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拳28式

武当太极拳28式

武当太极拳28 式

太极拳的手法多种多样,下面为大家介绍下武当太极拳28 式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第一式:预备式

姿势:面南直立,自然中正,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头正直,项松竖,头顶虚灵,仿佛上顶有线悬梁之意;下颔微收,齿轻合,唇轻

闭,内舌轻触上腭;两臂坠肘下垂,沉肩松胸,气含小腹,肘不贴肋,

手心向里,中指肚轻贴腿侧(裤缝);松胯,两膝微弯,分脚,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十趾随意动而抓地;呼吸顺遂平畅,意守丹田。

要点:头顶悬意不可缺,长腰松胯,护肋,胸间不凹不凸背要圆,十趾抓地空涌泉穴。

说明:

1、此预备式乃无极式,其基本要领均体现太极拳贯串始终的各项要求,故在行拳过程中均应一贯持守这些法则;

2、此无极式暂未分阴阳虚实,但重在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虽静犹动,势如张弓待发之动意,守我之静,待人之动;

3、思想集中而虚静无物,神气抱一而达无形无象之感,然意存丹田而待动,保持一种平和静气,安祥随和,全神贯注而内敛一种神气之韵。

动作:双手托天

气沉丹田

1.双手捧天

两臂分别从两侧,意动、手动、腕、肘整体一起向上缓慢抬起,沿斜前方起手(与身体成180 度) 起手与肩平,沉肩坠肘,撘腕,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

38式武当太极拳详细分解动作

38式武当太极拳详细分解动作 第一段: 1、起式:重心下沉,脚尖点起,左脚迈开成马步;两手合到腹前下沉,抱球提至胸窝,翻腕沉至膝盖前,两手合掌从两侧提至肩平,沉肩沉掌;合掌至头顶,翻腕下沉膝平,收起向手穿掌下沉勾手提于同肩宽。 2、退步崩式:两手交叉(左手在上),抱球扣脚收脚成丁步,转身左脚向斜脚迈步前移,马步弓掌。 3、揽雀尾:翻掌后座,扣脚抱球收脚,迈步按手,按手一插二插收脚,翻腕提膝弓直收回,重心下沉,上步马步送掌;转身翻腕收脚点起,后撤弓步带掌至后右斜角,后座穿掌收左脚,下沉扣脚抱球正前方。 4、正单鞭:左掌外翻,右手从左掌心穿出勾手,提膝蹬脚,脚尖崩直后收回,重心下沉,左脚迈出,掌心朝里向外旋转分开左弓步。 5、提手上式:后座扣脚,左掌由后向前穿出成正马步;翻腕收脚勾手蹬脚崩直;收脚抱球下沉,脚跟着地,扣脚转腰抱球,左脚迈出,马步成掌。 6、白鹤亮翅:抱球收脚,穿掌上步,右举左按左脚前点。 7、左搂膝拗步:右掌旋下,左掌向上成丁步,左掌下按右掌与肩平,重心下沉,左脚迈开,搂膝推掌。 8、右搂膝拗步:跟步后座,撇脚转身带掌成丁步,重心下沉,右脚迈出,右搂左推。 第二段: 9、倒转肱:拨掌后座,转腰右掌从拳位向左西下插,左插扣脚,拨掌后座,两手收至拳位,送掌提膝,两掌心朝上。重心下沉,右脚后退,左掌收至拳位向膝盖下插,二插扣脚,拨掌收脚,两手收至拳位,掌心向上,送掌提膝,脚尖崩直。 10、斜飞式:重心下沉,左脚向斜脚退步,转身右掌下插,二插收脚丁步。右脚后退,转身右掌从心窝送出成右弓步,掌心向上。 11、虚步亮掌:右掌翻掌,左掌收至拳位从腋下穿出,左脚前点成虚步亮掌,两掌心朝前。 12、提手上式:右掌穿出,左脚后退,带手收脚,两手收至拳位,勾手提膝蹬脚。收脚抱球,重心下沉,脚跟着地,扣脚转腰,翻球收脚,掌心相对。重心下沉,左脚迈开,马步成掌,掌背相对。 13、白鹤亮翅:抱球收脚,穿掌上步,右撩左按,左脚前点。 14、左搂膝拗步:右掌下沉,左掌上托,收脚丁步,左掌下按右掌上托,迈步搂膝推掌。 15、海底针:按掌收脚,一插二插换脚三插上步,成右虚步。 16、闪通背:重心前移,摆脚翻左架右,两拳心向上,马步。 17、上步搬拦捶:跟步合手(左手在上),后座转身收脚,上步带拳冲,两拳交叉与肩平,拳背朝上(左手在上)。 18、揽雀尾:跟步后座,两手收至胸前,推掌丁步。重心下沉,右脚迈出,左手从右臂上方穿出,右掌托

