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研究》稿约及注释体例
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

《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一、 总则1、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依序重新编号。
2、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出。
3、文章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
4、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
5、本体例经刊行生效,也在本刊相关网页发布,敬请查阅参照。
二、中文文献(一)一般著作1、专著。
其注释各个类项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
编著、译著基本一致。
例如: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1页。
司马迁:《史记》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595页。
2、编著。
应在编者姓名后加“编”或“主编”、“编著”。
例如: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8-49页。
3、译著。
在著者姓名前可以“[]”标明著者国别;在文献名之后,可标明译者。
例如: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印书馆1985年版,第132页。
[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导言,第15页。
4、如著者、编者为二人,两者姓名之间以顿号间隔;如为三人以上,可省略为“***(第一责任者姓名)等(编)”。
例如:王正毅、张贵岩:《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03、207页。
刘继南等:《国际战争中的大众传播》,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王振华等主编:《重塑英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二)单篇文章1、文集中的文章其引文注释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章题目(加书名号),文集编者名称,文集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
例如:张世鹏:《历史比较中的欧洲“第三条道路”》,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界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北京:当代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278页。
国际政治科学格式

国际政治科学格式国际政治科学是一个研究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体系、国际组织以及国际冲突和合作等问题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各种国际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国际政治科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因此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国际政治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是各个国家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国际政治科学的核心内容。
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决定着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走势。
因此,研究国际关系对于了解国际政治形势、解决国际争端和促进国际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国际政治科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体系是指各个国家之间建立的政治关系和组织形式,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国际法律制度和规范。
国际政治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于维护国际秩序和规范国际行为至关重要,因此国际政治科学的研究也着重于国际政治体系的演变和发展。
此外,国际政治科学还关注国际组织和国际冲突与合作等议题。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承担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等多项职责。
而国际冲突与合作则是国际政治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各种国际冲突的成因和解决途径,以及国际合作的机制和模式。
总的来说,国际政治科学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的综合性学科,它旨在研究和探讨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和运行机制,国际关系的演变和发展规律,以及国际组织、国际冲突与合作等问题。
只有深入研究和了解国际政治科学,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因此,国际政治科学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公共行政评论》稿件体例

《公共行政评论》稿件体例《公共行政评论》(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JPA)采用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致力于为国内外所有有志于公共管理研究的人士构建平等的交流平台,营造一个温暖的精神家园。
现不拘作者专业、身份与地域,以聚焦公共管理领域为征稿标准,以学术品质为用稿标准,向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热忱征集言之有物、论之有据、符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道德的论文、理论综述、书评、评论和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网络投稿:http://jpa sysu edu cn邮件投稿:jpachina@163 com稿件具体要求:一、稿件形式以研究性论文为主,定量研究文章不超过15000字,质性或规范研究文章不超过18000字。
同时,欢迎理论综述(不超过2万字)、书评(2000字以内评论单本新出著作的资讯型书评;1万字左右评论2本及以上相关主题著作的深度、学理型书评)和博士学位论文摘要(2000字以内)。
书评栏目欢迎就海内外,尤其是国内的本学科优秀新书展开评述,博摘栏目欢迎海内外近3年取得本学科博士学位的学者投稿本刊。
二、格式要求1.全文采用MicrosoftOffice软件编排;如打印,请用A4纸输出。
正文内容以五号宋体、1 5倍行距编排,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不小于2 54厘米。
2.稿件首页包括:中文标题、作者有关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以及3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多人合作可以明确“通讯作者”,可署多个单位和支持项目)。
3.稿件次页包括:中文标题、英文标题、中文摘要及中文关键词(3~5个)、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3~5个)。
稿件获基金、项目资助,须注明(包括项目编号)。
4.正文内各级标题处理如下:一级标题为“一、二、三……”,二级标题为“(一)(二)(三)……”,三级标题为“1 2 3 ……”,四级标题为“(1)(2)(3)……”。
一、二、三级标题各独占一行,其中一级标题居中,二、三级标题缩进两个字符左对齐;四级及以下标题后加句号且与正文连排。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大纲)

