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液相含量测定

中药材液相含量测定
中药材液相含量测定

江西野生枫香活性成分提取及鞣质含量研究

江西野生枫香活性成分提取及鞣质含量研究 郑 毅 张 青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应用化学系 330013) 摘 要:目的 研究我省野生枫香(Liquidambar F orm osana Hance)树皮、树叶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对鞣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提取液中鞣质含量,以分析不 同提取方法的效果。实验结果:枫香树皮、树叶中鞣质含量因提取方法的不同而有明显的 差别,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提取液中鞣质含量分别为12.35%、11.35%。有机溶剂提取比水 溶液提取效果更好,枫香树叶中鞣质含量比树皮高。 关键词:野生枫香 鞣质 络合滴定 野生枫香又名枫树,大叶枫,三角枫,系金缕梅科枫香属植物(Liquidambarform osana Hance)。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带,西至四川、贵州,南至广东,东至台湾等地。据文献资料表明[1]:该属植物共有五种,我国有2种及1变种。枫香树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枫香树,苏合香和胶皮枫香树三种植物上,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大致有萜类、黄酮类、酚酸类、苯丙素类、挥发油和其它。枫香树全株均可入药。树皮、树根、树叶、味辛、微苦、性温、气香,有祛风湿、行气、解毒的功效[2]。对枫香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对该属植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主要针对省金缕梅科枫香属植物野生枫香树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并根据鞣质的性质对提取液中的鞣质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以不同的提取方法对鞣质提取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为下步再选取一种工艺提取液进行药用效果试验,为枫树开发应用提供实验数据。 1 实验原理及方法简介 1.1提取工艺方法一般常用的植物药用成分提取方法有蒸馏法、溶剂萃取法和水煮法三种,在工业生产上常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但若用溶剂萃取法(如乙酸乙酯为溶剂)的得油率往往高于水蒸气蒸馏,单萜化合物的得油率提高更为明显,由于溶剂萃取法不使精油组分发生较大变化更符合枝叶中精油组分提取。 1.2鞣质含量测定方法中草药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较多,根据鞣质的性质而有皮粉吸附法、重量法、高锰酸钾法、络合滴定法与比色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主要采用锌离子络合滴定法,此法测定鞣质的含量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2 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 2.1实验材料 枫香树皮、树叶,采于江西南昌市下罗郊区,经鉴定为三角枫,采后水洗于太阳下晒干,置于阴处粉碎成粉末备用。 2.2实验仪器 H L一26型多功能食品粉碎机(上海海菱电器责任有限公司);TG—328B型电光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实验七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原理和条件设定方法。 3、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日常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借助于高压输液泵获得相对较高流速的液流以提高分离速度、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制成的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分析的一种色谱方法。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若采用非极性固定相,如十八烷基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即构成反相色谱分离系统。反之,则称为正相色谱分离系统。反相色谱系统所使用的流动相成本较低,应用也更为广泛。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R= 2[t (R2)-t (R1) ] /1.7*(W 1 +W 2 ) 式中 t (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 (R1) 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 时间; W 1及W 2 为此相邻两峰的半峰宽。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本实验对象为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常被用作塑料增塑剂。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但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待测物性质见表1。 表1色谱柱测试条件 如果要检测不同条件对谱图分离的影响,可按表1配制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HPLC分离检测。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50ul微量注射器。 2、试剂 甲醇(色谱专用),高纯水 四.实验步骤 1、色谱条件 色谱柱: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8) 柱温:室温 流动相:初始为高纯水:30%,甲醇:70% 检测器:DAD检测器; 检测波长:220nm; 进样体积:100μl定量环,实际注射每次可控制在200μl。 2、待测溶液的配制 首先用甲醇做溶剂配制储备液:邻苯二甲酸二甲酯(0.3880g/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0.2770g/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3776g/L)。然后各取1mL储备液用水和甲醇(20:80)稀释至10mL,作为待测溶液。 3、色谱测定 (1) 按操作规程开启电脑,开启脱气机、泵、检测器等的电源,启动Agilent 1100在线工作软件,设定操作条件。流量为1.000ml/min。 (2) 待仪器稳定后,开始进样。将进样阀柄置于“LOAD”位置,用微量注射器吸取混合物溶液50ul,注入仪器进样口,顺时针方向扳动进样阀至“INJECT”位置,此时显示屏显示进样标志。 (3) 记下各组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及分离比。 (4) 实验完毕,清洗系统及色谱柱。依次用甲醇-水(60:40)、甲醇-水(70:30)……直到纯甲醇作流动相清洗,每次清洗至基线走稳,至少清洗15min。 五.实验结果

