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诗歌概论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word版第一章:文学的基本概念1.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故事。
文学作品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人类的经验和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
1.2 文学的分类小说:通过叙述故事来展示人物和情节的文学作品。
诗歌:通过韵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作品。
戏剧:通过对话和动作来展示故事和人物的表演艺术。
散文:以非韵律性的散文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
1.3 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情节:故事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人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角和配角。
主题: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
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包括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批评2.1 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表面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深入阅读:分析作品的主题、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批判性阅读: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
2.2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主题: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
象征意义: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人物、物体或事件所代表的含义。
2.3 文学作品的评价和批评评价标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评价。
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第三章:文学史和文学流派3.1 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作品的产生和发展,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先秦等时期的文学。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作品的特征和代表作品,如骑士文学、神话题材等。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3.2 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描写,如杜甫的《狂人日记》。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的表达,如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现代主义:探索文学的新形式和主题,如卡夫卡的《变形记》。
3.3 文学流派的意义和影响文学流派代表了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趋势。
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不同的文学经验和审美享受。
第四章: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4.1 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文学作品受到历史时期的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2019年自考《儿童文学概论》章节重要考点四

2019年自考《儿童文学概论》章节重要考点四第四章儿童学的体裁一、儿歌:以低幼儿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歌谣。
又称童谣、“孺子歌”、“小儿语”、“徒歌”(一):简述儿歌的历史演变。
P58①文字出现前已存在,是祖先教育、娱乐后代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下海家们利用儿歌来作为改朝换代的舆论工具,强烈的政治色彩也就成了中国古代儿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迷信色彩也很浓重。
“诗妖”③直到明代,儿歌的观念才发生了大的变化,开始突破五行迷信的束缚,从儿歌世代流传的实际情形来解释儿歌的特点,并且重视儿歌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④清代的儿歌观念趋向多元,也有神秘主义倾向出现。
至少尊重了儿歌的现实。
⑤真正从儿童文学意义上形成的儿歌观念则是本世纪的事,由于有新文学化思想的关照,有传统儿歌观念的批判继承,有西方儿歌理论的借鉴,儿歌观念也变得更切近于儿歌的扑鼻,并且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的现代精神。
创作儿歌的出现,便是儿歌走向自觉的标志。
(二):儿歌在艺术上的特点P59-61①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②天机活泼的稚拙美。
③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三):儿歌的主要艺术形式1.摇篮曲:催眠曲,是成人哄婴幼儿入睡时所吟唱的儿歌,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2.数数歌:数学与文学巧妙结合的儿歌3.连锁调:即连珠体,或叫衔尾式,以“顶真”手法构成,即前句末尾的词语用作后句开头的词语,往往是“随韵接合,意不相贯”(周作人语)4.问答歌,也叫盘歌,或叫对歌,利用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适用于组织游戏5.绕口令,即拗口令或急口令,多由一些双声叠韵或发音相近相同的字词结构组成有趣的句子或短语,是训练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好工具6.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是一种使用夸张、颠倒的手法来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7.对花调8.谜语歌9.时序歌二、儿童诗:是属于“儿童”的诗,适合儿童阅读、吟诵,为童年所理解、欣赏、喜爱的诗歌。
