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与知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亚里士多德.ppt

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 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 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 林地区,这里有当时最好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亚里士多德现存的全部 著作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吕克昂学园的建立是古希腊科学发展 的中心之一。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 因而得名为“逍遥派”。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 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 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 了雅典。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三岁。去世的 原因可能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同时还存在他被毒死,或者 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致死的猜测。
──亚里士多德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孔子
(宫廷教师)
中庸之道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 师生关系-----敬重并不盲从 继承与突破 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不要放弃现实 幸福 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 实世界的真实性 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 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唯物论并不彻底
亚里士多德认为:
1.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所以很多方面都是没有男人那样 的性质,这是导致为什么女性没有能够成为哲学家的一个 理由!
柏拉图逝世后,亚里 士多德离开阿卡德米 学园,来到阿塔尔尼 亚城,便开始了他的 科学研究工作。 他研究的兴趣和范围 十分广泛,对当时所 能涉及到的学科都做 过研究,因此被称为 “百科全书式的学 者”。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与知识论

吕克昂学园
亚里士多德是亚力山大的导师。但亚力山 大虽尊敬老师,却并不喜欢哲学,至少没 有这方面的天赋。 柏拉图死后12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 昂创建了他自己的学园。由于他喜欢在散 步时讲学,所以他的追随者被称为步行者, 逍遥学派。 亚力山大死后,雅典人起来反抗马其顿统 治者。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雅典避难。
亚里士多德的个人风格
亚里士多德最突出、也是最为后世称道的一个特 点,是他的渊博。他是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 家,不仅通晓当时所有的知识,而且系统地整理 这些知识,把它们分门别类,并把每一类知识加 以理论化,由此形成种种学科或科学。有一些学 科是他首创的,比如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的第二特点,是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分 类归纳的能力。例如他的生物学知识是以大量的 观察为基础的。 在亚里士多德死后的十五个世纪里,他被认为是 科学领域的权威者。而这也是伽利略不得不用实 验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论断并不科学的原因。 不过,他被当成权威并不是他的错。
哲学就是爱智
哲学是智慧的一种,也是最高的智慧。哲学的目的 是求取最高的知识。 哲学知识的产生有三个条件:一是因好奇而生,人 为摆脱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二是因闲暇而生,只 有在闲暇中人才能进行哲学思考;三是为自由而生, 它仅仅是为了知而求知,不是为实用而求知。 “正如我们把一个为自己、并不为他人而存在的人 称为自由人一样,在各门知识中,唯有这门知识才 是自由的,只有它才仅是为了自己而存在。” 哲学是神圣的,“神圣只有两层含义:或者它为最 大的神所有;或者对某种神圣东西的知识”。哲学 可以说是神学,一切知识都比它更为必要,但却没 有一种能比它更加高贵。
知识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说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知识有五个等级: 一切生物都有感觉 感觉。但并不都有记忆。 感觉 动物有记忆 记忆。但只有人才有经验。 记忆 人能从记忆中得到经验 经验。经验是最广义的知识,人 经验 通过经验得到知识和技术。 经验只知道特殊,技术 技术才知道普遍;有经验者只知 技术 道是什么却不知道原因,有技术者则知道原因,懂 得为什么;技术能传授而经验不能,知与不知的标 志就在于能否传授。所以,技术比经验更接近狭义 的知识——即科学。 技术也有不同种类和等级,有的技术为生活必需, 有的只供消磨时间并无实用。只有后一种技术中才 有智慧。因为智慧是以本原为知识的对象。 智慧。 智慧
亚里士多德ppt课件

(1)“一个三段论推理的结论是从两个前提得到的,不多于两个前提。 因为三个名词构成两个前提。”
(2)“每一个论证都是通过三个名词,并且不多于三个名词来进行 的。”
(3)“在所有的三段论中,前提之一必须是肯定的,不然,形成一个 三段论就是不可能的,或者它并不论说到所提出来的主词,或者原来的 见解被认为是预定的。”
尊师而不盲从;为真理而勇于争辩
哲学思想: 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 世界不可分割;物质受形式支配
生物学: 对动植物进行分类、解剖研究 物理学: 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创立逻辑学:三段论 伦理学: 中庸之道
3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前384 前367 前347 前343 前336 前335 前323 前322
5
史料链接
材料一 : 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由哲学家来统治 。在 理想国中把公民分为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三个阶级
材料二 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 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适当的判决……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主张和政治主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哲学思想: 柏拉图: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
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制度
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
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
国家的起源、本质、理想
的社会政治制度等一些重
要的政治问题,不仅系统
的论述了过希腊的城邦政
治思想,而且第一次创立
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
11
①他对五百多种动植物进 行分类,对五十多种动物 进行解剖研究 ②他是将生物学分门别类 的第一个人,并为之写出 了专门著作。 ③他也是详细叙述很多种 动物生活史的第一个人。
亚里士多德完整版课件

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
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2013年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 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途径。下列思想家 中属于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庸理论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逍遥学派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 ,尊师而不盲从克里昂学园 学,当仁不让于师创办私学
