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翻译观视角下外宣文本变译策略_省略_10年政府工作报告_英译本_为例_文燎原
变译理论视角下政治外宣材料的英译策略

变译理论视角下政治外宣材料的英译策略Table of ContestsAbstract (i)摘要 (iii)Table of Contests (iv)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1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1.2 Research Scope and Research Methods (3)1.3 Framework of the Thesis (4)Chapter 2 Publicity Materials for Political Purpose and Its Translation (5)2.1 Definition of Publicity Materials for Political Purpose (5)2.2 Text type of Publicity Materials for Political Purpose (6)2.3 Features of Publicity Materials for Political Purpose (6)2.3.1 Linguistic Features (6)2.3.2 Semantic Features (7)2.3.3 Stylistic Features (7)2.4 Previous Studies on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Materials for Political Purpose (8)2.4.1 PMPs and other Translation Theories (8)2.4.2 PMPs and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ies (10)2.5 Problems in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Materials for Political Purpose (12)Chapter 3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15)3.1 Theoretical Essentials of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15)3.1.1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16)3.1.2 Readers and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16)3.1.3 Translation Variation and “Adequate” Translation (17)3.1.4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17)3.2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19)3.3 Variations in Translating Political Publicity Materials (20)3.3.1 Linguistic Variation (20)3.3.2 Semantic Variation (21)3.3.3 Rhetorical Variation (22)Chapter 4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for Translating PMPs Based on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23)4.1 Principles for V ariation in PMPs Translation (23)4.2 Techniques for Variation in PMPs Translation (25)4.2.1 Amplification (25)4.2.2 Omission (26)4.2.3 Condensed Translation (26)4.2.4 Edited Translation (27)4.2.5 Selected Translation (28)4.2.6 Adapted Translation (28)4.2.7 Explanatory Translation (29)4.3 Summary (30)Chapter 5 Conclusion (31)5.1 Findings (31)5.2 Significance (31)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32)Bibliography (34)Papers Published during MA Program (36)Acknowledgements (37)Chapter 1 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ountries have become more than ever closely linked. As China participates in international labor-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actively and it intensifies interaction frequently with othercountries, Chinese Governmen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capability abroad continuously. Publicity for political purpose is one of th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spects. Thus publicity materials for political purpose (PMPs) have become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way for other countries to get access to China and Chinese government.This thesis studies the translation of PMP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After analyzing, the author gives som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accordingly by using fresh example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research purpose, significance, research scope and methods, as well as the thesis framework will be introduced.1.1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it has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worldwide. Chinese Government pays more attention on advertising itself oversea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f foreign readers in cultural background, way of thinking, and interest in reading, many problems appeared in PMPs translation versions, which affect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its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This problem has been noted by many domestic scholars. Shen Suru and Lin Wusun (2000) appealed that one should put emphasis on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publicity materials. In order to improve translation effectiveness,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is used in C-E publicity materials translating.Translation variation phenomenon has a long history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such as those adaptations used in advertisement, trans-edit in news publications, and translations and rewritings in literature. However, translation variation is onlyseen as the method in each translation field; and it is even viewed as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 Furthermore, translation vari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kind of betrayal to the original texts and the author.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is proposed by Professor Huang Zhonglian after doing a large amount of studies which concerning translating variation works. This theory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theory in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s translation circles. Just like other newly proposed theories,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is imperfect and。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汉英口译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口译过程中,隐喻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艺术性,常成为翻译的难点。
关联理论为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强调语境、认知和交际的关联性,对隐喻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策略。
