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一、“郑百文”的光辉历史

郑百文原来是一个单纯的百货文化用品批发站(成立于1986年)。1988年12月,在全国同行业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发行社会公众优先股2万股(1992年12月增发法人股3175.8万股,公众股4649万股,1996年4月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股上市),成为全国商业批发行业的龙头;2、1996年4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上市申请文件称:1986年至1996年,销售收入增45倍,利润增长36倍;1996年销售收入41亿,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1997年,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在所有商业上市公司中排第一。

二、神话的破灭

1996年每股收益为0.37,净资产收益率15.88%;

1997年郑百文每股收益0.448,净资产收益19.97%;

1998年每股收益-2.54元;

1998年8月中报每投收益0.075元,净资产收益率-1148.46%,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郑州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1999年亏损9.8亿,两创沪深股市之最。(99年8月中报每股收益-2.7元,每股净资产-2.98元),公司截止99年9月的贷款本金及应付利息共计19.36亿元由中国建行转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2000年4月其公告称“本公司1999年底总资产14亿,总负债22.28亿,每股收益-4.84元,每股净资产-6.58元(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资产负债率高达159.14%。2000年8月,公司公告停牌重组。如今其有效资产不足6亿,而亏损超过15亿。2001年3月5日停牌,上证所公告称郑百文12个月的宽限期从3月27日始,2001年必须盈利,否则被终止上市。

三、郑百文内控失败分析

(一)控制环境失败

1)法人治理结构极不完善

郑百文第一大股东郑州市国资局持股14.64%,前10大股东持股仅26%,第一大股东将股权划归与郑百文经管(放弃监督权)。上市暮集的资金2亿多拆借,挪用结果至今未还,1998年用配股的1亿元投资建设营销网络。监事会,股东会没有一点异议。

2)管理理念混乱

1998年公司年报也承认:重经营,轻管理;重商品销售,轻战略经营;重资本经营,轻金融风险防范;重网络硬件建设,轻网络软件完善;重人才引进,轻人员监管和培训。

3)经营方针失误

郑百文拖欠银行债务90%以上在家电公司。1998年家电分公司销售由上年的65.71亿下降到24.43亿。公司管理层曾四处批发其“大转盘”理论:由河南省建行出面承兑,向四川长虹出具银行承兑汇票(1997年,建行承兑总额突破50亿),郑百文买断长虹的电视产品,并下游批发商赊销。郑百文认为,商业银行的信誉、生产商的信誉和销售商的信誉加在一起

就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这种工、贸、银的结合模式,是“一石三鸟”。完全没有考虑风险,直至信用关系解体,公司陷入困境。

4)决策随意

1992年以680万元参股郑州中意鞋业公司,但始终未生产。后又不经可行性论证,投巨资设40多个分公司。1998年,在财务紧张的情况下,又以配股资金600百万兼并与主业无关的郑州化工原料厂,仅三家公司合并就产生未确认的投资损失286.97万。

5)人事管理不当

为刺激职工,以销售为指标,完成指标者封为副总,可以自配小车。结果各网点不惜购销价倒挂,商品大量高进低出,留下4亿多未收帐款至今未收回。但任职几年的分公司经理,却开上了宝马,住上了豪宅。

(二)风险意识薄弱

1)盲目扩张

郑百文在上市时资产负债率已达68.9%,1997年上至87.97%,1998年仍用配股的资金在全国建立了12家配售中心,支出达2.7亿。收入反而自1997年的70.4亿下降到1998年的33.5亿,1999年资产负债率达到134.18%,2000年为159 14%。此外,郑百文配股所蓦资金主要用于:①收购郑州灯泡厂;②兼并郑州市化工厂;③组建电光源公司;④组建安阳郑州百文有限公司;⑤组建风扇制作公司。

2)信用销售

郑百文高速发展的动力及最后陷入困境都是与长虹、建行的三角信用关系。在此关系下,厂商将销售风险转给郑百文。1998年春节过后,建行郑州分行发现郑百文的承兑汇款已形成巨额债权收回有一定难度,于是开始停止发放新的汇票。1998年,长虹的降价及放弃单纯依靠批发商经销,最终造成购销价倒挂。1998年郑百文罚息达1.3亿。1999年6月30日,公司应收帐款为76264.万元,其他应收帐为26973.59万元。

(三)信息系统失真

1)会计处理不规范

1998年按0.3%计提坏帐准备,1999年6月按1年内10%,1-2年,60%,2-3年80%,3年以上100%提。1999年CPA审计报告称:“贵公司家电分公司缺乏我们信赖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核算方法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家电分公司的资产及业务量在贵公司占较大比重……”。

2)帐目混乱

1998、1999连续两年被CPA拒绝出具审计意见。

3)造假帐

2001年,中国证监会查明,郑百文上市前采取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帐等手段,虚增利润1908万元,并据此制作了虚假上市申报材料。

上市后三年采用虚提返利、费用挂帐、无依据冲减成本及费用、费用跨期入帐等手法,累计虚增利润14390万。

此外,郑百文还存在股金不实、上市公告书重大遗漏、年报信息披露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同时还发现原郑州会计师事务所为郑百文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2001年9月27日,证监会决定对郑百文予以警告并罚款200万元,对该公司董事长李福乾、总经理卢一德及乔鸿祥等10名董事分别作出了罚款30、20、10万元的行政处罚,对为该公司出具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龚淑敏、宋大力作出罚款30、20万并暂停证券从业资格等行政处罚。2002年8月,我国首例独立董事陆家豪告证监会案因过法定起诉期限而被驳回(起

