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安全技术
汽车安全技术

汽车安全技术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以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各个汽车制造商和相关部门都加大了对汽车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
1. 车身结构和材料安全汽车安全的首要条件是车身结构和材料的安全性能。
现代汽车普遍采用坚固的车身结构和高强度的材料制造,以提高车辆的抗碰撞能力。
例如,采用高强度钢板可以提高车身的刚性,减少事故时尤其是碰撞时车身的变形,从而保护乘客免受伤害。
此外,一些先进的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镁合金等,不仅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还能减轻车身的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2. 主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是指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发生的技术。
例如,车辆稳定控制系统(ESP)可以通过感知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和转向角速度等参数,及时对车辆进行制动和悬挂控制,防止车辆失控。
此外,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可以根据前方车辆的速度和距离自动调节巡航速度,降低驾驶员疲劳驾驶和碰撞的风险。
另外,智能制动系统(ABS)和紧急制动辅助系统(EBA)等,都是为了提高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降低碰撞风险而设计的。
3. 被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是指在汽车事故发生后,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伤害和保护乘客而设计的技术。
例如,安全气囊系统可以在车辆碰撞时迅速充气,形成缓冲力,减缓乘客碰撞时的冲击力度。
同时,也可以减少乘客对车辆内部结构的直接接触,避免进一步受伤。
此外,预紧器和限力器等安全带调节器件,则可以有效减少安全带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4. 预警系统车辆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感应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等,提前感知到其他车辆和障碍物的存在,进而给驾驶员发出声音或光线的警告信号,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的行动。
例如,倒车雷达系统可以在倒车过程中感知到后方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加强驾驶员对后方环境的感知和避免碰撞的能力。
此外,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和前向碰撞预警系统等,也可以有效降低驾驶员的疏忽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分析

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分析汽车驾驶是一项需要技术和经验的活动,驾驶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驾驶安全操作技术才能保证在道路上行驶安全。
本文将就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驾驶者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一、车辆控制技术1. 方向盘控制:方向盘是驾驶者控制车辆方向的关键设备,驾驶者需要熟练掌握方向盘的使用方法,准确、快速地进行转向操作,才能及时应对道路上的各种情况。
驾驶者还需要注意方向盘的正确握持方式,避免因为手部姿势不正确而影响到操控精准度。
2. 油门与刹车控制:油门和刹车是控制车辆速度的重要装置,驾驶者需要在驾驶中灵活使用油门和刹车,根据道路情况和交通状况合理控制车速,做到稳健驾驶。
驾驶者还需注意踩油门和刹车时的力度和时机,避免因为操作失误造成危险。
3. 变速器控制:对于手动挡车辆,驾驶者需要熟练掌握换挡技巧,做到准确、平稳地进行换挡操作,避免因为换挡不当而造成车辆突然失速或过快的情况。
对于自动挡车辆,驾驶者需要了解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影响到行车安全。
二、观察和判断技术1. 观察路况:驾驶者需要时刻保持对道路情况的观察,包括前方、后方和两侧的路况,及时发现并应对路面上的障碍、变化和其他车辆的行驶情况,避免因为观察不周而造成交通事故。
2. 判断距离和速度:驾驶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距离和速度判断能力,在行驶中及时判断与前后车辆的安全距离,以及自身车辆的速度和前方路况的变化,做到合理调整车速和行驶方向。
3. 预判风险:在行车中,驾驶者需要根据道路情况和交通状况预判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突发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和规避措施,以确保行车安全。
三、应急处理技术1. 紧急刹车: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如前方车辆急停或出现障碍物,驾驶者需要迅速做出紧急刹车的处理,避免发生碰撞。
正确的紧急刹车技术能够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2. 避让行人和其他车辆:在行车中,可能会遇到行人和其他车辆的突发情况,驾驶者需要及时做出避让的决策,确保行人和其他车辆的安全,避免因为迟疑或犹豫而造成交通事故。
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范文

