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探讨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探讨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探讨

程设计

G O N GC H E N G S H E J I

高文号: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探讨

5工程与建设6 2009年第23卷第3期371

收稿日期:2009-02-04

作者简介:高文号(1976-),男,安徽庐江人,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工程师.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探讨

高文号

(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安徽合肥 230011)

摘 要:文章主要以一段公路改造设计实例来介绍旧沥青路面改造设计设计步骤,旧沥青路面加铺层的设计原则,沥青路面前期处理方案,设计中的限制条件以及加铺方案的确定,通过对弯沉实测数据分析,选择合理的加铺方案,对同类工程改造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旧沥青路面;弯沉检测;结构强度;回弹模量

中图分类号:U 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09)03-0371-03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迅猛增长和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使用年限内其使用性能和承载力不断下降,导致路面出现开裂、坑槽、沉陷等不同病害,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因此,对老路进行改造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将成为今后公路建设的重点[1-8]。本文结合某段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对其进行探讨。

1 工程概况及旧沥青路面状况分析

1.1 工程概况

某段公路设计起点:1286km +180m,设计终点:1296km +400m,路线全长:10.220km 。现有道路为沥青面层,路基宽12m,路面宽9m,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现有道路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行,路面损害严重,已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因此对该段道路路面进行改造设计已迫在眉睫。

1.2 旧沥青路面状况调查分析1.

2.1 交通量预测

对当前交通量和车型组成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分析预估交通增长趋势,确定交通等级,为下步计算路面补强厚度收集资料。

本项目未来年交通量主要由其本身自然增长的趋势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两部分组成,据此推算出本项目未来年各车型年平均日交通量表1所列,从而得

表1 各特征年年平均日交通量

辆/d 年份2008201320182023小客车1574243634584429大客车4386789621232小货车488661833979中货车343464585687大货车396536676794拖挂车84114143168合计

3323

4889

6657

8290

到本项目交通等级为中等。1.2.2 原路基状况调查

调查沿线路基土质,填挖高度、地面排水情况、地下水位,并现场钻孔取样分析,以确定路基土组成和干湿类型,确定该设计路段土基回弹模量。现场共取土样33组,含水量在20.3%~28.5%之间,平均含水量为22.7%;液限在21.3%~49.5%之间,平均液限为34.0%;塑限在14.1%~35.4%之间,平均塑限为23.5%,路床表面以下80cm 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W C = 1.07,为中湿状态。

1.2.3 原路面状况调查及病害原因分析

经现场调查发现老路路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损坏,路面平整度较差,横坡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值,路面排水不畅。

路面病害种类较多,主要有龟裂、网裂、纵横裂缝、沉陷、坑槽、松散、脱皮、泛油。特别是1295km +100m 到终点路段路面损坏严重,面层严重脱落,部

工程设计

G ON G C H E N G S H E J I

高文号: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探讨

372

5工程与建设6 2009年第23卷第3期

分基层表面松散,基层芯样不成型。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路面病害形成原因主要有:

(1)原设计路面结构层厚度不满足目前交通量需求,换算后的累计轴载已超过当初设计累计轴载,是造成路面多种病害的主要原因。

(2)基层、路基的不均匀下沉是造成路面裂缝、沉陷的重要原因。路基压实度不均匀、基层强度不均匀,使得基层出现裂缝并出现疲劳破坏,基层破坏后将增大面层的拉应力,同时基层裂缝反射造成路面出现不同裂缝。

(3)路面水损冰冻破坏。由于路面平整度较差,横坡度不满足规范要求,路面排水不畅,雨后部分路段积水严重,特别是冬季降雪,冰冻造成路面冻融,形成麻面;较长时间的积雪融化过程造成融化的雪水沿裂缝下渗至基层、路基中,并在重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强度明显下降,长时间作用即形成唧泥、翻浆现象。

(4)沥青用量不均匀及沥青面层压实度对路面损坏影响。有的路段沥青用量过大,易造成路面泛油、拥包和波浪病害产生;而有的路段沥青用量则偏低,造成沥青膜不能全部包裹集料,集料难以较好的粘结,融化的雪水下渗导致沥青与骨料剥落,造成集料松散、脱落,形成坑槽、集料松散等病害;同时由于压实度不足,在通车后形成二次压实,沿车轮位置也出现车辙等病害。

1.2.4 原路面弯沉检测及结构强度评定

路面弯沉值反应了路基、路面抵抗变形的能力,为了较准确地反应路基、路面的整体强度在对旧路路面弯沉测定之前,应将路基全线按以下原则分段:

(1)将全线按路基干湿类型和土质相同、弯沉值相近进行分段。

(2)各段的最小长度应与施工方法相适应,一般不小于500m,机械化施工不小于1km ,每段的弯沉值测点不少于20点/车道。

(3)水文、土质复杂或需要特殊处理的路段,可视实际情况确定。

原有路面强度是以路面实测弯沉值的计算弯沉值作为评定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L D =(L 0+Z a S)K 1K 2K 3(1)