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规定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提出了在对HPLC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大家讨论。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5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或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选择至少三个不同厂家或不同批号的同类色谱柱,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应大于1.5;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

实验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的含 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结构组成及功能。 2.了解反相色谱法的原理、优点和应用。 3.了解流动相的选择依据及配制方法。 4.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本实验以甲硝唑为测定对象,以反相HPLC来分离检测未知样中甲硝唑的含量。以甲硝唑标准系列溶液的色谱峰面积对其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再根据样品中甲硝唑的峰面积,由线性方程计算其浓度。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1.实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精密天平、50mL烧杯、玻璃棒、称量纸、10mL容量瓶、50mL 容量瓶、注射器、洗瓶。 2.实验材料:甲硝唑原料、蒸馏水、HCl(0.1mol/L)、乙腈、三氟乙酸、超纯水。 (二)实验内容 1、色谱操作条件的制定: 色谱柱:C18柱(250×4.6mm,5μm); 流动相:乙腈:0.02%三氟乙酸水溶液(20:80) 流速:1mL/min 检测波长:277nm 柱温:35℃ 进样量:20μL 2、标准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在105℃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的甲硝唑对照品1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0.1mol/L的HCl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即得浓度为0.2mg/mL的甲硝唑标准储备液,备用。 3、标准曲线的建立 (1)精密量取甲硝唑标准储备液分别为0.3mL、0.5 mL、0.7 mL、0.9 mL、1.1 mL置于10 mL的容量瓶中,然后用0.1mol/L的HCl溶液定容至刻度,得到浓度梯度为6μg/mL、10μg/mL、14μg/mL、18μg/mL和22μg/mL的标准溶液,分别过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滤

槐花药材的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实验报告

槐花药材的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 姓名:廖卓* 学号:11071105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比色法测定槐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及原理。 2、熟悉槐花药材的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 二、实验原理 槐花为豆科植物SophorajaponicaL的干燥花及花蕾[1]。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槐花药材的主要有效成份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芦丁的含量最高,所以槐花药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均以芦丁为指标成分。 芦丁(C27H30O16,610.51) 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铝盐发生配位反应,生成红色的配位化合物,使得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可见光区,且具有较高的吸收系数。黄酮类与铝盐的配位反应是定量完成的,因此可采用比色法测定槐花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避免其他非黄酮成分对测定准确度的影响[2]。 三、仪器与试药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0ml容量瓶,25ml容量瓶、10ml移液管,超声波清洗器、漏斗、玻璃棒 试剂:槐花药材,芦丁对照品,5%亚硝酸钠溶液,10%硝酸铝溶液,氢氧化钠试液,乙醇。 四、实验步骤 总黄酮含量测定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芦丁对照品50mg,精密称定,置于25ml量瓶中,加60%乙醇适量,置水浴上微热使溶解,放冷,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于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2mg/ml的芦丁对照品溶液。 (2)检测波长的选择: 取A对照品溶液,在400~600nm波长进行光谱扫描,发现光谱图最大吸收,选定波长 说明:一般选择待测样品化合物吸收度最大,即吸收曲线最高点为测定波长。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λmax或该化合物经显色后的最大吸收峰,通过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后确定或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来确定,并与该化合物文献值相比较应一致。在最大吸收峰处测定时灵敏度高,误差小。因此一般情况下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检测波长。 (3)标准曲线的制备: 配制不同浓度的A对照品溶液,考察线进样量与峰面积的性关系、线性范围、相关系数等。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的制备步骤: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ml,2ml,3ml,4ml,5ml与6ml,分别置于6个25ml量瓶中,各加水使成6.0ml,精密加5%亚硝酸钠溶液1.0ml,摇匀,放置6分钟,再加10%硝酸铝溶液1.0ml,摇匀,放置6分钟,加氢氧化钠试液10.0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不加对照品溶液同法配制空白溶液,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浓度C(mg/ml)0.000 0.008 0.016 0.024 0.032 0.040 0.048 吸光度A

