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品教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课时编写: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沈宝莉老师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建设方面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生已经学习了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第9课《对外开放》,这为过渡到本题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的发展理念,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2.知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至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基本情况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

2.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明确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时代》,1976年到1997年邓小平共有8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其中两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他的入选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追寻着伟大领袖邓小平的足迹,共同探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设计意图】以邓小平多次上榜时代周刊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产生疑惑“邓小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二、讲授新课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出示图片:江泽民书记在深圳莲花山山顶为邓小平塑像揭幕。

教师讲解:塑像的树立,表达了对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立经济特区的倡导者的深切缅怀之情和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创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念。我们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阅读课本,整理出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五大期间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相关的会议、时间及主要内容。

学生整理后回答,教师完善。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中共十三大,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992年,南方谈话,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6)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设疑: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学生猜想并回答。

教师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当年苏联是在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照搬苏联的经验,结果遭到严重挫折。后来是毛泽东等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终于领到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说,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如今,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是总结了中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二)中共十六大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从国际方面来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同时面临严峻挑战。从国内方面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

出示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作报告的图片。

阅读教材,说出在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的内容,意义是什么?

学生总结后回答: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教师补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中共十七大(自学)

出示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的图片。

(四)中共十八大

2012年,中共十八大在北京举行。

出示中共十八大会场图片。

阅读课本并结合实际,说出在中共十八大上,哪一观点确立为指导思想?并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哪一事例体现这个观点,哪些违背这个观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1)观点:科学发展观;

(2)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3)新能源汽车、水污染处理再循环利用……一次性筷子、化工厂污染……

教师补充: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为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五)中共十九大

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

出示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的图片。

出示中共十九大内容材料,思考两次会议分析的国家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材料分析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材料对比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阅读课本,思考在中共十九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学生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拓展提升: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

学生回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本课总结

本课主要论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形成到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整个过程。新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指导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邓小平理论开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之路。“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准确理解,达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显得比较困难,在这里教师主要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其中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