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三美论

合集下载

许渊冲三美论的参考文献 (2)

许渊冲三美论的参考文献 (2)

许渊冲三美论的参考文献引言概述: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论,即“美学、哲学和科学的统一”。

这一理论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本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

本文将通过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三个部分,详细阐述许渊冲三美论的参考文献。

正文内容:1. 美学的参考文献:1.1 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黑塞通过小说中的主人公悉达多,探讨了个体心灵的自由与解放,这与许渊冲的美学观点中强调的“对美的追求”有着相似之处。

1.2 约翰·杜威的《艺术作为经验》:杜威认为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体验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这与许渊冲对美学的理解相契合,他认为美学是一种情感和体验的追求。

2. 哲学的参考文献:2.1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在这本著作中探讨了存在的本质和形式的关系,这与许渊冲的哲学观点中关于“对真理的探索”有着相似之处。

2.2 伊曼努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先验认识”的概念,强调了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与许渊冲对哲学的理解相契合,他认为哲学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思维方式。

3. 科学的参考文献:3.1 亨利·普埃特曼的《数学的哲学基础》:普埃特曼通过对数学的研究,探讨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这与许渊冲的科学观点中关于“对事物本质的研究”有着相似之处。

3.2 约翰·冯·诺依曼的《计算机与大脑》:诺依曼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计算机与大脑之间的相似性,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与许渊冲对科学的理解相契合,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对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和探索。

总结:综上所述,许渊冲三美论的参考文献可以从美学、哲学和科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在美学方面,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和约翰·杜威的《艺术作为经验》是很好的参考文献。

在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伊曼努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很好的参考文献。

许渊冲的三论

许渊冲的三论

•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and cooperation!!!
Man will grow old, but Nature seems the same, On each Double Ninth Day. On this Double Ninth Day, Battlefield flowers smell sweeter by a long way. Autumn reigns with heavy winds once every year, Different from springtime. More splendid than springtime, The boundless sky and waters blend with endless rime.
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 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罗郁正教授的译文: Shimmering water at its full—sunny day is best; Blurred mountains in a haze—marvelous even in rain. Compare West Lake to a beautiful girl, she will look Just as becoming—lightly made up or richly adorned. 许渊冲的分析:该译文可以说是译得“意似”的,但是 原诗有韵,译文没有,所以读起来觉得没有传达原诗的 “音美”,因此也就没有充分传达原诗的“意美”,只 能使人知之,不容易使人好之。由此可见“意似”和 “意美”的差别,也可以看出“音美”和“意美”的关 系。
Bynner的译文:
She is slim and supple and not yet fourteen,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绘画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绘画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绘画翻译-2023年文档引言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曾以其卓越的翻译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著作《文学翻译与三美论》探讨了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了“三美论”的概念。

本文将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基础,探讨在翻译古绘画时应如何进行赏析与翻译。

论文主体一、许渊冲的“三美论”许渊冲认为,文学翻译应追求三种美,即“准确美”、“流畅美”和“再创美”。

准确美要求翻译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准确传达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意境;流畅美则强调翻译的文章要流畅自然,读起来不拗口,符合母语读者的语言惯;再创美意味着翻译应该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兼顾原作的情感表达和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

二、古绘画的赏析古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其特点是注重形神兼备,意境深远。

在翻译古绘画时,我们需要通过赏析来理解其内涵,遵循许渊冲的“三美论”来进行翻译。

1. 准确美的追求要准确传达古绘画的意境,我们需要在翻译中保持原作的风格与形式。

通过深入研究绘画背后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我们可以准确传达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和意义。

2. 流畅美的呈现古绘画追求意境的表达,因此在翻译中要保持流畅自然的风格。

我们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阅读惯,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使翻译文本易于理解和欣赏。

3. 再创美的创作再创美要求翻译不仅要符合原作的情感表达,还要顾及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

在翻译古绘画时,我们可以适度进行创意的解读与表达,使翻译作品更贴近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三、翻译实践在将“三美论”运用到古绘画的翻译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技巧:1. 增加背景知识在进行翻译之前,我们应尽可能多了解古绘画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特点。

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并在翻译中准确再现。

2. 语言转换与调整在翻译古绘画时,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和修饰词汇,以使翻译的文本更流畅自然。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翻译的情感表达,体现再创美的要求。

许渊冲翻译美学研究

许渊冲翻译美学研究

许渊冲翻译美学研究1许渊冲翻译美学研究———三美论许渊冲在洛阳外国语学院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序言中首次提出了诗词翻译“三美”论,即意美,形美,音美。

“三美论”是许渊冲翻译理论的本体论,也是许渊冲的理论核心之一。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的《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

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鲁迅强调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必须用耳朵记住字音,用眼睛观察字形。

用心体验字义,耳、目、心同时并用。

好的汉字是意、形、意三者的统一结合。

受鲁迅的“三美”说的启发,许渊冲将之应用到诗词翻译上。

在《翻译的艺术》中,许渊冲说翻译诗词也要尽力“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2“三美”的具体体现2.1意美“三美”的基础是意似,音似,形似。