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基人
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2010年浙江文综卷,12)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
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
他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 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 “中道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他的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 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孔:侧重政治考虑,是协调礼和仁的方法。 ②亚:主张舍弃两端而取中间;
孔:强调“度”(过犹不及),没有否认两端不好。 ③亚:以维护雅典民主政治为目的;
孔:以恢复周礼,维护贵族权威为目的。
对局限世性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① ②1大、本贡基科质献本学体,哲研现建学究出立观方奴了是面隶多徘,主是个徊阶一学在级位科唯的博的心思学学主想者科义局,体与在限系唯许性物多。主领义域之作间出。重
出 生 于 御 医 之 家
《亚里士多德》课件

。
亚里士多德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 园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哲学
家和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背景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柏拉图学 园学习了20年,这是他接受的 主要教育。
在学园中,他学习了数学、天 文学、音乐、政治学和形而上 学等方面的知识。
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深 远,使他成为了柏拉图主义者 。
亚里士多德的学术贡献
01
02
03
奠定逻辑学基础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学 理论,如三段论、推理等 ,对后世逻辑学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
形而上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实体论 、本质论等思想,对中世 纪经院哲学和近代西方哲 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伦理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 ,如德性伦理、幸福主义 等,对后世伦理学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逻辑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推理系统在某些情况下过于简化,无法处理复杂
的逻辑问题,与现代逻辑学相比存在局限性。
03
形而上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世界由形式和质料组成,这种观点在解释物质世界
的本质和起源时存在困难,与现代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观念存在冲突。
亚里士多德思想引发的争议
伦理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主张中存在着一些争议,例如他认为奴隶制 是合理的,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中受到质疑和批判。
《亚里士多德》德的哲学思想 •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 亚里士多德的局限与争议
亚里士多德简介
01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公元前384年 的希腊,是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吉
拉城。
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 因此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 园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哲学
家和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背景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柏拉图学 园学习了20年,这是他接受的 主要教育。
在学园中,他学习了数学、天 文学、音乐、政治学和形而上 学等方面的知识。
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深 远,使他成为了柏拉图主义者 。
亚里士多德的学术贡献
01
02
03
奠定逻辑学基础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学 理论,如三段论、推理等 ,对后世逻辑学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
形而上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实体论 、本质论等思想,对中世 纪经院哲学和近代西方哲 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伦理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 ,如德性伦理、幸福主义 等,对后世伦理学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逻辑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推理系统在某些情况下过于简化,无法处理复杂
的逻辑问题,与现代逻辑学相比存在局限性。
03
形而上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世界由形式和质料组成,这种观点在解释物质世界
的本质和起源时存在困难,与现代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观念存在冲突。
亚里士多德思想引发的争议
伦理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主张中存在着一些争议,例如他认为奴隶制 是合理的,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中受到质疑和批判。
《亚里士多德》德的哲学思想 •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 亚里士多德的局限与争议
亚里士多德简介
01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公元前384年 的希腊,是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吉
拉城。
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 因此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PPT教学课件

3、某DNA片段所转录的mRNA中U%=28%, A%=18%,则个DNA片段中T%和G%分别
占( )。 B
A. 46%,54% B.23%,27% C.27%,23% D.46%,27%
A1 T1 G1 C1 1 2
T2 A2 C2 G2
mRNA Am Um Gm Cm
(A1+ T1)%= (A2+ T2)%= (A总+T总)% = (Am+Um)% (G1+C1)%= (G2+C2)%= (G总+C总)% = (Gm+Cm)%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
课标要求: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 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一、亚里士多德生平
1、家庭出身
前384年出生于希腊小城斯塔吉拉的马其顿御医家庭。
2、生活经历
前367年求学雅典学园师从柏拉图,被称“学园的灵魂”
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为 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 想进一步发展。
• 3、简并性:一种氨基酸有两种以上 的密码子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能防 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的遗传信息 的改变。
问题: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核糖体上的呢?
