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练习题

哲学导论练习题
哲学导论练习题

一段:

1.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

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2.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年轻时就开始到处游历,他的目标是到处找老师追求知识,最终他创立了“原子论”。他认为:茫茫宇宙,除了原子之外还有虚空。哲学家的经历表明( )

A.哲学就是爱智慧B.哲学来自实践、思考C.哲学有利于我们看世界D.哲学促进我们的思想发展3.有人认为:“哲学不为你处理生活中的小事,但使人大气。”这个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

A.否定了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B.否定了哲学就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追问

C.否定了哲学能使人聪明D.否定了哲学有科学与伪科学之分。

4.古语说:“智人则哲。”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掌握了哲学,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5.美国苹果公司前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

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

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

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成就和他对哲学

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段

1.哲学上所讲的方法论是( )

A.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B.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共同原则和共同方法

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D.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主要方法

2.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

A.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

3.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B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哲学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A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②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④哲学是“科学之母”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B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向是相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三段: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 )

A.唯物论与唯心论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论与不可知论D.唯心论和可知论

3.下列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④物是观念的集合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四段

1.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

相一致的观点是( )

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物是观念的集合

2.“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①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②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③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④认为意识不能离开物质而孤立存在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正确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4.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无实花”,是因为( )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作用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五段:

1.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旧哲学一切内容的接受B.马克思主义哲学接受了黑格尔哲学中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C.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一切旧哲学的合理思想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旧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的集合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 )

A.它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B.它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C.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D.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4.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③我们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的正确反映

④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科学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①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理论成果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④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六段:

1.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这段话说明( )

A.哲学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C.哲学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100多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可以说没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就不可能有辛亥革命的发生。这说明( )

A.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争论,形成了儒、墨、道、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④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哲学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首先体现在( )

A.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封建反神权

C.为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D.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5.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事前诸葛亮”。哲学要成为“事前和事后诸葛亮”,就必须( )

①正确地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在具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和升华③如实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哲学通论(孙正聿)讲义

哲学通论 (讲义) 孙正聿

绪论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对“规则”的反思,是对“思想前提”的追问,追问构成各种思想的根据。具体的讲,就是“一纵二横”。 “一纵”,就是诉诸人类的认识史、哲学发展史,知道古往今来的哲学家都是怎么理解哲学的。恩格斯说: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 “二横”:第一横,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之间的关系中去追问哲学;第二横,是当代哲学的各种哲学观(八种哲学观)的比较中去理解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以具有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个体性的风格,去求索人类性问题。哲学是把思想本身当作对象研究,即反思。哲学是一种爱智的智慧、一种批判的智慧、反思的智慧和创造的智慧。 对本科生要求学哲学方法概括为四句话就是:激发你的理论兴趣、拓宽你的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莱辛说:“与其记住两个真理,莫如弄懂半个真理”。对硕士生的要求:“寻找理论资源、发现理论困难、创新理论思路、作出理论论证。”对博士生的要求:“抓住基础理论、稳定研究方向、坚持独立思考、进行课题研究。”最终达到:“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深切的感情、执着专注的意志、洒脱通达的境界”。“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第一章哲学问题 哲学是一个问题的王国。哲学的全部理论问题可以概括为六大基本问题: 哲学有八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 一、人类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1、世界观与观世界(理解与协调人类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把全部的哲学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即世界观的问题。 过去我们常识地理解哲学世界观,就是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认为人站在世界之外去看整个世界,把人与世界割裂开来;这还涉及到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和科学有一个分化过程,古代哲学(知识总汇)、近代哲学(科学的科学)、现代哲学(反思哲学)。从20世纪开始,哲学被驱除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哲学不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而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反思,从而为人类提供一种理解与协调人类与世界的之间相互关系的世界观。 人们通行认为的普遍规律哲学观,具有很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它常常离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存关系,其结果是把哲学的理论混同于其他实证知识。只是从哲学和科学二者关系中去理解哲学,而没有从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多元关系中去理解哲学。也就是没有从哲学与经验常识的、宗教的、伦理的、科学的、艺术的多元关系中去理解哲学。 2、自在世界与世界图景(人类以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为中介) 人类不是自然的存在物,而是社会的存在物、历史文化的产物(语言、概念、范畴是历史文化的水库),是以他具有的理论背景观察事物。“世界”与被我们理解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观察者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个被观察的对象,就无法被观察者把握到,所以是“有之非有、存在着无”。 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革命。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之外,但世界在我们的语言当中,语言既是我们世界的消极界限,也是我们世界的积极界限。世界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那个自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乐趣,学会了许多看待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技巧等。总之,受益匪浅! 记得起初老师讲什么是哲学的时候,我是迷惑的,同时内心也是好奇的。老师说哲学词源学解释是Philosophy,爱智慧的意思,哲学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这显然和我以前的理解是大相庭径的。 老师又问中国人爱智慧吗? 这个问题相信我们的同学的回答都是一致并且肯定的,但是老师给我们的回答却是否定的,当时我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我想从古至今,中国人才济济,人才辈出,怎么会不爱智慧呢?于是大家便纷纷列举爱智慧的人物,像老子,孔子,诸葛亮等。实际我在心里比较佩服书里描写的诸葛亮,他是那么的绝顶聪明,举世无双,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精通各种兵法等。但老师却说他那不是爱智慧,最多算是个匠工,这我就纳闷了。难道就连诸葛亮也不爱智慧,没智慧?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有所恍悟,哲学果然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我从此便更喜欢哲学这门课了。 哲学脱胎于宗教与神话,世界各民族都有宗教与神话,但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哲学。哲学的三大起源民族是中国,印度,希腊。印度哲学与宗教联系最为紧密,是对宗教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精致思辨和系统论证。希腊哲学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中国哲学与宗教处