式中 L o )))为测段内实测弯沉值的计算弯沉

值,0.01mm

Z a )))保证系数,与道路等级有关,补强二级

及二级以上的公路为1.5K 1)))季节影响系数K 2)))湿度影响系数

K 3)))温度影响系数

S )))弯沉值的均方差,0.01mm

S =

E n

i=1

(L

i

-L 0)

2

n -1

(2)

式中 L 0)))测段内实测弯沉值的平均值

L i )))测段内的实测弯沉值n )))测段内的测点个数

经补强后的路面必须保证在全年各个季节都具

有良好的使用状况,因而弯沉值测定应在一年内的最不利季节进行,当无法在不利季节测定时,要将测定值进行相应的换算。

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土质状况,路面结构厚度及旧路面状况将本项目全线划分为4段,根据划分路段对本项目旧路进行弯沉检测,对检测弯沉值进行统计加工,剔除差异较大特殊值,按照上述公式计算求得各路段计算弯沉值见表2所列。

2 设计原则及旧沥青路面病害处理

2.1 路面设计原则

根据老路病害调查结果和试验检测资料分析,路面结构强度状况较差,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应采取补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为此,本次设计在充分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交通量、业主建议和本项目原老路现状,按照文献[1]要求,确定设计原则如下:

(1)对老路采用加铺改造方案尽可能利用老路,仅对路面结构完全已损毁的路段进行处理。

(2)对于路面状况损坏不严重路段,将旧路面病害修复后,直接进行加铺补强设计;对于龟裂、纵横向裂缝大面积存在老路沥青面层,为消除该类裂缝对改善后路面的影响,将原老路沥青面层全部挖除,对原基层出现病害部分,根据面积大小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或C15混凝土进行修补后作为底基层使用,在此基础上加铺补强层或面层。

(3)终点1.2km 路段路面损坏严重,弯沉较大,不足以补强利用,因此路面结构按新建路面标准设计。

程设计

G O N GC H E N G S H E J I

高文号: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探讨

5工程与建设6 2009年第23卷第3期

373

2.2 旧沥青路面病害处理

(1)裂缝维修。对于水稳层轻微裂缝,仅需进行灌缝处理即可;由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的严重龟裂,应进行基层挖除补强处理,补强层一般采用水稳碎石(面积小于5m 2

的可采用C15贫混凝土补强)。

(2)拥包维修。对于轻微拥包进行铣刨处理,对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或水稳性不好,使基层松软而导致的拥包,应进行基层挖除补强处理,补强层一般采用水稳碎石(面积小于5m 2

的可采用C15贫混凝土补强)。

(3)坑槽、表面松散维修。对于面层坑槽松散路段采用沥青碎石进行修补,对于基层病害原因而形成的坑槽,应对基层进行挖除补强维修,补强层一般采用水稳碎石(面积小于5m 2的可采用C15贫混凝土补强)[2]。

3 路面结构设计

当原有路面计算弯沉值L 0大于由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计算而得的设计弯沉值L D ,说明现有路面强度不足,需要通过修筑补强层来加强路面。3.1 确定原有路面当量回弹模量

为了直接使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需将原有路面

整体强度的代表值转化为当量回弹模量,即

E t =10002p D L 0

m 1m

2

(3)

式中 E t )))原有路面的当量回弹模量,M Pa

D )))标准轴载单轮传压面半径,cm L o )))原路面的计算弯沉值,0.01mm p )))标准轴载车型轮胎接地压力,M Pa m 1)))用标准轴载的汽车在原路面上测得的

弯沉值与用承载板在相同压强条件下所测得到的回弹变形值之比,即轮板对比值,应结合当地的对比试验结果论证确定,在没有对比试验资料的情况下,可取m 1= 1.1进行计算

m 2)))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扩大系数本项目经计算各路段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见表2所列。

3.2 分段计算路面补强厚度

按照文献[1]中规定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补强层厚度并进行结构验算。根据计算各路段最小

补强厚度见表2所列。

表2 原路面弯沉及最小补强厚度

段号原路面代表弯沉值/0.01m m

原路面回弹模量/M Pa 路面补强厚度/cm 上面层下面层基层1135121.545192106154.74516317195.94

5

25

4

531

32.0

弯沉较大,老路不足补强利用,按新建路面设计

本项新建路面结构层为:上面层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 -13(C),下面层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 C -20,基层35cm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 级配碎石。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改造设计实例得出在旧沥青路面改造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确保公路改造后工程质量,应对旧路认真细致调查、检测并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旧路的状况确定利用旧路的改造方案和补强厚度。

(2)为评价旧沥青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应在一年内最不利季节对旧路面进行弯沉检测,当无法在不利季节测定时,应将测定值换算为不利季节的测定值。

(3)对旧沥青路面各种病害进行处理,并在加铺前应对旧沥青面层进行拉毛处理,便于加铺层与旧路面更好粘结。

(4)当原有路面计算弯沉值L 0大于由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计算而得的设计弯沉值L D ,说明现有路面强度不足,需要通过修筑补强层来加强路面。

1参考文献2

[1] J 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2] 交通部公路司.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M ].北京:人民交

通出版社,2002.