二、关联理论简述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需要结合语境寻求最佳的关联性。
在翻译中,关联理论强调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认知联系,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推理和解释作用。
这一理论对于口译中的隐喻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汉英口译中隐喻的特点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导致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存在差异。
汉语中的隐喻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象,而英语中的隐喻则更注重逻辑性和抽象性。
因此,在汉英口译中,隐喻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寻求恰当的翻译策略。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一)文化背景的关联性在汉英口译中,隐喻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
译者应通过了解两种文化的背景知识,寻求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性,以便更准确地翻译隐喻。
例如,汉语中的“龙”往往象征着吉祥、尊贵,而在英语中,“dragon”则可能被理解为凶猛的生物。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解释和转换。
(二)语境信息的关联性语境信息是理解隐喻的关键。
在口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信息,寻找最佳关联性,准确理解并翻译隐喻。
例如,在政治演讲中,“春风化雨”可以翻译为“t o bring about change gently and effectively”,通过解释语境信息,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含义。
(三)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汉英口译中,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隐喻翻译策略。
直译可以保留原隐喻的形式和结构,而意译则可以根据语境进行解释和转换。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外宣汉英翻译研究》范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外宣汉英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外宣翻译已成为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的重要一环。
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也是对外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对外宣汉英翻译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以期提高外宣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二、生态翻译学概述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以生态整体观为指导的翻译理论,强调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下的动态、多元化和共生的翻译观。
这一理论主张将翻译视为一个包含源文本、译者和译入语环境等多重因素在内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译者应关注文化、语言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相互影响,从而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三、外宣汉英翻译的特点与挑战外宣汉英翻译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首先,外宣翻译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要求译者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外宣翻译应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和意图。
此外,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外宣翻译还需考虑如何实现文化的有效传递和融合。
四、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外宣汉英翻译策略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外宣汉英翻译应遵循以下策略:1. 保持原文本与译文之间的生态平衡。
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文化背景,确保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能够与原文本保持一致,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2. 关注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确保译文既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又能体现原文的文化特色。
3. 强调整体性思维。
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涉及多个因素和层面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具备整体性思维,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原文和译文的关系,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五、案例分析以某市政府的外宣材料为例,探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外宣汉英翻译实践。
首先,译者需充分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文化背景,确保译文在英语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方式和含义。
《2024年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隐喻作为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汉英口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由于文化、语境和语言的差异,汉英隐喻的翻译往往成为一个难题。
本研究以关联理论为视角,深入探讨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策略,以期为口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指导。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过程中的推理过程是基于说话人的意图和听话人的认知语境。
在翻译过程中,关联理论同样适用。
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意图,结合自身认知语境,找出最佳关联,将原文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三、汉英口译中隐喻的特点及翻译难点1. 汉英口译中隐喻的特点: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汉语中隐喻的运用更为广泛。
在汉英口译中,隐喻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2. 翻译难点:由于文化背景、语境和语言的差异,汉英隐喻在表达方式和理解上存在障碍。
如何将汉语中的隐喻准确、生动地翻译成英语,是口译中的一大难点。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保持原文的意象和韵味,又要确保译文在目的语中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在保留原文意象的同时,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2. 文化背景的传递:隐喻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准确传达原文中的文化信息。
通过解释、注释等方法,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中的隐喻含义。
3. 语境推断与补全:由于口译的即时性特点,译者需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推断出隐含信息。
在遇到难以理解的隐喻时,可以通过询问、补充等方式,明确信息含义,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4. 意群划分与断句:在翻译长句时,需要根据意思划分意群,采用断句的方式使译文更加清晰易懂。
同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序,确保译文的连贯性。
五、实证分析本部分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策略。
选取若干典型的汉英口译案例,分析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文化背景传递、语境推断与补全以及意群划分与断句等策略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效果。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学特征及英译

“ 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 、 节奏和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处理好保 持经济平 稳较快发展 、 调整好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 系。还要管
理 好 通胀 预 期 、 定 物 价 总水 平 ” 稳 。
W e n e o man a n c n i ut n t bl y i u oii s e d t i ti o t i a d sa i t n o r p l e . n y i c W e n e o s i f l a d e t e r l t n h p b t e it i ig e d t k l u l h n l h e ai s i ewe n man an n l y o se d n a i c n mi d v l p n ,r sr cu n h c n my ta y a d r pd e o o c e e o me t e tu t r g t e e o o i
治含义。
22 缩 略 词 汇 .