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范文,____字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驾驶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汽车安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一般安全技术的要求,以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
一、车身结构安全车身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安全性对于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般安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碰撞安全:汽车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车身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抗碰撞能力,能够吸收和分散碰撞冲击力,从而减轻乘员受到的伤害。
车身结构应采用高强度材料和合理的结构设计,且必须进行碰撞试验,确保车辆在碰撞时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
2. 抗侧翻能力:车辆在发生侧翻事故时,车身结构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侧翻能力,防止车辆侧翻导致的伤害。
车身结构的抗侧翻能力主要取决于底盘结构和车辆的重心位置,应在设计阶段进行充分考虑和优化。
3. 防火安全:车身结构应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以减少火灾事故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威胁。
车辆的燃油系统和电气系统应设置防火装置,车门和车窗应具备逃生通道,便于乘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车辆。
二、行驶安全辅助系统行驶安全辅助系统是为了提高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而设计的系统。
一般安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动系统:汽车的制动系统是保证驾驶安全的重要系统之一。
制动系统应具备可靠的制动效果和稳定的制动性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实现迅速制动,避免碰撞发生。
2. 转向系统:汽车的转向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以提高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操纵能力和安全性。
转向系统应具备准确的转向功能,确保驾驶员能够准确控制车辆方向。
3. 动力系统:汽车的动力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动力输出和响应性能,以提高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和安全性。
动力系统的设计应遵循车辆动力学原理,确保车辆能够稳定行驶和提供足够的动力输出。
三、 passengmind the safety technoloenger etry &乘客安全系统乘客安全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乘客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而设计的系统。
2024年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三篇)

2024年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设计者从以下六个方面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一、碰撞减缓和吸能技术开发各种新型材料,在此基础上提高车体的吸能性;采用缓冲碰撞及吸能材料,如碳素纤维强化塑料与钢材混合的车架大粱,并填充泡沫充填物及其它新材料。
二、驾乘人员保护系统开发各种安全气囊,从最初的正面安全气囊、侧置安全气囊发展到今天的二次爆发式安全气囊、智能安全气囊以及气囊式安全带。
并用新型气囊气体取代旧式气囊的NaN3,因为这种气体有毒且气体转化率低。
在发达国家,正面安全气囊已经是轿车的标准装备。
三、汽车控制及轮胎压力检测系统目前汽车除装备ABS外,还研制安装ESP及更先进的汽车稳定控制单元VSC,极大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在转弯及雪地滑湿地面也行驶自如,完全可代替雪地轮胎和防滑链。
轮胎压力测测系统根据车轮转速的不同或直接用传感器测量气压的方式来判断轮胎气压是否过低、过热及损害程度,向驾车者报警。
四、汽车环境识别系统通过安装车内的路况传感器、激光扫描雷达、摄像监视器等准确探测汽车前方的障碍物与车辆的距离,并根据探测结果作出指令,尽量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五、驾车者状态识别技术利用探测器监视驾车者精神状态,并根据监测结果用发出警报声、冷风及振动座椅等方式提醒驾车者,直至自动刹车。
六、GPS救援系统利用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通过GPS地图确认事故地点,及时告知救援基地进行抢救。
2024年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安全保护。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安全技术在2024年现代汽车中可能会出现的:1. 主动安全系统在2024年的现代汽车中,主动安全系统将成为标准配置。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相机和雷达等装置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环境,包括前方车辆、行人和障碍物等。
当系统检测到潜在的危险时,它可以提前发出警报,并帮助驾驶员采取适当的行动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主动安全系统可以包括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辅助、盲点监测、交通标志识别等功能。
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

