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县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蛴螬

蛴螬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学名 Holotrichia oblita(东北大黑鳃金龟子)为害特点蛴螬是各种金龟子的幼虫的统称,菜田中发生的约30余种,常见的有大黑鳃金龟子、铜绿丽金龟子等。
蛴螬地下啃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根茎,致使全株死亡,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形态特征以大黑鳃金龟子为例。
成虫体长16~22毫米,身体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泽。
鞘翅长椭圆形,每侧有4条明显的纵隆线。
前足胫节外侧有3个齿,内侧有1个距。
老熟幼虫体长35~45毫米,体乳白色、多皱纹,静止时弯成“C”型。
头部黄褐色或橙黄色。
蛹体长21~23毫米,为裸蛹,头小、体稍弯曲,由黄白色渐变为橙黄色。
生活习性在北方多为两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55~150厘米无冻土层中越冬。
5 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越冬成虫出土盛期,晚上20:00~21:00时为成虫取食、交配活动盛期。
4月中旬形成春季为害高峰,夏季高温时则下移筑土室化蛹,羽化的成虫大多在原地越冬。
成虫有假死性、趋光性和喜湿性,并对未腐熟的厩肥有较强的趋性。
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合理安排茬口,前茬为大豆、花生、薯类、玉米或与之套作的菜田,蛴螬发生较重,适当调整茬口可明显减轻为害。
合理施肥,施用的农家肥应充分腐熟,以免将幼虫和卵带入菜田,并能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增强耐害力,同时蛴螬喜食腐熟的农家肥,可减轻其对蔬菜的为害。
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磷酸钙等化肥,所散发的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具有驱避作用。
适时秋耕,可将部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
②人工捕杀施农家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蛴螬;定植后发现菜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杀。
③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辛硫磷、水、种子的比例为1:50:600,具体操作是将药液均匀喷洒于放在塑料薄膜上的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后闷种3~4小时,其间翻动l~2次,种子干后即可播种,持效期为20余天。
花生病虫害防治 PPT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花生病虫害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真 菌病等。其中,病毒病主要有花生黄化病毒、花生坏死病毒 等;细菌病主要有花生叶斑病、花生茎腐病等;真菌病主要 有花生锈病、花生疫病等。
病虫害对花生的影响
01
02
03
产量下降
花生感染病虫害后,植株 生长受阻,叶片变黄,果 实发育不良,导致产量大 幅下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
锈病
症状识别
花生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叶柄和豆荚。底叶先发病,初为水渍状小 点,后逐渐扩大为黄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周围有金黄晕圈,严重时叶片发黄,引起早期落叶。病 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末,即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防治方法
绿色防控技术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综合防治措施
结合花生生长特点及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多种防治手段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确保花生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 发展。
展望未来花生病虫害防治研究与应用
强化科研投入
加大对花生病虫害防治研究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研发更高效、环保的防治技术和 产品。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
腐病
症状识别
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花生根部,使根部变黑腐烂。受害植株矮 小,下部叶片发黄,开花前后出现“黑根”,最终导致根部枯死。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