诉日是4月22日,有效日为20天前)。

(四)内控监督虚无

在经营过程中一直没有内审的声音。郑百文的盛衰史为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公司上市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若公司内部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后迟早会出现问题。郑百文1995年就开始设立独立董事。陆家豪:郑州大学副教授,民盟河南常委

李新阳:郑州投资合作基金公司副总

(五)PT郑百文后继情况

PT郑百文(600898),2002年4月30日发布重大事项公告称,接上证所通知,上证所决定延长PT郑百文暂停上市宽限期9个月,宽限期自2002年4月29日起计算。PT郑百文撤回2002年4月2日向上证所提出的股票恢复上市申请。

PT郑百文重组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2002年6月25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已办理了郑百文股份过户手续,将67610个股东持有的83938776股郑百文股份,过户至“三联集团郑百文重组专用账户”。这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PT郑百文重组方案,在突破了种种障碍之后终于全部完成,取得成功。

PT郑百文发布重大事项公告称,公司大股东三联集团公司已于6月28日豁免对公司14.47亿元的债权。豁免后该部分债权形成公司资本公积,股东权益将因此增加相应数额,每股净资产增加7.325元。

PT郑百文8月16日公布2002年半年度报告,每股收益为0.0589元,实现扭亏为盈。PT郑百文的2002年半年度报告已经审计,由山东天恒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PT郑百文取得净利润1164.5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的净利润为1194.52万元,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123元,净资产收益率为5.745%,截至2002年6月30日,每股净资产为1.026元。

郑百文债务重组案例

郑百文债务重组案例 谢德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84) 一、案例背景 1987.06 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由郑州市百货公司与郑州市钟表文化用品公司合并而成) 1988.12 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股份制试点企业) 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400万元(20000股,每股200元) 1992.07 更名为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1992.12 增资扩股(详细情况不明) 1993.02 由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认定为“继续进行规范化的股份制试点企业” 1996.04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代号:600898,发行价格:2.50元)1996年4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市时,郑百文公布的一些数字无不让人称奇:1986年至1996年的10年间,其销售收入增长45倍,利润增长36倍;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按照郑百文公布的数字,1997年其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深沪上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均排序第一,成为国内上市企业100强之一。而且,郑百文还是郑州市的第一家上市企业和河南省首家商业股票上市公司。这些数字和这些第一,使郑百文在当时的证券市场声名大噪,股价也从刚上市时的6.50元左右上涨至1997年5月12日的22.70元。不仅如此,当时的郑百文还被塑造成为当地企业界耀眼的改革新星和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1997年7月,郑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大会,把郑百文树为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面红旗。河南省有关部门把它定为全省商业企业学习的榜样。同年10月,郑百文经验被大张旗鼓地推向全国。 继1997年郑百文宣称每股盈利0.448元以后的第二年,郑百文在中国创下净亏2.54亿元的最高纪录。根据公司年报,1999年郑百文一年亏损达9.6亿元,每股收益(摊薄)-4.8435元,再创深沪股市亏损之最,审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是“拒绝发表意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于1999年12月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债权转让协议,受让193558.4万元的郑州百文债权。中国信达此次申请债权共计人民币213021万元。2000年2月23日,郑百文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决议,

(企业管理案例)案例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案例

案例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商集团”)的前身是 武汉商场,创建于1959 年,是全国十大百货商店之一。1986 年12 月改造为股份公司。1992 年11 月20 日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1999 年末公司总股本为507248590 股。公司是一家集商业零售、房地产、物业管理及餐饮服务的大型集团公司。下面我们结合武商集团1999 年年报和2000 年中报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资金结构、资金平衡、和发展能力六个方面进行企业常规财务分析。 表1武商集团主要财务指标一览表

(一)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静态地讲,就是用企业资产清偿企业长、短期负债的能力;动态地讲,就是用企业资产和经营过程中创造的收益偿还长、短期负债的能力。 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主要从现金支付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三方面进行。 1. 现金支付能力分析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发达,企业有价证券存量极少,虽然拥有较多存货和应收帐款,但它们的变现性很难得到保证。因此现金支付能力分析就成为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现金支付能力是指企业用现金或银行存款支付资金需求的能力,它是企业短期、长期偿债能力的具体和直接表现,也是判断企业应变力大小的根据。我们可利用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银行存款/ 流动负债)指标来判断现金支付能力。1999 年底武商集团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为 0.0738 ,2000 年上半年为0.1061 。尽管今年上半年较去年有所提高,但显然现金比率仍很低,公司几乎不具备用现金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 2.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资产流动性是测定公司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采

海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S导入案例讲课讲稿

川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S导入案例(下) 第五部分从CIS到EPIS 形象构建的新命题 企业以强大的形象力介入现代市场竞争是大势所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领导这一特殊的群体必定有神秘的光环。CI战略在西方经济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几年前,中国引进CI后,也造就了一批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CI的定义也被赋予新的内容。在中国,企业的领导人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根本的作用,因此,企业家作为公众形象,对企业形象的确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外,近两年来,以比尔盖茨为首的新企业正全力塑造企业领导人的形象,这种系统,称为“EPIS”,即:Entreprenure Personal Identity System. 国内的海尔-------张瑞敏,海信的普通员工,长虹的倪润峰,杉杉的郑永刚,TCL的吴士宏,美的空调的董明珠,一系列的个人宣传,都是企业在进行“EPIS”,也就是说,是在塑造企业识别,企业形象。这种形象的塑造,对企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EPIS与CIS一样,同样偏重于企业家形象的视觉识别,比如企业家仪容,仪表,服饰,家居,办公环境,运动,演讲,社交等等。 一、EPIS案例欣赏 1 董明珠的《棋行天下》 董明珠是格力空调市场部经理,空调行业的经销商多为大户,难管。因此,董明珠的刚强个性塑造将对经销商管理十分有益,所以,《棋行天下》塑造了一个刚强的中层干部形象,同时又不缺乏女

