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策略

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策略
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策略

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策略——怎样落实翻译得分点

一、文言翻译有哪些得分点?如何判断这些得分点?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其欲助之亲故。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有群丐过其门,先生请其就座而畅饮。醲饷既良,先生告其故,(群丐)谓先生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2014年重庆卷《记丐侠》改编)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1)判断句中得分点

①关键实词:

②关键虚词:

③特殊句式:

(2)翻译

译文:

答案(1)①是、吾侪②以③何难之有(宾语前置句)

(2)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1)判断句中得分点

①关键实词:

②关键虚词:

③特殊句式:

(2)翻译

译文:

答案(1)①里、故、踵②甫③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定语后置句)

(2)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

精要点拨

1.得分点有三:①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及个别疑难词),②特殊句式,③句意通顺。

2.判定得分点的方法:

(1)判定关键词语

在翻译题中命题人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

语。这些关键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实词,这是主要的;一类是虚词。实词从词性方面看,指名词、动词、形容词,重点是动词;从知识点方面看,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重点是古今异义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虚词是指《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重点是有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翻译的时候,要找出这样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就会丢分。

这里,特别注意两类词的判断:

①通假字的判断

判断该字是否通假,一是靠平时积累,二是靠临场推断。推断有两个标准:a.用该字意思在上下文中实在讲不通,b.该字与哪个通假字音近形似。

②活用词的判断(参见本章专题三考点一)

(2)判定特殊句式

①寻标志。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其语言标志,抓住这些标志,就基本能锁定它。

②联语境。有一些特殊句子,无任何语言标志,如直接判断句、意念被动句、省略句,这时就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另外,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联系语境,因为它不一定是特殊句式,如带“见”“于”字的句子。

二、如何在翻译中落实得分点?

(一)关键实词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选自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

(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译文:

答案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览尽山泉怪石的胜景。

得分点“修禊”,补出必要的动词;“穷”“胜”,形容词分别活用作动词、名词。

(2)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译文:

答案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十尺多。

得分点“人”作状语。

(3)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译文:

答案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来跟泉水比试。

得分点定语后置、“乐”、“鼓琴”。

参考译文

浦江县向东走二十六里,有座山葱茏茂密地高耸着,(那)是元麓山。山的西面,桃花涧水从那里流出来。在元顺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览尽山泉怪石的胜景。

前一天晚上,使各位贤士大夫住下。第二天,出发了,互相带领着向北走,随身带着酒壶和酒杯。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入山。又过了三里的地方,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相傍有很多苍松,高耸入云好像到了青云间。忽然看见鲜花点缀在湿润青翠的树间,好像火苗升起要燃烧一般,值得观赏。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十尺多。上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作凤箫台。下面有小水潭,潭上石坛宽八尺到一丈,可以(在上面)垂钓。听说下大雪时,四周都是如美玉般的树林,更显得清冷绝美,叫作钓雪矶。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来跟泉水比试。琴声跟泉水声音相和,非常好听。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意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明·程启充《游千山记》)

(1)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译文:

答案嘉靖丁亥年,我在抚顺戍守,丙申年又调到盖州,来到了辽阳,才得以与志同道合的徐、刘两位先生到那里游玩。

得分点“道”,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同志”,古今异义词,志同道合;焉,之。

(2)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译文:

答案东面的山峰高耸险峻,徐、刘两位先生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在此期间正好有一个吹奏胡笳的人,乐声振动树林,听到这种乐声让人感到凄楚神伤。

得分点“危险”,古今异义词,高耸险峻;“适”,恰好;“愀然”,悲伤的样子。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有厓门[注]遗迹,予偕知县罗侨吊焉。夜二鼓,乘汐出港,天未明抵岸。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选自方良永《厓门吊古记》,有改动)

注厓门: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

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

译文:

答案不一会儿到了祠堂前,遍览殿堂碑亭,查考它建造的始末。

得分点“少顷”,不一会儿;“达观”,遍览;“颠末”,始末,其中“颠”本义是头顶,引申为“始”,也可据“末”推断为“始”。

精要点拨

对确定好了的关键实词,一定要准确译出其意,不含糊,不游离,不意译。例如通假字,翻译时一定要写出其本字,不能照抄句中原字。这里,要特别注意对下面三类词的翻译:

1.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一定要拆开翻译。如“亲信”是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亲近”“信任”两个词。

2.活用词。它们在翻译时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固有的格式。

①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如“像……”“用……”“在……”。

②活用作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

③活用作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

④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作、作为)……”的格式进行翻译。(当然,有的词可用一个意思与“认为……”或“以……为……”差不多的动词翻译)

⑤使动用法要用“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与意动用法一样,有的词也可以用一个意思与“使(让)……怎样”差不多的动词翻译]

3.疑难或陌生的词,要借助语境和实词的推断方法,并联系自己平时的积累去较为合理地翻译它,而不是硬译或干脆不译。

(二)关键虚词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悯獐

[清]侯方域

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营室而授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①,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②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见之二犬,侵假③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犬之貌,且翦翦④焉适矣。”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⑤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饵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西旅氏: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獒:猛犬。②韩子卢:猎犬名。裔:后代。③侵假:逐渐。④翦翦:和睦的样子。⑤煦煦:和悦的样子。

(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

译文:

(2)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

译文:

(3)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

译文:

(4)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译文:

答案(1)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

(2)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

(3)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

(4)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

参考译文

有个宾客来探访我时,送给我一只獐子。我说:“这獐子能驯服吗?”宾客回答说:“在道德完善的远古时代,野兽可以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游戏,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我说:“是这样。”于是建造了兽圈并接受了獐子。王仲凫听说了这件事,说:“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我说:“你的庭院里有两条狗,那大的像西旅氏的猛犬,而那小且跑得快的是猛犬韩子卢的后代,它们都有吃掉獐子的欲望,怎么办?”王仲凫笑着说:“你不仅不善于驯养獐子,而且还不了解我的两条狗。我准备引导獐子去见那两条狗,逐渐让它们在一个圈里吃食,逐渐在一处睡觉,逐渐成为好朋友,并且日益友好,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我说:“虽然这样,你何不让童仆看守那两条狗,并且将獐子用绳索拴住?”王仲凫没有回答。

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将童仆辞退了。看那两条狗的样子,与獐子相处比较

和睦了。”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把拴獐子的绳索去掉了。看那两条狗的神情,对獐子和悦的样子很亲近;虽然这样,獐子还存有嫌隙。”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獐子已经没有嫌隙了,与那两条狗混为一体了。”又过了三天,两条狗趁獐子熟睡之际咬它,獐子最终被两条狗咬死了。

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我说:“你原来不了解那两条狗吗?以前它们装出和睦相处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的童仆的;随后做出和悦亲近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去掉绳索的,并且担心有人会援助獐子;接着表示和獐子没有嫌隙,是用来迷惑那头獐子的。你撤走了獐子的防备,消除了可能给予獐子的援助,并且探到獐子的真实情况,这正是西楚霸王项羽有力无处使,春秋时宋国大夫南宫万被杀死的原因啊,何况是獐子呢?”王仲凫很生气,抽出戈来驱赶那两条狗。我说:“不需要了。那世上相互成为朋友,越来越亲密,却出其不意地陷害对方的人,这样的智慧不是从那两条狗才开始有的。”有人说:“这头獐子,内心孤洁而气度狭隘,像那种无论怎样对待他他都不满意的人,即使没有那两条狗,也会遭遇灾难的。”

精要点拨

1.必须译出的虚词——换

(1)有实词义项的则须译出实义,如“之”“其”等。

(2)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替换的,如“之”“而”“以”等,即便是语气词也要替换。