蚜虫
症状识别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严重时可使叶片卷缩、变 形,影响光合作用,造成严重减产。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导致霉菌滋生,影响植 物正常生长。
花生蛴螬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
关键 词
介 绍花 生蛴螬 的生 活史及 习性 , 分析 其重发 原 因 , 并提 出相 应 的防 治方法 , 以为 花 生蛴 螬 的防 治提 供 参考 。
B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1 )2 0 8 一 1 0 7 5 3 (0 1 1— 10 O
花 生 蛴 螬 ; 生 ; 治 发 防 中 图分类 号 ¥ 3 . 2 4 56 文 献标 识码 5
质量 的最重要 害 虫。 1 蛴 螬 的 生 活 史 及 习 性
蛴螬 成 虫即 金龟 甲 , 于 昆虫纲 鞘翅 目金 龟 甲科 。 属 在新
泰农 业上 发生 危害 的金 龟 甲主要 有 3种 : 黑金 龟 甲 、 大 暗黑 金 龟 甲、 铜绿 金龟 甲。 3种金龟 甲的生 活史和 习性 。 是在 这 只 越 冬 虫态和 发 生高峰 时 间 上稍 有 差别 , 他 大体 相 同。 其 金龟
连 年使 用 同一 种或 同一 类药 剂 , 害 虫 的抗 药 性 成倍 使 增 加 , 致花 生蛴螬 防 治效 果逐 年 下降 。 导 因此 , 换 用药 、 轮 使 用 新 农药 及 使 用农 药 复 配剂 是 减 少蛴 螬 抗 药性 、 高 防治 提 效 果 的科 学途 径翻 实践 证 明 , 。 甲基 异柳 磷与 辛硫 磷 、 死蜱 毒 等轮用, 聚酯 类农 药 与 甲基异 柳磷 混 用 , 防 治花 生蛴 螬都 对
3 %以上 的药 液 无法 到 达 防 治蛴 螬 的有 效部 位 , 浪 费 药 0 既 液, 又降 低防 效 。 因此 , 蛴螬防 治 的过 程 中 , 雾 器 的喷头 在 喷
一
黑金龟 甲在 其 世代 史 中 , 虫和 成 虫均 能在 土壤 中越 冬 , 幼 到 4月 中旬后 , 虫 开始 出土 , 成 6月上 中旬后 开始 成群 出现 , 并 逐渐 达 到高峰 。 虫交 配 后 7 9d开始 产卵 , 成  ̄ 产卵 的高 峰期 在 6月下 旬 , 孵化 变 为幼 虫 的高峰 期在 7月初 , 虫 发生 卵 幼 危害 高峰 期 在 7月上 中 旬左 右 , 蛹 高峰 期在 9月 中 旬左 化 右, 羽化 的高峰 期在 当年 1 0月。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田蛴螬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田蛴螬发生及产量的影响摘要:花生田分别采用免耕清理秸秆、免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休耕田、翻耕清理秸秆五种耕作方式来进行田间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数量最多,为每平方米12.8头,其次是免耕清理秸秆处理每平方米11.4头,以休耕田处理蛴螬数量最少,为每平方米8.6头,虽然各不同处理花生田间蛴螬的数量不相同,但各处理间蛴螬数量差异不明显。
其中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经济效益最优。
关键词:花生田;耕作方式;免耕;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产量中图分类号:s43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7-1565-02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而言的一种新型土壤耕作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保护土地,减少耕作次数,实行免耕播种、化学除草等[1-4]。
近几年来,随着大型机械的推广普及,中国大面积实施农业耕作制度改革,其中以保护性耕作作为主要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5,6]。
花生免耕栽培是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到在一定年限内免除一切耕作,不进行任何方式的田间翻耕直至收获,是保护性耕作研究的重要内容[7]。
但是由于实行少耕、免耕的面积不断扩大,以及大型机械的推广普及,小麦高留茬和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为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滋生场所[8]。
另外,这些未经腐熟的秸秆都是蛴螬良好的饲料,十分利于蛴螬的繁殖与生长,易引起蛴螬的大暴发。
在中国危害花生的蛴螬有50多种,是危害花生最主要害虫之一[9-11]。
本试验主要研究花生田免耕对蛴螬数量及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对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条件试验地选择在山东省胶南市试验农场内,该地区土壤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肥力基本一致,前茬为小麦,收获留茬高度为20 cm,小麦收获后立即进行花生播种,不施任何肥料和杀虫剂。
蛴螬发生为害原因及对策