转运RNA(tRNA)
? 甲硫氨酸
U AC
反密码子
AU GGA U A UC
mRNA
核糖体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下
数量
面 我
DNA的遗传信息
核糖体随着 mRNA滑动. 另一个 tRNA 上的碱基与 mRNA上的 密码子配对.
亮氨酸
天门冬 酰氨
异亮氨酸
CU AUAG U U A G AU AUC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课件

政治学
君主制
亚里士多德认为君主制适合一个德才兼备的国王来统治。
共和制
他认为共和制是保护中产阶级利益和政治稳定的制度。
民主制
尽管批评民主制易导致专制,亚里士多德认为它可以实现广泛的参与和公正的决策。
自然学
观点 地心说 四元素 动物分类
描述
亚里士多德提出地球是宇宙中心,其他天体 围绕地球运转。
他将世界划分为地、水、火、气四种元素, 并认为它们的变化形成了所有物质。
他提出了详细的动物分类系统,基于观察和 比较动物的形态和习性。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与意义
1 中世纪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影响了中世纪欧洲的哲学和神学。
2 现代科学
他的自然学观点影响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生物学和天文学。
3 哲学传统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4
自然学
他对自然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科学观点。
伦理学
德性与伦理
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体通过追 求道德美德可以达到幸福和最 高境界。
中庸之道
他强调平衡和节制,主张通过 中庸之道源自避免过度和不足。幸福与终极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生 的最终目的,而道德美德是实 现幸福的关键。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 里士多德课件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体系囊括了伦理学、政 治学和自然学等不同领域。本课件将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背景、思想和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背景与生平
学生时代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私人教师。
学院创立
他在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院,称为“亚历山大学院”,教授各种学科。
《西方哲学史》亚里士多德哲学 ppt课件

比附! 人所想到的都是此岸世界,对上帝都是否定性的,“否定神学”,只能信仰。 为基督教提供了理论的基石。
“基督教教义的叔父”,新柏拉图主义斐洛是“基督教 教义的父亲”
ppt课件
16
三、怀疑论派:否定自我意识的哲学
(一)怀疑论之父:皮浪 感性和理性都怀疑,否认一切知识。
– 但是和东方不同,证明怀疑(求知),eg:撞墙,卧马车,海上的猪-“无 所谓”,死因:90岁参军,刺杀州长。
– 西方怀疑论的内在冲动,以身试法 – 中国:难得糊涂 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不做任何判断,这就是最高的善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约前384—322)
ppt课件
1
(一)“第一实体”学说
(1)第一哲学即形向上学就是关于实体的学说,实体是所谓“有本身”或“作为有的有”亚 里士多德把实体分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即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第二实体即种 属概念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依赖于第一实体。
质料是潜能,形式是现实。从质料到形式的过程就是从潜能向现实转化的过渡,而这种过渡 必然以运动为环节。包含了某些自发的辩证法因素。
ppt课件
3
(三)认识论
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承认感觉之外有物存在,把感觉当作认识的起点,感觉是对外物的 反映。感觉和记忆的积累形成经验,经验进而发展为理论。但过分抬高理性的作用,认为存 在着所谓的不死的理性灵魂,在这里又陷入了神秘主义。
ppt课件
4
(四)逻辑学