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句中的“于”要译为“在”,“之”要译为“的”。

2.不必译出的虚词——删

(1)起语法作用的。

如“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如“之”“者”作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标志。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句中的“者”为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2)表停顿作用的。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的“也”表示句中停顿,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

(3)起衬字作用的。

如:顷之,烟炎张天。

句中的“之”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

(4)发语词。

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中的“夫”为发语词,不译。

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不然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三)特殊句式

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孝武初,周文与语,奇之。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营门侍郎。……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选自《北史·刘转第五十七》,有删节)

(1)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

译文:

(2)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

译文:

答案(1)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逃散的皇帝的亲近官吏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道赞叹他。

(2)申徽性情廉洁谨慎,就在寝室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来告诫自己。等到被替代回京的时候,送他的百姓和官吏几十里不断绝。

解析(1)“近侍之官分散者”为定语后置句。(2)“画杨震像于寝室”为后置的介宾短语句,“自戒”为特殊的宾语前置句,“及代还”为无标志被动句,“人吏送者”为定语后置句。

精要点拨

1.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1)调。主要指那些倒装句,译时须调整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结构形式。

(2)补。一是补出文言语境中省略的成分,若不补出,句意就不明,句子就不通;二是补出句中的被动意味,如意念被动句。

2.遵循一定的翻译格式

(1)判断句要译出“是(不是)”字。

(2)倒装句要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3)被动句要译出“被”字。

(4)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另外,文言文中还有些固定的格式,如“所以”“有以”“得无”“无乃”和“不亦……乎”“何……为”“……之谓”等,它们都有固定的翻译方式,必须按其固定的方式进行翻译。

(四)句意通顺

8.下面译文中画线的词语都属于句意不准、文意不通的问题,请分析其不准、不通的原

因并改正。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联盟的情况下又与楚联盟。

分析改正:“晋侯”“秦伯”属专有名词,不需要翻译。这叫强行翻译,必损文意。

(2)(晏)婴之亡,岂不宜哉?

译文:晏婴的逃亡,难道不应该吗?

分析改正:句中的“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该译出,更不该译为“的”。这叫该删不删,影响语意。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译文:想起他们的祖父,冒着风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分析改正:句中的“祖父”是两个词,指“祖辈和父辈”,须拆开翻译。这叫该拆不拆,以今译古。

(4)(阳城)服用无赢副(衣服没有多余的),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译文:有一个叫陈苌的人,等到自己领到俸禄的时候,总是到阳城那里称赞钱的美好,这样又能从阳城那里得到一些钱。

分析改正:第一处是代词“其”误译,应指“阳城”。这叫代词不可误用,否则指代不明。第二处漏译了“月”字,“月”应为“每月”。翻译讲究字字落实,漏译必害原意。

(5)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使他们振作,有什么不可以?

分析改正:“振”是个通假字,通“赈”,赈济之意。这叫不辨通假,错译该字。

(6)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译文:跟随的穿着华丽衣服的侍妾有七十人。

分析改正:译文有两处语意不通。一是“从”是使动用法,使……跟随。这叫不辨活用,改变原意。二是“七十人”作为数量短语定语应加以调整至中心语“媵”前。这叫该调不调,不合规范。

(7)礼部贡举,岁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

译文:礼部主办的贡士考试,一年中所录取的人才,胡先生的弟子往往占到四五成。

分析改正:“岁”是名词作状语,每年,不是“一年”。这也是不辨活用,改变原意。

(8)(韩)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译文:韩信于是解掉他的绑绳,向东坐着,向西面对,按照老师的礼节侍奉他。

分析改正:画线句表意不明,谁“坐”?谁“对”?原句省略了主语,应为“他(指广武君)面朝东坐,韩信面朝西对着”。这叫当补不补,表意不明。

(9)(孔君)属文布纸,谓为方思,而数百千言已就。

译文:孔君写文章铺开纸,说是才思考,而几千字的言论已经完成了。

分析改正:画线处有两个问题,一是“言论”和“完成”搭配不当,有语病,其实,“言”指字,代指文章;二是漏译了“百”字,虽只一个字,但这个小细节不能忽视。这叫实词未字字落实。

精要点拨

翻译要文通字顺、句意畅达,这是“达”的要求,也是高考评分细则的具体要求。如何保证这一要求的落实呢?