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汽车安全技术是指为了保障驾驶员、乘客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和减轻事故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技术要求。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汽车安全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下面是汽车一般安全技术要求的一些内容,包括车辆结构、被动安全系统、主动安全系统等方面。
1. 车辆结构:车辆的结构设计是确保汽车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保持车身结构的完整,并使车内乘员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车辆结构要求包括车身强度、防撞梁、抗侧滚设计等,以提供最佳的碰撞保护。
2. 被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是指在汽车发生事故时能自动启动的安全装置,主要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和车身防撞结构等。
安全气囊能在碰撞发生时迅速充气,为乘员提供额外的保护;安全带能将乘员固定在座椅上,避免因碰撞而撞击车内构件;车身防撞结构能吸收碰撞性能,减轻碰撞带来的冲击力。
3. 主动安全系统:主动安全系统是指能在事故发生前预防事故的安全装置,主要包括刹车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
刹车系统包括制动片、制动盘、制动油等,能快速和有效地减速和停车;悬挂系统包括弹簧、减震器等,能稳定车身并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机构、转向器等,能准确地实现车辆的转向动作。
4. 防抱死刹车系统(ABS):防抱死刹车系统是一种通过不断调节制动力分配,使车轮在制动时保持最佳附着力的系统。
ABS系统能有效地防止制动时车轮抱死,保持车辆操控的稳定性,减少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效能。
5. 车辆安全监测系统:车辆安全监测系统包括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倒车雷达等。
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感知车辆的动态参数,通过控制刹车力分配、发动机动力输出等方式,保持车辆的稳定性;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能通过摄像头或传感器感知车辆行驶的位置和方向,当车辆偏离预定的车道时警报提醒驾驶员;倒车雷达能感知车辆后方的障碍物,提醒驾驶员注意倒车。
6. 高强度车身结构:为了增加车身的强度,现代汽车设计中广泛采用高强度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等。
汽车行业中的汽车安全技术解析

汽车行业中的汽车安全技术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汽车事故频发的背后,汽车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汽车行业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来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对汽车行业中的一些汽车安全技术进行解析,以期让读者更加了解汽车安全方面的知识。
1. 防碰撞安全技术防碰撞是汽车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实时监测,汽车能够检测到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当发生碰撞危险时,会自动采取紧急制动或向驾驶员发送警示信息,从而减少碰撞的发生。
2.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汽车行业最受关注的安全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和雷达等装置实时获取道路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车辆的自主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为驾驶过程中的错误操作,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安全装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技术。
当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充气并形成保护屏障,减缓驾乘人员的撞击力度,从而避免或减少严重伤害的发生。
目前,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轨道识别技术轨道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摄像头和传感器来识别车辆是否偏离轨道的技术。
通过车载摄像头对车道线进行识别,当车辆偏离轨道时,系统会及时发出警示,提醒驾驶员调整方向,以减少因疲劳驾驶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5. 异常状态监测技术异常状态监测技术能够监测车辆的各项参数,如轮胎压力、发动机温度、刹车系统等,一旦检测到异常,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提醒驾驶员及时维修。
该技术可以降低由于车辆故障而引发的事故风险。
6. 盲区辅助技术盲区辅助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识别盲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通过车载摄像头和传感器,系统能够检测车辆周围的环境,当检测到有其他车辆或行人进入盲区时,会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注意,从而减少盲区带来的风险。
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范文

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范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安全技术是现代汽车设计与制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
