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毒性试验操作规程

长期毒性试验操作规程
长期毒性试验操作规程

长期毒性试验操作规程

1.目的:

观察连续重复给予受试物对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首先出现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毒副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恢复和发展情况。确定无毒反应剂量,为拟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

2. 动物和材料:

2.1动物

一类新药首选Beagle犬和猴类,应写明供应单位。根据试验周期的长短,一般选择性成熟青年动物为受试动物。二、三、四类新药要求放松一些,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

实验前大动物应检测心电,并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分析,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的动物,方可作为受试动物。

小动物分组方式通常采用随机分组,雌雄各半。大动物通常每组动物4-6只,雌(无孕)雄各半,随机分组。

2.2 受试物和实验室

3.试验方法

3.1 剂量和分组

3.1.1 一般设2-3个剂量组,一类新药应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剂量一般用g(或mg)/kg或单位/kg表示。低剂量组略高于临床试验人用日最高剂量或按体表面积折算的动物药效学有效剂量。低剂量

组不应出现毒性反应。高剂量组原则上应产生明显或严重的毒性反应或个别动物死亡。在高、低两个剂量之间按等比关系再设置一个中剂量。

3.1.2 对照组不给受试物仅给等容量的溶媒或赋形剂。如这些成分可能有毒性时,应另设一组对照组。

限度试验:如果经小鼠急性毒性口服给药剂量大于5g/kg或注射给药剂量大于2g/kg仍不出现毒性反应和死亡或仅个别动物有毒性反应时,可考虑只作一个高于临床拟用剂量50倍的剂量。

3.2 给药途径与方法

3.2.1 给药应与临床用药途径一致。

3.2.2 口服药途径每天于喂食前定时给予。若将受试物混在饲料、水中给予,每动物应分笼饲养,并采取严格有效措施,以保证每只动物按量在一定时限内服完。

3.2.3 经静脉、肌肉或皮下途径,其注射部位可于四肢或臀部等处交替进行。

3.2.4 受试物最好是每周7天连续给予,如试验周期在90天以上,可考虑每周给药6天,每天定时给药。每周可根据体重情况调整给药量,按等容量不等浓度配制药物。

4 试验周期

4.1 长毒试验的给药时间为临床试验用药期的二-三倍,最长半年。

4.2三、四类新药均符合法定标准;可先做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如

无明显毒性反应可免做大动物如Beagle犬与猴类等的长期毒性

试验。

5. 检查项目

5.1一般观察:如行为活动、恶心呕吐、流涎、粪便及体重变化情

况等。

5.2检测项目:

5.2.1 心电检查(必要时做):

5.2.2血液学指标:红细胞或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

5.2.3血液生化学: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

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ea)、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HO)。

5.2.4系统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5.2.4.1 系统尸解:应全面细致,发现异常器官应重点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5.2.4.2脏器称重和脏器系数:剖解后取出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甲状腺、睾丸、卵巢、子宫、脑、前列腺。

5.2.4.3病理组织学检查:高剂量组对照组动物及尸检发现异常器官检查要详细。其它剂量可取材保存。在高剂量组发现有异常病变时才进行检查。检查内容:

一类新药: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甲状腺、垂体、前列腺、胸腺、脑、胃、睾丸(连附睾)、卵巢、子宫、十二指肠、回肠、结肠、胰腺、膀胱、淋巴结、脊髓、胸骨(骨和骨髓)、视神经。

其它各类新药: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甲状腺、前列腺、胸腺、胃、睾丸(连附睾)、卵巢、子宫和可能的靶器官。

5.2.5大体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脏器进行全面肉眼尸检,常规对心、肝、脾、肺、肾五个实质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

6.可逆性观察

最后一次给药后4小时,每组活杀部分动物(2/3-1/2),检测各项指标,余下动物停药,继续观察2-4周。如24小时后的病理学检查发现有异常变化,应将余下动物活杀剖检,重点观察毒性反应器官,以了解毒性反应的可逆程度和可能出现的迟缓性毒性。

7.指标观察时间

一般状况和症状的观察,每天观察一次。每周记录饲料消耗和体重一次。

试验周期在三各月以内的,一般在给药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等各项指标。在给药周期结束后和可逆性观察结束后再分别进行上述各项指标的检测。并活杀动物做大体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试验周期在三各月以上的,可在给药中期再进行1-2次心电图、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检查。对有异常的指标可酌情增加测定次数,但抽血量和频度以不影响动物健康为度。

对濒死或死亡动物应及时检查。

长期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 药物毒性是否产生,取决于: a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b给药情况c如何被机体代谢 对一特定药物而言,最重要的影响毒性的因素: a给药途径b体内停留时间c给药频率 (影响靶组织的药物浓度) 1.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的动物或实验标本产生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2.半数致死量(LD50 ):能引起50%的动物死亡的浓度或剂量。 3.治疗指数:TI= LD50/ ED50 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和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TI),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4.安全范围:ED99~LD1(或ED95~LD5)之间的距离。值越大越安全。 ?有效量曲线和致死量曲线的斜率不一样时,以TI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可靠。(原因?)六、药物毒性作用类别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包括:副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 (三)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程序(三水平) 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一阶段) 第三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二阶段) (四)药物毒理学研究在新药临床试验各阶段的任务 第一期临床研究→探索安全的人用剂量 第二期临床研究→安全性{疗效(有效性)不良反应(安全性) 第三期临床研究→大范围的社会考察 不良反应监测→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多数毒物发挥其毒性作用至少经历四个过程: a毒物吸收后经过多种屏障转运到一个或多个靶部位; b进入靶部位的终毒物与内源靶分子发生交互作用; c毒物引起机体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功能和结构紊乱; d机体启动不同水平的修复机制。当此机制低下或功能和结构紊乱超过机体修复能力时,机体即出现组织坏死、癌症、纤维化等毒性损害。 长期毒性试验的意义 a判断受试药物能否进行临床试验; b预测人类临床用药时可能毒性和安全范围; c制定临床试验中的防治措施; d确定应该着重评价的生理生化指标; e选择I期临床试验时的初试剂量,等。 一、一般原则 1动物选择: a.敏感动物,年轻动物,雌雄各半 b.2种(啮齿—大鼠6w、非啮齿—比格犬4-6m) c.体重差异不大于平均体重的20% d..单笼饲养、定量喂食