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HPLC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规定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提出了在对HPLC 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大家讨论。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5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 ),峰面积为纵坐标(Y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 )不得小于0.998,Y 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或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 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选择至少三个不同厂家或不同批号的同类色谱柱,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

第九章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第九章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批准为试生产的新药,其质量标准的试行期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2.处方中全处方量应以制成多少个制剂单位的成品量为准 A.100个 B.400个 C.500个 D.800个 E.1000个 3.中药制剂的处方量中重量应以()为单位 A.μg B.mg C.g D.kg E.均可 4. 中药制剂的处方量中容量应以()为单位 A.μL B.mL C.L D.kL E.均可 5.中药制剂色泽如以两种色调组合,应以谁为主 A.前者 B.后者 C.同样 D.中间色 E.其它 6.外用药和剧毒药不描述 A.颜色 B.形态 C.形状 D.气 E.味 7.单味制剂命名时一般采用 A.原料名 B.药材名 C.剂型名 D.原料(药材)名与剂型名结合 E.均可 8.浸出物的建立是以测试多少个批次样品的多少个数据为准 A.5、10 B.5、20 C.10、20 D.10、10 E.20、20 9.在线性关系考察过程中,薄层扫描法的r值应在()以上 A.0.9 B.0.99 C.0.995 D.0.999 E.0.9999 10.质量标准的方法学考察,重现性试验相对标准差一般要求低于 A.1% B.2% C.3% D.4% E.5% 11.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考察中气雾剂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2.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考察中丸剂室温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3.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采用低温法时,温度宜在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E.37℃~40℃ 14.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采用低温法时,相对湿度要求为 A.60% B.65% C.70% D.75% E.80% 15.中药新药稳定性考察试验中,注射剂的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6.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中初步稳定性试验共考察几次 A.2 B.3 C.4 D.5 E.6 17.药品必须符合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部颁药品标准 C.省颁药品标准 D. 国家药品标准 E.均可 18.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 A.安全有效 B.技术先进 C.经济合理 D.质量第一 E.全部 19.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性状描述要求至少观察几批样品 A.1~3 B.2~4 C.3~5 D.4~6 E.10批以上

第五章 中药质量标准与鉴定

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大纲要求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 一、国家药品标准 1、中国药典 2、部颁药品标准 二、地方药品标准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 2、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1、基源鉴定 2、性状鉴定 3、显微鉴定 4、理化鉴定 5、其他鉴定方法和技术 二、中药的安全性检测 1、主要的内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及检测 2、外源性有害物质及检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 三、中药的质量评价 1、传统经验鉴别 2、纯度检查:杂质、水分、灰分、色度、酸败度 3、与有效性有关的定量分析: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 4、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 一、国家药品标准 (一)中国药典 一)《中国药典》凡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中国药典》的“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鉴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及质量鉴定相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同样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中国药典》“凡例”对所载药品的正文、名称及编排、项目与要求、动物实验、说明书、包装、标签等加以规定。 “凡例”还明确规定,对本版药材收录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验,根据实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规定的方法为准。 1、名称及编排:药材和饮片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及拉丁名。 正文包括: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等。 2、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与标准品均应附有使用说明书,标明批号、用途、使用期限、贮存条件和装量等。 3、精确度:指取样量的准确度和实验精确度。 实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以数值的有效位数来确定。 1)0.1g 0.06~0.14g ±0.04g 2g 1.5~2.5g ±0.5g 2.0g 1.95~2.05g ±0.05g 2.00g 1.995~2.005g ±0.005g