《基层农技推广》2016年第9期Primar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2016,Vol.4,No.9 经验交流针对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15年部分乡镇大豆田蛴螬发生较重,田间出现点片发黄、萎蔫的情况,埇桥区农委2015年10月23日组织农技人员开展田间调查,综合分析发生危害严重的状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蛴螬是埇桥区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危害埇桥区的蛴螬主要是暗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幼虫。
蛴螬在埇桥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为主,一般4月份开始化蛹,6~7月份为成虫出土高峰,成虫喜食杨树叶、榆树叶,喜欢在花生田、山芋、大豆田取食危害。
近年来,随着埇桥区花生、山芋种植面积的减少,金龟子主要集中在大豆田取食、产卵,幼虫取食大豆根系,造成危害,严重时造成大豆发黄死苗。
1地下害虫发生情况秋种前,埇桥区农委对全区62个自然村的175块大豆田,65块玉米田,26块花生田进行挖查。
发现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金针虫少见,未挖到蝼蛄。
一般田块虫口密度在5~15头/m2,重发田块60~70头/m2,全区发生密度加权平均值为8.69头/m2;分作物统计,花生田加权平均密度为6.0头/m2,大豆田加权平均密度为20.72头/m2,玉米田加权平均密度为1.73头/m2。
永安、时村等部分乡镇大豆田蛴螬发生较重,重发田块呈点片分布。
大豆根系被咬食后,植株发黄、萎蔫甚至枯死,影响大豆鼓粒,形成瘪粒。
2蛴螬发生为害程度重的原因2.1耕作层变浅秋种时土壤连续多年旋耕而不深翻,造成耕层变浅,夏种时秸秆还田机械碾压次数多,造成田间土壤板结,导致大豆主根不能下扎、根系侧生,降低了大豆抗、耐病虫害的能力。
2.2种植模式单一连年一麦一豆的种植,加重了地下害虫的发生。
2.3疏于防治部分农户多年没按技术要求,防治地下害虫,导致区域性虫口密度较大。
2.4田间林木品种单一埇桥区田间林木多为杨树,品种单一,为蛴螬的成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蛴螬的成虫喜食杨、柳等树叶),经多年积累,虫口基数较大。
花生虫子了用什么方法能去掉

花生虫子了用什么方法能去掉
花生虫子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会在花生地里大量繁殖,给
花生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的危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去
除花生虫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花生虫子。化学农药
是一种常见的防治虫害的方法,它可以迅速有效地杀灭花生虫子,
从而减少它们对花生地的危害。在使用化学农药时,我们需要按照
产品说明书上的指导,正确地稀释和喷洒农药,以免造成对环境和
人体的损害。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去除花生虫子。生
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天然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
的繁殖和危害。在花生地里,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或者寄生虫,
比如瓢虫、蚂蚁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捕食花生虫子,从而起到防
治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采用农业机械化的方法来去除花生虫子。
比如,可以利用拖拉机等机械设备在花生地里进行深翻和耕作,将
地里的虫子暴露在阳光下,从而减少它们的数量。此外,还可以利
用农业喷雾机等设备,对花生地进行喷洒,以达到去除花生虫子的
目的。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利用植物的天然特性来
去除花生虫子。比如,可以在花生地的周围种植一些对花生虫子有
驱避作用的植物,比如薄荷、迷迭香等,它们可以释放出一些气味
或者化学物质,对花生虫子起到一定的驱避作用。
综上所述,去除花生虫子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防治。在进行防治时,我们需要注意选
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以确保防治的效果。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
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作者:翟兆鹏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6期翟兆鹏本文从花生生长习性、花生病虫害发生现状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入手,提出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以其为花生种植业的发展与推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花生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1、生长特性因素。
