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思想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他尽管受教于柏拉图,但是他并没有一味的崇拜权威,不具有自己的想法。
他最重要的名言之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表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真实想法。
在哲学方面,他有着与老师不同的观念,他认为世界是有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
这一观点在形成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时,实体论呼之欲出。
亚里士多德“实体论”是代表古希腊哲学发展最高水平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逻辑基础上提出的,是古希腊哲学自然发展的逻辑结果。
同时,实体论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称为本体论或者共相论。
这一理论主要包含了什么是实体,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是什么,实体生存与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实体是如何生成的等四个问题。
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对实体下了一个基本的定义:“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
”在教科书《西方哲学史》中解释道:“一般说来,用来述说主体的东西或者是普遍的种属概念(如“人”“动物”等),或者是依附于被述说者的某种属性(如“白色的”“勇敢的”等),而被述说者则通常只能是具体的个别事物(如“苏格拉底”“那匹白马”等)。
”也就是说实体首先必须是具体的、个别的东西。
其次,实体是没有与之相反的东西的,即无属性。
另外,实体没有程度上的差别,即不可比性。
实体是一个“变中之不变”的一个存在。
在实体的概念之上,亚里士多德又提出了“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的概念。
实体有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之分。
第一实体指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例如某一个具体的人,这个杯子,这栋房子等等。
而第二实体用于指第一实体的属或种,例如“人”、“动物”,第二实体已具有抽象的特征。
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一实体是其他一切东西的基础,而其他一切事物有时被用来述说第一实体,有时存在于第一实体内部。
如果没有第一实体,其他东西就不再存在。
【推荐下载】西方哲学:浅论西方哲学中的实体观念

[键入文字]
西方哲学:浅论西方哲学中的实体观念
【摘要】以下为为您编辑的西方哲学论文:浅论西方哲学中的实体观念,敬请关注!!
希腊在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贡献就是孕育并发展了哲学,西方哲学体系里这样或那样的理论、观点都可在希腊哲学里找到其根源。
新康德主义者,弗莱堡学派的代表人物文德尔班说希腊哲学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探求世界的终极本原问题。
[1]具体说来是古希腊唯物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某一种或几种物质构成的;以理念论为代表的唯心论哲学家则认为精神性的一般本质是世界的本原。
在探讨这一问题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实体观念。
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念
亚里士多德完成了从神话语言到形而上学语言的转变,这在西方称为斯塔盖拉事件。
作为形而上学主要对象的实体,自然是这次事件的主角。
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对实体这一观念作了详细的阐述:实体,就其最真正的、第一性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最确切的意义而言,乃是那既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例如某一个个别的人或某匹马。
[2]这就是第一实体,它自身是主体与基质。
第一实体之所以最正当地被称为第一性实体,是因为它们乃是其它所有其它东西的基础和主体[3]。
还有那些作为种而包含着属的东西也被称为实体。
[4]这
1。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三大定律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三大定律
亚里士多德的三大定律:
1、在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运行的天体是物质实体的学说。
2、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
3、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真空是不能存在的,因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
这样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物理作用。
后世的物理学家牛顿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论断的谬误,指出了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直接原因。
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以说,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大厦没有造起来之前,整个西方世界都被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统治着。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I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举世公认的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求学、游学与办学,构成了他单纯而平凡的履历,热爱智慧并播散知识,贯穿着他伟大辉煌的一生。
亚里士多德出生在爱琴海北岸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一生经历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主要在马其顿和雅典度过。
公元前384-368年为成长和启蒙时期,由于其父担任马其顿王阿明塔斯二世的御医,故少年时代在宫廷中度过,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
公元前367-348年为求学和研究时期。
公元前367年,17岁的亚里士多德离开马其顿到雅典求学,进入了著名的柏拉图学园(这时的柏拉图已有60高龄,正处在对理念论的反思时期),潜心学习与研究长达20年之久。
公元前348-335年为游历和为师时期。
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由于多种原因离开了雅典,回到马其顿,然后前往小亚细亚一带游学考察,撰写著作,后受聘重返马其顿宫廷,任年仅13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公元前335-323年为办学和著述时期。
亚历山大继位一年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马其顿到雅典办学,选址于城东北郊的吕克昂(L ukeio),该学园被后人称为吕克昂学园。
