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家规

合集下载

林则徐家训《十无益格言》

林则徐家训《十无益格言》

林则徐的人生《十无益格言》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写了一个“十无益”。

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

我们通过林则徐的界定就会发现,世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

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点评:儒家把“人”等同于“仁”,认为人之为人,在于为仁。

仁者何也?善也!天地正气,人心仁善,这是亘古不变的宇宙运行、万物生长的“万有引力定律”。

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

“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

所谓心存不善,无好后果。

若因一己之不善,害祖宗声誉,殃及子孙,岂不是罪加一等,十恶不赦?!二、不孝父母,奉神无益点评:人生于世有三种最伟大的“爱”。

一为“亲人之爱”,一为“爱人之爱”,一为“朋友之爱”,或者简言之,亲情、爱情、友情。

亲情温馨,爱情缠绵,友情z真挚,而如果要辨明三者之间哪一种最为无私,莫过于亲人之爱——父母之爱!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还深,父母对于我们的恩,我们三生也报答不了!百行孝当先。

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

“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父母之圣,神明犹所不及。

如要敬神,何必舍近求远!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点评:兄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包括堂兄弟姐妹在内的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

许多人(包括我)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于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令人惋惜。

如今提倡优生优育,许多人少了兄弟姐妹,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岂可不好好珍惜?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点评:孔圣人说,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

家训家规的三字经诗句

家训家规的三字经诗句

家训家规的三字经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家训家规的三字经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3字经》中“家风、家训”的句子有哪些1、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2、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3、香9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4、融4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5、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6、3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7、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8、自子孙,至玄曾。

乃9族,人之伦。

9、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10、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101、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102、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103、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唯1经。

104、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105、此10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反。

2. 家规家训的古诗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干净;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1粥1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需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3姑6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行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行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廉价;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薄情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困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林氏家规家风家训.doc

林氏家规家风家训.doc

林氏传统家风天下林氏所倡导的家风,具备善良纯朴的本质,毫无轩轾,基本上传承如下:1.不忘本:长期养成其宽厚济家与回馈报恩的美德。

如出过国家元首林森、工人领袖林祥谦的陶江林氏因上祖林元士是遗腹子由姑抚养成人后发族,故每年祭祖必先到报功祠祭祖姑后方祭祖先。

如有人早年怙恃俱失,由嫂抚养成人。

“公以嫂慈恩重,请旌节孝赠安人,又置田产赡其后,报其功也。

”2.尽孝道:孝道是持家的基础,几乎是每个家族都以孝道相承,以立家风,垂训子孙。

如以“露乌孝瑞”著称的孝子林横,“闻母病即弃官归,孝养于家。

母亡,横水浆不入口者五日,率子侄筑庐于墓右守制。

旬日,甘露降而白乌来翔。

州上其状……唐德宗诏赐筑双阙于墓前,予以旌表。

”3.重教育:家族读书风气的最佳见证就是科举。

林氏最推崇的就是一门俊彦,科甲联登,非书香世家,势不能致。

如十德之门、五桂联芳、唐九牧、宋九牧、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国师三祭酒……均为林氏宗族所传颂的楷模。

清末杭州知府林启创办教育,为浙江作出杰出贡献,受到民众爱戴建林祠于孤山的纪念。

简言之,良好的读书家风,才是科举的温床,上行下效,对后代子孙的行为,自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4.秉正直:天下林氏望族普遍均以先贤刚正不阿,秉执正直而自豪。

天下林氏太始祖比干就为了挽救国家危亡,维护黎民安宁不顾个人牺牲,犯颜直谏,惨遭剖心,被誉为“谏臣极则”;南京谏议大夫林安宅刚毅有守,凛然立朝,有古铮臣之直敏;明朝御史林润,正气凛然,毅直敢言,致于弹劾权奸严世蕃;揭开近代史第一页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等均是典型范例。

5.讲诚信:诚信为立身处世之本,言必信,行必果,林氏世家的家训族规对此倡导、规范甚多,实例颇多不一赘述。

6.重忠义:忠臣义士林氏世家中比比皆是,其中为国家民族牺牲的著名忠烈之士由比干始难以列举。

光近代就有甲午战争为国捐躯的管带林履中(比邓世昌还先随舰殉职者)、林永升、林泰曾,戊戌维新变法献身的林旭、林圭,辛亥黄花冈起义牺牲的林文、林觉民、林尹民,二七大罢工烈士林祥谦、林开庚,民主革命英雄林基路、林育英、林育南兄弟……林氏传世家训天下林氏多传传世家训十条,颇有影响,为知全貌,特录如下。