武当太极十三式演练

武当太极十三式演练 武当太极十三式(又称文太极十三式) 武当文太极十三式实属道家拳术上品功法,相传轩辕皇帝观鹊蛇相斗所悟创,后经武当高道张三丰以及历代道长精心提炼,按照飞禽走兽动静形态,把技击、养生熔为一炉而成的独特道家拳功,武当玉虚宫百岁坤道李诚玉得其正传品功法,相传轩辕皇帝观鹊蛇相斗所悟创,后经武当高道张三丰以及历代道长精心提炼,按照飞禽走兽动静形态,把技击、养生熔为一炉而成的独特道家拳功,武当玉虚宫百岁坤道李诚玉得其正传. 武当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功架名称如下: 第一式:仙人放剑,第二式:乾坤盘球,第三式:美人照镜,第四式:顺水推舟,第五式:金鸡独立,第六式:单鞭救主,第七式:倒骑玉龙,第八式:双风贯耳,第九式:顺风摆柳,第十式:叶底看桃,第十一式:活步走宫,第十二式:怀抱双月,第十三式:真气炼丹 第一式:仙人放剑 (1)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乾坤盘球 (1)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预备式。 (2)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3)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说明:以上(1)——(5)为连贯动作中的一个“盘花”即“盘球”动作。须连绵不断的做出“十三盘花”,并最少也需做“四盘花” 另,做架之时,两腿须以其膝关节为重点,踝关节为支点,进行左右重心侧移相辅式。如此这般,术语称为“势若春蚕吐丝而连绵不绝矣” 第三式:美人照镜 (1)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

太极养生 详解武当太极拳十三式要领

太极养生_详解武当太极拳十三式要领 在中国,关于太极拳的派别更是数不胜数,武当13式太极拳更是综合了内外功法,外有太极十三势,内有武当内家拳,下面北京迈凯奇就简单的介绍下武当太极拳十三式。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瑰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武当13式太极拳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式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 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 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乾坤盘球

武当38式三丰太极拳陈师行道长教学口令、歌谣及拳谱

武当38式三丰太极拳陈师行道长教学口令——1,起勢 重心下沉,腳尖踮起,邁開馬步標準,重心輕移到左腳。這時候要做到:鬆肩沉胯,含胸拔背,全身放鬆。兩手合到腹前下沉,抱球,提到胸窩,翻腕沉到膝蓋與膝平,再抱球從兩膝蓋起與肩平,成大圓形。沉肩沉肘沉掌。氣哒菩暮响额^頂,翻腕下沉送腸與臍平,後收起下沉起於勾手與肩平,同肩寬。 ——2,退步崩式 兩手交叉抱球扣腳收腳丁步,手抱圓手臂撐圓。轉身左腳向前斜角邁步前移,馬步捧掌,左掌心朝里右掌心朝下,兩臂撐園。 ——3,攬雀尾 穿掌後坐,上手齊眉下手齊胯,抱球收腳丁步。穿掌下沉,邁步推按,擺左後右,擺右一插,,二插收腳,三撥換掌,左掌撐起,翻腕提膝,腳尖扣起蹬,腳尖绷直收回。重心下沉,上步馬步送掌。擺腳一帶至左上斜方,二換手退步,轉身弓步帶掌至右後斜角,後坐穿掌收腳,下沉後角抱球,面向正前方。 ——4,正單鞭 左掌外翻,右手從左掌心穿出勾手,左手扶助右肘,提膝蹬腳,腳尖繃直收回,重心下沉,左腳邁出,掌心朝里向外旋轉分開。 ——5,提手上勢 後坐扣腳,左掌從腸位(前位?)上穿出,稍比肩低點,形成正馬步。翻腕擺腳帶掌收腳,手與肩平向正前方托掌帶手至腸位,形成一個立園形,勾手提於肩平,提膝與手同步蹬腳。收腳抱球,重心下沉,腳跟著地,扣腳轉腰翻球,左腳點起與兩掌心相對,左腳邁出馬步沉掌,左掌心提至心窩,兩掌背相對。 ——6,白鶴亮翅 抱球收腳,穿掌上步,右撩左按,左腳前點,兩臂撐園。 ——7,左摟膝拗步 右轉下按,左掌上托左腳收回成丁步,左掌心下按,右掌心上託與肩平,重心下沉左腳邁開摟膝推掌。 ——8,右摟膝拗步 跟步後坐左轉身帶掌,左掌託於肩平,右腳收回丁步,重心下沉右腳邁出,右下摟膝左推掌。——9,倒轉肱 撥掌後坐,轉腰右掌從腸位向左膝下插,抱左插扣腳。撥掌後坐兩手收至腸位,送掌提膝,兩掌心朝上。重心下沉右腳後退,左掌收至腸位向膝蓋下插,抱插扣腳,撥掌收腳兩手收至腸位,掌心向上送掌提膝,腳尖棚直。 ——10,斜飛式 重心下沉左腳向斜角退步,轉身右掌下插,抱插收腳丁步,右腳後退,轉身右掌從心窩送出,掌心向上。 ——11,虛步亮掌 左掌收到腸位,從腋下穿出,左腳前點成虛步亮掌,兩掌心朝前。 ——12,提手上勢 右掌穿出左腳後退,擺手收腳,兩手收至腸位,勾手提膝蹬腳。收腳抱球,重心下沉腳跟著地,扣腳轉腰翻掌抱球收腳,掌心相對。重心下沉左腳邁開,馬步沉掌掌背相對。 ——13,白鶴亮翅 抱球收腳,穿掌上步,右撩左按,左腳前點。