(1)确立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把思维形式和规律看作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规律的反 映,提出和区分了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方法。
(2)列举了十个范畴,实际上提出了范畴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的思想。探索了范畴的发展序 列问题。表明认识论和逻辑学一致的特点。
“基督教教义的叔父”,新柏拉图主义斐洛是“基督教 教义的父亲”
ppt课件
16
三、怀疑论派:否定自我意识的哲学
(一)怀疑论之父:皮浪 感性和理性都怀疑,否认一切知识。
– 但是和东方不同,证明怀疑(求知),eg:撞墙,卧马车,海上的猪-“无 所谓”,死因:90岁参军,刺杀州长。
– 西方怀疑论的内在冲动,以身试法 – 中国:难得糊涂 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不做任何判断,这就是最高的善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约前384—322)
ppt课件
1
(一)“第一实体”学说
(1)第一哲学即形向上学就是关于实体的学说,实体是所谓“有本身”或“作为有的有”亚 里士多德把实体分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即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第二实体即种 属概念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依赖于第一实体。
质料是潜能,形式是现实。从质料到形式的过程就是从潜能向现实转化的过渡,而这种过渡 必然以运动为环节。包含了某些自发的辩证法因素。
ppt课件
3
(三)认识论
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承认感觉之外有物存在,把感觉当作认识的起点,感觉是对外物的 反映。感觉和记忆的积累形成经验,经验进而发展为理论。但过分抬高理性的作用,认为存 在着所谓的不死的理性灵魂,在这里又陷入了神秘主义。
ppt课件
4
(四)逻辑学
(1)确立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把思维形式和规律看作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规律的反 映,提出和区分了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方法。
(2)列举了十个范畴,实际上提出了范畴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的思想。探索了范畴的发展序 列问题。表明认识论和逻辑学一致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如我们把一个为自己、并不为他人而存在的人 称为自由人一样,在各门知识中,唯有这门知识才 是自由的,只有它才仅是为了自己而存在。”
哲学是神圣的,“神圣只有两层含义:或者它为最 大的神所有;或者对某种神圣东西的知识”。哲学 可以说是神学,一切知识都比它更为必要,但却没 有一种能比它更加高贵。
亚里士多德实体论和知识论的评价
基础存在着。这个基础就是本原,也叫作“载体” (“躺在下面的东西”)。 载体是生成的基础,但还不是生成的东西。使得 生成物是此物而非彼物的,是它的形式。因此形 式也是本原。 形式中包含了具有和短缺的对立,短缺就是尚不 具有这种形式或尚是另一种形式。所以有三种本 原:载体(质料)、形式和短缺。
知识等级说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与知识论
形而上学;对理念论的批判;存在与本质;四因说; 实体与共相;范畴论; 知识的等级,知识的分类;理论知识;实践知识; 创制的知识;方法论
一、亚里士多德其人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最出色的学生。他在柏拉图 学园学习了二十年。
罗素说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柏拉图哲学的产儿。 但在一些重大哲学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完 全不同于柏拉图的见解和理论。
柏拉图死后12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 昂创建了他自己的学园。由于他喜欢在散 步时讲学,所以他的追随者被称为步行者, 逍遥学派。
亚力山大死后,雅典人起来反抗马其顿统 治者。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雅典避难。
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由来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名 著。但他本人没有给这本书命名。他死后200多 年,后人整理他的手稿时,临时定名为《物理学 之后》。
