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使用新进展

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使用新进展

再次核对
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药物,剂量
皮下注射完毕后不需棉签按压的跟踪观察
与低分子肝素钠的区别
Ca2+
+ Na Na+
个体用药
低分子 肝素钙
低分子 肝素钠
联合用药
不易出血
易出血
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及护理
目录
低分子肝素钙的基本简介
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流程及注意事项
与低分子肝素钠的区别
药理作用
低分子量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
抗血栓形成药,是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临
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监测,1-2次/天皮下给药即可完 全发挥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抗 栓作用强、出血不良反应少,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 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注射流程及方法
拔针
E
D
A
C
F
消毒进针 再次核对
备物
B
暴露注 射部位
核对
备物
备好用物、 药物、治疗 本,做好 “三查七对”
核对
两种方法核对,并且核对腕带,解释目的,取得合作。
暴露注射部位
选择腹壁前外侧,脐周,避免同一部位注射。
褶皱
Hale Waihona Puke 排气预灌针剂传统排气
进针
传统进针法
垂直进针法
拔针
低分子肝素钙拔针时无需按压
适应症
预防手术后血栓栓塞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 栓 塞
血透时体外循环的抗凝剂
禁忌症
1
2 3 4
对本品过敏者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血小板减少症
与凝血障碍有关的出血倾向和症状者
用法及注意事项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注射方法的改进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注射方法的改进
提纲
是 themegallery
1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概述
2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对比
3
传统注射法与改进注射法
4
改进注射法的护理要点
Company Logo
定义
是 themegallery
普通肝素(UFH):由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交联而成的粘多糖酯 分子量为0.5~3万
低分子肝素(LMWH):指分子量<6.5*103的普通肝素
Company Logo
改进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是 themegallery
❖注射完毕可以稍停3~5s,使皮下组织充 分吸收余液,注射完毕顺进针角度拔针 (垂直拔针)
Company Logo

传统注射法的弊端
themegallery
按压时间和方法
❖ 局部按压5min:血液凝固需5-10min(错)
❖ 局部按压10min:LMWH皮下注射10min后
Company Logo
请 批 评 指 正!
Company Logo
themegallery
Company Logo
提纲
是 themegallery
1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概述
2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对比
3
传统注射法与改进注射法
4
改进注射法的护理要点
Company Logo
是 themegallery
低分子肝素注射的护理要点
❖ 根据医嘱准确时间给药,药物避光保存 ❖ 注射部位的选择:平卧位
Company Logo
themegallery
Company Logo
是 themegallery
低分子肝素注射剂的常用种类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1. European Pharmacopeia Commission (March 1994) 2. Knoll Pharma
3. Hirsh J, et al. Chest 1998;114:489S-510S
二. 药代动力学不同
克赛®——生物利用度最高
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 抗Xa 或抗IIa 活性 (%)
低分子肝素优于普通肝素较高的抗比值较高的抗活性表示抗栓作用更强出血风险小较长的半衰期依诺肝素一天12次皮下注射即可保持抗凝效果生物活性稳定皮下注射几乎100吸收生物利用度接近近100抗凝作用具有可预测性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对血小板激活为主形成的血栓抗凝作用优于内内容一血栓性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二低分子肝素已是临床重要的抗凝药物三低分子肝素之间存在差异四依诺肝素的临床应用五指南推荐的低分子肝素克塞低分子肝素之间的不同点化学结构不同药代动力学不同临床疗效不同指南推荐不同低分子肝素的抗xa
J. Fareed, J.M. Walenga, D. Hoppensteadt et al. Bi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 Inequivalence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Ann N.Y. Acad. Sci. 1989; 556:333-353
达肝素 5000 IU anti-Xa
Tinzaparin 50 IU anti-Xa/kg
LMWH,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1. Collignon F, et al. Thromb Haemost 1995;73:2-12 2. Eriksson BI, et al. Thromb Haemost 1995;73:398-401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机制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机制的研究进展
加 , 且 致 死 性 血 栓 事 件 也 常见 于 肿 瘤 患 者 。血 栓 事 件 的 发 并 生 可 能 是 肿 瘤 生 物 学 侵 袭 性 的标 志 , 是 患 者 不 良预 后 的 因 也
1 肿 瘤患 者 的高凝 状态 和血 栓事 件
10 3 北 京 0 05 北 京 积水 潭 医院血 液 内科 褚 彬 综述 ,白砚 霞’ 审校
【 摘
要】 肿瘤患者凝血 系统 常被 激活而处于高凝状态 , 易于形成血栓 。静 脉血栓事件 的防治是 目前肿瘤研 究 中的热
点 。近年来有研究表 明低分 子肝素在治疗肿瘤患者深静 脉血 栓形 成的同时 能延 长患者 的生存 。本 文简要综述 有关低分 子肝 素抗凝治疗延 长肿 瘤患者生存及其分子机制 的研究进展 。
t o o i. Re e tsu e s s o d t tlw oe u a ih pa i o h nta r am e to e p v i h o oss c n i r v hr mb ss c n t disha h we ha o m l c l rweg the rn f rt e i iilte t n fd e e n t r mb i a mp o e t u v v lo a c rp te t .I h sr ve webre y s m ma iet e a v n e o w lc l rweg th p rn te t n n s r ia f he s r i a fc n e a in s n t i e iw if u l rz h d a c fl moe u a ih e a i r a me to u v lo o v c n e te s a d te moe u a c a s i v le a c rpaint n h lc l rme h nim n ov d.