花生属豆科作物,自身为无限开花结实习性作物,开花期与结实期较长,病虫害出现几率分布在各个生长发育期,一些细菌和病虫卵蛰伏于土壤、种子、植物残株中,当遇到合适发育期,对植株进行侵害。
同时,花生也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明确花生病虫害现状,避免花生病虫害侵袭。
2、主要病虫害种类。
花生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随着全国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耕作制度改变,花生病虫害状况日趋严重。
山东地区花生主要病虫害有:白绢病、褐斑病、网斑病、病毒病、青枯病、菌核病等;虫害主要以金针虫、蚜虫、斜纹夜蛾、地老虎、棉铃虫等为主。
其中,病虫害多达50至60种,因此,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控,针对不同地域环境,季节特征来选取抗病抗虫害种子,有针对性地防止花生病虫害,降低花生遭受病虫害的几率。
3、宏观调控。
基于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方面越来越重视,应对花生本身无公害绿色品质的控制,因此,对花生产生病虫害时防治技术所产生的化学残留等需要全面防控检测,通过对花生各生长阶段进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建立完善的防虫体系。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1、整地。
土壤应为壤土或砂壤土,偏酸性,pH值为6-7,并具有一定的肥力和透气性,含水量应控制在70%左右,这样能促进花生根系形成根瘤,产生更多的氮素,以此优化土壤环境,达到防治花生病虫害的重要手段,达到最佳土壤环境,促进荚果良好发育和生长。
2、适时早播。
根据平邑县的气候条件和当地的气候特点,播种时期安排在5月前后,表层5cm土壤地温稳定在10至12℃时即可播种。
浅谈信阳花生产区蛴螬发生趋长因素及防治对策

时施 药 , 抓 住防 治 的 关键 时 期 , 治 没有 防
效果差。有的农民在进行药剂拌种或土
成 分 1 O 撒 于 垄 畦 , 后 进 行 播种 , g 5 然 或
加 重 , 般 地 块 减 产 2 % 3 %, 者 减 一 0- 0 重
产5% 0 以上 , 至 绝 收 。 止 蛴 螬 危 害 , 甚 防
害 的 以 铜 绿 丽 金 龟 为 主 。铜 绿 丽 金 龟 ,
体 长 1 - 1 m, 8 1 m , 、 胸 背 8 2m 宽 - O m头 前 板 、 盾 片 和 鞘 翅 呈 铜 绿 色 , 虫 腹 部 小 雄 黄 白 色 , 虫 呈 白色 。在 信 阳 市 花 生 产 雌 区 一 年 一 代 , 2 3 幼 虫 在 犁 底 层 下 以 -龄
越 冬 , 龄 幼 虫 越 冬 基 数 较 大 。每 年 的 3 3
月 下 旬 一 月 下 旬 ,随 着 自 然 温 度 的 升 4 高 , 续 上升到地表 危害 ,月 化蛹 , 陆 5 蛹
期 7 O , 6 初 成 虫 开 始 出 现 。 成 -1 天 在 月
后 播 种 。或 用 5 % 硫磷 按 药种 比1 5 0辛 :O 拌种 。 2 花 生 生 长 期 防 治 。根 据 蛴 螬 在 、
一
农 药 品 种 , 大 农 药 用 量 , 用农 药 , 加 滥 不 仅 没 达 到 防 治 效 果 , 而 造 成 蛴 螬 抗 药 反
性 增 强 。 治 更 加 困 难 , 带 来 天 敌 减 防 也 少 、 产成本增大等。 生 ( ) 境 因 素 影 响 四 环 。 近年 来 。 阳 林 区 绿 化 面 积 不 断 扩 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权县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作者:申子兰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7期
摘要:通过对花生田蛴螬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本县花生田蛴螬发生的主要因子是花生常年连作、适宜的农田环境、耕作粗放、秸秆还田面积大和农民防治意识淡薄及防
花生是民权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7万hm2以上。
近年来,蛴螬在民权县花生田发生逐年加重,为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据调查,蛴螬为害的田块,一般减产10%~30%,重者减产50%~60%,甚至绝收。
为此,近几年笔者对本县花生田蛴螬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综合分析了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俗名地蚕,属鞘翅目,群众习惯叫金豆子、瞎碰、老鸹虫等。
据我站黑光灯诱虫统计,金龟子种类主要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黑绒鳃金龟、黄褐金龟子,其中以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
金龟子多数种类一年一代,其中大黑鳃金龟两年一代。
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来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直至9月上旬,6~7月是成虫发生盛期。