于若即若离,无可无不可的关系。 哲学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基于有限的经验世界,导向无限的超验世界。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神学。哲学有他的分支学科,有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等。 本体论即关于“being” 的理论,又译为“存在论”、“是论”、“有论”。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方知梦也,不知其梦也”,觉得这样的境界实在是太美妙了。 认识论即关于知识的理论,什么是知识?知识与见解有何不同?知识需要确定性吗?或者,如果某物并非被确定无疑,它是否可知?知识实际上存在吗?我们是不是必须仅满足于见解?如果知识存在的话,我们如何获得它?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逻辑学是一门有效推理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创立了这门学说,它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研究。研究什么样的论证“形式”才是有效的,这种有效性本身与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真是假没有关系,与论证所采用的论据也没有关系。其中“白马非马”令我印象深刻,即这是一个概念大小的问题,白马特指白色毛的马,而马是一个物种的宽泛概念,听完老师的解释我有种涣然冰释的感觉。 伦理学或称道德哲学,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有没有道德责任或义务这类的东西在束缚我们?也就是说,有些事是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有些道德观点要比其他道德观点“好”吗?还是说,所有的道德观点都是一样正确,或者,都一样不正确?价值观是绝对的吗?或者,价值观是否与时间和地点有关?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非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哲学”概念的一些看法;了解柏拉图、孟子、阿奎那、朱熹的简单生平,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及其引导下的政治观点。 2.通过对科学、哲学、宗教等学科特点的比较,理解哲学在人类精神文明中重要而独特的地位;通过了解四位哲学家所处历史背景,理解其哲学思想的特性以及由此引导的政治思想的必然性,深切地理解中西文化不同的特质。 3.课文所列四位哲学家,不但有对于人生、宇宙的看法,也有相当的政治思想与抱负,他们心怀对于人类的人文与终极关怀,悲天悯人,应该让学生感悟这种精神,进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人生、社会,关怀人类。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位中外哲学家的主要理论,特别注重其治国方略。 难点: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说明: 1.在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政治氛围下,产生了不同的哲学观点。哲学家们将自己的哲学观点移植于对社会、国家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可见,哲学并非超脱于文明史之外的人类臆想,其落脚点与文学、史学等人文学科相同,即关怀人类,关怀文明,故为本课重点。 2.历代哲学家对于人类与人类社会命运的思考,对于社会理想的憧憬美好,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人类理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人类智慧的力量源泉,这就是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古希腊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理念世界”这一概念,这些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给学生列出一些关于“哲学”一词的概念,请他们谈“哲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哲学”的概念:“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

孙正聿哲学通论笔记定稿版

孙正聿哲学通论笔记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孙正聿哲学通论》笔记 一、进入哲学: 原因1: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流星从天际划过,转眼即逝。怎样使自己短暂的人生获得意义换言之,怎样使自己不虚度此生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可悲的。我们应该学会反省自己的人生,使它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原因2:我们每天要生活、要工作,在生活、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麻烦,我们会烦躁、会无聊、会空虚,会茫然、会不知所措,我们要梳理、要反思。(反思:思想作为本身反过来思考) 二、哲学含义 1、怎么去理解哲学? 一纵两横:一纵指从哲学史,历史的思想演进中去理解,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历史思维的历史和成就上的理论思维。两横:1、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中去理解哲学(科学、哲学、艺术、宗教)2、当代哲学观比较中去理解:普遍规律说、认识论说、语言分析说、存在意义说、精神境界说、文化批判说、文化对话说、实践论说(马克思)。 2、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爱智慧, 清理地基——对自明性的分析:我们要探索我们观念背后的前提,哲学要追究的是构成我们思想的那些前提。

