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获奖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一)读出美1、导入: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提问:这是一首什么诗?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
这是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裴多菲写给他的女朋友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他在诗中给了爱情一个新的诠释。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我们可以想象,在正处青春年华的诗人眼中,爱情是无限美好的,用青春的激情谱成的诗篇就更充满了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会它的美。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读出美!(投影:读出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爱情诗最美的地方,首先在于它的情感。
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走进诗歌的情境,去触摸作者的灵魂。
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呢?这就要求我们先要理解关键词语所包含的意思,再利用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气的强弱、语调的高低等技巧把诗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我们以第一段为例:投影: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深情舒缓地)/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放慢、降调)解说:第一句的重音应该放在“急流”“小河”上,因为他们代表着主人公。
而第二句的重音应是“崎岖”一词,这个词很关键,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诗人在爱情之路上会遇到重重的艰难险阻。
读的时候要有起伏,读出凹凸感。
第三句应把重心放在“爱人”和“小鱼”上,读“爱人”时要深情舒缓,可以用一点气声,读“小鱼”则要突出那种可爱的样子。
最后一句是写在诗人的保护下,小鱼在水中悠闲欢快的、自由活泼地畅游,我们要读出小鱼的轻快感,尤其“游来游去”一词,是重音,应该语速缓慢、语调下降、采用轻声。
这里要说明一下,不一定要声音大才是重音,有时重音也可以用轻读的方式来表达,如“军港的夜啊静悄悄”,这里的“静悄悄”是重音,但它是通过轻声表现出来的。
好,我们请一个同学试一下。
(学生读)非常好。
大家看,我们经过这样设计和处理,就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急流、小河所经历的撞击、坎坷及在它们的保护下,小鱼的自由欢快,从而体会诗人为了爱人快乐,而不畏坎坷,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的思想感情了。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诗歌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 诗歌鉴赏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文本解析和主题探讨。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句,提高鉴赏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创作兴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查找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诗歌鉴赏作文的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
4. 个人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进步和创造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刻的情感和哲理的把握。
2.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和理解。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2周:诗歌文本解析,逐句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3周:探讨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第4周:学习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第5周:诗歌创作实践,分享创作成果。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反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及时解答疑惑,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
我愿意是急流》 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的意象,感悟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揣摩诗的意象,体会诗的章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点拨。
导课:诗品出于人品”,古今中外,真正当得起“大诗人”这一称号的,概莫能外。
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XXX就是其中较为卓越的一位。
XXX在《摩罗诗力说》中盛赞XXX是“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他还说:“我向来是很爱XXX的人和诗的。
”XXX(1823—1849年)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屠户之家。
他曾在诗中自述道:“父亲要我继承父业,我却做了诗人。
结果呢?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其实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
”可见,XXX早就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他钟爱的诗歌事业,献给整个匈牙利民族的解放事业了。
1849年,当奥地利与XXX入侵匈牙利,企图颠覆尚在襁褓中的匈牙利共和国的时候,XXX毅然策马驱驰,征战疆场,以26岁的青春热血为其壮美人生画上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休止符。
他的诗歌充满革命气息,表达了他对自由和爱情的执着追求。
学生自行研讨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诗中的意象可以概括为三组:自然景象、动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其中,自然景象和动物形象都是与爱情相关的,而人物形象则是表达了诗人的爱情态度和追求。
2.诗中的“我愿意是急流”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他愿意像急流一样奔赴前方,为爱情献身。
3.诗中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爱情的看法,他认为生命虽然珍贵,但爱情的价值更高,如果为了追求自由,生命和爱情都可以被抛弃。
4.诗中的“我要做你的眼睛”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他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成为爱人的眼睛,一直注视着她,保护她,直到永远。
结语: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可以感悟到XXX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体会到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我愿意是急流 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案标题:我愿意是急流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急流”比喻,认识到困难和挑战是成长的机遇。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演示2. 活动材料:纸、铅笔、彩色笔等3. 学生评价表格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急流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对急流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发学生思考:你愿意成为急流吗?为什么?探究: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我愿意是急流”的理解和想法。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概念解释:5.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解释“急流”的比喻意义,即在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同急流一样,可以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机遇。
案例分析:6. 分发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案例可以是真实的成功人士或历史事件,重点突出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应对和取得成功。
创造性活动:7. 学生个人或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困难或挑战,然后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一个急流的形象,并围绕这个形象写下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目标。
总结评价:8.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9.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填写评价表格,记录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积极运用“急流”比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
教学延伸:11.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的成功人士的传记或故事,进一步加深对“急流”比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急流”比喻,认识到困难和挑战是成长的机遇。
他们还将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诗歌写到两类意象:
一类是我的自喻,分别是 急流 荒林 废墟草屋 云朵、破旗
一类象征着我的爱人,分别是 小鱼 小鸟 常春藤 火焰 夕阳
3、这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根据诗歌内容填写表格,并说说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的意象层层递进,造成了诗情的变化,既表现了诗人为了至爱之人甘愿冒着危险
挑战狂风的精神,又使得勇敢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 升华,产生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
总结
5分钟
1、小结
2、布置作业
思考
完成作业
教材、ppt
《雨巷》全诗共7节。第1节和最后1节,只更换了个别词句,大部分语句基本相同。另外,诗中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芬芳”“惆怅”“眼光”,构成词语反复。
《我愿意是急流》几组诗句围绕中心,以“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这一固定结构来回环往复,句式较为统一。
诗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奇妙的形式能 Nhomakorabea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这两首诗的形式产生怎样的作用?