一、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是指在发生事故时为车内人员提供保护的安全技术措施。
被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强度车身结构汽车车身是汽车的主要搭载结构,车身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事故发生时车内人员的安全。
现代汽车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等材料制造车身,使车身结构更加坚固,提高了车辆的抗冲击能力,从而保护了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是现代汽车中最常见的被动安全装置之一。
安全气囊系统由感应装置和气囊组成,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感应装置会迅速检测到碰撞的信号并触发气囊的充气装置,使气囊迅速充气并在碰撞时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较大的缓冲力,减少他们的伤害。
3. 安全带系统安全带是现代汽车中最基本的被动安全装置。
驾驶员和乘客在乘坐汽车时,应正确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能够防止人员在发生事故时由于碰撞撞飞,保障人员的安全。
现代车辆大多装备了三点式安全带,即腰部和肩部都有固定点,并且有拉紧装置,能够更好地保护人员。
4. 防爆胎技术防爆胎技术是近年来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
现代汽车的防爆胎采用了特殊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在遭受外力撞击时不易破裂,能够维持一定的稳定性,避免爆胎导致车辆失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 制动系统刹车系统也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汽车的刹车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制动技术,如防抱死刹车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等。
这些技术可以使刹车更加灵敏,有效减缓车辆速度,提高了驾驶员的控制能力,降低了事故的风险。
二、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指在驾驶过程中能够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主动安全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控制车辆,预防事故的发生。
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三篇)

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是指为了保障驾车过程中的安全而采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旨在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提高驾驶者和乘客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介绍现代汽车的一些重要安全技术。
首先,现代汽车配备了主动安全系统。
该系统包括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能通过使用雷达或摄像头来检测前方的障碍物,如果驾驶者没有及时刹车,系统将自动触发制动以防止碰撞事故的发生。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则能够通过感应前方车辆的速度和距离,并自动调整车速,以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其次,现代汽车配备了被动安全系统。
这些系统包括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
安全气囊是在碰撞事故发生时迅速展开以保护驾驶者和乘客的一种装置。
防抱死制动系统能够通过控制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提高刹车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则能够通过监测车辆的动态状态,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如刹车或调整转向力度,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此外,现代汽车还配备了电子眼睛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倒车雷达、倒车影像和盲点监测系统。
倒车雷达能够在倒车时检测到靠近车辆的障碍物,并通过声音或图像显示器提醒驾驶者。
倒车影像则通过安装在汽车后部的摄像头来显示后方的图像,帮助驾驶者更好地控制车辆的位置。
盲点监测系统则能够通过雷达或摄像头来监测车辆侧面和后方的盲点,提醒驾驶者注意动态。
此外,现代汽车还采用了防护结构和材料,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能。
现代汽车的车身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具有优异的刚性和耐撞性能。
各种高强度材料,如高强度钢和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车身制造中,以提供更好的抗冲击和抗破坏性能。
此外,一些汽车还配备了系统,如防侧翻系统(RSC)和前外部溢出缓冲系统(OBSS),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护。
最后,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还包括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这些功能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同时减少驾驶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摘要汽车安全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企业、政府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