歌词创作概论

歌词创作概论目录绪言第一章歌词的特征第一节歌词的音乐性(一)依附性特征(二)听觉艺术的特点第二节歌词的文学性(一)独立性特征(二)视觉艺术的特点第二章歌词的题材与构思第一节歌词题材的意义(一)歌词题材的社会性(二)歌词题材的时代性(三)歌词题材的多样性第二节歌词的题材与主题(一)歌词题材的选择(二)歌词主题的提炼第三节歌词的立意与构思(一)歌词创作中情感的作用(二)歌词创作的构思第三章歌词的形象第一节歌词形象的特点(一)歌词形象的具体性(二)歌词形象的完美性(三)歌词形象的感染性第二节歌词形象的描绘(一)形象描绘的感受力(二)形象描绘的想象力(三)形象描绘的概括力第四章歌词的形式与结构第一节歌词的形式与内容(一)歌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二)现代歌词的形式第二节歌词的结构与体裁(一)歌词要有严谨的结构(二)歌词体裁的各种格式第三节歌词的种类与风格(一)歌词的种类及特性(二)歌词的风格及特性第五章歌词的语言第一节歌词语言的特点(一)歌词语言的形象性(二)歌词语言的生动性(三)歌词语言的准确性(四)歌词语言的简洁性(五)歌词语言的通俗性第二节歌词的句式和节奏(一)歌词句式和节奏(二)歌词语言要有流畅的节奏第六章歌词的韵律第一节我国诗歌韵律的演变(一)关于古体诗的音韵(二)关于律诗的韵律(三)关于词曲韵律的变化第二节现代歌词的韵律(一)现代歌词韵律的原则(二)现代歌词押韵的几种方法(三)在创作中怎样选择音韵第七章歌词的表现方法第一节歌词创作技巧与技法(一)歌词创作技法的训练(二)歌词创作技巧的获得第二节歌词创作角度的选择(一)角度与标题的关系(二)角度与视野的关系第三节传统的赋、比、兴方法(一)关于“比”的表现手法(二)关于“兴”的表现手法(三)关于“赋”的表现手法第四节其他一些表现方法(一)夸张的手法(二)烘托的手法(三)重复的手法(四)重叠的手法(五)对偶的手法(六)设问的手法(七)序列的手法(八)衬词的运用第八章歌词的继承与借鉴第一节向民间歌谣学习(一)吸取民间歌谣的养料(二)民间歌谣对历代诗词家的影响第二节向古典诗词学习(一)继承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二)继承是为了发展和创造第九章歌词与音乐第一节歌词与音乐的关系(一)词与曲关系的演变(二)歌词是歌曲艺术的基础第二节歌曲艺术形象的特点绪言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歌词艺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文字出现以前。
概论“歌行体”在我国古代诗体发展中的流变

概论“歌行体”在我国古代诗体发展中的流变概论“歌行体”在我国古代诗体发展中的流变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历经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诗体体系。
其中,“歌行体”作为一种广泛流传的诗体形式,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概论的方式,来探讨“歌行体”在我国古代诗体发展中的流变过程。
“歌行体”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风”的部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那个时代的民歌、宗教赞美诗和宫廷礼仪诗等多种类型。
其中的“风”部分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它采用了行和韵的结合形式,成为了后来“歌行体”的源头。
在先秦时期,“歌行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丰富。
《楚辞》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以歌为载体,表达了饱含感情的诗意。
《离骚》、《九歌》等篇章奇妙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并以丰富的表现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观、人情冷暖以及诗人的心灵世界。
可以说,《楚辞》的出现,为“歌行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歌行体”逐渐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在唐代,这种诗体更是达到了巅峰。
唐诗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之作,而在唐诗中,“歌行体”占据了重要地位。
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作品无不展现了浓厚的“歌行体”风格。
这些诗作以流畅优美的节奏、丰富多变的韵脚以及描绘生动的景物而著称,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然而,随着宋代的到来,“歌行体”逐渐走向了衰落。
宋代以后,“词”的兴起逐渐取代了“歌行体”的地位。
相比于“歌行体”来说,词更加注重言简意赅、婉约含蓄,使得表现手法明显不同。
柳永、辛弃疾等宋代文人将词发展至巅峰,并逐渐形成了宋词的独特风格。
尽管在后来的文学史中,“歌行体”逐渐在诗坛上失去了主导地位,但它作为一种经典的诗体形式,仍然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的一些重要诗人如鲁迅、郭沫若等曾通过“歌行体”形式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可见其在古代诗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文学概论要点归纳

一、艾布拉姆斯总结文学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二、艾布拉姆斯认为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1、模仿说,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作品与世界的关系)(1)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并不是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摹,“就做诗的需要而言,一件不可能发生但却可信的事,比一件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可见模仿是就文艺与生活的基本关系来说,但并不排斥想象和虚构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2)以“再现”来解释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把文学比喻为反映生活的“镜子”,及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都源于艺术模仿现实的文学观。