(我)主体——客体(粉笔):主客体关系: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马克思),主客体关系是以主体的存在作为逻辑前提。 现象——本质:对象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同主体的感性和理性的密不可分。 作为主体的人,有理性和感性,感性看到的现象与理性所把握到的本质。 一般——个别: 思维——存在:思维的规定是否就是存在的规定,我们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同样的规律,因此二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一致,这是我们理论思维的不自觉和无条件的前提。 理想——现实:实然——必然——应然 3、哲学——常识——科学 都提供了3个方面: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 形而上学: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恩格斯),哲学不是常识的延伸,是对常识的反思、批判和超越。 概念世界——现实世界(名称式)——概念 理论思维:哲学、科学, 三、哲学的思维方式 1、反思: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思之,人类去把握经验世界, 表象思维;物质思维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适用于王德峰版): 1、如何理解“哲学”(定义、作用) 哲学之为何物?以现在术语说之,宇宙论:目的在于求一“对于世界的道理”(A Theory ofWorld);人生论:在于求一“对于人生的道理”(A Theory of Life);知识论:在于求一“对于知识的道理”(A Theory of Knowkedge)。人生哲学应该研究人究竟是什么,人究竟该怎么活,其根本问题即伦理学中关于“善”的解答。 2、哲学思维的特点 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是研究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对人类所有知识进行高度抽象的总结,目的在于获得真理。真理具有相对性:没有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批判性地继承。真理是对事物的概括,若应用到具体事物就要具体分析,反过来用其丰富充实真理本身,这是反思。 3、什么是本体论?什么是形而上学? 何谓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研究存在,而不再研究存在者。黑格尔说:“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了”。追问“存在是什么”,Sein(being)就被当作了一个对象性范畴加以探究。关于存在问题的范畴体系称为Ontologie(本体论)。所谓Ontologie,就是以希腊文On(拉丁文ens,英文Being,德文Sein)为核心范畴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范畴构成的具有形而上特征的理论体系,通常被译为“本体论”、“存在论”。以Ontologie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称为“形而上学”。 4、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特征 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是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是探讨phusis 自然、本性;古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是朴素直观的辩证性,他们从经验观察出发 是自然为神圣的、自我涌现的、活生生的有机整体,试图以知识来说明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自然事物的统一性;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这里的绝对主义是相对于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言的,意指绝对地肯定或绝对地否定,它的论断主要是宇宙论或本体论上的,而不是认识论上的;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古希腊哲学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古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世界观。 5、为什么说苏格拉底使古希腊哲学的思考方式发生了转变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使古希腊哲学发生转向,即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的哲学。苏格拉底发展了古希腊的辩证法。他之前的哲学叫自然哲学,是以研究客观自然界为对象的。都是独断宣称的提出自己的学说的。后人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认为自然界不可知,因而转向研究人自身。苏格拉底喜欢和人讨论问题,追问概念的的定义。比如什么是美、什么是正义等等,有人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就是从研究自然转到研究人自身。在思维方式上对概念的辨析定义和前面的哲学家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之前爱莉娅学派等哲学家和智者学派的哲学家也都比较注重对概念的辨析定义,但是在苏格拉底这里开始发生明显的转变。 6、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

哲学导论笔记

课堂笔记 课程代码及名称:041H0120-《哲学导论》 授课教师:黄爱华 上课学期:Freshman-B/Winter Intro: 教材/参考内容 老师的《哲学导论》 Robert Solomon,《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Robert Paul Wolf,哲学是什么 邬昆如,《哲学概论》 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 庞学铨,《哲学导论》 庞思奋,《哲学之树》 哲学的相关课程: 大陆的三史七论:马主义哲学史,中西哲学史,导论,马哲,伦理,美学,宗教,逻辑,科技 台湾的三史六论:中西印哲学史,逻辑,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价值,概论 哲学是一级学科:马哲,外哲,中哲,伦理,美学,宗教,逻辑,科技,休闲学/闲暇学 哲学的品格 特性和品性:建立在哲学的独特性基础上,表明哲学的行为方式和规范,人们的价值期望,评价因素 1 论理性 理性有多重含义: 计算理性(数学); 逻辑推理的理性; 对规范的追求 i.e.理智; 内省理性(自我意识); 与合理性(合规律性(这么做合不合规矩|普遍规范)、合目的性(这么做有没有用))的重叠 Max Weber:工具理性(如何科学地取得最大效益——与科学精神相契合,运用科学方法)和价值理性(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哲学是一个讲道理的学科:观察的视角,价值取向,也没有绝对真理 理论的论证,前后一贯,逻辑通顺和自洽,没有自我矛盾(但是中途改变想法其实并不能算)