武当太极拳与其它太极拳的区别

太极拳有几大流派?每种流派的区别在哪里? 1、武当太极拳 虽然目前学者公认为太极拳与武当张三丰无关,不过确实存在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其内涵与当前流行的太极拳不尽相同。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人体性命的源泉。 2、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其弟子陈青萍又在陈有本所传拳架基础上创编成另一拳架套路——“赵堡架”。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3、杨氏太极拳 杨褔魁(1799一1871),字露襌,河北永年人。陈家沟陈德瑚在永年开中药铺,杨因家贫卖身到药铺为徒,后陈德瑚带杨回陈家沟家中做些杂活。陈氏十四世袓陈长兴在陈德瑚家设武学,教后人习拳舞械。陈长兴见杨聪明伶俐,作事殷勤,为人忠诚老实,又喜爱拳术,与陈德瑚商量后,乃收为徒弟,传授太极拳。杨练拳极下功夫,夜里鍊拳疲困时,仅在长板凳上打盹。这种长凳很窄,很快就跌下来,醒后继续再练,如是者七年之久,拳乃练成。经老师与东家同意后,装卷归里,离开陈家沟(后又两次拜访陈家)。 杨露襌回家后,经亲友推荐到北京教拳,打败许多名手,名声大震,后到清宫王府教拲,因习拳的都是些贵族子弟,为了适应他们娇嫩体质的需要,便将陈氏太极拳套路中的缠丝劲及窜蹦跳跃发劲等难度较大的动作作了些改动,使其姿势较为简化,动作柔和,不纵不跳,后经其三子健候修改成中架子。再经其孙澄甫的修改而成为目前流行较广的杨式太极拲。其特点是,拳架舒展、动作和顺、姿势柔软。要求绵里藏针。扬澄甫(1883~1936)著有(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传拳,是著名的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 4、吴式太极拳 杨露襌在清宫王府教拳时,满族人全佑从学之,后全佑又从学於杨班候(1837~1892 )。全佑传其子鉴泉,后来鉴泉从汉姓为吴。吴鉴泉(1870~1942),拳架以柔化著称,推手守静而不忘动,形成了架式大小适中,柔和紧凑的特点。吴鉴泉曾在上海开办拳社,培养学生,

太极拳发源于武当山,证据确凿!

太极拳发源于武当山,证据确凿! *导读:明朝贡奉的太极拳祖爷----武当张三丰石像明朝贡奉的太极拳祖爷----武当张三丰创太极拳之武当山太极洞遗址 明朝贡奉的太极…… 明朝贡奉的太极拳祖爷----武当张三丰石像 明朝贡奉的太极拳祖爷----武当张三丰创太极拳之武当山 太极洞遗址 明朝贡奉的太极拳祖爷----武当张三丰武当山太极观石碑 天下太极出武当。太极指的是太极拳,那么,武当太极拳究竟诞生在哪里呢?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研究馆员李征康近日 表示,他经过10余年潜心研究,认为武当太极拳就诞生在武当山脚下的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孤山村的杉沟太极洞、太极观。 今年75岁的李征康,退休前是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他先后在武当山脚下挖出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伍家沟民间故事、吕家河民歌、武当神戏。 作为全国知名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李征康认为,北宋武当丹士张三丰的确存在,他就隐居在官山镇孤山村杉沟的山洞里,并创作出太极图与太极拳。在他仙逝后,当地百姓和他的徒弟们,