2、实用说,把艺术品主要是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手段(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3、表现说,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使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感情的共同体现(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1)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就是表现说的体现(2)表现说在西方兴起于浪漫主义运动4、客观说,重视形式、技巧、语言和结构等因素在文学构成中的作用,把文学的特质归结为语言形式,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而排除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作品本身)三、审美文学观,随着文学的发展、成熟和独立,中外文学理论都开始越来越强调文学的特殊性,强调审美、想象、情感、形象、虚构以及语言等因素对文学的规定,于是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即审美的文学观。
四、审美性使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人学”,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1、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文学最终表现的是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2、就文学表现特点来说,文学表现了不可言说的生活体验五、文学形象具有三种类型:语象、形象、意象1、语象,指的是费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的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比喻、通感)2、形象,指狭义的文学形象,即能够引发视觉想象的描摹性形象。
其特点在于借助语言的描绘,使人联想到某种物像。
3、意象,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六、意境理解成一个有三种结构的文学意象1、由意象构成,其特点为情景交融,将表达的思想寄托于某种物象或景象2、镜生外象,通过一项创造引发读者的想象,使其达到一种境界,有虚实相生的特点3、韵外之致,它是说意境除了带给人象外之象的感觉,还应使人获得言外之意七、文学形象的特点: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符号性1、间接性,作为语言艺术的创造,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文学形象只能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才能间接地被感知。
尹才干儿童诗三首赏析(儿童文学概论)

诗歌《浪》,创作于1978年10月, 被读者誉为尹才干打油诗的“第一号 作品”,横空出世,大受赞誉。
诗歌的核心意象“浪”,取法于司 空见惯的大自然,却赋予了丰富的社 会、人生世象,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具有无限的张力,给人以宽广无垠的 想象空间,让人获得多层面、多角度 的历史、现实、未来启示。
全诗“浪”起“浪”收,切入自 然;一浪一浪,前赴后继,描写天成, 毫无雕琢之痕迹,令人叫绝。语言平 易,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记易诵, 符合中华传统打油诗的审美要求。
第三节把中秋月比喻为“灯”。这里“灯”,指 “心灯”。思念故乡的情愫,将永远升腾在心空,将 永远照亮天涯海角的归家之路。正如诗人尹才干的一 首打油诗所言,“悠悠中秋夜,关山千万重;自有心 灯照,何处不相逢?”(尹才干《悠悠中秋夜》)
整首诗从中秋月的“形状(饼)”诱人写 到“情愫(酒)”的陶醉,再写到“神韵 (灯)”的思念,由当年中秋之月夜,推想至 之前之后的360多个日子,都是回归在中秋的 路途中,由团聚情归结到离别情再归结到团聚 情,即团聚——离别——团聚,回环往复,结 构完整,浑然一体。诗歌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新,平易通俗,意味深长,感染力强。 尤其是创新意象“咬”,“咬”出了新意,咬 出了境界,咬出了价值,咬出了诗歌的生命力。
诗歌《浪》一经面世,入脑入心, 空前启后,随即口口相诵,爱不绝口, 广为流传。
三、中秋月
尹才干 中秋月是一个饼 天下人都去咬一口 过了十五又缺了
中秋月是一坛酒 吴刚用桂花酿造的
大家一喝就醉了
中秋月是一枚纽扣 扣在游子风衣上
温暖一个个冰凉之夜
中秋月是一盏灯 悬在遥远心空
照亮天涯回家路
《中秋月》这首小诗,创作于2000年9月。 从题目便可推测,写的是中秋时节“人月两圆”的喜 悦,“人月两缺”的感伤,尤其是创新性的“咬 月”“缺月”,可谓是四川作家、诗人、评论家尹才 干先生的又一妙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引起读者 广泛关注,被一些学校选作学生阅读教材,做成 课件(选编时删去了一节)。
浙江省儿童文学概论大题汇总20210317

《儿童文学概论》主观题真题汇总万能模板的内容: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我们都可以答的关键词:适合小孩子阅读、有感染力、提高小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生动、形象、有趣、幽默、夸张、富于想象、大胆语言活泼、简练色彩形象营造出稚拙的艺术氛围。
音乐性、稚拙美、寓教于乐、游戏性、优美、活泼、朴实、简约、故事性、童心童趣,有益于儿童接受。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名词解释:1.幼儿文学:是适应学龄前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常常是通过对现象世界的描绘来帮助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和一些简单的道理。
简答论述1.儿童文学的概念应包括哪几层基本含义?答案: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正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客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这两个概念其内涵区分何在?广义的儿童读物,其范围当然是十分广泛的,其中包括了儿童文学读物。
狭义的概念,即是指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如思想品德读物、自然科技和文史知识读物等。
儿童读物常常也采用一些形象化的文学手法,但它与儿童文学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
在“适合于儿童阅读”这一点上,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是一致的;在内容上,儿童文学作品中常常也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信息。