第四节:“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对照,只要“火焰”能在“草屋”的炉子里缓缓燃烧,“草屋”就任凭风吹雨打也毫无怨尤
第五节:“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对照,只要能显出“夕阳”的“辉煌”,“云朵和破旗”就不在意在广漠的天空中随风飘荡
这样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为了至爱之人的快乐、安逸、青春永驻,可以享受爱情之火,可以永远鲜艳而辉煌,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的精神,又使得勇敢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
《雨巷》共 7 节,前后两节首尾呼应,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 诗句长短不一,自然清新而用韵繁复,押韵的位置飘忽不定,既渲染了作品梦幻 般的情绪,更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感。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呈 现出和谐而灵动的乐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像一首轻柔 而沉思的小夜曲。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理解并掌握课文《我愿意是急流》的基本内容。
1.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介绍作者米哈伊尔·舍尔金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
简述课文内容,包括作者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析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
教师对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进行介绍。
3.2 互动法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作者米哈伊尔·舍尔金的简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4.2 朗读和背诵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3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析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
4.4 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课后练习题进行批改和评价。
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我愿意是急流》的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6.2 参考资料提供关于作者米哈伊尔·舍尔金的资料,供学生了解其背景和作品。
六章:教学评估7.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背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7.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题的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七章:教学延伸8.1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我愿意是急流》的启发,进行自己的创作练习,如写一首关于自然或生活的诗歌。
8.2 分享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互相评价。
【教学设计】《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课时计划第10周课时:2课时科目:语文三班级:课题《我愿意是急流》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形象鲜明、哲理深刻的特点。
2理解诗歌的意象及其蕴涵的意义。
3、通过诵读、欣赏外国诗歌,培养我们对外国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4、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重点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难点1、理解诗人将思想感情寄寓在鲜明意象中的表达方法及其作用2、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黑板、粉笔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整体感知1诗人简介2范读(配乐诗朗诵)3学生分角色朗读三诗歌鉴赏1 诗歌主旋律——我愿意贯穿全诗的“我愿意”表达了作者面对爱情的义无返顾,作为诗的主旋律响彻全篇。
2 结构分析: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装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术画面。
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
3研读探究:A、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用到哪种修辞?B、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C、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分析其中一处对比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D、这些意象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
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作者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4小结主旨——爱情观四拓展延伸:《我愿意是树》五诗歌创作:仿前两首诗其中一节的形式,创作一首诗,可把抒情的对象改为母亲或者祖国等,注意押韵。
稍后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们展示你的诗作,并请同学们品评你的大作。
六课堂作业:比较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和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进行比较,理解体会两首诗表露出的诗人的不同的爱情观。