2 抽象性 触及根本理念和基本概念 i.e. 世界观 抽象,难以简洁具象地表述,但是人又离不开这些概念——世界概念形成的基石 (自我概念的定义和形成)(艺术的范围是什么?艺术和淫秽的边界?) 追求普遍性、一贯性(“知识”的概念横贯整个科学) 思辨:讲究理论思维的辨析力,概念的逻辑分析和推演(哲学的推演是脱离具象的) 芝诺的“悖论”:飞矢不动(量变到质变,极限,何为无限,状态和过程)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同上) 芝诺本质上否定了运动(运动本身是矛盾的: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Engels) 使用概念的逻辑表达“运动” 抽象性的形象性的表达:海德格尔,柏拉图,卢梭,叔本华,尼采,萨特,加缪,庄子,柏格森,弗 洛伊德 3 反思性“黄昏起飞的密涅瓦/雅典娜的猫头鹰” 对思想的思想,对认识的认识 严谨冷静地沉思,对现实或者现存的追问(这种存在到底合不合理?),意图在事情发生后做一个总 结以期作为事情发生前的指导,一面事后诸葛亮,一面事前做预测。 4 批判性 在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审视、分析、研判等环节, (一面挖掘好的适合的,另一面摈弃不好的不适合的?) 哲学的精神和定义 哲学产生的条件: 惊异感:主观条件,人有发现不平凡的现象并试图探究根源的想法的品质,这也催生了科学 神话:意识素材条件,通过故事可以观测到一些哲理 闲暇:社会历史条件,人终于有机会把注意力转移到非生产生活的事情上 (奴隶主,解放奴隶-家奴,地主,贵族,修道士,学者)闲暇的重要性,人生更想要的东西 生活实践:客观条件,通过总结和延展发现真理的重要性上升,而且只有生产生活当中才会产生惊异 感 Philosophy: Philo(爱,欲求)+sophy(智慧),sophist(智者,辩士) 苏格拉底认为现在的辩士都是诡辩者,(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智慧是属于神的 通过论辩指出别人的漏洞,再诠释自己的理解,通过case study阐述 被雅典陪审团认为“蛊惑人心”被判死刑,拒不认错,饮毒酒而亡,但他尊重了判决 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的口吻讲述的是谁的观点存疑(说不定是自己的观点。) 雅斯贝尔斯:哲学本质是探求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是一个前进路上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智慧是明智的运用知识,贯穿知识和常识,超越知识和常识,对宇宙和人生的普遍原则,对其意义的理解、体悟和运用。和一般的聪明又不同(大智若愚)。

河南大学610哲学通论考研题库详解

河南大学610哲学通论考研题库详解——才聪学习网2021年河南大学《610哲学通论》考研全套 目录 ?[预售]全国名校哲学综合考研真题汇编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孙正聿《哲学通论》(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孙正聿《哲学通论》(修订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专项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爱智[厦门大学2011研] 答:爱智即哲学,从语义上来说,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从哲学本身来说,所有的科学都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哲学是对这种规则的反思,也就是对其“思想前提” 的追问。只有这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武汉大学2015研] 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指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的方法。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讨论问题时,往往总是说自己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向别人请教。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使对方矛盾百出。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他的观点说出来。但苏格拉底认为这些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里本来就有,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未能显现出来。他的作用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

地称为“思想助产术”。这个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启发式教育的典型。 3感性[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 答:感性是指人的认识的接受性,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认识能力,是最起码的认识能力。康德把知识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感性知识由两种成分构成:①用来接受的先天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形式;②通过自在之物刺激感官而后天获得的直观的质料,包括知觉、印象、感觉等。康德认为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一切外部现象最终都要纳入到内部来感知,时间是感知一切内外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 4人是万物的尺度[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 答:“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是指对每个感知者而言,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命题中的“人”主要是指单个的人,也可指某类的人。普罗泰戈拉认为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但他反对“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和“人是自然产物”的自然哲学传统,把神、物、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主宰万物的力量。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对于破除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5方法论原则[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

哲学导论 期末复习大纲全!!