但是,儿童文学并不以系统地介绍和说明知识为目的,它只是将有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溶入作品整体的审美世界之中,并诉诸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世界。
因此,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是一种有机的、整体性的审美构成,而不只是传达知识内容的形象化手段。
文学概论整理

文学概论整理1、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简而言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两大特征。
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地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
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仿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地描绘。
2、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
简言之,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具有表现性与虚幻性两大特征。
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
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
3、象征型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具有暗示性与朦胧性两大特征。
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
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
1、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的特征?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于现实生活。
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以形象呈现出来。
反映人类社会实际存在的现实生活。
虚幻性是指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
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2、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体裁特征?诗歌的基本特征:①凝练性。
诗的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②跳跃性。
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一跃而到另一端,或由过去一跃而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幽默诗歌概论 一. 概述 幽默诗歌,指能引人发笑,并让人回味有所思考,或者,只是内容非常诙谐有趣,但又不是滑稽的诗歌。 例如,《明白了》(谭笑):
在阳光下 快步急行 地上一起走的 是匆匆的 我的影 呀 曾经投射出的 边边角角 毛毛刺刺 可如今 却为何变得 这样圆部陇东 这样规整 噢 明白了 原来 是时光流逝 不觉中冲刷出的 我的 ——秃顶。
中国的幽默一词引自西方,但和西方的幽默有所不同。中国的幽默多不包括滑稽、低俗等内容,而西方的幽默有时会包括。因此,中国的幽默诗歌除特定情况外,多不指滑稽、低俗的诗歌。 注意,中国古代有俳(pái)谐诗。俳谐诗又称俳体诗、谐趣诗、诙谐诗,是以诙谐幽默或讽刺嘲噱为主的诗歌。因俳谐是个古代概念,幽默是个现代概念,两者有交叉,也有不同,本文是幽默诗歌概论,古代俳谐诗和当今的大众有古今距离,而俳(pái)谐(xié)又同“排泄”易串读,所以,对俳谐诗除引用外,本文不做专门探讨。
二. 特性 (一)根本属性 1.诗歌性 幽默诗歌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是诗歌,有诗歌性。 例如,《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上述幽默文字,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分行排列更好,注重结构形式,是诗歌,有诗歌性。 2.幽默性 幽默诗歌多能引人发笑,并且,让人有所思考回味,或者,内容诙谐有趣,是幽默,有幽默性。 2
例如,《与伟大的距离》(谭笑): 我们越是谦卑 离伟大越是接近
我总能看见无数优秀的人 远在我之上
看来 我离伟大近了
我说我离伟大近了 我就离伟大又远了
注:前两句改自泰戈尔诗句。 上述诗歌充满辩证哲思,不少人读后会轻轻笑出声,并且,有所思考与回味,很幽默,有幽默性。 又如,《星星——眼睛》:
彩云是天空绚丽的纱巾 星星是天空闪亮的眼睛 我 吹一阵风 掀起那纱巾 探看天空秀美的面容 呀—— 天空 原来是个千眼怪啊 瞬间 我惊叫一声
上述诗歌读者读完不一定让人有太多思考,但诗歌论述星星的视角独特,内容有趣,很幽默,有幽默性。 (二)特别属性 幽默诗歌同时具有诗歌与幽默的特性,两种特性叠加在一起,通常可以彼此相互“放大”,有 “1+1>2”特性。幽默诗歌的“1+1>2”特性表现为:诗歌在形式上的节奏美等,增加了幽默的感染力;幽默在内容上的引人发笑与幽默回味等,加强了诗歌的活力。 例如,《吃鱼》(谭笑):
刚刚 鱼还是活的 一转眼 鲜活的生命 死去 3
它 娇嫩的身体 一块一块地 伴着调料 进到了 我的嘴里
我 享受地 咀嚼着 它 给我的 美味细腻
不一会儿 它的一部分 成了我的一部分 等再到明天 它的另一部分 则会通过我的系统 轮回出去
然后呢 然后 轮回出去的那部分 又将有部分轮回成 植物的身体
若再有机缘 轮回上几次 或者 至少轮回上一次 最终 又会轮回成 一条甚至多条 鲜活的 ——鱼
上述诗歌的内容若以论说文形式表现,也可写得清楚明白,但显然不如写成诗歌更有趣,更有感染力。 (三)附带属性 幽默和诗歌都受时代、地域、文化的限制。不同时代、地域、文化的幽默,有不同的内容;不同时代、地域、文化的诗歌,也有不同的特点。幽默诗歌,有很强的时代性、地域 4
性、文化性。 例如,《如果科技足够进步》(谭笑):
如果科技足够进步 我们就能够长出翅膀 直接与鸟儿一起 在蓝天上翱翔
如果科技足够进步 我们就能够长出绿叶 干脆和树木花草一样 从阳光里吸取能量
读了上述诗歌,许多人会发笑,但过上一两代人,《如果科技足够进步》可能就一点不好笑了。
三. 历史 (一)早期幽默诗歌 我国幽默诗歌由来已久,最早见诸记载的要数诗经中的诗歌。 例如,《国风·郑风·狡童》(诗经):
彼狡童①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②,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③。
注:①狡童:美貌少年;②维:因为;③息:安稳入睡。 白话,《国风·郑风·狡童》:
那个小帅哥啊,不愿和我说话啊! 为了你的缘故,让我吃不下饭啊! 那个小帅哥啊,不愿和我吃饭啊! 为了你的缘故,让我睡不好觉啊!