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汽车安全技术方面的重大课题,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
为此,本文回顾了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外汽车安全技术的新理念、新进展,预测未来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汽车安全技术主动安全发展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车流量越来越大,汽车碰撞交通事也越来越多。
美国、欧洲、日本汽车公司都非常重视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有许多汽车安全新技术得到成功应用。
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对促进汽车、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对节能环保、提高行驶安全性都具有重大意义,2l世纪汽车发展的主题将是人性化、智能化。
1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历程早期,人们的目光主要放在如何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舒适性等方面,直到20世纪60年代,汽车安全性能才真正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继1966年美国国会颁布实施“国家交通和汽车安全法”之后,汽车安全技术得到了广泛重视,汽车行业积极响应,汽车安全技术也从此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60年代,汽车采用能量吸收式转向柱、双管路制动等,推动了汽车安全技术的进步;70年代,汽车上推广使用安全带、侧撞防护装置、座椅头枕、儿童安全座椅、安全门锁、广角后视镜及安全轮胎等,进一步推动了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80年代,汽车安全技术的最大成就之一是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ABS)的使用;ABS系统在90年代得到普及且发展了制动辅助系统(BAS)、电子制动系统(EBS)和自动侧滑控制(ASR)等,在这一时期,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张紧器等约束系统也得到发展并装车使用;90年代后,汽车安全技术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新材料在汽车产品中的成功应用,为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气体放电前照灯和新的智能型前照灯改善了夜间行车时汽车的安全性,安全气囊性能的改善防正撞、防侧撞气囊的装车使用及汽车车身结构抗碰撞性和兼容性的提高使汽车被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多种安全系统集成化趋势己初见端倪。
目前,国外各大汽车生产厂商在各自政府的协调下正加大投入,全力研制开发与智能运输系统(ITS)相关的危险警告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碰撞躲避系统、预警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能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车辆周围的必要信息并可根据情况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可极大改善汽车的主动安全性,甚至为汽车创造一个近乎没有事故的驾驶环境。
2 国外汽车安全新理念2.1 欧洲的eSafety计划eSafety计划是由欧洲ITS组织ERTICO最先提出,2003年9月得到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 EC)的认可并列入欧盟的计划。
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加快安全系统的研发与集成应用,为道路交通提供全面的安全解决方案。
除自主式的车载安全装置外,还需考虑车-路协调合作方式,即通过车-车以及车-路通信技术获取道路环境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评估潜在危险并优化车载安全系统的功能。
欧盟在新的框架计划中准备安排eSafety相关的研究开发项目70余项共投资约16亿欧元。
这些项目有伽利略计划、驾驶辅助系统等,主要可归纳为三类:加快智能化车辆安全系统的研发、应用;完善建立相关法规和标准;消除社会和商业上的障碍。
2.2 美国的IVI计划1997年美国加州的自动公路AHS演示结束后,美国运输部认为日益严重的交通事故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调整研发重点,于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IVI(Intelligent Vehicle Initiative)计划。
该计划的基本宗旨和目标是预防交通事故(特别是碰撞事故)及其引起的人员伤亡,提高安全性:以人为因素为基础,防止驾驶员分神,促进碰撞防止系统的研发应用。
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有:针对轿车的追尾警告、偏离车道警告;针对重型货车的驾驶员磕睡提醒、电子控制制动系统、车辆侧翻警告及控制、追尾警告偏离车道警告;针对特殊车辆的偏离车道预防系统(扫雪车或扬雪车)。
针对道理交通信号的有交叉路口碰撞预防等。
除以上IVI计划外,美国还有VII(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汽车与道路设施的集成)计划,由联邦公路局、AASHTO、各州运输部、汽车工业联盟、ITS Americ等组成的特殊联合机构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实现汽车与道路设施的集成,并以道路设施为基础。