(1)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当发现直译不通顺时,一定要意译。

(2)避免硬译、漏译、误译。

(3)补足省略成分。

(4)不得出现病句。

译好后要注意检查一下,这是保证句意通顺的重要途径。

三、考场翻译需要树立三种意识

1.揣摩得分点意识。翻译的第一步是阅读揣摩,其中准确揣摩得分点是重要的一环,它能确保有效得分。

2.整体把握意识。翻译过程中,除了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之外,“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也是一个基本应考策略。“词不离句”,就是注意句子内部语意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既要学会补出省略成分,保证翻译的完整性;又要学会运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保证句意的连贯性。“句不离段”,就是一定要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在上下文语境中去理解,去翻译,切不可就句译句。合理推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准确把握全句大意,离不开上下文语境,离不开对上下文句意的准确理解。

3.积累迁移意识。文言文命题回归课本,一直以来是命题者所追求的方向之一。对课内知识点,尤其是经典篇目中重要知识点的迁移性考查,在翻译中往往表现得最为鲜明。因此,在翻译时要经常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哪一课中学过?在哪篇文章的哪个句子中碰到过?有了这样举一反三的积累迁移意识,做题自然能如鱼得水。

翻译口诀

纵览全篇,明晓大意。由句到词,串联成义。

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

虚词虚义,留住语气。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年号地名,不必翻译。若有省略,补出本意。

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词类活用,尤为注意。

是否通假,全靠记忆。揣测推断,前后联系。

重点难词,采分所系。切莫望义,从而生义。

大胆推断,下笔心细。特殊句式,调整词序。省略倒装,皆有定律。因句定调,皆按惯例。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句子通畅,完美翻译。

XX届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导学案

XX届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 通过自己对语句的翻译,归纳总结出语句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2、 通过训练,落实掌握好高考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学习过程: 一、考点阐释 XX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并且要求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具备两项能力:第一能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第二,能准确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要注意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不脱离语境原则 文言文翻译时一定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即通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有些词多义,但放在具体句子中它的义项就确定了;代词指代的内容,只能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虚词用法灵活,但在语

境中的用法也是固定的。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 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对译,字字句句要落实并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字字落实,符合原意,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才意译。 二、高考例题 例1:(XX年高考江苏卷见实词推断学案)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高考资源网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高考资源网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高考资源网 例2、(XX年高考江苏卷见实词推断学案)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三、规律总结 A组: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B组: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组: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今王田猎于此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组: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E组:1、欲呼张良与俱去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