性的柔情,引起了轰动。 2 杉杉郑永刚的公众形象 杉杉服饰的成功,在于郑永刚的公众形象。郑永刚频频出现在各商业媒体的封面,频频暴光于电视媒体,对杉杉的整体形象起到提升作用。 3 比尔盖茨的不修边幅 塑造的是电脑天才,工作狂的形象,以引起年轻人的向往,模仿。传达的信息是:你也可以成功,只要用电脑;电脑就是这么普通,随意。 当然,很多国内的企业是无意中实施EPIS,但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运用EPIS,以期更快地提升企业形象,从而实现企业的质变。 二、川池集团EPIS 1 EPVI系统: 管理形象:严谨,一丝不苟 公众形象:企业家,评酒师,热心公益的政协委员 2 EPMI系统: 与企业MI等同 3 EPBI系统: 自我规划 在当前的规划中,EPIS传播的是“创新,创业”的企业内部信息,以保证企业的凝聚力和有关创新的实施贯彻;市场完善后,EPIS传播的是企业的形象信息,企业的发展信息。 整体形象的塑造通过下列规划来完成:

会计教学案例

作业一:结合教材案例十二《所有者权益:郑百文》与案例二十二《金融工具:中信泰富“澳元门”事件》以及2008年工商银行衡阳白沙洲支行行长弟弟冒领储户1500万元案,谈谈您将如何保护自己(个人及自己所服务得公司)?答:郑百文公司在1997年时进入国内上市企业100强,但却在一年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并且急剧亏损与恶化给我们得启示就是深刻得,给我们很多教育。郑百文公司曾出现做假账、管理失控、盲目扩张、信息系统失真等问题,之后郑百文公司在巨大压力下选择了重组。此次重组对地方政府来说,可避免面对所辖企业破产、开中国上市公司破产之先河得窘境; 对股东来说,股票缩水一半总比颗粒无收强得多;对郑百文而言,它得以脱胎换骨,赢得新生。在这次挫折之后,郑百文公司给我们得教训就是深刻得。 1、上市公司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要完善资本结构 从郑百文案中不难瞧到资本结构合理与否得重要性,而资本结构恰恰就是相当多上市公司亟待解决得问题。尽管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渠道尚不完善,负债过高问题得解决并非旦夕之功,避免过高得财务杠杆仍就是公司得以发展得前提.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得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得完善 郑百文案再一次提醒我们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得迫切性。单纯依靠证券监管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披露得质量,只有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人手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公司健康发展得必要 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承受较其她类型企业更高得风险,各种风险都会反映为公司现实得或潜在得损失。其中财务风险即公司在筹资、投资与用资活动中所面临得各类风险.回顾郑百文得经营管理,不难瞧出其并未进行有效得财务风险管理。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得一个重要方面即为财务风险预警,这也就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欠缺得主要方面. 财务风险预警可以使公司对潜在得风险未雨绸缪,使管理人员对理财活动持谨慎态度,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隐患并发出警报,可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得必需。 在中信泰富得事件中,对于中资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用衍生产品套期报纸规避风险,但另一方面又需要防范较易员投机或被诱惑进入复杂衍生产品。就要遵守以下几个规则: 1、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可有效地减少内部风险,在套期报纸中,可能因为交易员得个人原因,投机失控导致巨大风险。 2、不懂得坚决不做.如果做,一定要有人才、软件体系支持,有风险控制与定价、估值体系。 3、每个重要得交易员身边一定要有实时实地得监控。从巴林银行倒闭与中航油等得事件来瞧,交易员在遭受亏损后往往继续赌,希望扳平,从而失控导致巨大风险,因此,需要实时实地监控,而且风险管理员得汇报线路、薪酬体制与考核完全应与交易员得汇报线路分开.一旦发现亏损,企业应该认真考虑平仓,否则会承担更大得市场风险,而且年后有可能引来市场操纵与超前销售,从而加大企业亏损.所以,比较好得做法就是以迅速与稳健得方式平仓。 5、正确认识套期保值,锁定企业财富.套期保值就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得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得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得价格进行保险得交易活动。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得比较晚,因此很多企业往往有这方面得需求却苦于缺乏套期保值得经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执行套期保值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点:首

