是讲究自由、宣扬人性、破除一切羁绊,不断更新。
现代舞的出现是受当时社会文艺思潮所影响的。
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出现于20世纪,产苴一直延续至今天,其间曾出现过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后期象征主义、意象主义、荒诞派等多种艺术流派,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
现代主义在舞蹈艺术中也得到了具体表现,如属于表现派的自由舞蹈,表现主义舞蹈、当代舞蹈、后现代舞蹈、后后现代舞蹈等。
现代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现代舞包括国际标准舞(如华尔兹、探戈、快步、狐步、迪斯科和霹雳舞等)。
狭义的现代舞是指邓肯的“自由舞蹈”、拉班和魏格曼的表现主义舞蹈、圣丹妮丝和肖恩夫妇的“现代舞”、韩芙丽和格莱姆的“当代舞”等。
因篇幅有限,在这里只介绍一下狭义的各种现代舞,并对广义的霹雳舞作一些介绍。
一、邓肯的“自由舞蹈”邓肯是被世界公认的现代舞之母,这是因为是她首先发明了“自由舞蹈”,所谓自由舞蹈是指她创作的舞蹈风格充满了崇高自然,反对芭蕾的倾向,使舞者、观者进入一个任意发挥的自由境界。
她认为“古典芭蕾一点儿也不美”,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她大胆进行舞蹈改革,她的舞蹈充分展示了古希腊的文化精神,并以此赢得了许多大诗人、大戏剧家、大雕塑家的尊敬以及数不清的各国人们的爱戴;她的舞蹈揭开了现代表现主义舞蹈发展的大事,为现代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肯的“自由舞蹈”其特征表现为:(1)舞蹈音乐多采用格鲁克、勃拉姆斯、瓦格纳、贝多芬、肖邦、舒伯特等音乐家的作品。
浅谈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与借鉴吸收

浅谈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与借鉴吸收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都是各自文化传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舞蹈风格。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这两种舞蹈形式各自发展,并且在表达方式、舞蹈技巧和审美观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之间也出现了一些借鉴和吸收的现象。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和借鉴吸收两个方面对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进行探讨。
一、文化差异中国古典舞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在表现方式上注重舞者的仪态和身段,着重展现中国传统的柔美和内敛。
古典舞的舞姿多以曲线为主,强调手指、手臂和脚步的精准协调,注重肢体的柔美和舒展,整个舞蹈着重展现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含蓄”和“美”的内涵。
而西方现代舞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舞蹈形式。
它在舞蹈表现方式上具有独特的风格,着重展现舞者的自由和个性,注重肢体的抽象和张力,追求舞者在舞蹈中通过身体、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和世界观。
现代舞的舞姿更加张扬和独特,以舞者的身体和动作表达情感和意境为主要特点。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在表现方式上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
中国古典舞注重内敛和含蓄,追求优美的舞姿和舞蹈技巧;而西方现代舞则更加注重舞者个性和自由,强调舞蹈对内心情感和外部世界的表达。
这种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舞蹈的表现方式上,更蕴含在舞蹈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之中。
二、借鉴吸收在西方国家,现代舞者也开始对中国古典舞产生兴趣,并且尝试吸收其中的舞蹈元素和文化内涵。
一些西方舞蹈团和舞者开始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技巧和舞姿,尝试将中国古典舞的“含蓄”和“美”引入到现代舞的舞蹈表现之中,以丰富现代舞的艺术内涵和舞蹈风格。
这种借鉴和吸收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表现形式,更加促进了世界不同舞蹈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它使得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升了两种舞蹈形式在全球文化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末,古典芭蕾舞开始走向衰落,一成不变的动作传统和陈规陋习使舞了鲜活的气息和崇高的品味。人们也急
欲打破中世纪以来对人体的束缚,无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行为规范,都需要一场革命来应和解放身体与追求自由的呼
声。在工业革命带来的喧嚣中,艺术家们热衷于回归自然,田园和古代文化,去寻找一种感性的真实和人性的力量。伊
莎多拉.邓肯的出现,掀起了20世纪一场波澜壮阔的人体文化的复兴。她抛却了紧身胸衣和芭蕾舞鞋,穿上了图尼克衫
,赤足而舞,从大自然和古希腊文动的灵感。
她提出的“反芭蕾”的口号和灵魂肉体高度结合的宣言,是与当时人们内在需求和时代精神相一致的,邓肯对自然
的憧憬,是自然情感对社会习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如果说邓肯是不自觉、本能地反叛了芭蕾传统,带来
了一场舞蹈革命,那么当德国的玛丽.魏格曼、美国的玛莎.格莱姆、多丽丝.韩芙丽出现时,她们就是在自觉地、有