按照其生前形体容貌,用石头雕了神像供奉在太极观中。为了让师父流芳百世,徒弟们又凿了石窟,将张三丰的青年坐像刻在石窟内。 李征康十年考证:发现全国唯一太极观遗址 通过10余年考证,李征康发现,武当山杉沟北坡半坡上原有一座太极观,观内有祖师殿、太极殿、火星殿、娘娘殿、财神殿、龙虎殿等建筑。根据当地老人们代代回忆相传,记下了太极观的大致轮廓。这是一座阶梯式的三进大院庙观,十分宏伟壮观。门外两棵大银杏树,门额有匾、上书古太极观四字。至于古到什么朝代,历史没有记载,当地百姓也无人能记清楚。 据李征康考证,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杉沟大雨,太极观完全被泥石流掩埋。现在,仅剩庙门外一左一右两棵大银杏树,依然旺盛,这里是太极观的遗址。 李征康考证,用太极命名的道教庙观,武当山乃至全国,独此一家。李征康走访调查得知,官山镇人人皆知太极观。刻字印证太极观石窟像当地普遍称张爷即张三丰。 在太极观遗址后面,有一石窟,深、高均为1.1米,宽0.93米。洞顶呈弧形,洞内依岩凿有神台,台上有一青年坐像,身背一口宝剑,头顶有髻,显然是个年轻道士。 洞右石壁上侧面刻字:武当山五龙灵应宫下院太极观记,大元至元二十一年岁次甲申正月,上院马本宫立石。 历史上的大元至元二十一年,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距今

武当三丰太极十三式

武当三丰太极十三式 武当太极拳简介: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瑰宝。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太极十三式 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太极十三势(拳谱) 1、起势 2、抱球势 3、单推势 4、探势 5、托势 6、扑势 7、担势 8、分势 9、云势10、化势11、双推势12、下势 13、收势 师宇简介 陈师宇武当道家功夫馆创办人,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俗名陈祥文,93年习武,师承钟云龙道长,是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功夫传人。 在武当山随师习武已近二十年,如今陈师宇道长的拳法已是别具一格,特别在太极门中更是有很高的造诣。为学期间多次随团出访港、澳、台地区循环演出,并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作武术表演。 九六年选为入室弟子 九八年入选武当武道功夫团,同年八月选入教练。 九九年被福建莆田体校聘为武术教练。 二零零零年四月荣获武当山特区散打争霸赛五十二公斤级冠军。同年五月赴武汉黄鹤楼演出两个月。至今陈师宇多次随团出访港、澳、台地区循环演出,也多次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作武术表演。 二00四年随著名书法大师练习书法,并获小成。

武当三丰太极拳二十八式

武当三丰太极拳二十八式 2010年10月27日来源: 互联网 第一式:预备式 姿势:面南直立,自然中正,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头正直,项松竖,头顶虚灵,仿佛上顶有线悬梁之意;下颔微收,齿轻合,唇轻闭,内舌轻触上腭;两臂坠肘下垂,沉肩松胸,气含小腹,肘不贴肋,手心向里,中指肚轻贴腿侧(裤缝);松胯,两膝微弯,分脚,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十趾随意动而抓地;呼吸顺遂平畅,意守丹田。 要点:头顶悬意不可缺,长腰松胯,护肋,胸间不凹不凸背要圆,十趾抓地空涌泉穴。 说明: 1、此预备式乃无极式,其基本要领均体现太极拳贯串始终的各项要求,故在行拳过程中均应一贯持守这些法则; 2、此无极式暂未分阴阳虚实,但重在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虽静犹动,势如张弓待发之动意,守我之静,待人之动; 3、思想集中而虚静无物,神气抱一而达无形无象之感,然意存丹田而待动,保持一种平和静气,安祥随和,全神贯注而内敛一种神气之韵 动作:双手托天气沉丹田 1.双手捧天 两臂分别从两侧,意动、手动、腕、肘整体一起向上缓慢抬起,沿斜前方起手(与身体成180度) 起手与肩平,沉肩坠肘,撘腕,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捧天之精华之气,又转腕向内,手向上抬至头顶百会穴。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手臂从裤缝侧上行时,捧天之精华之气,当到达头顶时,又转腕向内,掌心遂变朝下,十指相对,意念天地之精灵汇聚百会穴(图2)o 2.气沉丹田 接上动作(在十指相对掌心朝下时),沿体前前臂以抱球状下行,做不明显呼气,意念百会真气下行人中穴,达鹊桥,沿任脉、经天突、璇玑、华盖、膻中、中脘、神阙,聚回丹田。双手亦同达下腹,后分别沿带脉斜下胯边,回至无极式要点: 1、这是一个深呼吸过程,意念周天循环,呼吸要彻底,手意牵引要协调,吸尽天地灵气,真气存聚丹田。 2、这也是开始进入功态的一个起势,保持全身放松,心情平和舒畅动作慢,匀称一致,呼吸在自然之原则下,由师傅和自己的熟练程度而掌握方式。 说明:掌经云:“先在心,后在身。”修道即修心,故首先要心无杂念,开始练此功也须遵循“有为”地存想内观之法。此运行大周天之功是,先扣脚十趾而提涌泉吸地之灵气,实质一是稳定脚根,二是活动经脉,沿阴跷上行缩阴提肛,过三关到达百会。此时两手劳宫及天门九宫打开吸收天之精华而聚汇百会,再由百会沿任脉下到丹田,此中真气保存,鼓腹蓄气,废秽之气随放松之体散发体外。

