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微生物技术-1绪论

合集下载

矿床学题库(整理完毕)

矿床学题库(整理完毕)

矿床学一、名词解释§1 绪论1、矿产资源(矿产):在自然界(地壳内/地表)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有用矿物资源。

它具有三重属性:①地质属性②经济属性③环境属性2、矿床(mineral deposits):是矿产在地壳中的集中产地。

确切地说,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矿体(orebody):是指在自然界中产生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矿床中金属或其他有用物质富集的地质体。

矿体是矿床的基本组成部分。

3、矿床学:是研究在地壳中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它是直接应用于矿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地质学科。

§2 有关矿床的基本概念1、同生矿床(syngenetic deposit):指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

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矿床以及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形成的岩浆分结矿床等,都属于同生矿床。

后生矿床(epigenetic deposit):矿床的形成明显地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

其矿体和围岩是由不同地质作用和在不同时间形成的。

如沿地层层理面或穿切层理的各种热液矿脉,属于典型的后生矿床。

2、围岩/主岩(country rock, wall rock, host rock):矿体周围的岩石。

矿体与围岩的界限有的清楚,有的呈渐变过渡状。

母岩/源岩/矿源层(parent rock, mother rock / source rock / ore source bed):矿体形成过程中,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它与矿床在空间上的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

有些矿床,围岩即母岩,如岩浆结晶分异的铬铁矿床。

3、矿脉:产在各种岩石裂隙中的板状矿体,为典型的后生矿床,据矿脉与围岩的关系,分为层状矿脉和切割矿脉。

矿层:指沉积生成的板状矿体,矿体与岩层是在相同的地质作用下同时形成的。

基性-超基性杂岩中的铬铁矿也称层状矿体。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共占120分713微生物学部分大纲要求: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细胞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具体知识点可参考804微生物大纲要求)笔记根据《微生物学》路福平编为主,《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为辅进行查漏补缺(标注页码基本为路福平版书籍所对应页码,少数为周德庆版书籍所对页码)第一章绪论P1-11一、微生物的定义及其类群(一)现代定义: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类群:1.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三菌三体)。

2.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三)微生物的共性(五大共性)P11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最基本);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5.适应性强,易变异。

三.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内容: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

2.任务:(1)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发酵微生物)a.利用菌体:scp、生物杀虫剂,保健品,生物制品,指示菌,污水处理b.利用代谢产物:酒,甘油,调味品,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制剂(2)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四、五界分类系统、六界分类系统、三域系统1、五界分类系统(Whitaker,1969年)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2、六界分类系统(我国学者,1977年):在Whitaker五界系统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个病毒界,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真核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3、三域学说(美国C.R.Roese,70年代末):三个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五、微生物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周德庆版P5(1)史前期(8000年前-1676年)特点:a.无显微镜,没有见到微生物个体b.在应用微生物和防止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经验自发地与微生物打交道)c.实践-实践-实践(思想方法上处于低水平的应用)(2)初创期(1676年-1861年:近200年)-起始于1676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个体特点:a.人类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个体b.停留在形态描述阶段c.微生物学科尚未形成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说先驱、发明显微镜(3)奠基期(1861年-1897年)-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径瓶实验,彻底推翻了“生命自生说”特点:a否定“自生说”成功,解决了生命的起源问题b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独特方法和技术(显微镜放大到700-1000倍)c.分离出了许多重要病原道d.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班理学研究水平e.微生物学科开始形成,进入一系列分支学科研究f思想方法:实践-理论-实践代表人物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1)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乳酸发酵等;2)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腐败病、蚕病、酒酸等——巴氏消毒法;3)免疫学——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彻底否定了自生说—鹅颈瓶实验。

矿床学绪论(1)

矿床学绪论(1)