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离不开质料与形式(上帝除 外)。但使得一事物是这样存在而不是那样存在 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形式。
四因说
然而,具体事物是变化着的。所以柏拉图认为知 识的对象不可能是具体事物。但亚因而拥有知 识。为此,先要弄清楚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原因。 他区分了四种原因:
这样,亚里士多德就否定了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才 是不灭的实体的观点。他认为每一个别具体的事物 都是一个实体。实体包含了共性与个性。
但亚里士多德又认为,共相也是一种实体。于是有 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之分。第一实体即具体事物的 独特性质,第二实体即具体事物的类或共相的本质。
这是一个不彻底的解决方案。它导致中世纪经院哲 学中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旷日持久的争论。
第二种实体,即第二种本质,是从分类中看到的 本质。由于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对事物进行分类。 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把事物的存在方式分 为几个大类。于是有了范畴学。
范畴论
任何一个事物都首先作为“这个”而存在。 所以实体性是最根本的存在特性或存在方 式。此外,事物的存在方式还包括:数量、 性质、关系、地点、姿势、时间、状态、 主动、被动。
有一个说法是,亚里士多德把柏拉图飘在 空中的哲学,拉到了地面上。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最重要的部分,是实 体论。亚里士多德对共相问题的认识比柏 拉图更具常识性。但是亚里士多德并没有 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亚里士多德知识论不同于柏拉图之处是, 他重视从感觉经验中获得知识。他为后来 的经验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存在与本质
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用存在与本质进行哲学研究。 对事物的认识首先要判断它是否存在,所以存在 判断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判断它是什么。为此要 研究事物的本质。
实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具体事物的独特性,即 它是“这个”而不是那个的独特的存在本质。二 是事物的类别或共性,即相同的或相近的事物所 共有的本质。
方法论
柏拉图的回忆说是以先天知识为对象,先天知识 即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例如几何学的公理和逻 辑学知识。所以柏拉图更重视理性的直观和直接 洞见。
亚里士多德重视从感觉经验中获得知识。为此他 提出一种定义法,即属加种差。实际上是对经验 进行分类和归纳,求得知识的方法。
仅仅分类和归纳还不够,因为很多经验需要借助 推理和分析成为知识。所以他研究逻辑学,并总 结出三段论的推理分析方法。他是逻辑学之父。
质料与形式
柏拉图认为一切可见可感的具体事物都不是真实 存在的实体,真实存在的实体是理念。亚里士多 德认为存在就是具体事物的存在。每一个存在着 的具体事物都是一个实体。
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都包含了质料和形式两 方面。质料就是构成这个东西的东西,例如一个 雕像由一块大理石构成。形式就是使得这个东西 具有其独特样态的东西,例如一块大理石必须被 雕凿出某种形状才成为一种塑像。
柏拉图形容亚里士多德,就像一匹刚出生的小马 驹,一生下来就用蹄子踢它的母亲。
亚里士多德敬爱柏拉图,他说:我爱我师,但我 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的个人风格
亚里士多德最突出、也是最为后世称道的一个特 点,是他的渊博。他是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 家,不仅通晓当时所有的知识,而且系统地整理 这些知识,把它们分门别类,并把每一类知识加 以理论化,由此形成种种学科或科学。有一些学 科是他首创的,比如逻辑学。
但是亚里士多德也发现,最高的知识——理性认 识的最高原则,是不能用定义和三段论获得的。 它需要直觉。例如对上帝的知识。
哲学就是爱智
哲学是智慧的一种,也是最高的智慧。哲学的目的 是求取最高的知识。
哲学知识的产生有三个条件:一是因好奇而生,人 为摆脱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二是因闲暇而生,只 有在闲暇中人才能进行哲学思考;三是为自由而生, 它仅仅是为了知而求知,不是为实用而求知。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知识有五个等级: 一切生物都有感觉。但并不都有记忆。 动物有记忆。但只有人才有经验。 人能从记忆中得到经验。经验是最广义的知识,人