案例分析题

19财案例分析题 1、2016年12月8日,某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讨论召 开股东大会临时会议和解决债务问题。该公司共有董事9人,这天出席会议的有李某、章某、王某、丁某、唐某,另有4名董事知悉后由于有事未出席会议。在董事会议上,章某、王某、丁某、唐某同意召开股东临时会,并作出决议。李某不同意,便在表决之前中途退席。此后,公司根据董事会临时决议召开股东大会临时会议,并在大会上通过了偿还债务的决议。李某对此表示异议,认为股东大会临时决议无效。问: (1)该董事会会议的召开是否合法?说出其法律依据。 (2)作出召开股东大会临时会议的决议是否有效? 2、2016年4月,某市经济协作发公司与长征汽车集团公司(私营)等3家公司订立了以募集方式设立某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协议,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募集设立。同年5月6日,省有关部门批准同意组建该公司。3家发起人公司按协议制定章程,认购部分股份,起草招股说明书,签订股票承销协议、代收股款协议,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向社会公开募股。由于该汽车配件公司发展前景光明,所以股份募集顺利,发行股份股款缴足后经约定的验资机构验资证明后,发起人认为已完成任务,迟迟不召开创立大会,经股民强列要求才在2个月后召开创立大会,发起人为图省事,只通积了代表股份总数的1/3以上的认股人出席,会议决定了一些法定事项。 [问题] (1)汽车配件公司的募集设立存在什么问题? (2)本案中召开创立大会的程序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3、甲、乙国有企业与另外7家国有企业拟联合组建设立永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

简称永发公司),公司章程的部分内容是:公司股东会除召开定期会议外,还可以召开临时会议,临时会议须经代表1/2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2以上的董事或1/2以上的监事提议召开。在申请公司设立登记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指出了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关于召开临时股东会议方面的不合法之处。经全体股东协商后,予以纠正。 2005年3月,永发公司依法登记设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中甲以工业产权出资,协议作价金额1200万元;乙出资2400万元,是出资最多的股东。公司成立后,由甲召集和主持首次股东会会议,设立了董事会。2005年5月,永发公司董事会发现,甲作为出资的工业产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的价额,为了使公司股东出资总额仍达到1亿元,董事会提出了解决方案,即:由甲补足差额;如果甲不能补足差额,则由其他股东按出资比例分担该差额。 2006年5月,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经济效益较好,董事会拟定了一个增加注册资本的方案,方案提出将公司现有的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加到1.5亿元。增资方案提交到股东会讨论表决时,有7家股东赞成增资。7家股东出资总和为5830万元,占表决权总数的58.3%;有2家股东不赞成增资,2家股东出资总和为4170万元,占表决权总数的41.7%。股东会通过增资决议,并授权董事会执行。2006年3月,永发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依法成立了上海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违约被诉至法院,对方以永发公司是上海分公司的总公司为由,要求永发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上述事实,请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永发公司设立过程中订立的公司章程中关于召开临时股东会议的规定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2)永发公司的首次股东会议由甲召集和主持是否合法?为什么? (3)永发公司董事会作出的关于甲出资不足的解决方案的内容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4)永发公司股东会作出的增资决议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5)永发公司是否应承担上海分公司的违约责任?说明理由。

有限责任公司案例

1.某大型国有企业,为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因为没有股东会,由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董事会有4人,全部是国家投资机构任命的干部,没有职工代表。董事长王某还兼任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该企业于1994年12月设立一子公司,设在上海,为有 万 50 负责任? 2.甲、乙、丙拟共同出资设立一家A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并共同制定了公司章程草案。该公司章程草案有关要点如下: (1)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600万元。各方出资数额、出资方式以及缴付出资的时间分别为:甲出资180万元,其中:货币出资70万元、

计算机软件作价出资110万元,首次货币出资20万元,其余货币出资和计算机软件出资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缴足;乙出资150万元,其中:机器设备作价出资100万元、特许经营权出资50万元,自公司成立之日起6个月内一次缴足;丙以货币270万元出资,首次货币出资90万元,其余出资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付100万元,第3年缴付剩 符合有关规定?甲、乙、丙分期缴纳出资的时间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2、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经理担任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 3、公司章程规定增加注册资本时,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

认缴出资是否违反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 4、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各方分红比例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 【案例1答案】 (1)首先,出席该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人数符合规定。根据有关规定,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人数须有1/2以上,即可举行。其次,董事F电话委托董事A代为出席董事会会议不符合有关规定。根据有关规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会会议时,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 (2)① 列席董事会会议的监事接受董事委托行使表决权的作法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因故不能出席会议时,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但书面委托中应当载明授权范围。在本题中,因故不能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只能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而不能委托列席会议的监事。② 公司董事会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解聘或者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由股东大会作出决定。③ “解聘装饰材料分公司经理包某,并由副董事长李某兼任该分公司经理的决议”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有权聘任公司总经理,根据总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以外的管理人员由总