全球钨矿资源储量分布
(世界总储量: 200 万吨)
绪论
4. 矿产资源的属性
全球稀土金属(氧化物)资源储量分布
(世界总储量: 1 亿吨)
绪论
4. 矿产资源的属性
全球铜矿资源储量分布
(世界总储量: 1.4 亿吨)
绪论
4. 矿产资源的属性
中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一性
矿种
远景储量 煤炭
探明储量 远景储量 石油 探明储量 铁矿探明储量 锰矿探明储量 锑矿探明储量 磷矿探明储量 铜矿探明储量
绪论
4. 矿产资源的属性
矿产资源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
➢ 铁矿和稀土矿主 要形成于前寒武纪 ➢ 钨、锡、钼等则 主要形成于中生代 以来
(中国主要金属矿产成矿时 代,翟裕生,1999)
绪论
4. 矿产资源的属性
经济属性
—探矿的冒险性(风险性) —经济属性随采选冶技术的发展而改变 —经济利用的可变性(全球范围内考虑)
绪论
2. 矿床学研究对象及主要任务
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
—提出科学问题,明确研究内容,制定技术路线
野外观察
—观察和编录,测制各类地质图件,采集各类标本
实验研究
—实验室内的各项鉴定、测试和分析;模拟自然界类 似地质条件的成岩、成矿实验研究
综合研究
—总结规律,提出假说和理论,实践的应用和验证
绪论
3. 矿床学发展简史
矿床学开始从地质学、矿物学等学科中独立 出来,成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绪论
3. 矿床学发展简史
20世纪初期,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为寻找和 开发更多的矿产资源,矿床学成为一门倍受 重视的学科,并得以迅速发展。
—矿床成因研究及矿床分类的建立 —层控矿床和矿床多成因理论的兴起 —板块构造与区域成矿规律 —海底现代成矿作用的发现与研究 —矿床模式研究 —超大型矿床的发现和研究 —低温成矿域和分散元素矿床的研究

微生物绪论

微生物绪论
出8摄氏度。 Lovley表示,研究这种食铁的121株微生物可以为我们揭示35亿年前第一种
生命形式演化所处的环境。
分布广:
人迹可到之处,微生物的分布必然很多, 而人迹不到的地方,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
数十公里的高空(最高为离地85公里,需用火箭采样);
几千米的地下;
强酸、强碱、高热的极端环境;
微生物 的类群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拟病毒
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古细菌 蓝细胞、支原体等
真核微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 藻类、原生动物等
2023/5/16
二、微生物的五大特点 ★ 体积小、比面大(最基础特征) ★ 吸收多、转化快 ★ 生长旺、繁殖快 ★ 适应强、易变异 ★ 分布广、种类多
了抗生素等学科; ③ 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 ④ 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⑤ 各相关学科和技术方法相互渗透,相互
促进,加速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
弗莱明没有像其他同事那 样,一发现培养物被污染 就马上把它们当垃圾扔掉 ,从而发现了青霉素。
真菌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有细胞 器,单细胞或多细胞。
植物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有细胞 器,为大型非运动真核生物。
动物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有细胞 器,为大型能运动真核生物。
2023/5/16
细 菌 放线菌 蓝细
菌 支原体 衣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
氏体
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等
酵母菌 霉菌 蕈菌
“黄金时期”; ③ 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
水平; ④ 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

微生物资源学绪论ppt课件

微生物资源学绪论ppt课件

物质运动
第一章 微生物资源学绪论
第二节 微生物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前景
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前景
大型真菌:约有1万种 可以食用的:已知的有2000种 已进行实验性栽培的:100种左右 已开展了商业性生产:30种左右 毛头鬼伞
第一章 微生物资源学绪论
第三节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简史
一、萌芽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
一、微生物资源的特点
(1)代谢类型极其多样化,生长繁殖速度惊人。 (2)种原丰富,未知者众。 (3)变异性大。
第一章 微生物资源学绪论
第二节 微生物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前景
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前景
“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 其理由是: 1、生命运动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 2、人类对生物界及其多样性的认识尚处初级阶段 3、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呼唤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 生命运动 化学运动 物理运动 机械运动
1、微生物菌体利用 酵母菌:蛋白质含量达菌体干重的55%
氨基酸、维生素
藻类: 蛋白质、维生素、γ-亚麻酸
第一章 微生物资源学绪论
第三节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简史
三、当代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微生物菌体利用 糖 蜜 蔗糖渣 石 油 液蜡甲 烷甲 醇 工业废水 城市垃圾
酵母菌
医 用 酵 母 片
单细胞蛋白 SCP
微生物资源学绪论
第一章 微生物资源学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资源的概念
生物资源(可再生资源): 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及 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态 系 统