又如,《国风·郑风·蹇裳》(诗经): 子惠思我①,褰裳涉溱②。 子不我思③,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④! 子惠思我,褰裳涉⑤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注:①惠:见爱;②褰:提起下衣;溱:郑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密县东北;③不我思:不思念我;④狂童:谑称,犹言“傻小子”;狂:痴;也且:作语助;⑤洧:郑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即今河南省双泪河;溱、洧二水回合于密县。 5
白话,《国风·郑风·蹇裳》: 你要是真爱我想我,就提着衣裤快渡过溱水来。 你要是不想我,我就没人爱吗?傻小子呀,真傻! 你要是真爱我想我,就提着衣裤快渡过洧水来。 你要是不想我,我就没人爱吗?傻小子呀,真傻!
(二)中期幽默诗歌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各个朝代都不乏幽默之士,因此,古代有不少幽默诗歌。 例如,《挽歌》其一(陶渊明):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又如,无题诗(寒山): 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 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 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土藏。 彼此莫相啖,莲花生沸汤。
广义的诗歌还包括词曲,幽默诗歌自不例外。 如,《卜算子·落齿》(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底难催挫。 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 已缺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①莫笑翁,狗窦②从君过。
注:①儿曹:孩子;②狗窦;狗洞。 又如,《黄钟煞》(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①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②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③月,饮的是东京④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⑤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⑥、会吟诗、会双陆⑦。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⑧,尚兀自⑨不肯休! 6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注:①恁:通“您”,音nín;②斫(zhuó):砍;③梁园:汉代梁孝王的园子,内有池馆林木,梁王日与宾客游乐,后泛指好玩的名胜;④东京:汉代以洛阳为东京,宋代以汴州为东京,辽时改南京(今辽阳)为东京,元曲往往混用历史地名,这里不是实指;⑤章台:汉长安街名,娼妓居住的地方;⑥咽作:可能是一种表演性游戏;⑦双陆:古代一种赌博游戏;⑧歹症候:本指病,借指脾性;⑨尚兀自:仍然还。 (三)当代幽默诗歌 21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搞笑成风的中国,不乏任何类型的幽默诗歌。这其中有活泼搞笑的,也有平静如水的,网络上铺天盖地,比比皆是。 例如,下面这首可静静读来的《头顶井水》(谭笑):
遥望浩淼的星空 不禁畅想 那并不属于我的银河灿烂 我知道 人不能总是仰视 时或也要低下头来 甚至 叹息几声 一次 我低下头 正叹息着 忽然 看见孤井中莹莹的闪烁 这莹莹的闪烁呦 难道 是上天为孤井 特别洒下的星辉吗 或许吧…… 但为何 不去寻这低头可及的光彩呢 古人云 举身赴清池 我是不会的 我只会去亲吻 去亲吻这孤井中水的静逸 当然 得把握住自己 把握住自己的心 ——重心 否则 会头顶井水 7
当代幽默诗歌中最多的,其实并不是上述类型诗歌,是修改古代经典的诗歌。修改古代经典的诗歌因其恶搞的存在,是否构成幽默,尚存在争议。本文因后面专有论述,这里就先列举一篇。 例如,《赠汪伦》(摘自网络,作者不详):
李白乘舟不给钱,船夫一脚踢下船。 桃花滩水深千尺,不知李白死没死。
原文,《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 种类 (一)按诗歌分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独有的本质特点——结构形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根本特征。中国诗歌从结构形式上分,大体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格律诗等,现代诗歌多是白话新诗等。幽默诗歌按诗歌分类,也可从结构形式分出古典幽默诗歌、现代白话幽默诗歌,若再考虑古为今用等情况,则还有古典现代混搭幽默诗歌。 1.古典幽默诗歌 例如,《饮中八仙歌》(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