由于他习惯于同学生边散步边讨论问题,人们又把他创立的学派叫做“漫步学派”(Peripatetikoi)。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病逝,雅典随即成为反马其顿运动的中心,亚里士多德因为与马其顿王朝的特殊关系而受到威胁,为免蹈苏格拉底的覆辙,不使雅典人对哲学犯第二次罪,他逃亡优卑亚岛避难,第二年病逝,享年63岁。
亚里士多德聪慧勤奋,博学多才,专心治学,著述宏丰。
据说他的全部著作多达1000多卷,留传下来的有47篇(只占全部著作的1/5,且不包括一些残篇),内容广泛,涉及逻辑学、自然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语言学和文学等学科,几乎覆盖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
中文译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共计10卷,300余万字。
亚里士多德实体问题的症结及尼采对该问题的消解

亚里士多德实体问题的症结及尼采对该问题的消解汪希达【摘要】实体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十个范畴的中心,他的哲学体系是以实体为中心进行建构的。
亚里士多德一生对于实体是什么的界定几经变化,最后没有定论,问题的症结在于他是根据自己对实体的定义去寻找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与实体相对应的存在物,但客观世界没有任何存在物可以满足他的定义。
尼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实体概念进行批判,认为实体是由于语言中的主谓结果过于发达而导致的,真正满足实体要求的只能是主谓结构中的主语,是语言结构的问题导致了实体问题的出现,从而从语言学的角度消解了实体问题。
%Substance is the center of the ten categories proposed by Aristotle and this category is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Aristotle estab-lishes his system of philosophy .Aristotle changes his idea about what is substance several times in his lifetime and in the end he has no con-clusion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of substance is that Aristotle tries to find its corresponding thing in the objective world according to his def-inition of it ,but he can not find anything to meet hisrequirements .Criticizing the conception of substance from the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 Nietzsche thinks that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is over developed in western language so that this problem is produced .The only thing which can meet the definition of substance is the subject in subject -predicate structure ,so from the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Nietzsche elimi-nates the problem of substance .【期刊名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实体;亚里士多德;尼采【作者】汪希达【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茂名5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161 亚里士多德实体问题的症结实体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十个范畴的中心,他的形而上学是围绕着对实体的追寻而展开的。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学说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学说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学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其后继者
提出的哲学理论,它涉及实体世界的多个层面,深刻地概括了宇宙间
实体世界的本质。
一、形式学说
亚里士多德形式学说建立在莎士比亚虚拟实体的观点上,认为是每件
实体都包含一个独特的形状(形式)和普遍的形式要素,所有实体除
去它们的定义和形式外没有物质实体可说,形式是实体真正的本质。
二、质料学说
质料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观点,认为实体之所以存在,完全是由它所具有的质和形式所决定的,一种事件和实体能够发生是
由其质料和形式所决定的,形式与质料都是实体世界中不可分割的要素。
三、历史发展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学说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世纪时,亚里士
多德就开始探究自然界实体的本质及本质是什么,其观点随着时代的
发展,被不同的学者加以发展和改进,如克莱因、锡耶、梅斯、瓦勒
等都有自己对形式和质料学说的解释。
四、影响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学说,对于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概念在维克多·威廉姆斯他的“要素哲学”中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形
式学派被Hegel 接纳并开发,成为现代哲学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概
念之一,从新哥特式宇宙到当代相对论,都受到了形式学说的深刻影响。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他在约前四世纪提出了实体学说,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哲学思想。
实体学说把实体看作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它把万物都包括在内,并推导出物体的各种特征。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实体、属性和关系。
首先,实体是客观存在,它是构成宇宙的本质物质,对应宇宙中地球上所有物体,并且实体可以自由流动、变化和存在。
其次,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是实体组成的一部分,它代表实体的各种特征。
最后,关系是实体间的联系,也是实体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实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决定着实体的行为。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重要的观点是对于实体的抽象化。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统一的,所有的实体都可以抽象化为一个统一的概念,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被称为“实体”。