基 因
反硝化基因
反硝化菌 氨化、硝化、反硝化作用生态系统
生物资源的层次性

微生物在矿物开采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矿物开采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矿物开采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之一就是在矿物开采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矿物开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矿物的开采效率,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三个方面探讨其在矿物开采中的应用:微生物的自然界分布、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微生物的应用案例。

一、微生物的自然界分布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它们可以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等各种环境中。

在矿物开采中,微生物主要存在于矿石表面以及附近的水体中。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它们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二、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微生物在矿物开采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有生物矿化、生物浸取和生物还原等。

首先是生物矿化,微生物通过产生特定的有机酸和抗氧化酶等物质,使得矿石表面产生溶解和析出反应,从而促进金属矿物的沉淀和结晶。

其次是生物浸取,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代谢产物对金属矿物进行氧化或溶解,使其转化为可溶性离子,从而提高金属矿物的浸取率。

最后是生物还原,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过程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离子或纳米颗粒,从而提高金属的还原率。

三、微生物的应用案例微生物在矿物开采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例如,菌堆浸出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微生物浸出金属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微生物对含有金属矿物的原料进行浸出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金属溶解为溶液,然后通过沉淀和结晶等工艺将金属离子沉淀为纯金属。

另外,还有微生物治理酸性矿山的成功案例。

通过引入生物浸出的方式,可以降低矿山中的酸浸出物含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微生物在矿物开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微生物的自然界分布和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利用微生物来提高矿物的开采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因此,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微生物在矿物开采领域的发展,为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
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微生物学研究的任务: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应用的学科。

●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防治微生物有害活动、发觉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学的分科:基础微生物、应用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史前期
●初创期: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奠基期:
●巴斯德——奠基人(创立巴斯德灭菌法、创立免疫学原理和预防接种的方法、
证明发酵是微生物作用而非发酵产生微生物)
●科赫——奠基人: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上建立了细菌纯培养、设计了多种培养
基、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对病原细菌上有科赫法则(PPT1章32p)。

●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工业中的应用:直接用菌体、用菌体产生的代谢产物、用菌体产生的酶
●我国工业微生物学发展概论
●应用微生物的发展趋势:增加食物来源、兴利除害综合利用、新微生物资源、培育
新品种。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 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食品微生物学等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 和厌养菌生物学等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 物学、水微生物学和宇宙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生命科学开辟了新的研 究领域,如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功 能基因组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微生物学、医学和免疫 学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对于后基因组时代,研究 基因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起着重大作用。 微生物作为理想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组测序 技术和方法对于高等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具有 重)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
J.D.Waston, H.F.C.Crick 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提出 双螺旋模型
成熟期特点
• 微生物学成为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 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对象 • 生物工程中,发酵工程是最成熟的应用 技术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的 研究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在短期内取得了多方面的 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分子微生物学。即利用分子生 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 态、分类等基本生物学规律。 1995年,美国首先测定了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的全基因组序列。从此, 微生物基因组(genome)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目前, 已经完成了100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他们分属于Woese系统发育树中的细菌、古菌和真 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 詹氏甲烷球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要求

教学方式(40学时,学分2.5)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 课堂作业 实验教学
出勤 课堂表现(课堂纪律、听课认真程度、答问题积极程度) 作业 考试 最后成绩:平时50%+期末50%

成绩评定

教学内容及环节
理论部分
Theory
实验部分
Experiments
讲授 讨论 文献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提出背景
Background

矿产资源微生物技术可以说是随着特贫、特细或有害元 素包裹型矿石的开发利用而问世的。 对贫、细、杂矿石,特别是矿物共生关系特别密切或有 用成分被有害元素或载体矿物所包裹的矿石的开发利用 问题,向磁、重、浮三种常规的选矿方法提出严峻的挑 战,对于这些矿物的浸出,不仅三种常规选矿方法力所 不及,有时就是普通的化学浸出方法也无能为力。 从 20世纪 50 年代起,一些学者又相继研究成功了焙烧浸 出、热压浸出和微生物浸出三种特殊处理方法,这三种 特殊工艺的工业实施,使选矿技术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尤其是微生物浸矿工艺,已成为低品位硫化铜矿石、铀 矿石和难处理金矿石的优先考虑工艺。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历史回顾
重要历史事件:



美国人柯尔默(Colmer)于1947年首次发现酸性矿坑水 中含有一种可以将 Fe2+ 氧化成 Fe3+ 的细菌,认为这种细 菌在铜的浸出过程中或矿坑水的进一步酸化过程中起着 主要作用。 坦波尔(Temple)和幸凯尔(Hinkle)于1951年从煤矿 的酸性矿坑水中首次分离出一种能氧化金属硫化物的细 菌。 柯尔默和坦波尔于1951年将这种细菌命名为氧化亚铁硫 杆菌(Thiobacillus ferooxidans,简称T.f菌)。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历史回顾
重要历史事件:



这一新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用于工业生产。据统 计,美国当时利用微生物堆浸工艺从贫、废铜矿石中回 收铜的矿山达十多个,产铜量约占美国铜产量的10%。 从20世纪70年代起,资源微生物技术开始用于高碳、高 砷金矿石的氧化预处理,为难处理金矿石的开发利用开 辟了一条新途径。 我国将微生物技术用于矿物工程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 60 年代,东北工学院 (现东北大学 )采矿工程的一名研究 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于1964年前后进行了微生物浸出安 徽铜官山铜矿残存矿柱中金属铜的试验研究;同时,中 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也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高砷金 矿石进行了氧化预处理研究。
矿产资源微生物技术
Microbiological Techniques of Mineral Resources
课程学习目的



专业基础课,知识拓展课程; 认识和了解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学实验、 矿物加工工程中常用微生物、微生物浸矿 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微生物在矿物加工 工程中的应用等相关知识; 加深理解生物技术在矿物加工工程中的基 础理论及应用; 为全面了解矿山相关作业及加强涉矿专业 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打下基础。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历史回顾
重要历史事件:


世界上第一例利用微生物浸出铀矿石的工业应用,是葡萄 牙的“镭公司”,从 1953 年开始进行铀矿石自然浸出的 试验研究,镭公司的科技人员利用铀矿石中存在的或人为 添加的黄铁矿,在酸性矿坑水和空气的作用下产生Fe3+和 SO42- ,从而使金属铀氧化成 UO22+ ,而从矿石中溶解出 来。 在 1956 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上,他 们发表了题为“铀的自然浸出方法”的研究报告。很显然, 这种铀矿石的浸出工艺,并不完全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 一个有氧化亚铁硫杆菌参与的微生物浸出过程,只是由于 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当时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实验室参观 微生物培养
参考教材


魏德洲,朱一民,李晓安. 生物技术在矿物加工中 的应用. 冶金工业出版社 杨显万,沈庆峰,郭玉霞 . 微生物湿法冶金 .冶金 工业出版社
内容 Contents




绪论 Foreword 微生物学基础 Fundamentals 微生物学实验 Experiments 微生物的浸矿技术 Biohydrometallugy Techniques 生物吸附技术 Biosorption Techniques 微生物煤脱硫技术 Biodesulfurate Techniques
1 m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ooxidans)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历史回顾
重要历史事件:


1954 年布莱涅( Bulyner )等人在从废铜矿石堆流出的 酸性水中也分离出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用氧化亚铁硫杆 菌在实验室中对硫化铜矿石进行的浸出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细菌对硫化矿具有明显的氧化作用。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美国肯尼柯特(Kennecott)铜矿公 司率先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渗滤浸出硫化铜矿石的 工业应用实验研究,实验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不久这 种新型的微生物浸铜工艺即在肯尼柯特铜矿公司所属的 犹他(Utah)矿获得成功,并于1958年申请到了这项技 术的专利。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历史回顾
国内细菌浸出研究和应用取得显著进展的有三家: (1)江西德兴铜矿,1993年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进行的尾矿 细菌堆浸半工业试验获得成功并应用于生产; (2) 长春黄金研究院,承担黄金工业“九五”科技改造重点 项目--细菌氧化-氰化提金工艺研究,在三年内建成一个日 处理5-10t含砷金精矿的细菌氧化-氰化提金示范生产厂; (3) 地矿部西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已在西安近郊建成日处 理量2t以上含砷精金矿细菌氧化提金厂。陕西省地堪局第 三地质队申请了细菌浸金的专利一项。