陈列药品的存储和养护的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陈列药品的存储和养护的操作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346-66 陈列药品的存储和养护的操作规程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药品陈列 1药品陈列的基本要求 药店在陈列药品时正确选择按品种、规格、剂型、用途或存放要求进行分类陈列,类别标签应放置准确,字迹清晰、醒目,针对具体品种应参照以下规定陈列存放: 1.1根据销售需要合理确定药品陈列数量; 1.2陈列药品的包装和质量应符合规定; 1.3药品应按剂型或用途以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 1.4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摆放; 1.5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的方式销售; 1.6危险品不得陈列,如因需要必须要陈列时,只能陈列代用品或空包装;

1.7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 2、药品陈列检查 2.1质量管理员对陈列药品应按月进行检查并记录,对近效期的药品、易霉变、易潮解的药品应根据具体情况缩短检查周期。陈列药品质量检查记录应真实、准确,能正确反映陈列检查的实际情况。对陈列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正确处理,防止出现销售错误或质量事故。 2.2陈列药品会因陈列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影响质量,因此GSP要求对储存的药品必须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记录。同时应对营业气场所的温湿度条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控,做好营业场所温湿度监测和调控记录,以确保陈列环境能符合药品陈列的基本要求,保证药品的质量。 二、药品的养护 1药品养护的基本要求 药品养护是一项涉及到质量管理、陈列管理、业

公司实验室管理制度(试行)

公司实验室管理制度(试行) 实验室是化验分析、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实验时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思想,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管理目的 实验室仪器和设施是测试产品及各种材料物资性能和质量情况的基本工具,只有实验分析仪器设施的质量可靠,功能正常,正确使用,才能提供出准确、可告、真实的检测实验数据。所以公司必须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施的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实验室仪器、设施的管理由研发中心负责,其责任内容包括保管、使用、保养、检修、申请更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公司技术员工在使用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前需要在研发中心进行登记并身着实验服,研发中心负责对本次实验责任人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并按本制度规定的实施内容进行工作检查和考核。 3.精密仪器的管理 3.1 各种精密仪器(包括电子天平、紫外可见光分度计、GC-MS气质联用仪、 激光气体分析仪、大气重金属分析仪、颗粒物分析仪等)需保持环境清洁、安放安全稳固,并注意防尘、防震、防潮、防止阳光直接照射、防腐蚀和防止电炉高温热源的影响。 3.2 不得随意搬动拆卸、改装精密仪器,如确有需要必须上报主管领导同意, 并应作出相关的备查记录。 3.3 精密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必须严格按说明书规定,使用完后必须清理干 净设备、仪器残留样品、试剂,并整理归位。实验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拨动仪器旋钮,以免损坏仪器,也不得挪作它用。 3.4 精密仪器技术资料应作为技术档案妥善保管,并做好使用检修记录。非 常用的技术资料应统一存放公司研发中心保管。 4. 玻璃仪器及化验仪器用具的管理

4.1 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玻璃仪器须放在平稳不易摔落之处。 4.2 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应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4.3带磨口塞的仪器(包括容量瓶、酸式滴定管、比色管、试剂瓶等)在清 洗前必须先作记号,塞口不能互混。带磨口塞的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塞应垫一张纸片,磨口塞间若有沙粒时不能用力转动,磨口塞间不能用去污粉擦洗,以免损伤。 4.4 所有玻璃仪器在使用过程应特别注意轻拿轻放,防止破损。使用完毕后 必须洗干净,不要在容器内遗留油脂、酸、碱液等腐蚀性及毒性物质,并及时归回原位。滴定管、移液管等洗净后要用净滤纸包住两端,以防沾污。5. 实验设备(设施)的管理 5.1 所有的实验设备均应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要求操作者照章使用 设备,防范事故发生。 5.2 实验设备的配套电气设施如电源控制柜等如发生故障应通知相关专业人 员修理,非本专业操作者不得擅自处理,以防意外事故。 5.3 实验设备中的机械传动部位的润滑和维护等工作,应按设备动力科制定 的润滑控制点图表和检查维护部位,按时进行保养和检查。常见的一般故障由操作者排除,出现大故障应通知设备科安排解决。 5.4 实验设备使用后均要进行保养和场地清理,保持良好的实验环境,离开 实验室前必须检查设备开关断电情况,做好防火防电和防漏等安全事项。6. 实验仪器及设备的报废、更新管理 6.1 实验仪器(包括器具)和设备由公司各部门根据公司产品生产的需要, 统一进行计划管理,由各部门报出申购计划,经公司审核后统一规划安排采购,并在研发中心做好仪器、设备等进出情况记录。 6.2 仪器、设备的更新应遵循精度对口、选型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对有 特殊要求的仪器在购置时,实验室可派专人配合采购部门进行质量把关。 6.3 实验室应本着节约的原则,对能修复使用,又不影响测试工作精度的仪 器设备不能作报废更新上报。无法修复,失去使用价值的,也要报请上级部门组织鉴定方能作报废和淘汰更新处理。 7. 设备报废及事故的处理