所谓“意似”就是要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

在一般情况下,“意似”和“意美”是一致的,但是有时“意似”和“意美”却是有矛盾的。

也就是“意似”并不一定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因为“意美”有时是历史原因或者是联想造成的,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就引不起相同的联想,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的“意美”。

至于某些“意美”的词汇,在英语中根本就找不到“意似”的译文,这种“意美”有时是“音美”或者“形美”造成的。

虽然“意美”是建立在“意似”的基础上,但是“意似”只是表层结构,“意美”才是深层结构。

首先看《诗经·关雎》题目的翻译,wooing and wedding.“关关”二字表示雌雄鸟和鸣声,是一个拟声词,用来表示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鸠”是一种鱼鹰类水鸟,相传这种水鸟有定偶。

因此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恋情。

这种贞鸟,如果其中一只死了,另一只最终也会肝肠寸断忧郁而死。

此处译者并没有直译,而是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发散的审美空间。

诗人以绿洲上雎鸠鸟关关和鸣声起兴,用它们优美的啼声,来表达内心的欢愉和恋情,以此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强烈的爱慕思念之情,记录了诗人和他心爱的姑娘在一年内由相识、求爱、热恋、订盟以致结婚的全过程。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雕塑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雕塑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雕塑翻译-2023年文档引言古代雕塑是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了解历史、欣赏艺术的窗口。

然而,古雕塑的研究和欣赏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懂古代文化和语言的人。

因此,翻译古雕塑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基础,探讨古雕塑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准确传达古雕塑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许渊冲的“三美论”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翻译家,他提出了“三美论”,即译文应具备形美、义美和音美三个方面的美感。

1. 形美:指的是译文的形式美感,包括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韵律感。

在翻译古雕塑时,需要使用精确的词汇和得体的表达方式,以呈现古雕塑的形态和艺术特点。

2. 义美:指的是译文能够传达原文的内涵和意义。

古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对古雕塑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理解,以使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古雕塑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音美:指的是译文的音韵美感。

在翻译古雕塑时,需要注意译文的韵律和节奏,以使译文具备一定的音乐性和艺术感。

这样能够增强译文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感受到古雕塑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二、古雕塑的翻译方法和技巧1. 文化背景的了解:古雕塑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翻译古雕塑时,需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宗教、艺术风格等文化元素进行研究和了解,以使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古雕塑所表达的文化和艺术信息。

2.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古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语言表达需要精准而准确。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古代语言和词汇的研究,以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译文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古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文化转换的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翻译古雕塑时需要进行文化转换的处理。

对于某些只有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才能理解的表达方式,应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以确保译文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理解和接受。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戏曲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戏曲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戏曲翻译-2023年文档引言许渊冲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以其独特的眼光和技巧在翻译领域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他的“三美论”在古戏曲翻译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对许渊冲的“三美论”进行赏析,并探讨其在古戏曲翻译中的实践。

一、许渊冲的“三美论”许渊冲的“三美论”包含“忠实美”、“通顺美”和“雅俗共赏美”。

其中,“忠实美”强调翻译作品要忠实于原著,尊重原作意图,保持原作的风格和形式。

而“通顺美”则要求翻译语言流畅自然,与读者产生共鸣。

最后,“雅俗共赏美”强调翻译应该平衡雅俗之间的关系,既能满足高雅审美的要求,又能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二、古戏曲翻译中的应用在古戏曲翻译中,许渊冲的“三美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忠实美”要求翻译作品要忠实于原作,保持原著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在翻译古戏曲时,要注意保留原作的词藻和意象,以确保观众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意图。

同时,也要注重对原著的深入研究,理解戏曲特有的形式和表达方式。

其次,“通顺美”要求翻译语言流畅自然,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惯。

在古戏曲翻译中,保持节奏感和韵律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更好地传达曲艺的魅力和韵味。

同时,适当调整翻译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使之更符合现代语境,提高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度。

最后,“雅俗共赏美”要求翻译作品在保持高雅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能力。

在古戏曲翻译中,要注意平衡高雅艺术的呈现与大众喜好的需求。

适当运用当代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古戏曲更贴近现代观众,提升古戏曲的魅力和影响力。

三、结论综上所述,许渊冲的“三美论”在古戏曲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遵循“忠实美”、“通顺美”和“雅俗共赏美”的原则,翻译者能够更好地传达古戏曲的内涵和魅力。