[3] J TG 073.2-200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4] J 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5] J 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6] 黄 松.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成因与对策[J].工程与建设,2008,

22(3):425-427,430.

[7] 邵明建.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 ].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2001.

[8] 程正旺.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工程与建设,

2008,22(5):713-715.

道路维修施工方案(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

道路维修施工方案(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道路维修施工方案 一、混凝土道路维修施工 施工工艺: 垃圾外运→路床平整夯实→人工级配砂石摊铺→混凝土浇筑 一、局部道路:对凹陷的路面进行找补细石砼,凹陷的严重的人工凿除后重做砼路面,具体按建设单位要求施工。 二、(一)、路基工程 三、施工方法 四、施工前按图测放中线,复测横断面,测设出路基边线。 五、1、土方开挖 六、 a、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施工为主。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车装运,首先对原道路进行拆除外运,人工配合机械修整。 七、 b、施工前切实做好地表排水工作,避免排出的水危及附近构筑物便道等。 八、 c、加强测量控制。 九、2、路床: 十、A、填方 十一、 a、施工前,现场内淤泥、杂草、树根、垃圾清除干净,修好便道,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十二、 b、获得相应的参数,机械最优组合,碾压遍数,摊铺

厚度,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厘米。严格控制含水量,用洒水或晾晒的方法确保填料含水量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的±2%之间,填筑用料严格按图纸要求控制,当填筑土为不合格时必须进行换填。 十三、 c、摊铺整平: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以便获得均匀的压实效果,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随时检测密实度,压实度不底于95%。 十四、 d、碾压夯实:采用重型压路机配合15T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参数以实验段确定参数为准,横向重叠15—20CM,纵向重叠2M以上。 十五、 e、检查验收以相应的数据为准,判断是否合格。 十六、B、挖方 十七、挖方路基先用挖掘机开挖至路床上15cm后,在用推土机推至路床高度。碾压夯实、检查验收同上。 十八、3、特殊路基处理 十九、(1)、湿软地基处理 二十、对于道路沿线树木迁移后,路基深度米范围内的树根应全部清除,并按规范要求进行逐层回填。若发现湿软地基时,可对其进行晾晒、换土或加生石灰等措施处理。用生石灰处理时,施工应按设计图纸说明要求比例严格进行。石灰摊铺应均匀,以保证石灰拌和均匀;拌和完毕后及时找平,生石灰土拌和须经3小时后再上机械碾压密实。碾压时先稳压后追压,先轻后重。严紧碾压过度,以防翻浆。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及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a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 (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的经验和规范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 (一)基本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 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

(二)根据交通量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 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的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计算公司为: 35.4121)(∑==n i i i P P n C C N 对于北京BJ130型轻型货车 前轴:C1=1,C2=6.4,Pi=13.4KN ,ni=260 N=C1×C2×ni ×(Pi/P )4.35=1×6.4×260×(13.4/100)4.35=0.3(次/d) 后轴:C1=1,C2=1,Pi=27.4KN ,P=100KN,ni=260 N=C1×C2×ni ×(Pi/P )4.35=1×1×260×(27.4/100)4.35 =0.9(次/d) 对于东风EQ140型中型货车 前轴:N=7.9(次/d) 后轴:N=133.9(次/d) 对于东风SP9250型铰接挂车 前轴:N=110(次/d) 后轴:N=1704.3(次/d) 对于黄海DD680型大客车 前轴:N=129.3(次/d) 后轴:N=305.8(次/d) 对于黄河JN163型重型货车 前轴:543.3(次/d) 后轴:N=1534.8(次/d) 对于江淮AL6600型中客车 前轴:N=0.6(次/d) 后轴:N=0.7(次/d) 合计:N=4471.8(次/d) 累计标准当量轴次Ne 。 沥青路面高速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以15年计,车道系数η=0.45,则累计当量轴次为: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探讨改扩建公路路线的设计要点