长期毒性病理报告

SD大鼠经口灌胃4周及恢复期2周长期毒性试验 病理学检查报告 1.研究目的 通过观察经口灌胃4周及恢复期2周长期毒性试验对SD大鼠机体产生毒性病理性损伤的部位、程度和性质,以及经过恢复期病理性损伤的可逆程度,以确定经口灌胃给予对SD大鼠产生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组织,为口服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形态学依据。 2.试验设计与方法 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开始试验时1~2月龄,体重120~150g。按体重分层将SD大鼠随机分为0.5%CMC-Na 溶媒对照组(10ml/kg)、低剂量组(0.5ml原液/kg)、中剂量组(1.5ml原液/kg)、高剂量组(0.5ml 原液/kg),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天上午经口灌胃给药1次,每周7次,连续给药28天,各试验组动物给药容积均为10ml/kg,灌胃操作均在1小时内完成,恢复期2周。 表1 SD大鼠经口灌胃 4周及恢复期2周长期毒性试验试验设计与方法 组别供试品 剂量给药体积动物笼号及编号 解剖时间ml原液 /kg (ml/kg) 雄性雌性 1 0.5% CMC-Na 10 1 1101~1105 3 1211~1215 给药结束 2 1106~1110 4 1216~1220 恢复期结束 2 0.5 10 5 2121~2125 7 2231~2235 给药结束 6 2126~2130 8 2236~2240 恢复期结束 3 1.5 10 9 3141~3145 11 3251~3255 给药结束 10 3146~3150 12 3256~3260 恢复期结束 4 3 10 13 4161~416 5 15 4271~4275 给药结束 14 4166~4170 16 4276~4280 恢复期结束 给药期末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并腹主动脉采血后解剖动物,每组10只,雌雄各半;恢复期末解剖其余动物,每组10只,雌雄各半。解剖时检查动物体型、毛色、皮肤、外生殖器和腔道等;然后剖开动物胸腹部皮肤,观察皮下组织变化;并按照顺序打开腹腔、盆腔、胸腔、颅腔,检查各腔内脏器组织的在体位置、颜色、大

药品养护的操作规程

药品养护的操作规程 1、片剂的养护重点与方法: (1)一般片剂:吸潮后可发生分解、破碎、发霉、变质等现象;(2)包衣片(糖衣、肠衣片)吸潮后可发生褪光、褪色、粘连、溶化、霉变、膨胀脱壳等现象; (3)含糖片剂,如各种糖钙片、喉片、等,吸潮、受热后可发生溶化、粘连及变形; (4)对光敏感的片剂要注意避光保存; (5)中成药片剂易吸潮,要保证库房的干燥; (6)抗生素、生化制剂要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储存条件进行存放,并按“效期”原则出库。 以上剂型要注意保证库房密闭、干燥、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0-70%,要特别注意雨季的相对湿度如有超标要立即采取排潮措施。片剂常见易变及需要重点养护的品种有: (1)磺胺嘧啶片:遇光易氧化、受潮易生霉,应在密闭、遮光、干燥处储存。 (2)阿司匹林片:遇湿热情况易分解,产生醋酸味和表面析出针状结晶,应在密封干燥处储存。 (3)维生素B1片:遇潮易发生松片,遇光易氧化分解变黄色。(4)维生素C片:遇光受潮易氧化分解变黄色或黄棕色。 (5)复方甘草片:有吸湿性,吸潮后可变色、胀片、粘连、溶化,应在密封、干燥处储存。

(6)硝酸甘油片:遇光、空气、吸潮后可缓慢水解,含量下降,应在遮光、密封、凉处储存。 2、胶囊剂的养护重点与方法: 胶囊剂(包括硬胶囊剂、胶丸剂)吸潮、受热后易变软、发粘、膨胀、生霉。应注意要以防潮、防热为主。 (1)一般胶囊剂要在密封、干燥的凉处储存,但也不能过分干燥,防止胶囊脆裂,主药对光敏感的要注意避光。 (2)有颜色的胶囊要注意因受潮、受热而出现变色。 (3)装有生药的胶囊要注意因受潮、受热而出现的发霉、生虫、发臭。 (4)抗生素胶囊应在密封、干燥、阴凉处储存,避免因此使药品效价下降,并坚持按“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出库, 胶囊剂常见易变及需要重点养护的品种有: (1)利福平胶囊:受湿热可发生粘软、发霉等现象,应在密封、避光干燥处储存。 (2)维生素AD胶丸:遇光、空气、吸潮、受热后,可发生氧化、粘连、发霉、漏油等,应在避光、密封、干燥处储存。 (3)维生素E胶丸:遇光易氧化,吸潮、受热后易粘连、生霉,应在避光、密封干燥处储存。 (4)脉通:遇湿热、易发生粘瓶、漏油、发霉,应在密封、凉处储存。 3、注射剂的养护重点与方法:

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试行) 为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明确人员职责,进一步为全院科研和工程试验做好服务,结合实验室现状,在原《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章实验室运行管理程序 第一条重点实验室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负总责,监督检查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二条实验室设日常管理人员(以下简称“管理员”)一名,其待遇参照院办公室工勤岗人员执行,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实验室服务对象为院内人员和开放基金课题负责人。委托样品测试需填写来样测试委托表(见附件1),由重点实验室安排专人负责试验。自行开展试验需填写实验申请单(见附件2),经分管副院长、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进场,新进人员进场前要参加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外部人员进入实验室试验,由试验负责人负责收取每人500元押金,交至院财务后方可上岗。 第四条试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违反规定或不接受管理员监督管理的,管理员有权停止其试验工作,并通报其所在部门负责人和分管副院长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条试验完成后,试验人员须清理干净试验现场和设备装置,清点归还借用物品,按照收费标准(见附件3)

到院财务缴纳相应的费用,报管理员检查批准后方可取回押金、离开实验室。试验评估表(见附件4)由试验负责人填写,评估结论由管理员或实验室主任填写。 第六条实验室原则上不安排加班试验、过夜试验及节假日试验。如有特殊需要,由试验负责人提出试验申请(含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方案),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分管副院长签字后,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实验室分管副院长批准后方可进行试验,重大节假日试验需得到院长批准。 第七条实验室主任原则上每周至少检查实验室安全卫生情况两次,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管理员进行整改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院领导书面汇报并提出整改建议。 第八条院办公室和分管行政副院长不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卫生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实验室主任进行整改,并按相关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 第九条日常检查中发现管理员或试验人员违反本制度的,将对试验人员和试验负责人、管理人员采取教育、罚款和院内通报等处罚措施,具体处罚细则由重点实验室另行制订公布。 第二章安全卫生管理规定 第十条管理员负责安全卫生规定的实施,日常安全卫生工作内容包括:安全监督、安全教育、采取各种防火防盗防毒的安全措施以及负责试验场所、仪器设备的清洁卫生。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及检查操作规程药店新版GSP认证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及检查操作规程药店新版 G S P认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及检查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依法经营,做好店堂内药品陈列及检查工作,特制定本规程。 二、引用标准及制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 (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 三、操作规程 (一)药品陈列 1、质量管理员按照药品剂型、用途以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设置醒目标志,类别标签要求字迹清晰、放置准确;药品陈列于销售区域柜台或货架上,摆放整齐有序,避免阳光直射。 2、药品分类要求:处方药、非处方药分区陈列,并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专用标识;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的方式陈列和销售;外用药设置外用药品专柜;拆零销售的药品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特殊管理的药品和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不得陈列,按有关要求专人负责;冷藏药品放置在冷藏设备中,按规定对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并保证存放温度符合要求;中药饮片柜斗谱书写正名正字;装斗前认真复核,防止错斗、串斗;定期清斗,防止饮片生虫、发霉、变质;不同批号的饮片装斗前必须清斗并填写清斗记录;非药品在专区陈列,与药品区域明显隔离,并有醒目标志。 (二)陈列药品检查方法

1、药品养护员依据陈列药品的流动情况,制定养护检查计划,对陈列药品每一个月检查一次,并认真填写“陈列药品检查记录”。 2、药品养护:药品养护员在质量养护检查中,依据陈列药品的外观质量变化情况,抽样进行外观质量的检查;抽样的药品依照“药品外观质量检查要点”,按照药品剂型逐一检查,检查合格的药品填写好“陈列药品检查记录”可继续上架销售;质量有问题或有疑问的品种要立即下柜停止销售,并详细记录,同时上报质量管理员进行复查。 3、中药饮片养护:中药饮片要按其特性分类存放,药斗要做到一货一斗,不得错斗、串斗;新进饮片装斗前要填写“清斗记录”,按要求真实、准确记录相关项目;养护员每月检查药斗内饮片质量,防止发生生虫、霉变、走油、结串、串药等现象;夏防季节,对易变质饮片要每天检查;如有变化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并如实填写“中药饮片检查记录”。 4、药品效期管理:药品养护员根据每月对陈列药品的检查,填报“近效期药品催售表”;一式三份,质量负责人、养护员各一份,柜组一份,质量负责人督促营业员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进行销售;养护员每月对近效期商品进行核查,在“近效期药品催销表”上如实记录已售、退货结论。

药品养护操作规程

1、目的:确保药品储存过程的质量,规范药品养护。 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 3、适用范围:所经营药品的在库养护、检查及其他养护工作。 4、责任人:养护员。 5、操作规程: 5.1检查药品储存作业是否合理: 5.1.1是否按药品的储存管理要求分库或分区,标识是否明显; 5.1.2药品储存的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 5.1.3药品是否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药品有无混垛,垛间距、药品与内墙、顶、温湿度调控设备及管道间距、与地面间距是否符合规定; 5.1.4药品是否有倒置; 5.1.5储存运输人员放置药品是否轻拿轻放。 5.2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5.2.1是否有效采取避光、遮光、防鼠、防虫等措施; 5.2.2每日检查库内卫生环境是否清洁; 5.2.3检查各类设备有无异常。 5.3库房温湿度监测: 5.3.1自动监测系统是否运转正常并按规定记录; 5.3.2温湿度超出范围时应排查原因; 5.3.3出现温湿度超标及时采取措施并记录。 5.4药品养护: 5.4.1确定重点品种:近效期药品、冷藏或有特殊温度要求的重点养护; 5.4.2养护原则:一般药品每季度循环检查一次,重点品种每月养护检查一次;