计划于2006年推出可以实施的产品以及CVHAS(Cooperative Vehicle-Highway Automation Systems汽车与道路自动化系统)的合作计划,提供驾驶的辅助控制或全自动控制,信息获取方式为车载传感器与车-路或车-车间通信,其近期的研究重点是公共汽车快速通过(BRT)系统、交叉路口安全支持系统等。
2.3 日本Smartway理念遵循ITS的理念,利用ITS相关技术,如先进的VICS、ETC、DSRC、AHS公路巡航/辅助系统(Advanced Cruise-Assist Highway System)等以及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道路基础设施的整合,实现智能道路。
3 汽车主动安全新技术瑞典的VOLVO汽车公司一直以来对汽车的安全性能锲而不舍,VOLVO公司可以说是汽车安全科技研发与应用领域的领导者。
在2007年上海国际汽车展上亮相的VOLVO SCC (Safety Concept Car)安全概念车,可谓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VOLVO公司将世界上最尖端的前沿安全科技在SCC上全方位进行了应用,包括EYECAR安全系统、主动后视镜和后向式摄像机、适配型车灯、优良的夜视系统、碰撞警示系统、闪光刹车灯、两种四点式安全带、行人保护系统等。
3.1 EYECAR安全系统EYECAR安全系统是可确保任何高度与体型的驾驶员、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行车都能够保持最佳的坐姿,拥有最佳的视觉效果和舒适度。
EyeCar概念车的眼位传感器可以测定驾驶员眼睛的位置,然后据此确定、调节座椅的位置,电机将座椅自动升降到最佳高度上,为驾驶员提供能够掌握路面情况的最佳视线。
随后,电机自动调整转向盘、踏板、中央控制台甚至地板高度,以适应并改善轿车的人体工程学环境和舒适性,提供尽可能舒适的驾驶位置。
另外,前A柱和中间B柱采用了一种含有透明有机玻璃的钢构造,具有一定的透明性,以辅助驾驶员更清晰观察车外情况,中间B 柱在顶部是向内弯曲的,减少了驾驶员视野中的“盲区”。
嵌入车门的主动后视镜和后保险杠中的传感器可提醒驾驶员注意从轿车侧后方的“盲点”处驶来的车辆,驾驶员可借助内置于此车两侧后视镜中的摄像机观察情况,这些情况会以视频图像的形式出现在仪表板上的一台显示监视器中。
位于车尾顶梁上的摄像机可拍到车后特定区域的景象,并能在行李厢内部载物甚多、高至车顶时使驾驶员看清后方。
另一架摄像机专为俯拍而设,以协助驾驶员在倒车时查看车后情况。
当驾驶员挂上倒车档时,显示监视器则会将紧贴车尾的那片区域自动显示出来。
3.2 驾驶员警示系统驾驶员警示系统用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该系统可以记录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在其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及时给以警示。
采用摄像机监视驾驶员,通过检测车辆的行驶过程或驾驶员面部表情、瞳孔大小等方法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
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处在疲劳驾驶状态时,用声光、微电流刺激、座椅振动或释放无毒刺激性气体等方式,提醒驾驶员集中精力驾驶,并自动减慢车速。
若不能奏效,提示驾驶员休息或更换驾驶员,电子控制油门和制动系统自动减速至停车,防止发生事故。
3.3 适配型头灯适配型头灯可对全车的道路速度和转向动作进行监控,并能调整灯光,使之适应不同的行车状况。
如高速行驶在公路或高速公路上时,头灯的光束可以照射到更远的地方;低速行驶在城区或接近十字路口时,头灯的光束便根据不同情况变短和加宽,从而将车身附近更大的区域照亮;转弯时,头灯的光束可以依照指令沿着转弯处的车道投射,以便在此车改换方向的过程中照亮整个路面。
3.4 车辆危险状态监测系统车辆危险状态监测系统,可以监测车辆本身故障及外部车辆或地面环境可能给车辆造成的危险,及时提醒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
车辆总成监测系统能将各总成与安全相关的各类参数传送到系统进行分析、储存、显示,当出现危险信号时,立即向驾驶员报警,并自动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如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可及时监测到轮胎气压、温度等参数,出现异常时,可及时向驾驶员报警。
车辆行驶方向监测系统能够在危险区域内检查是否有车辆存在,通过侧视或后视立体摄像机收集的空间立体信息,计算识别车间距信息,用声音信号警告偏移行驶路线位置车辆的驾驶员;或利用摄像机检测白色路线标记,若驾驶员无意识偏离自己的行驶路线,系统便用声光信号警告驾驶员。
3.5 防碰撞系统该系统的功能是检测在同一行驶路线上前、后车辆或障碍物的距离,当有碰撞危险时,即提前警告驾驶员,避免系统会自动转向或制动。
马自达SensorCar概念车安装在后保险杠中监测后面车流情况的传感器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确定有无撞车的可能;在马上要发生后端碰撞时,后端警示系统启动安全带电动预紧器,自动拉紧安全带,最大限度地减少系安全带乘员伤害的危险。
该系统还会点亮仪表板上的一个警示图标,同时通过后扬声器发出警报讯响。
3.6 行人保护系统轿车的设计对行人或骑车人在碰撞中遭受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决定性意义。
SCC安全车的前部呈圆弧形,可减少事故受害人在碰撞中的旋转动作,并由此达到降低撞击力的目的。
在发动机罩上设置防撞压损区,此压损区在发动机和罩板之间又留出了一大片空间,当事故发生时,行人就不会撞到任何隐藏在发动机罩板下的坚固零部件上了。
在发动机罩和挡风玻璃的接合部位,安装外置式安全气囊,用于防止受害人头部撞到挡风玻璃和前支柱上。
另外,马自达SensorCar概念车中采用的碰撞预警系统技术主要是为了减少追撞和伤害行人的事故。
装在格棚上的激光雷达装置监测车前行人的行动,如测到有人走人汽车的行驶中线便点亮仪表板上的警示灯,使前扬声器发生讯响,甚至鸣响喇叭。
3.7 紧急制动预告系统紧急制动时,往往会造成跟进车辆追尾事故。
一般驾驶员在紧急制动时.脚由加速踏板移动到制动踏板时约需0.8秒。
紧急制动预告系统可以监视驾驶员紧急制动的先期动作。
在行使过程中,当加速踏板弹回的加速度达到一定值时,制动灯即亮起(如SCC的紧急制动闪光灯),预告后边车辆驾驶员,使其多些处理车辆状况的反应时间,配备该系统能减少车辆的追尾现象。
3.8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可以向驾驶员提供有关交通信息,如该车行驶时的所在位置前进路线中交通事故及堵塞情况等,指导驾驶员如何按最佳路线行驶,以顺利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