探讨改扩建公路路线的设计要点 发表时间:2019-11-15T10:27:16.18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作者:赵安 [导读] 如今,越来越多的公路面临改扩建,而改扩建中的路线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扩建后的使用效果。 摘要:如今,越来越多的公路面临改扩建,而改扩建中的路线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扩建后的使用效果,因此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结合以往经验,积极总结在路线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从而保证设计质量。基于此,以下对改扩建公路路线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改扩建;路线设计;设计要点 引言 随着我国大力投资建设公路交通设施,贯穿城乡的公路网已经基本形成,然而,一些早期的公路项目却逐步落后于社会发展,甚至难以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所以,针对旧公路进行恰当的改扩建必不可少。旧公路的改扩建与新建公路存在较大不同,旧公路已经被限定在特定的地质水文条件下,原有的路线走向、主要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等均会对改扩建造成影响。 1改扩建公路设计的具体原则 改扩建公路时,总体方案有许多不同形式,例如双侧拼接和分离、单侧拼接和分离,以及混合加宽。不同的方式适合应用在不同的区域,例如,双侧拼接+局部分离方式通常适合应用到平面山区区域;单侧加宽则适合应用在山岭重丘地区的公路。对公路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且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最大限度对既有公路进行应用原则,并且要对各项技术指标内容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确保公路路线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改善交通环境。改扩建公路工程设计与施工期间,要将安全性予以高度重视,针对安全性问题进行科学评价,针对潜在的隐患和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要针对解决措施进行探讨,确保交通的安全性。针对原有公路中绕行距离长、发展冲突大、影响因素多的各项路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新路线,从而提高公路线路的合理性,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2原公路路线存在问题分析 2.1街道间隔较短 现代城市经济与功能体系的不断完善受传统地方规划影响,通常在公路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城市如今的发展现状,因此就极易造成城市内街道间隔较短,极易出现车流汇聚或堵塞的状况,自然难以满足大车流通行的需要,同时也为后续城市经济体系的持续构建造成了阻碍。因此,根据地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改扩建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城市分区与交通需求对道路通行状况进行重新规划,确保将改扩建工程经济成本消耗降到最低,且满足车辆通行安全性的要求,才能为后续城市经济交流平台的构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2.2桥梁质量存在问题 桥梁是现代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枢纽,对于引导车流、分散车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与旧公路类似,早期的桥梁结构与工程品质并不能有效满足现代社会的交通需求,甚至因为长期的超负荷运营而产生裂缝、坍塌等问题。若重新进行翻修或搭建支架,一方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2.3路基病害较多 原有城市公路体系构建寿命较长,在水土环境变动等多方面影响下,路基已经难以满足大荷载运输的需求,甚至部分地区地下环境已经出现空洞与岛状冻土等情况,如果无法及时解决以上问题,就极易对车辆通行造成影响,甚至引发交通用事故。另外,在公路路线设计工作中,设计者必须根据场地状况展开设计,在判断路线设计是否符合城市交通功能需求的同时,也同样需要借助岩土质量的等报告分析可能对道路整体性与质量性造成的影响,以便为后续改扩建工程的开展提供数据保障。 3改扩建公路路线的设计要点 3.1线形设计调研 线形设计是整个旧公路改扩建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的关键要素。设计人员在制定改扩建旧公路路线方案之前,必须对其建设基本情况、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准确识别出旧公路在长期运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病害、交通问题以及其他不利因素。针对安全事故频发、交通易堵塞路段和车辆通行风险较多的路段,设计人员应加强现场勘查,综合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改扩建旧公路的路线设计也应提前将上述原因纳入考虑范围,积极采取各种解决方法,若无法从根本上予以妥善处理,也要尽量规避。全面而系统的线形设计调研是改扩建旧公路路线设计的基础,也是其首要步骤。 3.2确定科学设计路线规划方案 改扩建公路线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于设计方案以及最终线路的确定应当在大量实地考察和对各项数据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项因素进行综合,从而得到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改扩建公路线路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各方的需求,不仅要改善交通现况,而且要确保交通本身的安全性,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气候,以及当地居民和政府的实际需求,综合各项因素,最终确定改扩建方案。 3.3纵面线形拟合设计 竖曲线中的坡度、坡长以及行车视距等因素均对于车辆安全通行具有重要影响。与平面线形不同,在竖曲线上通行的车辆主要表现于平动和法向转动。通常情况下,车辆经过纵向坡道时会在力的作用下逐渐增加速度,这也是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对此,设计人员应选择纵面拟合法。第一,把旧公路两侧存在的各种构造物作为路线设计的基本参考点,同时,使用分段拟合与分幅拟合两种设计方法。第二,根据旧公路的地理情况,以宁填勿挖为基本准则,将公路路线的纵向线性设计得较为平缓。第三,公路交通管理局为保证行车安全,往往会设置可通行车辆的最高高度,出于符合限高要求与构造物制约的考虑,公路的竖曲线必须保有3s及以上的路程。 3.4改扩建公路横断面设计分析 改扩建公路横断面设计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水文和材料情况等)结合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应既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拦截,并结合路基排水和附近农田灌溉综合考虑,做好排水设计,使之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在横断面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原有公路两侧现状,确定采用单侧加宽还是双侧加宽。一般来讲路面单侧加宽较好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只对原有公路的一侧进行开挖或填筑路基。但如果老路两侧都有林带或者不便于拆迁的电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方式