5.4.3每月末按系统生成的计划,进行药品包装和外观检查,并记录,养护抽样按验收抽样原则执行; 5.4.3.1片剂有无裂片,变色; 5.4.3.2丸剂是否圆整均匀,蜜丸软硬适中; 5.4.3.3颗粒剂、散剂应干燥,无吸潮、软化、结块等; 5.4.3.4锭剂、栓剂无变形; 5.4.3.5合剂、口服液应澄清,无酸败、异臭等; 5.4.3.6胶囊剂无粘结、无变形、无破裂等; 5.4.3.7酒剂应澄清,可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5.4.3.8酊剂应澄清; 5.4.3.9膏剂(黑膏药)应乌黑油亮,老嫩适度,无红斑、无飞边; 5.4.3.10橡胶膏剂应无脱膏; 5.4.3.11注射剂应无明显可见异物; 5.4.3.12软膏剂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等; 5.4.3.13糖浆剂应澄清,无酸败、异臭等变质现象,含药材提取物的可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5.4.3.14中药饮片应无虫蛀、霉变、走油、粘结、变色等。 5.4.3.15最小包装应当检查封口是否严密、牢固,有无破损、污染或渗液,包装及标签印字是否清晰,标签粘贴是否牢固。 5.4.4养护员在电脑系统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填写养护记录内容,生成养护记录5.5根据需要适时采取通风、防虫、防鼠措施; 5.6按特性对中药饮片采取干燥、冷藏等方法养护,不能造成污染; 5.7问题处理: 5.7.1养护检查发现设施设备出现损坏、故障,及时更换或报修,并记录; 5.7.2发现质量有疑问药品,应立即系统锁定,标示暂停发货或移至药品待处理区,通知质管科处理。 5.7.3质管科确认不合格的,通知保管员移入不合格品区,质量合格的解除限制

微生物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总则 一、实验室管理是所有实验人员共同的责任,每一位实验人员都应对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转尽自己的义 务和责任,自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二、本章程为实验人员的行为规范,目的使大家在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环境下工作,在最大限度地为大 家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的同时,使实验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为良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打下基础。 三、实验室的管理遵循三条原则 (1)岗位责任制原则 实验室的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要求,并有专人负责。 (2)规范化原则 管理制度化,从设备、器材、药品等的使用到实验方法、安全卫生都制定标准化的规范,大家都 按照规范执行,以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3)记录监督原则 实验室管理的各方面都要求有及时、准确的记录,以保证实验室所有工作的可追溯性。 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 一、严格遵守“武汉烁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生物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 二、每位实验室成员都应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参加实验室的各种活动和公益 劳动,自觉维护本实验室的声誉。