(完整版)公司法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公司法》第4次平时作业 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100分) 1题:甲、乙、丙、丁四个国有企业和戊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2006年8月1日,丁公司召开的董事会会议情形如下:(1)该公司共有董事7 人,有5 人亲自出席。列席本次董事会的监事A向会议提交另一名因故不能到会的董事出具的代为行使表决权的委托书,该委托书委托A代为行使本次董事会的表决权。(2)董事会会议结束后,所有决议事项均载入会议记录。并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全体董事和列席会议的监事签名后存档。 2006年9月1日,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作出如下决议: (1)更换两名监事。一是由甲国有企业的代表杨某代替乙国有企业代表韩某出任该公司的监事;二是公司职工代表曹某代替公司职工代表赵某。(2)为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决定发行公司债券500万元。(3)公司法定盈余公积金2000万元中提取500万元转增公司资本。 要求: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在董事会会议中A能否接受委托代为行使表决权?为什么? (2)董事会会议记录是否存在不妥之处?为什么? (3)股东大会会议决定更换两名监事是否合法?为什么? (4)股东大会会议决定发行公司债券是否符合规定?为什么? (5)股东大会会议决定将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是否合法?为什么? 具体分析如下: (1)A不能接受委托代为行使表决权。根据规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但A为监事,不是董事,不能代为行使表决权。 (2)董事会会议记录存在不妥之处。根据规定,董事会会议记录,应由出席会议的董事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列席董事会会议的监事无须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而该公司列席董事会会议的监事在会议记录上签名,是不符合规定的。 (3)股东大会会议作出由甲国有企业的代表杨某代替乙国有企业代表韩某出任该公司监事决议符合公司法的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由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 股东大会会议作出由公司职工代表曹某代替公司职工代表赵某的决议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出任的监事不是由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而是由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民主形式选举产生。本题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职工代表出任监事是不符合规定的。 (4)股东大会会议决定发行公司债券是符合规定的。根据规定,所有的公司都是可以发行公司债券的。(5)股东大会会议决定将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的决议方式是符合规定的,但是转增的金额是不符合规定的。根据规定,公司将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时,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该公司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丁公司转增资本时,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为(2000-500)÷8000×100%=18.75%,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少于转增前该公司注册资本的25%,所以是不符合规定的。 2题、A、B、C、D、E五人共同投资设立了一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3月13日,该五人订立了发起人协议,具体内容如下:该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人民币100万元,其中A拟出资20万元人民币,B拟以厂房作价出资20万元,C拟以知识产权作价出资30万元,D、E分别拟以劳务作价出资为10万元、20万元。公司首次出资15万元,其余部分在公司成立后的2008年12月31日前缴足。公司名称为北京翰林有限责任公司。委托A办理公司的申请登记手续。 2006年3月21日A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公司设立登记。工商行政管理局指出了申请人在公司出资方式、名称方面的不合法之处,后经A与另外四人商妥均予以纠正。2006年4月7日,A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了表明签发日期为2006年4月2日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A认为,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公司成立应当公告,于是于2006年4月11日发出公司成立的公告。公司成立后,A主持首次股东会,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作出决议。2006年4月21日,G打算加入该公司并拟投入10万元,经股东会决议,有代表65万元的股权的有表决权的股东同意增加注册资本,于是G加入到该公司。公司成立后,董事会发现,B作为出资的厂房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的价额,董事会提出了解决方案,即:由B补足差额,如果B不能补足差额,则向A、C、D、G按出资比例分担该差额。2006年5月,A要求转让出资给F,A于2006年4月5日以书面形式向其他五位股东发出书面征求意见的通知。C表示同意,G在当

金固股份案例分析

选择性套期保值还是投机? 金固股份案例分析 1公司概况 1.1公司简介 1.2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产品主要按照国内国外分部销售,从历年销售情况来看,外销收入占公司收入比 重远超过内销收入。 2010~2012年外销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 公司主要客户有:TREDIT TIRE & WHEEL COMPANY、CARLISLE TIRE & WHEEL COMPANY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TRAILSTAR LLC 、CANADIAN TIRE CORPORATION等,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欧洲和香港的公司。根据历年数据分析可知,公司外销收入占总收入的66%左右,且其毛利率一直处于30%的水平左右,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

2、公司历年外汇明细情况 2.1公司历年货币资金情况 从金固股份2010~2012年3年的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的货币资金明细情况,可以得知公司每年期末的货币资金中外汇明细。 2010~2012年外汇资金明细 同时,在对因抵押、质押或冻结等对使用有限制、存放在境外、有潜在回收风险的款项的说明可以得知,年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有定期存单质押的远期外汇交易保证金 10110000元,2011年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有远期结售汇保证金21450000元。 2.2应收账款明细情况 公司在2011~2012年度报告中披露了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的前五名公司情况,均属 于公司的主要客户。其中的TREDIT TIRE & WHEEL COMPANY、TRAILSTAR LLC、ADVANCED WHEEL SALES LLC是美国客户,主要涉及应收账款中美元账户;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是香港客户,涉及应收账款中港币账户。

企业资产与债务重组郑百文

企业资产与债务重组--郑百文重组案例分析 来源:作者:日期:2011-04-28 我来说两句(0条) 一、资产重组与并购 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兼并与收购是通常的经济现象,通过兼并与收购实现企业资产重组,在西方市场经济中常见的词汇是并购,而不是资产重组。 在我国,资产重组是伴随着经济改革而出现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整顿”、“关停并转”,都是以政府行为为主的对企业进行的调整和整顿。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收购与兼并现象出现,“并购”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证监会对此发布了有关的政策,最近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推动和规范并购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二、上市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的发展 从“宝延事件”开始的上市公司的并购,从零星并购发展到规模越来越大的资产重组;从国内企业间的并购到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从上市公司自行并购到政府的大力推动。1996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为龙头,带动全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在政府的推动下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有了很大发展,仅10月一个月就有8家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发生了并购事件。当年524家上市公司中,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达60多起,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5%。1997年约有2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进行过资产重组,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5%,1998年达300多起。 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的迅速发展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即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着上市公司的并购和资产重组,反之,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国际上企业资产重组与兼并浪潮的出现,都与当时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联系。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与重组的发展方式和主体呈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归纳和总结。就我的观察,上市公司的并购和资产重组就其动机和效果看,有实质性重组和炒作性重组。多数上市公司的重组,从其出发点和达到的目的来看,是使上市公司通过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但也有少数重组案例是出于炒作目的,炒作重组概念,哄抬价格,操纵者通过投机炒作,捞一把后一走了之,被炒的企业经营状况毫无变化,甚至更坏。 从重组的方式来看,主要可分为政府主导型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重组和遵循市场原则的重组。政府主导型的重组往往由政府或其代理机构出面,或用优质资产替换出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而置换往往是不等价的;或由国有大股东和国有大债权人注入优质资产和豁免债权等方式承担企业重组的全部重组成本,使上市公司转危为安。这类重组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弱化公众投资者的风险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终)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 【引言】: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的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对蓝田造假丑闻进行揭露。自此蓝田股份从“中国农业第一股”变成退市股。这是继银广夏后中国股市最为耸人听闻的又一个“股市陷阱”。 【关键词】:蓝田股份,造假手段,审计分析,结论 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型企业、始建于1987年,以农副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大农业为主业,兼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电子通讯及网络、电子商务、饲料加工、建筑制造、涉外酒店、连锁超市、国内外贸易、广告策划、电脑科技、市场研究等多种产业。 中国蓝田总公司旗下的蓝田股份(后更名为“生态农业”、“ST生态”),是其在湖北省的上市公司,主营生态农业。1996年上市以后,蓝天不惜巨资在全国主要媒体上打造其品牌形象,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获得了大量股民的追捧。 二、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手段 (一)虚构营业收入 为构造其业绩神话,蓝田股份公司虚造其旗下产品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之巨。其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由此该公司借此夸大收入,虚增养殖产值,构造鱼塘养殖泡沫;此外,通过所谓高科技饲养,鼓吹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行业的10至20倍,甚至达30倍之高。 (二)虚增固定资产 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虚减总股本,提高每股收益。 (三)虚造存货价值 在蓝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货价值从1999年的2.6亿增加至2001年的