意识地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秩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舞,不仅仅作为一种身体的复兴运动,而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与
观点,它是以产生新的动作体系和动作理论,并逐渐成熟为标志,以人类精神的观照为初衷,创造一种个性化、时代化
的,以身体动作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舞者们穿着日常生活的装束走出了剧场,在湖面、楼顶、街边、美术馆等
熟悉的生活景象中创造出“陌生”的视觉环境和听觉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当代舞者放松的心态与人格。后现代舞蹈的冷
漠、躁乱,却越来越真实地贴近了生活。德国现代舞不象美国那样舞派繁多,随心所欲,而是保留了内省的特质和思考
的习惯。这种表现主义的舞蹈风格汲及到美国,对美国的现代舞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60年代,皮娜.鲍希的“舞蹈剧场”的出现,使德国现代舞内省张力达到一个高峰。“舞蹈剧场”不是一种风格
,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正如她自己所说“令我感兴趣的不是人们的动作,而是动作的内涵。”不受羁绊的动作语汇冷静
地表述了真实的人性,使德国现代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保持了永不落伍的姿态。20世纪是人类身体全面觉醒的世
纪。现代舞从反芭蕾的自由的动作,到情感动机中挖掘动作,到纯动作的实践,到生活化动作的大量参与,归还给人民
,成为生活的舞蹈,扮演着一个唤醒身体的使者,而当工业文明对人的身体、心灵重新构成了抑制的无形桎梏时,现代
舞成为了一种人的内在需要,它高度地宏扬了个体生命,人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完成表现的权力、倾述的愿望,感受
自我的存在。
从现代舞的欣赏角度来说,适合采取宽容的心态,这也许是针对所有现、当代艺术的一种欣赏姿态。实验性的离经
叛道,严肃主题的沉重费解,会象一次过火的行为艺术和没有标点的小说一样令人难以接受。宽容,可以会容纳一些伪
艺术,但是宽容可以让人们尝试去接受和理解一个陌生人、一种新的形式。在现代舞中,观众可以领略新鲜怪异的动作
形式的冲击、快感,可以在动作与听觉、视觉环境的关系中发现特殊的意识,可以大声咳嗽、提前退场、现代舞让你愤
怒、快乐、感动、恶心,就是不能让你无动于衷。请做出你的反应,你的动作。
这里谈及的现代舞是以欧美两大发源地为主要对象,而现代舞的发展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日本的“舞踏”、
朝鲜、中国的“新舞蹈”、以色列、澳洲、非洲等独具特色的现代舞在此都无法一一囊括,但有一点可以清楚地看到
,这些民族和国家的现代舞的存活、发展、壮大最终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时代、文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体语言和
表达方式。目前当代舞的概念正在逐渐代替现代舞,当代舞比现代舞在时间上和舞种上有更大的宽容度,更加平易近人
。现代舞已成为一种固有风格,新一代舞者需要叛逆、法”,现代舞者地都发现了“易”中蕴藏的现代舞审美标准之真
义,“变”即是“常”,变化是生存之道,是保持新鲜的秘诀,不断地抛弃一些已有的东西,才能实现自我的超越。现
代舞在中国有着宽泛的定义和曲折的发展过程。如前所述,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们在自身的舞
蹈启蒙教育中,都曾尊名师学习过地道的西方现代舞。在他(她)们的艺术实践中,葆有与现代舞相通的自由与创新的
理念,同时更强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精神。其中,吴晓邦“和着时代的脉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义勇军进
行曲》《游击队员之歌》《饥火》等为代表的“20世纪经典”之作,应视为“中国现代舞”的珍贵精神财富。
50年代末~60年代初,吴晓邦创建了《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系统的推行他所创建的——源于现代舞——的教学
体系,为走出一条“中国现代舞”的路子,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从古曲中获得灵感,追求中
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也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牧童识字》《足球舞》《花
蝴蝶》……等。他的艺术信念依旧,但上述作品的影响却不及他抗战时期的那些舞蹈。后来,随着“天马工作室”的中
断,现代舞在中国的探索势渐衰微。
中国现代舞重新崛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日益发展。初期的一批被群众称之为现代舞
的作品如:《希望》《无声的歌》《再见吧,妈妈》《刑场上的婚礼》《割不断的琴弦》等。从构思到语言模式的突破
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较大的冲击力。但是除了《希望》之外,大部分作品的表现手法仍未脱离具象化地反映
具体事件中的具体人物。显然,这并非严格意义的现代舞。此后,上海胡嘉禄推出自己的系列作品《理想的呼唤》《绳
波》《血沉》《对弈随想曲》《彼岸》《独白》……从作品的创意到表现形式——语言栽体,似乎可以感觉到编导正向
着他心目中的“现代舞”靠近。
参考文献:
[1]王倩侔.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多元因素,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8年z1期2008
[2]张元春等.让身体走出沉默关于现代舞的对话.电影艺术.[J].2001年5期
[3]江春华.舞蹈服饰的特点及运用.艺苑.[J].2010年1期
[4]张帅.专业现代舞形成与发展三性论.魅力中国.[J].2009年33期
[5]马晓飞.浅谈对现代舞的认识.大舞台.[J].2010年6期
[6]刘静.浅谈中国现代舞的民族性.教育艺术.[J].2009年7期
[7]陈哲.我国高校现代舞教学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J].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