武当三丰太极拳108式 太极十三势

武当三丰太极拳108式太极十三势(谱) 2007-12-13 12:02 武当山是内家拳的发源地,武当内家拳由真人张三丰所创。据记载三丰真人集百家之长,融道家养生,始创太极拳法于武当,以阐功夫真理,扬长道教文化。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生命的源泉。 太极拳 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於一体,偕称绝妙玄学。 太极十三势: 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三丰太极拳 是第二代太极拳法,有108式。相传乃为三丰祖师门下弟子,根据十三势演化而来,虽五步八法,功防精要,五脏八脉,养身特点,没有明显表现,但尽含其中。其它动作特点 要领,内修功法,练习要求,尽与十三势相同。三丰太极拳,亦能通经活络,益寿延年,历为门下弟子普修之法。

武当三丰38式太极拳拳谱

武当三丰38式太极拳拳谱 (根据视频动作的解说与动作线路整理) 1,起势 重心下沉,脚尖点地,迈开马步标准,重心轻移到左脚。做到:松肩沉胯,含胸拔背,全身放松。两手合到腑前下沉,抱球提到胸窝,翻腕沉到膝盖与膝平,再抱球从两膝盖提起与肩平,成大圆形。沉肩沉肘沉掌,气运掌心合掌于头顶,翻腕下沉至肠位与脐平,后收起,下沉做勾手提与肩平,同肩宽。 2,退步崩式(应为“进步棚式”) 勾手变掌,两手交叉(左手在上)抱球,扣脚收(左)脚丁步,(左手向上撑,右手向下压,左手向左、向下、向右画半圆,落于右腹前;同时右手向右、向上、向左划弧,落于右肩前)手抱圆,手臂撑圆。转身左脚向斜角迈步前移,马步棚掌,左掌心朝里右掌心朝下,两臂撑圆。 3,揽雀尾 (右手前移)穿掌(穿于左掌前下方,同时左掌内旋,掌心向下)(身体)后坐,扣脚(左脚内扣,右脚外扣),(右手向右上方划弧)上手齐眉,(左掌向下划弧)下手齐胯,(重心移于左腿,左手上提至左肩前,右手略向右下方划弧,接着向左划弧收于腹前)抱球收(右脚)脚(成)丁步。穿掌(右掌向左下方穿掌,)下沉,(左掌指尖翘起,掌心向右),迈右脚,(左掌推向右掌,距离3cm左右),(身体右转,成右弓步,上身与手型不变)推、(后坐,重心移于左腿)左掌(反掌向外)按(左掌右掌回捋,左掌至腹前),摆左扣右(向左下划弧,左掌心朝左,五指向下;右掌心朝向左,拇指向上,两臂呈圆形),摆右(注:身体微微右摆)扣左(注:左掌微微向左扣,从左腰旁,沿着身体向右运动),一插(左掌在外),二插(提右掌,插在外)收(左)脚,三托换掌(右腿提起,左掌稍向后手,两手作托之状),左掌(从右掌上)穿出(两腕相叠,交叉,掌心向上),翻腕(掌心朝下)提膝,脚尖扣起蹬出,绷直收回(同时翻掌,掌心朝外,向左右划弧,分掌)。重心下沉(同时两掌向身体两腰部,划弧,向前穿),上步,(落脚)弓步(原文为“马步”)送掌(掌心向上)。摆脚一带(右脚左收,靠向左脚,曲左臂,掌心朝下;右手翻掌,掌心朝外,随着身体的转动,自左向右划弧<带>,突出腰部的转动)至左上斜方,二换手退步(右脚向右退一步),转身(右转身)弓步带掌(曲右臂,在手臂撑圆,掌心朝外;左手伸出并翻掌,掌心朝右,随着身体的转动,自右向左<带>划弧,突出腰部的转动)至右后斜角,后坐穿(右)掌(右掌向腰际划弧,然后向前从左手上方穿出,掌心都向上,后脚即左脚后跟微微抬起)收(左)脚(距离右脚半步),下沉(下蹬)扣(向正前方)脚,(右手向下向右划弧)(站起)抱球,面向正前方。4,正单鞭