林则徐,子孙不如我

林则徐,子孙不如我

林则徐,子孙不如我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儿孙胜于我,要钱做甚么;儿孙不如我,要钱做甚么”,这句贤文是说子孙后代如果能力比我强,没有必要留钱财给他们,因为他们自己有能力生存和发展;如果子孙后代没有能力,不能争气自立,也不能留下钱财给他们,否则留得越多,给他们带来的灾祸也越多。

《增广贤文》中还有一句:“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说的是富裕之家虽然拥有良田万顷,但只能每日三餐;虽然有大厦千间,晚上也只需睡一张床。

这两句贤文总结了我国古人对财富的认识,旨在教育我们做人要少索取,多奉献;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不要为金钱所累,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要做金钱的主人。

追求人生,乐于奉献一个人活在世上,怎样才能使生命更有意义呢?古今中外的许多贤者都认为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多做奉献才有意义,如果仅仅是向社会和他人索取,那么这样的人生是毫无价值的。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智者,他曾与一位老翁探讨过有关寿命长短和人生意义的问题。

老翁对老子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一个问题。

”接着,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

说实在话,我从年少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

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良田却没有一席之地,盖了豪华的屋宇却落身于郊外的孤坟。

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制作只砖片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

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个早逝呢?”老子听了,微微一笑,吩咐一名弟子说:“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愿意要砖头还是愿意要石头?”老翁得意地取过砖头放在自己面前,说:“我当然选择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棱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能够砌墙盖房,大有用场。

林则徐家训及读后感

林则徐家训及读后感

林则徐家训及读后感一、林则徐家训。

林则徐的家训中有这么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从这句话里,能深刻地感受到林则徐对于子孙教育和品德培养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物质财富传承的关注。

他的意思很直白,如果子孙像自己一样有能力、有品德,那留钱给他们没什么必要,因为钱太多反而可能会让他们丧失远大的志向。

要是子孙不如自己,那更不能留太多钱,不然愚蠢加上财富,只会让他们犯更多的过错。

这家训充满了智慧的远见,把财富和子孙成长之间的关系剖析得十分透彻。

二、读后感。

读完林则徐的家训,我就觉得这老爷子简直太酷了。

在那个很多人都想着把万贯家财留给子孙后代,好让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年代,林则徐却像个清醒的“叛逆者”。

你想啊,现在好多家庭,父母拼命挣钱,就想着给孩子多留点儿。

什么房子啊、存款啊,一股脑儿地想堆到孩子面前。

结果呢?有些孩子就变成了“啃老族”,整天无所事事,就等着坐吃山空。

为啥呢?就是钱太多了,让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奋斗了,志向就这么一点点被消磨掉了。

就像那些中了巨额彩票的人,突然有了那么多钱,好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好了,最后反而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再看看那些本来就不太懂事的孩子,如果突然得到一大笔财富,那简直就是灾难啊。

他们可能拿着钱去胡作非为,交一些坏朋友,染上各种坏习惯。

这就像给一个还不会开车的人一辆超级跑车,那不得在人生的道路上横冲直撞啊。

林则徐的家训就像是给我们现代人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

他告诉我们,真正爱孩子,不是给他们金山银山,而是教会他们怎么做人,怎么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财富,培养他们的志向和品德。

这可比留多少钱都靠谱多了。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在教育孩子或者对待自己的生活态度上,都得学学林则徐。

别老想着钱钱钱的,多去想想怎么能让自己或者下一代成为一个有志向、有品德的人。

这才是真正能够让家族或者个人长久发展的秘诀呢。

要是我们都能像林则徐家训里说的这样做,那社会上肯定会少很多游手好闲的人和为富不仁的事儿,多一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这世界该多美好啊!。

林则徐的家训文言文翻译

林则徐的家训文言文翻译

《林则徐家训》文言文原文如下: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翻译如下: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人心若不正,无论风水如何,亦无益于己。

此言人心之重要,正心为立身之本,若心不正,则一切皆为虚妄。

二、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孝为百行之首,不孝父母,即便虔诚奉神,亦无益于德行。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兄弟为手足,若不相和,交友亦无益。

此言家庭和睦为重,友道亦需建立在亲情之上。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行止端正,方能修身齐家。

若行为不端,纵然博学多才,亦无益于品德。

五、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心高气傲,自视甚高,即便博学多才,亦难成大器。

此言谦逊为贵,傲慢无益。

六、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行事乖张,不循常理,纵然聪明过人,亦难成大事。

此言脚踏实地,方能成就事业。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人生有起有落,时运不济,若妄求非分,亦无益于自身。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贪婪无度,妄取人财,即便布施,亦无益于德行。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贪图一时之快,不惜元气,纵然服用医药,亦无益于身体。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淫恶肆欲,违背道德,纵然阴骘,亦无益于灵魂。