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国际政治学概念二、国际政治学研究对象三、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一、国际政治学概念1.什么是国际政治?汉斯·J·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
昆西·赖特:国际政治是“一门艺术,它影响、操纵或控制世界上的一些重要团体。
促进某些团体的目的的实现,反对其他团体的相反目的的实现”。
梁守德:“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的关系的统称。
”周敏凯:国际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多种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与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各种联系”。
王逸舟:“国际政治”是相对于“国内政治”而言的,但理解上又有多义:一种是指国家之间的政治,英文里叫“politics among nations”,通常是指代表不同民族的政府之间的政治,如外交、国家贸易、势力均衡、相互宣战等;另一种是指存在于国际社会并且作用于这个特殊社会的各个国家的政治,英文为“international politics”,这种政治的参与者较多,不止有国家、民族、政府,更有众多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生态组织、恐怖组织等,它的重点不在国家(政府)层面,而在世界共同体(国际社会)。
我们不妨将前一种称作狭义的国际政治(又叫“国家间政治”),后一种则为广义的国际政治(也可叫“世界政治”)。
2.什么是国际政治学?周敏凯: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主权国家及其他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相互作用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独立学科。
教材观点: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国际政治研究》稿约及注释体例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稿约及注释体例说明一、本刊是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刊物,内容涵盖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世界经济、中国外交、国际战略、国别和地区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比较政治、台港澳研究、口述外交等方面,欢迎投稿。
二、来稿请用A4纸单面隔行打印,字体为5号字,同时提交Word格式的软盘。
一般不收手写稿件,请见谅。
三、论文稿件篇幅(包括注释在内)以六千字到八千字为宜,最长不宜超过一万字,书评稿件篇幅以四千到六千为宜,学术动态等稿件篇幅限制在三千字左右。
来稿请在正文之前附上简短的中文内容提要(一般在200字以内),以及关键词(三至五个)。
四、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一定的修改或删节。
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五、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一律文责自负,严禁一稿多投。
稿件寄出三个月内没有收到本刊用稿通知的,可改投他刊。
未被采用的稿件本刊不负责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六、来稿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电话及邮政编码,以便联系。
发表时可用笔名。
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样刊两本。
七、来稿请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收,电话:010-6275-5560,6275-9984,传真:010-6275-1639,电子邮件:yuankan@。
或直接将论文打印稿及软盘各一份送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内“院刊编辑室”信箱。
凡以电子邮件方式投寄的稿件,无需再提交软盘,但仍需要提交论文打印稿一份。
八、文中第一次出现的不常见的外国人名、地名及机构名称或专业术语时,请在中文译文名称后加圆括号注出原文,其它常见人名、地名无须加注原文,但应为约定俗成的译名。
九、凡涉及引文或引证的观点,请注明出处。
本刊采用脚注形式,注释内容必须包括作者、书名或文章名、编者或译者(如果有的话)、城市及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日期、期刊的卷期数字、引用的页码等。
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致外交部电》,《民国日报》(上海)1925 年 8 月 14 日,第 4 版。
《西南中委反对在宁召开五全会》,《民国日报》(广州)1933 年 8 月 11 日,第 1 张第 4 版。
(三)未刊文献 1.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系 , 2000 年,第 67 页。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 , 天津,2000 年 6 月,第 9 页。 2.手稿、档案文献 标注顺序:文献标题/文献形成时间/卷宗号或其他编号/藏所。 示例: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 年 9 月 15 日,北洋档案 1011-596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藏。 《党外人士座谈会记录》,1950 年 7 月,李劼人档案,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档案室藏。
(四)转引文献 无法直接引用的文献,转引自他人著作时,须标明。标注顺序:责任者/原文献题名/ 原文献版本信息/原页码(或卷期)/转引文献责任者/转引文献题名/版本信息/页码。 示例: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1925 年 10 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 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 年,第 823 页。
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试行)
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 期刊注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本 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和《历史研究》。
一、 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历史研究》的引文注释规定

《历史研究》的引文注释规定附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安徽大学“学史论坛”编辑工作的规范化,论坛所采用论文的引文注释统一采用《历史研究》的规定。
具体内容如下:(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政治研究知识点总结