地榆中鞣质含量测定的方法的探讨

地榆中鞣质含量测定的方法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4-07-22T15:12:05.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8期供稿作者:喇凤英1 马小艳 [导读] 地榆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属蔷薇科植物,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效,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等症。喇凤英1 马小艳2 (1甘肃省临夏州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731100) (2甘肃省临夏州中草药研究所 731100) 【摘要】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榆饮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总鞣质的测定方法有所重复,影响因素较多,应删除。方法:1.总鞣质的测定: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规定紫外法测定总鞣质的含量,由于避光等因素的影响,三次实验结果差异较大。2.没食子酸的测定:色谱柱: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 %磷酸溶液(5∶95)。检测波长:272 nm,流速1.0 mL/m in,柱温为室温。结果:在 上述色谱条件下,没食子酸进样量在29.36μg-30.12μg/mL。光线、炮制等因素对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没食子酸的影响较小,实验结果的重现性较好,总鞣质测定法的影响因素较多,重现性较差。建议地榆含量测定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 【关键词】地榆没食子酸总鞣质紫外高效液相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262-01 地榆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属蔷薇科植物,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效,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地榆中主要含有鞣质约17%、三萜皂苷2.4%-4.0%和黄酮类化合物等。鞣质类化合物是地榆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评价地榆质量的主要指标。 自90版《中国药典》地榆含量项下测定总鞣质之后,95版、2000版、05版《中国药典》均规定含量须测定总鞣质,限量规定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10.0%,10版《中国药典》地榆含量项下除总鞣质测定外,还增加了液相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总鞣质的限量规定:地榆药材及地榆饮片不得少于10.0%,地榆炭不得少于2.0%;没食子酸的限量规定:地榆药材及地榆饮片不得少于1.0%,地榆炭不得少于0.60%。现将这两种方法做一比较。 总鞣质法要求避光操作,作者取10份样品(1、2、3、4、5为原药材, 6、7、8为饮片,9、10为地榆炭),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一、.提取过程不完全避光,仪器测定完全避光;二、提取过程避光,仪器测定不完全避光;三、提取过程与仪器测定均完全避光。实验结果如下(%): 将以上10份样品,按《中国药典》10版地榆含量项下规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没食子酸含量进行两次测定,色谱柱: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 %磷酸溶液(5∶95)。检测波长:272 nm,流速1.0 mL/m in,柱温为室温。没食子酸对照的浓度分别为:29.36μg/mL和30.12μg/mL,实验结果如下(%): 通过上述实验分析,总鞣质的测定中光线影响较大,饮片的炮制、储存等也对总鞣质的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果差异较大,检验结果较难达标,对地榆商品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实验过程简单,无需避光,实验稳定性好。地榆市场价格较低,假劣伪品较少,含量测定中同时使用总鞣质测定和没食子酸测定有所重复,造成检验成本高,检验资源浪费等弊端,建议2015年版《中国药典》取消地榆含量测定中紫外法测定总鞣质项,只保留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项,以便更好的控制地榆质量。

中药材鞣质含量测定

中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与优化 摘要: 参照药典,采用磷钼钨酸 - 干酪素比色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五倍子、地榆药材中鞣质的含量。探讨药典中规定的条件合理性,并增加了超声条件优化了实验,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7.39 %。本法可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材中鞣质的含量测定,并可作为鞣质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 鞣质测定;波长;室温浸提;干酪素;没食子酸;超声鞣质又称单宁(Tannins) ,是一类复杂的具有沉淀蛋白质性质的水溶性多元酚类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植物药材,如五倍子、贯众、儿茶等。近年来,对鞣质生理活性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表明,鞣质能清除生物体内过剩的自由基,维护细胞膜的流动和蛋白质的构象 ,防止辐射诱发的 DNA断裂 ,从而在抑制脂质过氧化、心血管病、抗癌、抗突变、抗衰老、抗白内障等方面有独特功效。鞣质的经典含量测定方法有很多种 ,如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等。最常用的有皮粉法、高锰酸钾法、干酪素法、络合量法。皮粉法是国际公认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皮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鞣质可通过分子中的酚羟基与蛋白质的酰胺基形成氢键而结合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以重量法测定含量。《中国药典》一部[1]鞣质含量测定法一直沿用皮粉法 ,适用范围广。缺点是耗用样品多,测定时间长 ,且没有选择性,测定结果偏高 ,而且皮粉用量很大。近年来,皮粉试剂的供应和质量都很难保证,使皮粉法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英国药典》2002 版[2]鞣质测定法附录采用的是磷钼钨酸 - 皮粉比色法,即利用鞣质在碱性溶液中将磷钼钨