微生物浸矿工艺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重视,关键在于能用 来处理那些用常规矿物加工方法无法处理或没有经济效益 的矿产资源,尤其是对于那些特贫、特细或有用成分被包 裹的矿石,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已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独特 优势。
第一节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历史回顾
History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的国家,早在 公元前2世纪,文献中就记载了用铁自硫酸铜溶液中置换 铜的化学作用,堆浸在当时已成为生产铜的普通做法。 在西汉的《淮南万毕术》、明朝的《神农本草经》和《天 工开物》中均记载了“胆水浸铜”法,将铁放在胆矾(硫 酸铜的古称,又称石胆)水中浸泡,胆矾水与铁发生化学 反应,水中的铜离子被铁置换而成为单质铜沉积下来的一 种产铜方法。 北宋张甲在《浸铜要略》一书中写到,用“胆水浸铜”, “以铁投之,铜色立变”。这就是指用细菌法浸出铜以后, 加铁就可以置换出海绵铜。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历史回顾
重要历史事件:


东北大学于80年代,在成矿过程研究中,系统地研究了 硫酸盐的微生物还原机理和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微生物氧 化机理,并于80年代后期,将这些研究结果移植到高砷 金矿石的氧化预处理研究中。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吉林省 黄金研究所、武汉化工研究所、中南工业大学、东北大 学等单位,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与此同时, 东北大学还开始了高磷碳酸锰矿石的微生物氧化富锰脱 磷研究,并首次从锰矿坑水中分离出了两种氧化锰的微 生物。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历史回顾


目前在许多国家已实现了铜矿、铀矿、金矿等一系列矿种的 微生物工业化浸出生产。特别是在难选冶金矿方面,目前最 先拥有这项先进技术的南非金科公司,现在的日处理量已由 原来的15t,预氧化时间16天,分别提高到35t和缩短至4天 左右,金的浸出率在 95% 以上。另外, 1989 年以来,加拿 大、美国及英国也相继有工厂投入生产。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情况相对落后。大多数浸矿试验仅限于 引进或自己分离出有效菌种以后就着手进行浸矿研究。不仅 浸矿设备条件比较落后,而且对浸矿微生物所做的工作也较 少:既没有对作用菌本身进行任何有效监控,同时对菌体也 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比如说菌体的生理状态及其如何 在浸矿系统中作用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来指导浸矿工作。
第一章、绪论 Foreword
第一节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第三节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矿产资源微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Defi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矿产资源微生物技术是指以细菌为主体的微生物技术应 用于矿产资源的提取冶金技术。在相关微生物存在时, 由于微生物的催化氧化作用,将矿物中有价金属以离子 形式溶解到浸出液中加以回收,或将矿物中有害元素溶 解并除去的方法。 矿产资源微生物技术包括生物浸出(Bioleaching )、生 物 吸 附 ( Biosorption ) 、 生 物 选 矿 和 富 集 (biobeneficiation)、废弃物生物重整(bioreforming) 等4个方面。 使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霉菌等。细菌是 其中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微生物。
资源微生物技术的提出背景
Background

微生物浸矿工艺缺点:
(1)反应速度慢(Low reaction speed):搅拌浸出的时间通常为 4~6天,堆浸的时间通常为200~300天,与焙烧和热压浸出(只 需几小时)相比,时间较长; (2)生产流程长(Long production process):包括原料准备、 浸出、固液分离、金属回收和浸出剂再生等主要工序; (3)难以处理碱性矿床和碳酸盐型矿床(Difficult to treat alkaline and carbonate deposits)。
公元900多年我国的“胆水浸铜”法
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是: 1.CuO+H2SO4=CuSO4+H2O 复分解反应 2.CuSO4+Fe=Cu+FeSO4 置换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