成虫傍晚从土中飞出,群集在果树林木上交配,并取食为害,半夜后陆续离去,潜入草丛或松土中,喜欢在豆田、花生田和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壤中产卵,多选择土壤较湿润、疏松、背风向阳处,卵期15~30天。
7月上旬至下旬为产卵盛期。
7月上旬开始见幼虫,7月中下旬为卵孵化盛期,9月下旬开始入土越冬。
因此,7月中下旬至8月初是防治花生蛴螬的最佳时期。
蛴螬食性杂,主要为害麦类、马铃薯、花生、玉米、大豆、甘薯等大田作物的种子、幼苗及根茎,受害作物的根、茎切口整齐平截,植株枯黄而死,块茎被害,造成孔洞,轻者引起缺苗、断垄,重者毁种绝收。
成虫具有群集性、假死性、趋光性强,喜食作物和果树、林木的叶片、嫩芽、花蕾等,闷热无风的夜晚为害最重。
据调查,粘土地蛴螬发生最重,其次是沙壤土,沙土最轻。
二、发生原因分析
1.花生常年连作
多数农民因地少或其它原因,连年复种,致使土壤中虫源基数逐年增多,尤其是金龟子的幼虫(蛴螬)偏食花生果,为其集中为害提供了场所。
2.适宜的农田环境
一是花生、瓜菜、大豆等经济类作物特别是杨林面积的不断扩大,二是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未腐熟的畜禽类粪便堆积在田间或地头,为金龟子的成幼虫提供了良好的滋生场所。
3.耕作粗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了,田间管理却粗放了。
一是除草剂的大面积使用减少了土地中耕次数。
二是我县农民一年只在小麦播种前对耕地进行翻耕一次,而现在使用的大部分是旋耕机,对深层幼虫机械杀伤力低,使蛴螬各虫态不断发育,为害严重。
4.秸秆还田面积大,土壤有机质增多
小麦和玉米的秸秆还田后,应深耕,而农民群众图省事,90%以上田块为旋耕。
秸秆不能深埋(未腐熟的秸秆是蛴螬良好的饲料),为蛴螬提供了充足的食源。
5.农民的防治意识淡薄
蛴螬主要为害作物的地下部位,地上看不到虫,轻视了对蛴螬的防治,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适期,加之土壤处理面积小,虫源基数逐年增多,为害逐年加重。
6.防治方法不当
据调查,目前许多农民仍喜欢使用甲拌磷等一些旧药,而蛴螬对其又有较高的抗药性,加之金龟子成虫有甲壳护体,幼虫隐藏在地下,农药难以直接触及虫体,防治比较困难。
7.滥用农药,杀伤了天敌
近年来,随着化学农药(特别是假劣农药)的大量使用,杀死了大量天敌。
如步行甲、青蛙、蟾蜍、鸟类等。
三、防治对策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成虫、幼虫兼治,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1.农业防治
1.1轮作倒茬实行花生—小麦、玉米(大豆)两年三轮作,压低田间虫源基数。
1.2精耕细作、深耕勤耙可借机械作用杀伤部分虫体,特别是深耕,可消灭越冬虫源。
1.3冬灌蛴螬抗水能力差,秋季作物收获后进行冬灌,可大大降低虫口密度。
1.4合理施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做到氮、磷、钾肥合理配比,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钾及微肥。
1.5 适时浇灌7月下旬至8月上旬花生进入需水临界期,也是蛴螬的危害盛期,如遇干旱,可结合抗旱浇水淹杀。
1.6适当晚播花生播种期要适当推迟至5月1日前后播种,使较多蛴螬老熟后下移化蛹,减轻危害。
1.7人工捕杀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在成虫盛发期,震动树杆,使其坠地捕杀。
也可早春深耕和收获花生时,组织人工捡拾蛴螬,以降低虫口密度,减轻翌年为害。
1.8种植蓖麻可利用田边、地头、村边、沟渠附近的零散空地,点种蓖麻,毒杀取食的金龟子。
2.物理防治
2.1黑光灯诱杀利用金龟子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向性,在成虫盛发期可用黑光灯诱杀。
还可用火堆诱杀:即傍晚时分选择成虫比较多的树下,堆积作物秸秆或干草等可燃物,点燃后摇动树体,成虫就会飞进火堆。
2.2药枝诱杀在成虫盛发期,可用其喜食的新鲜带叶的榆、杨等树枝,截30~40㎝,浸入40%氧乐果30~40倍液中,浸泡10~15h,傍晚插入花生田,每亩插10~20枝诱杀,5~7d换一次,连续换2~3次。
3.生物防治
要保护和利用天敌。
蛴螬的天敌很多,如青蛙、土蜂、步行甲、蟾蜍和鸟类等,应严禁捕杀,妥加保护。
可利用乳状芽孢杆菌、臀钩土蜂及白僵菌等防治蛴螬。
4.化学防治
4.1土壤处理在翻犁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667㎡用3~5㎏拌细土或细粪肥20~25㎏均匀撒施,随即翻耕入土。
4.2药剂拌种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ml,兑水5㎏,拌花生种80㎏。
4.3毒杀成虫为将成虫消灭在产卵为害之前,可在成虫盛发期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于下午5点后喷雾,隔10~15d喷一次,连喷3~4次。
4.4撒施毒土在花生开花下针时,每667㎡可选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或50%辛硫磷乳油300ml拌细土或细炉渣25~30㎏,制成颗粒剂,在花生墩旁开沟穴施或直接掺在肥料中,结合花生追肥施入土壤中。
4.5药剂灌溉在幼虫孵化盛期(即7月中下旬花生开花下针期),于浇地或降雨前,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去掉喷头,喷灌花生墩周围;或每667㎡用40%辛硫磷1~1.5㎏,傍晚随水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