酸还原产生深蓝色,其吸收度与含量成正比,采用比色法测定。其中,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总酚和不被皮粉吸附的酚,二者之差计为鞣质的含量。 罗文毓等报道了改进的干酪素法[3] ,其关键步骤是以干酪素代替皮粉,采用磷钼钨酸比色法测定; 药材样品提取采用浸泡过夜代替加热回流提取等。本文参照《英国药典》和干酪素法,重点对提取方法、显色剂、干酪素用量等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鞣质含量测定方法,为药典相关附录方法的修订提供了实验基础。《中国药典》[4]2015年版2202鞣质含量测定法已为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测定总酚和不被干酪素吸附的酚,二者之差计为鞣质的含量。并且同时进行干酪素吸附空白试验,计算时扣除空白值。实验为避光操作。[4] 本研究对中药主要的化学活性成分—鞣质提取工艺的优化,有利于地榆资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并为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富集提供理论依据。并改进鞣质含量测定方法。 1 仪器与试剂 18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007(C)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KQ-25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舒美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钨酸钠、钼酸钠、硫酸锂、无水碳酸钠;磷酸、盐酸、干酪素、鞣酸(分析纯); 焦性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经色谱分析,纯度>98%,) ;五倍子、地榆药材(购自中药材市场)。 2 实验方法探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实验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目的要求] 1、了解仪器各部分的构造及功能。 2、掌握样品、流动相的处理,仪器维护等基本知识。 3、学会简单样品的分析操作过程。 [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液体作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主色谱分离技术,在基本理论方面与气相色谱没有显著不同,它们之间的重大差别在于作为流动相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差别。与气相色谱相比,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的适用性强,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可以弥补气相色谱法的不足。 液相色谱根据固定向的性质可分为吸附色谱、键合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大小排阻色谱。其中反相键合相色谱应用最广,键合相色谱法是将类似于气相色谱中固定液的液体通过化学反应键合到硅胶表面,从而形成固定相。若采用极性键合相、非极性流动相,则称为正相色谱;采用非极性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则称为反相色谱。这种分离的保留值大小,主要决定于组分分子与键合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反相键合相色谱采用醇-水或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纯水廉价易得,紫外吸收小,在纯水中添加各种物质可改变流动相选择性。使用最广泛的反相键合相是十八烷基键合相,即让十八烷基(C18H37―)键合到硅胶表面,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碳十八柱。 [仪器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储液器、高压泵、自动进样器、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工作站)、过滤装置 待测样品(浓度约100 ppm)、甲醇、二次水 [实验步骤] 1、仪器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样品与流动相的处理 配好的溶液需要用0.45 μm的一次性过滤膜过滤。纯有机相或含一定比便例有机相的就要用有机系的滤膜,水相或缓冲盐的就要用水系滤膜。 水、甲醇等过滤后即可使用;水放置一天以上需重新过滤或换新鲜的水。含稳定剂的流动相需经过特殊处理,或使用色谱纯的流动相。 (2)更换泵头里清洗瓶中的清洗液 流动相不同,清洗液也不同,如果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系,可以用50%的甲醇;如果流动相含有电解质,通常用95%去离子水甚至高纯水。 如果仪器经常使用建议每周更换两次,如果仪器很少使用则每次使用前必须更换。(3)更换托盘里洗针瓶中的洗液 洗液一般为:50%的甲醇。