《低分子肝素在LPS诱导的A549细胞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低分子肝素在LPS诱导的A549细胞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低分子肝素在LPS诱导的A549细胞损伤中作用的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低分子肝素(LMWH)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一种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对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本篇研究旨在探讨低分子肝素在LPS (脂多糖)诱导的A549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低分子肝素、LPS、A549细胞、培养基、试剂等。

所有材料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 方法(1)细胞培养:将A549细胞培养于含有适当培养基的细胞培养皿中,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分组与处理:将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和不同浓度的低分子肝素处理组。

LPS组和低分子肝素处理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LPS或低分子肝素。

(3)指标检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炎症因子表达等指标,评估细胞损伤程度。

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三、结果1. 细胞活力检测结果实验结果显示,LPS处理后,A549细胞的活力明显降低,而加入不同浓度的低分子肝素后,细胞的活力得到显著提高。

这表明低分子肝素对LPS诱导的A549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 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检测结果LPS处理后,A549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而加入低分子肝素后,ROS水平得到显著降低。

这表明低分子肝素能够减轻LPS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

3. 炎症因子表达检测结果LPS处理后,A549细胞内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增加,而加入低分子肝素后,炎症因子表达得到抑制。

这表明低分子肝素具有抗炎作用。

4.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发现低分子肝素能够上调细胞内抗氧化酶的表达,同时抑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

这进一步证实了低分子肝素对LPS诱导的A549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注射方法的改进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注射方法的改进