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意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可照录不译。 替换法:对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译文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如“吾欲之南海”中的“吾”替换为“我”,“之”替换为“去”,全句应译为“我想要去南海”。 意译法:对少数文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要能在理解句子大概意义的前提下,找出相近的含义加以表示。如“鸢飞戾天者,望峰叹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峰,就会平息那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两相比较联系上下文意义,显然意译要比直译更准确。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倘直译则为“不因为外物的变化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显然不符合语境,此处作者采用的是互文,因此要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二、正确解释文言实词的技巧 1、由字形、字音推求字义 由象形、会意、指示三种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其字义均和字形有关,这些字占了汉字的绝大部分,分析其字形结构,能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词义。 如“日”构成的汉字多于光和时间有关,据此可以推知《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日星隐曜”中的“景”和“曜”分别为“日光”和“光芒”。 由于古汉语中存有大量的同音假借现象,我们在解释词义时就不能字字拘泥于本字本义的分析。当“疑于义者,以声求之”,这就是说一个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不妨从字音方面去考虑。 如《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其中的“阙”若用本义解释为“宫阙”在此显然不通,从字音考虑与“缺”通假,意思就准确了。 2、利用句子结构推断词义 句式的整齐、语意的对应是汉语一大特点,文言文中表现尤为突出,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推知词义,进而准确地理解原文。 如《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竭”的含义是“使……竭”,即“尽”的意思,那么与其对应的“殚”的含义也可为“使……殚”,即“尽”的意思。 3、利用词的构成推断词义 在文言文里,结构相同的词语或者作同一句子成分的词,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正确解释词语。 如:“优柔寡断”,“优”对“寡”,“柔”对“断”,后面的“寡断”是“少果断”,那么前面的“优柔”就应该是“多柔和”。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高玉玺审核人蔡勤贵2014-9-15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译句的基本方法。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真题回放】(2014年湖北高考卷)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答案: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方法指津】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 二、文言翻译的原则 三、具体方法 字词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典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14年全国卷) 【研习】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若翻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就错了。) 2、删:把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衬字删去。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舒缓语气词、结构作用词、凑足音节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典例】昼夜勤作息 译文:白天和夜晚都勤奋的劳作。(“作息”为偏义复词,只强调“作”。) 【研习】①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要靠勇气的。(夫,发语词)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译文: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尽心了。(之,取独;也,停顿;焉耳已,语气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换言之,该留的留下,该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14年山东卷) 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译文:扬言道:我看见相如,一定侮辱他。 综合练习(一)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换)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③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13年湖北卷)(换) 译文: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4、调: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过来。(特殊句式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14年重庆卷) 【答案】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5、补:古汉语比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为了译文完整流畅,增补原文中省略掉的成分或意思。 【典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14年江西卷) 【答案】(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研习】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宾语) 译文:(蛇)碰到草木,(草木)都死了;如果咬伤人,没有抵挡它的方法。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省略句子) 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是有所悔恨的。 6、贯: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等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典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14年湖南卷) 【答案】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本句亦是定语后置句式)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高考文言文翻译 满分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满分学案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 译文: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译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译文: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③调节音节的虚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 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译文: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 译文: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 译文: 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比喻) 译文: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代) 译文:蔺相如只不过凭借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多之上 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夸张) 译文: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互文) 译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用典) 译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选编:审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2.能结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浅易文言句子 二、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 译文: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译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译文: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③调节音节的虚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 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译文: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 译文: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 译文: 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比喻) 译文: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代) 译文:蔺相如只不过凭借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多之上 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夸张) 译文: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互文) 译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用典) 译文: 三、其他注意事项: 1.观照上下文语境,善于推断。 2.注意词义活用,译出活用现象 3.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4.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5.熟记文言固定句式。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拜广州都督。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

【宋亚军】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视频】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难点之一。而方法失当,是考生失分的原因之一。考生如能掌握方法,即使储备的知识已经固定,仍然可能多得1至5分。 【翻译示例】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文言文翻译,注意六大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单音双音,活用句式,省略补充,现汉习惯。 下面就上述翻译试题,结合六大翻译原则逐一解说。 (一)原则一:直译为主 请比较原文及译文黑色字提示的“直译为主”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全活甚众”,如果译成“让很多人保全而活了下来”,或者“很多人因此保全、活下来”,从意思上是正确的,但不是“直译”。唯有译成“保全救活的人很多”,才是“直译”。只有当直译无法表达,或者直译会违情背理,甚至啼笑皆非之时,方可意译。 (二)原则二:字字落实 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一一对应”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原文中的每个词,绝大多数情况下,在译文中都要有对应的词语。如上例中,译文的“自己的”对应“私”,“来”对应“以”,“百姓们”对应“之”等等。 (三)原则三:单音双音 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单音双音”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一个字(单音词),在译文中对应的是两个字(双音词)。如上例中,原文的“乃”对应译文的“于是”,“构”对应“修建”,“全”对应“保全”。等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 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 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 事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 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 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 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 矣 4.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 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 何? ③君奚患 焉? 5.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 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 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 事 6.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 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 之。 ②太祖口貌如 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 耳