中药材水分测定0832 水分测定法

0832水分测定法 第一法(费休氏法) 1.容量滴定法 本法是根据碘和二氧化硫在吡啶和甲醇溶液中与水定量反应的原理来测定水分。所用仪器应干燥,并能避免空气中水分的侵入;测定应在干燥处进行。 费休氏试液的制备与标定 (1)制备称取碘(置硫酸干燥器内48小时以上)110g,置干燥的具塞锥形瓶(或烧瓶)中,加无水吡啶160ml,注意冷却,振摇至碘全部溶解,加无水甲醇300ml,称定重量,将锥形瓶(或烧瓶)置冰浴中冷却,在避免空气中水分侵入的条件下,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硫至重量增加72g,再加无水甲醇使成1000ml,密塞,摇匀,在暗处放置24小时。 也可以使用稳定的市售费休氏试液。市售的费休氏试液可以是不含吡啶的其他碱化试剂,或不含甲醇的其他伯醇类等制成;也可以是单一的溶液或由两种溶液临用前混合而成。 本试液应遮光,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临用前应标定滴定度。 (2)标定精密称取纯化水10~30mg,用水分测定仪直接标定;或精密称取纯化水10~30mg,置干燥的具塞锥形瓶中,除另有规定外,加无水甲醇适量,在避免空气中水分侵入的条件下,用费休氏试液滴定至溶液由浅黄色变为红棕色,或用电化学方法[如永停滴定法(通则0701)等]指示终点;另做空白试验,按下式计算: 式中F为每1ml费休氏试液相当于水的重量,mg; W为称取纯化水的重量,mg; A为滴定所消耗费休氏试液的容积,ml; B为空白所消耗费休氏试液的容积,ml。 测定法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约消耗费休氏试液1~5ml),除另有规定外,溶剂为无水甲醇,用水分测定仪直接测定。或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置干燥的具塞锥形瓶中,加溶剂适量,在不断振摇(或搅拌)下用费休氏试液滴定至溶液由浅黄色变为红棕色,或用永停滴定法(通则0701)指示终点;另做空白试验,按下式计算: 式中A为供试品所消耗费休氏试液的体积,ml; B为空白所消耗费休氏试液的体积,ml; F为每1ml费休氏试液相当于水的重量,mg; W为供试品的重量,mg。 如供试品吸湿性较强,可称取供试品适量置干燥的容器中,密封(可在干燥的隔离箱中操作),精密称定,用干燥的注射器注入适量无水甲醇或其他适宜溶剂,精密称定总重量,振摇使供试品溶解,测定该溶液水分。洗净并烘干容器,精密称定其重量。同时测定溶剂的水分。按下式计算:

中药分析

中药分析 名词解释: 1.中药材:是饮片、提取物的原料,指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产地加工的药用物质。 2.饮片: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应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3.中药制剂: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或中药提取物等为原料,按一定的处方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 4.中药分析学:即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质量及其控制方法的一门学科。 5.重量分析法:是通过称重物质的某种称量形式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6. 一测多评法QAMS:指用一个对照品对多个成分进行定量。 7.薄层扫描法TLCS:是在薄层色谱法的基础上,用薄层扫描仪扫描,对薄层色谱上被分离的斑点中各组分进行原位定量分析的方法。 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ICP-MS: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为离子源,得到的样品离子经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按质荷比分离,用于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9.DNA分子鉴别:是指通过比较中药材DNA分子遗传多样性差异来鉴定中药材基原,确定其学名的方法。 10.中药指纹图谱:是指中药材、饮片及其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与技术所建立的能够表示其某种特性的图谱。 11.共有指纹峰: 12.中药特征图谱:目前主要是指中药化学特征图谱,系指某些药材、提取物或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或光谱等图谱。 13.生物活性测定法:是以药物的生物效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测定药物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 14.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是在某一特定值的条件下,以出现的某种生物效应作为评价指标,属于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15.生物效价测定法:是比较供试品T和相当的对照品S所产生的特定反应,通过等反应计量间比例的运算,从而测得供试品的效价,即对比检定。 16.杂质:是指一种物质中所夹杂的不纯成分。 17.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以百分率表示。 18.炽灼残渣:系指有机药物经炭化或经加热使挥发性无机物分解后,高温炽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700~800℃500~600℃ 19.酸值:系指中和脂肪、脂肪油或其它类似物质1g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氧化钾的重量,但在测定时可采用氢氧化钠滴定液进行滴定 20.羰基值的测定:系指每1g供试品中所含羰基化合物的毫克当量数 21.过氧化值:系指油脂中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的作用,生成游离碘的百分数 22.中药质量标准:用以检测中药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以及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1.《新修本草》又称《唐百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颁布的药典。 2.我国的药品标准除《中国药典》外,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主要收载来源清楚、疗效确切、药典未收载的常用药品。 3.地方标准主要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以及批准给特定医院的院内制剂标准。