改进后的注射方法效果及临床应用推 广
1
改进后的注射方法效果
பைடு நூலகம்
改进后的注射方法可以减少误注等风险,提高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2
临床应用推广
通过举办培训、开展科普活动和推广先进设备,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改进后方 法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血栓病的预防
低分子肝素可用于预防 心脏病、中风和其他与 血管血栓有关的疾病。
血栓病的治疗
低分子肝素可用于治疗 已经发生的血栓病,如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心脏手术后的抗凝 治疗
低分子肝素可以降低心 脏手术后血栓形成的风 险。
低分子肝素的优点和局限性
1 易于使用
低分子肝素可由患者自行注射,不需要住院或定期监测。
2 预测性抗凝效果
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可预测,不需要监测凝血指标。
3 出血风险
低分子肝素使用时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在某些高危患者群体中。
注射方法的介绍
正确的注射方法对于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在注射前,需要清洗注射部位并正确 使用注射器。
国内外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情况对比分 析
国内使用情况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 注射方法的改进
本演示将全面介绍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和注射方法的改进,以及国内外的 使用情况对比分析和改进后的方法的效果及临床应用推广。
低分子肝素的定义和分类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根据其分子量和生物 活性,低分子肝素分为不同的分类。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国内医疗机构广泛使用低分子肝素来预防和 治疗血栓疾病,但注射方法仍有改进空间。
国外使用情况
国外医院在注射方法上更加规范,提高了低 分子肝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皮下注射方法的研究现状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皮下注射方法的研究现状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皮下注射方法的研究现状【摘要】综述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皮下注射方法的研究现状,帮助临床护士正确认识低分子肝素,为护士提供最佳的注射方法,减少病人因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皮下注射;护理现状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酶解聚制而成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肝素的总称,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凝血、抗血栓,抗炎和抗脂质代谢紊乱等,具有注射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抗栓作用强、出血反应少等优点,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和预防术后血栓,降低了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1]。

其常见的药物类型有:依诺肝素钠、那屈肝素钙、达肝素钠、帕肝素钠、瑞肝素钠及贝米肝素钠等。

低分子肝素虽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使用中有其相应的不良反应。

其抗凝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使凝血因子Xa和凝血因子Ⅱa失活而起到抗凝作用,故其不良反应以皮下出血及疼痛为最常见。

目前就如何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减少其不良反应等成为临床医护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皮下注射方法相关研究及护理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现综述如下。

1临床应用1.1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低分子肝素在神经内科应用广泛,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

近期多名学者[2-3]研究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能改善血液黏滞情况,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黄根林等[4]临床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疼痛、肿胀及皮肤颜色改变的例数均显著下降,表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后DVT的发生。

2019年唐晓静等[5]报道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可通过改善血流变而达到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 ,获得了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袁莉等[6]研究显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即刻行普通肝素静脉泵入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抗血小板治疗。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进展发表时间:2017-11-08T14:12:55.5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作者:黄天文[导读] 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近十多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肝素类抗血栓药物。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宁 530021)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近十多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肝素类抗血栓药物。

它的抗血栓作用优于普通肝素(SH),而抗凝血作用却低于SH,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半衰期长、出血倾向小、口服易吸收等特点,临床可应用以下方面。

1.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常规治疗(血塞通静点、神经营养剂等)的基础上[1],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用7d,同时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治疗中未见出血等并发症。

结果显示,治愈率及总有效率(84%、96%)明显,为避免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会出现不良反应,应采用小剂量(即100mg)口服。

此方法治疗短暂性脑出血发作较为安全,疗效可靠。

2.低分子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每次8U/kg,每12h一次,连用10d。

资料研究表明,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10d后,分别追踪1月后、3个月后患儿的尿β2-MG(β2微球蛋白)和尿Aib(尿蛋白)的指标均明显降低,疗效安全可靠,未发现出血倾向。

说明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肾损害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阿司匹林、ACEI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速碧凝)5 000U,2次/d,皮下注射[3],连用7d。

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1次/d,总有效率92.3%。

低分子肝素钙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部分消除凝血酶对血小板的凝固作用,防止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尚有一定的溶栓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不稳型心绞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介绍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方法参阅多种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综合、归纳,便于查阅。

结果低分子肝素通过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凝血活性因子xa(fxa)的抑制作用而影响患者的血栓形成和凝血能力。

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当提高剂量,效果更佳。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38-01
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lmwh)是20世纪80年代在研究未分级肝素分子构效时发现的一组分子量不均一的硫酸多糖混合物。

与未分级肝素相比具有抗血栓作用强,出血副作用小,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长,抗凝作用强,对凝血因子影响小,出血并发症少。

可用于防治骨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等。

其抗血栓形成主要机制在于通过与抗凝血酶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对xa因子和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平均分子量约为4-6kd。