通过经验得到知识和技术。 经验只知道特殊,技术才知道普遍;有经验者只知
道是什么却不知道原因,有技术者则知道原因,懂 得为什么;技术能传授而经验不能,知与不知的标 志就在于能否传授。所以,技术比经验更接近狭义 的知识——即科学。 技术也有不同种类和等级,有的技术为生活必需, 有的只供消磨时间并无实用。只有后一种技术中才 有智慧。因为智慧是以本原为知识的对象。
知识分类说
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是理论(思辨)知识; 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实践知识;为着创作 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创制的知识。
理论知识包括物理学、数学和形而上学。 实践知识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 创制的知识包括艺术、工艺等。 实践知识和创制知识的区别在于本原不同,虽然
两者的运动本原或根源都在自身——即实践者和 创制者,但实践者靠意志或意图,创制者靠理智、 技术和能力。实践知识是行的知识,以至善为目 的。 逻辑学是科学知识的工具,但不是科学本身。
这样,亚里士多德就把存在分为十大范畴。 在判断了事物是否存在——即是否是一个 实体后,接下来,就是从十大范畴判断事 物以什么怎样方式存在,或者说,它们如 何存在。
三、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论
本原
获知就是要认识事物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所以首 要的工作就是确定事物存在原因的本原。
本原指事物“存在、生成和认识由之开始之点”。 事物的生成不能无中生有,所以一定有某物作为
“形而上学”是日本学者根据《易经》“形而上者 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译来。
亚里士多德自己有时称“第一哲学”。第一哲学 研究宇宙自然的基础、基本规律或秩序。实际上 就是研究存在、如何存在的问题。所以形而上学 与本体论、存在论的意思大同小异。
对理念论的批判
根据理念论,一个具体的人是不完美的,是分有 了完美的人的理念。可苏格拉底既是人又是动物。 苏格拉底既分有了理想的人的理念,也分有了理 想的动物的理念?
柏拉图认为具体事物依赖于理念的存在而存在, 反之不然。亚里士多德认为反之亦然。
第三者证明:如果两个同类的具体事物是因为它 们共有的理念而联系起来,那就应该还有一个将 理念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理念。但这个理念与 那个理念联系起来也需要一个理念,以至无穷。
这个问题柏拉图自己在《巴门尼德篇》中也已经 意识到了。
亚里士多德的第二特点,是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分 类归纳的能力。例如他的生物学知识是以大量的 观察为基础的。
在亚里士多德死后的十五个世纪里,他被认为是 科学领域的权威者。而这也是伽利略不得不用实 验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论断并不科学的原因。 不过,他被当成权威并不是他的错。
吕克昂学园
亚里士多德是亚力山大的导师。但亚力山 大虽尊敬老师,却并不喜欢哲学,至少没 有这方面的天赋。
首先是形式因,即:它是什么? 其次是质料因,即:它由什么构成? 再次是动力因,即:什么创造了它? 最后是目的因,即:它为什么被创造? 现代科学只承认第三个原因,即动力因。
实体与共相
柏拉图所说的理念,其实是共相。柏拉图认为共相 是比具相或殊相更真实的存在,因为具体个别的事 物会有生灭变化。亚里士多德指出共相存在于个别 的具体事物之中,共相是从个别具体事物的类的特 征(共性)中抽象出来的。
哲学是神圣的,“神圣只有两层含义:或者它为最 大的神所有;或者对某种神圣东西的知识”。哲学 可以说是神学,一切知识都比它更为必要,但却没 有一种能比它更加高贵。
亚里士多德实体论和知识论的评价
基础存在着。这个基础就是本原,也叫作“载体” (“躺在下面的东西”)。 载体是生成的基础,但还不是生成的东西。使得 生成物是此物而非彼物的,是它的形式。因此形 式也是本原。 形式中包含了具有和短缺的对立,短缺就是尚不 具有这种形式或尚是另一种形式。所以有三种本 原:载体(质料)、形式和短缺。
知识等级说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与知识论
形而上学;对理念论的批判;存在与本质;四因说; 实体与共相;范畴论; 知识的等级,知识的分类;理论知识;实践知识; 创制的知识;方法论
一、亚里士多德其人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最出色的学生。他在柏拉图 学园学习了二十年。