哲学导论期末复习大纲全!! 1、在世是人最基本的状态 2、世界的含义 3、人的在世与其他事物的不同 4、人体悟自己存在的渺小和短暂 5、只有人能认识到自己的有限 6、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追求伟大与不朽二,人把握世界的方式 1、神话 2、宗教 3、常识 4、艺术 5、科学三,哲学的诞生 1、哲学源于惊讶 2、哲学惊讶的两个条件(1)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是出于对真理的自由探索(2)必须是对普遍性问题的惊讶第二讲哲学史现世的智慧一,哲学史对智慧的追求 1、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智慧(1)智慧是对知识的态度(2)智慧是一种获得知识,把握世界的方法。(3)智慧更侧重于对世界质的把握,更有恒久的魅力(4)智慧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

2、哲学不仅是智慧之学,还是追求智慧的行动(1)“爱智慧”中“爱”的含义(2)哲学不等于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永远的追求(3)哲学最为核心的行动是获得真理二,哲学追求的是大智慧 1、哲学和其他学科在追求智慧上的差别在于: 2、哲学智慧之“大”首先体现在其研究对象的广和深 3、哲学智慧之大体现在功能上(1)哲学的功能在于使人成为人(2)生活中大智若愚三,哲学是追求智慧的激情 1、哲学的“刻板”印象 2、激情驱动人们追求智慧 3、哲学对于智慧追求的激情是一种建基于爱,体现为关怀与牵挂的激情 4、激情是哲学事业一以贯之的保障 5、哲学的激情是冷静的激情四,哲学是智慧的生存境界 1、何为境界? 2、哲学所追求的境界是一种人与世界的贯通 3、智慧的境界需要实践的磨砺 4、领悟智慧的生存的境界也需要一定的哲学修养 5、哲学对日常生活的回归第三讲思想的功夫一,以思想的方式把握世界 1、哲学专门从事思想的工作 2、哲学是思想中把握的现实

论文苏菲的世界

马克思论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摘要 (1)你是谁? 她怎么会知道?不用说,她的名字叫苏菲。但那个叫做苏菲的人又是谁呢?她还没想出来。 如果她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呢?比如说,如果她叫做安妮的话,她会不会变成别人? 这使她想起爸爸原本要将她取名为莉莉。她试着想象自己与别人握手,并且介绍自己名叫莉莉的情景。但觉得好像很不对劲,像是别人在自我介绍一般。 她跳起来,走进浴室,手里拿着那封奇怪的信。她站在镜子前面,凝视着自己的眼睛。“我的名字叫莉莉。”她说。 镜中的女孩却连眼睛也不眨一下。无论苏菲做什么,她都依样画葫芦。苏菲飞快地做了一个动作,想使镜中的影像追赶不及,但那个女孩却和她一般的敏捷。“你是谁?”苏菲问。 镜中的人也不回答。有一刹那,她觉得迷惑,弄不清楚刚才问问题的到底是她,还是镜中的影像。 苏菲用食指点着镜中的鼻子,说:“你是我。” 对方依旧没有反应。于是她将句子颠倒过来,说:“我是你。” (2)“我们不能让自己被历史的浪潮冲走,总得有人收拾河岸边留下来的东西。”,“这话很奇怪。”,“是很奇怪,但却一点不假。孩子,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我们身上也扛着历史。不要忘记你在这个房间内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曾经是崭新的。那个十六世纪的木娃娃也许是为了某个五岁女孩的生日做的,而制造的人也许就是她年老的祖母……然后小女孩长成了青少年,然后成年了,结婚了,也许也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她把木娃娃传给女... (3)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问某一个正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如果我们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答案一定是“温暖”。如果我们拿同样的问题问一个寂寞孤独的人,那答案可能是“他人的陪伴”了。然而,当这些基本需求都获得满足后,是否还有些东西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呢?哲学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他们相信人不能只靠面包过日子。当然,每一个人都需要食物,每一个人都需要爱与关怀。不过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些东西是人人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正文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哲学通论》读书笔记

绪论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对“规则”的反思,是对“思想前提”的追问,追问构成各种思想的根据。具体的讲,就是“一纵二横”。 “一纵”,就是诉诸人类的认识史、哲学发展史,知道古往今来的哲学家都是怎么理解哲学的。恩格斯说: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 “二横”:第一横,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之间的关系中去追问哲学;第二横,是当代哲学的各种哲学观(八种哲学观)的比较中去理解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以具有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个体性的风格,去求索人类性问题。哲学是把思想本身当作对象研究,即反思。哲学是一种爱智的智慧、一种批判的智慧、反思的智慧和创造的智慧。 对本科生要求学哲学方法概括为四句话就是:激发你的理论兴趣、拓宽你的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莱辛说:“与其记住两个真理,莫如弄懂半个真理”。对硕士生的要求:“寻找理论资源、发现理论困难、创新理论思路、作出理论论证。”对博士生的要求:“抓住基础理论、稳定研究方向、坚持独立思考、进行课题研究。”最终达到:“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深切的感情、执着专注的意志、洒脱通达的境界”。“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是“有之非有、存在着无”。 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革命。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之外,但世界在我们的语言当中,语言既是我们世界的消极界限,也是我们世界的积极界限。世界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那个自在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用“语言”(概念)把握到的这个世界——世界图景。世界图景,是指人在自己的表象和思想中所构成的关于经验世界的整体图景。长期以来,人们把人的“世界图景”混同于“自在世界”,没有从人的概念框架方面去理解人的世界图景,从而也忽视了人们用以构成“世界图景”的“概念框架”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性质。 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有:宗教的、伦理的、科学的、经验常识的、艺术的、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