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5~20%;通过城市道路改造,选用优质环保路面材料,减少地表水污染,建设地表水调蓄系统,最大程度地把雨水保留下来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 一、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哪有,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即指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同时丰富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生态功能,让城市更加宜居。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实现生态目标,也要满足城市功能。因此,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必须要以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部门、各专业统筹配合,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2 城市道路建设在低影响开发中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的硬化地面减弱了雨水的渗透,雨季降雨量大时容易形成洪峰,导致城市部分区域积水;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加剧,极端气象条件和极端水文条件增多。 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道路面积不断增加,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5~20%。道路路基范围收集到的雨水量非常可观,而目前这些资源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如果能在现有雨水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绿化带用水特点,研究新型路面材料、雨水就地渗蓄、利用方式,就近收集道路径流作为地下水、路边绿化带的补充水源,对推动低影响开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低影响开发城市道路建设设计方式 3.1 城市道路实施现状 目前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以满足城市道路功能为目的,在雨水控制和利用思路上主要体现“排”上,忽略了对生态的保护和环境的影响;这种以“路面横坡收集-雨水口-市政管网”为主的道路雨水排放方式,主要缺陷有:①道路雨水经市政排水管网直接进入河道,道路绿地不能有效地滞蓄雨水,不能对地下水进行补充;②绿化带不能有效蓄留雨水,因经常性的浇灌绿化成为道路用水大户,每年都消耗大量自来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 ③雨季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造成洪涝灾害;④雨季地表水排水不畅,路面积水严重,面层湿滑,引发交通事故。 3.2 城市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城市道路路面传统做法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为城市建设需要、改善生态

沥青路面维修方案(完整版)

第一章沥青路面维修方案 第1节道路养护工程流程 道路巡视————路况资料汇总、评定————制定维护方案————组织现场维护————道路清扫、开放交通 第2节沥青路面维修 对于面积较大的龟裂、裂缝、分布密集的坑槽等处治工作可采用冷铣刨-热摊铺的方法加以修复。具体步骤如下: 1、路面病害调查及处治方案确定施工之前要对路面病害段、桩号、路面标高、宽度、病害范围、转弯半径、超高超宽、纵坡横坡、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级配、原材料产地和型号规格等作全面的了解和详细的记录,并严格按照这些数据指导施工。 2、路面勘测对路面病害段落进行测量,通过测点高程的比较来确定补修的面积、铣刨的面积和铣刨深度。路面修补范围的四边要平行或垂直行车方向,同时要尽可能把纵缝留在标线处或路边。 3、路面铣刨作业路面铣刨。作业包括切边、铣刨、铣刨废料运输、刨边角、清扫余渣、铣刨面复查等工序。在确定修补面积后,技术人员要把铣刨面积用粉笔画出来,然后用切割机将修补面积边线切出来,切缝深度一般要保证4cm左右。切边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坑槽槽壁垂直、槽边整齐。切边完成后,依据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的铣刨面积和铣刨深度沿行车方向逐刀地进行铣刨,一般来说铣刨的深度为3~4cm,但如果坑槽中有松散物或藏水,则应加大刨镜深度,直至彻底露出坚实底层为止。对于未铣刨但需加铺的路面,铣刨机要在来回行驶过程中将其拉毛,拉毛痕迹深度为3~5mm。铣刨机铣刨时,产生的废料通过传输皮带装上运输车辆,运到固定点进行存放,以备再生利用。铣刨完成后,还需用综合养护车(液压铺或人工)将铣刨机人(提)刀的斜边与切割机切缝间的少部分残留路面清除掉,然后人工将坑槽内残留杂物清扫干净。最后要对铣刨面进行检查和测量,查看锐刨面是否平整,松散物是否都铣刨掉,槽壁是否整齐垂直,测量铣刨深度是否合适,记录铣刨后各测点的高程,检查是否合格。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计算书汇总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计算书汇总 内容提要配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和已发行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的有关内容,东南大学编制了《公路路面设计程序系统》(HPDS2017),本文仅对其中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实例计算进行详细汇总,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实例计算汇总 0 前言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的设计方法与前规范有很大不同,为使设计人员较快掌握与之配套的《公路路面设计程序系统》(HPDS2017),特编本实例计算详细汇总。 表1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计算书汇总表 1 新建二级公路计算书 (1)新建二级公路计算书: 一、交通量计算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目标可靠指标 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900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 12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年) 12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方向系数 .55 车道系数 1 整体式货车比例 45 % 半挂式货车比例 25 % 车辆类型 2类 3类 4类 5类 6类 7类 8类 9类 10类 11类 满载车比例 .1 .41 .12 0 .38 .59 .32 .47 .41 .42 初始年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495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 2960466 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轻交通荷载等级 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7500888 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08 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7500888 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07 二、路面结构设计与验算 路面结构的层数 : 5 设计轴载 : 100 kN 路面设计层层位 : 4 设计层起始厚度 : 200 (m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模量泊松比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mm) (MPa) 料弯拉强度( MPa) 永久变形量( mm )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1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依据 1.1.1 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 F2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1.3 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公司的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 2、规划部门关于本片区道路的设计红线; 3、本道路1:500地形图及片区总体控制方案; 4、相邻已设计道路施工图资料。 1.2 主要技术标准 2、设计概要 2.1 工程概况 本项项目所在地点为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含垭路、A线、B等道路。其中包含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以及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本册图纸及说明为道路部分。 由于近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本道路现状路面出现了较多破损,水泥路面存在较多裂缝、错台、掉角、碎板、磨耗层脱落等病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本道路的改造,能大幅提高本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本项目所有道路均为改建道路,我院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掌握了本道路的使用状况。经过与业主的多次方案讨论确定:

道路改造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 设计过程 本项目于2015年2月委托我院进行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年5月13日王城施工图初步成果并报业主评审,2015年5月15日进行了施工图内审,并依据意见进行修改。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60-2004) 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12)《公路沥青混凝土里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13)《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 设计概要 3.1 工程概况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与泸州市毗邻,北与自贡市接壤,西靠乐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界云南省昭通地区。处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处,属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区。 三江口片区位于南岸东区北部,戎州大桥和大溪口间的狭长地带,是重要的城市节点,为《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内容为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酒都路道路红线宽度30m,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3.2. 序号指标名称 路名 1 道路名称酒都路 2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3 计算行车速度30km/h 4 横断面宽度30m 6 道路交通等级中等交通 8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系数 0.10 9 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 10 路面标准轴载BZZ—100 11 路面设计基准期15年 12 防洪标准1/50 3.3 3.3.1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为道路改造,维持原道路技术标准,平面拟合原有线形进行设计 ,对道路两侧进行加宽处理,根据最新控规新增两处路口,道路与小区出入口接顺,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沥青路面进行顺接;不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人行道铺装结构进行顺接。 3.3.2 纵断面设计 本次改造仅对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后加铺新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纵坡不变。地面道路设计标高和原有小区出入口连接处,若有高差,在工程范围内20m范围内过渡到地面道路设计标高。 3.4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布置维持现有红线宽度及车行道宽度,车行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 本次设计道路横断面在现状道路横断面基础上,机动车道两侧拓宽0.5m,车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现场施工测量过程中,若道路横坡不满足要求,则采用AC-20层进行调平,横断面布置形式如下: 酒都路:30m=4.0m(人行道)+9.5m(车行道)+3m(绿化带)+9.5m(车行道)+4.0m(人行道); 3.5路基 本工程为道路加宽改造工程,但根据新控规需新增两处路口,需要新建路基,具体要求如下: (1)路基填筑及压实度 路基填筑填料优先采用强度高、粒径小、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严格按规范摊铺和压实。对于同一填筑路段,要求同一层的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尽量均匀。一般路段路基填筑材料的重型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例 1.1道路等级确定 根据调查资料,基年交通量组成如下: 表3.1 基年交通量组成 由于路线为县级公路,因此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以下,则由预测年限规定: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及二、三级公路的规划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则由公式: N d =N (1+8%)n-1 (式1-1) 其中:N d —规划年交通量(辆/日) N —基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年平均增长率(%) n—预测年限(年) 即:规划年交通量为: Nd=[(150+80+100+120)×1.5+150×2.0+(120+110)×3.0]×(1+8%)15-1 =[345+150+300+180+360+330] ×(1+8%)15-1 =4890辆/日 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综合考虑选定道路等级为三级。

1.2结构设计 6.2.1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6.2.1.2.1轴载换算(基本参数见表6.1) 轴载换算公式如下: N= 35 .4 i i k 1 i 2 1p p N C C?? ? ? ? ? ∑ = (式6-1) 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P—标准轴载,(KN); P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C 1—轴载系数,C 1 =1+1.2×(m-1),m是轴数。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 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轴间距小于3m时,应考虑轴数系数;C 2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表6-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表6-2 预测交通量组成

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路面)

5.0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编制依据: 1、JTG F30-2014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2、JT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3、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4、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5、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6、设计图纸 二、工程要求: 1、强度等级:C35,28天弯拉强度5.0Mpa 2、坍落度:40-60mm 3、拌合及振捣方法:机械 4、部位:路面砼面层 三、材料: 1、水泥:湖南金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南方牌P.O42.5水泥 2、细集料:江西河砂,细度模数2.80 3、粗集料:采用四都碎石厂碎石,最大粒径31.5mm,4.75-31.5mm合成级配, 4.75-16mm 占37%、16-26.5mm 占45%、19-31.5mm 占18% 4、水:饮用水 5、外加剂:湖南衡阳金栋旺建材有限公司JD型高效减水剂 四、砼配合比设计步骤: 1、基准配合比(C35-B) ⑴、试配强度:fc=fr/(1-1.04Cv)+ts=5.82 ⑵、计算水灰比:W/C=1.5648/(fc+1.0097-0.3595*fs) =0.38 采用W/C=0.38 其中fr=5.0,c v=0.12,s=0.15,t=0.72,fs=7.4 ⑶、依据JTG F30-2003规范,查表4.1.4。选择用砂率: 砂的细度模数为2.80,选取砂率为S P = 38%。 ⑷、设计坍落度为40-60mm,选用S L=60mm。