中药材和饮片中总鞣质的含量法

中药材和饮片中总鞣质的含量法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202 本法用于中药材和饮片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实验应避光操作。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50mg,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5ml,置50ml棕色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没食子酸0.05mg)。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5ml、1.0ml、2.0ml、3.0ml、4.0ml、5.0ml,分别置25ml棕色量瓶中,各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ml,再分別加水11.5ml、11ml、10ml、9ml、8ml、7ml,用29%碳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分钟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76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药材粉末适量(按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定,置250ml棕色量瓶中,加水150ml,放置过夜,超声处理10分钟,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使固体物沉淀),滤过,弃去初滤液50ml,精密量取续滤液20ml,置100ml棕色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总酚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ml,置25ml棕色量瓶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ml”起,加水10ml,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读出供试品溶液中没食子酸的量(mg),计算,即得。 不被吸附的多酚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5ml,加至已盛有干酪素0.6g的100ml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置30℃水浴中保温1小时,时时振摇,取出,放冷,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25ml棕色量瓶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ml”起,加水10ml,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读出供试品溶液中没食子酸的量(mg),计算,即得。

最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摘要】高效液相色谱法已经成为解决生命科学、医药学发展中各种难题的重要手段,在实验室中也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本实验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维生素C进行定量分析,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为外标法,通过做出标准溶液浓度与峰面积的标准曲线进而对样品中的维生素C进行定量检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维生素C、含量 1、引言 维生素 C(Vitamin C, V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Vc 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人体内缺乏 Vc 时容易导致坏血病。同时,由于 Vc 是一种水溶性的强有力抗氧化剂并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它同时还具有防癌、预防动脉硬化、治疗贫血、抗氧化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Vc 在蔬果中普遍存在,尤其是柑桔类水果中含量较高。樱桃、番石榴、辣椒、猕猴桃等水果中 Vc 含量在 50-300 mg/100 g。 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 60 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HPLC 系统一般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等组成。其中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是关键部件。有的仪器还有梯度洗脱装置、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预柱或保护柱、柱温控制器等,现代 HPLC 仪还有微机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制备型 HPLC 仪还备有自动馏分收集装置。 2、HPLC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2.1、仪器试剂 2.1.1、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260),色谱柱:C18 柱 (250 mm×4.6 mm, I.D.5 μm);平头进样器。 2.1.2、试剂 乙腈(色谱纯),冰乙酸,维生素 C,磷酸二氢钾等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中药分析习题集