准确是政 治翻译的基本要求 ,政府工作报 告》 《 事关 国家 大
事, 每一句话 、 每一个词都是经过字斟 句酌 、 反复修改后定稿 的, 均有准确定义 。其 中有不少有政治含义的词汇 , 特别是涉及到方 针政策和国家 主权的 , 必须吃透原文 , 多从政治方 面进行 深入 解
译 时应 避免使用冗长 的语句 , 能一一对应地 翻译 , 不 也不能使用 华 丽的辞藻 ,尊严 ” “ 的本义始终 与秩序 、 等级 、 特权 、 禁忌等因素 相联 系。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 、 同的使用范 围和不 同的语境 中, 不 其含义也不尽相同。这里 , 温总理意在强调使人 民的经济和生活
互文性视角下的外宣英译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翻 译 学 研究71互文性视角下的外宣英译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司炳月 李悦莹1(大连外国语大学 软件学院/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摘 要: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互文性理论视角研究对外宣传翻译,以《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为研究对象。
发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用、用典、仿拟、修辞、结构等互文性表现手法突出。
在政策性术语及国家领导人讲话的引用、典故以及仿拟的英译方面,译文呈现出直译、释译与意译等翻译方法,这些英译充分考虑了译语受众的阅读感受,遵循了外宣翻译的目的和原则;成语典故等修辞互文的英译呈现出多用意译的翻译特点,这样有利于宣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取得良好的外宣效果。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外宣翻译;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948(2020)03-0071-07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文化传播视阈下的对外宣传翻译”(2017JYT04)、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对外宣传翻译研究创新团队”(2017CXTD02)、2019-2020学年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立项“互文性视角下的外宣英译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YJSCX2019-04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司炳月,女,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翻译学研究;李悦莹,女,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更为广阔,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对外宣传翻译在“文化自信”的引导下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去,为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奠定基础。
正如习近平(2017)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所提出的,我国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国。
《政府工作报 告》①是世界全面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全面重点总结中国政府过去一年所做的成就,同时也涵盖未来一年至五年期间的发展计划,其内容包括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生、外交等多个领域。
功能论视角下“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1.沈雁论意识形态对政论体文献翻译的操控——以《中共十七大报告》英译稿为例[学位论文]2011
2.陈礼试论新闻翻译的异化与归化[学位论文]2011
3.赵玉婷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及其对汉译英的启示[学位论文]2011
4.陈倩《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方言翻译之比较研究[学位论文]2011
河北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功能论视角下的“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研究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20101220
功能论视角下的“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研究
5.曹艳华释意理论关照下记者招待会口译[学位论文]2011
6.王燕妮图式理论在同声传译过程中的应用[学位论文]2011
7.马社林论诗歌翻译中的形式对等[学位论文]2010
8.黄俏政治文本翻译的显化与隐化研究——以温家宝总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为例[学位论文]2011
9.王金英政治语篇的人际意义汉译英的等值特征初探[学位论文]2010
10.高刘鑫从奈达的功能对等视角下研究《围城》英译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注释[学位论文]2011
本文链接:/Thesis_Y1933413.aspx
关联翻译观视角下外宣文本变译策略探析——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例

二、 关联 论及 其翻 译 观
S e e &Wio 人 类认 知 的角 度 出发 , pr r b l n从 s 在
18 96年 出版 了专 著 《 联性 : 际 与认 知 》 提 出 关 交 ,
了交 际 与认 知 的关 联 论 。书 中提 出了认 知环 境 、 语 境效 果 、 明等重要 概念 。关 于言语 交 际 , 互 关联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弓 言 i