林则徐家训,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旨在告诫后人,修身养性,立德立言,方可成就大业,传世流芳。

此家训虽以文言文表达,但其内涵深远,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传承发扬。

家谱国际丨家风、家规、家训传承的意义

家谱国际丨家风、家规、家训传承的意义

家谱国际丨家风、家规、家训传承的意义除了这条家训外,他还殷切期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注重道德层面的修养,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有错必改,谦虚谨慎。

淡泊名利,志向高远严于律己,宽容待人。

勤俭持家,俭朴生活。

胸怀宽广,心系苍生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

既勤劳又套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

他不肯将金钱留给后入,曾写信对女儿曾纪芬说:“子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

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宽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供作恶,大玷家声。

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子后人。

意思是,为官应当清廉,当为民请命,不是为了发财。

子孙全靠自己,何须我来帮衬所以,我绝对不留一文钱给后人。

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家教很严,对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

一戒晚起,二戒懒情,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互补充,相映生辉。

既告诉了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了后人应该怎么做。

林则徐曾写一副对联传给后代:“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像我一样正直、果敢,那我留钱做什么?贤良的人拥有了大量钱财,就会玩物丧志,失去了远大志向。

如果子孙不如我,那我留钱做什么?愚蠢的人手中有了钱,不仅不思进取,还会去做坏事。

可见,良好的家风家训,会成为一个人人生的灯塔,让他不仅不会迷失在人生的大海中,还会让自己走得更远。

林氏家训十条

林氏家训十条

林氏家训十条
林氏家训是明代儒学家林则徐创作的一部重要家训书籍,旨在教育后代子孙如何以道德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下是林氏家训中的十条主要内容:
孝敬父母:要尽心尽力孝敬父母,尊崇父母的教诲与意愿。

兄弟和睦:兄弟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共同维护家族的荣誉与利益。

忠诚尽责:作为家族的一员,要对家族忠诚,尽心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

修身养性:秉持儒家的道德伦理,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品德与操守。

勤俭持家:要勤奋努力,节俭持家,精打细算,防止浪费。

诚实守信:言行要诚实守信,信守承诺,与人为善,善待他人。

学习进取:要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素质。

谦逊谨慎:谦逊和谨慎是做人的重要品质,要虚心待人,慎言慎行。

正直廉洁:要保持正直的品格,拒绝贪污腐败,坚持廉洁奉公。

行善积德:要行善积德,乐善好施,为社会和他人作出积极贡献。

这些内容体现了林则徐对家庭伦理、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视,并强调了孝顺父母、亲情友爱、忠诚正直、勤俭谨慎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些家训不仅对个人的家庭生活有指导意义,也传递了培养优秀子弟、建设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林则徐一代忠贞垂史传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是清代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他本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3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林则徐历官14省,统兵40万,为官清廉刚正,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主持编译外国报刊,了解学习西方技术,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还致力于兴修水利、治理水患,福泽至今。

林则徐一生以爱国主义对待国家,以重民思想对待人民,以改革精神对待社会,以廉洁自律对待自己,为后人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林则徐故居
林则徐故居,又名“云左山房”,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文北路(文藻山),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是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于道光初年购置,内含主座三进,东西各两进,由“七十二峰楼”(林则徐藏书楼)、“揖斗楼”等组成。

林则徐为其父母丁忧守制、回乡探亲以及晚年养病时居住于此。

1948年,一场洪水摧毁了林则徐故居大部分建筑;1961年,林则徐故居被公布为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林则徐故居第一期修复工程“七十二峰楼”竣工;2013年,作为“林则徐宅与祠”的组成部分,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七十二峰楼”被辟为“林则徐文献馆”;2015年8月,“林则徐文献馆”正式启用,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开工。

●脚本
志存高远慎守儒风
——林则徐家风家训励后人
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耀眼的小行星——林则徐星,这是国际天文学史上极少用中国政治家名字命名的行星,这是福州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

民族英雄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世界禁毒先驱,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995年,在福州召开的纪念林则徐诞辰210周年大会号召,“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

闽都福州,钟灵毓秀,人文鼎盛,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

在毗邻三坊七巷的澳门路16号,有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
地、国家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以及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的前身是“林文忠公祠”。

1905年,在林则徐逝世55年后,他的后裔和乡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这座祠堂。

1982年,被辟为林则徐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讲解员欧阳婷: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林则徐的传世家训,叫做十无益格言。

当时林则徐面对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他综合社会上流传的格言,写下这篇传家之训。