政治研究知识点总结政治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政治学、国际关系、公共行政、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政治研究中,人们通常会涉及政治体制、政党政治、政府管理、国际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政治研究的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政治组织和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在政治研究中,人们通常会从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组织、政治程序等多个方面来探讨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可以分为民主体制、专制体制、宪政体制等多种类型。
1.1 民主体制民主体制是一种政治体制,其核心特征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来源是人民,政府的权力受到约束和制衡,政治决策具有民主性和合法性。
民主体制常常包括选举制度、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政治竞争等多个方面。
1.2 专制体制专制体制是一种政治体制,其核心特征是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某一小部分人或政治组织手中,政治决策缺乏合法性和民主性,政府具有较强的集权和独裁性。
1.3 宪政体制宪政体制是一种政治体制,其核心特征是政治决策受到法治的约束和制约,政府的权力和行为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和监督。
二、政党政治政党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者,其通过竞争和合作来参与国家政治决策。
政党政治是指政党在政治竞争中实现自身利益和政治目标的活动和过程。
2.1 政党组织政党组织是政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规则体系,包括政党章程、党员大会、中央委员会、地方组织等。
2.2 政党竞争政党竞争是政党在选举中和政治斗争中为获取政治权力和影响力而进行的竞争活动。
2.3 政党合作政党合作是各政党为实现共同政治目标而进行的协作、联合和合作活动。
2.4 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中政党参与和运作的规范和制度安排。
政党制度可以分为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等多种类型。
三、政府管理政府管理是政府为实现国家目标和民生需求而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政府管理涉及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稿约及注释体例说明
一、本刊是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刊物,内容涵盖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世界经济、中国外交、国际战略、国别和地区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比较政治、台港澳研究、口述外交等方面,欢迎投稿。
二、来稿请用A4纸单面隔行打印,字体为5号字,同时提交Word格式的软盘。
一般不收手写稿件,请见谅。
三、论文稿件篇幅(包括注释在内)以六千字到八千字为宜,最长不宜超过一万字,书评稿件篇幅以四千到六千为宜,学术动态等稿件篇幅限制在三千字左右。
来稿请在正文之前附上简短的中文内容提要(一般在200 字以内),以及关键词(三至五个)。
四、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一定的修改或删节。
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五、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一律文责自负,严禁一稿多投。
稿件寄出三个月内没有收到本刊用稿通知的,可改投他刊。
未被采用的稿件本刊不负责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六、来稿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电话及邮政编码,以便
联系。
发表时可用笔名。
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样刊两本。
七、来稿请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收,电话:
010-6275-5560,6275-9984,传真:010-6275-1639,电子邮件:
八、文中第一次出现的不常见的外国人名、地名及机构名称或专业术语时,请在中文译文名称后加圆括号注出原文,其它常见人名、地名无须加注原文,但应为约定俗成的译名。
九、凡涉及引文或引证的观点,请注明出处。
本刊采用脚注形式,注释内容必须包括作者、
书名或文章名、编者或译者(如果有的话)、城市及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日期、期刊的卷期数字、引用的页码等。
举例如下:
1、中文图书请按以下格式:
(1)xx: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xx:
海天出版社,1995年,第12 页。
(2)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邵文光译),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第32—33 页。
2、中文文集内的文章请按以下格式:
xx 经:
《胸径开阔,放眼世界一一研究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初步体会》,引自
梁守德主编:
《国际政治新论》,xx: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8-9 页。
3、中文期刊请按以下格式:
xx:
《黑格尔的“国家理念”与国际政治》,《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3 期,第137 页。
4、中文报纸请按以下格式:
1)xx:
《为xx 合作尽力》,《人民日报》,
2002年1月16日,第7版。
(2)《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选出新主席》,《人民日报》
2002年1月16日,第7版。
5、外文图书请按以下格式:
(1)Carlton J. H. Hayes,Essays on Nationalis(mNew York:
The Macmillian Company, 1928) , pp.45-48.
(2)Michael E.Brown,ed.,Ethnic Conflic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 Princeton,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 p. 178.
6、外文文集内的文章请按以下格式:
Anthony D. Smith, "The Ethnic Sources of Nationalism,"in Michael E. Brown ed.,Ethnic Conflic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pp. 21-24.
7、外文期刊请按以下格式:
Joseph S. Nye, “ Nuclear Learning-aSnodviUetSSecurity Regimes,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1 (Summer 1987), p. 4.
8、外文报纸请按以下格式:
Clayton Jones, “ Japanese Link Increased Acid Rain to Distant Coal Plants in
Ch in a, The Christian Scie nee Mo nitor, November 6, 1992,(这里的p.4 指的是
第4 版)
9、当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来源的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姓名、著作名(副标题可省略)和资料所在页码;如在同一页且紧接同一资料来源的上一注释,可以用“同上”(论文)或“同上书”(著作)代替作者姓名、著作名;资料如果是英文,且注释紧挨着,则用ibid.代替作者姓名、著作名,如果有间隔,可以只注明作者姓名、著作简短标题和资料所在页码。
例如:
(1)
(2)
(3)
(4)xx: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第45 页。
同上,第23 页。
Carlton J. H. Hayes,Essays on Nationalism, p. 45.
ibid., pp.12-13.
10、引用互联网资料,须注明作者、文献名、网址和时间,例如:
(1)黄彬xx:
“ x第三度陷入衰退”,http:
2001 年12月17 日。
(2)Ashuthosh Varshney, “EthnicConflict and Civil Society:
India and Beyond, ” http:
十、以上稿约及注释规则仅是本刊采用的基本规范,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欢迎作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在没有变动之前,各位惠赐本刊的文章,务请按以上规则撰写注释。
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200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