罗素说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柏拉图哲学的产儿。 但在一些重大哲学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完 全不同于柏拉图的见解和理论。
柏拉图死后12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 昂创建了他自己的学园。由于他喜欢在散 步时讲学,所以他的追随者被称为步行者, 逍遥学派。
亚力山大死后,雅典人起来反抗马其顿统 治者。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雅典避难。
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由来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名 著。但他本人没有给这本书命名。他死后200多 年,后人整理他的手稿时,临时定名为《物理学 之后》。
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离不开质料与形式(上帝除 外)。但使得一事物是这样存在而不是那样存在 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形式。
四因说
然而,具体事物是变化着的。所以柏拉图认为知 识的对象不可能是具体事物。但亚因而拥有知 识。为此,先要弄清楚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原因。 他区分了四种原因:
这样,亚里士多德就否定了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才 是不灭的实体的观点。他认为每一个别具体的事物 都是一个实体。实体包含了共性与个性。
但亚里士多德又认为,共相也是一种实体。于是有 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之分。第一实体即具体事物的 独特性质,第二实体即具体事物的类或共相的本质。
这是一个不彻底的解决方案。它导致中世纪经院哲 学中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旷日持久的争论。
第二种实体,即第二种本质,是从分类中看到的 本质。由于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对事物进行分类。 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把事物的存在方式分 为几个大类。于是有了范畴学。
范畴论
任何一个事物都首先作为“这个”而存在。 所以实体性是最根本的存在特性或存在方 式。此外,事物的存在方式还包括:数量、 性质、关系、地点、姿势、时间、状态、 主动、被动。
有一个说法是,亚里士多德把柏拉图飘在 空中的哲学,拉到了地面上。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最重要的部分,是实 体论。亚里士多德对共相问题的认识比柏 拉图更具常识性。但是亚里士多德并没有 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亚里士多德知识论不同于柏拉图之处是, 他重视从感觉经验中获得知识。他为后来 的经验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存在与本质
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用存在与本质进行哲学研究。 对事物的认识首先要判断它是否存在,所以存在 判断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判断它是什么。为此要 研究事物的本质。
实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具体事物的独特性,即 它是“这个”而不是那个的独特的存在本质。二 是事物的类别或共性,即相同的或相近的事物所 共有的本质。
方法论
柏拉图的回忆说是以先天知识为对象,先天知识 即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例如几何学的公理和逻 辑学知识。所以柏拉图更重视理性的直观和直接 洞见。
亚里士多德重视从感觉经验中获得知识。为此他 提出一种定义法,即属加种差。实际上是对经验 进行分类和归纳,求得知识的方法。
仅仅分类和归纳还不够,因为很多经验需要借助 推理和分析成为知识。所以他研究逻辑学,并总 结出三段论的推理分析方法。他是逻辑学之父。
质料与形式
柏拉图认为一切可见可感的具体事物都不是真实 存在的实体,真实存在的实体是理念。亚里士多 德认为存在就是具体事物的存在。每一个存在着 的具体事物都是一个实体。
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都包含了质料和形式两 方面。质料就是构成这个东西的东西,例如一个 雕像由一块大理石构成。形式就是使得这个东西 具有其独特样态的东西,例如一块大理石必须被 雕凿出某种形状才成为一种塑像。
柏拉图形容亚里士多德,就像一匹刚出生的小马 驹,一生下来就用蹄子踢它的母亲。