进行 了探 索 。外 宣 翻译 不 同 于 一般 意义 上 的 翻 译, 外宣 翻译 中应 坚 持 “ 内外有 别 ” 成 为 我 国学 ,
在全 球 他的背 景下 , 国之 间 的联 系 日趋 紧 各 密 。 中国积投 参 与 国际 分 工 与合 作 , 外 交 往不 对
者 的普遍 共识 。黄友 义认 为外 宣 翻译 应 坚持 “ 三
重 要 的指导 意义 。
宣 翻译 , 高 外 宣 质 量 。 界 主 要 从 以下 几 方 提 ¨学
面对外 宣翻译 进行研究 : 为研 究外 宣翻译 策略 。 一 张基佩 从对外 宣 传 、 国外 读 者 文 化 接受 心 理 的 角 度提 出 了外 宣英译 的原 文 要适 当删 减 ; 健认 -张 2
观 指导 下 的外 宣 文 本 中 的三 种 变 译 手 段 进 行 探 讨。
( ) 偿 增译 一 补
知的过程其实就是新信息与大脑中的旧信息进行
作 用 的过程 , 由此取 得 不 同 的语 境 效果 (ot t— cne u x a e et。语 境效果 是衡 量关 联 性 的一 个 必要 条 l fc) 件 。关 联理 论认 为 交 际 的成 功 取 决 于 两个 条 件 : ( ) 际双 方 的 “ 明 ” ( ) 佳 的 认 知 模 式一 1交 互 ,2 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ents o f f ive types of social security con tributions; reduce urban w orkers ' con tributions to four types o f insurance funds, nam e ly m ed ical insurance, unemploym en t insurance, w orkers ' com pensation, and m atern ity insurances, and continue three types o f subsid ized, enterprise - based job train ing program s]
第 25卷第 6期 V o.l 25 N o. 6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Jou rnal of Jing chu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
2010年 6月 Jun. 2010
关联翻译观视角下外宣文本变译策略探析
) ) ) 以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英译本 )为例 文燎原
进行了探 索。外宣翻译 不同于一般意义 上的翻 译, 外宣翻译中应坚持 / 内外有别 0, 成为我国学 者的普遍共识。黄友义认为外宣翻译应坚持 / 三 贴近 0原则; [ 7] 曾利沙在 52002年中国的国防 ( 白 皮书 ) 英译本 评析 6一文 中, 提 出了 外宣翻 译的 / 经济简明 0原则; [ 8] 曾利沙又提出了对外翻译原 则范畴化的语用建构理论。[ 9]
观指导下的外宣文本中 的三种变译手段 进行探 讨。
( 一 )补偿增译 外国读者希望通过外宣译本来了解中国的文 化、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然而, 外宣翻译中存在 着大量中国文化特色和政治特色的词语。由于大 多数外国受众对中国的文化、政治等知之甚少或 一无所知, 所以对这类词语他们感到很陌生。为 此, 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外国读者的认知语境知识, 采取补偿策略, 即通过解释、交代背景知识, 使外 国读者取得最大关联效果。否则, 势必会影响到 交际的成功。 在 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出现了如 / 三 农 0、/ 西气东输 0、/ 南水北调 0、/ 三河一湖 0、/ 十 一五 0、/ 三 个代表 0、/ 两 高 0行业、/ 半拉子 0工 程、/ 三网 0、/ 米袋子 0、/ 菜篮子 0、/ 五缓四减三 补贴 0、/ 两高一资 0、/ 基层 0等中国特色的词语。 译者分别采取了解释, 增加背景知识介绍来达到 交际双方的互明, 从而实现交际意图。 三农 agriculture, rura l areas, and farm ers 西气 东 输 sh ipp ing natura l gas from w est to eas t 南水北调 the South- to - North w ater D iversion P ro ject 三河 一湖 the key w atersheds of H ua,i H a,i and L iao rivers and T a,i Chao, and D ianchi lakes / 两高 0行业 industries that are energy - intensive, h ighly po llu ting / 半拉子 0工程 projects that stop m idw ay / 三 网 0 联 合 in tegrat ing telecomm un ications netw orks, cable te lev ision networks, and the internet / 米袋子 0 rice bag ( g rain supply) 五保户 rura l residen ts rece iv ing guarantees o f food, cloth ing, m ed ica l care, housing and buria l expen ses / 菜篮子 0 vegetable basket( non - stap le food su pp ly) / 五缓四减三补贴 0就业扶持政策 the " fivefour- three " em ploym en t po licies [ T hese polic ies allow qua lified enterprises to postpone their pay-
Gutt于 1995年将关联理论用于翻译研究中, 他认为翻译是一种语际间明示 ) 推理的阐释活动 ( interlingua l interpret ive use)。 这一 过程 涉及 三 个交际者: 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 而译者在 这一过程中兼有双重身份, 即作为原文作者交际 意图的 接受者和 译文读 者的交际 者。[ 11] ( P105 - 119) 从这个意义上说, 翻译的全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 明示 ) 推理的过程。关联原则对翻译中意欲传递 的内容及其 表达方式起着 极大的约束作 用。因 此, 翻译应该做到两点, 一是译文要与译文读者产 生充分的关联, 即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 二是译 文的表达方式不要让译文读者付出任何不必要的 努力而能产生预期的理解。他还提出了翻译作为 一种交际活动, 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交际者的信息 意图和受众期待相吻合。而且二者能否吻合取决 于译者对目的语读者认知环 境的认 识。[ 11] ( P190- 198)