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单位用水量: W0=104.97+0.309S L+11.27C/W+0.61S P=176 Kg 选用单位用水量为:180 Kg 掺外加剂单位用水量: 外加剂:湖南衡阳金栋旺建材有限公司JD型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为 12%~20%,掺量为1.8%,减水率为β=16%; 所以用水量W0w=W0(1-β/100)=151 Kg ⑸、计算水泥用量:Co=Wo/(W/C)=397 Kg ⑹、计算每立方米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 即:397+Mg 0+Ms0+151=2450 38%=Ms0/(Ms0+Mg0)×100% 解之得: Ms0=723Kg/m3Mg0=1179Kg/m3 ⑺、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水 397:723:1179:151 1 :1.82:2.97:0.38 外加剂,掺量为1.6%,水泥用量为397 Kg/m3,水灰比不变则: 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397:723:1179:151:7.15 1 :1.82:2.97:0.38:0.018 2、调整配合比(C35-A):水灰比减少0.02,则: ⑴、水灰比:W1/C1=0.36 ⑵、砂率:βs1=38% ⑶、用水量:Mw1=151Kg/m3 ⑷、计算水泥用量:Mc1= Mw1/ w1/c1=419 Kg/m3 ⑸、计算每立方砼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 即:419+Mg 1+Ms1+151=2450 38%=Ms1/(Ms1+Mg1)×100%