同时,实体还是复杂的,它们还可以被分解成多个元素,每个元素都具有其自身的属性和关系,可以自由流动、变化和存在。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也有它的局限性。
实体的抽象可能并不能完全把实体表达出来,而且实体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因抽象而失去一些细节。
此外,关系也需要精确地表述,否则很难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思想,它把实体看作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这些元素都可以被流动、变化和存在,但它也存在局限性,抽象可能会缺失细节,关系
也可能难以确定。
实体学的本质是实体的统一,它表明实体的本质可以被抽象,同时也可以被分解,而这种抽象和分解是实体的基本本质。
亚里士多德哲学及其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哲学及其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1、在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的思想中,他认为构成运动之物本源和原因的正式物理学的研究对象,这个研究对象也构成了运动着的事物之中的形式和形态。
他指出事物运动的本原是由形式、缺乏和质料三本原构成。
亚里士多德将运动定义为:“潜在的现实化”。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运动不仅仅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运动更是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运动基于“潜在”并最终实现面对“现实”的转化,或者简单理解为,由缺乏的形式向现实的形式的转化。
这就是被后世广为传颂的所谓“四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最后四因可以归结为两因,即形式因、质料因。
关于运动的三本源可以被我们看做质料和形式,而潜在与现实同样可以被分别视为质料与形式的表现。
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念中的“三本原说”、“四因说”以及“潜在与现实关系说”,均将焦点集中于事物的质料与形式并对其进行分析。
从亚里士多德物理运动观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呈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
其中质料与形式相互作用,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缺一不可,这便将辩证法思想淋漓尽致地体现其中。
在这里的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学说被中世纪哲学家所利用,有些人把它引用为理论基础。
2、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实体学说可以说是把他的折中性、调和性的哲学特点推到了极至。
亚里士多德在建立自己的实体学说之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批判的同时也为实体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是他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之间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本质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的理念型相,还是可感事物之内的形式。
他对柏拉图的批判集中于“分离学说”,即一种对一般唯心主义的批判,从中也就涉及到了个别与一般、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设定的理念是无用的设定,可以通过归纳从特殊事例中看出来,无需逐个寻求每一样东西的定义,只要把握其中的类似之处就够了。
众所周知,此中提到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摘要:“实体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内容,“实体”是他的哲学的核心范畴。
亚里士多德对于“实体范畴“的论述包含有唯物主义的因素,同时也包含有极大的混乱,也存在着错误的观点。
“实体”这个的内容和对它的理解,一直是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剧烈斗争的场所。
为了科学地了解哲学史上两条路线的斗争,站在辩证唯物主叉立场,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
的代表作《形而上学》中。
“实体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内容,“实体”是他的哲学的核心范畴,可以说。
亚里士多德哲学主要就是论“实体”的理论。
在亚里士多德着作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实体”理论,无论是它的正确方面还是错误方面,对以后的哲学家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实体”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原意是世界万物的基础或支撑物。
早在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初期就提出来了,但对于这个范畴第一次作系统和深刻地研究和探讨的则是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他那个时代的哲
学和科学的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他的“实体”范畴的提出,实质上是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的探索。
从对实体数目的了解来看,有的哲学家主张“实体”是一个,有的哲学家主张有几个,有的哲学家则认为“实体”数目无限。
从对“实体”的性质和内容的了解来看,主要分成两派,一派称“实体”为“单纯物”,例如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等哲学家就是如此,他们认为实体就是水、气、火等。
一派称“实体”为一般概念,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实体就是“数”或
“点”“线…面”。
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前人在“实体”范畴上的观点,提出自己关干“实体”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首先一个涵义就是形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原
始东西。
“实体”是个别具体的事物,如某一个人或某匹马等。
他把个别具体事物称为“第一实体”。
“第一实体”是其他一切东西的基础,如果没有“第一实体”存在就不可能有其他东西存在。
除了“第一实体”外,还有“第二实体”。
“第二实体”是指“第一实体”的属和种,就是指一般或普遍的东西,例如张三,李四是“第一实体”,“人”、“动物”便是“第二实体”。
“第一性实体”和“第二性实体”的
关系,就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第二实体”依赖于“第一实体”而存在,例如没有个别的人存在,也就没有“人”这个“属”和“动物”这个“种”。
同时,只有“第二实体”的属和种,才能更得当地说明“第一实体”是什么。
例如,在说明一个个别人是什么的时候,我们说某某是“人”或说某某是“动物”。
亚里士多德还指出,只有“第一实体”存在,其他性质,属性才能存在。
他对“有”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
他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有好几种意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