三、对所有违规人员和行为,本室将进行登记,屡教不改者,从重处理。 四、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喝酒。 五、不准在实验室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打闹、讲粗口; 六、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带他人进入本实验室。 七、爱护仪器设备,节约用水、电及实验材料等,注意安全。 八、室内设备仪器不得擅自拆卸、挪动,与本人实验无关的设备不可随意开启。 九、实验仪器的使用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认真填写设备使用记录,设备存放应做到整洁有序,便 于检查使用。 十、必须注意实验安全,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十一、注意公共卫生,不准随意丢弃杂物废纸等,影响实验室环境卫生。 十二、高温、高压等易燃易爆实验,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防范。 十三、最后离室者,做好安全检查,检查仪器电源、空调、水、气瓶、门、窗等是否关好,并在最后离室登记簿上签名。 实验设备及耗材管理 一、实验设备管理 1.实验设备按指定位置摆放,不得擅自改变仪器设备及其附件的存放位置。确需移动位置时,必须经主任 同意,使用后应及时整理复原。 2.精密仪器须专人负责管理,使用者经过培训合格后方能使用,对于没有按规定操作导致设备故障者,要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滴定液 1.0 简述 1. 1 滴定液系指在容量分析中用于滴定被测物质含量的标准溶液,具有 准确的浓度(取4 位有效数字)。 1. 2 滴定液的浓度以“mol/L”表示,其基本单元应符合药典规定。 1. 3 滴定液的浓度值与其名义值之比,称为“_F”值,常用于容量分析 中的计算。 1 . 4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中国药典》20 1 0年版二部附录X V F“滴定 液”的配制与标定。 2 .0仪器与用具 2 . 1 分析天平其分度值(感量)应为O . l m g或小于O.lmg;毫克组砝码 需经校正,并列有校正表备用。 2.2 10、2 5和5 0 m l滴定管应附有该滴定管的校正曲线或校正值。2.3 10、15、2 0和2 5 m l移液管其真实容量应经校准,并附有校正值。 2.4 2 5 0 m l和1 0 0 0 m l量瓶应符合国家A 级标准,或附有校正值。 3.0 试药与试液 3 . 1 均应按照《中国药典》附录X V F“滴定液”项下的规定取用。 3 . 2 基准试剂应有专人负责保管与领用。 4.0 配制 滴定液的配制方法有间接配制法与直接配制法两种,应根据规定选用,并应遵循下列有关规定。 4.1所用溶剂“水”,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在未注明有其他要求时, 应符合《中国药典》“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4.2采用间接配制法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根据规定量进行称取或 量取,并且制成后滴定液的浓度值应为其名义值的0 . 9 5?1.05;如在标定中发现其浓度值超出其名义值的0 . 9 5?1.05范围时,应加人适量的溶质或溶剂予以调整。当配制量大于1000ml时,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按比例增加。 4.3采用直接配制法时,其溶质应采用“基准试剂”,并按规定条件干燥 至恒重后称取,取用量应为精密称定(精确至4 ?5 位有效数字),并置100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过程中应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1、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1)实验前应做好准备,必须对所用药品与设备性能有充分的了解,熟悉每个具体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实验前必须熟悉实验室及其周围的环境和水龙头、电闸门的位置 (3)实验时应保持安静,思想要集中,遵守操作规程,切勿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更不准在实验室内开玩笑。 (4)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或煮食,或者把食具带劲实验室。 (5)每次实验完毕后应把手洗净,并检查水、电、气等安全措施完善后才能离开实验室(6)每个实验室都必须备有灭火器或砂土,并尽可能放在显眼的地方,能同事备有消防用的消防栓或水缸则更好 (7)实验室应保持空气流通,并设有专用的卫生箱,以供及时治疗的需要。常备药品有:红汞药水:供一般破伤使用 酒精:轻微的灼烧伤可用进过酒精的脱脂棉擦拭 5%硼酸氢钠溶液:受酸性物灼伤可用作冲洗 3%硼酸溶液:受碱性物灼伤可用作冲洗 还需要备有碘酒:紫药水及绷带和药棉 2、火和电的安全预防 (1)在使用中电气动力时,必须事先检查电开关,马达以及机械设备各部门是否安置妥善(2)开始工作时和停止工作时,必须将开关彻底扣严和拉下 (3)在更换保险丝时,要按负荷量,不得加大或以铜丝代替使用。 (4)严禁用湿手、湿布或铁柄毛刷等去清扫或擦拭电闸刀、点插销等,防止触电 (5)凡电气动力设备过热时,应立即停止运转 (6)定碳、定硫电炉或其他高温炉,其硅碳棒露出部分应设有安全罩,严禁将安置妥善的安全罩随意撤掉,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7)禁止洒水在电气设备和电线路上,以免漏电 (8)凡使用110伏以上电源装置,仪器的金属部分必须安装地线 (9)电热设备,例如马弗炉、烘箱、电炉和电热板等,所用电源的导线应经常注意检查其各接触处是否妥当,导线有无损坏和被腐蚀等 (10)马弗炉、烘箱等用电设备,使用时必须要有人负责照管,以防发生事故 (11)马弗炉需放在水泥等不燃物砌成的坚固台子上,不要靠近木板墙或木质门窗。(12)使用易燃物时,必须在距离火源较远的地方进行,绝不可靠近火源,尤其是乙醚着火的危险性极大,用时必须小心,用完后的剩余部分也应及时的存放到专门的安全地方。(13)绝不可以将氧气钢瓶存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并需防止强烈震动,气体出口活门处绝不可涂油和与有机物接触,以免发生爆炸的危险。 3、化学药品的安全预防 (1)距度星的药品,例如KCN、AS2O3等等,必须制定保管使用规则,并严格遵守,及时工作人员很少,也不可例外的有所忽视。这类药品不能与一般药品同样的存放和任意使用,即使用过后的余量已经很少也应及时送保管员及时查收,不应任意放在工作台上。 (2)内服有毒药品,如氰化物、铅化物、汞及汞化物、络酸盐、氧化砷钡盐等,应装在坚固的瓶中保管,禁止入口,与手接触用后要洗手。 (3)接触皮肤有毒的药品,例如氰化物、氟氢酸、溴水、过氯酸等,要装在严禁坚固的瓶中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不得与皮肤接触。 (4)呼吸有毒药品(及有毒气体和蒸气)如氰化氢、氮的氧化物、氯化氢、硫化氢、溴、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熔点测定

文件内容: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 2、引用标准 (2) 3、简介 (2) 4、仪器与用具 (2) 5、传温液与熔点标准品 (3) 6、操作程序 (4) 7、结果与判定 (7) 8、附注 (7) 9、更改信息 (8) 颁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分发清单: QC办公室、中药室、化学室、稳定性考察室。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熔点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药品熔点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Ⅶ C和二部附录Ⅵ C “熔点测定法”、中国药品检验 “熔点测定法”。 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P 141 3 简介 熔点系指一种物质按照规定的方法测定由固相熔化成液相时的温度,是物质的一项物理常数。依法测定熔点,可以鉴别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根据被测物质的不同性质,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Ⅵ C“熔点测定法”项下列有三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分别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脂肪酸、石蜡、羊毛脂等)、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并在各该品种项下明确规定应选用的方法;遇有在品种项下未注明方法时,均系指采用第一法。在第一法中,又因熔融时是否同时伴有分解现象,而规定有不同的升温速度和观测方法。由于因测定方法、受热条件和判定标准的不同,常导致测得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测定时,必须根据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选用方法,并严格遵照该操作程序中规定的操作条件和判定标准进