几个股份制公司改制案例

几个股份制公司改制案例 股份制公司改制案例。股份制公司在目前是很常见的,几乎很多公司都是。那么随着工业的越来越发达,我国的某些行业是越来越难做,竞争太大,逼迫企业不得不转型改制。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几个公司的转型案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上步:构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上步股份公司董事长郑伟佳表示,该公司战略目标是在2014~2030年期间,在政府支持下打造“上步南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集聚区”,带动片区城市更新改造,促进上步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深圳市从2014年开始实施“湾区经济”重大发展战略,启动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上步南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集聚区将成为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到2030年,集体物业建筑总面积、固定资产价值和公司总收入均有大提升。 ▲二、石厦:剥离职能减负转型

目前石厦股份公司承担着繁重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已经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要真正完全把股份公司承担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剥离,全部由政府承担。 石厦股份公司转型方案提出了过渡期的改革路径:政府购买服务,委托股份公司属下的物业公司负责,政府与股份公司按比例承担费用。在过渡期间,政府逐年加大购买服务的经费投入(即提高政府补贴比例),直至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后,全部由政府承担。 ▲三、沙尾:社企分离分级投入 沙尾股份合作公司减负扶持改革路径与策略是:社企分离,剥离股份合作公司社会管理职能;经费分类分级投入,加大对城中村社区支持;逐渐加大补贴力度,向股份合作公司购买服务。 沙尾股份公司将借助减负政策,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实行三个转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从单一产业经营结构向多元产业经营结构转变;从传统集体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从政企合一的多重目标实体向纯市场经济的主体转变。 ▲四、上沙:打造智慧产业园区 上沙股份公司董事长黄新权表示,要通过实施上沙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和对22万平方米历史遗留用地进行改旧,将上沙打造成为福田智慧产业园区和智慧社区相结合的产城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学习笔记

12 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学习笔记 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 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结构 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 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 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 股和 A 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

股吸收合并和A+H 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二)几点关注 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方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 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2 、在日常业务中,有几个优先权需要充分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差错,股东优先购买权,承租方优先购买权等。 3、2009 年11 月4 日,发审委审核通过了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5 亿股 A 股股票事宜,2009 年11 月30 日,重组委审核通过关于吸收合并事宜。这两次审核独立分开办理。这里有一个问题被有意无意回避了,东航发行股票吸并上航,发行股份的数量已逾十人,构成公开发行 A 股,这种情形下是否仅由重组委审核而无需发审委审核即可发行? 二、友谊股份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换股吸收合并百联股份

默示同意原则的法律思考——以郑百文重组案为视角

默示同意原则的法律思考——以郑百文重 组案为视角 专业:经济法 姓名:房海军 学号:2013201060123

默示同意原则的法律思考——以郑百文重组案为视角 房海军* 内容摘要:上市公司郑百文面临退市危险,通过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决议修改公司章程,“创新性”的运用默示同意明示反对之原则将公司流通股股东所持股份的50%无偿过户到三联集团名下,遂成功实现重组之自救目的。郑百文重组案的“创新性模式”,引发了本文关于默示同意原则之产生及其适用是否符合法理、契合现行法律之规定以及重组成本之最终承担者为谁等问题的若干法律思考。 关键词:郑百文重组模式默示同意原则 一、案情回顾 郑百文即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一所上市公司,从1998年度开始郑百文出现巨额亏损,截止2000年底累计亏损17.95亿元,账面总资产9.6亿元,负债22.67亿元,资不抵债13亿元,每股净资产—6.58亿元,并且郑百文于2001年初被证监会查出存在虚假上市和上市后虚假信息披露两项违规行为。面对如此情形,郑百文丧失了债务清偿的能力,并在证券市场上沦为PT公司。若其在2001年底不能完成重组实现年报盈利,将面临退市风险。为了实现自救,在当地政府的积极促进下,郑百文及其股东之一郑州百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文集团)、信达公司、与山东三联集团公司(以下简三联集团)经过协商达成了有关郑百文资产、债务重组方案的一系列协议。其中包括《关于股东采取默示同意和明示反对的意思表达方式的决议》(下称“默示原则决议”),《关于授权董事会办理股东股份变动手续的决议》(下称“代办过户决议”)。郑百文重组方案的主要内容有:1.郑百文现有的资产、负债和人员退出转入百文集团,百文集团承担郑百文对信达公司的债务3亿元和郑百文其他债务2.46亿元;2.三联集团以3亿元向信达公司收购14.47亿元的债权,并对郑百文豁免,同时三联集团以4亿元的资产与郑百文进行资产置换;3.郑百文的所有股东,包括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东需将所持股份的50%无偿划转给三联集团;4.信达公司收回6亿元,其余债权豁免郑百文。① *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法硕士研究生。 ①贾伟,《特定情况下“默示同意”原则的效力——郑百文部分股东诉郑百文及其董事会案的社会和法律意义》,载《法律适用》月刊2002年3月总第192期。