亚里士多德敬爱柏拉图,他说:我爱我师,但我 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的个人风格
亚里士多德最突出、也是最为后世称道的一个特 点,是他的渊博。他是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 家,不仅通晓当时所有的知识,而且系统地整理 这些知识,把它们分门别类,并把每一类知识加 以理论化,由此形成种种学科或科学。有一些学 科是他首创的,比如逻辑学。
但是亚里士多德也发现,最高的知识——理性认 识的最高原则,是不能用定义和三段论获得的。 它需要直觉。例如对上帝的知识。
哲学就是爱智
哲学是智慧的一种,也是最高的智慧。哲学的目的 是求取最高的知识。
哲学知识的产生有三个条件:一是因好奇而生,人 为摆脱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二是因闲暇而生,只 有在闲暇中人才能进行哲学思考;三是为自由而生, 它仅仅是为了知而求知,不是为实用而求知。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 。知识有五个等级: 一切生物都有感觉。但并不都有记忆。 动物有记忆。但只有人才有经验。 人能从记忆中得到经验。经验是最广义的知识,人
通过经验得到知识和技术。 经验只知道特殊,技术才知道普遍;有经验者只知
道是什么却不知道原因,有技术者则知道原因,懂 得为什么;技术能传授而经验不能,知与不知的标 志就在于能否传授。所以,技术比经验更接近狭义 的知识——即科学。 技术也有不同种类和等级,有的技术为生活必需, 有的只供消磨时间并无实用。只有后一种技术中才 有智慧。因为智慧是以本原为知识的对象。
知识分类说
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是理论(思辨)知识; 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实践知识;为着创作 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创制的知识。
理论知识包括物理学、数学和形而上学。 实践知识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 创制的知识包括艺术、工艺等。 实践知识和创制知识的区别在于本原不同,虽然
两者的运动本原或根源都在自身——即实践者和 创制者,但实践者靠意志或意图,创制者靠理智、 技术和能力。实践知识是行的知识,以至善为目 的。 逻辑学是科学知识的工具,但不是科学本身。
这样,亚里士多德就把存在分为十大范畴。 在判断了事物是否存在——即是否是一个 实体后,接下来,就是从十大范畴判断事 物以什么怎样方式存在,或者说,它们如 何存在。
三、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论
本原
获知就是要认识事物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所以首 要的工作就是确定事物存在原因的本原。
本原指事物“存在、生成和认识由之开始之点”。 事物的生成不能无中生有,所以一定有某物作为
“形而上学”是日本学者根据《易经》“形而上者 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译来。
亚里士多德自己有时称“第一哲学”。第一哲学 研究宇宙自然的基础、基本规律或秩序。实际上 就是研究存在、如何存在的问题。所以形而上学 与本体论、存在论的意思大同小异。
对理念论的批判
根据理念论,一个具体的人是不完美的,是分有 了完美的人的理念。可苏格拉底既是人又是动物。 苏格拉底既分有了理想的人的理念,也分有了理 想的动物的理念?
柏拉图认为具体事物依赖于理念的存在而存在, 反之不然。亚里士多德认为反之亦然。
第三者证明:如果两个同类的具体事物是因为它 们共有的理念而联系起来,那就应该还有一个将 理念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理念。但这个理念与 那个理念联系起来也需要一个理念,以至无穷。
这个问题柏拉图自己在《巴门尼德篇》中也已经 意识到了。
亚里士多德的第二特点,是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分 类归纳的能力。例如他的生物学知识是以大量的 观察为基础的。
在亚里士多德死后的十五个世纪里,他被认为是 科学领域的权威者。而这也是伽利略不得不用实 验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论断并不科学的原因。 不过,他被当成权威并不是他的错。
吕克昂学园
亚里士多德是亚力山大的导师。但亚力山 大虽尊敬老师,却并不喜欢哲学,至少没 有这方面的天赋。
首先是形式因,即:它是什么? 其次是质料因,即:它由什么构成? 再次是动力因,即:什么创造了它? 最后是目的因,即:它为什么被创造? 现代科学只承认第三个原因,即动力因。
实体与共相
柏拉图所说的理念,其实是共相。柏拉图认为共相 是比具相或殊相更真实的存在,因为具体个别的事 物会有生灭变化。亚里士多德指出共相存在于个别 的具体事物之中,共相是从个别具体事物的类的特 征(共性)中抽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