这为古戏曲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的古戏曲翻译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许渊冲的“三美论”,不断提高古戏曲的翻译质量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许渊冲. (2002). 许渊冲论翻译[M]. 上海人民出版社.。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其次,从形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形式和 结构。例如,在翻译杜甫的《登高》时,他采用了英文中的对仗形式,使得译诗 在视觉上与原诗保持了对等和对称,从而保留了原诗的视觉美感。
最后,从意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意象和 意境。例如,在翻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他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中的意象 和意境,使得译诗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原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佳作,被誉为“唐诗之冠冕”。此诗以登 临黄鹤楼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在英译本中,许渊冲将这首诗的“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准确传达了原 诗中的每一个意象,如“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等。在译文中, 我们能够看到许渊冲对原诗的深入理解和对英语表达的精细打磨。他用词精准, 使得英译本在传达原诗意蕴的同时,又具有了英语诗歌的韵味。
以《登鹳雀楼》为例:
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许渊冲译文:“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s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seldom see so far as a thousand miles; You must climb upstairs higher and higher.”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 诗译作
01 一、音美
03 三、意美
目录
02 二、形美 04 参考内容
许渊冲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生涯长达六十余年,为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主张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尽可能传达原诗的魅力。在本次演 示中,我们将从“三美论”的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摄影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摄影翻译-2023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摄影翻译-2023年文档1. 引言古摄影翻译是一门介于古摄影术与语言沟通之间的艺术,它面临着翻译内容的准确性、表达的美感以及传达文化的挑战。

本文将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赏析古摄影翻译的案例,探讨其在传达美感和文化的过程中的应用。

2. 论述2.1 许渊冲的“三美论”许渊冲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家,他提出了“三美论”,即形美、情美和思美。

他认为,一个作品的形式美是在结构、线条和色彩中展示出来的,情美是通过描绘人物的情感和情绪表达出来的,思美则是通过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和内涵体现出来的。

2.2 古摄影翻译的挑战古摄影翻译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摄影翻译内容的准确性,包括对古代摄影技术、材料以及题材的理解和传达;二是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表达出原作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2.3 古摄影翻译的应用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基础,古摄影翻译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来传达美感和文化内涵。

2.3.1 形美的传达古摄影作品的形式美是通过其构图、线条和色彩的呈现来展示的。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作的构图、线条和色彩的美感。

2.3.2 情美的传达古摄影作品中的情美是通过描绘人物的情感和情绪来展现的。

译者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来传达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和情绪,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原作的情美之处。

2.3.3 思美的传达古摄影作品中的思美是通过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意义和内涵来展示的。

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作中的主题和意义,并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作品所蕴含的思美。

3. 案例赏析在本部分,我们将以几个古摄影作品的翻译案例来展示许渊冲的“三美论”在古摄影翻译中的应用。

3.1 案例一:《岁月留声》这幅古摄影作品以黑白为主调,通过对老人脸上时间的雕刻和眼神中的智慧流露,传递出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坎坷。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了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描述来传达作品中的形美、情美和思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andon the beauties of sound and form, and even decrease the beauty of sense of original text
大卫· 霍斯 Can I, that these flowers„ obsequies attend, Divine how soon or late my life will end? Keep its form and rhyme; “attend flowers’ obsequies” weaken the action “葬”; “soon or late” not a exact time,命运的莫测
Theory of Three Beauty
Examples
《葬花吟》(use Xu‟s principles to judge other translators‟ versions)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杨宪益译 Now you are dead I come to bury you; None has divined the day when I shall die; Translate interrogative sentence into declarative sentence Give up rhyme of origin text
• Beauty of Form: to maintain original forms as much as possible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Beauties: Beauty of Sense ---- the first-rate importance Beauty of Sound ---- the second-rate importance Beauty of Form ---- the third-rate importance • In a word, when possible, all the three beauties should be wellpreserved.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之一
三美理论
目录
1 2 3 4
Theory’ s Origin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 Examples Conclusion
Theory of Three Beauty
Theory’ s Origin
• “三美”之说是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一文中首先提 出来的。
• 鲁迅的原文是:“诵习一字..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 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 • 意美: Beauty of Sense • 音美: Beauty of Sound • 形美: Beauty of Form
Theory of nnotation
•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 Not only faithful but also beautiful, as beautiful as the original in sense, in sound, in font. • Beauty of Sense: The translated poems may touch the hearts of readers just as the original poems. Not only the superficial from of the source text, but also the deep meaning. • Beauty of Sound: to translate rhythm so as to reproduce beauty in sound of the source text
He keeps beauties of sense and sound as much as possible
Conclusion
Professor Xu emphasizes that the pursuit of beau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faithfulness (put forward by Yan Fu), and that beauty is the highest aim in poetry translation. To some extent, it is undoubted to say that this theory is a breakthrough to the traditional theories.
Sources
[1] 论许渊冲的翻译三美理论——以《西厢记》许译本为例 邓蔚 华中师范大学 2013.5 [2] 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鉴赏《葬花吟》两个英译本 [3] 浅谈许渊冲的“三美“”三似“”三化“与”三之“ 吕献兰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
谢谢聆听
Theory of Three Beauty
Examples
《西厢记》
• 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 许渊冲:When can we reach the burial ground so far away? Alas! Azaleas turn red with tears of blood we shed. Keep the allusion sign “杜鹃”, “血泪”, vividly presents character‟s sorrow after her husband‟s death and help reader see a picture that a poor woman was shedding tears of blood which incarnadined Azalea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