张三丰太极十三式(视屏)

张三丰太极十三式(视屏) 张三丰太极十三式(视屏) 太极十三式简介: 天下太极出武当!太极十三式是武当第一代内家拳,为武当祖师张三丰所创拳法,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等道家内修养身功法,十三式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种组合,及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式”。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沉自然,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一招一式都是对人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长寿之法。

武当太极拳系武当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太极、两仪、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太极拳系。 武当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功架名称如下:一仙人放剑二乾坤盘球三美人照镜四顺水推舟五金鸡独立六单鞭救主七倒骑玉龙八双风贯耳九顺风摆柳十叶底看桃十一活步走宫十二怀抱双月十三真气炼丹 第一式仙人放剑(1)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2)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3)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4)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

武当38式三丰太极拳陈师行道长教学口令、歌谣及拳谱

武当38式三丰太极拳陈师行道长教学口令——1,起势 重心下沉,脚尖踮起,迈开马步标准,重心轻移到左脚。这时候要做到:松肩沉胯,含胸拔背,全身放松。两手合到腹前下沉,抱球,提到胸窝,翻腕沉到膝盖与膝平,再抱球从两膝盖起与肩平,成大圆形。沉肩沉肘沉掌。气哒菩暮响额^顶,翻腕下沉送肠与脐平,后收起下沉起于勾手与肩平,同肩宽。 ——2,退步崩式 两手交叉抱球扣脚收脚丁步,手抱圆手臂撑圆。转身左脚向前斜角迈步前移,马步捧掌,左掌心朝里右掌心朝下,两臂撑园。——3,揽雀尾 穿掌后坐,上手齐眉下手齐胯,抱球收脚丁步。穿掌下沉,迈步推按,摆左后右,摆右一插,,二插收脚,三拨换掌,左掌撑起,翻腕提膝,脚尖扣起蹬,脚尖绷直收回。重心下沉,上步马步送掌。摆脚一带至左上斜方,二换手退步,转身弓步带掌至右后斜角,后坐穿掌收脚,下沉后角抱球,面向正前方。 ——4,正单鞭 左掌外翻,右手从左掌心穿出勾手,左手扶助右肘,提膝蹬脚,脚尖绷直收回,重心下沉,左脚迈出,掌心朝里向外旋转分开。——5,提手上势 后坐扣脚,左掌从肠位(前位?)上穿出,稍比肩低点,形成正马步。翻腕摆脚带掌收脚,手与肩平向正前方托掌带手至肠位,形

成一个立园形,勾手提于肩平,提膝与手同步蹬脚。收脚抱球,重心下沉,脚跟着地,扣脚转腰翻球,左脚点起与两掌心相对,左脚迈出马步沉掌,左掌心提至心窝,两掌背相对。 ——6,白鹤亮翅 抱球收脚,穿掌上步,右撩左按,左脚前点,两臂撑园。——7,左搂膝拗步 右转下按,左掌上托左脚收回成丁步,左掌心下按,右掌心上托与肩平,重心下沉左脚迈开搂膝推掌。 ——8,右搂膝拗步 跟步后坐左转身带掌,左掌托于肩平,右脚收回丁步,重心下沉右脚迈出,右下搂膝左推掌。 ——9,倒转肱 拨掌后坐,转腰右掌从肠位向左膝下插,抱左插扣脚。拨掌后坐两手收至肠位,送掌提膝,两掌心朝上。重心下沉右脚后退,左掌收至肠位向膝盖下插,抱插扣脚,拨掌收脚两手收至肠位,掌心向上送掌提膝,脚尖棚直。 ——10,斜飞式 重心下沉左脚向斜角退步,转身右掌下插,抱插收脚丁步,右脚后退,转身右掌从心窝送出,掌心向上。 ——11,虚步亮掌 左掌收到肠位,从腋下穿出,左脚前点成虚步亮掌,两掌心朝前。——12,提手上势