哲学导论 第一章 ·何谓哲学: 对哲学的理解应该从哲学一词的起源说起。哲学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滥觞。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一词被定义为“爱智慧”。其实东方古代思想从东西方哲学所囊括的含义上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并不是说中国古代哲学就是从西方演变而来的。中国的大禹就曾说过:“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后人对此解释道:“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可见,东方的先人也将哲学作为一种智慧的表现,哲学在先人眼里是一门使人聪敏的学问。 现在的哲学已经具有明确的定义了,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亦或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我认为这样的定义未免有些枯燥,哲学的思想在我看来是充满无穷的奥义的,但并不意味着哲学就是远离世人、深不可测的。不同的人看哲学会有不同的理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可见爱因斯坦从科学的角度看哲学认为哲学和科学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文学家说起哲学则认为哲学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是精神的栖息地。其实,哲学的本质就是精神还乡,就

是一种寻觅精神家园的活动。当然哲学还有一种极为宝贵的品质,那就是自我批判。综上所述,哲学可以被定义为以批判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是自己更具有智慧,更能自我反省,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 ·哲学的特点(品质) 1.哲学是非功利的。就像西方谚语所说的:“哲学不能烘面包,但哲学能使面包的滋味更香甜。”的确,哲学作为一种高贵的精神活动,他不能带给你诸多的实际利益,但他能教会你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理解生活的真谛,从而生活的更好。 2.哲学具有反思、批评的高贵品质。现在的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接受社会所给予的各种条律并认为这是约定俗成、理所当然的,而不去思考这些条律何以存在。而哲学就恰恰教会人们对其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它往往会使人们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它会使人们对诸多问题加以寻根究底的思考。哲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 ·哲学的基本领域 历史上东西方哲学家都对哲学的基本领域做过明确的分类,尽管差异很大,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的。目前,一般将哲学分为本体论(有时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词)、认识论或知识论、价值论。

(完整版)《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哲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学分数2 周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文科基础课程。本课程适合于大学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文科学生修读。 基本内容:哲学导论作为文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哲学学科的基本性质与问题领域、哲学与民族和时代的关系、哲学在人类精神体系中的位置、本体论学说的基本内容与旨趣、认识论与科学的关系、历史哲学的过去与未来、哲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向。哲学导论这门课程主要为文科各系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拓宽其思考和理解人文问题的视野。 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听课与讨论领会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以及作为人类知识基础与文明基础之批判的双重特征;了解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历史观与文化观等)及其旨趣、特征;了解哲学史上的几次重大转折;了解哲学与民族和时代的关系,为在文科各专业课程中的学习与探索准备好必要的认识水平和学理基础。 教学方式:哲学各大领域基本问题及其研究路径的讲解,结合一定量的课堂讨论。 教材与参考书目: 1、王德峰:《哲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2、王德峰、吴晓明:《智慧之光——世界十大思想家》,上海古籍出版社。 3、[英] 麦基:《思想家》,三联书店。 4、[美]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6、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上海古籍出版社。 教学内容: 第一讲哲学:人类文明精神的精华 (共讲6学时) 第1节哲学的定义问题 第2节文明与自然 第3节精神与自然意识 第4节精神的本性 第5节观念的真实性问题 第6节由实际到真际:哲学证明人的理想 第7节哲学问题的基本性质 第二讲哲学的诞生 (共讲4学时) 第1节泰勒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 第2节“穷神知化”:中国哲学的起源 第3节哲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第三讲本体论与形而上学 (共讲8学时) 第1节 ontologie 及其汉译问题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一、什么是哲学? 1、苏格拉底(469-399BC)之死:共同体主义:个人及其自我最终是他或她所在的共同体决定的,共同体(国家)优先于个人;契约论的观点:个人和国家之间有一个默许的契约。苏格拉底的教益:反思我们的生活,澄清我们的观念。简单说,哲学就是对诸如生命,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应当相信什么、希望什么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探究。对在大部分时间里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从未有过疑问或明确表达的想法根本质疑的过程。比如,right/wrong, 杀人不对,为何?堕胎、安乐死。自杀?知识(黑客帝国)。钵中之脑。 2、“对智慧的爱“(philosophia):对真理的探究,一种批判的和系统的思考态度,而不是一个特殊的主题。诸科学之王。【ph.d】 3、一种生活方式; 二、如何做哲学: 一种概念澄清和论证建构的活动(对概念、观点作出合理辩护,试图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结构关系,证明你所持的信念是恰当的,你需要发现与其他哲学家的观点的联系,区别,与不同意见者的争论)反思的、批判的、对话的活动。不能只是一些想法-愿意为之而活的信念-融贯的-可辩护的。 :1)反思:我们未经思考就接受了很多东西,哲学首先要后退一步,尽可能明确清楚地说出自己观点。通常,我们会认为我们相信某种东西,然而一旦小结石或试图写下来,就模糊不清了。2)明确表达 2)论证你的观点:明确表达并不能证明它就是值得相信的或有说服力的。对我们的观点加以证明,并且能够经受住来自反对者的各种批评。使大哲学家的观点成为你自己的。 二、哲学的领域 形而上学:关于实在以及万物最终本性的理论。有时被称为本体论。 伦理学:对善恶对错的研究,以及对道德原理和准则的辩护,有时被称为道德哲学。 认识论:对知识的研究,诸如“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是怎样知道某物的?”、“什么是真理?”这样的问题。 逻辑学:对合理思维和论证形式结构的研究。 宗教哲学:对宗教、宗教的本质以及相信或不相信上帝存在的各种理由的探究。 社会政治哲学:对社会和国家的基础与本质的研究。 美学(艺术哲学):对美的概念、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体验的研究。 (法哲学、教育哲学、电影哲学、死亡哲学、爱情哲学) 大家有什么问题:轴心时代,哲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始于西方? 三、逻辑准备: 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反例、归谬法 常见的逻辑谬误:循环论证、离题、过度简单化、虚假两分法、改变含义,分散注意力、伪问题、诉诸可疑权威、滑坡论证、抨击稻草人等。 1、众所周知,这位来自希腊北部的哲学家是同性恋者,因此,他关于宇宙最终由原子构成 的断言不值一提。 2、如果上帝存在,那么生活就有意义。上帝是不存在的。因此,生活没有意义。 3、我试图怀疑我的存在。然而,我认识到,如果我在怀疑,那么我就必须存在。因此,我 必然存在。 4、人们只要能够独立思考就是自由的。监狱中的犯人也可以自由地独立思考。因此,监狱 中的犯人也是自由的。 问题:1、有人说哲学无用,请你试着说明哲学的意义。 2、请解释“论证是说服别人的最有价值方式”。