具有选择性抗凝血性比值一般为1.5-4.0,而普通肝素为1左右,分子量越低,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越强,这样就使抗血栓作用与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

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逐年增多趋势,尤其多见于下肢手术或创伤患者。

有报道显示股骨干骨折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0.6%,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5.7%。

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62.5%。

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为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为国内外同行所接受。

1 抗血栓作用
凝血酶的激活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防治静脉血栓的方法之一是连续静脉输注ufh5d,此疗法有较高的出血危险性,lmwh因其药动学稳定、血小板减少症、出血危险性小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低等优点lmwh有很强的抑制凝血酶的激活,lmwh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暂时性血小板凝块转变成永久性血小板血纤蛋白凝块的发生机率,能改变血液流变特性,降低血液黏度,维持血液正常的流动,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曹苹等对lmwh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mwh对凝血系统的作用低于ufh,而其抗血栓作用大于ufh。

lmwh 还可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普通外科中,其预防dvt的效果和ufh大致相同;而在矫形外科中预防dvt和dvt治疗过程中预防复发,lmwh的效果优于ufh。

安宁飞等研究了mr为6400的lmwh 的抗血栓作用,结果表明静脉注射lmwh能明显降低家兔高、中、低切比黏度,并显著降低家兔体内实验性血栓湿重及干重;静脉注射lmwh400,200iu/kg及300,150iu/kg能分别抑制家兔及小鼠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2 抗凝血作用
肝素的抗凝作用一般认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①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②对凝血活性因子xa(fxa)的抑制作用。

两者都依赖于肝素的戊糖结构与抗凝血酶ⅲ(atⅲ)的结合。

肝素与atⅲ结合的部位是一段特殊的戊糖序列,并且,二者结合之后,就会引起该蛋白质构象的变化,并使其活化。

肝素结合的atⅲ结合凝血酶和fxa的能力增强,其中肝素抑制凝血酶的作用不但要求肝素与atⅲ的结合,还同时要求肝素与凝血酶的直接结合。

这就需要肝素分子有足够的长度,但肝素增强atⅲ抑制fxa的作用不需要肝素与fxa直接接触,此种作用对肝素无最低mr上的要求。

低分子肝素抗血栓作用较普通肝素强,研究表明,lmwh由于片断较短,大部分分子长度均低于18个单糖的长度,因此其抗凝血酶的作用远低于其抗fxa 作用。

3 低分子肝素在骨科大手术后的应用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疾病。

包括肺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在骨科大手术后如全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等下肢的手术及创伤后容易发生,骨科大手术病人进行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邢庆胜等选择68例骨盆及下肢大手术病人,术后6h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3000iu皮下注射,以后每日2次3000iu皮下注射,7-10d停药。

观察切口引流量及性状,监测术后血小板变化,结果表明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增加,血小板未见明显减少。

说明低分子肝素在骨科手术后应用是安全的,能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且
不引起术后出血增多。

通过历史性对照研究,选取髋关节置换术后和脊柱内固定术后病人,根据性别、年龄、病因、术式、不良反应、用药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对比观察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下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结果在各年龄组,5000iu/日效果均强于2500iu/日,在高于65岁患者中,这种差别更加明显;两种剂量低分子肝素在各类病人的应用都不会明显增加术后出血风险,说明lmwh在预防下肢dvt已取得良好疗效。

4 讨论
低分子肝素的平均(mr3000-7000)具有更低的副作用、更可预见的药理作用、半衰期长和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总之,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骨病手术患者,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展,较明显改善患者的病理状态,早期疗效显著。

但是应用lmwh时,应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掌握注射手法,寻求最佳压迫方法和时间等是减少lmwh
注射局部出血的可行措施。

综上所述,lmwh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发掘其新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极具潜力。

参考文献
[1] 谢继青,潘菡清,袁成.国内低分子肝素制剂研究进展.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3,24(5):260-2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