行测定,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4 仪器与用具 加热用容器硬质高型玻璃烧杯,或可放入内热式加热器的大内径圆低玻璃管,供盛装传温液用。 温度计具有0.5℃刻度的分浸型温度计,其分浸线的高度宜在50mm至80mm之间(分浸线低于50mm的,因汞球距离液面太近,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分浸线高于80mm 的,则毛细管容易漂浮;均不易使用),温度计的汞球宜短,汞球的直径宜与温度计柱身的粗细接近(便于毛细管装有供试品的部位能紧贴在温度计汞球上)。温度计除应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规定外,还应经常采用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搅拌器电磁搅拌器,或用垂直搅拌的环状玻璃搅拌棒,用于搅拌加热的传温液,使之温度均匀。 毛细管系采用洁净的中性硬质玻璃管拉制而成,内径0.9~1.1mm,壁厚0.10~0.15mm,分割成长9cm以上,一端熔封(用于第一法)或管端不熔封(用于第二法);当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6cm以上时,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3cm以上。也可将两端熔封,临用时再锯开其一端(用于第一法)或两端(用于第二法),以保证毛细管内洁净干燥。 熔点测定仪带有电磁搅拌装置(用于搅拌加热的传温液,使之温度均匀),其温度探头应经常采用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5 传温液与熔点标准品 5.1传温液 水用于测定熔点在80℃以下者。用前应先加热至沸使脱气,并放冷。 硅油熔点介于80~200℃之间者,用黏度不小于50mm2/s的硅油;熔点高于200℃者,用黏度不小于100mm2/s的硅油。 5.2药品检验用熔点标准品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发,专供测定熔点时校正温度计用。用前应在研钵中研细,并按所附说明书中规定的条件干燥(见下表)后,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避光保存备用。

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二OO五年三月 指导原则编号: 【Z】GPT3-1 目录 一、概述 二、基本原则 (一)实验管理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整体性 (四)试验设计 三、基本容 (一)受试物 (二)试验动物 (三)给药途径 (五)给药期限 (六)给药剂量 (七)观察指标 (八)观察指标的时间和次数 (九)结果及分析 (十)综合评价 (十一)其他考虑 四、不同情况的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试验的要求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 (一)长期毒性试验的给药期限 (二)长期毒性试验中一般需检测的指标 (三)毒性药材 七、著者 . . . .

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长期毒性试验是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的总称,描述动物重复接受受试物后的毒性特征,它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容。 中华人民国卫生部于1994年颁发的《中药新药研究指南》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1999年颁发的《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对于统一、规中药长期毒性试验,推动我国中药的研究和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新药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对中药、天然药物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这些要求越来越表现出它的局限性。 长期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可逆性等;②推测受试物重复给药的临床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③预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剂量围;④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指标;⑤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信息。 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相对化学药而言多数中药具有毒性较低的特点。但是,中药的低毒和无毒是相对的。当前,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中药新药的开发,而且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日益增多,已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因此对其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期毒性试验周期长,耗资高,工作量大,若因试验设计不合理,或所进行的试验未充分揭示中药的毒性特征,则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会影响新药的研究速度。充分认识长期毒性试验的重要性,合理、科学地进行长期毒性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本指导原则是根据中药、天然药物的特点,结合国际上药物安全性评价的要求和我国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而制订的。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二、基本原则 (一)实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长期毒性试验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药、天然药物的情况复杂,本文所提及的容不可能涵盖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试验的全部实际情况,在进行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时,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三)整体性: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系统工程,长期毒性试验是药物开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期毒性试验不能与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其他毒理学研究割裂,试验设计应充分考虑其他药理毒理研究的试验设计和研究结果。长期毒性试验的结果应该力求与其他药理毒理研究结果互为印证、说明和补充。 (四)试验设计: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 三、基本容 (一)受试物:长期毒性试验的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受试物和上市药品,因此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一般用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用中试样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批号、规格及生产厂家。 (二)试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一般需采用两种动物进行,一种为啮齿类,常用大鼠;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常用Beagle犬或猴。所用动物应符合国家有关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要求。 长期毒性试验一般选择健康、体重均一的动物,雌性应未孕。必要时,也可选用疾病模型动物进行试验。 原则上,动物应雌雄各半。当临床拟用于单性别时,可采用相应性别的动物。 应根据研究期限的长短和受试物的使用人群围确定动物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大鼠为6~9周龄;Beagle 犬为6~12月龄。 每组动物的数量应能够满足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的需要。一般大鼠可为雌、雄各10~30只,犬或者猴可为雌、雄各3~6只。 (三)给药途径 原则上应与临床拟用药途径相同。如选择其他的给药途径,应说明理由。 (四)给药频率:原则上应每天给药,且每天给药时间相同。试验周期长(3个月或以上)者,也可采取每周给药6天。特殊类型的受试物由于其毒性特点和临床给药方案等原因,应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设计给药频率。 (五)给药期限:长期毒性试验给药期限的长短,通常与拟定的临床疗程长短、临床适应症、用药人群相关,应充分考虑预期临床的实际疗程。 临床单次用药的药物,给药期限为2周的长期毒性试验通常可支持其进行临床试验和生产。 给药期限为1个月的长期毒性试验通常可支持临床疗程不超过2周的药物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疗程超过2周的药物,可以在临床前一次性进行支持药物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长期毒性试验。如长期毒性试验拟定给药期限在三个月以上,可先对三个月中期试验报告(应有一般状况观察、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体温、眼科、尿液、心电图、系统尸解、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等检查)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可进行临床研究。但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前,必须完成全程长期毒性试验研究资料。