这篇家训不仅是林则徐个人的修身标准,更是教导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经典范本。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时运不通,妄求无益;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正因为林则徐一生始终恪守着“十无益”格言,才能在那样昏聩颟顸、盲目自大的年代,抒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篇章,展现出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伟大胸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170多年过去了,“十无益”家训穿越历史的烟云,影响并激励着世世代代的林家后人。

林则徐第六世孙女林祝光:
他平时对父母亲非常孝敬,对他的兄弟非常爱护,到死以后还要把父母亲、兄弟和自己埋葬在一起。

我的父亲是一位书法家,他就把这些写下来,挂在我们家的墙上,让大家经常能够按照十无益的(要求)来做人,在工作上怎样报效国家。

他传给我们子孙的不是财产,都是一些精神财富。

林则徐提出“十无益”的做人准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1785年8月30日,这天子夜,福州左营司巷一间低矮破落的民房里,一个男婴降生了,他就是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的林则徐。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当时福州城里再普通不过的平民之家,养育出如此了不起的人物?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原副馆长官桂铨:
他们的姐妹母亲做纸花,他在读书。

那有时候林则徐就想帮忙他母亲做纸花。

他母亲说小孩子应该志气远大,要读好书,为国争光。

林则徐,他的生活,小时候是非常苦的,清贫磨练林则徐的坚强意志,所以他幼小的生活就深深地印在他脑海里。

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在林则徐幼小的心灵里转化成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而林则徐本人,也用淡泊、仁爱、勤勉的家风,身体力行,教育后代。

在林则徐纪念馆的第一展厅,悬挂着这样一幅林则徐书写的对联:“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意思就是说,老师和朋友能够来到只能容纳膝盖大的地方学习,他非常高兴,希望儿孙们要勤奋读书,努力做到博学多才,不辜负父辈们的殷切希望。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
1839年,林则徐奉命当上钦差大臣,一路风尘仆仆,刚到广州他就给他的夫人写了一封信,信中郑重告诫他的夫人,当官不易,做大官更难,我自己是毕恭毕敬,奉命唯谨,要告诉两个儿子,一定要千万务须谨慎,不可仰仗乃父的势力,到官府走动,或者干预地方上的事情,所以他告诫他的夫人,转告教育他的两个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林则徐一生确实是非常谨慎,所以他为什么做官,能够始终保持那么好的官声,这跟他自己遵守他父亲对他的告诫,另外一方面他也按照这样的一个家风,告诉他的夫人,教育他的孩子,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他是一脉相承他的家风。

1847年,63岁的林则徐已宦海浮沉三十余年,他眼见三个儿子,长已成名,少亦举业,而此时的自己疾病缠身,林则徐立下了《析产阄书》,为三个儿子分家产。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
任何伟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特定环境的熏陶,“林则徐”这个名字,就是从这样看似平凡、实不简单的家庭走进历史,走向世界。

2015
年8月30日,是林则徐诞辰230周年的纪念日。

在这重要时刻来临之际,重读林则徐的经典家训,回顾其感人的家教故事,不仅仅因为它展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更因为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的智慧之光!
●脚本
从一封家书看清廉本色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
1839年,林则徐奉命当上钦差大臣,一路风尘仆仆,刚到广州他就给他的夫人写了一封信,信中郑重告诫他的夫人,当官不易,做大官更难,我自己是毕恭毕敬,奉命唯谨,要告诉两个儿子,一定要千万务须谨慎,不可仰仗乃父的势力,到官府走动,或者干预地方上的事情,所以他告诫他的夫人,转告教育他的两个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林则徐一生确实是非常谨慎,所以他为什么做官,能够始终保持那么好的官声,这跟他自己遵守他父亲对他的告诫,另外一方面他也按照这样的一个家风,告诉他的夫人,教育他的孩子,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他是一脉相承他的家风。

告诉他的孩子,这些钱来之不易,作为你们个人来说,应该慎守儒业,要谨慎地处理好自己所得到的产业,最根本的是自己要读书,按照书里面的要求来做,所以你们一定要记住这韩文公的话,韩文公的话讲到就是说,像即使这些产业,得到这些产业,勿要迷失当初我们做官的初衷,也就是说要做一个清官。

一、林则徐家规:“十无益”篇
“十无益”的全文是:“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隲无益。


二、林则徐家规:修身篇
修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三、林则徐家规:入仕篇
入仕
做官不易,做大官更不易。

我是奉命唯谨,毕恭毕敬。

夫人务必嘱咐二儿须千万警慎,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和官府妄相往来,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

四、林则徐家规:爱国篇
爱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