文言文翻译学案

高三往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选编:审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2.能结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浅易文言句子 二、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 译文: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译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译文: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③调节音节的虚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 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译文: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 译文: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 译文: 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比喻) 译文: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代) 译文:蔺相如只不过凭借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多之上 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夸张) 译文: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互文) 译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用典) 译文: 三、其他注意事项: 1.观照上下文语境,善于推断。 2.注意词义活用,译出活用现象 3.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4.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5.熟记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1、训练考点意识,对一些考点词不能简单组词。 如"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新元史·董俊传》)中的"夺",很多学生简单地翻译成"抢夺、夺取",这样的不注意语境、不认真推断而出现的错误其实是学生屡犯而不改的,其实在上文有语句"(武)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董)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这里的"夺"是和上文的"蹂"照应的,所以应该翻译成"毁坏、践踏"。 2、要注意对省略的主语、宾语、兼语的补充翻译 人物的姓名要完整译出,这些是语意通顺的基本要求。如"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三国志·魏延传》)要译成"只有杨仪不宽容他。魏延对杨仪十分仇恨,两人关系如同水火。" 3、掌握行之有效的理解推断方法。 (1)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

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屡遣兵戍池河、浦口,援庐州,扼滁阳,有警辄发,节制精明。"(《明史·范景文传》)前三句构成排比,其中"戍、援、扼"三个动词对举,分别译成"守卫、救助、控制"。 (2)联想课文法——联想课文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语例。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正确理解词义。联想成语推断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联想双音词推断法: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就可借助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来解古汉语的单音词。如:我与(申屠)季虽无素故,士穷相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后汉书·冯鲂传》)中"素故"联想《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译成"一向交情好","相"联想《孔雀东南飞》"嬉戏莫相忘"译成"我","穷"联想成语"穷途末路"译成"走投无路","任"联想双音词组词"担任"推断译成"担保") (3)邻字借推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文言文句式和翻译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五) 编辑:宋丽谷丽丽审核:郭文秀 第一课时文言句式 【高考考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点解说】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包括以下考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第二,“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的活用。在词语的“用法”上,文言更灵活,一词兼几类的情况非常普遍,临时活用的情况也很多,这就造成了较为复杂的句子构成形式。主要的形式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话用、动词的活用。 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这里的不同用法指词类活用和句法一样都属于语法范畴。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毕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古今语法相异的主要方面。 【学习目标】 1、理解记忆每一类型的固定结构,并学会辨析运用。 2、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中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四类倒装句式,并 学会迁移运用。 一、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 (根据什么……?凭什么……?) 例:《齐桓晋文之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问:“何以知之?” ②何所……? (……的是什么?) 例:《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 (……怎么办?为什么……?) 例:《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 (拿……怎样呢?) 例:《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 (与……比,哪个……?) 例:《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与蔺相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 (怎么……呢?) 例:《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 (怎么能……呢?) 例:《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 (……为什么呢?) 例:《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例:《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例:《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难道)……呢? ……哪里呢?) 例:《鸿门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怎么)……呢?) 例:《庄子·逍遥游》: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⑦不亦……乎?(不也是……吗?) 例:《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⑧……非……欤? (……不是……吗?) 例:《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 (哪里……呢?) 例:《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⑩顾……哉?(难道……吗?) 例:《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寄语: 生命就是奇迹,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希望渺小如豆,我们都要坚持举着它,即使烛火灼伤了皮肤,我们也不能放弃,否则我们将永远还在黑暗中。真正的高考胜利者,不只是指那些成绩拔尖的状元,更是在高三这一年里成长起来的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的你。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归纳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归纳 导读: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归纳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

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