七板书设计:诗歌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春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刚劲苍凉娇小细腻阴柔之美阳刚之美形象的对比含义:(急流)崎岖(小鱼)快乐(荒林)勇敢作战(小鸟)做窠鸣叫(废墟)毁灭荒凉(常春藤)攀援上升(草屋)饱受风雨打击(火焰)愉快(云朵破旗)飘来荡去(夕阳)辉煌七、补充现代诗两首卞之琳的断章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上课讲义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上课讲义我情愿是急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裴多菲及其创作。
2、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及本诗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诗满意象的能力,深入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2、品味语言,领略对照、反复、倒装、发愿体的表达效果。
3、指导学生举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诗歌的学习,感觉诗人对爱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经过分析意象领略诗歌的情境美,感悟诗中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
教学办法:诵读法、讨论法、任务驱动、点拨法教具用具:多媒体课件、评分表、微视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起裴多菲大伙儿可能感到陌生,然而这首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爱情与自由》你一定听讲过,请跟着老师一齐诵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2分钟)二、作者简介及解题(5分钟)1、你们对裴多菲了解多少呢?各学习小组推选一具代表谈。
2、老师简要介绍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日子,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
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1849年与俄国军队作战英勇牺牲,年仅26岁。
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很多动人的诗给她。
他的代表作有《民族之歌》、《我的歌》、《爱情与自由》、《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PPT1展示)3、题解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舒婷追求人格独立、彼此平等爱的宣言——《致橡树》,今天要学习裴多菲酷热的爱的表白《我情愿是急流》,(板书题目与作者)大伙儿懂他是在啥背景下写的这首诗呢?学生回答后明确: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宝贝女儿森德莱·尤丽娅,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而富有的伯爵却别肯把宝贝女儿嫁给裴多菲如此的穷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朗诵,在诵读中领略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
能力目标1、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
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来到美丽的阿拉善,湿湿的雨季和明媚的阳光触动了我的诗情。
愿为大家小读新作:因为世上少有秘境,所以秘境阿拉善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热爱,阿拉善人的头脑里贮藏着无尽的神奇和智慧。
因为世上少有至真至纯,所以爱才是需要用一生来追求和呵护的珍宝,所以才让世人跨越时空、用不同的语言来歌唱。
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遍体鳞伤,只要所爱常青,只愿所爱幸福。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柔情,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的匈牙利去品味英雄人物裴多菲的追寻。
二、诗人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
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
他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1847年裴多菲与森德莱尤丽亚结成伉俪。
)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让我们领略一下战斗诗人的柔情诗。
三、整体感知(一)、品读节奏美:1、指导:诗歌是感情的河流,得用心来吟诵。
(1)诗歌的结构——重章复沓(2)强调式读法——情感:重读——厚重而饱满舒缓——平和而安详加速——激越而奔放轻柔——甜美而舒畅学生有感情地将这首诗歌自由朗读一遍。
2、请大家听课文的配乐朗诵,注意其情感处理。
(点击配乐朗诵页面――注意朗诵时页面自动播放跟读)老师小结。
参考:强烈情感、缠绵的倾诉、深情恋情、浓烈情感、由衷、一往情深、幸福无比、温情和热爱等等。
英雄的爱情诗也是满怀温柔的,但我们在他的款款深情中也捕捉到了战士的舍己为人的豪情。
(二)、品读意象美1、诗中有那些意想?能给它们分类?(重难点突破过程:)分类思考: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述“我”和“爱人”?(点击显示)(幻灯显示)我爱人急流————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春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2、美在何处?(两组意象有何特点?借助什么修辞方法?你喜欢哪一个意想?)(1)比喻、对比的修辞营造的含蓄却又鲜明的意想美;组合式意想的情感丰富美。
“急流”和“小鱼”:历经崎岖与快乐嬉水形成对照。
鱼儿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急流在崎岖小路上的跋涉是艰辛痛楚的。
小鱼是被呵护的对象。
“草屋”与“火焰”:草屋甘受风雨的打击,是要保护屋中的炉火:火焰在炉火中燃烧,反过来给屋内带来温暖。
火焰也是奉献者。
“破旗”与“夕阳”:云朵、破旗是悲壮的追随者,而夕阳恒在。
彼此无私的奉献形象深刻而具震撼的力量。
最终是精神世界的升华。
从小鱼的悠游到夕阳的辉煌,其实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