高级财务管理 郑百文重组案例分析报告

郑百文重组案例分析报告 在我国,资产重组是伴随着经济改革而出现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与重组的发展方式和主体呈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归纳和总结。就我们的观察,上市公司的并购和资产重组就其动机和效果看,有实质性重组和炒作性重组。多数上市公司的重组,从其出发点和达到的目的来看,是使上市公司通过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但也有少数重组是出于炒作目的,炒作重组概念,哄抬价格,操纵者通过投机炒作,捞一把后一走了之,被炒的企业经营状况毫无变化,甚至更坏。 本文以郑百文重组案例来阐述其资产与债务重组的特点,重组中利益相关方的和解是否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则及其原因,从战略投资人、债权人和原有股东的利益角度对重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及启示四大方面的问题。 一、郑百文资产与债务重组的特点: 郑百文资产与债务重组的特点是以债权人为主导、庭外协议式的资产与债务重组,其处置策略的特点是: 1、以债权人为主导,利益相关方按照交易原则谈判达成重组协议;而非政府为主导,用行政手段进行的重组。郑百文资产与债务重组以市场的要求为出发点,避免了政府的过多干预,按照资本追逐效益的原则完成资产与债务重组。 2、按照平等交易的原则,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得到平衡。①三联集团以3亿元购买信达公司15亿元债权,并向郑百文注入2.5亿元优质资产,此外,还要向百文集团支付3000万元托管费,而信达公司出售债权的价格也是这个水平;②母公司偿还信达公司3亿债务,信达公司豁免其余的2亿债权;③三联集团豁免其购得的15亿债权,并注资2.5亿,以此为对价,上市公司全体股东以50%股权过户给三联集团。三联集团与郑百文股东的和解也是公平的。 3、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与企业重组结合进行。①截止2000年6月30日,郑百文累计亏损18.21亿元,股东权益为-13.46亿元,每股净资产-6.88元,严重资不抵债。2000年郑百文的经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②债权数量大,信达公司的债权达20.76亿元,而且

郑州百文债务重组案例

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债务重组案例 财务数据 单位2000年中期1999年末期1998年末期 1. 总股本(万股): 19758.21 19758.21 19758.21 2. 国家股(万股): 2887.79 2887.79 2887.79 3. 发起人法人股(万股): 0.00 0.00 0.00 4. 法人股(万股): 6160.51 6160.51 6160.51 5. B股(万股): 0.00 0.00 0.00 6. H股(万股): 0.00 0.00 0.00 7. 流通A股(万股): 10709.92 10709.92 10709.92 8. 职工股(万股): 0.00 0.00 0.00 9. A2转配股(万股): 0.00 0.00 0.00 10. 总资产(千元): 1140983.36 1277715.14 2366069.08 11. 流动资产(千元): 784425.31 897202.37 2168651.52 12. 固定资产(千元): 280895.55 288477.25 149088.68 13. 无形资产(千元): 49873.48 51064.62 9257.86 14. 长期投资(千元): 25789.02 40970.90 39071.01 15. 流动负债(千元): 2471884.99 2544741.38 2303966.75 16. 长期负债(千元): 3453.48 3446.80 1345.62 17. 资本公积金(千元): 250325.20 250325.20 250325.20 18. 每股资本公积(元/股): 1.26694 1.26694 1.26694 19. 股东权益(千元): -1360468.74 -1299419.53 43746.93 20. 主营业务收入(千元): 329139.85 1307730.52 3355018.16 21. 主营业务利润(千元): -1038.85 -2457.42 -254674.13 22. 其他业务利润(千元): 3222.44 1499.89 3494.73 23. 营业利润(千元): -62632.95 -964605.59 -505644.41 24. 投资收益(千元): -2752.93 -20852.22 1233.34 25. 利润总额(千元): -63878.26 -981267.79 -504894.12 26. 税后利润(千元): -63882.06 -981642.66 -505013.43 27. 净利润(千元): -60683.93 -956979.89 -502414.55 28. 未分配利润(千元): -1820802.67 -1760118.74 -426694.48 29.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9.21542 -8.90829 -2.15958 30. 每股收益(元/股): -0.30710 -4.84350 -2.54280 31. 扣除损益后每股收益(元) -0.30706 -4.84290 0.00000 32. 每股净资产(元/股): -6.88560 -6.57660 0.22140 33.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元): -9.30910 -6.97060 -0.15950 34. 股东权益比率(%): -119.2 -101.7 1.85 35. 净资产收益率(%): 0.00 0.00 -1148 36. 每股现金流量净额(千元) 0.00 0.00 0.00 37. 现金及等价物增额(千元) -13195.21 -183301.33 -608928.48 38. 预计下年收益(元/股): --.-- --.-- --.-- 近期公司动态报告 1.2000.12.01<<证券时报>>:郑百文提