中国管理哲学读后感

中国管理哲学读后感 世界经济的发展以西方国家为主导,而他们似乎都在说中国人没信仰,甚至质疑中国企业能否长期、健康地发展。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中国人,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早已渗入血液,留下了几千年的烙樱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只有西方基-督教伦理文化背景下的理性契约精神,才是商品经济的文化根基。然而,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腾飞,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和今日中国的振兴,似乎都已经无声地向他们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并向世界证明成功的管理并不是专属于西方,成功的理念更不是只有一种。 日本的迅速腾飞让世人知道了日式管理,而中国现在正处于振兴期,中国式管理将如何自处?我们一直强调“见贤思齐”,而“贤”似乎必然地指向了西方,于是我们引进了西方的资金、技术,同时也吸收了他们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而这些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能否有效地推进中国的发展?现实似乎给出了一个不是很满意的答案,国外屡试不爽的管理方法,当移植到中国时,却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竟是方法错了还是中国人已经病入膏肓?而《中国式管理》恰是给我们点亮了一个火把,让我们看清身边懵懂的表象,它将植于中国人血液的民族性剖析给世人,让我们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中国文化。

一、中国人的小团体 日本人的小团体让人们会自然联想到集团主义,而中国的小团体则可能让人们联想到本位主义、朋党之争和内耗。那究竟是小团体错了,还是中国人错了,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在我看来谁都没错,我不赞成将人和小团体隔离开,用严格的制度进行约束。中国人的小团体象征着我们美好的友谊代表着彼此之间的交流,少年时的玩伴、青年时的知心朋友,这些都是我们难以割舍的,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从小的生活环境,没必要舍弃。从好的方面来说,中国人的小团体也可以是工作的润滑剂,它利于工作顺利地开展,特别是有新的变革政策时,往往先通过自己的小团体来推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日本同样也存在着小团体,否则便不会出现团队精神,只不过日本把小团体划归到整个公司,而中国则是出现了内耗和挖墙角。小团体本身并不是什么缺陷,与欧美企业相比,小团体让企业更具有人性。当然,小团体的存在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可能由于小团体的存在致使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难以展开或者说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这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无疑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但积极的方面在于,能让决策者保持清晰的头脑防止专断的产生,这对于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多变的时局下,小团体可以帮助企业克服急功近