浅谈旧路改造设计几个要点

浅谈旧路改造设计几个要点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交通压力日趋严峻,部分现有道路已不能满足现状需求,需对原有道路改造、扩建升级,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旧路改造工程实例,谈谈旧路改造设计中需注意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旧路改造设计要点 0 引言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由于道路交通量增长、旧路面老化、高度城市化难于选择新线路方案等诸多原因,通过扩宽升级改造旧路是提高区域之间通道通行能力的经济、快速、合理和有效方法。然而,改造旧路与新建道路存在诸多差异,其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的优化程度直接影响工程规模和造价。依据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理论,本文将对旧路改造项目设计之要点和方法进行研究。 1 影响旧路改造因素分析 旧路改造设计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旧路条件,二是改造要求。 1.1 旧路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影响因素: (1)旧路平面线性及两侧用地条件 旧路改造设计中平面线位基本按旧路走向,考虑到两侧用地因素,一般有沿旧路中心线两侧加宽和沿路边线单边加宽两种情况。旧路的原有平面线性及两侧的用地条件,直接影响旧路改造的平面线性设计。 (2)旧路纵地面线、横地面线 旧路纵地面线基本决定了纵断面设计线,但由于旧路路面未必平整,所以需要结合横地面线进行设计,特别是当改造中心线偏移旧中心线较远时,即旧路设计高程与改造设计高程位置偏差较大时,则必须更加重视横地面线和旧路横坡。 (3)平纵线形组合 对行驶者而言,与平面线形相比,纵面线形是否平顺,在视觉上往往是影响线形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使人感到纵面线形不太好的主要原因是插入了小半径的竖曲线或插入了过多的竖曲线,应予以避免。一个平曲线内包含两个多个竖曲线时,会使驾驶者感到紧张,但是如果视野不是特别开阔,驾驶者正常的视野范围不会出现多个竖曲线。实践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平曲线包含多个竖曲线与车辆运行无大妨碍。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 崔振文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崔振文 发表时间:2018-07-02T13:07:35.4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作者:崔振文 [导读]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动脉,也应与时俱进。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动脉,也应与时俱进。目前,很多城市都涉及市政道路升级改造问题,如何既提高通行效率,又节省造价,还能美化环境,需引起设计师的重视。因此,本文对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政道路交通量增长迅速,在城区内行人,自行车,汽车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汽车保有量迅速发展,堵车现象较为严重,为保证交通运输的通畅,缩短运行时间,拓宽道路路幅,增设机动车道,实施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快速交通运输方式势在必行。 1市政道路改造设计科学内涵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道路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市政道路工程承担了重要的施工任务,优化了人们的出行环境,保证了城市道路的畅通和有序发展。纵观我国现有的市政道路工程,由于长期使用,一些早期的混凝土路面已经超过或接近设计周期并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虽然有些项目还没有达到设计年限,但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城市道路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城市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汽车轴载的重型化发展也对道路的质量与通行有了更大的要求,道路使用的变化以及设计和施工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市政道路项目的路面损坏逐年增加,综合利用质量持续下降,并对所使用的服务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迫切需要修复和翻新这部分道路。 一般来说,可采用三种维护措施,即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具有新表面覆盖物的水泥混凝土和道路修复。与沥青路面相比,混凝土水泥路面的修补更加困难。基于附加的沥青层,可以明显优化旧水泥路面的综合使用性能,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原来的旧水泥路面,使得施工更方便,而无需投入更高的成本和城市环境来进行市政道路交通。将不会有重大影响。因此,这种重建工程方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2市政道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中的道路运输作用日趋重要。虽然我国的城市道路和公路的建设不断完善,但是城市道路网的建设还有待于加强,不能适应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城市道路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道路建设与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不协调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对道路交通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增长速度缓慢,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的需求。这种情况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产生,使大量的城市交通超负荷运行。 2.2缺乏完善的市政道路网骨架体系 虽然我国目前的城市路网骨架建设已经初步完成,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城市路网骨架体系。尤其是在规划的道路网中绕城公路建设程度很低。拥有高素质服务、大容量和高速水平的公路在整个道路网之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导致了道路网整体的服务水平得不到提高。 2.3城市交通堵塞严重 除已实现规划的主干路和次干路外,许多早期建设的城市道路相对狭窄,已不能适应远景交通量的发展和交通流构成的变化。道路两侧因商业发达,行人密度高,又缺乏停车设施,路边停车现象严重,对交通造成很大干扰,使原本狭窄的道路更显拥挤,交叉口处通行困难问题尤为突出。公交站点及路线设置不够便捷导致市民不愿坐公交或不方便坐公交,致使自驾小汽车出行率大大增加,交通更加恶化。 3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 3.1路基的设计方案 路基的稳定性是决定道路是否能够经受长时间车辆荷载的基础,因而在施工中应注意对路基稳定性的检测。路基的稳定性与周围土体的结构性质、边坡的坡度与高度以及工程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施工前应全盘考虑路基的动静荷载,对地表的植物、种植土、有机土等达不到强度要求的原土进行压实处理,使其密度符合有关规范,充分保证路基的使用寿命。 3.2路面设计方案 高等级路面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是耐久性好,使用寿命较长,初期养护维修少。缺点是要求地下管线一次敷设到位,路面折裂损坏维修复杂,维修期长。而且对软土地基工后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垂直沉降变形的适应能力较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容易形成早期断板或破损。另外,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缝多,行车舒适性较差。 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速度快、施工方便,行车舒适、行车噪声低,局部开挖、修补比较方便,便于今后地下管线的二次埋设。但沥青混凝土路面也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耐久性差;二是路面的早期破坏严重,出现坑糟、开裂、车辙、抗滑性能不足等病害。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除了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原因以外,主要外因是交通量增长过快,重载、超载严重,使道路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内因主要是材料(沥青、骨料等)性能差,导致路面抵抗拉应力、剪应力、渗水和粘结老化等的能力相对不足。 3.3路面排水设计 首先,在路面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外侧的设雨水口,雨水是由雨水口进入雨水管道之内,通过雨水系统排入到河道之内。 其次,为迅速的排除路面的雨水,路面必须要设置横坡。道路的机动车道要采用的是双向横坡,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要采用单向横坡,坡向雨水口。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坡度为1.5%,人行道的坡度为2%。 3.4道路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是城市核心的重点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骨架、血管,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都需依靠它,其具备多样化的功能,那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一、设计资料: 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交通量年平均 区。 增长率为9.5%,设计年限为15年,该路段处于Ⅳ 2 二、交通分析: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累计当量轴次 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车型i P(KN) C1C2i N(次/日) 小客车 前轴16.5 1 18.5 6750 0.0686 后轴23.0 1 1 6750 0.05286 中客车 SH130 前轴25.55 1 18.5 2000 0.67194 后轴45.10 1 1 2000 3.42328 大客车 CA50 前轴28.70 1 18.5 1250 1.06448 后轴68.20 1 1 1250 58.5039 小货车 BJ130 前轴13.40 1 18.5 4250 0.00817 后轴27.40 1 1 4250 0.13502 中货车 CA50 前轴28.70 1 18.5 1500 1.27737 后轴68.20 1 1 1500 70.2047 中货车 EQ140 前轴23.70 1 18.5 2125 0.39131 后轴69.20 1 1 2125 111.74 大货车 JN150 前轴49.00 1 18.5 2125 130.647 后轴101.60 1 1 2125 2412.73 特大车日野 KB222 前轴50.20 1 18.5 1500 111.916 后轴104.30 1 1 1500 2100.71 拖挂车 五十铃 前轴60.00 1 18.5 187.5 58.2617 后轴100(3轴) 3 1 187.5 562.5 5624.304 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三、设计指标的确定 8 2 1 ? ? ? ? ? ' ' P P n C C i i 8 2 1 1 ? ? ? ? ? ' ' ='∑ = P P n C C N i i i i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