储存药品养护操作规程

储存药品养护操作规程 药品养护职责:根据药品的储存特性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控制调节药品的储存条件,对药品储存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及维护,确保储存药品的质量。 一、药品储存的合理性 药品养护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对库存药品的分类储存、货垛码放、垛位间距、色标管理等工作内容进行巡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确保药品按规定的要求合理储存。 二、存储条件监测与调控 药品仓储条件的监测与调控内容主要包括:库内温湿度条件、药品储存设备的适宜性、药品避光和防鼠等措施的效性、安全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等。 为了保证各类库房的温湿度条件符合规定要求,仓库保管人员对库房温湿度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每日上、下午应定时对库房的温、湿度进行观察记录,发现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或接近临界值时,应及时采取通风、降温、除湿、保温等措施进行有效调控,并予以记录,填写“药品储存环境温湿度监测记录表”。 为了确保仓库温湿度条件切实监控,节假日也应安排值班人员,对仓库的储存条件进行监控。 三、库存药品质量的循环检查与养护记录 养护人员应定期对库存药品的质量状况进行循环养护检查,循环养护检查一般按季进行,购进药品应在入库后三个月内开始进行第一次养护检查。养护时应做好养护记录,对养护中的药品质量状况进行准确记录。 具体养护程序:每年的3、6、9、12月初,利用我院信息管理系统打印入库日期为两个月前的库存药品,对所列药品作全面检查,并及时记录检查结果。 当气候条件出现异常变化,遇高温、严寒、雨季或发现药品有质量变化迹象时,应组织有关人员,由质量管理部组织进行局部或全面检查。为避免漏查,应严格规定检查顺序,如:按每个货架、货垛顺时针检查等;主要检查内容包括包装情况、外观性状等,对易变质药品、储存期较长、近效期不足一年等药品,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加强养护管理。 四、养护中发现质量问题的处理 药品养护中发现的问题一般包括技术操作、设施设备、药品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养护员应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及时上报质量管理部核实、处理,按照质量管理部的要求,不断改进养护方法,提高养护质量,从而有效地保证药品的储存质量。 养护员对养护过程中发现的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悬挂醒目的黄色标牌,并暂停发货,上报质量管理机构进行处理。 五、中药饮片的养护 按照不同品种养护要求和季节的变化,应在养护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合理措施。为防止霉变腐败,可采取晾晒、通风、干燥、吸湿、熏蒸、盐渍及冷藏等方法;为防止虫害,可采取曝晒、加热、冷藏、药物熏蒸等方法;为防止药性的挥发,可采取密封、降温等方法;为防止变色、泛油,可采取避光、降温等方法。

第一部分毒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蓄积毒性、选择毒性、代偿能力、功能容量、绝对致死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慢性毒性阈剂量、急性毒作用带、慢性毒作用带、GLP、SOP、急性毒性、3R、脏器系数、悉生动物、无菌动物、蓄积系数、脏器系数、突变作用、移码突变、转换型突变、染色体畸变、间接致突变物 二、问答题 1.选择毒性产生的原因? 2.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有哪些特点? 3. 损害性反应的类型及其异同? 4. 毒性作用常用参数 5.LD50测定的意义? 6. 试述长期毒性试验中反映肝、肾功能的主要血液学指标及其意义。 7. 分别叙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类型。 8. Ames试验的原理及此方法的优缺点。 9. Ames试验常用菌株及其用途。 蓄积毒性:当较长时间连续反复给药,或者说给药的时间间隔和剂量超过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时,出现药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排出的速度或总量的现象。这时,药物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贮存起来产生毒性。 选择毒性: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 代偿能力:当机体组织或器官局部发生病变时,病变处功能降低,此时非病变处组织通过自身功能的加强来弥补病变处功能不足的能力。 最大无作用剂量:指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急性毒作用带:用于表示一种药物的急性毒性,用药物的半数致死量与急性毒性最小作用剂量的比值表示。 慢性毒作用带:用药物的急性毒性最小作用剂量与长期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表示,亦可用于表示一种药物的长期毒性。 SOP:标准操作规程,为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要求正确而且统一的操作,对所有实验操作应以SOP为标准,是GLP中最重要的工作软件。 急性毒性:是指24h内单次或多次大剂量给予某药所出现的有害作用,即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性大剂量接受某种药物后所产生的快速而剧烈的中毒反应,包括死亡效应。 脏器系数:指内脏器官重量(g)与体重(kg或100g)的比值。

药品养护操作规程培训试题

XX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药品养护操作规程培训试题 姓名:部门:职务: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计50分) 1.药品养护人员负责指导和督促人员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与作业。 2.对药品的分类储存、货垛码放、垛位间距、药品是否、色标管理 等工作内容进行巡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确保药品按规定的要求合理储存,检查并改善储存条件、防护措施、卫生环境。 3.对药品储存条件,包括库内条件、药品储存设备的适宜性、药 品避光、防鼠、除湿等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库内的卫生环境等进行检查。 4.对库房温湿度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应定时对库房的温、湿度进行观察,每天 、各定时进行一次。 5.按照计算机系统生成的养护计划中所列药品清单,对药品的或外观等 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并建立养护记录。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有效期较短的品种、近效期药品及首营品种应当进行重点养护。 6.养护人员应对库存药品的质量状况进行循环养护检查,购进药品应在入库后 个月内开始进行第一次养护检查,按季度循环养护检查。 7.每天查看温湿度监测系统中各实时数据的采集、传送和记录。 8.当气候条件出现异常变化,遇高温、严寒、雨季或发现药品有质量变化迹象时,由 组织进行局部或全面检查。 9.养护员在养护过程中发现的有质量问题的药品,通知发货并在计算机 系统中,报质管科处理。 10.养护员每季对养护信息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库房内储存品种的结构、 、批次等项目;养护过程中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及产生原因、比率、改进措施及目标等,以便质管科、储运科和采购部及时、全面地掌握储存药品质量信息,合理调节库存药品的数量,保证经营药品符合质量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