武当三丰太极拳38式陈师行道长教学口令、歌谣及拳谱

武當三豐太極拳38式陳師行道長教學口令 ——1 起勢 重心下沉,腳尖踮起,邁開馬步標準,重心輕移到左腳。這時候要做到:鬆肩沉胯,含胸拔背,全身放鬆。兩手合到腹前下沉,抱球,提到胸窩,翻腕沉到膝蓋與膝平,再抱球從兩膝蓋起與肩平,成大圓形。沉肩沉肘沉掌。氣哒菩暮响额^頂,翻腕下沉送腸與臍平,後收起下沉起於勾手與肩平,同肩寬。 ——2 退步崩式 兩手交叉抱球扣腳收腳丁步,手抱圓手臂撐圓。轉身左腳向前斜角邁步前移,馬步捧掌,左掌心朝里右掌心朝下,兩臂撐園。 ——3 攬雀尾 穿掌後坐,上手齊眉下手齊胯,抱球收腳丁步。穿掌下沉,邁步推按,擺左後右,擺右一插,,二插收腳,三撥換掌,左掌撐起,翻腕提膝,腳尖扣起蹬,腳尖绷直收回。重心下沉,上步馬步送掌。擺腳一帶至左上斜方,二換手退步,轉身弓步帶掌至右後斜角,後坐穿掌收腳,下沉後角抱球,面向正前方。 ——4 正單鞭 左掌外翻,右手從左掌心穿出勾手,左手扶助右肘,提膝蹬腳,腳尖繃直收回,重心下沉,左腳邁出,掌心朝里向外旋轉分開。 ——5 提手上勢 後坐扣腳,左掌從腸位(前位?)上穿出,稍比肩低點,形成正馬步。翻腕擺腳帶掌收腳,手與肩平向正前方托掌帶手至腸位,形成一個立園形,勾手提於肩平,提膝與手同步蹬腳。收腳抱球,重心下沉,腳跟著地,扣腳轉腰翻球,左腳點起與兩掌心相對,左腳邁出馬步沉掌,左掌心提至心窩,兩掌背相對。 ——6 白鶴亮翅 抱球收腳,穿掌上步,右撩左按,左腳前點,兩臂撐園。 ——7 左摟膝拗步 右轉下按,左掌上托左腳收回成丁步,左掌心下按,右掌心上託與肩平,重心下沉左腳邁開摟膝推掌。 ——8 右摟膝拗步 跟步後坐左轉身帶掌,左掌託於肩平,右腳收回丁步,重心下沉右腳邁出,右下摟膝左推掌。——9 倒轉肱 撥掌後坐,轉腰右掌從腸位向左膝下插,抱左插扣腳。撥掌後坐兩手收至腸位,送掌提膝,兩掌心朝上。重心下沉右腳後退,左掌收至腸位向膝蓋下插,抱插扣腳,撥掌收腳兩手收至腸位,掌心向上送掌提膝,腳尖棚直。 ——10 斜飛式 重心下沉左腳向斜角退步,轉身右掌下插,抱插收腳丁步,右腳後退,轉身右掌從心窩送出,掌心向上。 ——11 虛步亮掌 左掌收到腸位,從腋下穿出,左腳前點成虛步亮掌,兩掌心朝前。 ——12 提手上勢 右掌穿出左腳後退,擺手收腳,兩手收至腸位,勾手提膝蹬腳。收腳抱球,重心下沉腳跟著地,扣腳轉腰翻掌抱球收腳,掌心相對。重心下沉左腳邁開,馬步沉掌掌背相對。 ——13 白鶴亮翅

武当太极十三式

武当太极十三式 太极十三式为武当祖师张三丰首创之拳法,十三式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等道家养身功法,十三式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有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种组合,及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式”.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劲,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沉自然,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呼吸之中,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一招一式都是对人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 太极十三式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山镇山之宝,长寿之法。 太极的定义:以武术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哲学,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从这个定义,你可以总结一下,打击出去的手如“左右野马分鬃‘左右倒卷肱’等,一定是打对方的鼻子,咽喉,试想什么乱七八糟硬功夫都可以练,鼻子,喉节没法练,呵,如果有,一定是怪物, 防守的动作,如‘白鹤亮翅’上举不过头,过头没必要保护,肘要沉。下面的手,一般在腹,胯边上,‘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防手在腹,攻手在咽喉‘转身搬拦捶’ 太极四层境界; 形---- 任何动作要有具有攻防含意,附和技击或是健身,或是太极,阴阳经络学说。 劲-----正准的发力方法,刚柔劲,虚实劲,圆撑劲,圆与整, 意-----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意诚,气质,神采,韵味, 气-----以意导气,以气催力,使“形”‘劲’‘意’‘气’统一, 总的要领; 1虚灵顶劲2沉肩坠肘,3,坐腕舒指,4含胸拔背,5松腰敛臀6 圆裆松胯7气沉丹田8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这些口诀背熟,适合任何太极拳, 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功架名称如下: 一仙人放剑二乾坤盘球 三美人照镜四顺水推舟 五金鸡独立六单鞭救主 七倒骑玉龙八双风贯耳 九顺风摆柳十叶底看桃 十一活步走宫十二怀抱双月 十三真气炼丹 第一式仙人放剑