《孙正聿哲学通论》笔记

《孙正聿哲学通论》笔记 一、进入哲学: 原因1: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流星从天际划过,转眼即逝。怎样使自己短暂的人生获得意义?换言之,怎样使自己不虚度此生?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可悲的。我们应该学会反省自己的人生,使它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原因2:我们每天要生活、要工作,在生活、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麻烦,我们会烦躁、会无聊、会空虚,会茫然、会不知所措,我们要梳理、要反思。(反思:思想作为本身反过来思考) 二、哲学含义 1、怎么去理解哲学? 一纵两横:一纵指从哲学史,历史的思想演进中去理解,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历史思维的历史和成就上的理论思维。两横:1、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中去理解哲学(科学、哲学、艺术、宗教)2、当代哲学观比较中去理解:普遍规律说、认识论说、语言分析说、存在意义说、精神境界说、文化批判说、文化对话说、实践论说(马克思)。

2、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爱智慧, 清理地基——对自明性的分析:我们要探索我们观念背后的前提,哲学要追究的是构成我们思想的那些前提。 (我)主体——客体(粉笔):主客体关系: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马克思),主客体关系是以主体的存在作为逻辑前提。 现象——本质:对象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同主体的感性和理性的密不可分。 作为主体的人,有理性和感性,感性看到的现象与理性所把握到的本质。 一般——个别: 思维——存在:思维的规定是否就是存在的规定,我们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同样的规律,因此二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一致,这是我们理论思维的不自觉和无条件的前提。 理想——现实:实然——必然——应然 3、哲学——常识——科学 都提供了3个方面: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 形而上学: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恩格斯),哲学不是常识的延伸,是对常识的反思、批判和超越。

历史哲学导论

历史哲学导论——沃尔什和历史哲学 摘要:历史客观性的问题一直是历史学中有着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至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而由这个问题引申出的历史科学性问题则更加困扰着我们,通过浅读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对这两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想法。关键词:历史哲学、历史客观性、科学性。 关于客观性。沃尔什将“客观性”定义为“为人公认”、“普遍接受”,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客观性”是迥然不同的。按照一般的理解,“客观”或指人的意识以外的物质世界,或指不带个人偏见,按物质的本来面目去说明或认识。但是沃尔什的“客观”似乎可以理解为一种态度,即“公正无私”。沃尔什意识到这种区别,但他坚持认为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与其说“所关切的乃是独立的客体(物理世界)”不如说是“发展出了一套标准的思维方式”。 为了明确历史知识的性质,沃尔什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历史和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及其真实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沃尔什历史哲学讨论的中心问题。他承认历史客观性的问题是批判的历史哲学中最为重要而又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通常我们有两种答案,一种是客观主义的,即认为历史事实是绝对地客观存在着的;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即否认历史事实具有客观真实性‘而认为每种历史事实都只有相对于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而存在。沃尔什于这两种答案之外,提出了第三种答案’即他的配景

主义。这种观点所主张的是,历史事实具有其相对于某种观点的客观性。他倾向于相信有可能发展出如下一种观点而为人们普遍接受,即历史学家们虽然从不同的道德的与形而上学的前提出发,但终究有可能获得一致的意见。这样一种规定表明了他的理论的唯心的性质,因为这一规定并不符合人们在日常意义上对科学客观性的概念。在日常意义上,我们说一件事物是客观的,我们的意思就是说,它的存在并不有赖于人的意识。但沃尔什这里所谓的客观性却有赖于每个人的意识。正因如此丹图才称沃尔什所谓客观性的学说是“相对主义”的。 在谈到造成历史学家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因素这一问题时,他归结为以下四类。第一是个人的好恶,有关这一立场,沃尔什认为其比较简单,因为大多数历史学家都承认了自己的偏颇性,因此我们充分提防着它了,只要我们能保持充分的怀疑态度,它就无须对我们构成更多的恐惧。第二是集体的偏见,对于这种偏见,比起个人的好恶来,是更不易察觉的,因而是更不易于改正的。它们作用起来时更加微妙而又广泛的,而且正由于它们为集体所普遍接受,所以就更缺少一种鞭策,使我们能意识到它们从而克服它们。第三是各种相互冲突的有关历史解说的理论,其主要是指各种不同的有关历史上因果性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理论。我们非常清楚地是,历史学家们确实是在运用这些理论,哪怕他们并没有明白的总结出它们来,而且,对于许多这类可能的理论之中哪一种是正确的,他们之间也并没有一致的意见。因此有关历史

2019-2020年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II)

2019-2020年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II)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 A.墨家学派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D.法家学派 25.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 B礼法并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用能 26.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处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B.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7.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的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 28.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山多地少自然环境的制约 B.城市国家开始逐渐形成 C.海外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 D.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 29.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30.“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