(一) 是非题 1、判断一个中药制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含量测定符合质量标准规定即为合格。 2、控制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 3、加样回收率试验主要是考察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可靠性。 4、相对标准差(RSD)是衡量测定数据准确度的标准之一。 5、在薄层扫描法中,直线扫描对于外形不规则的斑点从不同方向扫描得到的峰面积积分值基本一样,而锯齿扫描则不行。 6、荧光淬灭是指因种种原因使荧光物质的荧光完全消失的现象。 7、HPLC法在中药制剂分析中,可用于定性、定量及制备性分离。 8、显微定性鉴别法适用于所有的中药制剂。 9、在中药制剂显微鉴别中,原中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特征并不一定作为该制剂的显微鉴别特征。 10、中药制剂的灰分测定主要是检查中药制剂中泥土砂石等无机杂质。 11、在重金属检查中,如介质环境为酸性,则应使用硫代乙酰胺作显色剂。 12、为保证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对于所有的中药制剂都要进行灰分检查。 13、许多固体类中药制剂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水分,而液体制剂又常常以水为溶剂,因此对任何中药制剂来说,水分均不属于杂质。 14、中药制剂的干燥失重测定就是用于检查制剂中的水分。 15、甲苯法测水适用于化学成分受热易分解的中药制剂中水分的测定。 16、生物碱的沉淀反应通常在酸性介质中进行。 17、盐酸镁粉反应时检查中药制剂中是否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8、挥发油是化学组成非常复杂的混合物。 19、我国部颁标准中规定:人工合成牛黄由胆酸、胆红素、胆固醇与无机盐等配合而成。 20、酒剂在贮存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21、单剂量包装的合剂或口服液应作装量差异检查。 22、合剂、口服液的相对密度与溶液中含有可溶性物质的总量有关,它们的相对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质量。 23、液体制剂中所用的防腐剂一般在质量标准中不作限量控制。 24、中药注射剂中的蛋白质可能影响注射剂的稳定性和澄明度,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25、糖衣片应在包衣后检查重量差异。 (二) 名词解释 1、中药制剂质量标准: 2.中药制剂分析: 3、一般杂质 4、特殊杂质 5、杂质限量 6、酸性染料比色法 7、绝对保留时间 8、比移值 9、相对密度 10、恒重 11、重金属 12、指纹图谱 (三)填充题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测定牛乳中β-乳球蛋白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测定牛乳中α-乳白蛋白Determination of α-lactalbumin in milk product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 关荣发1,黄光荣1,贾振宝1,戴贤君1,叶兴乾2 GUAN Rong-fa1, HUANG Guang-rongn1, JIA Zhen-bao1, DAI Xian-jun1, YE Xing-qian2(1.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8; 2.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杭州310029)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 Zhou 310018; 2.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摘要: 建立了利用常规的C18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牛乳中主要过敏蛋白α-乳白蛋白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 色谱柱Alltima-C18( 4.6 mm×200 mm, 5μm) , 柱温为45℃, UV 检测波长2l5 nm, 流动相A为含0.1%三氟乙酸的超纯水,流动相B为乙腈∶超纯水∶三氟乙酸=400∶100∶0.5,采用梯度洗脱方法,流速0.8mL/min。结果表明: α-乳白蛋白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μg/mL-1000μg/mL( r=0.9909); α-乳白蛋白平均回收率为97.27 %, RSD=0.76%(n=5);该方法简便、准确, 适合于乳制品中α-乳白蛋白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α-乳白蛋白; 乳制品; 测定 Abstract: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α-lactalbumin in milk product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chromatography conditions as follow: Alltima-C18 conlum (4.6 mm×200 mm, 5 μm), UV detection wavelengts 215 nm. This method consisted of a linear gradient of the two mobile phases of 0.1% trifluoroacetic acid in water and 0.5% trifluoroacetic acid and 80% acetonitrile in water at a flow rate of 0.5 mL/min, The conlum temperature was 25 ℃.The result showed that for α-lactalbumin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50μ g/mL ~1000μg/mL( r=0.9909). The average recovery percent was 97.27, the RSD was 0.76%( n=5).The methods is suitable for contents analysis of α-lactalbumin in milk products. Key wor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α-lactalbumin; milk products; determinatio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奶制品在国内的消费量迅速增加,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奶类人均消费量(折鲜奶)已达25公斤以上,饮用UHT奶、巴氏杀菌奶等液态奶已在我国渐成习惯,液态乳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乳制品。但牛乳过敏是儿童中一种常见的食物过敏,严重地影基金项目:浙江省分析测试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7F70027) 作者简介:王关荣发(1975 - )男,中国计量学院生物安全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讲师,博士研究生。E-mail:rfguan@163. 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