诗人运用“博喻”的手法,将“我”比作“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这是一组具有男性气质的刚劲而略带苍凉的事物。
将“我的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这是一组带有女性娇美温馨气息的形象,欢快而又明丽。
这两组意象层层递进,使得诗人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这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了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
再者诗人通过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对比表达了他以牺牲自己而由衷地奉献为核心的爱情观。
有人评价:此诗的妙处在于对每组意象的抒情主体与客体的精心选择(2)、变化、应和、流动的韵律感。
本诗表现形式上类似中国的一些民歌的特点,同一个意思反复咏唱,这样不但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强烈情感,而且造成音乐的旋律美。
再者,诗歌的意象有鲜明的色彩,构成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
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递进性排列,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在重章叠唱中,情感的变化,随层次的递进而愈趋炽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两组意象中,诗人的自喻,相对阔大高岸、荒茫粗犷,宣泄着悲壮美;爱人的意象,相对娇柔细腻、妩媚温情,表达着柔静美。
(3)、层进式易于情感的渐深: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
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作陪衬,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情操感人至深。
这些意象组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节比喻有其独特的新意且意象群排列组合上具有独创性。
(三)、品读境界美:把意象提升,给它一个立体的空间,让它有源头,有延展的广度和深度。
让爱人悠闲快乐——生命之源的给予让爱人安逸幸福——生活之巢的呵护让爱人生命长春——一生之靠的归宿让爱人明亮辉煌——思想之火的暖照、理想之光的升华纯洁高尚,坚贞不渝——情感之源牺牲自己,由衷奉献——延展的广度无私无悔,崇高悲壮——延展的深度“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便是明证。
当然首先是一首爱情诗,它叠波涌浪地抒发了对爱人深挚恋情,歌颂了爱情的纯洁与高尚;其次,不妨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精忠赤诚地表现出为民族解放斗争献身的精神和理想。
故诗中的“我”可指诗人自己,也可指解放斗争中的战士;“爱人”可是诗人的爱侣,也可是诗人矢志不渝的理想。
一个能为祖国、为自由而英勇献身的战士在爱情的追求中也一定可以表现出同样的忠贞和执著。
思考:诗人愿意为爱人做出一切牺牲中,他的情感体验是痛苦的吗?哪里看出?明确:我愿意。
文学鉴赏,除形象感受外,还应注意结构的起承转合。
思考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有什么效果?生答明确:“我愿意,只要”把全文一系列鲜明的意象串成一有机整体。
诗人不管自己的命运多么坎坷,多么险恶,只要同爱人在一起就能化险为夷,幸福无比,从而歌颂了爱情的强大威力。
(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中写的是一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女医生——路文婷,在一个上午连续做了3个手术后,突发心肌梗塞,生命垂危时,她的爱人傅家杰坐在她床前反复朗读这首诗,从死亡之中将她唤醒。
)名言“真正的爱情可以使一个人崇高”——列宁“我宁愿为我们所爱的人幸福,千百次地牺牲自己的幸福。
”——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话〉〉:托尔斯泰〈〈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唯一可靠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
”(四)比较阅读:将《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进行比较1、比较阅读的方法(1、写作背景──女子为寻求真爱的觉醒书──为爱情奉献的坦城誓言(2、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柔中有刚(女性视角)——热情阳刚,深挚苍凉(男性视角)(3、艺术技巧:象征、对偶——对比、博喻(4、思想主旨明确:此问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相似题材的诗歌,加深对《我愿意是急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同样是写爱情的诗歌,它们反映了一个相同的主题,即“怎样才是理想的爱情”。
换句话说,在理想的爱情中恋爱的双方应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这两首诗中传达了两位诗人不尽相同的认识。
前者有比较明显的男性视角,在两个系列的意象群中,他始终把男人作为时代的挑战者、社会的主宰者,而女人是小鱼、小鸟,是攀援的常青藤,她往往温柔地依附于男性,给征战辛劳、身心疲惫的爱人带去精神的慰藉。
而《致橡树》则塑造了两个树的形象,强调爱情中的双方应是平等的,“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在艺术技巧方面,前者运用了多个意象,两两对比,反复吟咏,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后者只运用了两个主要意象,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对爱情的全面理解。
(五)、我们也来当诗人,模仿学习请模仿<<我愿意是急流>>的艺术表现手法,尝试写一首小诗。
(幻灯显示)结语:诚挚而悲壮的宣言+深情而温柔的誓言——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震撼。
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坚强而执著的心,用她来追寻真理和至爱;愿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用他来追寻和呵护自由和爱情。
谢谢大家!附板书:我愿意——————,只要我的爱人——————勇进快乐承受安享忍受(摧残与煎熬)(青春可爱)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