三丰太极拳108式拳谱

武当三丰太极拳108式拳谱 武当山是内家拳的发源地,武当内家拳由真人张三丰所创。据记载三丰真人集百家之长,融道家养生,始创太极拳法于武当,以 阐功夫真理,扬长道教文化。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 内外双修的至宝,是生命的源泉。 一路 1预备势2起式3退步崩式4揽雀尾5正单鞭 6提手上式7白鹤亮翅8左搂膝拗步9手挥琵琶10白鹤亮翅11左搂膝拗步12右搂膝拗步13左搂膝拗步14手挥琵琶15上步搬拦捶16如封似闭17十字手18抱虎归山

19倒撵猴20右搂膝拗步21斜穿掌22揽雀尾23斜单鞭24肘底捶25右搂膝拗步26倒卷肱27斜飞式28虚步推掌29提手上式30白鹤亮翅31左搂膝拗步32海底针33闪身搬拦34推窗望月35揽雀尾36正单鞭37云手38正单鞭 三路 39高探马40狮子右蹬脚41狮子左蹬脚42转身临其境43右搂膝拗步44上步伏虎捶45闪通背46上步搬拦捶47小擒拿手48右踢腿49左打虎式50右打虎式51右弹腿52双插掌53双风贯耳54十字手55跨虎式56独立式57上步搬拦捶58如封似闭 59十字手60抱虎归山 四路 61倒撵猴62双插掌63斜穿掌64揽雀尾65单鞭66野马分鬃67揽雀尾68正单鞭 五路 69玉女穿梭70揽雀尾71正单鞭

天拳合一的武当顾氏太极拳

天拳合一的武当顾氏太极拳 天拳合一的武当顾氏太极拳 ——武当顾氏太极拳内蕴解析 戴兴海武当顾氏太极拳由明末清初顾殿一 道长传至河北邯郸,至今已流传了三百多年。期间该拳未作一丝一毫的改动和删减,完全保留了其初创时的风貌。如能揭示出该拳初创时在套路编排、拳式命名、动作招式等方面所遵循的规律,就能更加深的理解顾氏太极拳,也就能更好的继承和传播顾氏太极拳。笔者师从顾氏太极拳第九代掌门人刘登信先生习练顾氏太极拳多年,在师傅指导下,试着对顾氏太极拳的拳式名称、拳式动作及拳式衔接、套路编排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将其总结如下,以期对广大顾氏太极拳习练者有些许的启迪和帮助,更好地促进顾氏太极拳的传承。 一、天人合一思想是顾氏太极拳拳式命名的理论依据。天人合一学说和阴阳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天人合一理论认为:“世间万物皆备于我”;“人身小宇宙,天地大人身”。中国传统文化许多方面都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简单的如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 正是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为实现天拳合一,创拳者借天

地间最具代表性的下列事物的名字为拳式进行了命名:三光:日、月(左右抱月)、星(七星捶); 四大:地、火、水(海底捞月)、风(追风捶) 六种动物:猿猴敬桃、狮子张嘴、回收跨虎、金鸡独立、白鹤亮翅、盖马三捶 人:玉女穿梭 意识活动:心(通心捶) 套路中第一节第2、3、4式分别出现云、月、星。因云、月、星位居天上,因此第一节暗含“天”之意;其他六节分别以人和六种动物命名,因人和动物位居地上,因此第二至第七节暗含“地”之意,所以尽管未有天、地字眼出现,但已隐含其中。另外,第二式的名字中本应含有“日”,与第三式的月和第四式的星组成“三光”日、月、星,因太阳的不可触碰(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敬天畏地,不可手指太阳),故用云字替代,有了日,也就有了火。 至此,天地间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在顾氏太极拳中都能找到对应,为实现顾氏太极拳的天拳合一作了“象”的构建。顾氏太极拳相传有天拳、地拳、人拳之说正是基于上述原因。 二、“七星”决定了顾氏太极拳拳分七节,式共108,同时使顾氏太极拳有了“时空”的元素。 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组成。武术中七星也可指人体七个部位,分别为头、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