股份有限公司课外案例

股份有限公司课外案例 案例 王某、李某、刘某和金某准备设立新兴房产股份有限公司。各方当事人签署了一份设立股份公司的协议,其内容为:公司共有股东四人;公司为发起设立;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万元;全体发起人共认购公司的股份,计万元,其余部分的股份拟向发起人的亲戚朋友发行。公司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为人民币万元。公司由于规模不大,所以公司决定只设监事而不设监事会。 请指出该投资协议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万元不合法。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万元。。全体发起人共认购公司的股份不合法。发起设立应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公司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为人民币万元不合法。应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即不得低于万元。。公司决定只设监事而不设监事会不合法。股份有限公司应设监事会且成员不得少于人。 案例 甲、乙、丙、丁四个国有企业和戊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万元。年月日,丁公司召开的董事会会议情形如下: ()该公司共有董事人,有人亲自出席。列席本次董事会的监事向会议提交另一名因故不能到会的董事出具的代为行使表决权的委托书,该委托书委托代为行使本次董事会的表决权。 ()董事会会议结束后,所有决议事项均载入会议记录。并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全体董事和列席会议的监事签名后存档。 年月日,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作出如下决议: ()更换两名监事。一是由甲国有企业的代表杨某代替乙国有企业代表韩某出任该公司的监事;二是公司职工代表曹某代替公司职工代表赵某。 ()为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决定发行公司债券万元。 ()公司法定盈余公积金万元中提取万元转增公司资本。 要求: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在董事会会议中能否接受委托代为行使表决权?为什么? ()董事会会议记录是否存在不妥之处?为什么? ()股东大会会议决定更换两名监事是否合法?为什么? ()股东大会会议决定发行公司债券是否符合规定?为什么? ()股东大会会议决定将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是否合法?为什么? 【正确答案】()不能接受委托代为行使表决权。根据规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但为监事,不是董事,不能代为行使表决权。 ()董事会会议记录存在不妥之处。根据规定,董事会会议记录,应由出席会议的董事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列席董事会会议的监事无须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而该公司列席董事会会议的监事在会议记录上签名,是不符合规定的。 ()股东大会会议作出由甲国有企业的代表杨某代替乙国有企业代表韩某出任该公司监事决议符合公司法的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由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 股东大会会议作出由公司职工代表曹某代替公司职工代表赵某的决议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出任的监事不是由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而是由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民主形式选举产生。本题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职工代表出任监事是不符合规定的。

郑百文事件案例及分析

郑百文事件案例及分析 1996年上市时的公告书中,郑州某会计师事务所为“郑百文”前三年财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1996、1997年度的财务报告,该事务所仍出具了无保留意见。1998、1999年度由于此时危机已现,郑州某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都拒绝对财务报告表示意见(公司在1999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由此可见,在郑百文上市过程中及其后的经营管理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舞弊和错误。 人们自然会问,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为什么没有把这些舞弊和错误揭露出来?他们要不要为此承担责任?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审计目标确定了审计责任的范围,即有无责任是由审计的目标决定的。而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对审计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意见”,也就是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其并未要求必须查出企业的舞弊和差错。这也反映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就是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应充分关注可能存在的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和舞弊”,因此他们没有责任专门实施审计程序去发现舞弊。所以注册会计师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显然,公众对此是难以接受的。 郑百文事件的会计责任给我们留下的法律思考 加强上市公司对相关信息的披露。如上市公司发生资产重组时,应对资产重组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资产出售前的经营情况予以披露,如是出售或置换子公司,还应提供该子公司近两年的比较资产负债表和比较损益表,强制上市公司应对变更理由作充分陈述,并陈述在过去两个会计年度内,公司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是否对会计原则的运用、财务状况披露以及审计范围和程序方面存在分歧,如有分歧,应详细描述每一项分歧,前任注册会计师应就上市公司的陈述同意与否发表意见等。这样做不仅是对上市公司的以前可能的虚假会计信息、利润操纵行为的曝光,给监管部门提供极好的监管线索,而且支持了那些坚持原则的会计中介机构,鼓励证券市场上的正义力量。 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监管部门要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公司信息披露的最低限度。公司披露信息时应作到“从多不从少”的原则。但从目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实在令人堪忧。比方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尽管证监会在年报准则中已规定,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本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若有重要影响,应予说明。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规定: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然而在1998年1月至4月公市的年报中,许多上市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调整了会计政策,只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本期利润下降或亏损系执行新会计制度所致,并未按规定披露变更的影响数或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使投资者无法弄清变更的理由及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建议监管部门对披露信息不足的公司,应责令其补充公告年报中语焉不详、但对公司的经营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活动,以限制其披露虚假会计信息、利润操纵行为。此外,考虑到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队伍力量有限,业务分布又极不均衡,不能避免注册会计师因时间限制放弃部分重要审计程序,上市公司利用这一点操纵利润,加上年报披露时间较长(4个月),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有可能利用充裕的时间共谋利益,建议可将会计年度确定为一定程度的由上市公司根据行业特点自行掌握,以分散审计阶段;同时将年报披露时间相应缩短(如将4个月缩短为2个月),以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