三、外宣翻 译与变译
外宣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交际双 方认知环境的不同, 势必会影响这种交际活动的 效果。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上以及语言各层 面显著差异, 国外受众在认知环境上与国内读者 存在巨大差异。[ 12] ( P20- 27) 因此, 在外宣翻译中, 我 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 / 变译 0策略, 来达到交际双 方的互明, 使外宣文本和译本具有最大关联性, 从 而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变译理论的实质就是译 者根据读者的特殊需要对原文进行变通的翻译活 动, 变译往往有七种手段。[ 13] 本文试以 2010年政 府工作报告英译本 (新华社版 ) 为例, 对关联翻译
[ 关键词 ] 外宣翻译; 关联论; 政府工作报告; 变译 [ 中图分类号 ] H31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4657( 2010) 06- 0062- 05
一、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各国之间的联系日趋紧 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对外交往不 断深入, 这为外宣翻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 机。尤其近年来, 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外宣传力 度, 各种外宣译本不断问世, 为世界了解中国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外宣翻译的质量普遍不高, 与中国的国际大国形象相差甚远。所幸的是, 从 上世纪 90年代起外宣翻译中的问题就引起了国 内学者的关注, 沈苏儒、林戊荪等纷纷呼吁关心外 宣翻译, 提高外 宣质量。[ 1] 学界主要从以 下几方 面对外宣翻译进行研究: 一为研究外宣翻译策略。 张基佩从对外宣传、国外读者文化接受心理的角 度提出了外宣英译的原文要适当删减; [ 2 ] 张健认 为英语对外报道并非逐字英译; [ 3] 袁晓宁从语篇 类型出发, 探讨 了外宣英译的 策略和理据。[ 4] 二 为其属性界定。贾文波著书对应用翻译进行了界 定, 认 为 对 外 宣 传 应 属 于 应 用 翻 译 的 范 畴。[ 5] ( P257- 286) 然而谢建平等在 5功能语境与专门 用途英语语篇翻译研究 6一文中, 将外宣 翻译列 入专门用途英语。[ 6] ( P217- 225) 三是对外宣翻译原则
基层 at the prim ary levels (原译 ) 试译: at the grassroots levels Grassroots, 直译就是流行用语 / 草根 0。这种 说法始于 19世纪处于淘金热的美国, 当时盛传山 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 下面就蕴藏着 黄金。后来 / 草根 0一词引入社会学领域, 就被赋 予了 / 基层 0的内涵。 (二 )去繁就简 人们在交际中总是倾向于付出较小的努力, 取得较大的认知效果, 这是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 联原则的核心观点。外宣翻译是汉英双语间的交 际活动。交际能否成功, 往往取决于译本是否具 有最佳关联性。因此, 译者在译前处理时, 就应该 对原文本进行适当删减, 去除多余、无关紧要的信 息。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修饰语, 意在加强语气。 如果将这些直译成英语, 可能不符合逻辑, 甚至造 成语意曲解。当然, 译与不译要视情况而定, 要推 敲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力求信息准确又符合情理, 避免用词堆砌, 使译文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洞庸俗之感。汉语 句子结构往往重整体, 重综合, 免不了会出现一些 评论性话语, 常 使用 / 情 况 0、/ 问 题 0、/ 工 作 0、 / 水平 0等。译者还应留意范畴词的翻译问题, 有 些情况可以不必译出。以及在外宣文本中常出现 / 新进展 0、/ 积极的贡献 0等词组, 我们切莫掉入 汉语 / 陷 阱 0, 若译成 new prog ress、positive con tr-i bution, 就画蛇添足了, 译成 progress, contribution 即可。 此外, 汉语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同义重复现象。 在外宣时文汉英翻译中, 修饰词的使用极为普遍。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这类词比比皆是。 例如: 1)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扩散。 (同义反 复) 64
译文 : the g lobal financ ia l crisisw as st ill spread in g
2) 区域发展呈现 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 性提高的良好态势。 ( 同义词整合 )
[ 收稿日期 ] 2010- 04- 21 [ 作者简介 ] 文燎原 ( 1981- ), 男, 湖北荆门人, 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62
这个交集就是关联理论所谓的 / 共同认知环境 0 ( m utual cogn itive env ironm ent) 。[ 10] ( P38 - 54) 人们 认 知的过程其实就是新信息与大脑中的旧信息进行 作用的过程, 由此取得不同的语境效果 ( contex tual effect) 。语境效果是衡量关联性的一个必要条 件。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 ( 1) 交际双方的 / 互明 0, ( 2) 最 佳的认知模式 ) 关联性。之后, Sperber&W ilson 又提出 了认 知关 联原则和交际关联原则。认知关联原则认为人类 认知倾向于 追求关联最大 化。交际关联 原则认 为: 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传递一种假设, 该行为 本身具有最佳关联。[ 10] ( P155 -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